土地调查技术知识点总结

时间:2019-05-15 09:5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土地调查技术知识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土地调查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土地调查技术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土地管理概述

1、从土地管理的角度出发,谈谈土地的定义: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种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

2、土地具有负载功能、养育功能、仓储功能和观赏功能。

3、简述土地的特性

答:土地具有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属性。①自然特性:a、土地位置的固定性b、土地面积的有限性c、土地利用的永续性d、土地地域的差异性②社会经济特性:土地作为社会资产还具有社会经济特性。主要体现在其商品属性。

4、我国土地的主要特点

(1)疆域辽阔,资源类型多样(2)山地多平地少(3)耕地后备资源少、质量差(4)土地资源、人口分布不均,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明显

5、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1)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国家委派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全国土地。(1)土地管理的客体是土地,以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之间的关系。(3)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利用。目标是不断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4)土地管理的目的和特点收社会环境的制约,主要受社会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

6、地籍的定义:地籍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簿册。

7、地籍的分类

(1)按地籍的发展阶段,划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2)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3)按地籍行政管理的层次,分为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4)按城乡土地不同的特点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

8、地籍管理的内容

答: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1)土地调查(2)土地分等定级(3)土地登记是国家用以确认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依法实行土地的权属的申请、审核、登记造册和核发证书的一项法律措施(4)土地统计是国家对土地面积、质量等级、权属、利用类型等进行统计调查、汇总、统计分析,为国家提供土地统计资料,执行统计监督的制度(5)地籍档案管理是以土地调查、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等地籍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历史记录、文件、1 图册为对象而进行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提供利用和编研等各项工作的总称。

9、地籍管理在土地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地籍管理是科学管理土地的标志,是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

作用:(1)制定土地政策的科学依据(2)促进土地管理工作的开展(3)保护土地产权不受侵害,避免纠纷(4)为土地的经济活动提供参考

10、土地调查的内容

答:土地调查纵向来说包括:土地权属状况的调查、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和土地 条件的调查,横向来说包括:农村土地调查和城镇土地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严格地说属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范畴。

土地的自然属性(面积、位置、形状、适应性条件等)和社会属性(权属、价格、等级、其他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等)及其变化情况和趋势

11、土地调查包括哪三个方面的调查

答:①城镇土地调查②农村土地调查③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权属状况、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条件、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12、土地调查的特点

(1)土地调查是具有法律特征的(2)土地调查是定期开展的(3)真实性是土地调查的生命(4)土地调查的成果是地籍信息系统

13、GIS数据采集与数字化测绘的异同之处

答:相同点:对象相同;技术相同。

不同点:工作目的不同;工作内容不同;选取和抽象的原则不同;工作难点不 同;精度要求不同;数据组织和管理方法不同。

14、土地产权的类型

(1)土地所有权(2)土地使用权(3)土地他项权利

15、我国土地使用权的分类

(1)国有土地使用权(2集体土地使用权(3自然资源使用权

16、地籍的特点

(1)地籍由国家建立和管理(2)核心是土地权属(3)是以地块为单位建立的(4)地籍在记载地块的状况时,还要记载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5)地籍不是静态的,具有很强的现势性(6)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

17、地籍管理的措施

(1)法律措施(2)行政手段(3)技术手段

18、土地调查的技术

(1)以航空、航天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2)基于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19、土地管理的手段(1法律手段(2行政手段(3)经济手段(4)技术手段

第二章 土地分类

1、土地分类的定义:根据一定的分类目标,将土地类型构成各要素按一定次序放在不同的分类等级上作为分类标准,将土地分成相对于分类标准而言是性质相同的土地单元就是土地分类

2、常见的土地分类系统有哪些?

(1)土地自然分类系统(2)土地评价分类系统(3)土地综合分类系统

3、土地分类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2)实用性原则(3)开放性原则(4)继承性原则

4、我国的土地分类情况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城镇土地分类(3)全国土地分类(适行)(4)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使用)(5)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分类

6、《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产生的原因

对于城镇和村庄以外的广大地区,由于目前调查比例尺较小,不能完全采用《土地分类(适行)》,作为过渡期,制定了《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

第三章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任务

答:土地权属调查;地类调查;基本农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立;统计汇总;文字报告编写;统一时点变更。(1)土地行政和权属界线调查(2)地类调查(3)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4)统计汇总(5)文字报告编写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程序

(1)准备阶段(2)底图制作(3)图像解译(4)外业调查(5)内业阶段(6)成果检查验收和核查阶段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前须准备哪些资料

收集基础地理资料、遥感资料、界线资料、权属资料、基本农田资料、已有的土地调查资料及土地管理有关资料。

6、内业解译的定义

运用解译标志和实践经验,对影像进行识别,从而获取实地信息的过程。

7、线状地物调查和图斑调查的要求。

线状地物调查的要求:线状地物宽度大于图上2mm的,按图斑调查。线状地物宽度小于2mm的,调绘中心线,用单线符号表示,称为单线线状地物。单线线状地物除调查其他地类外,还需实地量测宽度,用于线状地物面积计算。图斑调查的要求:

8、外业调查的基本内容和具体任务是哪些?

基本内容:线状地物、图斑、零星地物和地物补测

具体任务:(1)进一步确定内业解译时用文字或符号标示在调查底图上,需要在野外进一步核实和确定的地类界线和图斑类型(2)丈量线状地物的宽度(3)补测新增的地物(4)调查果园具体的果实种类。

9、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在计算土地面积时为什么采用图斑在椭球面上的面积?为了避免投影变形对面积计算和统计带来的影响

1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资料有哪些?

(1外业调查成果(2)图件成果(3)数据成果(4)文字成果

11、简述如何利用正射影像图在南方CASS软件进行图斑解译?

第四章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定义、目的和内容

定义: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就是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的信息持续收集调查,开展系统分析的科学管理手段和工作

目的:(1)为国家制定经济发展计划、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政策提供决策依据(2)寻求达到土地利用最佳整体效益的配置方案,以满足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对土地的需求(3)确定土地持续利用方式,促进土地资源质量的保持(4)实施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内容:(1)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监测(2)土地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监测(3)土地生产力监测(4)土地环境条件监测

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包括哪四种?

(1)遥感技术(2)土地调查与统计技术(3)土地信息系统技术(4)耕地利用系统动态监测预警技术

3、简述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的思路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的主要思路是对多源数据进行纠正、配准、融合等预 4 处理,通过图像处理和影像判读来确定变化属性及进行统计分析,结合人工判读目视解译,发现和提取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实地核查建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数据库。

4、简述遥感监测在土地变更调查的工作程序。

(1)遥感监测(2)土地利用现状变化调查(3)基本农田情况调查(4)更新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5)县级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汇总和上报(6)土地利用现状变化调查成果核查(7)用地管理信息审查和标注(8)数据汇总统计与分析(9)更新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第五章 权属调查

1、地块,宗地,图斑

地块:是指一个连续的区域,并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的土地空间区域图斑: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所划分的土地种类地块,它具有单一的土地利用类型和明确的地类边界,由地类界限、线状地物、权属界线和行政境界线所构成的多边形

宗地:是指由权属界限封闭的独立权属地块,它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利用类别、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2、地籍调查的目的?

依照有关法律程序对申请登记的宗地进行现场调查,以核实宗地的权属和确认宗地界址的位置,病掌握土地利用状况、宗地形状和面积的准确数据,从而为土地登记、核发证书做好技术上的准备。

3、农村地籍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的区别

城镇地籍调查是指在城市或城镇以及独立工矿建成区范围内进行的地籍调查,但重点是对建设用地类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调查;农村地籍调查则是指城镇地籍调查区以外的广大农村地区进行的地籍调查,但重点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调查

4、地籍调查的内容?

(1)权属调查(2)地籍测量

5、地籍调查的程序?

准备工作权属调查地籍测量文字总结资料整理检查验收。(1准备工作(2权属调查(3)地籍测量(4)成果输出

6、什么是权属调查?

权属调查是针对土地使用者的申请,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属来源及其权利所设计的位置、界址、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进行实地核定、调查和记录的过程。

7、地籍调查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1)法律程序完备(2)表图填制齐全(3)调查记录正规(4)数字准确可靠

8、城镇地籍调查前应该收集哪些资料?它们的作用是什么?(1)政策性和法规性的资料(2)有关图件资料

9、简述宗地和界址点编号的方法

宗地编号的方法:街道号+街坊号+宗地号

界址点编号的方法:(1)按宗地编号(2)按图幅编号(3)按地籍街坊统一编号

10、权属调查在实地调查时的工作程序和内容

发放通知——审核权源——确认界线——设置界标——填写表格——绘制草图 内容:通过对土地权属及其权利所及的界线的调查,在现场标定土地权属界线,绘制宗地草图,调查土地用途,填写地籍调查表,为地籍测量提供工作草图和依据。

11、设定界址标志的目的和种类

目的:确保该宗地权属合法,界址清楚 种类:界址线、界址点、界标

答:目的:①方便测量,保障准确勘丈,绘制宗地草图 ②有利于提高测量,绘图 的精度 ③作为实地的法律凭证,是处理土地权属纠纷的依据 ④便于日常地籍管 理工作

种类:①混凝土界址标桩:主要埋设在较松软的地面界址点上 ②带铝帽的钢钉界址标桩:主要设在坚硬地面界址点上 ③喷漆界址标志:主要设在墙面、墙角的界址点上.12、绘制一张宗地草图,并说明宗地草图的作用。

作用:(1)作为原始资料的反映(2)地籍调查的完善与补充(3)解决纠纷的法律凭证(4)作为测绘地籍图的草图

13、简述界址调查的工作程序。

(1)本宗地、相邻宗地权利人及调查人员共同到现场,由本宗地及相邻宗地权利人指界、认定界址点及界址线。本宗地及相邻宗地的权利人同时到现场指界、认定有困难的,可分别到现场指界、认定后送达另一方确认(2)界址认定后,调查人员会同双方指界人,对认定的界址点现场设界标,绘制宗地草图,勘丈界址边长及关系边长,并将界标种类、现场界址调查勘丈成果填写到地籍调查表上并签字盖章。

15、对指界人缺席或不签字是如何处理?

(1)如一方缺席,其宗地界线由另一方所指界线确定(2)如双方缺席,其 6 宗地界线由调查人员根据现状及地方习惯确定(3)将现场调查结果及违约缺席指界通知书送达违约缺席者。违约缺席者对调查结果如有异议,须在收到调查结果之日起,15日内重新提出划界申请,并负责重新划界的全部费用。逾期不申请者,则(1)和(2)两条确定的界线自动生效。(4)指界人认界后,无任何正当理由,不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的,可参照缺席指界的有关规定处理

16、界址设标的目的是什么?

(1)方便测量,保障准确勘丈,绘制宗地草图(2)有利于提高测量、绘图的精度(3)作为实地的法律凭证,是处理土地权属纠纷的依据(4)便于日常地籍管理工作

第六章 城镇地籍测量

1、地籍测量中坐标系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地籍测量的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

包括以下几种选择:

1、与国家大地控制网(或城市控制网)的坐标系统一致

2、与城市控制网的独立坐标系统一致

3、建立地方独立的地籍坐标系统

2、坐标系转换的方法

答:地图投影转换的方法:解析变换法(间接变换法和直接变换法)、数值变换法、数值解析变换法。

间接转换(在已知两种比例尺地图的高斯投影方法或参数的条件下、利用高斯投影正、反算实现两种坐标系统之间的装换)直接转换(在不能确切知道两种地图投影的参数时,利用相似变换模型,用公共点计算出两平面坐标系的转换参数实施转换)

3、地籍控制网的等级及其布设方法

答:等级:首级平面控制网等级的选择,应根据测区大小、城市经济和技术条件等实际情况而定。地籍测量的二、三、四等以及一、二级平面控制网都可以作(为测区的首级平面控制网。基本控制点的密度每平方公里不少于10个。因此布设基本平面控制点时,采取逐级加密控制点的原则比较合理。加密控制网的方法一般都采取导线测量的方法。在建成区一般采用导线网方式加密控制点,少用单导线。

布设方法:为了保证基本控制点具有较高的精度,基本控制点都布设的比较稀疏,一般情况下每平方公里为10——20个点左右,其密度满足不了地籍测量的需要。

4、地籍细部测量的任务和内容?

任务:(1)测量界址点的位置(2)测绘地籍图

内容:测定界址点、制作地籍图、宗地图、求算宗地面积

5、城镇地籍界址点的测量方法和检核方法

答:界址点的测量方法:解析法、测算法、图解法 界址点的现代测量方法:全站仪测量、RTK GPS测量、数字影测量、地籍测 量数据采集自动化。检测方法:重复测量方法、勘丈距离法

6、简述地籍测量的方法。

(1解析法:在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基础上,使用光电测距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安置在控制点上直接测定界址点和地物点的坐标(2图解法:指全部或大部分界址点应用实测数据在图上用几何制图方法确定界址点位置(3部分解析法:将部分界址点用实测值按解析公式求得坐标,其余界址点依靠图解勘丈法

7、地籍图的性质及其地籍要素的内容?

地籍要素的内容:地籍要素、数学要素及地物要素

8、宗地图的内容? 图幅号、地籍号;本宗地号、地类号、门牌号、面积及单位名称;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号、界址线及界址边长;本宗地内建筑物、构筑物;邻宗地界址线;相邻宗地、道路、街巷及其名字;比例尺、指北方向、图廓线、制图单位、制图员、审核员及日期等

9、简述地籍测量技术书编写提纲。(1)调查的目的和任务(2)调查区的概况(3)作业依据(4)地籍测量(5)成果整理

10、简述地籍测量的工作组织与实施。(1)权属调查与控制测量同时进行(2)界址点测量要紧跟权属调查进行(3)地籍图测绘应充分利用界址点测量成果和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

11、地籍测量概念 地籍测量是借助于测绘、计算机等技术,对有关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信息、空间信息、时间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和分析利用的过。

12、地籍测量的特点

(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管理职能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行为技术。(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 8 理参考系统(3)地籍测量是在权属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4)地籍测量具有勘察取证的法律特征(5)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既要符合测量学的观点,又要反映相关土地法律的要求(6)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7)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8)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13界址点对相邻土根点的点位误差是多少?

(1)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相邻地物间的距离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依测量数据裝绘的上述距离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2)宗地内外与界址点边相邻的地物点,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测定,其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4mm;邻近地物点间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mm

14、界址点测量的现代方法包括哪些?

(1)全站仪测量(2)RTK测量(3)数字摄影测量(4)地籍测量数据采集自动化

15、地籍图和宗地图的概念

地籍图是指按照特点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是地籍管理的基础资料之一。

宗地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是土地证的附图和宗地档案的附图。

16、地籍图内容选取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地籍图应以地籍要素为基本内容,突出表示界址点、线;;(2)地籍图作为基础图件应有严密的数学精度,因此应有必需的数学要素(3)地籍图能用于多目的的是由于有一个良好的地理参考系统,因此必须表示基本的地理要素,特别是与地籍有关的地物要素应予以表示(4)地籍图图面必须主次分明、清晰易读,并便于根据多用户需要加绘专用图要素

17、简述地籍图与地形图的差别

(1)服务对象与用途上的差别(2)表示内容的差别(3)精度的差别(4)作业过程的差别

第七章 农村地籍调查

1、农村地籍调查概念

农村地籍调查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及其内容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业用地使用权的地籍调查。

2、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调查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调查主要是查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对乡镇、村 9 或村民小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土地权属界线、土地权利归属等的确认。

第八章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1.城镇地价体系包括哪几项内容

土地分等定级和土地估价 2.城镇土地分等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制定统一的城镇土地有偿使用的税收、价格的标准,规范土地市场,实现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

原则:(1)综合分析原则(2)主导因素原则(3)地域分异原则(4)定级与估价相结合的原则.3.影响集镇土地等次的因素有哪些

(1)城镇集聚规模(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3)城镇区位(4)城镇用地投入产出水平(5)城镇基础设施(6)区域土地供应潜力(7)区域综合服务能力因 6.土地定级和地价评估的关系

(1)土地定级为估价提供可比的地价评估区域,为评估地价提供基础(2)土地定级和地价评估的成果可以互为依据(3)土地定级因素为地价评估中区位修正系数的确定提供基础资料

7.土地分等定级概念。

土地分等定级是根据城镇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的属性及其在城镇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评价土地质量,划分城镇土地等级的过程。

第二篇:水处理技术知识点总结

1.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含量超过了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使得水的性质发

生变化,影响使用。

2.天然水按水源的种类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

3.天然地表水杂质特征:天然地表水体的水质和水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几乎各种污染

物质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流入地表水,且向下游汇集。

4.按杂质的颗粒尺寸大小可分为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质三类。

5.表征水的物理性质的指标有色度、嗅、味、混浊度、固体含量及温度等。

6.表示污水物理性质的指标有水温、嗅味、色度以及固体物质等。

7.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物质。

8.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一定条件下,即水温为20C,由于好氧微生物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主要是水、二氧化碳和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称为生物化学需氧量,单位为mg/L。

9.化学需氧量(COD):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质,氧化成CO2和H2o,测

定其消耗的氧化剂量,用mg/L来表示。常用的氧化剂有两种,即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的氧化性略高于高锰酸钾。以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cr或COD;用高锰酸钾做氧化剂测得的值为CODmr或OC。

10.总有机碳(TOC):将一定数量的水样,经过酸化后,注入含氧量已知的氧气流中,再通

过铂作为触媒的燃烧管,在900C高温下燃烧,把有机物所含的碳氧化成二氧化碳,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记录CO2的数量,折算成含碳量即为总有机碳。

11.总需氧量(TOD):有机物的主要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硫等。将其氧化后,分别

产生CO2、H2O、NO2和SO2等物质,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以mg/L表示。

12.无机物指标主要包括氮、磷、无机物类和重金属离子及酸碱度等。

13.水体自净:水体受到污染后,经过复杂的过程,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受污染的水体部

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来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水体净化现象从净化机理来看可分为三类,即物理净化作用、化学净化作用和生物净化作用。

14.氧垂曲线:由于污水排入水体后,水体中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故称为氧垂曲线。

15.给水工艺常用流程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

16.污水处理技术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17.城市污水根据其处理程度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一级处理是对污水

中的悬浮的无机颗粒和有机颗粒、油脂等污染物质的去除,一般由沉砂池、初沉池完成处理过程,也称物理处理法。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状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也称生物处理法。三级处理和深度处理既有相同之处,又不完全一致。

18.工业废水处理流程:污水——澄清——回收有毒物质处理——再用或排放。

19.格栅是后续处理构筑物或水泵机组的保护性处理设备。格栅的作用:用以拦截较粗大的悬浮物或漂浮杂质,如木屑、碎皮、纤维毛发、果皮、蔬菜、塑料,以便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运行。

20.调节池的作用:中和PH值、减小防止冲击负荷、贮存水量、调节水温,调节池的类型

有:水量调节池和水质调节池。

21.分散体系:是指有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而组成的体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

散相,在分散相周围连续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22.胶体的基本特性:光学性质、布朗运动、胶体的表面性能、电泳现象、电渗现象

23.胶体的稳定性:是指胶体颗粒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征。胶体的的稳定性分

为动力学稳定和聚集稳定两种。

24.混凝:是指水中胶体颗粒即微笑悬浮物的聚集过程,它是凝聚和絮凝的总称。凝聚:是

指水中胶体被压缩双电层而失去稳定性的过程。絮凝:是指脱稳胶体相互聚结成大颗粒絮体的过程。

25.描述水的混凝现象的四种机理:压缩双电层作用机理、吸附和电荷中和作用机理、吸附

架桥作用机理、沉淀物网捕作用机理

26.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水温、PH值、碱度、悬浮物含量、水力条件

27.沉淀的四种基本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拥挤沉淀、压缩沉淀

28.沉淀的主要构筑物:沉淀池、气浮池、澄清池

29.沉淀池的类型:一类是沉淀有机固体为主的装置,统称为沉淀池;另一类则以沉淀无机

固体为主的装置,通称为沉砂池。沉淀池的分类: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

30.沉砂池:沉砂池一般设于泵站、倒虹管或初次沉淀池前,用来减轻机械、管道的磨损,以及减轻沉砂池负荷,改善污泥处理条件。

31.过滤主要是悬浮颗粒与滤料颗粒之间粘附作用的结果。

32.单位体积滤层中所截留的杂质量称为滤层截污量。在一个过滤周期内,整个滤层单位体

积滤料中的平均含污量称“滤层含污能力”,单位为g/cm3或kg/m3.33.普通快滤池又称四阀滤池。过滤时,关闭冲洗水支管4上的阀门与排水阀5,开启进水

支管2与清水支管3上的阀门,原水经进水总管

1、进水支管2由浑水渠13流入冲洗排水槽6后从槽的两侧溢流进入滤池,经过滤料层

7、承托层8后,由底部配水的配水支管9汇集,再经配水系统干管

10、清水支管

3、进入清水总管12流往清水池。反冲洗时,关闭进水支管2与清水支管3上的阀门,开启排水阀5与冲洗水支管4上的阀门,冲洗水由冲洗水总管

11、冲洗水支管

4、经底部配水系统的配水干管

10、配水支管9及支管上均匀分配的孔眼中流出,均匀的分布在整个滤池平面上,自上而下穿过承托层7即滤料层8。

34.K80的大小反应了滤料颗粒粗细不均匀程度,K80越大,则粗细颗粒的尺寸相差越大,颗粒越不均匀,对过滤和反冲洗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35.配水系统位于滤池底部,其作用:一是反冲洗时,使反冲洗水在整个滤池平面上均匀分

布;二是过滤时,能均匀的收集滤后水。

36.大阻力配水系统是“穿孔管大阻力配水系统”,它是由居中的配水干管和干管两侧接出的若干根间距相等且彼此平行的支管构成。在支管下部开有两排与管中心铅垂线成45度角且交错排列的配水孔。优点:配水均匀性较好,但系统结构较复杂,检修困难,而且水头损失很大,冲洗时需要专门设备,动力耗能多,故不能用于反冲洗水头有限的虹吸滤池和无阀滤池。

37.中、小阻力配水系统:如果将干管起端流速v1和支管起端流速v2减小至一定程度,配

水系统压力不均匀的影响就会大大消弱,此时即使不增大孔口阻力系数S1,同样可以实现均匀配水,这就是小阻力配水系统的基本原理。

38.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它可发生在气液、气固、液固两相之

间。在相界面上,物质的浓度自动发生累积或浓集。

39.吸附的三种类型:物理吸附:特征1.是放热反应2.没有特定的选择性3.在较低温下即

可进行,不需要活化能4.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可以较易解吸5.影响物理吸附的主要因素是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化学吸附:特征1.吸附热大,相当于化学吸附热2.有选择性

3.化学吸附比较稳定,当吸附的化学键力较大时,吸附反应为不可逆4.吸附剂表面的化学性能、吸附质的化学性质以及温度条件等,对化学吸附有较大的影响。离子交换吸附:特征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吸附越强。电荷相同的离子,其水化半径越小,越易被吸附。

40.消毒的目的就是杀死各种病原微生物,防止水致疾病的传播,保障人们身体健康。

41.消毒法:1.二氧化氯消毒2.漂白粉和漂白粉消毒3.次氯酸钠消毒4.氯胺消毒5.臭氧消

毒6.紫外线消毒。给水处理中易常用的是氯消毒法。其具有经济、有效、使用方便等优点。

42.循环水处理包括对结垢、污垢(含黏垢)和腐蚀的控制。

43.防止结垢的方法:用排污法减少浓缩浓度、降低补充水碳酸盐硬度、提高循环水中允许的极限碳酸盐硬度、加二氧化碳

44.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的特征在溶解氧充足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对污水中的易于被

微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质进行转化,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45.微生物根据生化反应中对氧气的需求与否,可分为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兼性微生

物。

46.好氧生物处理法: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生物

代谢以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

47.厌氧生物处理:是在厌氧条件下,形成了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利

用这类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48.活性污泥法主要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组成。

49.活性污泥的评价指标: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MLVSS)3.污泥沉降比(SV)4.污泥容积指数(SVI),一般认为SVI<100-200时,污泥沉降性能良好。SVI>200时,污泥沉降性差,污泥膨胀。5.污泥龄

50.活性污泥净化过程的影响因素:1.溶解氧(DO)含量2.水温3.PH值4.营养物质平衡5.有毒物质6.有机物负荷

51.表面负荷: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一般称为表面负荷。

52.BOD-污泥负荷率:是指在规定时间(日、月、年)内的平均BOD负荷与最大BOD负荷之

比的百分数。用来衡量在规定时间内负荷变动情况。

53.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区别: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是以生化处理的不同反应器形

式,从外观上看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微生物不需要填料载体,生物污泥是悬浮的,而后者的微生物是固定在填料上的,然而它们处理废水、净化水质的机理是一样的。另外,二者的生物污泥都是好氧活性污泥,而且污泥的组成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此外,生物膜法中的微生物,由于是固定在填料上的,可以形成比较稳定的生态系统,其生活能量和消耗能量不象活性污泥法中的微生物那样大,因此生物膜法的剩余污泥比活性污泥法要少。

54.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的优缺点:好氧生物处理优点有反应速度较快,废水停留

时间较短,故处理构筑物容积较小;处理过程中散发的臭气较少;对能降解有机物分解完全等。缺点有对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率低、污泥量较厌氧处理多、运行费用较高等。厌氧生物处理优点有有机物去除率高、污泥量少、运行费用少等。缺点有废水停留时间较长、有机物分解不完全、臭气产生多等。

55.厌氧消化过程三个连续阶段:水解酸化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产甲烷阶段。

56.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1.温度因素2.污泥投配率3.搅拌和混合4.营养与C/N比5.有毒

物质6.酸碱度、PH值和消化液的缓冲作用。

57.污泥处理的目的和原则:1.稳定化2.无害化处理3.减量化处理4.利用

第三篇:农村闲置土地调查总结

农村闲置土地调查报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农村土地闲置调查的统计,发现不少农村地区目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土地闲置现象并且从农村闲置土地的概念入手,分析了闲置土地的危害、成因和对策,力图为农村闲置土地的利用与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农村 土地闲置 危害 房地产 对策 参与人:刘建峰 刘婷 刘新平

李浩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关系国计民生,支撑千家万户,影响千秋万代。我国土地,尤其耕地资源稀缺,在不到世界10%的耕地上,承载着世界22%的人口,我们面临的人多地少的矛盾是极为尖锐和突出的。“寸土寸金”,在我国广为流传、家喻户晓。一方面说我国土地稀缺,应当珍惜;另一方面,土地却被任意浪费。土地闲置现象就是当前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

土地闲置加剧了土地市场混乱无序和耕地非农化趋势,严重威胁子孙后代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它不仅浪费宝贵的土地资源和加剧人地矛盾,而且会使农田基础设施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农业投入浪费,耕地质量和生态经济功能衰退,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严峻的挑战。

一、闲置土地的概念和研究目的

(一)闲置土地的概念

闲置土地,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超过规定的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可以认定为闲置土地:①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建设用地批准书未规定动工开发建设日期,自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生效或者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设用地批准书颁发之日起满1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②已动工开发建设但开发建设的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总面积不足三分之一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1年的;③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而有的专家学者认为所谓“闲置土地”,是指空闲搁置而未得到利用的土地。通俗地说,闲置即抛荒。农村闲置土地又可分为农业闲置土地和非农建设闲置土地。衡量农地闲置与否,一般以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为准。假若某块农田已抛荒半年以上,则就可称其为闲置地。

(二)闲置土地的研究目的

开展闲置土地利用研究,在分析研究区域闲置土地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和利用现状的情况下,为闲置土地科学利用与管理提供可靠的资料;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社会稳定、保护农民利益等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实施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和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根本手段;也是做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土地闲置的危害

土地闲置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也加剧了人地矛盾。土地闲置将会导致耕地的质量下降,因为一旦农业生产停止后,裸露的田土抗蚀能力减弱,土壤物理性质变差。一旦自然灾害发生,不仅使闲置土地的生产功能衰退甚至损失,同时对周边非闲置土地资源也产生严重的影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也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土地资源的闲置使人均耕地更少,加剧人地矛盾,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粗放经营和投入的减少造成农产品减少、农民减收,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水平上不去,农业生产总值下降,严重地影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位置。土地闲置使农民的经济收入减少,影响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山区农村土地资源的闲置,造成乡村集体经济收入减少,严重影响乡村集体公益事业,使生产条件无法改善,间接加重农民的负担,严重挫伤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土地闲置使农产品收入减少,土地闲置多的村,基本口粮都得不到保障,农村社会的安定团结也受到潜在的威胁。

三、农村土地闲置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土地闲置的经济因素分析

由于城镇化,近来城镇打工、经商或举迁到城镇生活的居民,仍然保留着原来的房产而无人居住,造成宅基地的闲置。部分地区在旧村改造过程中,村民搬进了新住宅,而旧宅基地依旧存在,形成宅基地闲置。还有些农村地区在靠近主要公路、街道搞开发区建设,所处地段村民可以以很低的价格得到一块土地盖房经商。其新房产一般是既作商业用房,同时兼作生活用房,使原来的房产闲置。这样,村民名正言顺的避开了政策规定而占有更多的宅基地。农副产品价格下跌,经营成本相对较高,农民负担依然过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差。

(二)农村土地闲置的制度因素分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在最初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产权主体不明,新时期农村的生产方式仍处于小农状态,分散经营,生产效率低下,农民的收入不高,很快农业生产就陷于缓慢发展状态。土地流转不畅导致土地的投入产出效益太低,土地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管理失控。加之小农经济最本质的缺陷,造成农村土地闲置的机制上的弊端。还有一些土地因权属纠纷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而未耕种。

(三)农村土地闲置的文化心理因素分析

农村传统意识难改,轻农弃耕严重。农民既不愿意种地,又不想轻易放弃土地,部分转移了的农民把承包的责任田留作后路,把土地作为养老保障。家庭传统的分家方式也使得一部分宅基地荒废。许多农村子女考入大、中、专院校,学业有成之后大部分都留在城市里安家落户,他们将父母接到城市里,使原来家里的土地没有人耕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村土地的闲置。有些村民受所谓“风水先生”的蛊惑,把某些地块说成是“凶宅”,长时期无人盖房居住而使得少部分宅基地废弃。

(四)其它原因

某些土地被厂矿征用后,但长期未投入使用;一些农户因婚丧嫁娶等原因导致地多人少,无力耕种;一些农民为逃避计划生育政策的惩罚,长期在外,造成自己的土地无人耕种而闲置;一些农用地被工程,如修路、采石、厂矿等临时占用一定时间或者破坏后,通过简单的措施就可以耕种的,但是没有对其开发利用;大量土地退耕还林(草)后,由于无人管理,树木成活率低,因此很多退耕还林的土地变成荒地。

四、减少农村土地闲置及有效利用农村闲置土地的对策

减轻农民负担,完善耕地流转机制,健全土地承包责任制,加强基础建设,改良土壤,因地制宜谋发展,多种经营创效益,改变利用方式,解决山区土地闲置问题。收回的闲置土地,在现有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让宅基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所有权是集体的,但使用权在一定的年限内属于家庭个人,在法律确定的期限内允许村民依法进行自由转让。也就是把使用权明晰化,宅基地所有权的集体属性不改变,但使用权明确到村民使用者头上,从而减少农村土地的闲置。

摸清闲置土地底数,落实责任,盯紧闲置土地,严格执法,规范闲置土地。因地制宜,复垦闲置土地,盘活闲置土地,经营好闲置土地。管紧用活闲置土地,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盘活土地,带动相关产业,创造就业机会。为防止新的闲置用地出现,利用经济杠杆来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建立土地集约利用机制和建立退地机制,多层面地完善闲置土地处置政策,在工作实践中灵活、有效地处置闲置土地,使得土地资源得到及时高效地利用。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收回闲置土地使用权,对土地使用权人不给予补偿,集体和个人闲置、荒芜基本农田的,应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重新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结束语

目前国内外对于土地闲置的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研究,而且这些研究在解决闲置土地利用问题的实际工作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的还是面临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希望国家领导人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实事求是”带领我们处理好农村土地闲置问题。

第四篇:现代教育技术复习知识点总结

理解教育技术从广义上说,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分为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两类。有形技术主要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物质工具。他往往通过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或者幻灯、投影、电视、计算机、网络、卫星等教学媒体表现出来。无形技术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抽象形式表现的技巧、方法和理论等。从狭义上说,教育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

教育技术的四个发展阶段

1、视觉教育(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视听教育(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等技术在教育中得以推广应用,戴尔的“经验之塔”

3、视听传播(20世纪5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初)

4、教育技术(20世纪70年代----)AECT94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AECT2004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包括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评价五大方面。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三个主要的相对独立的实践领域

1、课堂教学

2、远程教学

3、企业培训

教育技术的应用模式

1、视听技术为基础的视听教学

2、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个别化教学。

3、以过程技术为基础的小组学习。

4、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远程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两者关系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使教育方式发生变革、**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促成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促进创新教育的全面实施、**推动教育科学研究的开展)2.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与特征(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教育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3.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的作用(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系统开放化)

现代教育技术的四个理论基础学习理论基础、教学理论基础、系统理论基础、传播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设计是以教学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过程一般模式和模式的共同特征要素七个基本部分可以构成教学的一般模型(共同特征):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阐述,学习特征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均处在教学设计的开端阶段,所以统称为教学设计前端分析。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等因素的总体考虑。适合我国学校教育的教学策略体系的要素主要包括:教学顺序的确定、教学活动程序的建立、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和教学媒体的选择。

教学顺序(1.言语信息的教学顺序2.智力技能的教学顺序3.动作技能的教学顺序: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阶段4态度的教学顺序:顺从,认同,内化)

活动程序(引起注意,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发学生行为,提供反馈,评定行为,促进记忆和迁移)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示范-模仿法,练习-反馈法,直接强化法,间接强化法)组织形式(集体授课、个别学习、小组教学)

教学评价的功能目标导向功能,过程调控功能,动机激励功能,鉴别和选择功能,促进教学功能

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步骤制定评价计划,选择评价方法,使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归纳和分析资料,报告评价结果。

多媒体技术概念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声音、图像和动画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集成性,交互性,非线性,实时性,动态性 多媒体信息的类型与特点文本(抽象),图像(直观、形象),声音(瞬态性、顺序性),视频影像(丰富、声情并茂),动画(形象、生动有趣)网络教育资源的特性与局限性特征:信息呈现的多样性、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信息识别的标志性、信息更新的时效性、信息分布的广泛性;局限性:信息分散、数量庞杂,免费信息不是很多,灰色信息过多。

网路教育资源检索的特点检索范围涵盖了整个internet,传统检索方法与全新的网络技术相结合,用户界面友好且操作方便,用户透明度高,信息检索效率不高。方法(浏览、查询)

搜索引擎的概念搜索引擎实际上是一个专用的www.xiexiebang.comKI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库

图像是信息容量较大的一种信息表达方式,他不仅可以将复杂或抽象的信息非常直观地表达出来,还可以用来设计美观的界面。(BMP/JPG/JPEG/GIF/TIF/TGA)photoshop 声音特点瞬态性和顺序性(WAV/MID/SND/SWA/MP3)goldwave 视频具有时序性与丰富的信息内涵(AVI/MOV/MPG/MPEG/RAM/RM)premiere 动画是利用人的视觉暂留特征,具有直观性,生动性等特点(FLC/FLI/SWF)flash 网页标注型(hotdog,homesite,hotmetal),编程型(CGI编程,JAVA编程),“所见即所得”型 网页的页面元素导航、网站标志、图片(背景图,插图)、文字

教学网站设计流程教学设计,结构设计,稿本准备,素材准备,技术合成,网站的发布与推广 多媒体教室的主要设备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投影机,中央控制系统

多媒体投影机的使用注意事项1.开机关机2.使用中注意通风散热3.开机状态下不要随意搬动4.定期检查5.防止剧烈的震动和挤压6.不要将投影机的亮度降低或提高使用。

多媒体演示教室的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者必须严格遵守各种设备的操作规定,不得随意拆卸和移动教室中的设备。2.控制台上计算机的有关参数是已设置好的,使用者若有特殊情况需要更改设置时,必须在本堂课结束时将计算机的设置参数复原3.投影机用完关闭后,不要马上切断电源,因为此时投影机还处在通电散热状态,必须等到投影机内的散热风扇自动关闭、散热完成后才能切断电源4.如设备工作出现异常,应马上关闭并与管理人员及时联系解决

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主要功能技术层面(多媒体集成、“远程”监控、多向交流、同步和异步通讯、资源支持和信息采集、安全使用)教学层面(1.可以方便实现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2.教师监控灵活,可以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3.易于现代教学理论的具体实现,使得教学设计更加丰富,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4.灵活的交互,便于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5.可以方便实现网络练习和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6.便于教师进行电子备课)

第五篇: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详细总结

第一章:

教育技术的定义:①1977年AECT对教育技术的涵义做出了新的阐述,增加了系统方法的内涵,认为教育技术是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与技术方法。②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③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教育技术的内涵:

(一)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

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征:

第一,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使教育信息处理简单、统一、可靠。第二,教育信息载体多媒体化,并实现信息载体具有集成性,信息应用具有互动性。

第三,信息传输网络化,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是学习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更便于促进远程异地协商合作。

第四,教学过程智能化,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智能指导、智能代理,更可以使界面智能化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1.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2.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二章

三种学习理论观点及代表人物: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以人类的可观察的行为作为主要的观测元素,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学习的获得就是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和联想,而强化则是促进这种联结的重要手段。因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外部环境的作用,强调在刺激——反应过程中“强化”的必要性。

在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中,对教育技术具有影响的主要是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说。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真正形成是以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V.Neisser)1967年发表的《认知心理学》为标志。认知学派认为,学习并非是一连串的刺激反应过程,而是人根据自身已有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形成认知结构 的过程。因此认知理论强调学习的内部因素,探讨人的大脑对信息加工和认知结构建立的机理。

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认为人对外部事件经过知觉转达化为心理事件的过程是认知表征过程。布鲁纳提出了“知识结构论”、“学习结构论”等理论。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的意义学习理论,旨在直接解决学校的知识教学问题,其理论内涵同时涉及学习、教学、课程三方面的问题。加涅(R.M.Gagné)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所谓人们认知的“实在”只是知者的心中之物,是知者构造了实在,或者说是按他自己的经验解释了实在。所以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而不是灌输的。这一建构过程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里学习,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人理解的意义。建构主义对学习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第二,学习是一种活动的过程。第三,学习必须处于真实的情境中。

传播的模式:1.香农—韦弗模式2.拉斯韦尔的”5W”模式。3.贝罗模式 集线器:是计算机网络中连接多个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的连接设备,是对网络进行集中管理的 最小单元。英文hub就是中心的意思,像树的主干一样,它是各分支的汇集点。许多种类型的网络都依靠集线器来连接各种设备并把数据分发到各个网段。HUB 基本上是一个共享设备,其实质是一个中继器,主要提供信号放大和中转的功能,它把一个端口接收的全部信号向所有端口分发出去。有些集线器还可以通过软件对端口进行配置和管理。使用集线器可以改变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果网络中计算机数目较多,可将集线器级联使用或选用可堆叠集线器。

交换机:是集线器的升级换代产品,它的外观与集线器相似,也是带有多个端口的连接设备。但二者也存在明显的区别:首先工作机理不同。集线器的工作机理是广播(broadcast),无论是从哪一个端口接收到什么类型的信包,都以广播的形式将信包发送给其余的所有端口,由连接在这些端口上的网卡判断处理这些信息,符合的留下处理,否则丢弃掉,这样很容易产生广播风暴,当网络较大时网络性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它的工作状态看,集线器的执行效率比较低,安全性差,而且一次只能处理一个信包,在多个端口同时出现信

包的时候就会出现碰撞,不适合用于较大的网络主干中。而交换机则采用点对点的方式,即只有发出请求的端口和目的端口之间相互响应,不影响其它端口,可以有效抑制广播风暴的产生。其次带宽占有方式不同。集线器不管有多少个端口,所有端口都是共享一条带宽,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两个端口传送数据,其他端口只能等待,而对于交换机而言,每个端口都有一条独占的带宽,这样在速率上对于每个端口来说有了根本的保障,当两个端口工作时并不影响其他端口的工作。最后传输模式不同。集线器采用半双工方式传输,在上行通道上集线器一次只能传输一个任务,要么是接收数据,要么是发送数据。而交换机则不同,它采用全双工方式来传输数据,因此在同一时刻可以同时进行数据的接收和发送,这不但令数据的传输速度大大加快,而且在整个系统的吞吐量方面交换机比集线器也要快得多。此外,学校网络中心的核心交换机往往还具有路由功能。

双绞线可分为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两类在当前的技术下,传输数据的距离一般限制在100米范围内,双绞线是目前局域网中使用最多的传输媒质。

光纤,是一种利用光在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中的全反射原理而达成的光传导工具。它由纤维芯、包层和保护套组成。光纤具有很高的传输带宽,目前技术可以1000Mb/s以上的速率进行传输。光纤的损耗极低,可以大大加长中继的距离。此外,光纤还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等一系列优点,这使它愈来愈多地在各种通信系统中得到采用。但光纤也有其固有的缺点,如价格高、安装复杂、发生故障时诊断和修复困难等。

校园网的功能:

一、教学服务

二、学校管理

三、通信

四、数字图书馆

媒体素材库可分为五大类,即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

网路课程的辅导答疑系统分为自动答疑系统和人工答疑系统两种类型

根据投影技术的不同,投影机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即CRT、LCD、DLP投影机。(1)CRT三枪投影机,即阴极射线管投影机。(2)LCD投影机,即液晶投影机。

(3)DLP数码投影机,即数字光处理器投影机,①选择合适的安放形式

投影机在教室中有吊顶悬挂和桌面支撑两种安放形式。②选择合适的投影方式

投影机的投影方式有背头影和前投影之分。两者相比较,背投影的投影效果更好。

摄影机可调节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调整影像清晰度、色彩、亮度、对比度②调整影像大小 ③选择分辨率模式④调整图像正反及上下。⑤调整冻结遮屏⑥输入源选择及转换效果设置

视频展示台的基本工作过程是:利用一个摄像头将展示台上的景物转换成视频信号,再通过电视机或投影机播放,基工作原理和摄像机相同,是一种图像信息采集设备。

银幕分类(1)正投幕(反射型)

(2)背投幕(透明型

农远上课的三种模式:

一、光盘播放模式

二、卫星接收模式

三、计算机教室模式

计算机网络教室的硬件构成主要包括服务器、多媒体教师机、多媒体学生机、交换机、集线器、多媒体控制机、大屏幕投影系统及音响系统等,形成一套功能齐全的网络教学系统。它可以连入校园网或因特网。

一般有普通教室型、U字形、小组协作型、综合型等。

学生机和教师机一般选用Windows,服务器的可选择Windows2000 Server或更高,存放教学资源,服务器还应安装代理软件,使学生机用户可以通过服务器访问校园网或互联网,既可增强网络的安全性能,同时还可以进行数据流监控、过滤、记录和报告等网络管理职能

语言实验室的类型:

一、听音型

二、听说型

三、听说对比型

四、视听型 数码相机的系统构成:由取景系统、控制系统、成像系统、存储介质、LCD液晶显示屏 以及 电源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数码相机的技术参数:

(一)像素数

(二)分辨率

(三)色彩深度 摄像机的种类

(一)根据摄像机的形态和用途分类

1.便携式摄像机2.演播室用摄像机3.监视摄像机 二)根据摄像管的数量来分

1.单管摄像机2.双管摄像机3.三管摄像机 摄像机的拍摄要领

1.画面要平2.画面要稳3.摄像要准4.摄像要均 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优势

(一)对教师教学的影响:1.呈现动态教学信息,生成高质量的教学课件。2.便于灵活高效地实施教学过程。3.无缝使用数字化信息化资源。4.板书内容可以被存储下来。5.电子白板使教师对计算机的操作透明化

(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2.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3.便于学生复习以往的知识内容并促进学生掌握新知识。4.有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教学资源的分类: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 二是集成型教学资源三是网络课程 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遵循的原则

一)目的性:1.科学的选题,明确教学对象和目标。

2.教学内容的选材要适当,逻辑层次清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教学内容符合学习者认知水平和特点,遵循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4.教学策略合理,有助于支持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或探究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

(二)科学性:1.开发教学资源要素材选用恰当,具有典型性和真实。2.内容科学、表述准确、术语规范。

3.内容呈现的结构应能符合学习认知规律,表现方式应简捷合理,满足教学要求。4.操作准确无误、规范。

(三)技术性1.媒体选用恰当,设计必要的交互,充分发挥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

2.开发的教学资源图像清晰、色彩逼真、音视频清楚,具有可比或可衡量的技术质量。

3.使用的设备、器材要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使用的开发软件性能稳定。4.开发教学资源的操作过程要规范、科学。

(四)艺术性1.构图合理,色彩协调,风格统一,要符合审美要求; 2.语言简洁、生动,文字清晰、版式规范、字体运用恰当; 3.视像、动画形象生动,声画同步,有感染力。

教学资源建设的层次:

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二是网络课程建设 三是资源建设的评价四是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最初是指多种物化的信息传递工具和手段,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就是指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这些信息媒体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

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交互式综合处理的技术。即:通过计算机,用多种媒体手段来存储、传播和处理信息的技术。

(五)创新性

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功能

(一)图文声像并茂,优化学习环境

(二)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三)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知识面

(四)超文本结构组织信息,提供多种学习路径 多媒体课件的类型

(一)根据使用环境的分类:单机环境、网络教室环境

(二)根据使用对象分类:助学型(学习者自主学习型)、助教型、教与学结合型

(三)根据内容与作用分类:1.课堂演示型2.学习者自主学习型3.模拟实验型 4.训练复习型5.教学游戏型6.资料、工具型

(四)根据表现形式分类:1.演示型2.交互型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过程

(一)选择教学课题,确定教学目标

(二)进行教学设计及课件总体风格设计

(三)编写课件脚本

(四)搜集媒体素材,制作合成课件

(五)修改调试运行,试用鉴定推广

下载土地调查技术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土地调查技术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通用技术部分知识点总结

    通用技术部分知识点总结 、技术的内涵:技术是指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遵循自然规律,在长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技巧和手段,是人类利用自然、改......

    新 计算机控制技术知识点总结

    1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简称工业控制机)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1) 实时数据采集:对来自测量变送装置的被控量的瞬时值进行检测和......

    建筑施工技术 知识点 总结

    第一章土方工程 1.【选择】在土方施工中,根据土的坚硬程度和开挖方法将土分为八类。(P7) 2.【计算】最初可松性系数、最后可松性系数(P9) 3.【选择】孔隙比和孔隙率反映了土的密......

    高电压技术知识点总结

    •为什么要有高电压:提高输送容量,降低线路损耗,减少工程投资,提高单位走廊输电能力,节省走廊面积,改善电网结构,降低短路电流,加强联网能力。 •电介质:在其中可建立稳定电场而几乎......

    工程测试技术知识点总结

    填空 工程测试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测量四要素: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测量误差。 测量方法:直接,间接,组合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是连续的,但准周期信号的是离散的。 周期信......

    土地调查方案

    赣州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 导读: 根据《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和《江西省人民......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总结 第一章概述 1: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检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一、传感器的组成 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基......

    通用技术必修一二知识点总结

    通用技术必修一知识点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与人: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技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