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程测试技术知识点总结
填空
工程测试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测量四要素: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测量误差。测量方法:直接,间接,组合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是连续的,但准周期信号的是离散的。
周期信号是个简谐成分的频率比是有理数,若不是有理数则是准周期信号。
周期信号的强度以峰值,绝对均值,有效值和平均功率来表述。
1T0绝对均值xx(t)dtT00有效值xrms1T0T00T0x2(t)dt x2(t)dt1平均功率PavT00测量装置的静态特性:五个特性 动态特性:三个函数
传递函数的分母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分母中s的最高幂次代表系统微分方程的阶数。
影响二阶系统动态特性的参数有:固有频率和阻尼比。一阶的是时间常数。输出等于输入和系统脉冲响应函数的的卷积。波形不失真的条件。
测量装置动态特性的测量方法。两种
物性型传感器和结构型传感器各依靠什么来实现信号变换 机械式传感器的优点:
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哪些参数 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
热电式传感器分为热电偶和热电阻。调幅信号的解调方法有:三个 滤波器的特征参数:六个 电桥的分类 直流交流
单自由度系统 质量块m在外力f(t)的作用下的运动方程 测振传感器的分类
选择
傅里叶变换的主要性质:奇偶虚实性,对称性,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函数的并联和串联:传串乘并加,频串幅乘相加。
电阻式传感器原理:变阻式,电阻与电阻丝长度,电阻率成正比,与电阻丝横截面积成反比。
电容式传感器原理:电容与极板面积成正比,与极板间距离成反比。
电感式传感器原理:自感L与空气隙成反比,与气隙导磁截面积成正比。当面积固定时,L与气隙非线性。
直流电桥的平衡,单臂,半桥,全桥。和差效应。三种电桥输出电压与灵敏度
交流电桥平衡时需要满足的条件,电容 电感电桥 LC滤波器的构成方法 识图 L T π型 基本放大电路三种识图
轴向拉伸或压缩载荷下应变测试的应变片的布置和接桥方法
表格
名词解释:
1、测量,试验,测试概念与区别
2、信号,模拟信号,数字信号
3、准周期信号与瞬变非周期信号
4、信号的时域描述和频域描述
5、负载效应
6、频率响应函数
7、传感器和敏感元件
8、压阻效应 压电效应与逆压电效应(线性的)
9、霍尔效应,磁阻效应,热敏效应
10、调制与解调
11、电桥是什么
12、采样和截断
计算
一阶系统的频响函数
简答
1、信号的分类;谐波信号周期信号一般周期信号确定性信号准周期信号非周期信号一般非周期信号各态历经信号平稳随机信号非确定性信号 非各态历经信号非平稳随机信号
2、周期信号的频谱具有三个特点:
3、各态历经随机函数的主要特征参数:四条
4、传递函数:四个特点,第一和第四是重点。
5、涡流式的变换原理
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工作原理
6、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前置放大电路的主要用途两点。两种形式。
7、同步解调,包络检波,相敏检波的原理
8、放大电路应具有的性能:四条
9、信号处理的目的:三条
10、H(s)H(w)h(t)三者之间的关系
11、互相关函数的应用 5-17 5-18
12、两个位移传感器 6-5 6-14
13、基础基振时,以质量块对基础的相对位移为响应时的频率响应特性中的幅频特性:解释图
14、涡流式位移传感器的特点
15、压电加速度计的工作原理、频率特性
16、固定加速度传感器的方法
17、应变式扭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第二篇: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封皮
石家庄铁道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培养单位土木工程学院学科专业桥梁与隧道工程
课程名称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任课教师刘尧军学生姓名程纪怀学号120130424
研究生学院
第三篇:水处理技术知识点总结
1.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含量超过了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使得水的性质发
生变化,影响使用。
2.天然水按水源的种类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
3.天然地表水杂质特征:天然地表水体的水质和水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几乎各种污染
物质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流入地表水,且向下游汇集。
4.按杂质的颗粒尺寸大小可分为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质三类。
5.表征水的物理性质的指标有色度、嗅、味、混浊度、固体含量及温度等。
6.表示污水物理性质的指标有水温、嗅味、色度以及固体物质等。
7.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物质。
8.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一定条件下,即水温为20C,由于好氧微生物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主要是水、二氧化碳和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称为生物化学需氧量,单位为mg/L。
9.化学需氧量(COD):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质,氧化成CO2和H2o,测
定其消耗的氧化剂量,用mg/L来表示。常用的氧化剂有两种,即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的氧化性略高于高锰酸钾。以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cr或COD;用高锰酸钾做氧化剂测得的值为CODmr或OC。
10.总有机碳(TOC):将一定数量的水样,经过酸化后,注入含氧量已知的氧气流中,再通
过铂作为触媒的燃烧管,在900C高温下燃烧,把有机物所含的碳氧化成二氧化碳,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记录CO2的数量,折算成含碳量即为总有机碳。
11.总需氧量(TOD):有机物的主要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硫等。将其氧化后,分别
产生CO2、H2O、NO2和SO2等物质,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以mg/L表示。
12.无机物指标主要包括氮、磷、无机物类和重金属离子及酸碱度等。
13.水体自净:水体受到污染后,经过复杂的过程,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受污染的水体部
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来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水体净化现象从净化机理来看可分为三类,即物理净化作用、化学净化作用和生物净化作用。
14.氧垂曲线:由于污水排入水体后,水体中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故称为氧垂曲线。
15.给水工艺常用流程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
16.污水处理技术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17.城市污水根据其处理程度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一级处理是对污水
中的悬浮的无机颗粒和有机颗粒、油脂等污染物质的去除,一般由沉砂池、初沉池完成处理过程,也称物理处理法。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状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也称生物处理法。三级处理和深度处理既有相同之处,又不完全一致。
18.工业废水处理流程:污水——澄清——回收有毒物质处理——再用或排放。
19.格栅是后续处理构筑物或水泵机组的保护性处理设备。格栅的作用:用以拦截较粗大的悬浮物或漂浮杂质,如木屑、碎皮、纤维毛发、果皮、蔬菜、塑料,以便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运行。
20.调节池的作用:中和PH值、减小防止冲击负荷、贮存水量、调节水温,调节池的类型
有:水量调节池和水质调节池。
21.分散体系:是指有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而组成的体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
散相,在分散相周围连续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22.胶体的基本特性:光学性质、布朗运动、胶体的表面性能、电泳现象、电渗现象
23.胶体的稳定性:是指胶体颗粒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征。胶体的的稳定性分
为动力学稳定和聚集稳定两种。
24.混凝:是指水中胶体颗粒即微笑悬浮物的聚集过程,它是凝聚和絮凝的总称。凝聚:是
指水中胶体被压缩双电层而失去稳定性的过程。絮凝:是指脱稳胶体相互聚结成大颗粒絮体的过程。
25.描述水的混凝现象的四种机理:压缩双电层作用机理、吸附和电荷中和作用机理、吸附
架桥作用机理、沉淀物网捕作用机理
26.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水温、PH值、碱度、悬浮物含量、水力条件
27.沉淀的四种基本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拥挤沉淀、压缩沉淀
28.沉淀的主要构筑物:沉淀池、气浮池、澄清池
29.沉淀池的类型:一类是沉淀有机固体为主的装置,统称为沉淀池;另一类则以沉淀无机
固体为主的装置,通称为沉砂池。沉淀池的分类: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
30.沉砂池:沉砂池一般设于泵站、倒虹管或初次沉淀池前,用来减轻机械、管道的磨损,以及减轻沉砂池负荷,改善污泥处理条件。
31.过滤主要是悬浮颗粒与滤料颗粒之间粘附作用的结果。
32.单位体积滤层中所截留的杂质量称为滤层截污量。在一个过滤周期内,整个滤层单位体
积滤料中的平均含污量称“滤层含污能力”,单位为g/cm3或kg/m3.33.普通快滤池又称四阀滤池。过滤时,关闭冲洗水支管4上的阀门与排水阀5,开启进水
支管2与清水支管3上的阀门,原水经进水总管
1、进水支管2由浑水渠13流入冲洗排水槽6后从槽的两侧溢流进入滤池,经过滤料层
7、承托层8后,由底部配水的配水支管9汇集,再经配水系统干管
10、清水支管
3、进入清水总管12流往清水池。反冲洗时,关闭进水支管2与清水支管3上的阀门,开启排水阀5与冲洗水支管4上的阀门,冲洗水由冲洗水总管
11、冲洗水支管
4、经底部配水系统的配水干管
10、配水支管9及支管上均匀分配的孔眼中流出,均匀的分布在整个滤池平面上,自上而下穿过承托层7即滤料层8。
34.K80的大小反应了滤料颗粒粗细不均匀程度,K80越大,则粗细颗粒的尺寸相差越大,颗粒越不均匀,对过滤和反冲洗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35.配水系统位于滤池底部,其作用:一是反冲洗时,使反冲洗水在整个滤池平面上均匀分
布;二是过滤时,能均匀的收集滤后水。
36.大阻力配水系统是“穿孔管大阻力配水系统”,它是由居中的配水干管和干管两侧接出的若干根间距相等且彼此平行的支管构成。在支管下部开有两排与管中心铅垂线成45度角且交错排列的配水孔。优点:配水均匀性较好,但系统结构较复杂,检修困难,而且水头损失很大,冲洗时需要专门设备,动力耗能多,故不能用于反冲洗水头有限的虹吸滤池和无阀滤池。
37.中、小阻力配水系统:如果将干管起端流速v1和支管起端流速v2减小至一定程度,配
水系统压力不均匀的影响就会大大消弱,此时即使不增大孔口阻力系数S1,同样可以实现均匀配水,这就是小阻力配水系统的基本原理。
38.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它可发生在气液、气固、液固两相之
间。在相界面上,物质的浓度自动发生累积或浓集。
39.吸附的三种类型:物理吸附:特征1.是放热反应2.没有特定的选择性3.在较低温下即
可进行,不需要活化能4.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可以较易解吸5.影响物理吸附的主要因素是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化学吸附:特征1.吸附热大,相当于化学吸附热2.有选择性
3.化学吸附比较稳定,当吸附的化学键力较大时,吸附反应为不可逆4.吸附剂表面的化学性能、吸附质的化学性质以及温度条件等,对化学吸附有较大的影响。离子交换吸附:特征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吸附越强。电荷相同的离子,其水化半径越小,越易被吸附。
40.消毒的目的就是杀死各种病原微生物,防止水致疾病的传播,保障人们身体健康。
41.消毒法:1.二氧化氯消毒2.漂白粉和漂白粉消毒3.次氯酸钠消毒4.氯胺消毒5.臭氧消
毒6.紫外线消毒。给水处理中易常用的是氯消毒法。其具有经济、有效、使用方便等优点。
42.循环水处理包括对结垢、污垢(含黏垢)和腐蚀的控制。
43.防止结垢的方法:用排污法减少浓缩浓度、降低补充水碳酸盐硬度、提高循环水中允许的极限碳酸盐硬度、加二氧化碳
44.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的特征在溶解氧充足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对污水中的易于被
微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质进行转化,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45.微生物根据生化反应中对氧气的需求与否,可分为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兼性微生
物。
46.好氧生物处理法: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生物
代谢以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
47.厌氧生物处理:是在厌氧条件下,形成了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利
用这类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48.活性污泥法主要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组成。
49.活性污泥的评价指标: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MLVSS)3.污泥沉降比(SV)4.污泥容积指数(SVI),一般认为SVI<100-200时,污泥沉降性能良好。SVI>200时,污泥沉降性差,污泥膨胀。5.污泥龄
50.活性污泥净化过程的影响因素:1.溶解氧(DO)含量2.水温3.PH值4.营养物质平衡5.有毒物质6.有机物负荷
51.表面负荷: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一般称为表面负荷。
52.BOD-污泥负荷率:是指在规定时间(日、月、年)内的平均BOD负荷与最大BOD负荷之
比的百分数。用来衡量在规定时间内负荷变动情况。
53.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区别: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是以生化处理的不同反应器形
式,从外观上看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微生物不需要填料载体,生物污泥是悬浮的,而后者的微生物是固定在填料上的,然而它们处理废水、净化水质的机理是一样的。另外,二者的生物污泥都是好氧活性污泥,而且污泥的组成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此外,生物膜法中的微生物,由于是固定在填料上的,可以形成比较稳定的生态系统,其生活能量和消耗能量不象活性污泥法中的微生物那样大,因此生物膜法的剩余污泥比活性污泥法要少。
54.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的优缺点:好氧生物处理优点有反应速度较快,废水停留
时间较短,故处理构筑物容积较小;处理过程中散发的臭气较少;对能降解有机物分解完全等。缺点有对难降解有机物去除率低、污泥量较厌氧处理多、运行费用较高等。厌氧生物处理优点有有机物去除率高、污泥量少、运行费用少等。缺点有废水停留时间较长、有机物分解不完全、臭气产生多等。
55.厌氧消化过程三个连续阶段:水解酸化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产甲烷阶段。
56.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1.温度因素2.污泥投配率3.搅拌和混合4.营养与C/N比5.有毒
物质6.酸碱度、PH值和消化液的缓冲作用。
57.污泥处理的目的和原则:1.稳定化2.无害化处理3.减量化处理4.利用
第四篇:岩土工程测试与检测技术
对当前岩土工程检测技术的研究
摘要:在工程建设开始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进行详细的勘察和检测,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的依据。随着工程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对于岩土工程检测的标准不断提高,需要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提高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检测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有工程建设的需求,所以需要在技术水平以及仪器设备方面不断的提高和完善,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岩土工程测试领域非常广泛,通常包括岩土的原位测试技术、地基加固的检验与检测、桩基础的测试与检测、基坑工程检测、地下工程的检测和监控、边坡工程检测等。在岩土工程检测工作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存在样抽样随机性较差,不能做到随机、均匀抽检,检测抽样的样本代表性差;二是数据处理不合理、盲目、随意性较大,无法保证检测成果的精度,给工程建设带来安全隐患或造成浪费。
关键词:岩土工程检测技术发展 前言
最近几十年,我国开始致力于岩土工程地基检测技术的研究,通过实际动手实践,积累了大量的操作经验。但是,我国关于此方面技术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无法达到生产生活的需要,这不仅反映在岩土工程地基处理与岩土工程地基检测的不协调上,还反映在其发展的落后性上。究其根源,很大程度是应为地方对此项技术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更具数据采样,可以得出结论,大多数土建事故时有岩土工程地基问题所引起的。鉴于此上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现有的岩土工程地基检测技术进行翻新,不断地与先进科技进行融合,使检测方法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标准型等特性。只有这样,岩土工程地基检测方法才能真正的微土建工程服务,达到它本该达到的效果。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岩土工程中环境物理检测技术有了巨大的发展和飞跃,许多先进技术比如岩土原位检测技术、室内土工试验以及岩体力学试验、锚杆检测技术等均被广泛的应用到岩土工程中,对人们充分了解岩土物理特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1.岩土工程中环境物理检测技术
1.1室内土工试验
主要是分析和试验土的物理、化学以及力学等性能。目前,土工试验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比如判别试验、化学性质试验、物理性质试验等等。在具体工程实践中,土的化学分析一般是可以省略掉的。化学分析,主要是对土中石膏、易溶盐以及难溶盐碳酸钙的含量、离子交换量以及酸碱度等进行测定。在岩土工程中,将矿物分析法应用过来,可以对粘土矿物类型进行测定,通过化学分析,可以将矿物类型给确定下来,另外,还可以将其他的一系列物理滑雪分析法给应用过来,如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在室内土工试验中,粒径分析试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试验具体指的是对一定量的土进行烘干碾撒之后,进行过筛和称重,对各粒径范围内土粒重的百分数进行确定等等。如果土团粒在2mm以内,在水中充分浸润和分散,就可以将2mm到0.1mm之间的细筛给得出来。如果细粒土在0.1mm一下,那么要想对其粒径含量进行确定,就可以将移液管法或者比重计法给应用过来。有机结合筛分发、比重计法以及粒径分析试验等,通过实验,来对土样的粒径分布曲线供土分类给绘制出来。1.2岩体力学试验
通过岩体力学试验,可以对常规力学指标进行测试,并且对岩体变形与破坏机理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单轴抗压强度试验为例,岩体的单轴抗压强度指的是在单向受压直到破坏的过程中,岩体试样单位面积上承受的最大压应力,我们也可以将其简称为抗压强度。一般可以分为干抗压强度和抗压强度两种类型,这种划分依据是岩石含水状态的差异。通常情况下,在压力机上直接压坏标准试样就可以将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诶测出来,岩石单轴压缩变形试验也可以同时进行。通过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可以对岩体强度进行分级,并且描述岩性。1.3岩土的原位测试技术
一般情况下,岩土的原位测试指的是将现场地籍图的天然结构以及含水量和应用状态保持下去,测定地籍图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借助于理论分析或者一些计算公式,来测定物理力学指标,对岩土的工程性能和状态进行评定。部分岩土工程因为有着较为复杂的地质条件、结构条件和荷载条件,如果采用单纯的理论家计算方法,无法对土体的应力—应变变化进行准确预计,在室内也无法对现场地层条件和荷载条件等进行模拟。因此,就可以通过原位试验,来提供更加可靠的资料。在对岩土工程进行检测和监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是原位测试,可以将岩土体的实际参数给获取到,通常利用其来检测施工过程中或者加固处理地基之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状态变化情况。一般可以将岩土的原位测试划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原位实验和原位监测,前者是对实际参数进行获取,后者则是将施工控制和反演分析参数给提供出来。
通过实践研究表明,原位测试具有一系列的优点,不会有过去取土样遇到的困难出现,可以对无法采取不扰动土样的土层进行顶;试验是在原位应力条件下进行的,在采样的过程中,应力释放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的减小。在试验中,需要选用较大体积的岩土体,有着较强的代表性。工作效率可以得到有效提高,进而在较大程度上缩短课勘探试验的周期。
虽然原位测试有着一系列的优点,但是也有缺点存在,不同的原位测试有着不同的适用条件,有着较强的针对性,如果采用了不恰当的方法,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在统计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原位测试,才可以将参数以及图的工程性质给得出来。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原位的是结果,那么就无法对对策定制的准确性进行科学判断。通过试验表明,会有不一致的问题存在于原位测试中主应力方向和实际岩土工程问题中多变的主应力方向之间。像静力荷载试验、标准灌入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以及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等都是常见的原位测试。2.岩土工程检测技术的发展
2.1锚杆检测手段
锚杆检测技术主要有常规检测技术与超声波检测技术等两种。常规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是荷载对锚杆的压力或者拉力,由于现代岩土工程的发展,要求检测具有精度高、实时性以及大面积动态检测的技术。超声波检测,即在对锚杆完整性检测时,不破坏原岩土的基本受力结构,只通过利用一些辅助仪器设备、相关检测技术手段和数据分析原理,检测锚杆在岩土中是否完整,是否存在一定的缺陷,并判断出锚杆存在缺陷的类别、出现缺陷的准确部位以及缺陷的大小尺寸等,特别适用于岩土工程大面积检测工程。(1)常规锚杆检测技术
常规锚杆检测技术是一种依据静力锚固质量检测的技术方法。又叫做拉拨试验法。主要根据试验压力计和唯一计所测得的数据信息,利用相应转换方式,整理出相应的锚固杆在岩土中位移与荷载间的变化曲线,从而分析出岩土锚杆锚固性能。常规检测技术存在着一些缺陷,就是不能对大面积的进行动态检测。而且通过拉拨试验手段获得的数据仅仅是锚固力的一个大概值,假设锚杆有异常,也不能指出异常所在锚杆的具体位置,所以,拉拨试验法仅仅能判断出锚杆是否存在异常,却不能检测缺陷所在的具体位置。
(2)超声波检测技术
超声波检测技术是不破坏原岩土的受力结构,应用相关的检测设备对锚杆进行检测。在检测时,对杆端进行外力震击,从而引起杆端的剧烈振动,并产生沿锚杆向杆底传播的应力波。如果应力波的波形、波速、波峰值保持不变,在锚杆中均匀传播,则表明锚杆的完整性比较好。如果应力波的波形、波速、波峰值发生变化,则表明沿锚杆长度方向上存在缺陷。由于超声波检测对锚杆不产生破坏,所以特别适用于重要的岩土工程大面积检测工程。
2.2锚固锚杆应力波超声波检测工作流程 在进行锚杆超声波检测数据分析之前:(1)要对围岩土地的基本地质情况进行考察;(2)在确定锚杆杆头应力的波速,利用检测装里采集反射波反射回来的数据,通过检测装备反射波反射数据的采集,从而得到岩土中锚杆的长度、完整度等信息。因此,超声波检测技术基于应力波检测的工作流程大致为:考察围岩土地的基本地质情况,确定应力波速,分析处理检测仪器返回的数据。通过拉拔萝抽检试验、时域波形分析、频谱分析以及时频频谙分析等,从而最终得到锚杆的准确长度和完整度。3.在岩土工程中实施有效的监测措施
岩土工程的现场监测就是以工程实际作为监测的对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岩土土体以及工程地质结构等进行应力变化等实施的监测。实施现场监控需要事先在工程岩土土体、周围环事中设定观测监控的点位还应该设定一定的时间间隔。其主要的检测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岩土收到施工作用进行检测并测定各项荷载里的大小并检测在各类荷载的作用下岩体的反应性状;(2)对工程施工、运营工程中结构物进行监测;(3)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会对周围的环境等造成影响规场检测还包括对环境影响程度的检测包括对周围地基加固性质进行检验等。
4.结语
建筑工程中要选择在地质条件良好的场地上建设,但有时也不得不在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基上进行修建。因此,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往往需要通过现场测试对加固效果进行严格的监测与检测。现场测试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检验和知道;为理论研究提供试验手段。但是现场测试在地基加固过程中需要注意下列问题:加固后的现场测试应在地基加固施工结束后,经一定时间的休止恢复后再进行;为了有较好的可比性,前后两次测试应尽量由同一组织人员,用同一仪器,按同一标准进行;由于各种测试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必须根据测试目的和现场条件,选用最好的方法;无论何种测试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应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参考文献:
【1】王严升.岩土工程测试与检测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
【2】宰金珉.岩土工程测试与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第五篇:岩土工程测试技术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读书报告
—计算机在岩土工程测试技术中的应用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不仅在岩土工程建设实践中十分重要,而且在岩土工程的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测试技术也是保证岩土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岩土工程测试技术一般可以分为室内试验、原位测试和原型监测三大类,还有各种模型试验,极其多样,各有各的特点和用途,同一种参数,又因测试方法不同而得出不同的成果数据。选用合理的测试方法成为岩土工程计算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环节。例如土的模量有压缩模量、变形模量、旁压模量、反演模量;土的抗剪强度室内试验有直剪和三轴剪;直剪又有快剪、固结快剪和慢剪;三轴剪又有不固结不排水剪、固结不排水剪、固结排水剪和固结不排水剪测孔隙水压力;原位测试有十字板剪切试验和野外大型剪切试验。测试方法的多样性,也是岩土工程区别于其他工程技术一个重要特点。
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和岩土工程理论及方法日益完善,计算机与岩土工程测试技术的结合也就成为理所当然的结果。过去计算机应用多限于数值计算及数理统计如有限差分法、有限单元法、边界单元法、概率统计法等。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已拓展到岩土工程数据库、专家系统、图形处理技术、智能式计算机以及AutoCAD 等方面。计算机与岩土工程测试技术的结合,已在国防机械、地矿石油、土木建筑、铁道交通等系统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室内试验
土工试验种类繁多,工作量大,易出差错。例如固结试验,如果多台固结仪 同时工作,一个人是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记录几台仪器的沉降量的,即使稍 微错开各台仪器的开始时间,一个人也显得十分忙碌,且常出差错。如果采用计 算机进行自动数据采集处理,那么一台计算机可以同时监控几台甚至几十台同结仪,一个操作人员就可应付自如.又如动三轴试验,由于试验频率高,使得普通 数显仪器的数码显示速度大大超过人眼的反应速度,因此靠人工是无法记录多个参量的变化值的,如果没有各类传感器及与配套的计算机自动数据采集系统,这类试验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已有不少单位建成了自动化程度相当高的土工试验室,从对各种土的物理、力学试验数据的实时采集到所需曲线图形的绘图及各种
成果报表的打印等,均由计算机完成。
2.野外检测
野外检测、原位测试是掌握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重要手段,计算机在这方面 的应用也毫不逊色。目前,计算机已与旁压仪、动静触探仪、测桩仪等结合使用,进行野外数据的实时自动采集处理。如计算机测桩系统,不但能测出桩身完整性 及单桩承载力,还能根据实测结果绘出桩长、桩径、缺陷位置及程度等信息,供 有关单位和人员参考。此外,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在动荷载作用下路基的动力特性,也要借助计算机快速采集和处理应力、应变、加速度等传感器传来的信号,才能分析得到。
3.统计计算与分析评价
计算机在这方面的应用主要是指在特定的软件支持下,进行常规的统计,如 回归、方差、相关、判别、趋势面、主因子等分折。一般的诸如沉降、边坡稳定性、土压力、地基强度等计算,比较复杂的如有限元、边坡单元、渗流、协同作用等的分析计算,可靠性理论和随机方法等等都能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解决。
4.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是一个取自人类专家知识并贮存于知识库之中的信息体系。它能形 成与回答涉及该信息中的各类同题.是用适当的人工智能技术将专家的某些理论 知识和经验存放在计算机里的知识系统。由于专家系统利用了计算机具有大容量 贮存记忆和运算速度极大这两个显著的优越性,并能模拟人的思维对同题求解.因此其在许多领域广为应用.在岩土工程中,南京大学的基于优势面理论的斜坡稳定分析、中科院地质所的地下工程岩体稳定分析、东北大学的围岩人类及支护设计等等专家系统,已开发并推广应用。专家系统隶属人工智能,是计算机技术在非纯数值分析中应用于实际同题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岩土工程专家系统可分为两类 :
第一类专家系统,是基于某个或某几个专家的知识、经验构造的,以专家的丰富知识、经验为系统的内容,由计算机再现专家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水平,这类 专家系统犹如专家大脑的复制,具有很强的模仿性,经验成分占很大的比倒.
第二类专家系统,是基于某类问题的起源、变化与发展而构造的,其知识获取不限于某个专家,而是许多专家,并且还包括与问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工程实
例、理论分析等。与第一类专家系统相比,该类专家系统能让多因素互相取长补短,更好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除了上面提到的四方面应用之外,在土工试验 汇总报表、计算机辅助成图等方面,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已非常成功,且图表整洁标准,大大减轻了试验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误差,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岩土测试工作的开展中其实还存在下列问题:手段单一,结果缺乏合理性的解释,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及时等问题。故岩土工程测试应该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取样标准化;开发新仪器新方法;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现场测试、室内试验、理论预测和数值反分析法及其在预测的有机结合与循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测试模式的改进及测试仪器精度的改善,最终将导致岩土工程方面测试结果在可信度方面的大大改进。新的岩土力学理论要变为工程现实,如果没有相应的测试手段,则是不可能的。因为不论设计理论与方法如何先进、合理,如果测试技术落后,则设计计算所依据的岩土参数无法准确测求,不仅岩土工程设计的先进性无法体现,而且岩土工程的质量与精度也难以保证。所以计算机在岩土工程测试技术中的发展和应用,将会给岩土工程领域带来巨大的活力,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