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企合作与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详解
姚寿广:校企合作与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008年12月17日10:58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张宁锐我要评论(0)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姚寿广
当今世界,劳动者素质在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综合职业能力是高素质劳动者可持续发展的必备基础与重要标志,也是企业人力资本实力的增长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新形势下,国内企业面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急剧调整,对传统技能型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高技能型与技术应用型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企业要发展,技术是保障,人才是关键。而目前企业人力资源匮乏,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素质低和创新能力不强,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以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加快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速度,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的人才需求,以求得自己作为高等教育一种类型的发展空间与历史地位,已成为摆在高职院校发展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这其中校企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也是目前面临的亟待突破的难题。校企合作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随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全面推进,更是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校企合作”是一种办学模式;“工学结合”是校企合作落实到人才培养层面上的一种专业育人模式。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工学结合是实施校企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上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从整体上讲还没有建立起正常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长期以来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其中学校、企业、政府三个层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创办的中国第一所以职业冠名的职业学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黄炎培1918年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在90年的办学历程中坚持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与办学方向不动摇,致力于生产、技术、管理第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近年来围绕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转型,以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以建设 “学习型教学工厂”为目标愿景,通过校企合作,致力于“手脑并用、学做合一”办学理念的实践与创新,正在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下面结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实践与体会,谈谈我国高职教育在推进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对策。
一、当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层面
1.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能力欠缺,改革压力与动力不足
由于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必然会打破传统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师的业绩考核、工作量计算办法等,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带来对传统学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的全面变革。因此,这对学校与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很多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师都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畏难心理,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压力与动力不足,口头上都在讲,但校企合作在操作中仍停留在“以工代学”或“以学代工”的阶段,典型的是“见识式”的实训教学与“放羊式”的顶岗实习。
2.自身的实力条件与优势明显不足,改革心有余而力不足
高职院校难以吸引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深层次的合作,主要原因还是高职院校自身实力不强,吸引企业参与合作的优势不明显。除了师资与管理人员的能力与素质的欠缺外,其中实训基本条件不足,无法满足大规模学生基本技能训练,无法满足生产性或综合性实训的需要也是一主要原因。同时,高职院校办学若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就必须关注和研究区域经济和所服务的行业企业存在的关键问题,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横向科技合作,这样才能吸引企业与学校合作。但目前职业院校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师严重不足。虽然各梭在评估中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已占很高的比率,但其中很多是仅参加一次培训、考取一个职业资格证书或考评员证书就成为“双师”的,真正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严重缺乏,而这又是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的关键。
3.高职院校单枪匹马左冲右突,负担过重难以持久坚持
当前高职院校在与企业的合作中,既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起者,也是组织者、策划者和主要的实施者,在出现问题和困难时,还是主要的解决者、协调者。校企合作前,学校要找市场,找专业对口的合作企业,不仅要了解、掌握行业企业状况,还要处理与企业和相关行业部门的关系;校企合作意向确定之后,学校不仅要考虑合作的具体内容与深化的途径,还要考虑如何建立相关组织机构与人员加强联系与沟通,使工学结合能顺利、持久地开展,同时还要与企业商讨学生顶岗实习的报酬,还要组织相关人员编写有关实习材料、安排实训项目、监控实训质量和效果等等,这种仅仅依靠学校的单方面努力,不仅校企合作的关系不稳定,也使学校负担过于沉重,难以持久坚持。
(二)企业层面
1.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识与员工培训意识
国内绝大多数企业认为培养人才是院校的责任和义务,对校企合作停留在单纯选择人才戓寻找技术开发产品的层面,基本上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人才的培养,使得真正的工学结合无法进行。同时,与国际上的跨国企业相比,由于国内大部分企业尚处于初级生存竞争阶段,对人力资源的发展与储备尚未纳入自己企业的发展战略中,普遍忽视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国家虽然出台了关于“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的规定,但执行效果并不理想,政府也无有效的强制措施。
2.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和能力不足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由于缺乏完整的产业链与自身清晰的专门化发展,企业发展尚处于艰难的生存竞争状态,只对能立即带来市场利益的成熟技术感兴趣,还没有把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融入企业价值链中,加上目前绝大部分企业内部研发能力不足,在校企合作中主要是充当技术的单项接受者,而不是技术输出者,校企合作中无心也无力与高职学校共同引导新技术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储备,特别是中小企业缺乏资金,就更无力或不愿意与高职院校开展合作。
3.企业对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企业接受高职学生工学结合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所以企业对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不高,要求企业给予学生合理报酬更是难上加难。这主要是因为(1)大多高职学生不具备真正上岗进行顶岗实习的能力,开始只能进行一些较低层次的跟岗实习,学生的不规范操作还会影响正常的生产活动,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2)企业出于企业知识产权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不愿意让实习学生知道企业的核心技术和核心机密;(3)加上企业出于安全与法律原因,不愿为学生的工学结合与顶岗实习承担潜在的风险。
(三)政府层面
1.法律出台尚无明确有效的实施细则。
国家虽然出台了《职业教育法》,但地方政府并未在《职业教育法》允许范围内制订具体实施条例,从法律层面上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对校企合作中的学校、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尤其是对企业的利益保护不够。例如,对捐资支持职业教育、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并支付报酬的企业,可以给予相应税收优惠,但具体按什么规定、享受什么优惠政策,没有明确的实施细则。
2.宏观政策文件落实缺乏机制配套设计
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后,各级政府相继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文件,但是对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的实质性指导力度不够,造成很多项目难以获得企业主管单位、劳动部门、教育部门的充分协调,校企合作主要靠“关系”建立和维系,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和长效合作机制。尤其是各院校稀缺的建设资金的投入上,政府的投入与调控机制不健全,在普遍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同时还存在同类院校重复建设,设备使用效率不高,资源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
二、推进校企合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校企层面
1.校企共建共享型校内实(培)训基地与紧密型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校企双方通过双向选择,根据“优势互补、产权明晰、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以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运行机制市场化的思路,依据职业技术领域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整工作过程流程和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建设校内学习型生产性实(培)训基地以及紧密型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在实(培)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引入企业具有生产功能的仪器设备,并通过建立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融通、教学实训和生产过程结合、设备与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实现运行机制市场化,使实训基地形成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形成集生产、实训、技术开发与服务、技能培训与鉴定等四位于一体的基地,通过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以及与行业企业共同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等,校企共同开展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与技术服务,使其成为区域推行新技术、研发新产品的中心,做到以科技服务密切校企合作关系。由此依托校企共享型基地建设,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在此紧密型合作企业基础上,实现校内外基地的紧密衔接。同时完善对校外基地实习过程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建设与绩效考核,改变目前毕业实习“放羊式”的现状。2.校企合作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
校企合作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仅要形成在本专业(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更重要的是组建“校企互通、动态组合”的专兼职教师团队,通过正式引进、柔性引进和与企业共享等方式,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上课。在聘任上,可以采取行业企业委派的方法,即与行业企业达成协议,由其委派一部分人员到校兼课,或者采取“企业高薪聘请+学校提供事业编制”的方式与企业“共引共享”高层次专业人才,即学校根据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以及合作企业的岗位需要确定引进对象,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人才引进考核小组进行考核,引进人员享有学院在编在岗教师待遇,他们既在企业上班,又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定期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和指导青年教师实践等工作。在考核上,根据考核情况实施奖惩,对于不合格者解聘,对于胜任教学工作的,学校可以采取措施支持他们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二)政府层面 1.搭建平台
以区域共享实训基地和职教集团等校企合作网络为平台,推动校企合作共建共享职业院校人才资源和设备资源。
2.建立机制
参照新加坡与澳大利亚的运作模式,推动企业落实国家有关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使用的有关规定,把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纳入国家整体人力资源能力发展规划,制订具体计划,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职院校以校企合作方式培养,形成以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的职工教育和培训体系。
3.创设环境
在市场体制环境中,要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关键在于形成一种基于互惠多赢的利益驱动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机制是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动力和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纽带。政府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和社会发展规划,要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制定相应管理办法,使校企合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引导、鼓励与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高企业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严格劳动准入制度,抓紧制定和完善就业准入的法规和政策,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企业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
第二篇:校企合作的三个追问高职发展的否定之否定
校企合作的三个追问——高职发展的否定之否定
记者 易鑫 通讯员 樊曜
核心提示:
校企合作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院校而言,不可或缺。校企合作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基地建设如何保障教学?教学、实训的体制机制又如何完善?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八年的探索中,从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五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模式,到“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两化”理论,再到以项目部、工作室为载体的教学、实训一体化实践,一步一个台阶,在一次次的自我否定中,走出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的高职教育之路。
追问一:校企合作的支点在哪里?
培养适应企业和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离不开校企合作。作为一所由6所中专学校合并而成的年轻高职院校,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之初面临着所有高职院校共同的难题——学院该如何从企业“借力”?校企合作的支点在哪里?
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五位一体”,以基地为纽带,让校企由“邻居”变成“亲戚”,这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成为金职院的第一步探索。
2002年,刚到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刘鲁平很苦恼。当年暑假,新学期的招生开始,他坐了好几百公里的车到各地中职和高中去招生,费尽口舌,却效果不佳。
当时,对于这所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由金华农校、金华师范、金华卫校等6所中专学校合并而成的年轻高职院校而言,招生只是它所面临的难题之一。如何与企业长期深度合作?怎样培养市场需要的学生?怎样开展教学?如何保证学生就业?一切问题千丝万缕,毫无头绪。
学院工会主席黄宏伟说:“那时候,甚至有许多二级学院的教师宁愿把自己看成是合并前中专学校的教师。在他们的心目中,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似乎只是一个与自己关系不大的概念而已。”
该从哪里寻找发展的突破口?
2002年,由浦江县县委书记调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的杜世禄,在对学院各专业的调研中,发现了这样一个案例。1998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在社会调查中发现,金华的制药产业发展特别迅速,并逐渐成为地方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但既懂医药又懂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却非常短缺。在这种情况下,学院萌生了开设“医药营销班”的想法。海南亚洲制药集团公司正好也急需懂医药的营销类人才。双方一拍即合,于次年开始了“订单培养、量身定制”的合作办学。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到师资建设等均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企业派董事长、总经理及技术骨干为学生上课,公司的实验室、研究所也对学生开放。毕业生择优录取,有80%的学生到该公司就业。“医药营销班”办了三届,不仅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博得了市场和行业的认同。
杜世禄敏锐地意识到,这个方向对学院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金华市是浙闽赣皖四省九地市经济协作区最重要的物资流、人员流和信息流的集散地,经济结构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众多小企业主迫切需要既适应经济结构又安心金华本土的高技能人才,更需要地方高校为企业提供经济便利的高科技服务。“借鉴„医药营销班‟的模式,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与众多企业的紧密联系,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校企合作基地,促使教学、科研全面提升,带动招生、就业良性循环,成为金职院打造特色的突破口。”杜世禄说。一个集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五位一体”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2002年,学院与浙江今飞集团结成了“亲家”,双方联合开办了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班,称为“今飞班”。学院按集团要求进行教学和课程设计,公司技术人员担任客座教师。此外,在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等方面,双方展开了深入的合作:集团的汽摩配实训基地可供学生使用,学院的教学科研仪器与企业共享;集团员工可随时到学院进修、短期培训,同时接收学院青年教师参与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双方每年联合申报省市科研项目,还合办 2 了“理工—今飞”汽摩配研究所,由今飞提供课题,成果由今飞收购;另外,今飞集团每年提供一定数额的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把类似海南亚洲制药集团、今飞集团这样与学院共建的招生、教学、科研、就业场所,称作“紧密型基地”。“以往的校企合作方式多局限于学生实习、见习、推荐就业等方面,很少发生经费或项目的往来,这样的校企关系只能算„邻居‟。”杜世禄说,“建成„紧密型基地‟,校企双方通过订单培养、联合招生、产学结合、科研合作、多元办学、师资共享等多种途径,共同培养出进得来、出得去、用得上的人才,我们的关系就从„邻居‟变成了„亲戚‟。”
怎么才能让“邻居”变成“亲戚”?不能靠学校一厢情愿。学校教师金根中说,只有当双方在合作中都获得了好处,校企合作才能改变过去“一头热”的现状,变成一种互利双赢的行为。
金乌集团是一家外贸服装出口企业。从2002年起,学校与该集团结成了“亲家”,在教学、科研、生产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外贸服装出口企业一般都有旺、淡季之分,旺季不能大量招收工人和大量购置生产设备,否则在淡季就可能大量裁员并导致设备闲置。针对这一问题,学校与金乌集团协商开始了新的合作:由企业提供订单,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和师生为其进行生产活动,收益双方分成。这样的合作方式既为企业解决了难题,也使师生在实践中提高了技能。
金职院和“紧密型基地”进行了全面互动。一方面,“紧密型基地”对学院的招生、教学、科研、就业等各环节产生了巨大的辐射作用:招生中,基地可以让学院第一时间了解企业和社会需求,以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教学上,基地的建设可以引进企业师资,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提高;科研中,基地的建设有助于提升学院科研的应用性,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同时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就业上,基地本身就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去处。另一方面,招生、教学、科研、就业的成效反过来又会促进“紧密型基地”的开拓。五者环环相扣的辐射与互动成为金职院“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精髓。
从2002年到2005年,3年的时间,通过“五位一体”的实践,金职院完成了校企合作的第一步探索。截至2005年,学院已经建立了100余个“紧密型基地”,覆盖全校所有的52个专业。
【点评】
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马树超:
“五位一体”模式弥补制度不足
我国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实践中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如何使校企双方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尚缺乏制度和法律制约;二是如何使校企合作切实深入到教学和科研领域,还缺乏具体的方案和监控制度;三是如何使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受益,也缺乏具体的实施规则。
在这种情况下,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就显得尤为可贵。“五位一体”的办学模式,通过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深度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企业缺乏动力的难题,有效弥补了目前制度环境方面的不足,从而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追问二:校企合作如何突破基地瓶颈?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学院发现,校内校外的基地建设出现了两块“短板”:校内基地实训功能不够,校外基地教学功能缺乏。
如何补齐“短板”,完善基地建设?从2005年开始,金职院逐渐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了“两化”理论:“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
“我大一暑假,自己找的实习岗位„加餐‟,因为大一时在校内的实训中技能没有得到太多提高。”2006届学生张江说。
“当时有些学院的基地利用率确实比较低,教学实践与生产实际脱节也比较严重,校内基地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院教师反映。
针对这些现象,学院提出了“校内基地生产化”的理念,即按照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的同时,引进企业设备或生产线,按照企业管理制度、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和生产规程开展生产性实训,积极承担生产任务或参与对外技术服务,不断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强实训的效 4 果,使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生产环境中提高技能,积累经验,提高素质,从而缩短工作适应期。
截至2007年,学院已建成5万平方米的工业中心,校内实训基地达17个,承担着校内实践教学中心、双证考核中心等多种职能,成为学院与行业企业不断联系的纽带。
但随着学院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校内基地无法满足学生的大规模实训,现有的校外基地也只单纯用于学生实习。
如何解决这种矛盾?
金职院在探索中提出了“校外基地教学化”的思路:将部分课程带到基地,由双方教师组织教学,从而实现教学与训练、训练与生产的有机结合。
2006年,经过双向选择,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数控专业063班的学生姚杰和其他20多名同学一起,进入了学院与浙江科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开办的“科惠班”。在校的3年中,他们每个学期都要到公司车间参加生产实训,并在不同岗位轮岗。参加生产实训的同时,他们要在公司的“培训教室”里接受理论学习,由学院的专业教师与公司的技术骨干、一线工人一起授课,课程针对学生岗位以及熟练程度的不同而设置。
像科惠公司这样具有教学功能的基地,被称为示范性校外基地。“我们重点建设了57家具有教学功能的示范性校外基地,目的就是充分落实校外基地教学化的理念,把校外基地建设从数量的扩充转向质量的提升。”杜世禄说。
为了落实“两化”理念,学院从多方面作了持续改进。在教学管理上,学院实行了“三年早知道,一年有计划”。2008年接任金职院院长的王振洪介绍说:“我们将3年的培养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目标,并将重点阶段性实训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校内外基地、实训课程和实训项目。第一年,我们定位为体验式的锻炼,主要是让学生熟悉企业环境;第二年为技能培训,学生在这个阶段要基本掌握生产流程中各个岗位的操作技能;第三年学生要具备顶岗参与生产的能力。这样有针对性、有计划的教学,能让实训指导教师和学生都清楚各个阶段的实训内容、目标和考证要求,改变了过去关起门来教学的状态。”
“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建设,为学生创建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实训平台。学生在“两化”基地中,通过仿真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训、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多种方式,逐步强化操作技能,熟悉本行业先进的设备、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学习直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技术,增强了就业竞争力。
在实施基地“两化”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了多门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主动为企业生产订单产品,并积极与企业开展科研合作。学院教师依托基地开展应用科技研发以及转化科研成果,逐步成为相关行业领域的技术权威、行家里手。同时,在服务经济社会的过程中,学院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参与学院的人才培养,加强与企业的互动与交流,提升学院的影响力和办学水平。
2007年10月,由于在校内外基地建设等方面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具有引领示范作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从全国1000多所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跨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行列。与此同时,《建设实践教学管理平台:“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探索》项目也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点评】
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马树超:
“两化”理论把基地做精做实
作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如何把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做精做实,是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基地建设的探索,提出了“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两化”理论:一方面,按照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使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生产环境中熟悉本行业先进的设备、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提高技能,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另一方面,将部分课程带到基地,由双方教师组织教学,从而实现教学与训练、训练与生产的有机结合。不仅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就业能力,而且造就了大批“双师型”教师,学校进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状态。
追问三:校企合作如何完善体制机制?
校企合作走向更深层次,实训、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日益突出。基地生产化的过程中,职业院校管理体制的弊端逐渐暴露。与普通高校类似的组织架构、课程设置等,影响了校企合作甚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金职院从完善学院组织架构入手,撤销系级建制,建立项目部、工作室等教学实训一体化机构,同时也是院级的对外服务实体机构,将校内、校外基地纳入其中,从而完善了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
基地建设的日趋完善,并不代表着学院建设的一劳永逸。2007年,当部分基地迈出更新一步——以公司实体的身份承接一些项目时,职业院校在管理体制上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因管理责任不明晰带来的办事手续庞杂,兼职教师挂名不到位,专兼职教师缺乏融合等问题,使得学校运行机制很不顺畅。另外,课程设置、硬件建设、校园文化等如何符合高职院校特色,而不仅仅是照搬普通高校,也成为学院内涵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
2006年,艺术设计学院成立了设计工作室,开始承接企业设计任务。2007年5月,艺术设计学院接到了一项任务:与金华光华印务公司合作开发贺年卡、圣诞卡、情人卡。
然而,任务执行过程令很多教师感到困惑。教师孔德时说:“一方面,整个任务缺乏统筹安排,在设计委托方提出要看方案时,学院才临时通知、收集作品,教师自己承接的项目交给学院时,学院也没有及时安排,导致错过完成任务的时间。另一方面,有些专职教师对实训的积极性不高,在设计的过程中也缺乏来自企业的有经验的兼职教师的指导。参与任务的学生也不知道哪些问题该找谁来解答。”
艺术设计学院负责人芮顺淦说:“如果能把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纳入一个项目目标之下,共同承担责任,我们成立的工作室、开发部就能真正发挥其生产性实训效能。”
“高职院校的组织结构、课程设置等,很大程度上都照搬自普通高校。但由于两者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教育教学的方式不同,这种照搬是不合理的。”杜世禄说。
如何完善校企合作乃至高职教育的体制机制?2008年,学院开始逐步完善与行业企业管理相融合的组织架构,建立项目部、工作室等教学实训一体化机构,同时也是院级的对外服务实体机构,以独立法人资格开展对外业务,统筹组织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以及社会培训,将校内、校外基地纳入项目部或工作室管理,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按学科专业背景进入相应的工作室或项目部等。
教师华玉亮首先尝到了学院组织架构改革后带来的甜头。
2009年,艺术设计学院在工商部门注册了金华市金美设计公司,开始承接设计项目。在承接人畜共患病研究所的徽标设计任务中,华玉亮带队,遴选学生组成设计任务攻关组进入工作室,完成设计任务,最终设计委托方采用了4项设计。
华玉亮感慨地说:“不仅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参与项目招标,而且通过与兼职老师的合作,与企业的沟通也增加了。自己对企业的生产流程也有了清楚的了解,可以用到以后的教学中。”
如今,以接受企业生产项目为基础的教学、实训已经在整个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推广开来。仅艺术设计学院就成立了艺术设计工作室、服装设计工作室、影视动画工作室、雕塑工作室等多个工作室。“工作室、项目部等机构层级分明、简洁高效,有效地解决了以前普遍存在的实训、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杜世禄说,“搭建这样的基层组织构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五位一体‟育人模式内在机理的合理性和系统化,以不断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体制理顺了,学校在各个方面不断提升内涵建设。将现有的73个专业分为工程技术、设计制作、管理服务和公共教育四大类别,分别制定建设标准,建设软硬结合、机理严密的实训场所;从符合职业要求和体现岗位特点出发,将基础课程放置在整个专业中考虑教学内容、课时分配和教学要求,进行“职业导向、融入专业”的基础课改革;加快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开放的网络教学平台,促进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积极寻求中外合作办学,接轨国际课程标准的专业合作教育;将企业文化引进实训场所,营造职业人培养的和谐育人环境。
八年过去了,从最初为解决招生、就业的“五位一体”校企合作模式,到提高实训质量、教学水平的“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两化理论”,再到高职学院管理体制的改革,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正在一次次的自我否定中持续发展。
【点评】
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马树超:
教学实训一体化走出高职特色路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有区别于普通高校的、符合其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甚至组织架构、管理机制。但事实却不尽如此。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在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上机械照搬普通高校,在课程设臵、教学模式等方面也与普通高校雷同。这就导致高职院校的运行机制不够顺畅,教学实训出现“两张皮”的现象。金职院把改革自身的组织架构作为突破口,撤销原有的系级建制,通过组建项目部、工作室等教学实训一体化机构,建立起符合高职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特点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从而理顺了体制机制,提高了管理效益。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展了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和深化了学校的内涵建设,走出了一条高职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
第三篇: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校企合作)
2018年单独招生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校企合作)专业
专业技能测试内容及要求
适用专业:
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校企合作)
一、测试时间
每人约6分钟,6人为一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每组约36分钟。
二、测试形式
面试。
三、测试内容
面试考核:
仪容仪表(20分)、文化素养(20分)、语言表达(40分)、专业潜质(70分)四部分。
1.仪容仪表(20 分)
仪容大方,仪表端庄,仪态自然协调,礼仪得体。精神饱满,表情自然,面带微笑,文明有礼,举止大方。
2.文化素养(20分)
知识视野宽广,情感态度积极,道德修养高尚,对题目的回答有独到见解,论据充分,思路清晰,阐释到位。
3.语言表达(40分)
普通话标准,音色温润,语言流畅,语言组织得体,运用娴熟; 思维清晰、缜密,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观点鲜明,应变能力强。4.专业潜质(70 分)
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进行,以小组为单位就某个开放问题进行充分讨论,综合考察学生运用自身知识和技能,对问题进行认知、分析、选择、处理和临场应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从创业意愿、专业认知、职业发展规划、人际沟通、社会实践、危机处理、团队领导力、项目呈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
第四篇:校企合作校长发言稿与校企合作汇报会发言稿
校企合作校长发言稿
我校从xx年获得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来,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在区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职业学校。目前开设有8个专业共
40多个教学班,在校生达2400多人。今年,我校还获得自治区立项建设示范性职业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获得......←摘要部分,全文如下:
尊敬的县人民政府罗副县长、县教育局叶书记、俏天下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李总、各位来宾、各位学员:
大家好!
今天,各位领导在繁忙的工作中不辞劳苦,风尘仆仆地赶来出席荔浦职校成人在职学历教育开学典礼暨揭牌仪式。在此,我代表荔浦职校全体师生员工向与会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俏天下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的新学员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校从xx年获得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来,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在区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职业学校。目前开设有8个专业共
40多个教学班,在校生达2400多人。今年,我校还获得自治区立项建设示范性职业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获得300万专项建设资金,这些必将进一步提升我校办学实力。
我校这次到俏天下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开展“送教入企”活动,是贯彻执行《荔浦县委、县人民政府职业教育攻坚方案》等有关文件精神,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县新型工业化、解决“三农”等问题上做的有益尝试。目的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为劳动者学习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服务、实现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加快和-谐荔浦的全面发展步伐。
今后荔浦职校将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方针,加大力度搞好“送教入企”工作,进一步增强荔浦职校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意识和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荔浦贡献力量。把荔浦职校打造成为支持荔浦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基地,为进一步提升荔浦的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和办学效益发挥龙头和示范作用。
学员们,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荔浦职校的学生了!希望你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虚心求教,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圆满完成学习任务,争取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我校这次“送教入企”活动得到了俏天下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在这里让我代表荔浦职校再一次表示最衷心的感谢,祝我们的俏天下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生意兴隆,祝我们的俏天下家居用品有限公司与我校的合作万事顺意!
谢谢大家。
校企合作汇报会发言稿
我校是一所民办中专,位于丰润,现有在籍生xx人,开设机加工类、学前教育等十个专业。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合作的办学方向,和xx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xx总公司、七十五中学校办厂、金桥教育集团三家幼儿园以及唐山宾馆等十余家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为了加强专业教学力量,我们聘请唐车公司的四位工程师来校做兼职教师,多次聘请北京和当地有名望的幼儿教育专家、各个企业的技术骨干来校讲学,他们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学校每年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习期间,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有实习计划、实习记录。实习结束时,指导教师能会同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
为了提升学生生产能力,实现产教结合的探索,我们为唐车公司生产机车配件。XX年春天,生产180辆机车的法兰、xx多个座椅支架,产品合格率100﹪。我们还组织计算机专业学生为卫生系统录入病例xxx多件。这些生产成果,在XX年xx市技能展示周中得到了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我校工作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最近我们被丰润文广新局确定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训基地,北方物流城也拟将我校确定为培训基地,为我们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实习、就业等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同时我们也为长城汽车天津分公司、庞大集团订单招生,为天津相关企业招收免学费班,实行企业助学、工学交替等。这些举措拓展了办学渠道,开辟了新的就业出口,也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为使我校的校企合作少走弯路,实现科学化、规范化,XX年申请了xx科研课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并已经批准立项。
针对学校实训场地受限的状况,我们斥资xx万元,新建了xx平方米的标准实习车间,添置了机加工生产设备。能完成普通机械加工的全套加工工序。
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要求,锻炼生存能力,我们利用寒暑假时间多次组织学生到京津唐相应企业进行劳动实践,这项工作,磨练了学生的意志,为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增加了收入,减轻了家庭负担。
我校建校时间短,很多问题仍处于探索阶段,比如学生实习还属于粗放式管理,距离科学化、精细化仍有一定的距离,部分学生还不能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不能圆满完成实习任务等,这些情况我们会积极努力,使之尽快得以解决。
第五篇:与华荣公司校企合作协议
校企合作协议
甲方: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东莞市华荣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
为加强校企联合,甲乙双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经过友好协商,就校企合作达成如下协议:
一、关于学生实习
(一)合作内容
甲方在乙方建立“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以下简称实训基地)并授牌,实训基地主要承担甲方学生的生产实习实训。
(二)双方权利与责任:
1、甲方权利和责任
(1)配合乙方作好实训基地的建设;
(2)安排对口专业的学生到乙方实习实训,根据实训基地及甲方生产的具体情况负责确定实习学生数量、时间,实习实训计划和考核标准的制定;
(3)安排专人配合乙方做好实习实训学生的管理与考核;
2、乙方权利与责任
(1)实训基地每年接受甲方对口专业的部分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实训,并提供场地、设备等供甲方在乙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学工作,同时乙方应保证学生有参加理论学习的时间,实现工学交替。
(2)选派具有熟练的技能水平和一定理论基础的人员作为甲方学生实习实训期间的指导教师;
(3)甲乙双方根据实际具体情况确定乙方学生实习实训的内容;
(4)负责甲方学生在基地实习实训期间的管理与考核;
(5)负责为甲方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期间的实习津贴和生活条件,并购买工伤医疗、意外保险;
(6)主动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二、关于定向培养与毕业生就业
(一)合作内容:
1、甲方根据乙方要求,在甲方建立定向培养专班,专班学生毕业时到乙方就业;
2、甲乙双方,针对专班学生建立专门的实训室;
3、乙方优先在甲方毕业生中选拔符合要求的人员作为公司每年补充的员工,甲方优先支持乙方的用人需求。
(二)双方权利与责任:
1、甲方权利和责任
(1)负责确定开办专业、办学层次及定向培养专班学生的招生;
(2)负责与乙方共同商定专班学生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3)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并协助参与对学生的实训指导工作;
(4)负责完成专班的专业教学计划;
(5)负责专班学生在校期间的质量考核与评价,并及时通报乙方;
(6)负责教育学生,严格遵守乙方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劳动制度;
(7)按学校部署,向乙方通报对口专业的招生情况和下毕业生基本情况,帮助乙方及时形成定向培养计划和毕业生需求计划;
(8)选聘乙方推荐的人员作为甲方的兼职教师;
(9)为乙方人员来校选人及兼职教师来校上课提供食宿条件(费用由乙方承担);
(10)根据乙方需求,甲方应主动加强校内培训基地的建设,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完善培训体系;
(11)甲方在新生招生、内部网站、校园广播、电视等媒体对乙方予以宣传,扩大乙方的社会影响,提高知名度;
(12)在征得乙方有效确认无人力需求的时间范围内,甲方可以视具体情况将专班学生推荐到其他企业实训。因甲方擅自推荐专班学生实训而造成的后果由甲方承担,同时乙方有权单方解除本协议并就受到的损失向甲方索赔;
(13)应乙方要求,在乙方订单繁多人力紧张时,甲方应尽量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实时将专班学生派送到乙方实习,工学交替。原则上,专班假期安排在企业进行实训。
2、乙方权利与责任
(1)负责定向培养需求计划的制定,及时向甲方提出定向培养的专业、人数,并授权、协助甲方进行新生招生;
(2)与甲方共同制定专班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
(3)负责专班学生的企业文化教育并提供相关资料;
(4)推荐优秀专业人员作为专班学生相关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
(5)在许可的范围内向甲方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料及应用软件,比如,乙方
将一些产品、设备、测试软件等带到学校,派专人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实际操作;
(6)负责对学生的学习及实训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及考核评价;
(7)负责派专人在专班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协助甲方进行管理并与甲方进
行沟通;
(8)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乙方为学生按乙方规章制度提供食、宿并支付
实习津贴,并购买工伤医疗、意外保险;
(9)专班学生经甲方考试合格、完成学业可以毕业的,乙方有义务优先接
收为乙方正式员工;
(10)乙方有权对在企业实训期间违反乙方制度的学生进行处分;
(11)乙方负责设立“华荣奖学金和助学金”(按每班40人,每年捌千元计发),每学年对专班学生表现优异者进行奖励。
三、关于师资培养与人才交流
(一)合作内容:
1、除特别关键或乙方客户有限制的岗位外,乙方将公司岗位向甲方开放,接受甲方的青年教师到乙方参加实践进修,为甲方提供干部和教师挂职锻炼机会。
2、根据专业建设需要,乙方选派优秀人员到甲方担任兼职教师,加入专业教学团队;
(二)双方权利与责任:
1、甲方权利与责任
(1)负责进修需求计划的制定并提前一个月通知乙方;
(2)负责进修人员的选拔与教育;
(3)与乙方共同制定进修人员的进修计划与考核标准;
(4)定期联络乙方,及时跟踪进修人员的情况;
(5)与乙方共同完成进修总结与进修计划的修订;
(6)聘请乙方推荐的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
2、乙方权利与责任
(1)根据甲方需求,确定甲方进修人员的实践岗位并指定指导教师;
(2)与甲方共同制定进修人员的进修计划与考核标准;
(3)在进修期间,负责对进修人员的考核和管理;
(4)为甲方进修人员免费提供食宿条件;
(5)定期向甲方通报进修人员的情况;
(6)负责进修结束的结论鉴定,发放进修证明(或结业证书);
(7)与甲方共同完成进修总结与进修计划的修订;
(8)推荐优秀人员到甲方做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
(9)参与对口专业的专业建设、专业指导以及培养目标的制定,开设专业讲座并收集、反馈对口专业发展趋势和专业建设意见。
四、关于教育赞助
(一)合作内容:
1、乙方利用通信设备、技术优势,按照企业流程、行业标准在甲方建立有乙方特色的“华荣实训室”。
2、设立“华荣奖学金和助学金”(按每班40人,每年捌千元计发)。
(二)双方权利与责任:
1、甲方权利与责任
(1)与乙方共同建设实训室,充分发挥共建实训室的功能与作用;
(2)负责对乙方提供的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合理安排设备的使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配合乙方做好转让设备的相关手续的办理;
(4)配合乙方设立奖学金,与乙方共同制定评选条件和实施办法;
(5)组织奖学金的评选与颁发;
(6)鼓励乙方奖学金获得者毕业时到乙方工作;
(7)对乙方提供的通信和网络设备负有保密义务和责任,未经乙方书面同意,不得将乙方提供的通信和网络设备的全部或部分赠送、出借给第三方,或提供便利给第三方实施研究、测绘、拍照等可能侵犯乙方和乙方客户知识产权的任何行为。对乙方赠送的通信和网络设备实施报废的,应书面知会乙方。
2、乙方权利与责任
(1)乙方利用自己资金优势和甲方人才的优势,在甲方建立“华荣实训室”;
(2)乙方利用公司非生产或已闲置的设备,支持甲方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可采用无偿借用(所有权仍归乙方),或无偿转让,或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转让给甲方使用;
(3)乙方在甲方设立奖学金,鼓励甲方优秀学生,扩大乙方的社会影响。
五、其他约定:
1、本协议书未尽事宜,双方均可根据具体情况,以友好协商、诚信的态度协商解决。双方可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探讨深入合作的模式和方法,开展新的项目合作。需要时可另行拟定相关协议。
2、双方合作中,如与第三方合作,不得影响对方的利益与名誉,更不该对合作方造成损害。
3、本协议书自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三年。
4、双方发生纠纷,应友好协商;协商解决不成的,应提交东莞市经济仲裁委员会仲裁。
5、本协议书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效力。
甲方: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乙方:东莞市华荣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代表人:甘志明代表人:杨兴祥
年月日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