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学实验技术思考题及答案(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09:5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园艺学实验技术思考题及答案(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园艺学实验技术思考题及答案(共)》。

第一篇:园艺学实验技术思考题及答案(共)

1、请阐明PCR的原理和引物设计的注意事项

原理:PCR技术的基本原理 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 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一个循环需2~4分钟,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大几百万倍

注意事项:①引物长度:15-30bp,常用20bp左右;②引物扩增跨度:以200-500bp为宜,特定条件下可扩增至10kb的片段;③引物碱基:G+C含量为40-60%为宜,ATGC最好随机分布,避免5个以上的嘌呤或嘧啶核苷酸成串排列;④避免引物内部出现二级结构,避免两条引物间互补,特别是3’端互补;⑤引物3'端的碱基,特别是最末及倒数第二个碱基应严格要求配对;⑥引物中最好有合适的酶切位点;⑦引物应与核酸序列数据库的其他序列无明显同源性;⑧序列Tm为55-60℃,尽可能与上下游引物的Tm值一致,不超过2℃

2、试述Southern技术的原理,操作和注意事项

原理:将待检测的DNA分子用/不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离,继而将其变性并按其在凝胶中的位置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薄膜或尼龙膜上,固定后再与同位素或其它标记物标记的DNA或RNA探针进行反应。如果待检物中含有与探针互补的序列,则二者通过碱基互补的原理进行结合,游离探针洗涤后用自显影或其它合适的技术进行检测,从而显示出待检的片段及其相对大小。

操作:①基因组酶切;②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队DNA片段按分子量大小分离;③将DNA片段在琼脂糖凝胶电泳变性成单链后,再转移到适当的故乡支持物上并与之结合(即转膜);④探针与膜上DNA杂交;⑤检测

注意事项:①将凝胶中和至中性时,要测定pH,防止凝胶的碱性破坏硝酸纤维膜;②要注意赶走凝胶和滤纸及硝酸纤维膜之间的气泡

3、试述Northern技术的原理操作和注意事项

原理:在变性条件下将待检的RNA样品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继而将其变性并按其在凝胶中的位置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薄膜或尼龙膜上,固定后再与同位素或其它标记物标记的DNA或RNA探针进行反应。如果待检物中含有与探针互补的序列,则二者通过碱基互补的原理进行结合,游离探针洗涤后用自显影或其它合适的技术进行检测,从而显示出待检的片段及其相对大小。

操作:①RNA的提取;②RNA变性电泳;③RNA转移和固定(即转膜);④探针与膜上的RNA杂交;⑤检测 注意事项:①用于RNA电泳、转膜的所有器材均须预处理以除去RNAse,以免样品的降解;②转膜时,注意赶走气泡

4、试述质粒提取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原理:碱裂解法提取质粒利用的是共价闭合环状质粒DNA与线状的染色体DNA片段在拓扑学上的差异来分离它们。

在pH值介于12.0-12.5这个狭窄的范围内,线状的DNA双螺旋结构解开变性,在这样的条件下,共价闭环质粒DNA的氢键虽然断裂,但两条互补链彼此依然相互盘绕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当加入pH4.8的醋酸钾高盐缓冲液使pH降低后,共价闭合环状的质粒DNA的两条互补链迅速而准确地复性,而线状的染色体DNA的两条互补链彼此已完全分开,不能迅速而准确地复性,它们缠绕形成网状结构。

通过离心,线状的染色体DNA与不稳定的大分子R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沉淀下来,而闭合环状质粒DNA却留在上清液中。注意事项:(碱裂解法)①加入溶液2后不要剧烈振荡,只需轻轻颠倒几次离心管;②加入溶液2后,复性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是5分钟,否则会使染色体复性;③在用苯酚、氯仿抽提时应用TE缓冲液将原溶液的体积扩大,一般是200~ 300 微升,以减少DNA的损失;④在加入酚氯仿的步骤中,最好用未高温灭菌的离心管,因为高温过程中可能使管口变形,使得振荡混匀过程中酚氯仿容易溢出;⑤溶液2不可冷冻,现用现配;⑥提取过程应尽量在低温环境进行;⑦反应中加入的研浓度要控制好

5、试述载体构建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流程:①克隆目的基因片段:设计引物,进行目的基因片段的pcr,连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提质粒,通过pcr或酶切鉴定;②酶切:用相同的酶酶切插入目的片段的T载体及表达载体,回收目的片段与表达载体的大片段;③连接:连接回收的目的片段与表达载体的大片段,重组子转化大肠杆菌,提取质粒,酶切鉴定

注意事项:①设计引物时酶切位点前加上适当的保护碱基,否则将不能有效酶切;②PCR产物最好纯化后再进行酶切,酶切时注意内切酶最后加入,每次取样更换枪头,用完后立即放入-20度冰箱;酶量不超过反映总体系的10%;多种酶消化时若缓冲液条件相同,可同时加入;否则,先做低温或低盐的酶消化,再做高温或高盐的酶消化

连接时注意DNA片段的摩尔数应控制在载体DNA摩尔数的3~10倍;平端的连接效率比粘性末端要低得多,T4 DNA连接酶的浓度和外源DNA及载体DNA浓度要适当加大。

6、试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以及其对分子育种的意义 概念:多细胞生物中的每个体细胞都含有该生物的整套遗传物质,在适宜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力。意义:①体细胞克隆变异是指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物在培养过程中产生的变异。体细胞克隆变异可以应用在抗病、抗除草剂育种上。在耐盐、耐低温、抗重金属等突变体方面也开展了工作。②单倍体细胞培养及育种利用:花粉培养是指把花粉从花药中分离出来,以单个花药粒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优点:花粉已是单倍体细胞,发育成的小植株都是单倍体植株或双单倍体,不含有因干扰而形成的体细胞植株;缺点:培养难度大③幼胚培养与远缘杂交育种:植物胚胎培养是指使胚及具有胚器官(如子房、胚珠)在离体无菌培养条件下发育成幼苗的技术,是植物远缘杂交育种的重要辅助手段,克服了远缘杂交种胚的早期败育现象,提高远缘杂交种的成苗率,使种子无生活力的植株获得后代,使胚发育不全的植物获得后代,克服种子休眠,提早结实,缩短育种周期,克服柑橘类合子胚不能生长现象。

7、试述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 原理:许多重要的生物分子,如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苷酸、核酸等都具有可电离基团,它们在某个特定的pH值下可以带正电或负电,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极性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即电泳过程。琼脂糖主要在电泳中作为一种固体支持基质。琼脂糖之间以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形成较为稳定的交联结构,这种交联的结构使琼脂糖凝胶有较好的抗对流性质。琼脂糖凝胶的孔径可以通过琼脂糖的最初浓度来控制,低浓度的琼脂糖形成较大的孔径,而高浓度的琼脂糖形成较小的孔径。

8、石蜡包埋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①包埋前应该将镊子和溶化的石蜡放在恒温箱中,温度65-70℃为宜;②材料应尽量放在石蜡底部,使石蜡完全淹没材料;③材料放好后,轻轻吹一口气,是石蜡的表面形成一层膜,再放入冷水中,使石蜡迅速冷却;④控制温度,温度过高石蜡中容易出现气泡,温度过低使石蜡在操作过程中凝固;⑤石蜡使用前要过滤,除去杂质,用滤纸过滤比纱布效果好

9、投射电镜主要由哪三大系统组成?其中每个系统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电子光学系统:电子枪、磁电子透镜、样品室、观察记录仪; 真空系统:真空泵、阀门、真空管道、检测仪; 成像系统:物镜、中间镜、摄像镜

10、简述投射电镜的成像原理

电子束在真空条件下经高压加速后形成快速电子束流,这时不带样品信息的入射电子射线与样品发生作用。由于样品的厚度和质量有差异,使信号产生差异。电子束信号经过磁透镜构成的物镜,获得被检物的正确放大像。最后再经投影镜再次放大,形成观察和拍摄的最终差异。

11、简述普通超薄切片下样品制备的基本过程

①取材:选择有代表性、新鲜健康的材料,并且要求小而精、保持完整,要求动作快,1min内进入固定相;

②杀死、固定和保存:一般选择杀死、固定和保存剂兼作的化学药品,常用甲醛。杀死过程应迅速,尽量使材料保持其自然状态;

③漂洗与脱水:用固定液相应的缓冲液清洗。用脱水剂置换出材料中的水分,使材料变硬,形状更固定,常用脱水剂有酒精和丙酮。脱水过程应从低浓度开始,逐渐更换到高浓度; ④透明:使用一种既能与脱水剂又能与包埋剂相混合的溶剂,常用透明剂有二甲苯和氯仿; ⑤浸透和包埋:经透明后,用石蜡浸透,除去材料中的二甲苯,而代之以石蜡。常用的包埋剂有环氧树脂、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⑥切片:先用石蜡修剪成六面体,再同切片机切片; ⑦粘片:用粘贴剂将石蜡切片粘贴于载玻片上;

⑧染色:染色前,将石蜡溶去,用二甲苯去蜡,在逐步移入酒精或者水中,染色剂一般用番红-固绿二重燃料;

⑨固封:固封剂有加拿大树胶、甘油胶和糖浆等

12、制备扫描电镜的样品有哪些干燥方法?

①空气干燥法:又称自然干燥法,将经过脱水的样品,让其暴露在空气中使脱水剂逐渐挥发干燥;②临界点干燥法:利用物质在临界状态时,其表面张力等于零的特性,使样品的液体完全汽化,并以气体方式排掉,来达到完全干燥的目的;③冷冻干燥法:将经过冷冻的样品置于高真空中,通过升华除去样品中的水分或脱水剂的过程。冷冻干燥法有两种,即含水样品直接冷冻干燥和样品脱水后冷冻干燥;

13、制备免疫电镜的样品时,为什么要进行对照实验?

样品的制备过程比较复杂,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抗原的活性、微环境的成分、抗体的特异性、抗体稀释的比例、各种溶液(固定祥和缓冲液)成分、pH、投射压、温度、作用时间和电子染色的效应等。为了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增加实验的可靠性,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对照实验。

14、简述盐析和透析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 盐析的基本原理:高浓度盐的水合作用破坏了蛋白质的水化膜,使蛋白质分子相互聚集而沉淀。不同蛋白质带电荷水化程度不同,盐浓度不同,可将不同蛋白质加以分离。

盐析的技术要点:大多数蛋白质用55%硫酸铵沉淀,80%、85%硫酸铵是最大沉淀,将蛋白质溶液烧杯放入有冰块的大烧杯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加入硫酸铵至饱和,5-10min完成。搅拌10-30min,10000xg离心10min,弃上清,沉淀悬浮于1-2倍缓冲液中,透析、超滤、脱盐柱除去硫酸铵。透析的基本原理:利用蛋白质分子不透过半透膜的性质,通过不断更换透析袋外侧的溶液将蛋白与其他小分子物质分离。透析的技术要点:新购买的透析袋含甘油等杂质,先用水煮10min,后用70%酒精冰箱保存。将预处理过的透析袋一端扎紧,用移液管或漏斗将待透析液移入透析袋中,不能装满,留一半左右空间,扎紧口,浸入装有大量纯净溶剂的量筒或玻璃缸中。透析液与纯净溶液在搅拌时体积比为1:10,静态体积比1:20。

15、什么叫电泳?简述电泳的基本原理

电泳:在外电场作用下,带电颗粒向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

基本原理:溶液中的蛋白质具有许多可接力的酸性基团和碱性基团,在一定pH值条件下,就会解离带电。带电性质和电荷多少决定于蛋白质分子的性质、溶液pH及离子强度。带电的蛋白质分子在电场中会朝着自己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根据带电性质不同有不同的迁移率,因此可用于分离不同的蛋白质。

1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火焰光度法有何异同点?主要应用于哪些方面?

共同点:都是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通过单色器分出该元素的特征谱线,并用光电检测器测定其发射强度。

不同点:前者测定范围广,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后者只能测定无机元素,精确性受到很多因素干扰。

应用:前者用于植物分析、肥料分析、土壤分析、食品饲料分析和生物化学分析;后者用于无机元素特别是钙、镁、锰等,土壤和植物的元素分析,生物大分子、细胞和组织中金属元素的分析。

17、在采用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量时,为何向电泳体系中加入SDS?

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带有大量负电荷。当与蛋白质结合后,使蛋白质失去原有带电状态而只带负电荷,消除了蛋白质间天然的电荷差异;同时引起蛋白质构想的改变,均形成长椭圆棒状,消除了蛋白质间的形态差异。这样的蛋白质SDS复合物在凝胶中的迁移率只与椭圆棒的长度即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的函数有关,有利于蛋白质的分离。

18、相对离心力为30000xg,转头平均半径为10cm,求转速r RCF=1.118×10-5×R×rpm2 rpm2=30000×105/(1.118×10)rpm= 16380.97

19、简述测定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生理意义

过氧化物酶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活性较高的一种酶,它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生长素的氧化等都有密切关系。在植物生长发育股过程中他的活性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测量这种酶的活性,可以反映特定时期植物体内代谢的变化。

20、免疫印迹杂交技术(Western Blot)的工作原理?应用在哪些方面? 工作原理:与Southern或Northern杂交方法类似,但Western杂交采用的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被检测物是蛋白质,探针是抗体,显色用标记的二抗。经过PAGE分离的蛋白质样品,转移到固相载体(例如硝酸纤维素膜)上,固相载体以非共价键形式吸附蛋白质,且能保持电泳分离的多态类型及其生物学活性不变。以固相载体上的蛋白质或多肽作为抗原,与对应的抗体其免疫反应,再与酶或同位素标记的第二抗体起反应,经过底物显色或放射性自显影以检测电泳分离的特异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成分。

应用:抗原的纯化和浓缩,检测靶蛋白的有无,目的基因是否表达的鉴定,该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

21、TTC法快速测定种子生命力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在实验操作中应注意些什么?

理论依据:TTC的氧化态是无色的,可被氢还原成红色不溶性的TTF。活的种子有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中脱氢酶的活动可使无色的TTC还原成红色的TTF。应用TTC的水溶液浸泡活的种子,可使种胚显红色。种子生命力越强,代谢活动越旺盛,种胚被染成红色的程度越深;而种胚生命力衰退或部分丧失生活力则染色较浅或只有部分被染色。因此,可以根据TTC快速测定种子的生命力。

注意事项:①TTC溶液浓度一般为0.5%,最好现配现用,贮藏要保存在棕色瓶中,阴凉黑暗处;若溶液变色则不可再用;②染色温度一般为25-35℃;③有生活力的种子应具有的特征:种胚完整,发育良好,能整个染成鲜红色,允许子叶有小部分的坏死,但不能在胚中轴和子叶连接处,胚根尖也可以有小部分的坏死,但其它的部位完好;④无生活力的种子应具有的特征:种胚全部或大部分不染色,胚根不染色的部位不仅在根尖,子叶不染色或丧失机能的组织超过1/2,子叶与胚中轴的连接处或在胚根上有坏死的部分;胚根受伤以及发育不良、未成熟的种子;⑤测定不同作物种子的生活力,要选择适当的染色试剂、试剂浓度、染色时间等

22、层析法按照层析过程的机理分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①吸附层析:利用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吸附性能的差异达到分离鉴定目的; ②分配层析:利用不同组分在流动相合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或溶解度)不同而使之分离; ③离子交换层析:利用离子交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周围介质中被分离的各种离子间的亲和力不同,经过交换平衡达到分离目的;

④凝胶层析:某些凝胶对于分子大小不同的组分,阻滞作用有所差异,从而进行分离; ⑤亲和层析:利用生物分子的生物学特性不同来分离蛋白质; ⑥疏水相互作用层析:利用不同蛋白疏水区的不同性质分离蛋白;

⑦共价层析:利用亲和支持物和靶分子之间形成的牢固但可逆的共价键来分离分子; ⑧金属螯合层析:利用特定金属与特定蛋白质基团形成配位化合物的特性分离蛋白

23、为了保证抗坏血酸含量测定准确,应注意什么? ①所有试剂最好用重蒸馏水配制;

②样品采取后,应浸泡在已知量的2%草酸溶液中,以防止抗坏血酸氧化损失; ③若测动物性样品,须用10%三氯乙酸代替2%草酸溶液提取;

④若样品滤液颜色较深,影响滴定终点观察,可加入白陶土再过滤;白陶土使用前应测定回收率;

⑤若样品中含有Fe2+、Cu2+、Sn2+、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等还原性杂质时,会使结果偏高; ⑥2,6-二氯酚靛酚(蓝)滴至样液呈淡粉红色,并保持15-30s不褪色,即为终点滴定; ⑦2,6-二氯酚靛酚的体积一般在1-4mL之间,抗坏血酸含量高时,可稀释或减少用量; ⑧滴定要迅速,不超过2min

24、植物抗逆性与细胞膜透性有何关系?用电导仪法定量测定细胞膜透性的变化为什么要用纯NaCl做标准曲线?

关系:正常情况下,细胞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当植物受到逆境影响时,细胞膜遭到破坏,使膜透性增大,从而使细胞内的电解质外渗,以致植物细胞浸取液的电导率增大。膜透性增大的程度与逆境胁迫强度有关,也与植物抗逆性的强弱有关。这样,比较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不同品种在相同胁迫强度下膜透性的增大程度,即可比较作物间或品种间的抗逆性强弱。NaCl为强电解质盐,中性,且为生理活动所需要,作为标准曲线测定方便。

25、气相色谱测定乙烯含量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①乙烯易燃,要注意安全;②正确使用气相色谱仪,乙烯为气体,进样口温度不须太高;③测定时注意出峰时间,待乙烯峰至顶端即为乙烯的保留时间,重复3-4次得到平均值;④乙烯往往与乙炔、乙烷难以分离,而采用GD×502作为固定相则可有满意的效果。

第二篇:实验思考题及答案

实验思考题及答案

实验五十六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含量 在显色前加入盐酸羟胺是为了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加入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是为了控制溶液的酸度。在吸光度的测量中,被测物质是装在比色皿中的,由于器皿的反射,溶液中其它质点对光产生的吸收以及折射与散射等,都会引起测量值对比耳定律的偏离,因此常采用几何尺寸及材料完全相同的比色皿作参比调节仪器的零点,这样才能较真实地反映测得的吸光度与被测物质浓度间的线性关系。选用参比溶液的原则是:除不含有显色化合物外,其余组分应尽量接近于被测试液。3 实验中标准溶液必须准确加入,盐酸羟胺、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以及显色剂的加入量不必很准确。绘制工作曲线和测定试样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可以最大程度上消除实验条件变化造成的影响。条件主要指波长、显色剂浓度、溶液酸度以及显色时间等。5以入射光波长作横坐标,以吸光度作纵坐标所绘制的曲线,称为吸收曲线。其作用是用来选择最大吸收波长;以标准溶液浓度作横坐标,以吸光度作纵坐标所绘制的曲线,称为标准曲线。其作用是用来测定未知试样的浓度。6 为了减小读数误差以提高测定的准确度,一般控制吸光度的读数在0.1-1.0的范围内。可以通过改变溶液的稀释度和选择不同厚度的比色皿两个途径控制吸光度的范围。

实验五十七 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水中氟含量

1. 这样所加入的标准溶液的体积小,才能使配制的标准溶液与待测试液具有接近的离子强度和组成。

2.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使用前需用去离子水浸泡活化过夜,或在10-3mol·L-1 NaF溶液中浸泡1-2h,再用去离子水洗至空白电位值为300mV左右,方可使用。电极使用后,应清洗至空白电位值,然后浸泡在水中。长久不用时,风干后保存。

3. TISAB包括惰性电解质、缓冲溶液、掩蔽剂。其中惰性电解质用来控制溶液的离子强度,缓冲溶液用于控制溶液的pH值,掩蔽剂用来掩蔽干扰物质。4. 测的时F- 的活度。如果要测定F- 的浓度,需要活度系数为一定值,因此需要加入足够量的惰性电解质以固定溶液总的离子强度。

5. 试液的pH值对氟电极的电位响应有影响。在酸性溶液中H+离子与部分F— 离子形成HF或HF2— 等在氟电极上不响应的形式,从而降低了F— 离子的浓度。在碱性溶液中,OH—在氟电极上与F— 产生竞争响应,此外OH— 也能与LaF3晶体膜产生如下反应:

LaF3 + OH-→ La(OH)3 + 3F-

由此产生的干扰电位使测定结果偏高。因此测定需要在pH为5左右的溶液中进行。

实验五十九 恒电流电解法测定铜的含量

1.决定实验结果的条件有:电极电位、电流、反应物浓度、溶液的量、搅拌的程度和温度等。但是其中最关键的是怎样控制电流为恒定。

实验六十一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溶液中含铜废液中铜的含量

1.与分子吸收光谱不同,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重,单色器要放置在原子化系统之后,以阻止来自原子吸收池内所有不需要的辐射进入检测器。2 空心阴极灯是一种特征辐射锐线光源,它能发射待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的特征共振线。不能用氢灯或钨灯代替,因为氢灯或钨灯发射的是连续光谱。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少,准确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第三篇:微生物学实验原理及思考题答案

油镜便于观察的原理是什么?

用油镜观察时在油镜与载玻片之间加入了和玻璃折射率相近的香柏油,使进入透镜的光线增多,视野亮度增强,使物象明亮清晰。

1.细调节器每旋转一周使镜筒上升或下降0.1mm.一。培养基的配制

原理:微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的营养需要,培养基即人工培养物,为其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营养的基质。培养基配制好以后必须经过灭菌方能用于分离培养微生物实验。一次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是微生物实验室中最基本的操作,通过本次实验学习微生物实验室中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灭菌方法。

1.称药品的钥匙不要混用

称完药品应及时盖紧瓶盖,因为某些成分如蛋白胨极易吸水潮解

调PH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回调。

配制培养基应注意哪些问题?

要选定合适的培养基;培养基成分要称量准确;PH要适宜;灭菌要严格。

培养基配制完成后为什么要立即灭菌?已灭菌的培养基如何进行无菌检查?

防止细菌污染培养基

一旦细菌污染了培养基,由于培养基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菌会段时间内大量产生

这样子就会跟培养物争夺营养物质,另一方面,细菌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有毒物质致使培养物死亡。放在37℃的恒温箱中一两天后,培养基上没有生长任何微生物的就可以使用(若有微生物则是以菌落出现的 肉眼可以看见)

二。细菌的单染色技术

原理:单染色法师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

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所以常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碱性染料并不是碱,和其他染料一样是一种盐,电离时染料离子带正电,易于带负电荷的细菌结合而使细菌着色。

制备染色标本时的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菌龄的细菌;固定时避免火焰直接烘烤破坏细菌形态;染色时间要适宜;水洗时水不能直接冲在涂片处。

制片为什么要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

油和水之间会分层,油就不能与标本接触还有光会发生折射等等原因,这样不利于油镜观察

三。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原理: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紫染色,而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紫色不被脱去,为G+,有的可被脱去,为G-.1.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乙醇脱色。脱色过度,阳性细菌被染成阴性细菌,脱色不足,阴性细菌被染成阳性细菌

涂片务必均匀,切忌过厚,以免脱色不彻底造成假阳性

要用活跃生长期的适龄菌,老龄菌因体内核算减少或菌体死亡,会使阳性菌被染成阴性菌,故不建议使用。

为什么革兰氏染色所用细菌的菌龄一般不超过24h?

若菌龄太老,由于菌体死亡或自溶常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关键在于细胞壁的通透性的改变,使结晶紫染液可以脱色透出。

当你对一株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才能保证你的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找事先已知的且和未知菌形态明显不同的G+和G-分别做混合涂片,当和G+做时G+正确显紫色和当和G-做时G-正确显红色,看这个未知菌分别显什么色,若一致,则可确定此菌为G+

或G-。再回过头单做此未知菌的革兰氏染色,显现正确那就证明此染色技术操作正确。

四。细菌的鞭毛染色法

原理:染色前先用媒染剂处理,让他沉积在鞭毛上,使鞭毛直径加粗,然后再进行染色。

1.镀银法染色染色液必须现配先用,不能存放。

Leifson染色法受菌种,菌龄和室温等因素的影响,且染色液须经15~20次过滤,要掌握好染色条件

细菌鞭毛极细,很易脱落,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药小心,防止鞭毛脱落。

染色用玻片干净无油污是鞭毛染色成功的先决条件。

哪些因素能影响鞭毛染色结果?如何控制?

选取的细菌菌种及菌龄要适宜;镀银法染色液必须现配先用;

操作要小心,防止鞭毛脱落;染色用玻片干净无油污

鞭毛染色的菌种为什么要连续传种几代,并且要采用幼龄菌种?

因为菌龄较老的细菌容易失落鞭毛。

五。细菌数量的测定

原理:镜检计数法适用于各种含单细胞菌体的纯培养悬浮液,如有杂质或杂菌常不易分辨。菌体较大的酵母菌或霉菌孢子可采用血球计数板。血球计数板较厚,不能使用油镜,故细菌不易看清。

1.有压线的菌体,每格只统计上方及右方线上的细胞

因菌液在血球计数板上处于不同的空间,要在不同的焦距下才能看全,所以观察时必须不断调节细螺旋方可找全。

每个样品重复2~3次,若两次差别太大应重测。

哪些因素会造成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误差,应如何避免 ?

仪器的准确度和操作的规范性

所用器材均应清洁干燥,计数板的规格应符合要求或经过校正;必须一次性充满计数室,防止产生气泡。

六。放线菌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原理:放线菌细胞一般呈分枝无隔的丝状,纤细的菌丝体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采用插片法观察放线菌。将盖玻片倾斜约45°角插入琼脂表面,然后将放线菌接种于盖玻片与培养基接缝处,经培养使放线菌生长在盖玻片上。观察时将盖玻片取下,贴放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1.用玻璃纸法接种时,注意玻璃纸与培养基之间不能有气泡,以免影响其表面放线菌的生长。操作过程,切勿动玻璃纸菌面上的培养物。

玻璃纸培养和观察法是否可以应用于其他微生物类群的培养和观察?为什么?

可以应用于霉菌。

镜检时,如何区别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基内菌丝分枝繁茂,无色或产生水溶性或脂溶性色素而呈现黄、绿、橙、红、紫、蓝、褐、黑等各种颜色。气生菌丝颜色较深且较基内菌丝粗,直径为1~1.4μm,直形或弯曲状,有分枝,有的产生色素

七。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

原理:酵母菌是多行的,不运动的单细胞微生物,细胞核与细胞质已有明显分化,菌体比细菌大。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他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活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是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成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

1.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再盖上盖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而影响观察。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美蓝染色法对酵母细胞进行死活鉴别时为什么要控制染液浓度和染色时间。

美蓝浓度高和染色时间过长都会增加酵母菌的死亡,美兰有氧化性,浓度太高会使活菌很快致死,浓度低老龄细胞与活细胞不易区分;染色时间短,活细胞还没从蓝变无色,观察到的活细胞数量会比预计的少,染色时间长,活细胞数量也会减少

显微镜下,酵母菌有哪些特征区别于一般细菌?

酵母菌菌体呈圆形、卵形或椭圆形不同于一般细菌的形状;酵母菌菌体比一般细菌大。

八。霉菌形态的观察

原理:霉菌营养体是分支的丝状体,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又可分化出繁殖丝。不同霉菌的繁殖丝可形成不同的孢子。霉菌的个体比细菌和放线菌大的多,故用低倍镜即可观察,常用的观察方法有直接制片观察,载波湿室培养观察法和玻璃纸透析培养法三种。霉菌菌丝体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且孢子丝易飞散,故在直接制片观察时常用乳酸石碳酸棉兰染色液。其优点是:细胞既不变形,又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还能防止孢子飞散。染液的蓝色能增强反差,使物象更清楚。

1.琼脂块的制作应注意无菌操作

载玻片培养时,尽可能将分散的孢子接种在琼脂块边缘,且量要少,以免培养后菌丝过于稠密影响观察。

制片时,尽可能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加盖时勿入气泡和移位。

显微镜下,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主要区别?

放线菌与细菌需要在油镜下才能观察清楚,而霉菌和酵母菌在低倍镜下即可看到。

细菌:为细而短的单细胞微生物(个体微小),主要形态有:球、杆、螺旋状等。(部分杆菌还可形成芽孢)

放线菌:存在分枝丝状体和菌丝体,革兰氏阳性菌,有孢子丝和孢子(球形、椭圆形、杆状、柱状)。

酵母菌:单细胞,菌体呈圆球、卵形或椭圆形,少数呈柠檬形、尖形等。菌体比细菌大几倍到几十倍,部分处于出芽繁殖过程中菌体还可观察到芽体,大多数菌体上还有芽痕。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到几十倍,在低倍镜下即可看到,并还可看到孢子囊梗、囊轴、孢子囊、包囊孢子等。

九。酸奶的制备和乳酸菌的分离

原理: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发教程乳酸使其PH降至酪蛋白等电点附近从而使牛奶形成凝胶状;其次,乳酸菌还会促使部分酪蛋白降解,形成乳酸钙和产生一些脂肪,乙醛,双乙酰和丁二酮等风味物质。发酵过程通过双菌或多菌的混合培养实现。其中杆菌先分解酪蛋白为氨基酸和小肽,由此促进了球菌的生长,而球菌产生的甲酸又刺激了杆菌产生大量乳酸和部分乙醛,此外球菌还产生了双乙酰这类风味物质,达到了稳定状态的混合发酵。

酸奶制作为什么混菌发酵?

为了发酵均匀和完全

十。质粒DNA的小量制备

原理:在pH 12.0-12.6碱性环境中,线性的大分子量细菌染色体DNA变性,而共价闭环质粒DNA仍为自然状态。

将PH调至中性并有高盐浓度存在的条件下,染色体DNA之间交联形成不溶性网状结构,大部分DNA和蛋白质在去污剂SDS的作用下形成沉淀,而质粒DNA仍为可溶状态,通过离心可除去大部分细胞碎片、染色体DNA、RNA及蛋白质,质粒DNA尚在上清中,再用酚氯仿抽提进一

步纯化质粒DNA。

1.注意提取质粒DNA的各步骤应始终在低温下进行。

第四篇:设施园艺学实验

设施园艺学实验

实验一 大棚的搭建

一、目的和要求

进一步了解装配式镀锌钢管大棚的结构和类型,掌握塑料薄膜的贸烫黏接技术,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要求进行装配式塑料大棚的选型、设置和安装;

二、用具和材料

装配式塑料大棚各部分组件及安装工具,塑料薄膜、纸张、绘图工具等。

三、方法和步骤

1.绘制图纸 画出单栋装配大棚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和多个单栋大棚布置的平面图,注意棚间距离及道路设置,配以文字说明。

2.大棚安装

(1)确立方位和放样 首先用指南针等工具确定方位,然后按图纸设立的位置进行现场放样。大棚的方位确定后,在准备建棚的地面上,测定大棚四角的位置,埋下定位桩,在同一侧两个定位桩之间沿地平面拉一根基准线,在基准线上方30cm左右再拉一根水准线。

(2)安装拱架 ①在每根拱架下标上记号,使该记号至拱架下端的距离等于插入士中深度与地面距水准线距离之和。⑦沿两侧基准线,按拱架间距标出拱架插孔位置,应保证同一拱架两侧的插孔对称。③用钢钎或其他工具向地下所需深度垂直打出插孔。④将拱架插入孔内,将拱架安装记号与水准线对齐,以保证高度一致。

(3)安装棚头、纵向拉杆和压膜槽 ①安装棚头:用做棚头的两副拱架应保持垂直,否则拱架间距离不能保证,棚体不正。②安装纵向拉杆和压膜槽:纵向拉杆应保持水平直线,拱架间距离应一致,纵向拉杆或压膜槽的接头应尽量错开,不要使其出现在同一拱架间。棚头、纵向拉杆和压膜槽安装完成后,应力求棚面平齐,不要有明显的高低差。

(4)覆盖塑料薄膜将粘接好的3—4块塑料薄膜覆盖于棚架之上,裙膜与天幕相接处重叠50cm左右,留作通风口,用卡槽将薄膜卡紧,压好压膜线,棚的四周薄膜埋入土中约30cm,以固定棚布。

(5)安装棚门 将按照规格做好的门,装入棚头的门框内。门应开关方便,关闭严

密。

四、作业与思考题

1.作业 写出实验报告,说明大棚型号、生产厂家、结构特点并详细记录安装过程和注意事项。

2.思考题 塑料大棚主要类型有哪些,如何根据本地区自然条件进行选择。

实验二 设施内小气候观测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几种设施内外温度、湿度、光照等进行观测,进一步掌握各种设施内小气候的变化规律,要求学会设施内小气候的观测方法和测定仪器的使用。

二、设施与仪器

1.设施本地区代表眭大棚、温室或其他园艺栽培设施。

2.仪器

①光照:总辐射表、光量子仪(测光合有效辐射)、照度计。

②空气温湿度:通风干湿表、干湿球温度表、最高最低温度表(最好用自动记录的温湿度表)。

③土温:曲管地温表(5、10、15、20cm)或热敏电阻地温表。④气流速度:热球或电动风速表。

⑤二氧化碳浓度:便携式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

三、方法和步骤

设施内小气候包括温度(气温和地温)、空气湿度、光照、气流速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在特定的设施内形成的。本实验主要测定大棚、温室内各个气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及其日变化特征。由于同一设施内的不同位置、栽培作物状况和天气条件不同都会影响各小气候要素,所以应多点测定,而且日变化特征应选择典型的晴天和阴天进行观测。但是,根据仪器设备等条件,可适当增减测定点的数量和每天测定次数、确定测定项目。

1.观测点布置

水平测点按图1所示:左边为设施内,一般布置9个观测点,其中5点位于设施中央,其余各点以5点为中心在四周均匀分布;右边为设施外,它与5点相对应。

垂直测点按设施高度、作物生长状况和测定项目来定。在无作物时,可设20、50、150cm三个高度;有作物时 可设作物冠层上20cm和作物层内1~3个高度。室外是150cm高度,土壤中设10、15、20cm等深度。

2.观测时间

一天中每隔两小时测一次温度(气温和地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一般在20:00,22:00,0:00,2:00,4:00,6:00,8:00,12:00,14:00,16:00,18:00共测11次,但设施揭盖前后最好各测一次。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光照度在揭帘以后、盖帘之前时段内每隔1h测一次,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要在正午时再加测一次。

3.观测值

读取每组测一个项目,按每个水平测点顺序往返两次,同一点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也往返两次,取两次观测平均值。

4.注意事项

①测定前先画好记载表。

②测量仪器放置要远离加温设备。

③仪器安装好以后必须校正和预测一次,没问题后再进行正式测定。

④测定时必须按气象观测要求进行,如温度、湿度表一定要有防辐射罩,光照仪必须保持水平,不能与太阳光垂直,要防止水滴直接落到测量仪器上等。⑤测完后一定要校对数据,发现错误及时更正。

四、作业与思考题

1.作业写出实验报告,根据观测数据绌设施内外温度、湿度的日变化曲线图。

2.思考题根据观测数据比较温室和大棚小气候各要素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形成的原因,并对温室和大棚的结构、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

实验三 穴盘育苗技术

一、实验目的通过进行蔬菜或花卉的穴盘育苗操作,掌握穴盘育苗技术的工艺流程,了解穴盘育苗所必须的设施。

二、实验原理

穴盘育苗是采用轻型基质和穴盘进行育苗的现代育苗方式。穴盘育苗涉及营养供应、基质选配和育苗环境控制等环节。

三、主要仪器及试材

育苗穴盘、育苗基质、肥料、标签、育苗苗床、移动式喷灌机、蔬菜或花卉种子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穴盘和育苗基质的认识:比较各种规格的穴盘在结构上的差异,比较各种育苗基质和土壤的差异,讲解穴盘育苗的优点、基本工艺流程和所需要的育苗设施,比较其与传统育苗方法的区别。

2.育苗基质的混配:蔬菜育苗将泥炭、蛭石按照2:1(体积比)、花卉育苗将泥炭、蛭石和珍珠岩按照1:1:1的比例进行配制,按照每m3基质添加3kg复合肥,将育苗基质和肥料混合后装盘,刷去多余的育苗基质。

3.播种:在育苗穴盘中均匀打孔,对于茄果类蔬菜要求打孔深度在1cm,对于甘蓝类蔬菜打孔深度在0.5cm,打孔后播种,每个穴播种一粒种子,种子可以采用干种子,也可预先进行催芽,播种后表面覆盖0.5-1cm厚的蛭石。

4.喷水:播种覆盖后贴好标签,将育苗盘放在苗床上,开启移动式喷灌机进行喷水,在喷水的同时讲解机械喷水的优点。

5.育苗管理:育苗后组织同学定期进行浇水,注意育苗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控制。

五、实验注意事项

每位同学应独立进行穴盘育苗操作,并挂上标签牌。

六、实验结果处理

育苗期间加强管理,育苗后3周进行现场考核,统计出苗率和成活率等指标,撰写实验报告书。

七、思考题

不同作物进行穴盘育苗时如何选取适宜的穴盘?穴盘育苗的质量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八、参考书目

[1] 张福墁主编.设施园艺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2] 李式军主编.设施园艺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第五篇:电工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1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实验报告及思考题

1.总结如何正确使用双踪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等仪器,用示波器读取被测信号电压值、周期(频率)的方法。答:要正确使用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等仪器,必须要弄清楚这些仪器面板上的每个旋钮及按键的功能,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用示波器读取电压时,先要根据示波器的灵敏度,知道屏幕上Y轴方向每一格所代表的电压值,再数出波形在Y轴上所占的总格数h,按公式 计算出电压的有效值。

用示波器读取被测信号的周期及频率时,先要根据示波器的扫描速率,知道屏幕上X轴方向每一格所代表的时间,再数出波形在X轴上一个周期所占的格数d,按公式T= d ×ms/cm,计算相应的周期和频率。2.欲测量信号波形上任意两点间的电压应如何测量? 答:先根据示波器的灵敏度,知道屏幕上Y轴方向每一格所代表的电压值,再数出任意两点间在垂直方向所占的格数,两者相乘即得所测电压。3.被测信号参数与实验仪器技术指标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仪器? 答:被测信号参数应在所用仪器规定的指标范围内,应按照所测参量选择相应的仪器。如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直流或交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等。

4.用示波器观察某信号波形时,要达到以下要求,应调节哪些旋纽?①波形清晰;②波形稳定;③改变所显示波形的周期数;④改变所显示波形的幅值。答:①通过调节聚焦旋钮可使波形更清晰。

②通过配合调节电平、释抑旋钮可使波形稳定。

③调节扫描速度旋钮。

④调节灵敏度旋钮。

实验2 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的验证

七、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

1.说明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的正确性。计算相对误差,并分析误差原因。

答: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是完全正确的。

实验中所得的误差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实验所使用的电压表虽内阻很大,但不可能达到无穷大,电流表虽内阻很小,但不可能为零,所以会产生一定的误差。(2)读数时的视差。

(3)实验中所使用的元器件的标称值和实际值的误差。

(4)仪器本身的误差。(5)系统误差。

2.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直流电压、直流电流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答:用万用表测电阻时,应将电阻与电路独立,选用合适的量程,并进行调零,若不能调零,则说明电池不足,需更换足量的电池。

用万用表测直流电压时,万用表应并联在所测电压两端,并注意量程的选择以及所测电压的极性,若出现指针反偏时,应对调表笔,此时所测量的值应该为负。用万用表测直流电流时,万用表应串联在所测支路当中,一定要注意电流的极性,若出现指针反偏时,应对调表笔,此时所测量的值应该为负。

3.实验时,如果电源(信号源)内阻不能忽略,应如何进行? 答:实验时,若不忽略内阻,应该将电源接到电路当中再调所需要的值。

实验3 戴维宁定理的研究

七、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

1.说明戴维宁定理的正确性。计算表3.1的相对误差,并分析误差原因。

答: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戴维宁定理是完全正确的。

实验中所得的误差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实验所使用的电压表虽内阻很大,但不可能达到无穷大,电流表虽内阻很小,但不可能为零,所以会产生一定的误差。(2)读数时的视差。

(3)实验中所使用的元器件的标称值和实际值的误差。

(4)仪器本身的误差。(5)系统误差。

2.对有源二端网络内阻Ro的测量是否还有其它方法,若有说明其中一种方法。

答:有,可以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直接用万用表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内阻Ro 3.电压表、电流表的内阻分别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为什么?

答:电压表的内阻越大越好,以减小其上的电流,以保证a、b两端电压测量的准确性。

电流表的内阻越小越好,以减小其上的电压,以保证a、b支路电流测量的准确性。

实验4 RLC串联交流电路的研究

七、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

1.列表整理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总结串联交流电路的特点。

答:当XL

当XL>XC时,电路呈电感性,此时电感上的电压大于电容上的电压,且电压超前电流。

当XL=XC时,电路发生串联谐振,电路呈电阻性,此时电感上的电压与电容上的电压近似相等,且大于输入电压。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电压与电流同相位。2.从表4.1~4.3中任取一组数据(感性、容性、电阻性),说明总电压与分电压的关系。答:取f=11kHz时的数据:U=6V,UR=3.15V,ULr=13.06V,UC=8.09V,将以上数据代入公式=5.88V,近似等于输入电压6V。

3.实验数据中部分电压大于电源电压,为什么? 答:因为按实验中所给出的频率,XL及XC的值均大于电路中的总阻抗。

4.本实验中固定R、L、C参数,改变信号源的频率,可改变电路的性质。还有其它改变电路性质的方法吗?

答:也可固定频率,而改变电路中的参数(R、L、C)来改变电路的性质。

实验5 感性负载与功率因数的提高

七、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

1. 根据表5.2所测数据和计算值,在坐标纸上作出I=f(C)及cos = f(C)两条曲线。说明日光灯电路要提高功率因数,并联多大的电容器比较合理,电容量越大,是否越高?

答:并联2.88uF的电容最合理,所得到的功率因数最大.由实验数据看到,并联最大电容4.7uF时所得的功率因数并不是最大的,所以可以得出,并不是电容量越大,功率因数越高. 2. 说明电容值的改变对负载的有功功率P、总电流I,日光灯支路电流IRL有何影响?

答:电容值的改变并不会影响负载的有功功率及日光灯支路的电流.

3. 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为什么只采用并联电容法,而不采用串联法?

答:因为串联电容虽然也可以提高功率因数,但它会使电路中的电流增大,从而增大日光灯的有功功率,可能会超过它的额定功率而使日光灯损坏.

实验6 三相交流电路

七、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

1.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负载对称的星形及三角形联接时Ul与Up,Il与Ip之间的关系。分析星形联接中线的作用。按测量的数据计算三相功率。答:负载对称的星形联接:,Il=Ip 负载对称的三角形联接:Ul=Up,星形联接中线的作用就是使相电压对称,负载能够正常工作。

2. 为什么不能在负载星形、负载三角形电路中短接负载?若短接,其后果如何? 答:在负载星形四线制和负载三角形电路中,若短接负载,则相当于将相电压或线电压直接短接,必然会引起电流过大而烧坏保险管。

3. 在星形联接、三角形联接两种情况下的三相对称负载,若有一相电源线断开了,会有什么情况发生?为什么?

答:在星形联接时,若有中线,则一相电源线断开,则电源断开的这一相负载不能工作,而并不影响其他两相负载的正常工作。

若无中线,则其他两相负载的电压会降低,将不能正常工作。

在三角形联接时,若有一相电源线断开,则接在另外两相电源之间的负载继续正常工作,而另两相负载的工作电压将会降低而导致不能正常工作。

实验7 一阶RC电路的暂态过程

七、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

1.坐标纸上描绘各实验内容所要求的波形图,说明其产生条件。

答:RC微分电路产生的条件:(1)τ<<tp,(2)从电阻端输出。RC积分电路产生的条件:(1)τ>>tp,(2)从电容端输出。

耦合波形产生的条件:(1)τ>>tp,(2)从电阻端输出。

2.把电路的时间常数τ值与理论值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答:误差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理论上,电容器真正充到最大值的时间是无穷大,而实验中只取5τ,因此会引起误差。(2)元器件标称值与实际值的误差。(3)操作者在波形上读数时的视差。(4)仪器本身的误差。

3. 什么样的电信号可作为RC一阶电路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激信号? 答:阶跃信号或者是方波信号。

4. 在电路参数己定的RC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中,当输入频率改变时,输出信号波形是否改变?为什么?

答:改变。因为频率改变时,脉宽会发生变化,时间常数与脉宽的关系就会发生变化,所以输出信号的波形也会改变。实验8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起动与正反转控制

七、实验报告及思考题

1. 写出直接起动,正、反转控制的动作程序,说明那些元件起自锁、互锁作用。

答:直接起动时,先按下起动按钮,交流接触器的线圈带电,会带动它的主触点和辅助常开触点闭合,使得主电路接通,电动机起动。辅助常开触点起自锁的作用。

正反转控制中,先按正转起动按钮,电动机开始正转,此时反转起动按钮不起作用。要让电机反转,必须先按停止按钮让电机停止,再按反转起动按钮,电机才可以反转。正转交流接触器的辅助常闭触点接到反转控制电路当中,反转交流接触器的辅助常闭触点接到正转控制电路当中起到互锁的作用。2. 画出经实验验证后的图8.2和图8.3控制线路图。说明控制电路的各种保护作用。

答:经实验验证后的控制线路图与上面的电路图完全一致。

控制电路中的保护有:熔断器起短路保护,热继电器起过载保护,交流接触器以及按钮起欠压或失压保护。3. 实验过程中有无出现故障?是什么性质的故障?你是如何检查和排除的? 答;没有出现故障。

4. 若拆除图8.2控制回路中自锁触头KM1,再接通三相电源,电动机将如何运转情况? 答:电动机将进行点动。

实验9 单相双绕组变压器

七、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

1. 计算变比K、效率η及电压变化率ΔU。答:K=U1/U2 =1.9,η=P2/P1,=,2. 写出短路实验计算原边等效阻抗Z的公式并计算。

答:Z= U1/ I1 3. 通过测试的数据,你能否计算变压器的功率损耗?

答:ΔP=P1-P2 4. 若负载实验中负载为感性负载(例如COS 2=0.8),能否进行变压器负载特性测试? 答:可以。

实验10 单管低频放大电路

七、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

1. 整理实验数据,分析RL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答:放大电路带上RL会使电路的放大倍数减小。2. 根据uo在各种条件下的波形,解释静态工作点对波形失真的影响。

答:静态工作点偏高会使放大电路进入饱和区而产生饱和失真。

静态工作点偏低会使放大电路进入截止区而产生截止失真。

3. 测量放大电路输出电阻ro时,若电路中负载电阻RL改变,输出电阻ro会改变吗?除了实验介绍的方法,是否还有其它方法测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答:负载电阻RL改变不会影响输出电阻的大小。测量输入电阻的方法:在放大电路输入端加一个电压Ui,只要测出输入端的电压Ui和流过输入端的电流Ii,便可求得ri=Ui/Ii。

测量输出电阻的方法:在放大电路输出端加一个电压U0,只要测出输出端的电压U0和流过输出端的电流I0,便可求得r0=U0/I0。

4. 通过示波器对输入信号电压和输出信号电压进行比较,能否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答:可以测量。

实验11 多级放大电路与负反馈放大电路

七、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

1.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论,总结多级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计算关系;总结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答: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等于各级电压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乘积。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扩展通频带:2)提高放大电路的稳定性:3)减小电路的非线性失真:4)电压放大倍数减小。2.如果加到放大电路输入端的信号已经失真,引入负反馈能否改善这种失真?

答:加入负反馈是为了改善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而不是改变放大电路的性质。放大电路的性质是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所以如果加到放大电路输入端的信号已经失真,引入负反馈不能改善这种失真。3.对静态工作点设置与动态性能的测试有何关系? 答: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是为了让放大电路处于线性放大区,如果静态工作点设置不合适有可能引起输出信号失真,从而不能准确地测试出电路的动态性能,所以必须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实验13 基本运算电路

七、实验报告及思考题

1.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论,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说明集成运放的使用应注意哪些问题。答:误差的产生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

(1)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阻虽然很大,但并不是无穷大,所以会影响到测量的值。

(2)实验中所使用的元器件的标称值可能跟实际值有一定的误差,也会引起测量误差。(3)在读数时也可能产生人为误差。集成运放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集成运放工作必须接正负12V双电源。(2)必须接调零电路,且实验前必须先调零。(3)集成运放绝不允许开环操作。

(4)集成运放需接有消振电路,若运放内部已自带消振电路,则不必再外接。

2. 实验中输入信号多为直流,集成运放组成的运算电路能输入交流信号吗? 答:可以。

3. 比较实验中积分电路(有源)与实验6的积分电路(无源),说明各自的特点。答:本实验中的积分电路采用了集成运放,得到的三角波更准确,而实验6中的积分电路严格地来说,得到的三角波是按指数函数上升或下降的。4. 集成运算放大器作为基本运算单元,就我们所熟悉的,它可完成哪些运算功能? 答:可以完成比例运算,加法运算,减法运算,积分运算

实验16 直流稳压电源

七、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

1.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论。比较无稳压电路与有稳压电路的电压稳定程度。

答:若无稳压电路,则负载及输入电压的变化对输出电压的影响较大,输出电压不稳定,而加入了稳压电路以后,只是输出电压稍有变化,稳压器则通过迅速增加或减小流经其的电流来进行调节,将输出电压稳定在一个固定的值。2.从实验数据表16.2中,计算直流稳压电路的输出电阻ro,它的大小有何意义?

答:将整个直流稳压电路等效为一个有源二端网络,由ro=Uo/ I,则计算值如表2。ro的大小对有稳压时的输出电压无影响,只会影响整个电路的输出功率。若无稳压时,则ro的大小将影响输出电压的大小,ro越小,则输出电压越小。

3.单相桥式整流电路,接电容滤波,空载时输出电压还满足Uo=1.2U2吗?

答:不满足。因为当RL趋于无穷大时,I也趋于无穷大,则U0=U2 4.如果线性直流稳压器78XX的输入端是一个直流脉动电压,器件能否否正常工作?如果不能,应当如何处理?

答:若脉动电压太大,不能很好地稳压,要加合适的滤波电容;若脉动电压太小(即电压平均值太小),可选择较合适的变压器副边电压。总之,稳压输入应在其正常参数的范围内。

实验17 组合逻辑门电路

七、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

1.画出各个实验电路图,列表整理实验结果。2.小结与非门、与门、或门、异或门、全加器以及所设计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答:与非门:有0出1,全1出0 与门:有0出0,全1出1 异或门:相异出1,相同出0 全加器:和位Si:当输入为奇数个1时,输出为1;偶数个1时,输出为0。进位Ci:当输入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为1时,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3.TTL集成门电路有何特点,集成门电路的多余端如何处理?

答:集成门电路的多余端有三种处理方法:(1)空着;

(2)并联后接到正电源;(3)并联后接到高电平。

4.“与非”门一个输入端接连续脉冲,其余输入端什么状态时允许脉冲通过?什么状态时不允许脉冲通过?

答:其余输入端为高电平“1”时,允许脉冲通过,输入和输出之间呈反相关系。而有一个输入端为低电平“0”时,将“与非”门封锁,不允许脉冲通过。

实验18 双稳态触发器

七、实验报告及思考题

1.记录、整理实验现象及实验所得的有关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2.触发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触发器都有记忆功能。

3.型触发器与维持阻塞型触发器对触发脉冲各有什么要求?

答:对于主从型触发器CP脉冲的宽度要小于等于输入信号的脉冲宽度,后沿触发,而对于维持阻塞型触发器CP脉冲的上升沿应该滞后于输入信号,前沿触发。

实验19 计数器

七、实验报告要求及思考题

1.画出各个实验电路,列表整理实验结果,并画出有关波形图。

2.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有何不同? 答:组合逻辑电路没有记忆功能,而时序逻辑电路有记忆功能。

3.总结使用集成触发器、计数器的体会。

实验20 555集成定时器及其应用

七、实验报告及思考题 1.在坐标纸上描绘多谐振荡器电路中电容器C充放电电压uc与uo的波形对应关系,以及单稳态触发器中ui与uo、uc的对应关系波形图。

2.将步骤1、2中测得的周期T以及正脉冲宽度tp与计算值进行比较。

3.单稳态触发器的脉宽等于多少?怎样改变脉宽? 答:因为tp =1.1RC,所以改变R、C即可改变tp。4.振荡器的脉冲宽度受哪些参数的影响?如何调整? 答:因为T1=0.7(R1+R2)C,所以可通过调节R1、R2可C来改变脉宽。

下载园艺学实验技术思考题及答案(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园艺学实验技术思考题及答案(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机实验思考题答案

    ?第二部分基本操作 实验一 常压蒸馏和沸点的测定 1、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玻璃冷凝管有哪些?它们各用在什么地方? 答:学生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冷凝管有:直形冷凝管,球形冷凝管,......

    有机实验思考题答案

    有机实验思考题答案第二部分基本操作实验一常压蒸馏和沸点的测定1、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玻璃冷凝管有哪些?它们各用在什么地方?答:学生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冷凝管有:直形冷......

    药剂学实验指导思考题答案

    实验1、混悬剂的制备 1、 混悬剂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混悬剂的稳定性问题主要是物理稳定性,它主要与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微粒的荷电与水化、絮凝与反絮凝、结晶微粒的......

    园艺学概论课程练习题及答案

    wanghulin@126.com whl555@xj22.com 绪论 一、填空 1.园艺植物一般是指果树植物、蔬菜植物和观赏植物; 2.园艺植物从生长周期来分有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植物. 3.我国园艺......

    企业文化思考题及答案

     面对中国目前的“企业文化热”,应有那些理性思考?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很多企业发展起来了,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会遇到发展缺乏后劲的问题,很多生产流程都固化......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总结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总结 【引用】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总结2011-06-21 10:36:50| 分类: 化学实验 |字号 订阅 本文引用自天使折翼《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

    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总结

    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1. 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和哪些因素有关?答:主要和温度、反应物浓度和作为催化剂的H+浓度有关。2. 在测量蔗糖转化速率常数时,选用长的旋光管好?还是短的旋......

    电工实验思考题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1、示波器荧光屏上的波形不断移动不能稳定,试分析其原因。调节哪些旋钮才能使波形稳定不变。 答: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只有当示波器内部的触发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