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赏析课程学习的总结与思考

时间:2019-05-15 09:4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交响乐赏析课程学习的总结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交响乐赏析课程学习的总结与思考》。

第一篇:交响乐赏析课程学习的总结与思考

交响乐赏析课程学习的总结与思考

序号:10 班级:车辆15-1 姓名:李云辉

学号:150602131 上课班级:周二晚7点—9点

实习:无缺课

手机:

日期:2016年6月18日

目录

第一节课:古希腊人音乐思想及前言………………………1 第二节课:巴洛克乐风………………………………………4 第三节课:音乐是人类本质精神……………………………6 第四节课:古典主义精神……………………………………9 第五节课:奏鸣曲式(交响曲的第一章)…………………11 第六节课:浪漫主义乐派……………………………………13 第七节课:浪漫主义(补充)………………………………15 第八节课:民族乐派…………………………………………16 第九节课:交响诗与印象主义………………………………18 第十节课:交响序曲与歌剧序曲……………………………20 第十一节课:现代主义音乐…………………………………23 第十二节课: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特征………………………25 后记:…………………………………………………………28

古希腊人音乐思想及前言

艺术的本质是对事物本性的把握。正因为这样,艺术往往口述心传。艺术是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知,不同于科学,可以是实体或者是一般自然规律或者自然现象。而与宗教相类比,两者都是追求精神愉悦,而不是物质满足。

大学音乐包括了三个性质:知识性、感受性、观念性。我们所学的是交响乐赏析,实际上是音乐鉴赏,并不是在专业学习的角度学习,而是从文化角度鉴别与鉴赏音乐,感知音乐之美。音乐鉴赏是从审美、历史、文化解析音乐,从人文艺术角度、从人性角度出发,欣赏与鉴别音乐。音乐由人创造,是从良好出发,具有历史心同时具有善的特性。音乐促进身心成长;音乐启迪人的智慧;音乐点亮人的生活。罗曼罗兰曾说过: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

音乐的发源均有对应的古代文明,不仅包括城市文明,也包括了自然文明。欧洲音乐是有系统的、完善的技术体系与理论体系,是专业音乐的典范,孕育出的最高形式的音乐就是交响乐。而欧洲文明的发源就是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交响音乐的精神品德追溯至古希腊,大概于十七世纪萌芽,十八世纪确立。交响乐简单来说就是数音和鸣。两个以上的单字音,多个音乐和谐共鸣。交响乐中包含了两个以上的音色、旋律、力度。“不同而和,和而不同。”交响乐来源于古希腊人的自由精神,是一种自由的艺

是上一句是问句,下一句作出回答。听上去好像有种你追我赶的感觉。回去后又仔细学习了这一管弦乐曲。托卡塔也是一种音乐形式,大多速度较快,节奏紧促,并对乐器演奏技术有所发挥。听过这个后,我第一次明白了管风琴的音乐是如此的恢弘与盛大。由于没接受过音乐的培训,所以我只能以欣赏的角度来感受管风琴的宏大气势。

曲是一件独奏乐器与乐队协奏。协奏曲展示了艺术美及终极审美。表明了生命超越之境界,即别人之所不及,能别人之所不能。协奏是自由的,整齐划一的,是个人与整体的对话,个人与世界的交流。协奏曲,回旋曲式,有一种喜新厌旧的感觉。音乐与人的情怀,自然相对应。

音乐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音乐。

音乐揭示人类本质精神,展示生命超越精神之自由境界。巴赫,欧洲音乐之父。其《小步舞曲》结构简单,风格清新,由复调转向主调。管风琴独奏《众望吾主》,《康塔塔第147号》像是圣殿中的祈祷。协奏曲有着马不停蹄的感受,诙谐而轻快,明确人生理想的彼岸。G弦上的咏叹调《第三号管弦乐组曲》有一种充满敬畏之情,虔诚,真诚。

活泼;《冬》描写人们走在冰上滑稽的姿态,以及由炉旁眺望窗外雨景等景象,其中第二乐章非常出名,曾被改编为轻音乐而广为流传。我们在课堂上先后听了部分片段。

音乐美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例如三国曹魏时期的音乐家,文学家嵇康曾写下了一篇名为《声无哀乐论》的文章。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不仅仅讨论了音乐有无哀乐、音乐能否移风易俗,还涉及音乐美学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即音乐的本体与本质问题,音乐鉴赏中的声、情关系问题,音乐的功能问题等,提出了“声无哀乐”的观点,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用嵇康的话说,就是“心之与声,明为二物”。音乐有自然之和而不隙于人情。音乐有着静躁之分。乐季始于先秦,成熟于两汉。在古代,音乐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声之乐,音之乐,乐之乐,对应心,音,物。古代音乐的不同层次表达用心,用情感,用生命,用情绪。

音乐是人的本质精神。凡音之起由人心。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这是音乐精神的精髓。

对于三国曹魏时的嵇康,我了解到他曾经创作过闻名于世的《广陵散》。传闻嵇康游玩洛西时,夜宿月华亭,夜不能寝,起坐抚琴,琴声优雅,忽然有一古人翩然而来,传其琴艺。后未曾传授于他人,唯一的一次在公众之中弹奏的就是被司马昭处决于闹市之前。临死前,嵇康俱不伤感,唯叹惋:“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然而后期据说在隋朝

古典主义精神

西方的音乐是形式音乐,而中国的音乐往往具有文以载道,丰富的内容。

一件好的音乐作品往往经过作品,演示,展示这几个过程。在形式背后的潜台词,超过了文辞。音乐也是时间的艺术,需要一丝不苟,心无杂念。

“古典主义”是一个相当不明确的词,它有几种不同而又相关的含义。一种不很恰当的用法是将它指流行音乐以外的音乐,包括所有种类的严肃音乐,不管它是何时创作的以及为什么目的而写的。而此处我们所指的是大约1750年开始至1827年贝多芬逝世为止这一时期的音乐。严肃音乐,其意义在于制作过程的严肃,并非内容或形式的严肃。而古典是指古希腊的,达到最高峰而不可逾越的。古典主义是指平整方正,对称整齐,客观冷静,沉着克制。所谓“古典的”,准确地说,原是指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典的古代”,那是西方文明两个伟大的时期。多少个世纪过去了,人们回顾往昔,而且企图借鉴那个时代的文化精华。古典主义音乐大约是在1775年至1825年,不能揭露时弊,是一种为贵族服务的音乐。在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是以海顿、莫扎特为后世音乐创作的楷模,被称为古典主义乐派。他们制定了音乐秩序,确定了音乐题词啊形式及结构。古典主义时期讲究的是形式优雅,注重礼节。

音乐是数字的艺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是守法的艺术。

奏鸣曲式(交响曲的第一章)

奏鸣曲式,所谓“曲式”,就是写作乐曲的一种格律,即用一种比较固定的框架把乐曲的大结构框出来,使具有某种固定曲式的乐曲具有比较规整的形态,利于聆听者理解与欣赏。而“奏鸣曲式”是一种大型曲式,是奏鸣曲主要乐章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它包含几个不同主题的呈示、发展和再现以及特定的调性布局。由于它通常用于奏鸣曲的第1乐章,并常用快板速度,所以也称为奏鸣曲第1乐章形式或奏鸣曲快板形式。这种曲式不仅用于奏鸣曲中,也用于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等大型音乐作品的相应乐章。此外在序曲、交响诗等作品中也常见到。

交响曲内容丰富,表现宏大,具有哲理性内容。一般交响曲分为四个乐章,采用不同曲式。交响曲大约于18世纪确立。

阿多诺曾说过:我们要有结构的听音乐。当我们一层一层揭去音乐形式的面纱,站在我们面前的是思想经过启蒙的,有思想的,有哲理的人,一个自由人,一个精神自由的人。当你自己去思考的时候,自己去学习的时候,你就是个自由的人。思想将会从不自由到自由。

音乐鉴赏是精神自由的途径。

贝多芬,音乐结构大师,专注于结构音乐,建筑音乐。奏鸣曲式是一种戏剧性结构,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呈示部包括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主部主题,一般给人以强

浪漫主义乐派

审美是最高级的游戏,而游戏是衔接感性与理性的桥梁。游戏精神。贵族精神:绅士,保持自己的姿态,是真诚的精神。而平民精神恰好是精神上的贵族精神。艺术讲究精神启蒙。有理不在声高,要有精神。艺术的过程是一个精神启蒙的过程。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是理想的境界;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

尼采将古典主义比作阿波罗神,将浪漫主义比作酒神、热情之神、感性之神、尼克尼索斯之神。浪漫主义艺术家不会把自己局限于音乐家,他们会用音乐表达音乐以外的事,用音乐讲诗、话剧。艺术有着更丰富的感染力。音乐是罗曼语写成的传奇故事。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格格不入,往往逃避现实,强调主观感受,即完美主义(理想主义)加英雄主义。青春、梦想、期待、憧憬与浪漫主义是有着相近的意义。而黑暗、失败、绝望、无法挽回、3

浪漫主义(补充)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浪漫主义,这节课我们跟着上节课的内容,继续学习。

阿多诺曾经对艺术有过定义:艺术是对被挤掉了幸福的展示。浪漫主义在早期重于与古典主义相同,但更富于表达;中期时期则是各美其美的状态;后期表现力更为强大。在音乐历史上,增进民族自我,个人自我,完善精神及其觉醒。在人类历史上,音乐增进民族自我、个人自我,完善精神及其觉醒在物质文明高度膨胀的今天,音乐可以和谐心灵,以优雅的态度观赏生活,重新恢复生命的原色与活力,唤醒内心深处的道德与良知,从而造就抚慰生命及人类灵魂的终极关怀。

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唯有第一、第二两乐章拥有完整的曲谱,第三乐章只有九小节改编为管弦乐曲,其它部分仍停留在钢琴曲谱的形态,第四乐章则连草稿都没有。但由于此曲的已完成部分乐章出彩,故在形式上虽然未完成,但实际上完整无缺,并因此引出许多穿凿附会的传说,影响颇大。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又被称为《第六号交响曲》或《悲怆交响曲》,拉开了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序幕。据说创作之时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整部作品细腻动人,朴实无华,宁静而安逸,与贝多芬的第五号交响曲同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最重

年,39岁的肖邦在巴黎病逝,并被安葬在那里。根据肖邦生前的请求,他的姐姐把他的心脏送回祖国,并安放在华沙的圣十字教堂。肖邦一生专于钢琴曲创作,奇多奇美。肖邦将他对祖国的热爱倾注到音乐中,其名族意识更加体现出来。

北方民族对原始文化的热爱,对异国情调文化的向往。北方民族向往南方民族温暖的色彩;南方民族向往北方民族的风花雪月;西方向往东方的神秘色彩。异国情调唤起了想象。黑白的照片比彩色的照片更有艺术感,更有光晕。光晕能给人想象的空间与距离。比如严肃音乐,是一丝不苟的音乐,胸中怀有光晕的音乐。

《牧神午后前奏曲》就是印象主义的经典作品。

印象主义音乐是瓦格纳音乐,数属于日耳曼民族的音乐。由于欧洲的历史大环境,小国的防备心理造就了欧洲音乐坚持原味的风格。

交响诗是交响音乐的随想,狂想,幻象,其形貌多样,名目多样,具有诗的意境。交响诗将音乐提升到文学的高度。交响诗是一种标题音乐,有具体内容以及画面感,具有描写性、叙事性、抒情性、戏剧性。交响诗通常包括有名族情感,通常是爱国题材,对祖国山河的赞美,有的也关于历史传说、文学故事或者自然等。

音乐是从朦胧中来,又回到朦胧中去,永远不恢复事物的本来面貌。

老师在上课时提到了一个人名,拉斐尔。回去查询后发现他是意大利著名的画家,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为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而拉斐尔前派是1848年在英国兴起的美术改革运动。

完美需要我们去完善,都会有不和谐的因素需要我们去解决。剧场艺术是典型的艺术,有缺陷的艺术,不同于电影。由于电影的后期剪辑等修剪,电影是完美的艺术。电影呈现在我们面前是无缺陷的,而歌剧在现场中会有很多缺陷的地方。除此之外,格局还是昂贵的艺术,理想的艺术,讲究的艺术,浪漫的艺术。交响乐则是剧场音乐的典范。

中国戏曲与之相比,是人生的艺术。这体现在脸谱的运用上。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老师上课提到的威尔第,是意大利的作曲家。他的作品《茶花女》是在看了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同名作品后创作的,另一部作品《安魂曲》又被称为《安魂弥撒》。

上课时我们看了法国作曲家比才的歌剧《卡门》,该剧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她使军人班长唐·豪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后来唐·豪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她而被捕入狱,出狱后

现代主义音乐

现代主义音乐泛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主义音乐以后,直到今天的全部西方专业音乐创作。从历史风格的范畴而言,现代音乐特指20世纪中所创作的有特殊风格的作品,并非指所有写于20世纪的作品。现代主义音乐20世纪具有特殊风格的音乐。通常情况下,现代主义音乐音响不和谐,用不谐和以调兴瓦解,是创作观念上的高度理性。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们可以说大乐希声。

佛洛依德说过:艺术是本能的花朵,经过美化的形式。文明是让别人循规蹈矩,而不会要求自己。文明是一种文化形式,是由一些人所决定的并要求其他人做到。然而对于他们自己,他们却能够不遵循文明的形式而去创新。当他们创造出了一种更新形式的文明,他们会要求社会其他人进行转变。文明都是人所创作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艺术的源泉则是人的本能。

同现代主义音乐相比,原始主义音乐表现人的原始荒蛮精神,是感性与理性的相融为一。有一种摇滚,不修边幅,独立意志,是对自己有着特殊的自我崇拜。文明是这个世界上极少数的,懂

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特征

中国审美文化是指礼重于情。善重于美,道重于欲,古重于今,重心,中虚,重意境。文人音乐讲究中正和平、温良敦厚,是一种中和之美,既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殇),没有大悲大喜。例如歌手霍尊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国节奏是非均分律动,中国音乐是散体结构,五声结构,以舒适为原则,自斟自饮,是文学性的标题音乐,情景相近,内容与音乐相近。而西方音乐的节奏是有板有眼的,均分律动,七声的,西方音乐像油画一样,讲究透视。

中国戏曲中表演者也是欣赏者,既在画面中也在画面外。比如安徽的傩戏,曾经余秋雨先生考察傩戏,他见到了整个村庄都会参与到整个戏剧中。比如关公除妖,妖魔从台上逃下来,这时各个村民都一哄而起,纷纷追着妖魔冲出了演戏的祠堂,而在村口的村民也放起了早已准备好的鞭炮,敲起了锣鼓,整个村庄都

洋溢在驱赶妖魔的气氛中。有些节目十分简单,甚至是一个老者端着一个茶杯,带着一个本子上台坐下,翻开

的声音;管弦乐器和小石头相配合演奏。《地图》的创作是中西方音乐的对话,中西方音乐形式的融合,有和声,是中西方文化的交响,今天与古代的交响。

中国的音乐是有着深邃的音乐,有着生活的根基。

第二篇:交响乐赏析课程学习的总结与思考

目录

1.古希腊音乐思想.........................................................................................................1 2.巴罗克月风“四季”中提琴协曲...............................................................................4 3.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6 4.古典主义精神............................................................................................................7 5.交响曲奏鸣曲式.........................................................................................................9 6.浪漫主义乐派——柴可夫斯基.................................................................................10 7.浪漫主义音乐之内容................................................................................................11 8.浪漫主义民族乐派...................................................................................................12 9.印象主义音乐..........................................................................................................13 10.歌剧序曲................................................................................................................14 11.现代主义音乐.........................................................................................................15 12.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特征与迈克尔·杰克逊布兰诗歌..............................................16 课程总结.....................................................................................................................17

1.古希腊音乐思想

——把杂多导向统一,把不和谐导向和谐

孔子讲:“名正则言顺。”学习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无论是学习科学、学习艺术,都是如此。而对于音乐艺术而言,直接找最为复杂的交响乐平铺直叙地赏析,这样做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也不能更好地了解交响乐本身。音乐是一种文化,我们只有科学地学习音乐,才能更好的感受艺术乃至人生的真谛。音乐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然后才是音乐的教育,最后才是交响乐的教育。

音乐是通往精神世界与艺术世界的一把钥匙。李政道说:“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科学和艺术源于人类活动最崇高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性和富有意义”,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两重性,对伟大科学的理解需要高超的智慧,对伟大艺术的理解同样需要高超的智慧。对于伟大的艺术,同样需要艺术评论家来对艺术进行评论,才能被发掘出来以便更多人能够欣赏。

艺术是理解社会的一种形式,文学则是认知社会的一种眼光。叔本华说:“一个国王和一个乞丐透过窗口看落日的余辉,两者都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丽。”美是超功利的,不看这个人的脸,也不看那个人的脸,只要欣赏着生命的意义,没有任何强制和压迫,得到自尊和自爱,这就是美的价值意义所在,也是音乐鉴赏的价值意义所在。

什么是大学音乐?首先应该是以人文艺术的眼光来看艺术,然后要确立审美的角度并有自己丰富深厚的感受,最后形成自己的思想理解,思想才是至关重要的。大学课堂不是知识的传声筒,而是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像孔子的思想一样洋洋洒洒,而我们所需做的就是理解。所谓理解,就是建立在对作品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感悟作曲者的内心世界,不断发散想象力,结合自己的生活,并使作品能够对自己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Music一词是希腊神话掌管艺术与科学之神的名字Muse的形容词形式。音乐是一种艺术,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高等教育如今有批量化的趋势,21世纪联合国呼吁教育唤醒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而借助交响乐可以启发我们的思维方式,点燃我们的热情,启发我们的好奇心,引导我们用合理的眼光来审视浩瀚的音乐海洋。

在此次交响乐的学习中,主要是音乐鉴赏而非音乐赏析,音乐是分析音乐的曲调、曲势、和声、和弦、乐节等专业的艺术赏析,对于我们普通的大学生来说,音乐赏析的难度有点高,我们并不一定需要了解音乐的具体形式构成,就好像我们只需成为一个好食客,品味世界美食,而不必成为一名厨师。我们这样学习一门艺术,首先是因为艺术体现出一种尊严,其次我们接受的不是学科教育,而是学习音乐鉴赏(不是音乐赏析)。马克思说:“音乐是有普遍联系的”,的确,音乐与其他艺术、音乐与生命都是有关联的。我们不妨高屋建瓴地俯视音乐,对音乐的学习注入新的活力,从文化的角度理解音乐。交响乐是由两个以上的旋律组成,多个音一起鸣响,达到了“不同而和,和而不同”的音乐境界。

凡事皆有因,交响乐源自欧洲音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音乐。中世纪僧人圭多发明五线谱,这使得有声音乐得以复述、记载与传承。音乐的发展是有一定历程的,其普遍规律皆是由声乐到器乐,由单旋律到多旋律,由主调音乐到复调音乐。艺术没有终极真理,就好像古今中外每个人对《哈姆雷特》的复述与理解 都不尽相同。科学、宗教、艺术三者既有不同,又有联系。对于科学的态度,我们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宗教,信徒只知道是什么,而不必知道为什么。从某种角度上说,音乐和宗教有些相似,需要感受音乐的境界,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至于宗教中的神,人们不知道是什么,也不问为什么。

欧洲的文化源头是古希腊,当时古希腊有两种人,一种是自由人,另一种是奴隶。自由人又话语权,有选举权,有时间来创造与艺术和思想,专心钻研学术,从不搞毫无意义的伪学术,反观当今,无数凡夫俗子追名逐利,利益熏心,功利性地研究伪学术,浪费了时间与精力,收获的只有自己内心的虚无。难怪马克思谈到“像古希腊创造的艺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如今的艺术越来越多的变成一种商品。到了中世纪,基督圣勇,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年龄、地位、性别的不同,还是让音乐形成了不同的曲调与风格。正如费孝通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对于音乐,我们不要偏执,各种音乐都有其独具魅力之处,我们要有一颗发现美的心灵,欣赏音乐世界带来的独特之美。现在国家一直在宣传“万众创业”,可能是我们缺少创造性的词汇吧。古希腊人赋予音乐的含义是把杂多导向统一,把不和谐导向和谐。

古希腊人是自由的,提倡公民的思想,公众文化精神,以及奥林匹克精神。古希腊的运动场是圆形的,剧场依山坡而建,也是圆形的,这是因为古希腊人有自由参与的权利,从每个角度都能欣赏到同样的美丽。古希腊的酒神节,人们唱着山羊之歌,载歌载舞,岂不美哉?史诗《奥德赛》中写道“我们喜欢卖饼摇肉,床铺酒宴,吃喝玩乐,有音乐伴奏,有侍者陪伴”,古希腊人不仅得到了肉体的享受,也得到了心灵的净化,他们讲究不仅满足自身欲望,更注重精神上的享受。

交响乐于17世纪产生萌芽,于18世纪形成。交响乐由弦乐器、铜管乐器、木管乐器、打击乐器和色彩乐器(包括钢琴和竖琴)组成。这些乐器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像一个家庭,不同的声部仿佛构成社会的群体,在指挥时不同而和,和而不同。

中国足球不也正是缺少这种“不同而和,和而不同”的精神吗?论个人技术,每名球员都不差,但是组成一个整体后每个人的特点却不能完全发挥,自身能力受到了限制。交响乐的最高境界就是每种乐器的特色自由发挥,不压抑,不强制,已达到完美的统一,形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界,这不正是中国梦对于个人的愿望吗?

很多科学需要艺术的陪伴,在课上我们听到的《安魂曲》,是关乎生命的意义,引起了我们对自我乃至宇宙生命存在的思考。巴罗克时期的欧洲音乐已经具备专业化了,管风琴如同房子一般大,发出雷鸣般的响声。

赋格(Fugue)是一种复杂的艺术形式,讲究对位,有问有答,无节奏之感。巴赫的音乐是与宇宙万物的对话,是与宇宙的和谐。复调音乐之美,要想听清所有的声部,就要对其他旋律充耳不闻,要想听清个别声部,就要对其他声部充耳不闻,总有覆水难收之感,复调之美,由此可见,顾此失彼。复调像建筑一样,雕梁画栋,抒发出宏大的艺术之美。遥想巴罗克时期的建筑,雄伟奇异,雕梁画栋,美轮美奂,远观近有。老北京胡同、四合院,都包涵着文化情感感觉,都是以美的原则去构建的。我们可以借助巴罗克建筑了解巴罗克音乐。我们欣赏了《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BMV 565)》,歌德在听这段交响曲时曾经说:“巴赫的音乐就如同与永恒的和谐相对话,就如同上帝创造世界之前,心中的暗涌,我好像失去了耳朵和双眼,更不存在其他的器官,而我却不需要它们。内在自有一股律动,源源而出”,此曲富丽堂皇,美轮美奂,而其 后部与前部相仿,一个旋律,不同声部,有追有逃,如愚公移山一般坚忍不拔,又似西西弗斯在一遍又一遍地推着巨石,百折不挠。巴赫音乐的特点,首先是通神,其次能与自然万物合拍,最后,它能与人的思维产生良好的共振,让我们聪明起来。

交响乐是最复杂的最高级的音乐,但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中国的古典传统音乐,就像中国的传统水墨画一样,它更能融入万物,是高级的简单。毕加索一笔画牛,其画与真实的牛相去甚远,但是却神似,同样,书法是最高级的绘画,最高级的抽象绘画,是最美丽的国画。如果说西方绘画讲究写实,那么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超凡脱俗的精神。没有绝对的真理,达尔文认为简单就是低级,不简单就是高级,但还是有高级的简单的艺术形式。

在很多人看来,工科只不过是“应用科学和技术的原理,来解决问题”,形式是规律的、定式的,似乎没有美的因素,但是我认为,任何事物都可以用艺术的眼光来看,在设计一个零件的时候,不妨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赋予其美的内涵,这可能是更能引发人们对于艺术与文化的人文精神的思考。

音乐点亮我们的大脑,音乐点亮我们的人生。

2.巴罗克月风“四季”中提琴协曲

——音乐揭示人类本质精神,展示生命超越精神之自由境界

在上次听完巩老师对音乐的理解和对交响乐的鉴赏,我发现我已经深深的喜欢了欣赏交响乐。对巩老师的音乐素质和鉴赏能力也是非常佩服,老师不仅为我们讲解音乐知识,更能将知识、见解与我们的人生和社会相联系,给予我们人生的启迪。

此次上课,老师再次提到了大学音乐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性、感受性和观念性。我们学习音乐,首先是要学习音乐最基本乐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学会如何鉴赏一种音乐。其次,音乐鉴赏具有感性的特点,音乐更关注自我的主观感受,我们欣赏音乐,是通过音乐这个载体来与自然和世界来沟通,就需要我们来主动地用心灵感受音乐。最后,我们欣赏音乐会产生一种对音乐的独特的观念,这种观念是可以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乃至今后的人生,音乐能够帮助我们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我们更愉快地投入到生活中。

音乐是一种美的艺术,我们不一定要听懂音乐每一个乐节所代表的明确含义,况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人对相同事物的感受也不同,只要能在音乐中收获快乐,收获愉悦,这就足够了,正所谓“音乐何须懂”。

古希腊人有探寻真理的精神和游戏精神,而如今我们的很多东西都被绑架了。现在很多人只注重功名利禄,一切事物都以利益为衡量标准,在追求利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距离那人生最淳朴的快乐渐行渐远。像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BMV 565)》,那种“当上帝创造高山时,我已在场;当上帝画上苍穹时,我已亲历;当上帝划出深渊时,我已亲临”的宏伟壮阔之感已经不复存在了,而我们所要做的或许就是找回曾经的淳朴自然的自我。

从某种程度上说,古希腊文化是不可逾越的高峰,乃至今天,古希腊文化依然是世界文化中的一个伟大的旗帜。古罗马人主张纵欲,并没能完全地继承古希腊人的艺术。到了中世纪,人们主张当圣人,然而这是一种对人性的禁锢。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主张当不了圣人,可以重新找回人的形象,随之而来的是艺术的空前发展。

就音乐形式而言,欧洲音乐步入专业化是从巴罗克时期开始的。1600年~1750年是巴罗克艺术和音乐时期。巴罗克一词源自葡萄牙语,意思是不圆而大的珍珠,这体现了当时人们的一种精神,事物并不一定要精致和规则,但只要大就能引人注目,奇异、浮夸而又雄伟。巴罗克建筑也是对巴罗克艺术的体现。那时最早的建筑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相反,可以奇形怪状、光怪陆离,细节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一个教堂可能需要一百到三百年才能建成,无数匠人为了艺术而将毕生精力奉献给艺术。巴罗克时期的建筑和艺术与宗教不无关系,当时人们有信仰,不仅活今生,还活来世,他们认为每个人的普通生活都能创造幸福。匠人们充满韧性,对艺术精益求精,这种对艺术的执着与痴迷,令人震撼。当我们欣赏巴罗克建筑时,不禁联想到我们现代的建筑。巴罗克时期人们是为了艺术 而建筑,首先是美,其次才是建筑。而我们今天的建筑不过是满足人们的刚性需求,并没有古建筑的雕梁画栋的美感,让人惋惜。

巴罗克时期的建筑也艺术相同。音乐层出不穷,具有马不停蹄的活力。当时音乐艺术审美重心是和谐,采用乐器色彩统一。巴罗克时期人们用音乐表达自己的精神,没有犹疑,毫不犹豫,有明确的人生理想彼岸,他们精神富足,充满健康的情绪。就像巴赫在音乐中表现的那样,我是渺小的,自然是伟大的。在生命的过程中,我们赏花开花落,看潮起潮落,与天地交融,同生命律动。音乐指引着我们从狭隘的“小我”走出,表现出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与人性的解放。

巴罗克音乐始于意大利,而其精华集中在德国。协奏曲有两种,一种是大协奏曲,另一种是独奏协奏曲。大协奏曲盛行于一组独奏乐器与乐队协奏,形象以对峙为基础,这样一种炫技的艺术,给人以自由忘我的演奏。维瓦尔第确立了小提琴独奏。交响乐队中,小提琴家是首席领头者,他的演奏技艺最为高超,严格按照乐谱标记演奏,整齐而又表达自由。音乐的终极审美是技术美,最高境界就是欣赏演奏家高超的技艺。

巴罗克时期欧洲人玩着繁琐的音乐,有时间去品味艺术。我们欣赏了巴罗克时期的视频,人们自由的表演,欣赏艺术,人是自由的,思想也是自由的,人们幸福而快乐,这才是纯粹的艺术。

最后我们欣赏了《小步舞曲》、《众望吾主》、《谐谑曲》和《G弦上的咏叹调》这几首经典剧目。其中《小步舞曲》轻快活泼典雅华丽、安定而不恐慌;《众望吾主》力度平稳,无大的音频间的跳跃,几个重音叠置,仿佛在叩击心灵之门;《谐谑曲》表现出生动活泼的情绪,马不停蹄,轻快而又诙谐,给人以积极乐观的感受;《G弦上的咏叹调》仿佛是一个人漫步在沙滩上,考虑着人生的大事,给人以思维壮阔之感。

音乐揭示人类本质精神,展示生命超越精神之自由境界。音乐注释人的精神,音乐帮助我们理解和结构自我。人不过是一堆记忆,艺术是对世界的注解

马克思主张的共产主义思想是物质的极大丰富,人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其实哲学和艺术是相通的,人们都是在追求人生的自由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不能一味地忙,甚至我们有时候是不明不白地忙,最终忙到心灵的死亡。我想,音乐是一方良药,它能为我们带来心灵的自由,扫除心灵的荒芜,收获内心的富足。

谈到音乐对人生的启示,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音乐家可能都有自己最拿手的乐器,他们都能及别人所不及,能别人所不能,取得了人生的成功。而我们或许可以精通一行,可能会取得这一方面的突出成就,而我们还不能局限于这一行,还要对其他各方面广泛涉猎,这样人生才充满价值与内涵。

交响乐种类丰富,正所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欣赏交响乐能够使我们内心富足,心情愉悦,使我们在精神上得到升华,希望下节课老师还能给我们讲解更过有相关音乐方面的知识,欣赏更多美的音乐。

3.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古典艺术家不仅活今生,还活来世。交响乐是从小到大发展而来的,是由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具有交响性的有强大音响强弱对比的音乐,包含着起承转合,也是包括明与实等各种要素的汇集。

一般认为18和19世纪的交响乐才是真正典范意义的交响乐。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同样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无限的精彩。音乐是最健康的使人精神富足的方法。交响乐中乐彩的和谐,内部的情绪情感有时代的特征,但有时这些特征并不具体。对于音乐能不能表达具体的事物形象,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我们身处文化的环境能够感受到典型的一项,例如身处长城就会感受当时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雄伟壮阔的气势。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大多不表达内容,然而维瓦尔第的《四季》小提琴协奏曲,则是一个例外,他将四季中具体的事物描绘得惟妙惟肖。我们可以从交响乐中间接了解其内容,音乐分门别类,具有抽象的美,而我们用音乐的手段来表达自身的情感,不也是美的吗?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这句话出自《礼记》,说明了音乐创作来源于内心和外物两方面,音乐有自然的构成规律,音乐之美,并不是由人的表达出发。“理弦高堂,欢泣并用,自以会先构于心而后显之。”我们的喜怒哀乐,都是在心中早已形成,之后我们才用音乐等手法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19世纪奥地利钢琴家,美学家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中校正了背离音乐本质的情形,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汉斯立克的思想和嵇康是一致的。音乐之美是音响的编织,或巧遇,或偶合,或擦肩而过,或奇妙组合,他认为音乐不能表达人的情感,如果能,也很勉强,至多表达情感运动的物理属性,而不能表现是那种社会化的感情。我们很难说音乐表达了某种具体的感情。一首民歌放慢速率变成了哀乐,这是物理声学的反应,节奏的快慢则含义情感都会不同。

对于音乐来说,有三种境界:音之乐、声之乐和乐之乐。音之乐是有形式的音乐,但形式不完整,声之乐是形式完美的音乐,而乐之乐是文以载道的音乐。

我们欣赏了现代的交响乐《破铜烂铁》。现代的交响乐有音乐的状态和感觉,经过声音选择的过程,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交响乐,但是不同而和,和而不同。

嵇康的《广陵散》天下皆知,皇帝觉得他不怀好意,影射朝政,于是嵇康给皇帝写了一封名叫《声无哀伤论》。我认为音乐本身并没有喜怒哀乐之分,只不过是人的主观感受使我们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感受,而且处于不同的时间、空间、环境等都会使我们对同一音乐产生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感受。

我曾经思考,对于一件事情,从主观和客观、理性和感性的角度,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思考,可能得到的结果是截然相反的。古人言:“三思而后行”,再决定之前,不妨先从各个方面思考一下,综合主观和客观、理性和感性的考虑,这可能是一种中庸之道,但是有时候却真实地使我们少一些决策失误。这样,像嵇康这样的悲剧想必就不会发生了。

人生短暂,有时需要缜密细致的考虑,但在生活中不妨从心而动,率性洒脱。随心所欲的人最好了,而我有时却做不到,心头之上常常缠绕着世俗的青藤,把心揪的越来越紧,而文字却慢慢地隔开那些青藤,让我看到心的希望,轻轻地敲一敲键盘,写下属于自己的思考,属于自己的青春。

4.古典主义精神

我们需要音乐赏析家,因为音乐赏析家能解构音乐,这是对音乐的第三度创作,而一首音乐,经过音乐赏析家的解构,则赋予了音乐新的生命。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有板有眼的。艺术就是“这个”,讲究典型,是熟识的陌生人,是高情感、高想象的,是和生活中的感受联系在一起的。人的思想精神世界是广阔无垠的。当人们对于外界的感受不太明确时,音乐家能先知先觉,并用艺术的手段将感受和人们分享。音乐的内容是抽象的,而且人们对于音乐的理解是主观的,这便解释了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音乐有不同的感受。如同汉斯里克所说的,音乐或巧遇,或偶合,像积木一样,在生活中的感受都在音乐中体现,而音乐的情感不仅包括个人的情感,更包括社会的情感。

我们听说德国人的一丝不苟,听说过日本人的严谨庄重,我们或许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去德国和日本亲自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但是我们可以在音乐的世界中自由驰骋。

巩老师在课上提到的润土精神让我很是赞同。润土精神是对生态文明的情义。我们今天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在面临沙化和污染,我们最需要这种乡土、实际的质朴和真诚的情怀。

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纷繁复杂,而如今的工业环境依然不是很好,对于环境而言,我们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而倘若人人都能发挥这种润土精神,为中国的绿色事业而努力,这种现状终会改变。

古典主义时期是从18世纪的最后25年和19世纪的最初25年。古典二字的原意是平衡、方整、对称、客观和冷静。古典是一种形式,一种继承的形式。是形式从属于完整的秩序,有理智的人在有秩序的社会中应对一切,古典主义音乐兴盛于维也纳,代表音乐家是海顿、贝多芬、莫扎特和舒伯特,他们创造了新的秩序。尼采把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比作阿波罗神,这代表这是形式美的化身。这一时期欧洲贵族权力是世袭的,具有优雅的格律,有形式和内容的克制,充满尊严与形式感。其次,欧洲的启蒙运动使人们不再盲目地信奉宗教,而人成为了衡量一切的标准。古典封建并不一定一无是处,虽然社会的意识形态不同,但有些形式我们还应继承。

音乐不仅有秩序,还有法律。中国最早的法律意识是在音乐中形成的。不同等级的人欣赏不同的音乐,人权是平等的,不必有物质的奢求和攀比。

理性的德国人创造了秩序,创造了古典主义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是一丝不苟的,非常精致,错落有序,每个音乐都是那样符合节律。这是情感和理智、心灵和思想间的完美平衡。体现了欧洲人普遍的美的追求。他们立足于现实,积极进取,健康向上,乐观而有尊严,从容而又淡定。音乐能规范内心情感,孔子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然而,相比于强化法律这种外部行为,不如规范自我的内心思想,日本讲究秩序,奉公守法。

德国的机械是十分理性的,但我想,我们不妨用一种感性与理性融为一体的态度去审视这种观念,我们在发展民族工业的时候,是否能够用具有美的眼光来创造价值,是否能够在具有需要的功能的同时,又富有生活的美感?

我们欣赏了莫扎特的《第26钢琴协奏曲》,令人震撼的是钢琴手是来自日本的11岁小女孩小林爱实,堪称百年一遇的音乐人才,她对于音乐的理解是如此纯熟,表演专注而一气呵成,仿佛她编织了一个梦,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展示了生命超越精神之自由境界。

在音乐面前,我认为是不分高低贵贱的,每个人都能欣赏不同的音乐,每个人都能编制一个音乐的世界,并在音乐的世界收获属于自己的快乐。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终于,这哀切的歌声缓缓结束在悠扬的交响乐中,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总感觉在那种清脆背后,隐藏了无数血泪,让人只觉凄凉与惆怅。

中国的古典之美难道不让人赞叹吗?无数诗人在诗歌中表现悲欢离合,那一词一句,一言一语,无不包含中国古典之美与东方韵味。

那一抹古典的忧伤到底湿了谁的眼,醉了谁的心,瘦了谁的脸。

5.交响曲奏鸣曲式

——呈示 展开 再现

海顿,交响乐之父,确立了交响曲体裁。在某种程度上,交响曲可以等于交响乐,上节课我们从古典主义出发,探寻了古典音乐和古典主义音乐的区别。其中古典有呈示化、因循守旧、坚守传统的特点,而以海顿、贝多芬、莫扎特和舒伯特为代表古典主义音乐则不同,他们建立了欧洲音新的秩序典范,成为音乐世界的楷模。古典主义音乐最突出的特点是形式美,音乐表情丰富,是对乐音美好的编织,音乐立足现实,不再需要任何牵强的文字注解,在古典主义音乐精神背后的意思是精神启蒙。古典主义音乐高雅、优雅、有姿态,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精神世界生活的富足,我们就音乐论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是音乐时代的启蒙。

就体裁而言,交响乐一般分为四个乐章,但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每个乐章的曲式结构也可不同,我们能够从交响乐的表达中认识主体的深刻内容以及哲理性的体裁。交响曲奏鸣曲式和故宫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故宫威严,体现着帝王的尊严,层层叠叠,坐落有北京的中轴线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威严与庄重。

席勒,贝多芬《欢乐颂》的词作者,有著名的游戏理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伟人往往具有游戏精神。“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乌蒙磅礴走泥丸”此种气势宏伟,以及在艰苦面前乐观的游戏精神,令人赞叹。正所谓“悲剧见崇高,苦难间真情”,而艺术游戏是高级的游戏。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早期的浪漫主义音乐,我们谈论音乐,就是谈论“这个”,是熟识的陌生人,不可说,不可写。我们对于音乐的解释不过是手段。《命运交响曲》在呈示部前有引子,被称为命运叩门的动机,主体焦虑、七上八下、翻江倒海、有一往无前的凯旋进行曲,之后饱含艰苦卓绝的斗争。

我们欣赏的《G弦上的咏叹调》、《命运交响曲》,让我们感受到虔诚与执著,仿佛翱翔于高山之巅,融入万物之中,和光同尘,声声不息,充满色彩的结构。

指挥一种艺术,能提前发出信号,告诉音乐家音乐的表情以及强弱快慢。指挥家是对音乐最精妙的注解刚柔并进,富有情感的运动。日耳曼人卡拉扬的指挥一丝不苟,每一个动作都很精制细微,像一个国王,令人言听计从,五体投地。另一位伟大的音乐指挥家美国人伯恩斯坦,最能调动每一个人的音乐想象力。伯恩斯坦的学生日本人小泽征尔是音乐的结构大师。音乐是流动的艺术而交响乐队指挥实际上是起精神启蒙的作用,大小、强弱、明暗都必须掌握的十分精确。这样才有方向感。

阿多诺曾启发听音乐的人们有结构地听音乐,一层一层地将音乐形式的面纱揭开,还原音乐最本质的精神。在音乐面前,我们是有自主能力的人,是有思想精神的人,是大写的人。古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我们来说,行万里路可能更重要,我们可以揭开自然形式的面纱,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审美自然,这才是精神的启蒙。

在如今的教育体制下,行万里路可能比读万卷书要困难的多,而倘若我们无法真实的前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不妨走遍音乐的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带有一种游戏的精神,不彷徨,不迷茫,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自我的实现,自然的绚丽,人性的光辉,而最终,我们会得到精神的愉悦和审美的提升。6.浪漫主义乐派——柴可夫斯基

康德曾说,音乐是感受游戏的形式。音乐的张劲松弛、刚柔并进、起承转合、清浊高下,曲势的或强或弱,无不引发人们的社会化感情。

在交响乐中,我们能感受到努尔哈赤的豪情万丈,能感受到成吉思汗的壮志凌云,能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舍生取义,能感受到血浓于水的亲情,能感受到至死不渝的爱情,能感受到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情怀,能感受到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义气。

步入现代社会,人们对一些事物麻木不仁,忙忙碌碌,直至心灵的死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音乐可以放大我们的生活,这是对与生理情感、历史情感、民族情感等情感的分享。在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崇高光荣使命的情怀,游走于音乐的形式,体悟社会化的表情。

叔本华曾说,音乐是以万物为主题的。世间万物都可以用0和1来表示,同样音乐是由简单的音符构成,却能表现世间万物的音响。而音乐又是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是感性的。在欧洲乃至世界各民族音乐史上都有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分,这两种情感分别是人的自然本性。

课上,我们以俄国浪漫主义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忧郁小夜曲》为例,感受了作者在音乐中的顾影自怜与宏大的悲怆。其回旋曲式忧郁主题贯穿始终,而起幻想主题引起人们无尽的思考。又欣赏了贝多芬的《f小调钢琴奏鸣曲“热情”》,这是与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从音乐中感受游戏的形式,感受一泄如注的气势,有精致的装点,又充满了情感的表达。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是描绘乡村生活的音乐,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响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屋檐上冰溜子滴水的声音。

在人类历史上,音乐增进了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音乐不可或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阿多诺对于艺术的定义是“艺术是对被挤掉的幸福的展示。”的确,能够将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浪漫主义是用罗曼语写的传奇故事,引导人们回到古代,传奇故事中,人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常常在现实生活中碰壁,从而寄希望于未来。鲁迅先生是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他用刻薄的语言,表现自己不屈的意志,骨头硬,脊梁直,堪称中国的民族魂。

莎士比亚曾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自有匹夫之勇,又有浪漫主义激情,假想在音乐中实现,体会万般风情,永显青春火焰,永远年轻。浪漫主义情感丰富,感性多于理性,本能超越理智,理想超越现实。浪漫主义时期人们争先效仿各种音乐,文以载道,音乐富有文学性而且浪漫主义旋律如泣如诉,风情万种,争奇斗艳,各有特色。

没有浪漫,何谈青春?革命先驱李大钊曾说:“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这是多么富有浪漫主义的言语!我希望在青春的路上,乘着浪漫的风帆,且歌且行,为工业的发展乃至国家的制造业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

7.浪漫主义音乐之内容

浪漫主义乐派的音乐大师从题材、结构、音乐形式和曲势等方面的确立使得他们能够随心所欲的表现情感,浪漫主义风情万种,现代社会分工更细,人们经历似乎越来越淡薄,我们可能很难体验那种各抒己见、争奇斗艳、回避现实、梦想遥远的的感情了。

舒伯特认为音乐是以万物为主题的,康德则说;音乐是感受游戏的形式。我们对于形式的玩味,在音乐感受中游走,倘若能对音乐有准确的形式体悟,就能经历不同的人生,放大我们的生活。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揭开了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序幕。浪漫主义者在经历过失败与绝望后,逐渐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和谐与净化,让我们得以优雅的看待生活,复归生命的本色,唤醒内心深处的良知,造就人类灵魂的终极关怀。这首交响曲有田园中具体想象的事物,而且每个乐章都有小标题,首先是乡村时的感受,然后是溪边小景,之后是乡村集会,接着是小雨,最后是雨后彩虹,分别表现了现实的矛盾、内心的情感、现实生活和总结。

黑格尔讲,艺术是理念的感性呈现,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是由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也是否定之否定,肯定之肯定的过程。艺术是除了政治、宗教、法律、科学之外的一种掌握世界的形式。科学也经历了不断否定的过程,因为科学并不是十分完美的,有时也会有瑕疵。曾经很喜欢一句禅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当我们有了万物都是平等的想法,当我们意识到万物和自己的欢乐与痛苦时,我们就会宽容与满足,不会计较小小的利益得失了。中国古人以实践为基础来认识世界。中医首先在人们眼中是一种艺术,一种掌握生命健康的方法。艺术让我们伟大崇高,耳聪目明。

浪漫主义音乐有内容,有潜台词。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就是浪漫主义的典范,其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后来成为该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主题。这部交响曲被公认为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是其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其第一乐章威严有力,排山倒海,饱含压抑的情感,第四乐章富含宗教的色彩,是人声与交响乐合作的典范。

正如阿多诺所说,艺术是对被挤掉的幸福的展示。我们赋予音乐情感,并诉诸于观念。在课上,我们跟随巩老师试唱了《欢乐颂》,感受艺术的升华,是那种上帝之力,而不是西西弗斯推巨石的蛮力。

什么是幸福?幸福随处可见。幸福不是你存了多少钱,而是天天身心自由,不停地干自已喜欢的事。幸福不是吃得好穿得好,而是没病没灾。幸福不是在你成功时喝彩多热烈,而是失意时有个声音对你说:朋友,加油!幸福就是你已经失去的、每当想起就会有一种深深留恋感的过去,就是你满怀希望对未来的憧憬,也是你现在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没有一点波澜的生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失去以后才知道珍惜的。不过失去以后再想珍惜,为时已晚。所以,珍惜现在,就是在享受幸福

我们坐在教室,听老师带我们在音乐的世界中遨游,不也是一种幸福吗?如果有机会,我真的希望能够将这种幸福在工程上的机械设备展示出来,将这种幸福以美的形式表达,将幸福与美传递给更多人。

8.浪漫主义民族乐派

在浪漫主义情感中游走,我们可以理解人类丰富的表情。浪漫主义使人们能够表达自己的爱恨情仇,这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上课时我们欣赏了老师的作品——《永不褪色的肖邦》,文章以其优美的文字再现来的肖邦的伟大。肖邦是波兰的肖邦,也是世界的肖邦,是浪漫时代的肖邦,也是永恒的肖邦。

仰仗于古典主义音乐大师的代表创作以及音乐形式楷模的影响,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大显身手,延续着华丽的音乐语汇,然而最美的旋律即将穷尽,音乐又该何去何从?有的国家收民族情感的影响,开始用自己本民族的音乐进行创作。18世纪前,意大利和法国的音乐语汇盛行;18世纪后德国音乐创作成了共通的语言。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首先打出俄国民族主义的旗帜,希望与欧洲音乐语汇一争高下。在俄国漫长的冬季与黑暗中,人们除了酗酒,就只能通过文学、幻想、言语、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来打发时间了。俄国山水广袤,风景如画,但一眼望去,又似乎千篇一律,难免会有周而复始之感,这便需要艺术来填补生活的空白。

欧洲一些效果曾经有被欺侮的历史,于是希望自己的原始文化得以传承,已达到心灵寄托的目的,期许回到神话故事中。而另一种表达方式是表现异国风情。北方民族向往南方民族温暖的色彩,西方民族向往东方民族神秘的景象。北方民族向往南方民族的吃苦精明,南方民族向往北方的风花雪月。东西文化相互仰慕,这是富有积极意义的。

吉普赛民族是游牧民族,但是在音乐中,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却表现出了吉普赛民族的坚韧、潇洒、尊严与高傲。

“光晕”一词来源于西方思想家、哲学家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本雅明的理论,原指太阳雨后的晕,亦指黑白照片曝光时间长而产生失真,但这种失真并没有让人产生失望,反而让人倍感美好与亲切。美是灯火阑珊处,那种光晕的感觉。光晕具有唯一性,是客观存在的。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认为艺术可以复制、进化和批量生产,但却失去了光晕。光晕还需要主观的想象,很多艺术形式在表达情感的时候都是含蓄蕴藉的,这便需要鉴赏者主观想象。

但凡成名的音乐都是有光晕的,霍尊半遮半掩,曲曲幽幽,都若隐若现。周杰伦的音乐同样有光晕,其音乐很多都是表现灯火阑珊处的朦胧美。《菊花台》用色彩演唱,富有光晕。

一种音乐形式是严肃音乐,就是一丝不苟,心中怀有光晕地演奏的音乐。这种音乐不必在意其外在形式,欣赏时只要注重其表现怀有光晕的内在核心。

中国的音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早期的巫乐,到宗教音乐,再到周公时期的礼乐,到仪式音乐,到雅乐,到雁(宴)乐,到纳入艺术传承的艺乐,最后发展到俗乐。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的文化:蜀道山阙,青霜残雪,太白醉,绣口一吐,盛唐气象远寄明月。千年一晃,浮生若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这个文化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可以自由的欣赏世界各地的文化,越来越多国人有机会出国去品味原汁原味的异国风情,但是随之而来的使人们肆意的消费文化,这就难免有些不妥。

中国文化是最有光晕的,我们在欣赏文化的同时,还要有一颗敬畏之心,理应成为优秀文化的鉴赏者和传承者。

9.印象主义音乐

——德彪西&穆索尔斯基

现代人们缺乏美感与神秘感,所有的一切都希望用科学来解释,用数字来表明,这样似乎有些缺乏活力与美感。而古人是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来注解社会的:世界是由神创造的,人可以转世„„这一切都是有灵性的。工业革命以后人们对于一切都开始以物质的眼光看待,对于生命的理解也是纯物质的,导致人们斤斤计较,精打细算,甚至是人格分裂。而我想,通过音乐等艺术形式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世界上的音乐有专业与非专业之分,有严肃与非严肃之分,有艺术与商业之分,有高贵与俗乐之分。幸福是自由的,游戏是自由的,艺术是高级的音乐,给人带来享受与自我实现。对浪漫主义民族乐派,还有另一种体裁——交响诗。交响诗是有诗意的把音乐表达出来,也将音乐的表现能力提高到文字诗的水平。用音乐来表达思想情怀,把文字提高到音乐的境界。交响诗是一种标题性的体裁,富有叙事性、抒情性和戏剧性,能充分表达人们的情感,是浪漫主义民族乐派的代表。

交响曲分为交响狂想曲、交响幻想曲、交响随想曲、交响音画曲和交响前奏曲。交响曲表达人们对于祖国山川河流的热爱,表达爱国之情,有很强的民族向心力。俄国人穆索尔斯基是新的浪漫主义民族乐派——印象主义的开山鼻祖,同样,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使印象主义与绘画交相辉映。在绘画界,人们同样开始追求印象派,19世纪巴黎的莫奈所作的《日出印象》一反传统,自始至终在户外完成创作,利用各种纯色,线条模糊不定,表现一天中的不同时刻。这一时期,艺术家们开始摒弃浪漫主义宏大的社会性体裁,开始取材于身边不经意的稻草、山水、人物„„追求事物的微妙表达,不在色彩,而在印象,表现事物的光和影,表现事物的光感印象,表现事物的表象。

法国印象主义大师德彪西曾经探索大量和弦,探索新的和声色彩,大量使用色彩性乐器。在《牧神午后前奏曲》中,德彪西就是用各种新奇的艺术手法将牧神的慵懒与想入非非刻画的淋漓尽致。

人们认识世界,需以光线为媒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自然的光线充满着和谐与美丽。画家想象超凡,音乐寓意深厚。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一直很欣赏沈从文的这句话,在我们的生命中,会经历无数事情,但是人死后,什么都带不走,留下的终是一堆记忆与印象。

夜已渐深,灯火渐少,所能倚仗的还是那明亮的月光。心境不同所见景自不同,情可以生景,思想不同所描绘的风物也不同。我们在欣赏印象主义艺术的时候,不妨身临其境,用心去感受艺术家想表达的艺术形式,此情此景,定当还原出艺术家的创作本源,展示生命超越精神之自由境界。

我曾经过很多街道,我可能永远不会再次走进,有些记忆,也会慢慢淡去。唯有乡村的气息已进入我的每一次呼吸,小城的味道会沉在心底。难道这不是一种印象的记忆与再现吗?

10.歌剧序曲

如果说印象主义绘画是通过注重色彩和自然光影的表现视觉之美的,那么印象主义则是通过色彩乐器和音响音乐来表现听觉之美的。在德彪西和拉威尔两位音乐巨人的带领下,印象主义成为人们崇拜的典范。

歌剧序曲是交响诗的变形,是民族乐派的代表,是一种抒情性的标题音乐。歌交响乐最早就是从歌剧序曲中分化出来的,歌剧序曲是最古老原始的交响乐体裁。歌剧序曲兼具收拢心绪和概括剧情的作用,而后形成独立的演奏形式。

歌剧是综合的艺术,是艺术的盛宴。歌剧能在同一时刻将不同的艺术展示出来,让人们欢欣鼓舞,感受艺术的奢华,集戏曲、文学、美术舞蹈和诗歌于一体,是兼具多种形式优点的综合的艺术。

歌剧是浪漫的艺术。正如《诗大序》中所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其他艺术表达形式都不足以表达歌剧,因此歌剧是艺术的盛宴,是复杂而又高级的。

歌剧是情感的艺术,能够激发人们的各种情感:爱恨情仇、悲痛欢乐„„例如在法国作家梅里美创作的《卡门》中所表现的能歌善舞、容貌妖艳而又情感复杂的吉普赛少女卡门正是歌剧的典型代表。歌剧能通过人物情感的表现而表达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重要的文化内容。

歌剧是表情的艺术。情感和情绪有细微的差别,情感是有社会化的,而情绪是生理的。正如邓丽君的作品一样,有突出的感染力,让人不禁潸然泪下。歌剧概括人类宝贵的情感,富含对人生的注解。

歌剧是真实的艺术。歌剧和交响乐是剧场艺术,剧场艺术是真实的艺术。对于音乐而言,剧场是货真价实的。咏叹调是真实的演唱和演奏。现代科技为音乐插上翅膀,每个人都能够引吭高歌,当随之而来的是真本领逐渐远去。

歌剧是昂贵的艺术。歌剧演员身着最华丽的服饰,歌剧需要最宏伟的剧场、歌剧需要众多的演员„„歌剧处处皆需要大量的金钱来实现表达效果的完美。

歌剧是讲究的艺术。歌剧有复杂的规矩和礼仪,这是一种社交场合,人们身着盛装出席。仪式是精神洗礼的过程,仪式是净化心灵的过程。

歌剧是遗憾的艺术。歌剧演员的形象难免有些不完美,但这似乎并无大碍,我们欣赏的是艺术本身的内在精神,不必过于关注外在的虚无的外壳。

通过歌剧,我联想到了我国的国粹——京剧。如果说西方的歌剧是情感的艺术,那么中国的京剧则是人生的艺术。朝代已远。英雄美人,名臣草寇,精忠报国之士与祸国殃民之君,就靠这大红大白的脸谱,才能从锣鼓声中,拧出一大把戏味。这脸谱的变幻,充满了神奇的色彩。京剧是人生的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歌剧境界更高。在京剧中人们互换角色,体味百味人生。倘若我们没有对人生深刻的体悟,又怎能在舞台上挥洒自如?

我不禁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肃然起敬,而面对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文化与传统,我们不仅要欣赏,要保护,更要发扬光大!

11.现代主义音乐

——偶然音乐&具体音乐&原始主义音乐

一般而言,二十世纪以来的音乐被称为现代音乐,但并不是所有二十世纪的音乐都是现代主义音乐。现代主义音乐继承前人音乐的精华,具有特殊的风格和意义。统计音乐、计算机音乐、镶嵌音乐、偶然音乐、具体音乐、原始主义音乐和表现主义音乐等都是现代主义音乐的典型代表。

二十世纪,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后,弗洛伊德的理性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叔本华对文明下了这样的定义:“文明是世界上极少数懂得如何操纵别人行为的人所创造的一种工具。”这种富有哲理的定义可能呢让我们一时难以接受,但是经过认真思考,似乎很有道理。倘若我们没有文明,没有这种所谓的“少数人创造的工具”,可能我们如今还生活在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

弗洛伊德曾说:“艺术是本能的花朵”,“艺术是对本能装点美化后的外表形式”。艺术家们善于观察自我与他人的本能,并将这种本能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文明是把兽性(动物性)羽化成仙,进行装点美化,这就是人们对于美的本能。自从西方理性的坍塌,弗洛伊德开始探索人们内心的世界,从理性出发,揭示人们的本能。

我们的本能真实艺术创作的源泉,我们对于自身状态的态度,是由我们的心态决定的。

感性是支配人的行为的源动力,应按照每的法则构建世界,曾经人们将感性与理性分离开来,单独崇拜其一,然而事实上我们应该兼顾理性与感性,这才是我们对待艺术,对待审美的正确态度。

弗洛伊德认为“我”是本能欲望的我,动物性的我,现实生活中的我,理性的我和审美理想的我的总和。进入法治社会,我们内心的一些欲望被关到笼子里了,然而我们还可以通过艺术来宣泄。

在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中,开端孤寂冷漠的音调,完全没有人的情感,没有社会化的表现,之后又通过对于不和谐音响的使用,表达了原始人类内在力量的波动,与人们之间的冲突。甚至在《春之祭》首次表演的时候,就引起了人们的骚乱,认为这是对于人性的亵渎,随后,人们渐渐理解了这部作品的意图,并将其视为二十世纪的典范之作。

我曾经思考过工业的发展,正是人们对于自我欲望的需求,人类本能的需要,才促进了机械的进步。身处原始社会,人们自然会去思考利用一些工具来改变现有的生活,正是人们这种本能的欲望使人们的工业得以发展。的确,人的本能欲望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正如工业革命所制造的器械也并不都是毫无害处的,有些在满足人们自我私利的同时,也在破坏自然,改变甚至是在毁灭我们的家园。

我希望有一天,通过我们的努力,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然之美,我们的机械不再被认为是毁灭自然的工具,而是美化自然的画笔,让世界因为我们的机械增添绿色,复归自然的和谐与美好!12.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特征与迈克尔·杰克逊布兰诗歌

人们欣赏过了现代主义音乐,开始不用纯理性或纯感性的眼光来审视一切,逐渐的将理性与感性圆融为一,按照为的原则来构建社会。

中国传统音乐审美具有中和之美的特征,是一种礼重于情,善重于美,道重于欲,古重于今,讲求善良敦厚,中正和平,怒而不怨,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重虚,重心,重意境的审美特征。

谭盾的《地图》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音乐引领我们进入少数民族的情感在之中,走进少数民族的心灵中,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地图》是中西合璧的,是古代与今天、科技与原始传统的对话。

中国传统音乐是56个民族的音乐,有着共同的感染力。是民族音乐,人文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市井音乐和民族音乐的总和。中国传统音乐不像西方音乐那样讲究结构,可以进行曲势的分析,而是具有散体性,形式自由,音乐节奏非均分律动,自斟自饮,自娱自乐,孤芳自赏。即使表演者,也是欣赏者。中国传统音乐将城市文明同自然文明相融合,讲究旋律,是弧线状,带腔音,亦有弦外之音。

“留白”,指书画创作中,有意留下的相应空白。而现今,有意识的“留白”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我国和西方当代绘画与音乐中。古人云:“留白天地宽”,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在音乐创作中不妨有些留白,可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使用得当,能够给欣赏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使音乐富有光晕。

一直向往走进青的山,碧的水,体悟山水的绚丽多姿,领略草木的兴衰荣枯,倾听黄天厚土之声,探寻宇宙自然的妙趣。走进了山水,也就走出了喧嚣,给身心以清凉,给精神以沉淀,给灵魂以升华。在一片宁静中,我们表现纯净的表情,摒弃物质,回归到乡村田园。

迈克尔·杰克逊的布兰诗歌是准交响,更是人生的交响。迈克尔·杰克逊可以说是流行音乐教皇,这种地位无人匹敌,他的每一次呐喊,每一次演出,都倾尽全力,所演奏的音乐是专业的,任何人都难以模仿。其音乐珠联璧合,有着一种至尊的神圣感,如果说西方交响乐深刻的,那么中国交响乐是深邃的。西方音乐强调灵魂与信仰,中国交响乐则关注生活之乐。

德国的机械十分精密,这可能与日耳曼民族的灵魂与信仰有关,而中国的机械精密程度没有那么高,但是让人感觉十分实用,给人以深邃之感,可能这与音乐的哲学相通,不必追求细微之处,关注机械的生活之美,岂不美哉?

课程总结

音乐揭示人类本质精神,展示生命超越精神之自由境界,能够唤醒民族自我和个体自我的,是精神的完善与觉醒,在现代物质文明对人类造挤压的今天,音乐更有一种和谐心灵的效果,音乐让我们以一种优雅的态度对待生活,复归生命的原色与活力,唤醒内心深处的道德与良知,从而造就人类灵魂的终极关怀。

音乐与科学、宗教、法律、哲学、美术、戏剧、诗歌、舞蹈等都有很强的联系。音乐是一种美的艺术,我们不一定要听懂音乐每一个乐节所代表的明确含义,况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人对相同事物的感受也不同,只要能在音乐中收获快乐,收获愉悦,这就足够了,正所谓“音乐何须懂”。在音乐面前,我认为是不分高低贵贱的,每个人都能欣赏不同的音乐,每个人都能编制一个音乐的世界,并在音乐的世界收获属于自己的快乐。我们赋予音乐情感,并诉诸于观念。音乐点亮我们的大脑,音乐点亮我们的人生。

在人类历史上,音乐增进了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音乐不可或缺。我们听了这么多西方经典的交响乐,也听了中华民族交响乐,可以说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而中国的艺术不仅仅有交响乐,如果说西方的歌剧是情感的艺术,那么中国的京剧则是人生的艺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最有光晕的,我们在欣赏文化的同时,还要有一颗敬畏之心,理应成为优秀文化的鉴赏者和传承者。

在很多人看来,机械是规律的、定式的,似乎没有美的因素,但是我认为,任何事物都可以用艺术的眼光来看,在设计一个零件的时候,不妨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赋予其美的内涵,这可能是更能引发人们对于艺术与文化的人文精神的思考。德国的机械是十分理性的,但我想,我们不妨用一种感性与理性融为一体的态度去审视这种观念,我们在发展民族工业的时候,是否能够用具有美的眼光来创造价值,是否能够在具有需要的功能的同时,又富有生活的美感?

我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机械不再被认为是毁灭自然的工具,而是美化自然的画笔,让世界因为我们的机械增添绿色,复归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最后感谢巩老师这学期为我们所讲解的课程,老师的幽默乐观生活方式,一定会给我带来深远的影响,老师的睿智的话语,一定激励这我前行。我学到了不仅仅是交响乐的赏析,更是有关人生智慧的启迪!谢谢老师!

第三篇:交响乐赏析

交响音乐之感想

【摘要】本文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三部交响乐之感想,分别是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文中夹杂着我听完这些交响曲的感想,以及对这些交响乐曲式、创作背景、节奏、主题等方面的理解,通过借鉴专业的文章,也大概了解了这些交响乐的整体风格,篇章布局以及所体现出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悲怆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田园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 贝多芬

我生长在中国,在这个东方的古老的国度里从小就耳濡目染中国的传统文化,也经常倾听那些带有浓郁中国风的乐曲,然而,我对西方的交响乐一直以来还比较陌生,不知道交响乐的演奏形式如何?不知道这种优雅的音乐会给听觉上带来怎样的冲击?不知道西方的音乐和我们东方的音乐有何差别?带着这些好奇的心里,我充满期待的走进了何腾老师《交响乐欣赏》的课堂,兴致勃勃的聆听着这些美妙的旋律。

如今,十六节生动的课程结束了,每节课上都可以听到世界上最好的乐团演奏的世界上最优秀的作曲家创作的交响乐,那些悠扬的旋律在头脑中一直转一直绕,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在这里选择我听过的印象最深的也是我认为最有名气的三部作品来谈谈我的感想。

一 《命运交响曲》

提起贝多芬,立刻进入我脑海中的作品就是《命运交响曲》了。从小学开始,还没学会加减法就已经知道了贝多芬,虽然不知道他是谁,没听过他的作品,但从老师的口中总是能把贝多芬和《命运交响曲》联系在一起。十几年过去了,今天终于能够稍微专业一点对它分析。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原名《第五交响曲》,它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命运交响曲》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全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明亮的快板、奏鸣曲式。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这一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它贯穿着第一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

第二乐章

稍快的行板、双重主题变奏曲式.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是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第二主题先是由木管奏出,然后由铜管乐器吹出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第三乐章

快板、诙谐曲,是决战前夕各种力量的对比。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发出了跃跃欲试的音调,小提琴却是无可奈何的叹息。命运主题依然凶险逼人,决战的第一阶段仍由命运取胜。但是,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伴随着低音弦乐奏出的舞蹈主题,引出了振奋人心的乐段,它象征着人民群众在黑暗势力下的斗争信心和乐观情绪。

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开始是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先是由乐队全奏辉煌的第一主题,后是由弦乐拉出欢乐的第二主题,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到发展部的高潮时,狂欢突然中断,远远地又响起了命运的威吓声,但已是苟延残喘,再也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了。

静心听取《命运交响曲》,并结合贝多芬生活的那个时代,我想,“扼住命运的咽喉”,需要怎样的抗争精神啊?!它既是反映贝多芬自己面对命运不公时的顽强抗争心态,也是在隐喻千千万万人们的不甘束缚、勇于挣脱枷锁的命运历程。正是因为切合了他所处的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的背景,作品才有了更长久的生命力、更持续的延展度。这正是为什么几百年来,有许多人可以从《命运交响曲》中获取力量、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压力、人生挑战的重要原因!

二 《悲怆交响曲》

《第六交响曲(悲怆)》旋律优美,形式均衡,乐法精巧,是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也是古今交响曲中第一流的精品。柴可夫斯基为之自豪,自认为这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他大约在1893 年八月末至九月间完成了这部让他最得意的杰作,这部作品再次证明了柴可夫斯基的创作才能和营造音响的能力,六天之后,柴可夫斯基那颗不平凡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孤独的离开人世,立时,音乐界一片哀戚,噩耗像突然刮起的暴风雪,柴可夫斯基的死亡信息猛烈地抽打着每一个人的心。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下面逐一分析:

第一乐章 慢板,转不很快的快板,b小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序奏为慢板,低音提琴以空虚的重音作为引子,由低音管在低音区演奏出呻吟般的旋律,其他乐器则如叹息般地继续。乐曲自开始就笼罩在一种烦躁不安的阴沉气氛中。主部的第一主题快速而富节奏感地奏出,给人以苦恼、不安和焦燥的印象。之后乐曲的速度旋即转成行板,第二主题哀愁而美丽,有如暂时抛却苦恼而沉入幻想中一般。本乐章的终结部十分柔美、温和,旋律在平静的伴奏下伸展,形成谜一样的结尾。

第二乐章 温柔的快板,D大调,5/4拍子,三段体结构。自始自终 一贯单纯的色彩,其构想似乎来自俄罗斯民谣。5/4拍子的分配方式为,各小节的前半部分为二拍,后半部分为三拍,形成了不安定而又稍快的音乐,全乐章呈现出昏暗、低迷的状态。主部的主要旋律在乐曲开头由大提琴呈示,具有舞蹈般的节奏,却又荡漾着一丝不安的空虚感。中段为b小调,主旋律在定音鼓的单调节奏下奏出。

第三乐章 甚活泼的快板,G大调,4/4拍子,谐谑曲与进行曲混合而无发展部的奏鸣曲式。这一乐章的主要内容反映了人们四处奔忙、积极生活的景象,有人认为这一乐章体现出作者对过去的回忆。本乐章第一主题为谐谑曲,具有意大利南部的民族舞蹈音乐塔兰泰拉舞曲的风格,轻快、活泼,与前两个乐章的主题形成对比。

第四乐章 终曲,哀伤的慢板,b小调,3/4拍,自由的三段体。本乐章的主题极为沉郁、晦暗(一般交响曲的终曲都是最为快速、壮丽的乐章,而本交响曲正相反,充分强调了“悲怆”的主题),悲伤的旋律在两声圆号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凄凉片段。

三 《田园交响曲》

乐曲特点:

F大调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所谓标题音乐是指音乐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被认为是标题音乐的典范。贝多芬对这部交响乐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他在总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贝多芬怕人们误解他的音乐,更明确地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

第六田园交响曲6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部风格最为别致的交响曲, 他在某些方面已经将古典主义交响曲向前大大发展了一步, 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多乐章标题交响曲的形式, 标题代表着乐思在贝多芬时代已经得到了相当成熟的运用, 后来在浪漫主义音乐时期这一创作手法十分盛行, 如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的5幻想交响曲6等。/ 乐盛0贝多芬的交响曲技法娴熟, 形式严谨, 内容丰富。他将交响曲的创作成就, 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世界交响艺术史上, 贝多芬的交响曲创作被认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 他的作品是跨越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之间的承上启下的杰出典范。贝多芬毕生追求/ 自由、平等、博爱0的理想, 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就体现在他的交响音乐作品中, 这种思想性深刻、哲理性复杂的交响乐是音乐艺术形式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完美结合, 它对社会的启示,作用将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四 结语

虽然在交响乐方面我还只是一知半解,没有多少深入的理解,但也许这学期的《交响乐欣赏》会是一次抛砖引玉,激发起我对交响乐的兴趣。经过课后查找一些资料,借鉴专业人士的赏析,我对这几部交响乐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最终写了这篇报告,表达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感想,也算是班门弄斧吧。总之,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钢琴曲《命运交响曲》赏析》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胡满春

2.《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创作鉴赏》韩丽(迁安市建昌营高级中

学,河北迁安064400)

3.百度百科《悲怆交响曲》 http://baike.baidu.com/view/2596939.htm

4.《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解读》王浩徐州教育学院

第四篇:交响乐梁祝赏析

交响乐梁祝赏析

一)、呈示部、引子:

欣赏前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播放“引子”音乐)

明确: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主部:(播放“主部”音乐)

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连接部与副部:(播放“连接部与副部”音乐)

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副部:

设问:这一部分的节奏与前面的主题有什么区别?由此想象一下,这一段音乐描写了梁祝故事里哪一部分的情节?欣赏完后回答。

明确: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4.结束部:(播放“结束部”音乐)

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二)、展开部

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在欣赏时老师做相应的提示:(播放“展开部”音乐)

1.“抗婚”: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

2.“楼台会”:

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投坟”:

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三)、再现部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结语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第五篇:交响乐赏析课程之感想

交响乐赏析课程之感想

作为一个学习视觉传达的我来说,选择选修交响乐赏析这一课程,我想在平时总是要思考如何的设计出好的方案,总是要动脑筋,而听听音乐是舒缓心情和放松大脑的一个很好的方式。为什么选择交响乐,是因为,基本没有接触过交响乐,只凭以前上课知道的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仅此而已,而平时也只是听听流行音乐没有想过要去接触交响乐,所以有这个机会,可以接触并且更加了解到有关交响乐的知识,我觉得是很好的机会,于是就报名了。上课的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他每天早上都会起床听一段交响乐,那时候听到觉得很不可思议的,就像我们那么喜欢流行乐也没有每天早上起来听,而老师竟然这么做了,光这种行为就感染了我,也更让我觉得交响乐给人带来的力量原来也是那么无穷的。我在一次次课程中越加感觉到交响乐给人的冲击力是与众不同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更是不同于一般的,我更加发现了交响乐这门艺术比其他艺术门类给人们的冲击力更大,它直接撞击人们的心灵,使我们无法回避。在这撞击过后,乐曲在人的心脏中迷漫开来,渗入全身,使全身充满激昂向上的力量,激情四溢,热血沸腾的。

我一直对音乐的感觉偏于感性化,或许只停留在表面吧,但交响乐让我感觉到了音乐它也赋予理性的一面,我想能在这个基础上回到更高的感性上,那那时的我肯定会进入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这就是我所要追求的目标和愿望了。

都说音乐给人以启迪,净化人的心灵,完善自身的品质,从而感悟这美好的人生。从交响乐中我更能感受到作者的那种坎坷的人生轨迹,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表达中体会到,原来创作的过程并非我们一般的想象。作者把这一切都融入了他的音乐,所有的喜怒哀乐,所有的生死离别,所有的所有的无法表达的内心世界都用交响乐这种慷慨激昂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震慑力更直入人心啊。从老师的课程中我还体会到了,当人需要用音乐去放松心情的时候,可以纯粹地从听觉上享受音乐,即从欣赏音乐过程中,由于感受旋律、节奏等音乐所包含的基本要素时达到放松心情的效果。在这个层面上,我们不一定要具备很多音乐知识或者有高层次的欣赏水平,只要“用心听,”又如“把耳朵叫醒”的方式去听音乐。在欣赏音乐同时,就会感受到到旋律是优美的或者是动听的,并且凭直觉去选择个人觉得悦耳的歌曲或乐曲去欣赏。例如在听很多的交响曲时,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是欣赏它的旋律,从中获得心情上的释放。

音乐是会说话的,有内涵的。我们可以去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风格、体裁以及其音乐语言的特点和作者生平等等,更深层的体味音乐作品的内涵。这个过程中,我们就需要对音乐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以及具备一定得欣赏能力。而在更深入的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我们既可以获得欣赏过程中的快感,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正如当我们在听交响曲时,如果我们知道的作者创作用意,创作背景,我们就能听音乐作品更为深刻的内涵。

这个课程其实一个礼拜就两节课,时间有限,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发现我学到了很多,老师的上课方式也让我们更加主动的去学习习近平时无法学到的东西,转眼间,课程也要结束了,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会去忽略交响乐,更加会主动去了解一些知识,多点知识总是好的,学习的过程短暂但是美好,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深入有关交响乐的知识。我想只要热爱交响乐,它也会慢慢向我靠近,一起享受这种无与伦比的音乐旅程。

陈雁菲10304030110视觉3班

下载交响乐赏析课程学习的总结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交响乐赏析课程学习的总结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歌剧与交响乐赏析》学习心得(5篇)

    学习《歌剧与交响乐赏析》的感想(姓名 学号 班级)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音乐的人,很难想像没有音乐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上了学以后,越来越多的接触了各种类型的音乐,听的越多,对音......

    交响乐赏析(五篇范例)

    我最喜爱的交响乐《merry me Bella》交响乐欣赏—— 我最喜爱的交响乐——《marry me Bella》 《marry me Bella》是为《暮光之城》而谱写的一首交响乐。因为AlexandreDesp......

    学习《交响乐与歌剧赏析》的感想[优秀范文5篇]

    虽然一点儿音乐基础也没有,也还是好荣幸的选上了歌剧与交响乐赏析这门课,也影响我颇多。 其实之前看过一部日剧《交响情人梦》(推荐!)就好喜欢交响乐,觉得指挥好型,这么多乐器复杂......

    音乐的力量(交响乐赏析)

    音乐的力量音乐——给人以愉悦的声音,从很久以前就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从民族音乐到贝多芬 义。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无论哪一个国家的音乐,无论是何种形式的音乐,都是一种独特......

    交响乐之我见——交响乐鉴赏课程感悟(★)

    交响乐之我见 ——交响乐鉴赏课程感悟 时如逝水,一学期的交响乐鉴赏课程已入尾声。选修这门课程可以说喜忧参半,喜的是交响乐是我最喜爱的音乐体裁之一,能够更为亲密地接触交响......

    交响乐童话彼得与狼赏析

    欧洲音乐课程论文 用音乐写故事——交响乐童话《彼得与狼》赏析 摘要 倾听了多遍交响乐 童话《彼得与狼》,我现在想介绍一下这首很著名的故事音乐,以及创作这首音乐的作曲家,......

    陶瓷艺术赏析与实践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陶瓷艺术赏析与实践 一个学期的陶瓷艺术赏析与实践课结束啦~收获颇丰>......

    05 贝多芬的欢乐(交响乐赏析文章)

    贝多芬的欢乐 作者:莫爱泱泱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音乐发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