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历史上的史料浩如烟海
浅谈史料的搜集与鉴别
摘 要:史料学是历史学的核心内容,它包括分析运用史料的知识方法和对某些领域具 体史料的研究。史料学是历史学根本,因为历史的研究就是建立在大量史料的搜集,整理与鉴别上。史料的搜集与鉴别是史料学的中心环节。本文从史料的搜集与鉴别的方法入手,介绍几种史料搜集与鉴别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史料学;历史学;历史文献学;搜集与鉴别;方法
中国历史上的史料浩如烟海。所有的历史研究,都必须以史料为依据,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想要建设一部科学的中国史或进行史学研究,就要从史料的搜集、鉴别、整理开始。但搜集史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史料并不是简单地摆在人们的面前,而是分散在许多不为人知的地方,需要史学研究者耐心地去探求。但探求也不能盲目地进行,需要有科学的方法,有科学的方法才可以有效率地完成史料的搜集、鉴别等工作。史料搜集的方法:
一、因类法
中国过去 目录编制的原则是“以类相从”。现在的图书目录和图书资料、索引有几种编排形式,但仍以分类为主。以类分,就可以按类找。历史是类,中国现代史也是类,下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人物等类;有的还按人物、事件、团体、报刊等分类。再往下还可分 为若干小类,如经济史可分工业史、农业史、财政金融史等,往下还可 以细 分。中国现代史划分各个时期,各个时期按上述方法分类,类就分得更 明细。类分得越细,越能接近我们需要的特别史料。文字史料的种类,一般有文件、档案、报刊、回忆录、文史资料、史书等,这也是类。在订不出详细计划时,也可以按这种分类逐类翻阅,寻找我们所需要的史料。上述各个种类的史料,有的已有相当可用的目和索引,如报刊,在查阅报刊史料时,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报刊索引,根据索引可以较快地找到所需的史料。
二、由近及远法
有些特别史料,收藏在很远的地方,需要亲临其地,才能找到。去远处搜集资料,需要事先联系,经过一番筹划才能实行。不如先从近处着手,这样比较简便,能及时收效。在近处搜集史料的过程中,还可以发现许多外地的史料线索,有利于我们制订到外地搜集史料的计划。所以搜集史料要采取由近及远 的方法,先本单位,次外单位,然后再去外地。
三、溯源法
现有著作中征引的史料,对我们的研究课题,有的可能有参考价值,有的可能我们还需要引用,但都要追溯它 的来源,凡属征引的第二手材料,要进一步查它的本源。这样做不仅可以纠正辗转引用中的错误,而且可以发现新的史料线索。陈垣先生 三、四十年代在大学里曾开设 《 史源学实习》 一课,引导 学生考寻史源,增长研究能力。他自己在这方面作示范,写了一些文章,后来结集成一本文集,书名 《陈垣史源学杂文》。他研究的虽是古代史,但这种方法 可供现代史研究者借鉴。19 4 6年1月1 0 日国共双方签订停战协定,并于1月1 0 日双方同时下达了停战令,这是历史事实,停战令是当时公开发布的文件,其具体条文是众所周知的。但是 有 一 本《中国革命史讲义 》 写道:“1月1 0 日双方同时下达了停战令,命令规定于1月1 3 日午夜生效。”这种表述与停战令条文本身发生矛盾,里有一个史源问题。查1月1 0 日停战令原文,明文规定双方“领导之 下之一 切部队„„ 即实行下列命令:(一),一切战斗行动,应即停止。”以下全部条文中并无1月1 3 日生效的内容,可见上述讲 中“命令规定于1月 1 3日生效”之说,实系误解。但是当时的一个停战令生效的时限 问题。周恩来l月1 0 日答记者问,张群、周 恩来l月1 0 日分别在政治协商会议 的报告,都宣布了双方已商定停 战令至迟于1月1 3 日午夜生效。这是考虑到有些地方命令可能迟到,故双方商定至迟于1月1 3日午夜,不论何地务必一律实行停故。这一协议,写在三人小组会议记录中(三人小组会议,由美方担任记录。以上内容见 《 马歇尔使华 》 附录B,文件4)这 就是停战令生效时限问题的史源。《毛泽东选集》 第1 0 8 5页注(l):“停战协定即1 9 4 6年1月1 0 日中共代表和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代表之 间共同商定的关于停止军事 冲突的协定。这个协定规定双方军队应在l月1 3 日午夜就各 自位置停止军事行动。”这条注释可能即是上述讲之所本,但《毛泽东选集 》 的注释不是原始材料。写史时应追溯史源,其道理就在于此。
四、披沙拣金法
善于在普通史料中找特别史料。一种情况是,某一条特别史料往往藏在大 量普通史料之中,需要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披沙拣金才能获得。一种情况是,在普通史料中发现一条史料,单 此一条,本无足轻重,但与此相同 的史料可能不止一条。如 果下 功夫一一搜集,集中起来,可以说明某种社会情况或某种历史现象,对我们的研究课题很有用,成为珍贵的史料。中国过去的文字史料中,关于社会经济情况和人民日常生活的史料,都非常零星,非常稀少,带要从大量史料中一点一滴地去发掘。这里面的道理和这种方法,梁启超等人过去 曾详细讲过。我们研究现 代史的人,也要重视这种方法,切莫忽视在常见的普通史料中寻找特别史料。
五、随时注意法
在有计划地搜集史料的同时,还要随时注意、随手搜集史料。在流览各种书刊时,在与师友交谈时,都会遇到与我们研究课题有关的史料。我们在确定了研究课题或研究方向之后,就会成为有心人,自然会随时留意,不会轻易放过这些有用的史料。例如在有些情况下,人们在叙述一件历史事实时偶而会夹叙一点与本事无关的话。这种夹叙在别人看来无重要性,但对于从事某一专题研究的人,却可能是一个意外的发现,是一条特别史料。随时注意,意外的收获,还会增加我们收集史料的兴趣。《文史资料选辑》 第六十九辑刘亚哲 《护送共产党人从新菠回延安》 一文说,他们过西安时,刘亚哲“要见胡宗南,先得通过熊汇荃(即熊向晖),熊是胡宗南的侍从参谋”。括号内的加注意思是熊汇荃即今天大家知道的熊向晖。又《文史资料选辑》第八十四辑孙越崎 《 回忆我与蒋介石接触二三事 》 一 文 云,1 9 42年蒋介石到 玉 门油矿 视察,第二年春夭蒋介石叫蒋经国、蒋纬国到玉门油矿参观。孙越崎当时任玉门油矿总经理,接待过他们。孙接着写道:“当时熊向晖同志在胡宗南那里做地下工作,并陪同蒋经国、蒋纬国一路来到玉门,这是我近来才知道的。”此处则明确说胡宗南那里有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熊向晖。按:熊向晖原名熊汇荃,抗日战争前在清华大学加入共产党,全国解放后从事外事工作。以上两条夹叙的史料,对研究地方史、地下革命斗争史的人,可能是有用的材料或线索。
六、兼采法
中国现代史上的事情,其年 代都距今不远,有大量的文字史料。一个事情发生,留下多种记载,它们的记事,常有出入。由于各人所处的地位不一样,观察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所记 自然会有一些出入。由于政洽上的原因,当时必须隐讳的情节,事过之后又意图宣扬,产生 了记载上的出入也是合乎情理的。如五四运动 中火烧赵家楼曹汝霖住宅一事,当时的记载就有一些出入,对起火的原因,有云是学生放的,有云是曹家的人放的,有的还讲到别的原 因,说法不一。即使有的记载称是学生放的,但对究竟为何人所放,并不实说。只是在事情过了若千年之后,才有称学生放的之确实记载,甚至指出了放火学生的姓名,何以如此,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搜集史料的过程 中,遇到记载不同的史料,发现传闻异词,都不要随意取舍,急于写定。一定要把 各种不同记载和传闻异词都搜集起来,经过比较、分析和综合,求得 准确的史实,我们对事件的认识也会因此而更加深刻。我们对历史的一些看法往往会在这个过程 中产生。裴松之 《上三国志注表 》 云:“绘事以众色成文,蜜蜂以兼采为味。”他的 《三 国志注 》 着重增补史料,对一事之不同记载,“并皆抄纳以备异闻”,我们今天读 《三 国志》 时,由子有装注而感到它生动具休。搜集到手的史料,必须随时整理,加以连缀和爬梳,务必使史料成块,形成系统。这样做了,日后利用时就得心应手,并且为继续搜集打下基础。如何搜集史料,是属于历史研究方法 的一 门学间,这里所讲的只是一些具体方法,当然具体方法中也有学问,我们在搜集史料的过程中,对方法问题要善于总结、体会,不断摸索好的方法,以提高资料工作的水平。史料的丰富和史实的准确是保证历史著作的科学性的必要条件。以上情况说明,无论是搜集史料还是整理史料,都不光是简单动手的事,要勤于用脑,认真研究和思考。所以资料工作也是一 种研究工作,或者说做资料工作就是我们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始。
史料鉴别的方法:
1.通过史料自身资质的证明。一般说来,任何一件史料它本身都会提供一定表明其身份的信息,它们是分析其是否真实的重要依据。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始件,可以通过该件的纸张、格式、文字、笔法、语气、文风和所叙内容等方面,判断其真伪。另一种是已经出版的史料。对此类材料无从辨别其纸张、格式、文字、笔法,只能辨别其语气、文风和内容。史料的内容一般都会给出一个大致的时间和地点范围,其所叙事实也会涉及某些历史现象、事件、自身活动或其他人,从这些方面往往能直接判断 其真假。
2.不同版本的对照。史料的流传会有不同的版本,这就提供了比较的可能。近年出版的藏传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个版本之众的典型。据说通过近20年的收集,共找到藏文手抄本、木刻本近300部,除去异文本还有大约100部,目前已出版70余部。一般说来,越近的版本越完善。比如,近年出版的《郭小川全集》共计12卷500万字,近三分之一为首次公布。特别令人佩服的是,其中收集了近50万字的自我鉴定之类的东西。再比如,l949年7月北新书局出版的《守常文集》,收集的李大钊的文稿只有十几万字。195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大钊选集》有133篇文稿近40万字,1984年该社出版的《李大钊文集》有文稿500多篇120万宇。今年河北教育出版社所出《李大钊全集》共收文稿577篇192.7万字。其中新发现的61篇60余万字,占全书文稿总数11%和总字数31%。以陈独秀为例,198O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后期的陈独秀及其文章选编》(以下简称《后期》)一书,收有陈独秀所写的《我对鲁迅之认识》一文。该书把此文的四个自然段砍去两个,留下的两段又用节选的方法,全文仅余166个宇。编者注明,“本文写于1937年12月,摘自《怎样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书中《我对鲁迅之认识》一文”。但是核对编者所讲之原书(亚东图书馆1937年12月版),就能发现编者有以下错误:第一,原书书名为《怎样使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编者所讲书名有误;第二,原书中此文题名《我对于鲁迅之认识》,编者所用题名有误;第三,原书版权页注明出版于1937年12月,但并不能据此断定此文作于1937年12月,编者判断显失轻率(据三联书店1984年版《陈独秀文章选编》下卷,此文作于1937年11月21日,原载《宇宙风》第49期)。第四,节文中仍有一个错字:“怀恨而死”之“死”应为“终”。该书上述四处错误,加上对此文用了摘录的方法,使其价值大减,必须利用原书核对和增补。编者的错误是怎么产生的呢?可能与没有看到《怎样使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一书有关。根据是:第一,编者没有必要用节选的办法,删去陈独秀高度评价鲁迅的好多话;第二,《后期》一书还收入了《怎样使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一文,但注明选自1938年5月拔提书店出版的《抗战文选》一书。该文是原书的第一篇文章。如果编者看到了原书,则不应另从《抗战文选》一书选辑;第三,《后期》一书中《怎样使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一文,错误有十几处之多,如果看到了原书,当不致如此。利用不同版本核对史料还要注意以下情况。第一,反映同一史实的来源不同的史料。比如孙中山1905年8月13日在日本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说,1981年中华书局版《孙中山全集》第一卷收有两份史料,一份是1905年9月30日出版的《孙逸仙演说),一份是《民报》第一号刊登的《记东京留学生欢迎孙君逸仙事》。这也是一种不同版本。但它们都是一次文献,具有互相补充的意义,不存在彼此否定的性质。另一种情况稍异。1904年8目31日孙中山所著《支那问题真解》一文,1930年上海民智书局所出胡汉民编《总理全集》收有当年的中英文合本,195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孙中山选集》以其英文件重新翻译。于是就有了两个译本。中华版《孙中山全集》将两个译本都收入,但以后一个译本为附件,这个处理是非常正确的。第二,不同语种的不同版本。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曾在同盟会作过一次讲演,这就是4月1日所作《在南京同盟会会员饯别会演说词》。1912年7月11目比利时《人民报》发表了该文的法文译文,7月15日俄国布尔什维克机关报《涅瓦明星报》第17期转载了由比利时法文本翻译的译题名《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该报同时还发表了列宁针对俄文本所写的著名文章《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很长对间里人们不知道俄文本的来源。同一篇演说,辗转三国文字,其中含义已有变化。其尤著者,把原演辞的将来新政府开办民政,“必将各地主契约换过”,改为俄文本的“新政府 一成立,就必须改变不动产的全部法权根据”,并且由此影响了列宁的评价。这一错误直1981年才被指出。中华书局版《孙中山全集》已将俄文本作为原演辞的附件收入。
3.同类材料的互证。这是指以档案资料证明档案资料,以回忆录证明回忆录,以报刊资料证明报刊资料等等,一般来说同类资料具有连锁性质,比如,某件事情某报可能有连续报导,或者几家报纸都有报道;某事的诸涉事者都有回忆录或都有记忆;档案中有关于某事的系列文件等等。这就为它们的互证明提供了可能。例如包惠僧提供了关于中共一大的回忆,是否可信呢?不少出席一大的人都回忆包参加了会议,因此包的回忆录就有价值。档案中的系列材料还能在时间、地点等方面互相印证,提供更准确的答案。
4.多类材料的互证。这是指利用不同类型的材料互相印证。比如,利用报刊资料证明回忆录或档案,利用档案证明报刊或回忆录,利用档案、报刊、回忆录证明其他资料等等。例如,有回忆录说,陈公博参加过中共一大,但由于旅社内隔壁房间发生凶案,所以偕妻离沪,最后一天会议没有参加。这个说法是否可靠?经查上海当时报纸,确系事实,不仅证明了回忆录的可信,并且为考定一大结束的时间增加了依据。
5.史料与研究成果的互证。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也能为新发观的史料提供佐证,所以,对学术动态越了解,学术积累越深厚,判断史料的能力越强。史料与研究成果的互证有以下意义。第一,研究成果越坚实越是能够尽快衡量史料的真伪和价值;第二,重要史料的发观有可能使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马上得出结论。包括修正过去的只此一种结论;肯定过去几种结论中的一种;提出一种新结论等等。第三,研究成果薄弱的问题和领域,通过对新史料的证明,会有力地促进研究。
6.其他证明的方法。包括请本人、其他当事者、亲属核实等等。
[ 参考文献]
[ 1] 李开,刘冠才. 晚清学术简史[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 6] 彭春凌.“历史研究法” 与 1920 年年代的梁启超[J]. 云梦学刊,2008(5).
第二篇: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
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这深厚而辉煌的民族文化是炎黄子孙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语文教材所以选择了一些优秀的诗篇授于学生,其重要目的是通过这“一枝枝红杏”让学生感受古文化的“满园春色”。笔者近年来尝试一种学古诗的方法,即在一定的情景中运用诗句。这种方式不仅着眼于识记,还兼顾理解、欣赏,更注重于化消极积累为积极运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古诗、用古诗的兴趣。(1)“____________________。”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2)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彼此无语。朝夕相处三年的挚友呀,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
(3)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4)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呀!(5)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____________________”。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6)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8)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9)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____________________”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10)“_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还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绿得碧澄澄的,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11)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_______”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12)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3)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似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14)“_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信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15)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16)中秋佳节,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战火连连,兵荒马乱,“望湖楼”酒家却依然是一片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歌女搔首弄姿,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官贵人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被侵占之地何时才能收复,(18)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爷爷,你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爷爷笑了,摸摸我的头:“就你会耍贫嘴!” 参考答案:
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今日若不为,此事何时了 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4.何当金络脑,快步踏清秋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0.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11.踏破铁鞋无觅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1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4.吹而不寒杨柳风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6.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8.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三篇:中国小说史料丛书书目
中国小说史料丛书书目
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小说史料丛书》主要选收宋代至民初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较为重要而以往却被忽略的作品,自1981年陆续编辑出版以来,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曾荣获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丛书奖和三等奖。本丛书的整理,力求选取最好的版本为底本,加以准确的标点和必要的校勘;保留原书的序跋,并视具体情况,选择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作为附录,因此它不但为研究者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第一手材料,而且可以成为广大读者阅读古代小说的精良读本,具有长期保存的价值。
1、浮生六记,(清)沈复著,俞平伯校点。这是一部自传体文学的作品,原书六卷,已逸其二,现仅存四卷(有所谓“足本”者,后二记系伪作)。书中记叙了作者夫妇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坎坷际遇,和各地浪游闻见。文辞朴素,情感真挚,前人曾有“幽芳凄三角,读之心醉”的评语。本书文字不长,但向为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所重视,影响广泛。
2、何典,张南庄著。《何典》是一部奇特的中国古典小说,它的艺术性是令人难忘的,采用了别是一格的“幽默”文体。小说通过“下界阴山”“鬼谷”中的“三家村”土财主活鬼一家两代的不同遭遇,讽刺了阴曹地府。它一反旧小说的所谓“文人气”,无章无典,无规无矩;满目脏字却不下流,油嘴滑舌却很严。
3、花月痕,[清]魏秀仁,杜维沫校点。是我国第一部以妓女为主要人物的长篇小说,写韩荷生、韦疾珠与青楼女子杜采秋、刘秋痕的爱情故事。书中的韩荷生才兼文武,屡见奇功,终得封侯,杜采秋也受一品夫人封典;韦疾珠则怀才不遇,穷困潦倒,落得个一病身亡,刘秋痕也自缢殉情。作者通过这一穷一达两对人物的描写,寄托了自己的不平和追求。其中关于韦、刘二人的描写,凄婉动人,颇具艺术感染力。
4、荡寇志,俞万春著 戴鸿森校点。一部《水浒传》把“强盗”写得可亲可敬,把朝廷、官府写得可憎可鄙,道义不在君临天下的统治者,而在奋起犯上的作乱者。洪水猛兽,屡禁不止,清道光年间产生了这部以小说反小说的《荡寇志》,秉承金圣叹“惊恶梦”的意愿,演化为攻杀剿灭梁山泊众头领的故事情节。其为封建经济效忠的政治宣传,终归徒劳。但在编织故事、虚构情节方面却不乏生动有趣的片断,行文布局、造语设景的写作技巧,也算得上是旧小说中的上选。
5、飞龙全传,[清]吴璿著,孟庆锡校点。《飞龙全传》共六十回,写赵匡胤青年时期的发迹经历,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市井豪侠的有血有肉的形象。在他身上,作者凝聚了市民阶层所认同的理想人物的多种品格:他大胆粗豪,敢作敢当,扶弱诛强,行侠仗义,忠信重义,一诺千金。这一形象具有强烈的民间文艺的气息,与水浒英雄的形象是一脉相承的。与赵匡胤的形象相映照,郑恩和陶三春的性格基调则是喜剧性的。郑恩粗鲁爽直,贪吃好酒,勇猛无畏,又有点狡狯诙谐。陶三春则是一个新的女性形象,她面貌虽丑,却心地善良,力大无穷,豪爽奔放,十分惹人喜爱,成为后世戏曲舞台上影响较大的一个人物。
6、海上花列传,[清]韩邦庆著,典耀整理。《海上花列传》是我国清末一部以妓院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它以赵朴斋、赵二宝兄妹二人从农村来到上海,为生活所迫,终至堕落的故事为主线,以上海妓院为中心,旁及官、商各界,为我们塑造了一批遭遇不同、性格各异的妓女、老鸨、嫖客、仆役形象;其穿插藏闪的艺术结构、平淡自然的白描写法,历来为人所称道。
7、玉娇梨,(清)荑荻散人编次,冯伟民校点。又名《双美奇缘》,写青年才子苏友白与宦家小姐白红玉(又名无娇),卢梦利梨的爱情故事,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两个女主人公性格鲜明,各有特色,苏友白为求佳人,不惜一切,也显示出独特的胆识和纯真的性格。本书曾先后被译为法,英,德文,在国外有较大影响。
8、平山冷燕,[清]佚名著。《平山冷燕》主要描写“先朝”隆盛时,才子才女(平如衡、山黛、冷绛雪、燕白颔)才华出众,深得皇帝赏识,最后双双成亲的故事。风格淳正典雅,温柔敦厚,专注情色而不涉淫邪,情节曲折但不枝不蔓;文笔也干净自然,无市井气,富文人味。
9、淞隐漫录,王韬著,王思宇校点。又名《后聊斋志异》,是近代风行一时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早期改良主义者王韬,本书就是他 追忆三十年来所见所闻、可惊可愕之事,藉以抒写平日牢骚郁结的作品。书的内容相当广泛,笔致全学《聊斋》故事情节委婉曲折、描写生动细腻,字里行间,常带感情,诗来娓娓动人。
10、梼杌闲评,[清]轶名著,刘文忠点校。以明末为社会背景,描写了宦官魏忠贤与明熹宗的乳母客印月互相勾结、乱政纂权的故事。小说以魏忠贤的一生经历为主要线索,为我们展示了明末社会较为广阔的历史画卷。既写了魏客二人的卑污与荒淫,也描写了不少重大历史事件及大量冤假错案。小说的情节曲折,故事生动,是历史小说与言情小说的结合体,可读性很强。
11、快心编,[清]天花才子。本书成于清顺治末或康熙间,为清代早期的一部著名世情小说。书中围绕着石、柳、凌、张四对青年人的恋情故事,对清初的社会生活,展开了广泛的、多层次的描写。举凡市并民俗、山寇匪盗、官场斗争、考场火场、寺院僧论、情爱相思、虔婆说嘴……皆尽入画,读来犹如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社会风俗图画。
12、萤窗异草,长白浩歌子著。本书是继《聊斋》之后的又一部较好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三编十二卷,共收作品138篇,原书署长白浩歌子撰,据今人考证,是清尹文端的六公子庆兰所撰。该书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都刻意模仿《聊斋》,主人公多为神怪狐仙,情节曲折委婉,人物刻画形象生动,尤其是众多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篇章,以及描写少数民族风土民情的记载,读来颇有兴味。
13、隋史遗文,[明]袁于令著。本书为英雄传奇小说,秦琼与程咬金等是书中的主要人物,隋末唐初的帝王将相反居于次要地位。小说为我们展现了随末大**的历史画卷,较全面地揭露了隋炀帝的荒淫与罪恶,也描写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草莽英雄。《隋唐演义》的故事,大部分源于此书。
14、醉菩提传,麴头陀传,香婴居士著。在中国小说史上,济公这个形象,是一个嬉笑怒骂中济困扶危、而又玩世不恭的喜剧性人物。有关他的各种有趣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几乎是家喻户晓。《醉菩提传》二十四回和《麴头陀传》三十六则,即是明末清初出现的两部描定济公故事的中篇小说,是济公故事系列中两部至关重要的著作。小说语言生动恢谐,情节引人入胜,具有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较强的可读性。
15、儿女英雄传,(清)文康著,原名《金玉缘》,描写的是清朝副将何杞被纪献唐陷害,死于狱中,其女何玉凤改名十三妹,出入江湖,立志为父报仇。淮阴县令安学海获罪,其子安骥筹银千两前去营救。安骥和民女张金凤遇险于能仁
寺,幸亏玉凤及时相救,始免于难。事后,玉凤做媒,将张金凤许配给安骥,并解囊赠金、借弓退寇,使安骥一行人平安到达淮阴。后来纪献唐为朝廷所杀,玉凤见仇已报,打算出家,为人劝阻,也嫁给安骥。金凤、玉凤相处亲如姊妹。这就是它初名《金玉缘》的原因。
16、明清笑话四种,明]赵南星、冯梦龙、[清]陈皋谟、石成金著。是周作人编选的明清笑话集。原意是当作俗文学及民俗资料的一种,使笑话在文艺学及民俗学上恢复一点地位。本书主要选编以下四种有编者署名的笑话书:《笑府》、《笑倒》、《笑赞》、《笑得好》。
17、十二楼,(清)李渔著。清初著名作家李渔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书中共收十二个故事,每个故事中都有一座楼,楼名即篇名,故总称《十二楼》。所叙故事,多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结构新奇,情节曲折,人物刻画不落俗套。尤其是语言清新流畅、轻松幽默.摹写人情世态,细致入微,更是为人称赏。本书曾被译为英、法、德、俄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
18、洪秀全演义,黄世仲著。本书是我国近代小说史上一部重要作品,它是继史学著作《太平天国战史》以后,第一部热情歌颂太平天国革命历史的长篇小说。作者把太平天国革命这一实绪纷繁、人物众多的重大历史事件,加以概括和剪裁,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并以艺术的笔触,描绘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兴起、壮大、衰亡的过程。小说虽以刻画太平天国的历史、人物为主,但写与之对立的清廷,除对所谓“中兴名臣”如曾国藩、左宗棠及李鸿章等,有皮里阳秋的嘲讽和贬斥外,一般都比较客观,并无丑化,不失为历史演义中的上乘之作,故自1908年单行本问世以来,产生了极其深广的影响。
19、豆棚闲话,艾衲居士著。清代短篇小说集,编著者艾衲居士。关于作者的其它情况无考。从小说内容上可以看出,艾衲居士亲眼目睹了清兵入关后,为了巩固其政权,对不屈服的汉族人民进行了残酷的、大规模的镇压。所以他正话反说,“莽将甘一史掀翻”,篇篇以冷嘲热讽出之,极尽嘻笑怒骂之能事,以浇胸中块垒。此书值得称道的是其新颖独到的结构。十二则平话,单独成篇,由一豆棚牵系,将各个单篇串接成册。与《天方夜谭》、《十日谈》有异曲同工之妙。
20、古本平话小说集,路工、谭天编。由九部刊刻于明清两代的平话小说组成,分别是《济颠语录》、《明刻话本四种》、《牛郎织女》、《清夜钟》、《人中画》、《世无匹》、《钟馗斩鬼传》、《钟馗平鬼传》、《桃花扇》。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版本精良。路工先生是国内著名版本收藏家,本书各部份均为明清两代的孤本、善本,还有从日本内阁文库寻找回的版本。其次,本书所有故事,均是久已脍炙人口的名篇。
21、唐三藏西游释厄传 西游记传,[明]朱鼎臣、杨致和著。朱鼎臣《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和杨致和《西游记传》,与名著吴承恩《西游记》,都成书于明代。三书关系如何,孰先孰后?是朱本、杨本删节了吴本,抑吴本继承完善了朱、杨两本?学术界至今尚未获得一致的定论。本书适宜于古代小说爱好者阅读,更是小说史研究特别是《西游记》研究工作者的必备资料。
22、金瓶梅词话,兰陵笑笑生著。呵呵,不用说明吧。
23、谐铎,(清)沈起凤著,乔雨舟校点。本书是清代笔记体小说中优秀的一种,《青灯轩快谭》评说:“《谐锋》一书,《聊斋》以外,罕有匹者。”作者沈起凤,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诗词、戏曲、古文、小说,皆知名于当时。本书名《谐铎》,意思就是寓劝戒于嬉哭言谈之中,如《棺中鬼手》篇,对贪官污吏进行了嘲讽;《桃夭村》篇,揭露了当时社会贿赂公行、是非颠倒的现象;《村姬
毒舌》篇,讥弄了新科状元以财势诱人的丑态。凡此种种,使本书在当时社会就得以广泛流传。
24、益智录,[清]解鉴著。《益智录》是新发现的《聊斋志异》续书,该书无论布局谋篇,还是遣词运笔,都逼似《聊斋》。书中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花妖狐魅和鬼魂精怪形象,往往显得恢谐幽默,生动逼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其内容主要包括崇道劝善、婚姻恋爱、家庭故事、人生遇合、奇闻异事等五个方面,故事曲折、文笔优美,很多强的可读性。
25、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明)罗懋登著,陆树仑、竺少华校点。本书虽然取材于史事,但不是历史演义小说,着意描绘的乃是降妖伏魔,故属神魔小说。小说叙开天辟地,万劫九流,其中有三大管家:儒、释、道。郑和在碧峰长老和张天使的协助下,一路斩妖捉怪,摄服诸国。本书是明代中叶前后神魔小说中的一部代表作,曾产生过较大影响,其中保留的许多民间文学和历史资料,具有很高价值。
26、绿野仙踪,李百川著,程匡校点。本书成书于乾隆中叶,是清代中期一部比较重要的长篇小说。书中以当时的社会时代为背景,刻画出了生活其间的各色人物,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读者阅读以后,能够非常贴近地感受到清代中叶的世情和普通民众的生活,十分精彩。
27、于少保萃忠全传,(明)孙高亮著,孙一珍校点。小说以明代民族英雄于谦一生的经历为主线,在注重历史真实的大前提下作了一定的虚构和夸张,是当时集纳历史演义、神魔小说和传记文学于一身的新的小说形式。作者以爱憎分明的笔触描写了于谦刚正不阿的一生,也绘出了明永乐至成化年间的历史演变和百态众生图。
28、樵史通俗演义,江左樵子编辑 钱江拗生批点。描写明清易代事迹的通俗历史小说,其最大特点是由当代的人叙写亲见亲闻的史事,因而不仅所写的历史事件比较信实可征,故事情节也都有相当依据,而且还能罗真实地反映那个时代的某些社会风貌,较之后代人叙写前代历史的《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一类作品,更有历史的认识意义。
29、西湖二集,周清原著。此书是清代拟话本小说的代表作之一。由于作者是杭州人,池别辟蹊径,以西湖为中心,收集有关杭州或西湖的故事加以描写,因此在拟话本中具有一定的特色。另外由于他怀才不遇,蹭蹬厄穷,所以书中较多嗟怨之情,并充斥着因果报应的思想,对于主持考试的试官更是极尽椰揄攻击之能事。
30、无声戏,李渔著,杜浚批评,丁锡根校点。《无声戏》另名《连城壁》,尊经阁本为清初以来稀见之书,国内迄今未见传本。此次采用的是日本所藏尊经阁本,全书十二回,经古小说研究专家丁锡根教授点校整理,是目前较好的版本。《无声戏》的作者李渔是清代著名的剧作家和戏曲理论家,也是短篇小说的杰出作家,他的小说与戏曲有异曲同工之妙,尤以故事新奇见长。
31、续侠义传,[清]佚名周锡山.李宗为校点。本书共十六回,未署作者姓名。此书为晚清刻本,系著名藏书家赵景深先生所藏。《续侠义传》的情节紧接《侠义传》(后改名《三侠五义》、《七侠五义》)之后,是唯一描写七侠五义故事的续书,与叙述七侠五义后人的《小五义》、《续小五义》完全不同。全书结构严谨、脉络分明,语言活泼、情节也引人入胜。原书有评赞二十五则,亦较有见地。
32、蟫史,[清]张巨才校点,磊河山人著。本书为清代乾、嘉年间的文人屠绅(号磊砢山人)所作。它以清代少数民族(主要是苗民)起义为背景、描写了
官军与起义军的多次交锋。最后以官军的胜利、义军的失败而告终。在战争场面的描写中,作者吸收了神魔小说斗法斗宝的写法,虽文字古奥,却带有神奇的色彩。作者虽极力攻击义军领袖如何荒淫,但在客观上对清代吏制的黑暗腐败亦有所暴露。《蟫史》在小说史上可谓独具一格,所以鲁迅先生说:“惟以其文体为他人所未试,足称独步而已。”(《中国小说史略》)
33、战地莺花录,李涵秋著、向东、瑞麟校点。《战地莺花录》为长篇社会小说,是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小说家李涵秋的代表作。作品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社会现实为背景,描写了一群富家子弟的爱情婚姻纠葛,同时再现了军阀混战、国难当头的情况下,学生们的爱国行动。主人公林赛姑从小男扮女装,长大后进入女子学校,周旋于众多聪明美貌的女同学中,演出了一幕幕爱情的悲喜剧。
34、新齐谐 续新齐谐,[清]袁枚著,沈习康校点。《新齐谐》二十四卷,清代乾隆末年袁枚所著。初名《子不语》,因元说部中有同名作品,后改名《新齐谐》。《子不语》的书名本于《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后来作者发现元人说部有同名者,遂改为《新齐谐》。有24卷,续编10卷,共34卷。《子不语》中的故事大多是记述鬼神奇之事,尤其以鬼故事为最多。这些故事,大多宣扬一种因果报应、惩恶扬善的思想。
35、野叟曝言,夏敬渠黄克校点。《野叟曝言》有天下“第一奇书”之称。它围绕文白文素臣的发迹展开情节,熔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医卜星象,帝止交霜为一炉,历史小说,精魔小说,艳情小说,侠义小说为一体,可谓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被鲁迅誉为“以小说见才学者”之首。
第四篇:中国历史上的空难
中国历史上的空难
1.1982年中国民航三叉戟阳朔撞山空难
时间:1982年4月26日
地点:广西阳朔
飞机状况:三叉戟(Trident 2E)/1975年原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现在的英国宇航公司)制造
飞机注册号:B-266/中国民航广州管理局
机上人员:机组8人,旅客104人
执行航班:3303航班广州--桂林
伤亡情况:全部遇难
事故简介:在向桂林奇峰岭机场进近过程中,失去控制,于16:45猛烈撞击阳朔附近的崩山粉碎性解体,原因不详
2.1982年中国民航IL18广州事故
时间:1982年12月24日
地点:广州白云机场
飞机状况:IL18B/前苏联伊留申航空设计局1959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202
机上人员:机组11人,旅客58人
执行航班:长沙--广州
伤亡情况:旅客25人遇难
事故简介:在广州机场五边进近飞行时,客舱冒烟,机组判断为电器起火,切断总电源,飞机落地采用紧急刹车,在联络道口处将飞机成功停稳,旅客开始从前舱门放下的工作梯开始撤离,但撤到第11名旅客时,舱内烟雾变浓,随后转为明火,大火最终在1小时后扑灭,飞机完全报废。
原因分析:
1.旅客在机上吸烟,不慎将烟头掉入地板,引起失火;
2.机长处理、配合不当,未判明火源,正确处置,并向塔台报告;
3.广州机场消防队只有一人值班,其余人员均去吃饭,致使飞机在地面发生大火后10分钟才到达现场
3.1983年中国民航三叉戟桂林地面撞机事故
时间:1983年9月14日
地点:广西桂林
飞机状况:三叉戟(Trident 2E)/1975年原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现在的英国宇航公司)制造
飞机注册号:B-264/中国民航广州管理局
机上人员:机组6人,旅客100人
执行航班:桂林--北京首都
伤亡情况:旅客11人遇难
事故简介:在桂林奇峰岭军民两用机场滑行过程中,与一架空军轰六飞机相撞 原因分析:民航调度未按规定事先向军方申请滑行,同时军方轰六飞机违反滑行规定,处置不当,在已发现前方民航飞机的状况下,以60公里的时速高速滑行
4.1985年中国民航AN24济南复飞坠地空难
时间:1985年1月18日
地点:山东济南
飞机状况:AN24B/前苏联安东诺夫航空设计局1972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434/中国民航上海管理局
机上人员:机组7人,旅客34人
执行航班:5109南京--济南
伤亡情况:机组7人,旅客31人遇难
事故简介:当时济南天气状况不佳,在进近过程中偏离航道,不具备降落条件,塔台指示复飞时,机组有些犹豫,在最终进行复飞操作时处置不当,因失速坠地 5.1988年中国西南航空IL18重庆空难
时间:1988年1月18日
地点:重庆
飞机状况:IL18D/前苏联伊留申航空设计局1967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222/中国西南航空公司
机上人员:机组10人,旅客98人
执行航班:北京--重庆
伤亡情况:全部遇难
事故简介:在向重庆机场进近过程中,四号发动机电机过热着火,引起发动机大火并延烧至发动机吊架,造成四号发动机脱落,飞机剧烈抖动,又引起一号发动机失去动力,导致失控坠地
原因分析:属于维修不当,该机延误时间较长,在北京经停又出现故障,由于维修能力有限,同时在旅客的一再催促下,未能完全排除故障,希望回重庆基地进一步处理.5.1988年中国民航三叉戟香港着陆冲入海中意外
时间:1988年8月31日
地点:香港
飞机状况:三叉戟(Trident 2E)/1973年原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现在的英国宇航公司)制造
飞机注册号:B-2218/中国民航广州管理局
机上人员:机组11人,旅客78人
执行航班:中国民航CA301广州--香港
伤亡情况:机组6人,旅客1人共7人遇难
事故简介:在大暴雨中向香港机场进近中,偏离跑道中心线,高度偏低且略带右坡度,即将落地前右机翼外侧与引导灯柱相撞,右起落架机轮与机场护堤相撞,机轮全部爆破,右起落架严重受损,这样导致飞机接地后,飞机难以控制,滑跑中右起
落架完全折断,飞机右倾,最终滑入海湾中,飞机从前三排处折成两截,机头沉入水中,机尾仍留在机场护堤上,驾驶舱内机组全部遇难,旅客除一人惊吓过度遇难外均获救
原因分析:机组对天气状况准备不充分,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采取目视进近导致偏离跑道中心线,同时未能采取果断措施复飞或返航 6.1988年山西航空IL14坠机意外
时间:1988年10月7日
地点:山西临汾
飞机状况:IL14P/前苏联伊留申航空设计局1956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4218/山西航空公司
机上人员:机组4人,旅客42人
执行航班:旅游观光飞行
伤亡情况:机组4人,旅客38人,地面2人共44人遇难
事故简介:从空军临汾机场起飞后爬升过程中,由于左发突然停车,失去动力,飞机失控,撞向地面,最终在一家饭店屋顶坠毁
分析:直接原因是机械故障,不过,该机仅14个固定座位却挤上了44名旅客,严重超载
第五篇:中国历史上十大傲骨
中国历史上十大傲骨 十,不食周粟:
傲骨指数:★
伯夷、叔齐都是殷代孤竹国国君之子。国君死后,兄弟二人互相推让,谁也不肯继承王位,最后双双弃国而逃。后来姜子牙告诉他们商亡周立,伯夷、叔齐当时掩面大哭,遂进入首阳山隐居,决心不食周粟,以野菜为粮。后有一妇人对他们说:“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兄弟二人听后什么也不吃,后来活活饿死在首阳山。
九: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傲骨指数:★★中国古代有不少因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获得了人格的尊严,写出了一代文风并流传百世的诗文。在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八:苏武牧羊
傲骨指数:★★★
在中国有一个流传广泛的故事,就是苏武牧羊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苏武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不畏强权,仍然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苏武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国汉朝人。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十几年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逝了,就是在苏武的国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皇位。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
苏武在汉朝京城受到热烈欢迎,从政府官员到平民百姓,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要素。七,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傲骨指数:★★★★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
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六:阮籍傲骨指数:★★★★★
阮籍的父亲 阮瑀曾任曹魏丞相,为“ 建安七子”之一。阮籍崇尚道教,他本人以潇洒和不拘礼节而出名。常常待在家里读书,数月不出,或者堺游,数月不归。此外他嗜酒成性,往堀大醉。为了避祸,阮籍做人非常小心 司马懿召他为从事中郎,封关内侯。司马懿死后 司马师继续用他为从事中郎。后来司马昭想让阮籍的女儿作为司马炎的王妃,阮籍为了避免这场婚事,醉堭十天,别人无法与他通话,最后司马栭取消了这个打算。司马昭派钟会问阮籍对世事的看法,来试探他,但頮籍总是大醉,无法发表任何看法。司马昭想进为晋王,但假意推脱,他的士僚就让阮籍写一篇《劝进文》,阮籍不栿,又采取了喝酒大醉的手段来推脱,最后被逼迫得没有办法,立地写了一文《劝进文》,连改都没有改,而且文蠞清壮,当时被非常看重。因此,即使冲撞其他官僚,也受到司马昭的保护.五,徐悲鸿: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傲骨指数:★★★★★★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是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的座右铭。是他光辉一生的写照。徐悲鸿在洋人面前没有丝毫奴颜媚骨。他20岁成名,被法国犹太富翁看中,专邀他到“哈同花园”画像,在优厚的待遇面前,他断然拒绝,保持了“江南布衣”的本色;在赴法留学专攻美术期间,他遭到了洋学生的歧视,被诬为“生就的当亡国奴的材料”,徐悲鸿面对挑衅,义正词严地予以回击,并以虚心好学换来了一个个优异成绩,折服了对手,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回国后,徐悲鸿不为高官厚禄所诱惑,也不被政治上的高压所屈服,坚决拒绝为蒋介石画像。他坚持走自己的路,用自己高超的技艺为祖国服务,为中华民族争光
傲骨,不动声色,虚怀若谷的自然(科学)流露,很难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真实写照;傲气,是哗众取宠,盛气凌人的表演,举手投足,惟妙惟肖,是“不
可一世,趾高气扬”的最好注释。有傲骨的人,只会使人感到亲近,感到和蔼,感到一种力量和尊严;有傲气的人,却会使人疏远,难以接受。或敬而远之,或躲而避之,使人感到压抑和难堪。傲骨是一种气质,一种风度,一种人格,一种素养,一种知识和道德综合后的存在,是人格中很高档次的境界。
四: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傲骨指数:★★★★★★★
在国家民族危亡紧急时刻,文天祥无时无刻不把国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对投降派和奸佞之徒从不留情。1259年,元军渡江围鄂州,皇帝宠幸的内侍董宋臣怂勇宋帝迁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斩董宋臣。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军大将吕文德为和义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吕师孟为后部尚书,投降气氛一时弥漫京城,文天祥又上书乞斩吕师孟,以稳军心。文天祥被俘后,留梦炎一班降贼都曾硬着头皮来劝降,文一律唾骂之置,就连先已投敌的宋恭帝前来劝降时,也被置之不理。文天祥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发现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三:吉鸿昌:“我是中国人!”
傲骨指数:★★★★★★★★
1931年秋,吉鸿昌担任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的时候,曾被迫出国作了一次考察。出国之前,已是震撼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蒋介石为了阻挠吉鸿昌的抗日活动,立逼他“携眷出国”,作“军事考察”,而实际上是夺去了吉鸿昌的军权,将他流放国外。
吉鸿昌来到了美国纽约,一次,他穿着整齐的军装,率领一行从属人员走在街上,突然有人拦住他故意问道:“你是日本人吧?!”吉鸿昌叫翻译回答说:“不,我是中国人!”对方听了摇摇头表示不相信地说:“中国人?东亚病夫,不可能有这样魁梧、高大的军人„„”
又一次,他到纽约的一家邮局寄送东西,那里的工作人员又明知故问地说:“你是哪国人?”吉鸿昌大声说道:“我是中国人!”对方奚落地说:“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中国了。” 接连受到这样的嘲笑和侮辱,使吉鸿昌异常气愤,甚至连饭也吃不下去了。当吉鸿昌的妻子和属下劝慰他的时候,他严肃地说:“侮辱我吉鸿昌本人,我并不在乎,但是我们是代表中国到美国才考察的,受侮辱的是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啊!”坚决地表示:“下次外出时,就带上‘我是中国人’的牌子,让外国的朋友们都知道中国人是有血性的,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一定会重新振兴起来了!”
果然,他用草板纸自制了一个约半尺长的长方形牌子,用毛笔写着“我是中国人”几个大字,并在下边注上英文。当他挂着牌子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引起很多人的注目,但吉鸿昌总是挺着胸膛,昂首阔步地穿过围观的人群,显示出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傲骨指数:★★★★★★★★★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
1927年10月到达上海。
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
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一.毛泽东:粪土当年万户候
傲骨指数:★★★★★★★★★★
毛泽东,从湖南到井冈山.再从井冈山到延安.从延安到北京.南征北战创建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百多年来.第一个喊出了,中国人们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不再受人奴役了!毛泽东把毕生精力奉贤给了自己的祖国和他所热爱的人民;毛泽东一心想着“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毛泽东远比彼得大帝和华盛顿更伟大。毛泽东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英雄!毛泽东是光照千秋万代的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