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最终版)

时间:2019-05-15 09:4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最终版)》。

第一篇:浅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最终版)

浅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逐一进行分析,明确其内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个倡导”的提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高度提炼、精准概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确定了基本的着力点和目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要实现这个目标首要任务是要正确理解其科学内涵,做到真信、真用。从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来看,“三个倡导”构建起的是一个紧密联系、彼此推进的价值观体系。这个体系涉及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国家,其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第二层面是社会,其价值目标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第三层面是个人,其价值目标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层次的价值目标是层层递进的,第一层面强调的是宏观目标,第二层面强调的是价值取向,第三层面则关注行为准则,三个层面各有侧重,又互相联系,构成一个整体。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以宏观全局为核心的国家建设目标

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个层次是国家层面的宏观目标,是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最高层次,具有统领作用,决定着其他层次价值理念的方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价值理念的表述,结合当前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维度确定了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目标。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富强强调的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这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物质基础,也是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方向。从政治制度建设的角度来看,民主强调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和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文明强调的是国家在文化感召力和影响力上的提升,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然体现,也是中华民族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自信心的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思想支撑。和谐虽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同时也是国家价值理念的最终落脚点,其表达的含义是从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方面入手最终走向全面文明。它包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各个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以制度体系建设为核心的社会进步目标 社会发展目标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一方面要将国家层面的宏观战略具体化、制度化,确保国家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要衔接个人层面的具体目标,确保个人行为准则的规范和协调。社会进步目标的实现是整个核心价值观确立的根本保障。在核心价值观中,对于社会层面目标的基本表述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四个方面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属性,使吸收了人类发展历史上所有优秀成果的体现,为国家、个人都勾勒出美好社会的前景。自由强调的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人的意志、存在和发展等方面的自由,是个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存在状态,也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目标。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价值目标的自由是以尊重他人的自由为前提和界限的,是一种合理约束和有序规范的自由。平等强调的是指的是作为社会成员的公民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物质分配上的平等,更是权利和义务并重的实质上的平等。公正强调的是社会发展的整体氛围,是以人的解放、公民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的,即以“自由”、“平等”为基础的,包含着社会公平和正义两个方面的内容,是国家、社会根本价值理念的体现。公正的实现依赖于作为公共管理者的政府,通过构建起行政公正、舆论公正、仲裁公正、司法公正,从而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公平发展的机会。法治强调的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构建在“自由”、“平等”、“公正”的基础上,同时又为这三项目标提供根本的制度保证。法治最重要的就是整个社会的知法、守法,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法治体系。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以行为准则为核心的个人发展目标 个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落实者和体现者,是整个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和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中国传统道德美德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提出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规范了个人对国家、对职业、对事情、对他人的基本立场和态度。爱国是个人层面价值理念的前提,是调节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行为准则。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每个人要着眼时代发展潮流,立足当前实际,自觉维护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团结、正确实现国家的早日统一、积极投身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中。敬业是个人层面价值理念的基础,立足本职、建功立业不仅是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基础,也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这就决定了个人要具备良好的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服务人民,服务社会。诚信是个人层面价值理念的保证,是我国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秀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是个人层面价值理念的目标,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重要表述,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改革相契合的,是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的直接体现,更是“中国梦”的重要载体。从核心价值观的外延来看,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是因此,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有助于各方构建起良好的认知体系,促进认同意识的形成,从而确保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相对先进、带有示范性的良好社会风尚。

参考文献:

[1]刘永生,康丽滢,郭秀丽.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及途径[J].求实,2014,S1:209-210 [2]谢璐妍,隋芳莉.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3:26-28.[3]张会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3:64-66.[4]宁晓菊.青年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证研究——兼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理论探索,2014,05:56-61.

第二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望和憧憬、是衡量现代社会是否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重要标志 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 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契合 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从社会层面明确了每个社会成员应当共同遵守和践行的价值准则 自由是社会活力之源 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本质属性 我们倡导的自由

不是少数人的形式上的虚伪的自由 而是绝大多数人的实质上的真实的自由 不是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的绝对的个人自由 而是受到法律和规范制约权利和义务对等的自由 不是超越发展阶段和现实承受能力的自由 而是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相适应的自由 社会主义的自由不只是追求物质生活的改善

更重要的是保证人民充分享有发展自我实现自我的机会 使每个人都能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平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 它标注了调整社会关系的基本尺度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在中国这样一个曾经有过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的社会平等的渴望和呼唤是人心深处最为激越的力量 我们倡导的平等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平等 不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绝对平均主义 是实实在在的平等

不是落在法律字面上的形式上的平等 是要让人人都能公平行使社会权利 履行社会义务分享社会成果

政治上平等参与经济上共同富裕文化上共建共享 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 公正是捍卫权利的天平它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价值准绳 古往今来人类追求的幸福生活 只能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之上

社会主义正是在资本主义不公正的废墟上诞生的 公正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

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和道义感召力 我们倡导的公正不只是强调机会平等和程序正义的公正 而是兼顾结果正义

体现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公正 社会主义社会的各项制度安排

是要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尽最大努力实现人民的愿望 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法治是社会保障之盾 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只有当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自由平等公正才会有安全的避风港 我们倡导的法治

不是片面强调司法独立推行三权分立 更不是对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照抄照搬 而是立足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法治

不是广场上的雕塑橱窗里的花瓶 而是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 体现人民意志保护人民权益 让法治成为国家长治久安

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坚强柱石 我们可以看出 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超越 不仅仅是在社会生产关系上 更是在社会价值目标上

这是我们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些概念内涵的出发点

第三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代表怎样一种价值理念?它有哪些内容?究竟这种价值理念在当今社会如何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实践?带着这些问题我认真听取了党课,有些感想与大家共勉。

我们说,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好像是行动的指南针,不可或缺。同样,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也需要有一种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和支撑,在这个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现在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涵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理念,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联系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也可以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价值目标。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我认为我们中共党员必须从其四个基本层面加深理解,并结合实际工作加以践行。

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团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集中地代表了我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通过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增强我们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正确立场、头脑清醒。目前,一些国际反动组织妄图分裂我国,西方资本主义也试图用和平演变等方式同化我国,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党员的价值观取向,直接影响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他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民族精神是一定社会的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一定社会的时代精神赋予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民族精神蕴含着民族的理想和信念,体现着民族的思想道德观念及其行为准则,是统一思想、规范行动、保持团结稳定的强大力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历经风雨曲折而始终坚如磐石的一个重要原因。民族精神之所以能够维系民族的团结统一,核心因素是爱国主义。这种历久弥新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紧紧地把所有中华儿女维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从南宋的文天祥,清末的林则徐,近代的常州三杰之一的瞿秋白,他们在不同的时代,都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而奋斗,这就是一种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当代共产党人也需要一种精神,就是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新中国使中华民族摆脱了封建主义枷锁和殖民主义的屈辱,如今,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使祖国重新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永远是我们凝神聚力的精神支柱。

第三,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同爱国主义精神在本质上是相统的。民族精神的发展进步,靠的就是不断改革创新,任何一个民族,如果闭关自守,孤立发展,就必然走向落后和衰亡。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汲取一切先进科学的精神营养并充实到自己的民族精神宝库之中,推动民族精神的发展,才能生生不息,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包括与时俱进的意识和精神,开拓进取的意识和精神,求真务实的意识和精神,讲求效益的意识和精神,奋勇争先的意识和精神。中国人民就是依靠这种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经受了各种严峻考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开辟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历史新时代。时代精神反映一个时代基本特征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同时也是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影响着时代进步的方向和潮流。一个国家依靠创新来发展,一个单位同样要依靠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

第四,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党员必须带头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主观世界的改造,加强个人思想品德修养,带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党员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古人说:“百行以德为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道德问题上,党员、干部无疑应该比普通群众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许多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大多是从操守不严、品行不端、道德败坏开始的。因此,我觉得党员、干部必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浩然正气,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影响群众,在各自工作岗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对我们党员来说,就是一次精神洗礼,增强了自身理论素养。让我们在新的形势下继续牢记宗旨,高举旗帜,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前进。

第四篇: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支部: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刻把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直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是现阶段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最大公约数的表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年6月25日

第五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界定,结合当前学术界对其涵义的争论和探讨,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观之间关系的澄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对应的以人为本、共同富裕与公平正义、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构成的一整套核心价值观体系。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普世价值观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学术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对其基本内涵形成了五种代表性的观点,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以以人为本为价值基点,以共同富裕为价值目标,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新型价值观;突出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以“八荣八耻”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系的剖析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关系的探讨谈谈对这个问题的初步理解。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理解的前提

(一)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价值是指“主客体关系的一种内容,这种内容就是:客体是否满足主体的需要,是否同主体相一致、为主体服务。肯定的答案,就是我们所说的‘好’,即正价值;否定的答案,则是我们所说的‘坏’,即负价值。”可见,价值反映的是客体对主体的一种有用的满足关系,是客体对主体来说的有用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价值具有客观性。但某种对象对某人或某些人是否有用,一定程度上要看主体的态度以及主体自身的需求,也就是说同一个对象只对某些人有用或有益,而对另一些人可能不存在此种关系,也就是说,价值又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相对性。价值观与价值不同,它是价值的意识层次,是主体关于价值的态度和观点,是比较理性化的,具有观念形态的层次,包括信念、信仰、理想等,具有自觉的理性思维和观念化的特点,能够较多地吸收和凭借知识的成分,构成一定的目的明确、系统而完整的社会思想形式,并且用以指导实践。它的基本特征是“主体性”和“超知识性”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多元性和相对稳定性。它的主体性表明任何价值观都只能是一定主体的价值观,一切信念、信仰和理想都只能是某些人的信念、信仰和理想,不存在“无主体”的普遍性的“终极”价值观,其内容都是对主体自身所处的社会及生活方式的一定的反映,是对主体自身的本质和特征的体现,往往带有浓厚的主观性和情感化的的色彩,因此,主体之间在社会存在、生活方式、利益和经历等等之间的共同性也决定了他们共同的价值观;它的超知识性表明,价值观的存在和作用往往在于已有知识的范围之外,不是知识所能包含或代替的,它表明人们“相信什么,想要什么”,它指导人们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按照自己的尺度进行价值选择、定位,而且越是在知识和经验达不到的地方,信念、信仰和理想就越起作用;它的多元性来自于价值的多元性,在社会生活中,现实主体的存在是多元的,而每一主体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而且各自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观念不可替代,导致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状态,但是这种多元化状态并不否定一定社会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共同价值观的可能性。因此,根据价值观的特性,我们认为,价值观就是一定的主体针对特定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以及自己的行为的总体性的好的、有益的评价,是推动以及指引主体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体系。在一系列的价值观中,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fir值观就是核心价值

观,它决定着主体在面对客体时行动和态度的性质,并且对主体的行为和态度起着指导作用,是主体分辨是非、区别好坏的决定性心理倾向体系,它决定着主体应该做什么、选择什么以及确定并实现奋斗目标。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指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主体对社会主义的性质、特征、目标等,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行为和事物的是非善恶荣辱的判断,对事业和目标的认同以及对精神目标追求等一系列的判断和评价标准体系。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各种价值观的地位并不相同,有些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代表着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倾向,对其他价值观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是社会主义区别其他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就是核心价值观。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指导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科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层次清晰、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并以其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当前主要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是戴木才的内核和最高抽象说,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来;二是张利华的整体部分说,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按照从低级向高级的逻辑递升顺序排列,依次为社会生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伦理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一定程度上从某个方面意识到了两者的本质关系,例如,戴木才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并通过它表现出来的观点,看到了两者的共同本质,但是忽略了两者外延上的一致性。而张利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逻辑顺序中的一个方面,同样也忽略了两者的本质和外延的一致性。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特性及其价值目标的体现,两者是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所以,两者在本质和外延上都是一致的,区别只是在于两者的切入点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精神观念人手,强调对社会主义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倾向于根本价值理念的建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从外在性的体系人手,强调实践上的操作性,倾向于更加直观的结构和具体的内容。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者在本质和外延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相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方面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具有四方面体系性的价值观念,毕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意味着一元价值观,可以说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就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观— — 理解的关键

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关于普世价值观的一些认识对我们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为此,我们必须厘清两者之问的关系。

(一)普世价值观

当前,国内学术界掀起了一场关于普世价值的大论战,论战焦点主要集中在有没有普世价值观,其涵义是什么,有哪些存在形态等问题。主张不存在普世价值观或绝对普世价值观的观点,把价值观看作一个社会历史范畴,认为人类的价值标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之中,植根于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根本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时间、所有地点,不以任何条件为转移的适用于所有人的绝对的普世价值观。主张人类社会有普世价值观的观点,认为普世价值观就是含有“根”的意味、符合人性根本需要,世界各地的人们普遍赞成的价值观。而关于普世价值观的内涵,学者们同样有不同的理解,有些学者认为,普世价值观就是强调以人为本比以其它东西为本好,强调人的尊严,自由、公正、平等以及和谐等等;有些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之道”,“中庸之道”,“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等都是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和主张;有些学者认为,普世价值观主要包括人类在天赋上对于幸福、自由、平等、博爱、人权、民主、法制、公平、公正等等基本价值的普遍追求;另外,还有些学者强调,自由是一切价值的基础,因而自由是普世价值观。关于第一个方面的争论,即关于是否存在普世价值观的争论,我们认为两种观点(主张不存在普世价值观或绝对普世价值观的观点和主张人类社会有普世价值观的观点)并不像它们看上去那么针锋相对,或者是说两者争论的前提不一致,也就是说两者的争论是无效的,并不是你对我错的关系,毋宁说两者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普世价值观的本质。因为,持否定观点的学者,是从主体的社会历史性和价值的多元性出发的,根据价值的主观性特点,处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阶级、不同社会的主体,其价值观不同,这种观点是从价值观的主观特性出发,反映了价值观的一个特性。但是,这种观点忽略了价值观还具有一定的普遍稳定性。而持肯定观点的学者,则从价值观的稳定性层面出发,认为人类除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群体的特性之外,还存在着类的与生俱来的本性,即超越一切差别的人性,作为人这个区别于其他物种的一个种类,必然有着共性,有着人之为人的本质,而这一本质共同性并不排斥各种特定历史时期、阶级和特定社会人类的特性。因此,我们认为,普世价值观是存在的,其反映的是人作为区别于其他物种的类所具有的超越一切差别的人性,以及基于此而产生的各个不同时代、不同生存条件下的人所面对的共同客体及其之间的价值关系。以上关于是否存在普世价值观的争论,从价值观的主观性和稳定性两个方面共同论证了它的存在合理性。关于普世价值观的内涵及其争论,也是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要层面,但这与本文的关系不是很密切,所以暂且不论,我们只需要明确普世价值观是普遍的人类共同的与生俱来的本性,并且这些本性是一定存在的。

(二)普世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于以上我们对普世价值观本质的探讨,普世价值观是人类最根本的共性,或者说是作为人的最低限度应持的价值观。这种普遍性,并不排除各个民族各个社会自身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发展各自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或社会特色的价值观。因此,在这个层次上,我们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观相比较来说,两者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当然这种关系只是针对价值观适用的具体条件和场合而言,并不等同于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关于普世价值观可能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个人或集团所利用,就如侯惠勤教授在《我们为什么必须批判抵制“普世价值观”》一文中所批判的,他认为,我们批判普世价值,决不是讨论“有无人类共识”一类认识论意义上的话题,不是讨论“有无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这一类人性论道德论意义上的话题,也不是讨论“当代世界有无共同利益”这一类国际政治意义上的话题,这些话题虽然见仁见智,但这是可以讨论的。我们批判的普世价值,有着明确的本质界定,一是从理论上看,普世价值以消解共产主义理想、确立资本主义不可超越为前提,其立足点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及其制度架构是历史的终点,人类在这方面将不可能再有真

正的进步和突破。二是从实践上看,普世价值根本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完全割裂中国改革开放中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间的内在联系,力图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引导到“回归西方文明”的方向,把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引导到西方“民主化”的陷阱。我们在这里所明确承认的普世价值观绝不是这样别有用心的人或敌对势力所界定的,而是从人性的普遍共性出发的普世价值观。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是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它是经过吸收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并且根据现时代我国的基本国情形成的,是指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遵循的核心价值观念。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 理解的核心

通过以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观关系的探讨和分析,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应的一整套价值观念体系。与当前大部分学者只是从整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或两个层次出发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不同,根据本文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者在本质和外延上都是一致的,“核心”并不意味着“一元”,相对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具有四个方面体系性的价值观念,是从精神观念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反映,并且是同样具有相互关联的一整套价值观念体系。首先,以人为本— — 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相对应。根据王晓升教授对以人为本的理解,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实际上是从社会发展理论的角度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以人为本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的具体化。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以人为本。《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段话明确指出,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是具体的人民群众)是我党目前工作的价值核心之一,人民群众是价值主体,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全党的价值追求,强调这一点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一方面,当前全世界普遍把国家、社会的发展单纯看作经济的增长,这种趋势遮蔽或者忽略了本来作为发展的价值目标的人本身,而将物质生活和单纯消费等等作为发展的价值目标,其实是本末倒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拜物教”的犀利批判,说明他认识到并反对这种颠倒的状态。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为本,就是贯彻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强调以人为本实际上是以人民群众为本,这就将其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历史观区别开来,同时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凸显了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的共产主义事业应该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并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核心诉求。正如高国希教授所说: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亦即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消除物役、消除人役,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人的真正自由的根本途径,也是把社会、公民凝聚在社会主义这面旗帜下的精神力量和精神纽带。可见,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且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价值观。其次,共同富裕与公平正义— —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应。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次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大政策”,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发展生产力、为实现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思想。另一方

面,划清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界限,强调由先富达到共同富裕,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有所拉大,但共同富裕的理念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说,共同富裕本身或者说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本身就蕴涵了公平正义的要求,公平正义就是社会主义内在诉求。“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由此,坚持公平正义是我们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然诉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只有立足于公平正义,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井然有序,提升全社会的整合能力。可见,共同富裕与公平正义是对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其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本质所蕴涵的精神价值核心之一。再次,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 — 与时俱进。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现阶段社会发展目标,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爱国主义是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以其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是我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而改革创新精神,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伟大成就的动力之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伴随着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国民的国家安全意识、主权意识以及民族文化意识有被弱化的趋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的一体化,也就是说,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整体利益的代表,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也是国际社会最强大的行为主体,各民族国家仍然有自己的民族国家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等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明确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的内涵。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例如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对祖国同胞的认同感等等。爱国主义的内涵是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下,有着不同的社会基础、历史主题和具体内容。xlL,b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新时期爱国主义特征的精辟概括。当前,我们仍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科技方面占优势的严重压力和西方敌对势力加紧推行西化、分化战略,腐朽思想文化影响侵蚀加剧,改革发展新的难题不断增多等严峻挑战,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振奋整个民族的创造热情,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最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 — 具体道德规范。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当前民族传统价值观与我国现代社会价值观、国外价值观与我国价值观的冲突、交错融合之际,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标杆,从精神道德层面为民众提供了具体的行为标准,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八荣八耻”凝聚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髓,贯穿了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基本价值观的要求。它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规范或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精神动力,激励人们保持崇高的正气。“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从具体的行为规范出发,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告诉人们,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鲜明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为每个共产党员和公民都提供了应该遵循的价值取向。

下载浅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环境科学0801班 吴 欣 欣 0504080126 预备党员培训班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4日下午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构成要件和表现形式 内容摘要: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

    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

    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 一、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理念的统一体,直接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规定性,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

    谈谈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的理解

    谈谈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的理解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如世风日下,人情冷漠,道德低下,拜金主义严重,黄赌毒肆虐,奢侈腐化......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的理解(定稿)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的理解 摘要: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理解。4我们要坚决反对政治一体化的图谋 内涵:1巩固马克思指导,坚持不懈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爱国主义是中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三个倡导共24个字。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一论述明确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