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斑节对虾病害防治
三、病害防治
1、病毒性白斑病该病是由白斑杆状病毒(WSBV)感染对虾而引起的,可感染我国所有养殖的对虾。养殖的虾类,在受到WSBV感染后,多数在一周内死亡,并出现典型的甲壳白斑症状。而在有弧菌或其他病原混合感染时,被感染的对虾则会出现身体发红或其他并发症状。对于不同的虾类,其白斑症状也略显不同。对于甲壳较厚的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甲壳白斑十分显著,肉眼即可从外表观察到,而对于甲壳较薄的中国对虾,长毛对虾和墨吉对虾,则常常需将甲壳取下才容易由肉眼观察到。现在的研究表明: WSBV是经口服途径水平传播的,野生甲壳类和被WSBV污染的食物是WSBV的传染源。目前,尚未有任何药物可以治愈已被WSBV染的对虾。因此对于白斑病的防治关键在于预防,即切断WSBV的传染途径,防止养殖对虾被感染。WSBV对含氯、含碘消毒剂及干燥和高温是比较敏感的,消毒预防成败的关键在于对消毒剂量把握不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充分考虑养殖池水中有机物浓度对消毒剂的影响。其次,对虾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营养不良和被其他病原(如弧菌)感染,会加速白斑病的暴发,而采用免疫激活剂口服和疫苗的处理,已被证明能提高对虾的免疫保护能力,增强其抗病力。因此,对于对虾病害的防治,除了采取严格消毒海水和池塘预防传染外,保持良好的水质,特别是用增氧机维持较高的池水溶解氧浓度和采用免疫预防等综合措施也是十分重要的。
2.立克次体病轻度感染的对虾无症状。严重感染的对虾嗜睡、厌食。斑节对虾的立克次体病是感染固定的吞噬细胞。触角腺细胞和Y器官细胞。腹部肌肉不透明,肝胰脏呈现糊状,鳃血管常有血细胞聚集。立克次体位于细胞质中。预防措施同WSBV病。治疗方法未见报告,四环素或氯霉素可能有效。
3、黑鳃病引起黑鳃的原因较多,主要是底质及其水质受污染而引起弧菌及镰刀霉菌大量繁殖,寄生于鳃丝上所致。初期鳃呈现桔黄色和鲜褐色,以后逐渐变暗,最后变黑色,严重者鳃溃烂,鳃小瓣断落。除上述原因外,某些原生动物、重金属的铜和铜、油类的污染、一些化学刺激物(高锰酸钾、氨、硝酸盐及缺少维生素C)也会产生黑鳃。如果是由弧菌引起的,即可用2~3 X 1ppm映哺哇酮浸泡 2~4次,有一定疗效。
4.弧菌病(红腿病、败血病)是由多种弧菌侵入血液引起全身感染,放又称败血病。病虾全身及附肢变为红色或暗红,背部弯曲。病虾行动迟缓,胸肢支撑无力,多拒食,不能控制行动的方向,时而在水面打旋,时而在池边缓游或爬行,重病者倒倒在水中,此病发病后2~4小时开始死亡在池边。防治时要严格清池,放南密度不宜过大,注意保持良好水质。如果水质不良,要大换水。若池底腐败污物多,可采用大量的沸石粉或麦饭石及可保净(每1.5亩1~2包施入池中)。治疗时可在每公斤配合饲料中加入土霉素或氯霉素0.5克,连续投喂,可控制病情。
5、烂眼病由非群霍乱弧菌侵入虾体及眼球引起的。初病时虾眼球肿胀,并由黑色变为褐色,逐渐溃烂,严重时整个眼球都烂掉,仅剩下眼柄。随着病情的发展,全身肌肉变白。病虾行动呆滞,匍匐于水草上或地进水底,时而在水面上旋转翻滚。多数病虾在一周内死亡。防治时加大换水量,保持良好水质。可用0.6~ 1.0 X 1ppm漂白粉全池均匀泼洒 2~ 3 天。并可在每公斤配合饲料中加入土霉素 0.5克,连续投喂3一4天,进行治疗。
6.白黑斑病(白斑病)由弧菌感染所致。亦有人认为是援食了霉变的饲料引起的。发病初期病虾头胸甲的触角区。心鳃脊及心区有白斑,2~5节甲壳的后下线各具一个白斑。白斑变为黑斑,然后死亡。此病感染率高,死亡率亦高。治疗方 法同红腿病。7.烂鳃病病虾鳃丝腐烂坏死,组 织腐烂、萎缩。鳃中血淋巴内有细菌(菌血症)。多发生在7~9月的高水温期。危管性 大,感染率高。防治时要彻底清污、清池,保持水质良好,放苗密度要适宜,要注意 投饵的质和量。可用抗生素治疗,用量和用法与治疗烂眼病相同。台湾用孔雀绿 0.5一0.8x1ppm,药治1天。
8、丝状细菌病
以发状白丝菌为主,还有发硫菌、滑定细菌、噬纤细菌、黄杆菌等。它们单独或与发状白丝菌一起侵袭虾体。发病时影响较大的是鳃,严重者可使鳃变黄色、褐色甚 至绿色,随着丝状体粘附异物,而使颜色变化。可妨碍对虾呼吸,在水中缺氧时会 发生死亡。严重时使蜕壳也有影响。多换水,改良水质,注意虾营养,是有效的预防方法。对已感染的虾,可用:12一15X1ppm的茶籽饼泼洒,促使对虾蜕壳,蜕壳后要大换水;全池泼洒 5 X 1ppm高锰酸钾,6小时后大换水;用艾夸特灵(Aquatrine)(一种螫合钢除藻剂),使用铜离子0.lx 1ppm,24小时流水药治,或Cu2+0.2~0.5X1ppm,4~6小时静水药浴。用 1X 10ppm氯化铜对控制丝状细菌也有效。
9.微抱子虫病病
原是微泡子虫(Nosema nelsoni)、匹里虫(Pleistophora sp.)和特汉虫门(Thelohania sp.)三个属,其中以特汉中虫较多见。被感染的虾肌肉变白、松散柔软,不透明的白色区域不断扩大,整个腹部变白油色,故称棉花虾。微抱了虫主要侵袭肌肉。匹里虫侵袭肌肉。
心脏、胃壁、鳃和肝胰脏。而特汉虫先侵 袭血管,随后在卵期处大量繁殖,使卵巢 呈乳白色,沿背中线有不透明白带,严重 时可扩散以附肢、头部、眼柄等处。此病轻者可影响对虾的繁殖,重者造成大量 死亡。每年6~10月是发病的季节。方法 主要是用石灰、漂白粉彻底清池,及时清 除病、死虾。
10、肌肉坏死症病
虾腹部肌肉局部出现变白不透明,偶尔发生于步足及游 泳足。严重时全身肌肉变白,并会出现坏 死区。主要是由于放苗密度过大、溶解氢 低、水温及盐度变化大所致;防治时应在高温季节加强换水,维持水深1.5米以 上,使水温和盐度的变化稳定。改变环境 6小时后能恢复正常。
11、丝藻附着病
由于水质管理不当,促进丝藻大量繁生,斑节对虾壳表面 因布满丝藻,而不能正常发育成长,久不 蜕壳,逐渐虚弱死亡。日常水质管理良好就无此病出现。得病后,可改变水质,如盐度、水温的改变,可刺激虾虫脱壳。另施放 12~ 15 X 1ppm茶籽饼茶粕促进蜕壳亦可。
12.痉挛病(弓弓腰)病虾腹部弓起,各关节不能活动,呈僵硬状。尾部弯子头部胸部之下,呈抱尾状,两眼并起,僵直。此病多发生于高温期惊受吓之时。此病流行时,应多换水,提高水位,不要惊动虾或撒网取虾,这些对控制病情的发展有较好的作用。
13、烂尾、断须和断足对虾于池中的打斗或池水水质不良都会有烂尾、断足和断足等现象,故维持良好水质及正确投喂饲料目可防止此病。少数虾池虾得此病无须药,只要加强水质管理则可,多数虾池虾得北病可能是细菌造成二次感染。除了大量换水外,须投消毒剂减轻细菌感染。
第二篇:对虾病害防治及应激处理
四、对虾病害防治及应激处理
3? 引起对虾发病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与对虾品种有关,不同的对虾品种或同一种对虾品种,在不同的生长期对病害的抵抗能力不一样,如南美白对虾抵抗白斑病的能力比斑节对虾稍强;外因与对虾生长的环境有关,其中包括致病生物、水体环境、气候环境和营养水平等。
4能引起对虾发病的生物有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细菌可以在水中生长,也可以在对虾体内(如消化道和血淋巴)生长。细菌一方面可以吸收对虾的营养成分,一方面可放出毒素危害对虾的生长。病毒只能在对虾细胞内增殖,它利用细胞内的营养成分制造自身的物质并形成大量的新病毒,病毒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细胞破裂,最终导致对虾死亡。真菌的菌丝可以从对虾的体表伸入对虾体内,一方面吸收对虾的营养物质,一方面破坏对虾的组织结构。寄生虫多数寄生在对虾的体表,主要影响对虾的呼吸等生理功能。
5?
有的细菌对对虾来说是有害的,有的细菌对对虾来说是有益的。如导致对虾红腿病、烂鳃、黄鳃及黑鳃等的细菌是一些条件致病菌,它们对对虾是有害的,在养殖过程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控制它们。而有些细菌,如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和光合细菌等,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它们能够利用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转变成为无害的或者是有益的物质,所以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培养或者添加这些有益菌。
控制有害细菌的有效措施是,先用消毒剂将水体中的有害细菌消毒后再添加有益菌。如果消毒后不添加有益菌,有害菌会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从而没有达到消毒的目的。如果没有消毒就添加有益菌,不但有害菌没能被清除,有益菌也不能繁殖起来,同样达不到添加有益菌的目的。消毒后水体中的细菌数量将大大减少,在消毒剂失效后,有害菌没有大量繁殖之前添加有益菌,有益菌就能大量繁殖起来。有益菌数量大量增加后,一方面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长,另一方面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将被转化成无害甚至是有益的物质。
采取内服外消的治疗方案。内服渔药抗生素及中草药,如大蒜素、黄连等拌饵投喂,杀灭体内的病原菌;外消即采用渔药消毒剂,清除水体中的病原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得使用禁用药,并要注意休药期问题。
就对虾目前的养殖情况来说,病毒病大规模暴发后几乎无法有效治疗。因此,针对的措施只能在于预防。具体措施如下:
(1)清淤消毒彻底,营造好的水环境。
(2)选购优质健壮的苗种。
(3)养殖时间的合理设置——易发病阶段避免出现在温差过大、雨水过多等不利于养殖的季节。
(4)保持水质稳定
①避免水质突然持续变肥(水质偏瘦时不要一直下肥,发现水质转肥时,施放有益微生物制剂及时控制)。
②避免发生倒藻(每天不同时段观察水色的变化,测量pH变化和适时补充有益微生物制剂、藻类营养素)。
③保持底质清洁(定期施用芽孢杆菌制剂和合理使用调节剂)。
(5)提高对虾抗病力
①内服中草药、免疫调节剂(如“免疫蛋白”)、营养素(如“虾用多维”)等。
②泼洒葡萄糖和泼洒型维生素C(如“健虾宝”)。
首先对发病虾池的水体、工具进行隔离,同时应用药物治疗,一般是用卤素类消毒剂对养殖水体消毒,改善底质,口服中草药及其他抗病毒类药物,投放水体理化因子调节剂。对相邻未发病的水域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已死亡的对虾要做无害化处理,如深埋等。
? 虾常常独自浮游于水面,又不摄食,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底质可能污染严重,氨氮高或硫化氢多,导致虾不适而上游;二是可能患上了纤毛虫病。
纤毛虫病是由固着类纤毛虫引起的,常见的纤毛虫有聚缩虫、单缩虫、钟形虫、累枝虫和鞘层虫等。
病虾鳃区呈黑色,附肢、眼及体表全身各处呈灰黑色的绒毛状。虾浮游于水面,离群独游,反应迟钝,食欲不振以至停止吃食,又不能蜕皮。尤其是在午夜后至天亮前夕,当池水溶氧低于3毫克/升时,常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在对虾养成的中、后期,由于池水含有大量有机碎屑,有的虾池因换水困难或虾体感染细菌、病毒等原发性病原生物,而促使他们大量繁殖并附着于虾体。
取鳃丝或从体表取附着物作浸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纤毛虫类附着。
防治措施为:
(1)养殖中、后期,适量换进已消毒的无污染和不带病毒水源。
(2)每半个月公顷施用450千克沸石粉或白云石粉以调节水质,降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有害物质。
(3)如果有水源,可用10~15毫克/升的茶麸,全池泼洒,促进蜕壳。
(4)加强营养,选择优质饲料,并添加高稳维生素C(每千克饲料加2克)以及大蒜50克。
(5)每半个月投喂药饵一次。
1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浓度较高时,会对对虾的生理活动产生影响,严重时可引起对虾发病。这些因子对对虾的毒性,随着溶解氧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所以,当水体中这些因子的浓度增高时,可打开增氧机增加水体的溶解氧,以缓解它们的毒性。另外,施放光合细菌、EM菌和益生素等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2气候变化常会引起水体理化因子的变化,所以当气候变化超过一定阈值时,水体理化因子变化也常引起对虾发生疾病。暴雨、高温、寒潮到来时对对虾的影响最大,为了避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可通过加高水位、增加溶氧、投喂抗病中草药和稳定水质等措施来抵消这些影响。
3养殖过程中最好能选择优质的饲料用于投喂对虾。质量低劣的饲料不仅营养价值低,往往还含有黄曲霉素等有害的成分。这些饲料不仅不利于对虾的生长,还可能诱发对虾发病。主要原因是少部分虾苗携带病毒,处于潜伏感染状态,不利的条件容易诱发潜伏感染转为急性感染,进而暴发流行。所以,要选用正规来源的饲料,既能保证提供对虾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又没有因饲料霉变而带来的养殖风险。
4? 在养殖过程为防止虾病发生,所以要做好虾病的正常性防治是最重要的。具体工作为:
(1)采取封闭、半封闭的养殖方式,建立健全水质监测规章制度。如外海水经化验后达到养殖水标准,可适当换水,但不能超20%。养殖面积小、海水源无污染的地区,也可适当排灌水。
(2)虾池内要定期、严格消毒,勿用高残毒的消毒药物。
(3)慎重选择养殖种苗。凡采用高温和抗生素药物育出的虾苗尽量不用,宁可暂缓放苗或不放苗。虾苗最好要进行PCR检测,证实无病毒和病害的方可使用。
(4)不可盲目投喂鲜活饵料。如需投喂鲜活饵料,必须进行消毒或煮熟后方可使用。
(5)对虾生长到4厘米时,必须投喂中草药等,提高抗病力和增长速度,缩短养殖周期。
(6)药饵一定要与水质保护剂结合使用,保持稳定的水质环境。
(7)如发现虾体上附着大量聚缩虫,致对虾蜕皮困难,必须用15毫克/升的茶麸全池泼洒,促进对虾蜕壳。或用蜕壳素2% 添加粉饲料中,亦可在饲料中添2克/千克的维生素C。
(8)每个虾场的工具必须严格消毒,特别发现有病虾的虾池,用具要专池专用。
(9)减少环境对对虾的压力和各种刺激,适当控制对虾的密度。
(10)培养足够的浮游生物,抑制蓝—绿藻的生长,减少有机物污染,防止池水发生富营养化。
(11)发现个别死虾,应尽量从池中拣出,找有经验的科技人员分析病原,切不可粗心大意。靠边拒食及活动反常的虾要观察、捕获,避免虾吃虾,控制虾病传播。
5? 由于海水盐度过高或底质污染,此时对虾难蜕壳,虾壳又不清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引进淡水刺激蜕壳,可抽地下水或引山溪淡水入池,使池水盐度在短时间内下降2~3,以刺激蜕壳。
(2)在饲料中每千克加2~4克维生素C,以稳定型维生素C较佳。
(3)使用茶麸刺激蜕壳,每个大潮期换水2~3天后,一般是池虾蜕壳高峰期,原因是经新鲜海水及水流刺激,此时用15~20毫克/升浓度的茶麸,可以刺激虾体,使蜕壳困难之虾顺利蜕壳,对虾得以同步生长。用法是把茶麸充分粉碎浸泡24小时以上,然后加水均匀泼洒,泼洒时要降低水位。茶麸刺激3~4小时后,要迅速地纳进新鲜海水,以免高浓度刺激时间太长,为害对虾,要在晴天进行。定期使用茶麸,也可毒死凶猛鱼类和病菌,起到防病除害的作用。
? 目前,中草药药饵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一定的重视。我国已有不少科研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山大学生物医药中心近年来利用中草药,进行对虾防病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抗菌性中草药不仅对细菌性疾病起作用,而且对某些病毒和真菌的防治也有一定的效果。使用中草药药饵不但能提高饵料的营养价值,而且毒副作用小,残留时间短,易溶于水,不污染环境。它们可以和抗生素药物合用,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中草药药饵的制备,可用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五信子、大黄、大蒜毒和鱼腥草等磨碎成粉末,单一加入饲料内或混合使用均可。这些中草药能起到调节虾体免疫能力作用,抗菌能力较强,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能增强动物白细胞的吞噬能力。许多中草药是广谱抗菌药,会起到某些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矿物元素等所起不到的作用,既安全又实惠可靠,值得推广。
对虾栖息在养殖池底,但池底一般存在有许多病原体,这些病原体一旦侵入虾体,就有可能会使对虾发病。一般在较好的养殖环境中,虽然有许多病原体存在,但对虾仍能生长良好,因为正常的对虾体内存在着各种抗病因子,并且有三道防线来保护自己:第一道防线是虾体的甲壳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虾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血液细胞中的吞噬细胞、小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第三道防线是免疫系统、抗微生物因子、凝集素和杀伤因子。当病原体进入虾体时,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的特殊蛋白质,从而将该病原体消灭。
如果对虾免疫力下降致使病菌侵入感染,虾病就会暴发。为提高对虾免疫力和病害抵抗力,虾苗一入场后就必须投喂营养型药物饵料。
使用药饵可激发虾体的防病功能和生活力,促进机体代谢活动,增强主动免疫力,预防虾病发生,为高健康对虾养殖奠定基础。所以说,投喂药饵是对虾养殖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但有些养殖户对此不以为然,主要原因是对药饵的特殊性不了解。药饵因所含药物种类、含量、性能及生产工艺等方面不同,效果也不同,如何因地制宜、合理使用药饵,是防治虾病中需要加强研究的现实问题,切不可忽视。
白斑综合症病毒传染的途径很多,因此,要预防此病毒的感染,必须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放养前的养虾池一定要彻底清塘,以杜绝病毒的存在。
(2)饲料必须无病毒,以避免病毒进入养殖系统。千万不要以生虾、蟹喂养亲虾,因海蟹是白斑病毒的天然宿主,带病原率极高。种虾一旦摄食带病原海蟹,几天内即会因病毒在体内大量增殖而死亡。
(3)不论雌种虾或雄种虾,均需经过病毒筛检。
(4)一旦发现池中有死虾,若系白斑病毒感染,且个体达5克以上,应立即收虾;若虾还小,则应立即弃养,并将池子加以彻底消毒整理。
(5)在养殖过程,也必须定期对对虾进行白斑病毒的检测,早期发现有病毒感染外,可采取预防步骤。如降低养殖密度,以减轻对环境因子所造成的紧迫行动,把白斑病毒症暴发机率减低。定期进行检测,可使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三篇:北方地区斑节对虾高产养殖技术
低盐度养殖斑节对虾高产技术
斑节对虾,又称草虾,具有生长快、食性杂、广盐性、养殖周期短、个体大、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是备受消费者青睐的名贵虾类之一,该虾已成为当前养殖的重要对象。但由于斑节对虾养殖要求水体盐度在5‰以上,因此北方内陆地区养殖量很小。从2004年开始,****结合本地区水体情况,利用海盐及卤水提高水体盐度,进行了斑节对虾养殖探索。通过3年养殖,证明北方地区低盐度养殖斑节对虾效果好,产量高,发病率低。2006年斑节对虾养殖面积130亩,收获对虾48802kg,平均亩产375.4kg,平均规格33尾/ kg,最高亩产525公斤;总效益117.125万元,平均亩效益9009.6元,最高亩效益12600元。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一、池塘条件
1.池塘选择 面积5—10亩为宜、池深2米左右、水深1.5—1.8米;形状长方形、东西走向;池底平坦、保水性好;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
2.清塘消毒 虾苗放养前10—15天,用75—100kg/亩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杀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
3.进水消毒 虾池经过清整消毒处理后,进水80~100cm,进水时用60~80目筛网过滤,防止有害生物进入,用二溴海因等药物进行水体消毒。
4.盐度调节 虾池盐度应与育苗室水体的盐度相吻合。斑节对虾 属广盐性虾种,盐度适应范围为5‰~25‰,养殖水体盐度必须保持在5‰以上,虾才能正常生长。本地区来自蓟运河的水源一般盐度在4‰—5‰之间,因此在虾苗放养前用粗海盐或卤水调节虾池盐度,为节省成本,一般调到7‰—8‰左右为宜。
5.培养基础饵料 虾苗放养前7天左右,根据池水肥瘦程度,适当施肥培养天然饵料,保证虾苗入池后饵料充足,提高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一般每米水深亩施用市售的生物复合肥2—3公斤,水色转为黄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30厘米~40厘米为宜。
二、虾苗选购与放养
1.虾苗选购 从信誉高,质量好的生产场家选购仔虾。2.虾苗淡化与暂养 将选购的仔虾在本地区进行淡化培育,淡化10天左右,盐度降至7‰—8‰,规格达到0.8—1.0cm。为提高养殖成活率,将淡化后的虾苗放入大棚暂养池中进行暂养。暂养密度3000尾/立方米水体;每一暂养池中配备一台充气泵增氧;饵料以卤虫为主,遵循足量多次投喂,投饵率为100%—150%,保证虾苗的营养充足;暂养期间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一般暂养20天,虾苗规格达到3cm左右即可放苗。
3.虾苗放养 6月初,水温稳定在20℃以上,选择晴朗无风天气放苗。注意放养前的试水环节,经过1~2天的试水,池塘水环境对虾苗成活率无影响即可批量放苗。虾苗个体大小均匀、健壮、活力强、逆游能力好、体表光洁无附着物。放苗密度要根据虾池的条件、管理水平等来确定,一般虾塘水深1.5米左右,每亩放苗2万尾—3万尾。
三、养殖管理措施 1.水质管理
1.1水位调节 虾苗放养半个月之内,养殖池塘基本保持原水位。6月底开始加水,平均每7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15cm,加水后应注意保持水体盐度不变,养殖中后期水位保持在1.5—1.8米。后期则根据水质情况适当进行换水,每次换水量不超过10%。
1.2合理增氧 一般5亩左右的池塘配备3千瓦的增氧机2台。虾苗入养成池后半个月内,每天中午开机2小时;中期后,增加开机次数和时间,每天定时测定溶解氧,保持溶解氧不低于5mg/l;后期要保持每天24小时开机,阴天或天气闷热,可结合泼洒增氧剂,保持水中溶氧量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
1.3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能有效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分解有机物,同时抑制致病菌的大量繁殖。养虾生产过程中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能较好地改善养殖环境,减少病害的发生。可根据各种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不同养殖时期施用不同种类的微生态制剂。前期,每半个月施用1次光合细菌,可有效地消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平衡水体酸碱度,保持水体稳定;中后期,随着养殖水体中残饵、排泄物、有机碎屑等有机物的大量积累,导致有机耗氧量增加,底质恶化,藻相不佳,养殖环境的生态平衡失调,为此应每半个月施用芽孢杆菌或硝化细菌1次,分解利用有机物,为藻类提供营养,维持藻相稳定,增加水体溶解氧,从而达到净化水质,改良底质,维持良好养殖环境的作用。2.科学投喂
放苗后的10—15天内,虾池中基础饵料丰盛,基本能满足虾苗的摄食,可不投饵,以后随着虾苗摄食量的增加,开始投喂全价配合饵料。饵料的选择非常关键,要求质量高、营养全面。前期饵料蛋白质含量要达到45%,中后期可适当下调,但不能低于42%。投饵坚持“四定”原则,每天分5次投喂:早晨6:00、上午10:00、下午2:00、晚上18:00、夜间22:00,晚上和夜间的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60%。投喂量根据虾的生长、天气、水质、水温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投饵率为3%—10%。养殖中后期可适当补充鲜活饵料卤虫,促进对虾的快速生长,每天投喂1次,投喂时卤虫要消毒冲洗干净。每月投喂添加Vc、VE、免疫多糖及保肝功能的中草药制剂药饵1次,5天为一疗程,增强对虾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3.日常管理
每日早、中、晚巡塘检查,观察水温及水质变化,检查虾摄食活动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每半个月测量虾体长1次,根据生长情况,结合各项管理措施,及时调整生产措施,保证虾的正常生长。
4.病害防治
由于养殖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人为控制,因此一般的非病毒性疾病应以改善养殖环境即池塘微生态环境作为主要的防治手段。具体防治措施:彻底清塘消毒,改良底质,杀灭病原体;合理放养,减少水体的承受力;投喂优质的全价饵料,降低残饵对水质的污染;定 期投喂药饵,增强对虾的抗病力及抗应激能力;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改善和优化水环境;合理利用增氧设备和增氧剂,保持养殖期间水体溶解氧在一个较高水平;定期消毒,杀灭病原菌,改良水质。
病害治疗遵循早发现、早治疗原则,根据具体情况正确使用药物,避免有病乱投药,同时加强日常管理,做好生产纪录,建立完善的生产制度。
第四篇:GB_T 22919.1-2008_水产配合饲料 第1部分:斑节对虾配合饲料
GB/T 22919.1-2008 水产配合饲料 第1部分:斑节对虾配合饲料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Aquafeed―Part 1:Formula feed for giant tiger shrimp(Penaeus monodon)【标准状态】现行 【全文语种】中文简体 【发布日期】2008/12/31 【实施日期】2009/5/1 【修订日期】2008/12/31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暂无 【被代替标准】暂无
【引用标准】GB/T 5918,GB/T 6432,GB/T 6433,GB/T 6434,GB/T 6435,GB/T 6436,GB/T 6437,GB/T 6438,GB 9969.1,GB 10648,GB 13078,GB/T 14699.1,GB/T 16765-1997,GB/T 18246,GB/T 18823,NY 5072,SC/T 2002-2002,JJF 1070,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第75号令)
适用范围&文摘
本标准规定了斑节对虾配合饲料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斑节对虾配合饲料。
第五篇:病害防治实习
一、网箱养殖海水鱼病害实习
实验目的:到网箱养殖现场调查掌握鱼病诊断的方法
实验要求:理解鱼病诊断的常规步骤
思考题:鱼病诊断需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答案:从现场调查、临床诊断、实验室检验三方面入手
二、细菌病的病原分离,初步鉴定
实验目的:掌握细菌分离和鉴定的方法
实验要求:熟练掌握细菌分离实验
实验材料:
1、体表病灶接种培养
2、解剖并对肝脏进行接种培养
3、培养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实验结果:该实验中共分离细菌3株,其中均为革兰氏阴性菌
三、中华鳖的病害实习
实验目的:到中华鳖养殖场熟悉在中华鳖养殖中的常见病害
实验要求:理解嗜水气单胞菌在中华鳖养殖中的巨大危害
思考题:通过现场问询和调查,在中华鳖养殖中的常见病害有哪些?
答案:自理
四、中华鳖细菌性病原的药敏试验
实验目的:理解药敏实验对细菌性疾病防治的重要意义
实验要求:掌握药敏试验的基本步骤
实验步骤:
1、取实验三所收集中华鳖细菌性病原嗜水气单胞菌
2、取梯度浓度的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SMZ、氟苯尼考、氧氟沙星、蒽诺
杀星等药物分别对细菌进行处理
3、取对细菌杀灭率为100%的药物的最低浓度作为治疗浓度
实验结果:嗜水气单胞菌对青霉素、氟苯尼考和蒽诺杀星高度敏感,对土霉素和SMZ中
敏感,对链霉素不敏感。
五、贝类病害的野外观察
实验目的:走访东风螺、珍珠贝、牡蛎和鲍鱼养殖场,了解贝类养殖常见病害
实验要求:了解上述贝类的主要病害
思考题:在你所走访的过程中所了解贝类病害主要有哪些?
答案:东风螺跑肉病、吸管水肿病;珍珠贝黑心肝病、牡蛎才女虫病、鲍苗脱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