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澳洲龙虾病害防治及管理
农业技术全集之-水产养殖技术
澳洲龙虾病害防治及管理
澳洲龙虾虽病害较少,但也需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养殖中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水源。在注入新水时,一定要将寄生虫如水生虱、蚤类的卵或幼虫在源头过滤掉,减少其对幼虾的侵害。患病虾则可用百万分之2~3的孔雀石绿、百万分之5的食盐水或百万分之2的高锰酸钾泼洒、水浴。禁用敌百虫。
2.溶氧管理。既要防止水中缺氧,还要避免因过高的溶氧导致虾苗气泡病的发生。要及时清除残饵,以防水质恶化。注意观察虾是否有缺氧的表现,当未投饵时,大量虾从掩体下爬出或游近岸边时,表明水中溶氧不足。针对天气变化和水质状况,适时开机增氧或加注新水,保证虾苗正常生长。
3.PH值调节。定期泼洒生石灰,保持水体呈中性偏碱,既可防病消毒,又可补充一定的钙源,促进虾顺利蜕皮。
4.及时拣出死虾。防止死虾被活虾采食后,诱使相互残食或传播疾病。若虾死亡是因蜕皮困难造成的,应及时调整食物结构,增添新鲜动、植物食料。
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水产养殖及病害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及病害防治措施
一、适当控食
夏天水温高,水中溶氧相对较少,过饱的饮食会增加水生动物的耗氧率而使水生动物易因缺氧死亡。同时在高温条件下,由于水生动物体质弱,摄食量本来也低于平时,而过量的投喂会造成剩余残饵污染水体而加速养殖水体的水质败坏。一般情况下,高温季节的投饲量控制在平时的60―70%,而遇闷热或雷阵雨天气,投饲量可减少到平时的40―50%。
二、保持良好水质
对养殖池塘应灌满塘水,鱼类养殖池塘水深达到1.8―2.2米,虾蟹类养殖池塘水深1―1.5米,对田改塘较浅的池塘多放养水草,以降低水温,创造适宜的水环境,使养殖品种良好生长。在晴天水温不太高的上午,每15―30天每亩用5―10公斤的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或投放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以改善水质。
三、挑选鱼种及最佳的生长密度
1.选择优质鱼种
鱼类能够成长为健康成鱼的前提是要选择优良的鱼种。优质鱼种具有生长快、成活率高、病害少的特点。在选种时要注意鱼种的来源。提倡由自己或附近的池塘进行培育的方法。这样既能够生产自己所需的鱼种,又能在品种搭配、数量和规格上灵活选择。放鱼种时要选择晴天进行,放鱼时操作要轻柔、细心,不能将鱼体弄伤,避免鱼病的发生。
2.鱼最佳的生长密度
池塘在一定条件下所最多能饲养鱼的总重量是有限制的,即鱼栽力。因而要把握好最合理的饲养密度。若存塘鱼重量达到鱼栽力时,鱼就会停止生长并出现养殖事故,造成产量上的损失。因此在鱼类饲养时要根据池塘条件、放养品种、管理措施和水平等掌握好鱼类饲养的密度。
3.鱼食的挑选与投放时间
我国目前鱼类养殖的饵料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人工生产颗粒饲料和经施肥而培养出来的天然饵料。在进行饵料的投放时,一般对已经养过鱼的塘口,可以根据以往经验大致确定全年的饲料用量。对于初次养鱼或条件发生较大变动的养过鱼的池塘,全年饲料的用量需要通过计算来确定。
4.常见病害的主要类型
4.1 细菌性败血症对于细菌性败血症,不同地区的称呼也是不一样的,其发病原因是由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生物变种等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溶血性腹水病、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等,是鱼类病害中常见的疾病。
4.2 亚硝酸盐通过呼吸作用,亚硝酸盐经鱼的鳃丝进入血液,降低鱼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从而减弱了血液的载氧能力。导致鱼的摄食量有所减少,出现组织性缺氧,而且鳃组织出现病变而对呼吸产生严重的影响、缺乏平衡能力,这时鱼的血液为红褐色或者黑紫色,甚至于内脏器官皮膜的通透性也发生了改变,渗透条件能力降低,造成充血,其症状与出血病相似。
4.3 瓜虫病瓜虫病是一种寄生虫性原虫病,是淡水鱼类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几乎在所有的淡水鱼类养殖中都出现过瓜虫病,导致大量的鱼种、鱼苗死亡。淡水小瓜虫病多是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随着水温的变化,小瓜虫生存的时间也发生着变化,在20~25℃或者1℃时,虫体最易感染宿主鱼;而当水温在30℃以上时,虫体不能发育,所以在炎热的夏天,瓜虫病不会发生。瓜虫病的病征表现是染病鱼体表面或鳃上出现白色小点,因此瓜虫病又称为白点病。
5.病害的防治措施
只有推行健康的养殖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问题,坚持“以防为主,防止结合”的原则,加强养殖生产管理,保护养殖环境。
5.1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措施细菌性鱼病主要有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以及细菌性败血症等,引起病变的细菌主要是水气单胞菌、黏球菌、弧菌、假单细胞菌等。当水质恶化,而且有适宜的温度调节,这些病菌通过鱼的呼吸经鳃到达鱼的体内,生成病灶。所以保证水的质量,控制好水温是完全可以避免此类鱼病的发生。
5.2 病毒性病害的防治措施水产养殖病害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是病毒性病害,这是导致鱼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主要的水产病有河蟹抖抖病、虾类肌肉白浊病等。主要预防措施有,首先是彻底清塘后,在将鱼放入池塘的7 d前,用精碘再进行一次消毒。这种方式对病毒性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次,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增加2次精碘的使用;如果已经发生病害,使用内服药,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水产养殖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但关系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而病害对于水产养殖企业、个人的影响可以说关系着生存、发展的问题。
第三篇:对虾病害防治及应激处理
四、对虾病害防治及应激处理
3? 引起对虾发病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与对虾品种有关,不同的对虾品种或同一种对虾品种,在不同的生长期对病害的抵抗能力不一样,如南美白对虾抵抗白斑病的能力比斑节对虾稍强;外因与对虾生长的环境有关,其中包括致病生物、水体环境、气候环境和营养水平等。
4能引起对虾发病的生物有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细菌可以在水中生长,也可以在对虾体内(如消化道和血淋巴)生长。细菌一方面可以吸收对虾的营养成分,一方面可放出毒素危害对虾的生长。病毒只能在对虾细胞内增殖,它利用细胞内的营养成分制造自身的物质并形成大量的新病毒,病毒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细胞破裂,最终导致对虾死亡。真菌的菌丝可以从对虾的体表伸入对虾体内,一方面吸收对虾的营养物质,一方面破坏对虾的组织结构。寄生虫多数寄生在对虾的体表,主要影响对虾的呼吸等生理功能。
5?
有的细菌对对虾来说是有害的,有的细菌对对虾来说是有益的。如导致对虾红腿病、烂鳃、黄鳃及黑鳃等的细菌是一些条件致病菌,它们对对虾是有害的,在养殖过程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控制它们。而有些细菌,如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和光合细菌等,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它们能够利用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转变成为无害的或者是有益的物质,所以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培养或者添加这些有益菌。
控制有害细菌的有效措施是,先用消毒剂将水体中的有害细菌消毒后再添加有益菌。如果消毒后不添加有益菌,有害菌会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从而没有达到消毒的目的。如果没有消毒就添加有益菌,不但有害菌没能被清除,有益菌也不能繁殖起来,同样达不到添加有益菌的目的。消毒后水体中的细菌数量将大大减少,在消毒剂失效后,有害菌没有大量繁殖之前添加有益菌,有益菌就能大量繁殖起来。有益菌数量大量增加后,一方面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长,另一方面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将被转化成无害甚至是有益的物质。
采取内服外消的治疗方案。内服渔药抗生素及中草药,如大蒜素、黄连等拌饵投喂,杀灭体内的病原菌;外消即采用渔药消毒剂,清除水体中的病原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得使用禁用药,并要注意休药期问题。
就对虾目前的养殖情况来说,病毒病大规模暴发后几乎无法有效治疗。因此,针对的措施只能在于预防。具体措施如下:
(1)清淤消毒彻底,营造好的水环境。
(2)选购优质健壮的苗种。
(3)养殖时间的合理设置——易发病阶段避免出现在温差过大、雨水过多等不利于养殖的季节。
(4)保持水质稳定
①避免水质突然持续变肥(水质偏瘦时不要一直下肥,发现水质转肥时,施放有益微生物制剂及时控制)。
②避免发生倒藻(每天不同时段观察水色的变化,测量pH变化和适时补充有益微生物制剂、藻类营养素)。
③保持底质清洁(定期施用芽孢杆菌制剂和合理使用调节剂)。
(5)提高对虾抗病力
①内服中草药、免疫调节剂(如“免疫蛋白”)、营养素(如“虾用多维”)等。
②泼洒葡萄糖和泼洒型维生素C(如“健虾宝”)。
首先对发病虾池的水体、工具进行隔离,同时应用药物治疗,一般是用卤素类消毒剂对养殖水体消毒,改善底质,口服中草药及其他抗病毒类药物,投放水体理化因子调节剂。对相邻未发病的水域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已死亡的对虾要做无害化处理,如深埋等。
? 虾常常独自浮游于水面,又不摄食,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底质可能污染严重,氨氮高或硫化氢多,导致虾不适而上游;二是可能患上了纤毛虫病。
纤毛虫病是由固着类纤毛虫引起的,常见的纤毛虫有聚缩虫、单缩虫、钟形虫、累枝虫和鞘层虫等。
病虾鳃区呈黑色,附肢、眼及体表全身各处呈灰黑色的绒毛状。虾浮游于水面,离群独游,反应迟钝,食欲不振以至停止吃食,又不能蜕皮。尤其是在午夜后至天亮前夕,当池水溶氧低于3毫克/升时,常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在对虾养成的中、后期,由于池水含有大量有机碎屑,有的虾池因换水困难或虾体感染细菌、病毒等原发性病原生物,而促使他们大量繁殖并附着于虾体。
取鳃丝或从体表取附着物作浸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纤毛虫类附着。
防治措施为:
(1)养殖中、后期,适量换进已消毒的无污染和不带病毒水源。
(2)每半个月公顷施用450千克沸石粉或白云石粉以调节水质,降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有害物质。
(3)如果有水源,可用10~15毫克/升的茶麸,全池泼洒,促进蜕壳。
(4)加强营养,选择优质饲料,并添加高稳维生素C(每千克饲料加2克)以及大蒜50克。
(5)每半个月投喂药饵一次。
1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浓度较高时,会对对虾的生理活动产生影响,严重时可引起对虾发病。这些因子对对虾的毒性,随着溶解氧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所以,当水体中这些因子的浓度增高时,可打开增氧机增加水体的溶解氧,以缓解它们的毒性。另外,施放光合细菌、EM菌和益生素等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2气候变化常会引起水体理化因子的变化,所以当气候变化超过一定阈值时,水体理化因子变化也常引起对虾发生疾病。暴雨、高温、寒潮到来时对对虾的影响最大,为了避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可通过加高水位、增加溶氧、投喂抗病中草药和稳定水质等措施来抵消这些影响。
3养殖过程中最好能选择优质的饲料用于投喂对虾。质量低劣的饲料不仅营养价值低,往往还含有黄曲霉素等有害的成分。这些饲料不仅不利于对虾的生长,还可能诱发对虾发病。主要原因是少部分虾苗携带病毒,处于潜伏感染状态,不利的条件容易诱发潜伏感染转为急性感染,进而暴发流行。所以,要选用正规来源的饲料,既能保证提供对虾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又没有因饲料霉变而带来的养殖风险。
4? 在养殖过程为防止虾病发生,所以要做好虾病的正常性防治是最重要的。具体工作为:
(1)采取封闭、半封闭的养殖方式,建立健全水质监测规章制度。如外海水经化验后达到养殖水标准,可适当换水,但不能超20%。养殖面积小、海水源无污染的地区,也可适当排灌水。
(2)虾池内要定期、严格消毒,勿用高残毒的消毒药物。
(3)慎重选择养殖种苗。凡采用高温和抗生素药物育出的虾苗尽量不用,宁可暂缓放苗或不放苗。虾苗最好要进行PCR检测,证实无病毒和病害的方可使用。
(4)不可盲目投喂鲜活饵料。如需投喂鲜活饵料,必须进行消毒或煮熟后方可使用。
(5)对虾生长到4厘米时,必须投喂中草药等,提高抗病力和增长速度,缩短养殖周期。
(6)药饵一定要与水质保护剂结合使用,保持稳定的水质环境。
(7)如发现虾体上附着大量聚缩虫,致对虾蜕皮困难,必须用15毫克/升的茶麸全池泼洒,促进对虾蜕壳。或用蜕壳素2% 添加粉饲料中,亦可在饲料中添2克/千克的维生素C。
(8)每个虾场的工具必须严格消毒,特别发现有病虾的虾池,用具要专池专用。
(9)减少环境对对虾的压力和各种刺激,适当控制对虾的密度。
(10)培养足够的浮游生物,抑制蓝—绿藻的生长,减少有机物污染,防止池水发生富营养化。
(11)发现个别死虾,应尽量从池中拣出,找有经验的科技人员分析病原,切不可粗心大意。靠边拒食及活动反常的虾要观察、捕获,避免虾吃虾,控制虾病传播。
5? 由于海水盐度过高或底质污染,此时对虾难蜕壳,虾壳又不清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引进淡水刺激蜕壳,可抽地下水或引山溪淡水入池,使池水盐度在短时间内下降2~3,以刺激蜕壳。
(2)在饲料中每千克加2~4克维生素C,以稳定型维生素C较佳。
(3)使用茶麸刺激蜕壳,每个大潮期换水2~3天后,一般是池虾蜕壳高峰期,原因是经新鲜海水及水流刺激,此时用15~20毫克/升浓度的茶麸,可以刺激虾体,使蜕壳困难之虾顺利蜕壳,对虾得以同步生长。用法是把茶麸充分粉碎浸泡24小时以上,然后加水均匀泼洒,泼洒时要降低水位。茶麸刺激3~4小时后,要迅速地纳进新鲜海水,以免高浓度刺激时间太长,为害对虾,要在晴天进行。定期使用茶麸,也可毒死凶猛鱼类和病菌,起到防病除害的作用。
? 目前,中草药药饵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一定的重视。我国已有不少科研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山大学生物医药中心近年来利用中草药,进行对虾防病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抗菌性中草药不仅对细菌性疾病起作用,而且对某些病毒和真菌的防治也有一定的效果。使用中草药药饵不但能提高饵料的营养价值,而且毒副作用小,残留时间短,易溶于水,不污染环境。它们可以和抗生素药物合用,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中草药药饵的制备,可用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五信子、大黄、大蒜毒和鱼腥草等磨碎成粉末,单一加入饲料内或混合使用均可。这些中草药能起到调节虾体免疫能力作用,抗菌能力较强,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能增强动物白细胞的吞噬能力。许多中草药是广谱抗菌药,会起到某些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矿物元素等所起不到的作用,既安全又实惠可靠,值得推广。
对虾栖息在养殖池底,但池底一般存在有许多病原体,这些病原体一旦侵入虾体,就有可能会使对虾发病。一般在较好的养殖环境中,虽然有许多病原体存在,但对虾仍能生长良好,因为正常的对虾体内存在着各种抗病因子,并且有三道防线来保护自己:第一道防线是虾体的甲壳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虾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血液细胞中的吞噬细胞、小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第三道防线是免疫系统、抗微生物因子、凝集素和杀伤因子。当病原体进入虾体时,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的特殊蛋白质,从而将该病原体消灭。
如果对虾免疫力下降致使病菌侵入感染,虾病就会暴发。为提高对虾免疫力和病害抵抗力,虾苗一入场后就必须投喂营养型药物饵料。
使用药饵可激发虾体的防病功能和生活力,促进机体代谢活动,增强主动免疫力,预防虾病发生,为高健康对虾养殖奠定基础。所以说,投喂药饵是对虾养殖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但有些养殖户对此不以为然,主要原因是对药饵的特殊性不了解。药饵因所含药物种类、含量、性能及生产工艺等方面不同,效果也不同,如何因地制宜、合理使用药饵,是防治虾病中需要加强研究的现实问题,切不可忽视。
白斑综合症病毒传染的途径很多,因此,要预防此病毒的感染,必须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放养前的养虾池一定要彻底清塘,以杜绝病毒的存在。
(2)饲料必须无病毒,以避免病毒进入养殖系统。千万不要以生虾、蟹喂养亲虾,因海蟹是白斑病毒的天然宿主,带病原率极高。种虾一旦摄食带病原海蟹,几天内即会因病毒在体内大量增殖而死亡。
(3)不论雌种虾或雄种虾,均需经过病毒筛检。
(4)一旦发现池中有死虾,若系白斑病毒感染,且个体达5克以上,应立即收虾;若虾还小,则应立即弃养,并将池子加以彻底消毒整理。
(5)在养殖过程,也必须定期对对虾进行白斑病毒的检测,早期发现有病毒感染外,可采取预防步骤。如降低养殖密度,以减轻对环境因子所造成的紧迫行动,把白斑病毒症暴发机率减低。定期进行检测,可使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四篇:病害防治实习
一、网箱养殖海水鱼病害实习
实验目的:到网箱养殖现场调查掌握鱼病诊断的方法
实验要求:理解鱼病诊断的常规步骤
思考题:鱼病诊断需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答案:从现场调查、临床诊断、实验室检验三方面入手
二、细菌病的病原分离,初步鉴定
实验目的:掌握细菌分离和鉴定的方法
实验要求:熟练掌握细菌分离实验
实验材料:
1、体表病灶接种培养
2、解剖并对肝脏进行接种培养
3、培养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实验结果:该实验中共分离细菌3株,其中均为革兰氏阴性菌
三、中华鳖的病害实习
实验目的:到中华鳖养殖场熟悉在中华鳖养殖中的常见病害
实验要求:理解嗜水气单胞菌在中华鳖养殖中的巨大危害
思考题:通过现场问询和调查,在中华鳖养殖中的常见病害有哪些?
答案:自理
四、中华鳖细菌性病原的药敏试验
实验目的:理解药敏实验对细菌性疾病防治的重要意义
实验要求:掌握药敏试验的基本步骤
实验步骤:
1、取实验三所收集中华鳖细菌性病原嗜水气单胞菌
2、取梯度浓度的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SMZ、氟苯尼考、氧氟沙星、蒽诺
杀星等药物分别对细菌进行处理
3、取对细菌杀灭率为100%的药物的最低浓度作为治疗浓度
实验结果:嗜水气单胞菌对青霉素、氟苯尼考和蒽诺杀星高度敏感,对土霉素和SMZ中
敏感,对链霉素不敏感。
五、贝类病害的野外观察
实验目的:走访东风螺、珍珠贝、牡蛎和鲍鱼养殖场,了解贝类养殖常见病害
实验要求:了解上述贝类的主要病害
思考题:在你所走访的过程中所了解贝类病害主要有哪些?
答案:东风螺跑肉病、吸管水肿病;珍珠贝黑心肝病、牡蛎才女虫病、鲍苗脱板病等。
第五篇:绿色蔬菜病害防治技术
选修课论文
绿色蔬菜病害防治技术
院系:学生姓名:李锦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杨玉锋
生物与食品工程
201006010094 级食品科学工程
2013年 5月日10
31摘 要:蔬菜是人每天生活的必需品,但它的种植培养过程中却总遭到虫害的威胁,影响蔬菜的病虫种类多,危害大,影响蔬菜的品质。因此,我们在培植蔬菜方面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技术,科学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防治,打造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重视蔬菜病虫害的防治。
关键词:蔬菜 病虫害 综合防治
论述
1、蔬菜病虫害防治原理蔬菜病虫害防治原理:主要是防治方面要增强种子内部抗性及尽量控制病原菌滋生蔓延及虫卵的繁殖,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以农业措施为中心,融合生物的、物理的、农业的综合技术措施,进行土壤、肥料、空气、种子消毒预防。创造有利于蔬菜正常生产的生态环境而不利于病虫繁殖生存的环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在食品中的份额不断加大,近几年,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除草剂、催熟剂等使用量日益增多,不仅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也造成农药在蔬菜中的残留,因农药残留量超标而导致蔬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1-2]。因此,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标准规定的限量范围内的商品蔬菜。蔬菜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来源于空气、土壤、灌溉水,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就是从源头治理,控制或杜绝蔬菜产品被污染。
2、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2.1物理防治措施
2.1.1采用光电方法进行灭虫
灯光诱杀主要针对夜间活动的害虫,如金龟子,本身具有趋光性,根据这以特点我们可以利用灯管进行诱杀,或者利用高压电网灯进行灭虫。效果最差.2.1.2土壤的日照处理日晒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消毒方式,在蔬菜定植前,选择
少雨晴天气候,在地面上覆盖地膜或黑膜后,暴晒数天,使土壤温度达到38℃,可以大大减少土壤中的细菌存活几率以达到消毒目的。
2.1.3利用温水对育种进行消毒处理
温水浸种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处理方法,例如采用40-45℃温水浸泡葱类鳞茎
1.5小时后再播种,可预防葱类紫斑病;当然,利用温水消毒方法,要根据不同的蔬菜品种及病原菌类型来选择适当的消毒温度和方法.2.2农业防治措施
2.2.1应用“三新”技术培育无病虫壮苗
一是苗棚内应避免混栽,防止原有病虫侵染幼苗。二是更新传统育苗方法。应用育苗盘育苗,降低苗期病害的发生,提高秧苗素质。三是做好种子消毒。应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种子消毒方式。温汤浸种有消毒、增加种皮透性和加速种子吸胀的作用,早春茄果类和瓜类育苗采用此方法较好。化学消毒:用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种15 min,捞出洗净,有钝化和杀灭病毒的效果,在反季节辣椒、茄子、番茄和迟熟辣椒上使用,能明显抑制病毒病发生;白菜类育苗常用多菌灵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2%~0.3%。四是苗床消毒。在育苗床土上用敌克松或苗菌敌等消毒以防止立枯病的发生。五是加强苗期,注意增光、保温和通风降湿,及时间苗定位,保证幼苗齐、匀、壮。六是发现病虫,及时拔除病苗并进行处理。
2.2.2强根固本,增强蔬菜机体抗性
根是作物之本,只有根生长健康,才能吸收更多更全面的营养,使植株生长强壮,整个蔬菜机体抗性增强。要想根生长健康,必须创造适合蔬菜根系生长发育的环境。一是消灭土壤病原菌和虫卵。菜地大田土壤和苗床床土,常常会因病原菌和虫卵的残留而成为病虫害潜伏的场所,特别是对于土壤传播性病害更是如此。对土壤进行处理,杀死部分病原菌和虫卵是积极有效的防治方法。主要方法为深翻与晒土,可促进病残株、虫原物如菌核、卵蛹、落叶在土下腐烂,并能使潜伏在病残体或土中的病虫原物加速死亡,减少田间病源和虫口基数。二是清沟沥水,降低地下水位。蔬菜根系对水分要求较严,特别是大棚蔬菜生产,高的地下水位,不仅土壤湿度大,而且影响大棚湿度的控制,冬天还影响大棚内的温度,极易引发各种病害。三是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土壤耕作层不能少于30cm,否则不利于
蔬菜根系的生长;要增施有机肥,如马来大壮有机无机肥、农丰田有机肥,这2种肥不仅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还有多种微生物菌,对调节土壤中的微生物环境非常有利,最终使植株生长快、长势强、病虫害少、产量高、不易早衰。但农家肥和有机肥必须腐熟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病菌带入农田。
2.2.3加强田间管理。
科学的田间管理能创造一种适合于作物生长发育且有效抑制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是控制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措施。改善菜田内小气候,控制病害的发生与蔓延,如控制温度、湿度条件,合理安排播种期、改善田间小气候和设施内的环境调节措施,创造一种既有利于蔬菜作物生长发育又能有效抑制病虫害繁衍的环境。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前提下,调整播种期可以使作物的发病盛期与病虫原物侵染的高发期错开,达到避开病虫为害的目的。如为控制病毒病的发生,秋延茄果类蔬菜育苗不能早于7月15日;又如白菜苔软腐病的危害程度与播种期有显著关系,适当迟播可减轻危害程度。茄子、番茄适当的稀植,可以使植株通风透光,减轻病虫害,还能提高品质。田间管理得当不仅可改善作物的生长状况,而且还能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及受害后的补偿能力。推广深沟窄畦、高畦,雨停畦干,避免田间积水,可减轻病害发生。合理密植辣椒,在高温季节到来前封行,避免土壤曝晒,利于根系发育,病毒病明显减轻。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提早定植适龄番茄,可提前番茄生育期,减轻病毒病、青枯病为害。通过以上农业措施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2.3生物防治措施
有机蔬菜栽培中可利用害虫天敌来捕食和防治害虫,效果较好。利用天敌昆虫、昆虫致病菌、农用抗生素及其他生防制剂等控制蔬菜病虫害,可以直接取代部分化学农药的应用,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生物防治不污染蔬菜和环境,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和绿色食品业的发展。如利用蓟马的天敌大陆螯峰防治蓟马。
2.4 针对栽培特点,配套良好的耕作制度
定植前铲除田边杂草,在蔬菜生长季节要结合整枝及时拔除病株,摘掉病叶;蔬菜收获后,清理田间残株、败叶和杂草,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不给病虫生活的寄主,这些都是防止病虫害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病原菌和昆虫在土壤中的残留与寄居,使得蔬菜作物在连作条件下的病虫害发生更加严重。因此,可根据不同病原
菌和昆虫对寄主作物种类的选择性,通过建立良好的耕作制度有效控制病虫害,如在不同科、属作物之间进行轮作。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不仅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且可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恶化害虫的食料条件,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一项基本措施,或实行水旱轮作效果更佳。同时利用作物之间的化学他感作用原理,进行间作和套作,对于蔬菜的病虫害防治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可改善蔬菜生态条件,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5、植物性药物防治措施
自然界有些植物不受病菌侵染和危害,它们的生物碱中具有一定的抑制病菌生长的成分和有毒物质。取出这些植物的汁液,对防治病虫害有一定的效果。如鱼腥草、樟树等。如使用苦楝油300-500倍液防治白粉虱。
3、其他措施
3.1防虫网的应用防虫网在育苗期及一些蔬菜的生长期可使用,因其防虫网网眼小,又是全生长期覆盖,害虫等钻不进去,从而在田间形成一个人工屏障,可以有效地阻止害虫侵人.3.2微波杀虫美国研制成一种微波发射器,其所产生的热能可杀死线虫及上壤害虫。它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但缺点是:成本费用较高.结论
举世公认的绿色食品,其中占重要比例的是无公害蔬菜,即无污染蔬菜。其主要特点是所生产的蔬菜产品不受任何环境污染,无农药残留及其它有害物质残留,而对人体无害。生产无公害蔬菜是一项涉及应用技术多项和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的专项技术。目前我国对生产无公害蔬菜已经逐步纳入法制轨道,相继颁布了相关的政策与法规。同时实施了政策扶持、整体布局、协调发展以及争取全社会的支持等措施,加快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步伐,在全国各地逐步形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广泛建立起指导生产的科技队伍,渐渐形成了产业化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