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目录)

时间:2019-05-15 09:4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目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目录)》。

第一篇:《医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目录)

《医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急诊科组织建设规划与管理规范 第一节 急诊科建设设计要求 第二节 急诊科组织建制 第三节 急诊医师基本技能要求 第四节 急诊科专业人员培训 第五节 急诊科管理制度 第六节 急诊科各类人员职责 第七节 综合医院急诊技术水平第八节 综合医院急诊管理检查标准 第二章 ICU建设规划与管理规范 第一节 ICU建设设计要求 第二节 IcU组织建制

第三节 ICU专业人员技能要求 第四节 ICU监测技术规范

第五节 ICU收治、非收治、转出标准 第六节 ICU管理制度 第七节 ICU各类人员职责 第八节 综合医院急诊科基本要求 第三章 急诊护理管理规范 第一节 急诊科护理管理制度 第二节 急诊护理人员培训

第三节 急诊分诊管理 第四节 急诊医嘱处理程序 第五节 急诊护理文书书写 第六节 急诊护理质量控制及标准 第七节 IcU护理质量控制及标准 第四章 常用急救技术操作常规 第一节 气管插管术

第二节 快速经皮气管造口术 第三节 环甲膜穿刺和环甲膜切开术 第四节 气管切开术

第五节 异物卡喉窒息的HeimliCh手法 第六节 氧气疗法

第七节 球囊面罩加压通气术 第八节 无创机械通气术 第九节 有创机械通气术 第十节 深静脉插管术

第十一节 中心静脉压力监测术 第十二节 体外临时起搏术 第十三节 体内临时起搏术 第十四节 非同步电复律除颤术 第十五节 有创动脉压力监测术 第十六节 心包腔穿刺术

第十七节 胸膜腔穿刺术

第十八节 套管针胸膜腔闭式引流术 第十九节 腹腔穿刺术 第二十节 腰椎穿刺术 第二十一节 胃肠减压术 第二十二节 洗胃术

第二十三节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 第二十四节 导尿术 第五章 常见急症急救程序 第一节 心肺复苏急救程序

第二节 院内(成人)双人心肺复苏术 第三节 严重心律失常急救程序 第四节 电击除颤操作流程 第五节 急性左心衰竭急救程序 第六节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程序 第七节 心包填塞急救程序 第八节 呼吸困难急救程序

第九节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救程序 第十节 呼吸衰竭急救程序 第十一节 哮喘治疗急救程序 第十二节 咯血急救程序 第十三节 自发性气胸急救程序

第十四节 休克急救程序

第十五节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救程序 第十六节 OIC急救程序

第十七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救程序 第十八节 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救程序 第十九节 肝性脑病急救程序

第二十节 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急救程序 第二十一节 酸碱平衡失调急救程序 第二十二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程序 第二十三节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急救程序 第二十四节 高热急救程序 第二十五节 昏迷的急救程序 第二十六节 抽搐急救程序 第二十七节 脑病急救程序

第二十八节 急性脑血管病急救程序 第二十九节 高血压急症急救程序 第三十节 羊水栓塞急救程序 第三十一节 产后出血急救程序 第三十二节 子痈急救程序 第三十三节 产科感染诊治规程 第三十四节 急性中毒急救程序 第三十五节 多发伤复合伤急救程序

第三十六节 脊柱和脊椎交通伤急救程序 第六章 常用急救仪器与设备操作规程 第一节 除颤仪操作规程 第二节 有创呼吸机操作规程 第三节 无创呼吸机操作规程 第四节 生命监护仪操作规程 第五节 简易呼吸器操作规程 第六节 微量注射泵操作规程 第七节 输液泵操作规程

第八节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操作规不 第九节 超声波雾化器操作规程 第十节 血糖仪操作规程 第十一节 血液净化操作规程 第十二节 颅内压监测仪操作规程 第十三节 纤维支气管镜操作规程 第十四节 床边心电图仪操作规程 第十五节 血气分析仪操作规程 第十六节 喉镜操作规程 第十七节 降温仪操作规程 第十八节 床边B超仪操作规程 第十九节 移动式X射线机操作规程 第二十节 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葬作规程

第二十一节 胃勃膜监测仪操作规毛 第二十二节 体外膜肺(ECMO)操作规 第二十三节 抗血栓泵操作规程 第二十四节 临时起搏器操作规程 第二十五节 电动洗胃机操作规程 第二十六节 吸引器操作规程 第七章 急诊病历书写规范 第一节 急诊病历书写要求

第二节 留观(抢救)病历书写格式 第三节 留观(抢救)病历存档规定 第四节 留观(抢救)病历评分标准 第五节 留观(抢救)病历书写举例 第八章 医院急诊科管理常用表格 第一节 急救绿色通道审批表 第二节 综合医院急诊管理检查评分 第三节 综合医院IcU检查评分标准 第四节 护理评估和抢救记录 第五节 急诊科护理评审要求表 第六节 急诊科护理工作考核标准表 第七节 ICU护理质量评审要求表 第八节 ICU护理工作考核标准表 第九节 急诊留观(抢救)病历格式

第十节 急诊留观(抢救)病历评分标准 第九章 医院急诊相关医疗流程图解 第一节 医务处工作流程图 第二节 医院行政管理工作流程图 第三节 护理部工作流程图 第四节 医院组织人事工作流程图 第五节 医院后勤保障工作流程图 第六节 临床科室工作流程图 第七节 医技科室与抢救工作流程图

第八节 国际质量/环境/职业健序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流程

第二篇:医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医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设置,加强管理,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急诊科,并按照本规范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 医院急诊科是社会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院内急症救治的首诊场所。急诊科负责24小时为来院的急诊患者进行抢救生命、稳定病情和缓解病痛的处置,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急诊救治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第二章

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 急诊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药品等条件,以保障急诊救治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 急诊科应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各类辅助检查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急诊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 急诊科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有条件的可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和安全保卫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半径。

第八条 急诊科应有明显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清楚明显,紧急救治相关科室的服务能够保持连续与畅通。

第九条 急诊科应明亮通风,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儿科急诊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第十条 急诊科抢救室应临近急诊入口,设置一定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占地面积以14-16平方米为宜。抢救室内应备有完好的急救药品、器械及处于备用状态的心肺复苏、监护等抢救设备,并应具有必要时施行紧急外科处理的功能。

第十一条 急诊科应根据患者流量和专业特点设置观察床,收住需要留院观察的患者,观察床数量以医院床位数2-3%为宜。患者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

第十二条 急诊科应设有专门传呼(电话、传呼、对讲机)装置。有条件的医院可建立急诊临床信息系统,为医疗、护理、感染控制、医技、保障等部门及时提供信息。

第三章 人员配备

第十三条 急诊科应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第十四条 急诊科应有相对固定的急诊医师,且不少于在岗医师的75%,医师结构梯队合理。

急诊医师应具有2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能够独立掌握内、外科常见急诊处理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电除颤、呼吸机使用及创伤急救等基本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间期以2年为宜。

第十五条 急诊科应有相对固定的急诊护士,且不少于在岗护士的75%,护士结构梯队合理。

急诊护士应具有2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经规范化培训考核合格,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技能,常见急救操作技术的配合及急诊护理工作内涵与流程,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继续培训,间期以2年为宜。

第十六条 急诊科以急诊医师及急诊护士为主,急诊患者较多的医院,还应安排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医师、护士参加急诊。

第十七条 急诊科主任应由具备急诊医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应具有5年以上急诊临床工作经历的医师担任;三级医院急诊科主任应由具备急诊医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应具有8年以上急诊临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床工作经历的医师担任。

急诊科主任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行政管理工作,是本科诊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

第十八条 急诊科护士长应由具备护师以上任职资格并至少从事急诊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人员担任;三级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应由具备护师以上任职资格并至少从事急诊临床护理工作8年以上人员担任。

护士长负责本科的护理管理工作,是本科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第十九条 急诊科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行政管理、保安和其它人员。

第四章

科室管理

第二十条 急诊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第二十一条 急诊实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推诿急诊患者。第二十二条 医院应建立制度,保证相关人员及时参加急诊抢救和会诊。

第二十三条 急诊科应根据急诊医疗工作制度与诊疗规范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急救诊疗工作,确保急诊救治及时。

第二十四条 急诊实行预检分诊制,建立分诊程序及分诊原则,按症状鉴别分诊,对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患者优先。

(一)需要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患者:立即复苏和抢救;

(二)急诊危重患者:应在5~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

(三)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急诊患者:应在30分钟至1小时内给予急诊处理。

第二十五条 医院应制定主要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流程和处置预案,做到急诊科抢救关键措施及相关医技等科室支持配合有章可循。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第二十六条 急诊医护人员必须应按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急诊、留观患者的医疗文书,确保每一位急诊患者都有病历,记录诊疗全过程和患者去向。

第二十七条 医院应建立制度与机制,保证急诊处置后需住院治疗的患者,优先及时收入病房,相关临床科室不得拒绝推诿。

第二十八条 医院应建立制度与机制,加强对急诊科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急诊科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科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第二十九条 急诊科在重大抢救时,特别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群体灾害事件的重大抢救,应按规定及时报告医院相关部门,医院根据情况启动相应的处置程序。

第三十条 急诊科应遵循《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手卫生规范并对特殊感染病人的隔离。

第三十一条

医院及医务管理部门应指定专兼职人负责急诊科管理,指挥与协调重大抢救和急诊患者出口问题。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设置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或者有关其他组织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急诊科进行质量评估与检查指导。

第三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委托的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或者其他组织开展的对急诊科的检查和指导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三十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质量、安全管理等情况进行通报或公告。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不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设置急诊室,参照本规范设置和管理。第三十六条 本规范由卫生部负责解释。第三十七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附件1

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标准

一、仪器设备:心电图机、心脏起搏/除颤器、心脏复苏机;呼吸机、便携式超声仪、心电监护仪、吸引器、给氧设备、洗胃机;床旁X线机等。

二、急救器械:一般急救搬动、转运器械,各种基本手术器械。

三、急救药品:中枢神经兴奋剂;升压、降压药、强心药、利尿及脱水药;抗心律失常药;血管扩张药;镇静剂;止痛、解热剂;止血剂;解毒药、止喘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类药、各种静脉补液液体、局部麻醉药、抗菌素类药、激素类药物,各类敷料、包扎固定用材等。

附件2 急诊科医护人员配置表

急诊量(日平均人次)抢救量(日平均人次)观察床位数 日观察人次 医师(人)护士长(人)护士(人)护工(人)

≤100 4 10 12 12~14 1 25~30 2 101~200 8 15~20 20 18~21 2 40~50 2 201~300 12 21~30 25 24~26 2 50~60 3 301~400 16 31~40 30 27~28 3 60~70 3 401~500 20 31~40 30 29~30 3 70~80 4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500 20 31~40 30 31~40 3 80以上 4

附件3 急诊科医师和护士技术和技能要求

一、急诊科医师应掌握的急救技术和技能

1.独立处理各种急症(如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咯血、急腹症、上消化道出血、黄疸、血尿、抽搐、眩晕、头痛等);

2.掌握通过心电图判断室颤、宽QRS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心动过缓等; 3.掌握心肺脑复苏术、昏迷、各种休克的抢救治疗; 4.掌握创伤的初步诊断和处理原则;

5.掌握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初步诊断和处理; 6.对暂时未明确诊断的急危重症给予适当的抢救治疗;

7.能开展气道开放技术、电除颤、急诊起搏、溶栓术、深静脉置管、动脉穿刺、胸腔穿刺、腹腔穿刺、心包穿刺、腰椎穿刺、胸腔闭式引流、导尿、洗胃和放置食道三腔管等;

8.熟练使用输液泵、呼吸器、多种生理监护仪、血糖仪及分析血气报告等

二、急诊护士应掌握的急救技术和技能 1.掌握急诊护理工作内涵及流程,急诊分诊; 2.掌握急诊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 3.掌握常见危重症的急救护理; 4.掌握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www.xiexiebang.com 免费法律咨询3分钟100%回复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http://www.xiexiebang.com/souask/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5.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 6.掌握急诊各种抢救设备、物品及药品的管理; 7.掌握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及沟通技巧; 8.掌握突发事件和群伤的急诊急救。

第三篇: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第三章 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学习目标

1.掌握急诊科的工作任务与特点。2.熟悉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3.了解急诊科的各项制度。

急诊科是实施院内救护的主要场所,是急症病人相对集中,并且病种较多、病情最复杂的科室。急诊科承担着接收各类急症患者,对其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同时还承担着院前急救工作。急诊科急救工作是医院工作的一部分,但它反映了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是衡量医院工作质量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第一节 概述

一、急诊科护理工作任务

(一)急诊 急诊科24小时随时接受来院紧急就诊的各类患者,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负责接收患者,同时对其进行预检和分诊,为患者尽快就医提供帮助。

(二)急救 急诊科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密切配合,参与对院外或院内转送的重症患者的救治与护理,包括急救药物的应用,气管切开、电除颤、心肺复苏术等急救技术的配合,以及呼吸机、监护仪等急救设备使用,必要是配合应用急诊手术,从而挽救患者生命。当发生突发事件或各类自然灾害时,急诊医护人员还应参加有组织的现场救护活动,进行现场救护并将病人安全送达医院做进一步救治。

(三)教学 急诊科承担着对实习生、进修人员的教学任务,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以及大众急救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以便于加强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不断更新知识,加快急救人才的成长。

(四)科研 急诊科应积极开展有关急症的救护方面的研究工作,建立和完善岗位职责、各项规章制度和救护操作规程,研究救护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提高医疗救护水平。

二、急诊科护理工作特点

(一)急 急救工作具有很强的时间性,急诊患者的病情急、变化快,一切急救护理工作都要突出一个“急”字,必须分秒必争。要求急救护理人员在急救过程中要做到反应迅速,抢救及时,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

(二)忙 急诊患者来院就诊时间、人数、病情随机性大,难以预料,尤其是发生意外灾害时,要承担大批伤病员的抢救护理工作,工作显得尤其繁忙,这就要求平时要有严密的抢救流程、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在抢救大批伤员的时候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三)杂 急诊护理的对象是急症患者,鉴于急症患者的健康基础不同、年龄跨度大、病史叙述不详、疾病种类复杂、病情变化快、就诊人数多和随机性强等特点,增加了急诊护理工作的复杂性。急诊护理涵盖了所有专科的急症的处理,同时又有自身的院外急救通常需要多名救护人员的协作,因要有高效能的组织指挥系统和协调体制。因此要求在救护工作中,必须做到杂而不乱,紧张有序,使抢救过程畅通无阻。

三、急诊科护理人员的作用

(一)先行者的作用 无论到现场进行抢救、医院接诊、急救室的抢救,以及在医院的相关救护工作,急诊科护理人员都是冲在前面的。急诊科的护理人员是医疗救护的一线人员,是各项救护工作及救护活动的先行者。

(二)执行者的作用 良好的治疗及完善的救护方案是关系到患者抢救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而能否快速、有效的实施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急诊护理人员是落实各项治疗及护理措施的执行者。(三)观察者的作用 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后,除完成各项抢救工作外,还应时刻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的观察,以便于了解病情,不但为治疗和护理提供详细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还能帮助发现异常情况,以便于及时处理,尤其是对一些病情较重的患者更需要加强观察。

(四)沟通者的作用 做为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对了解患者、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有较大帮助,同时还要加强与医生、医技人员、上下级领导、同事之间的沟通,便于更好地协调工作。

(五)管理者的作用 在急救护理工作过程中,对于秩序的维护、患者及家属的组织管理,以及与急救工作有关的药品、器械、设备的管理,从而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都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

第二节 急诊科的设置

急诊科做为医院一个比较特殊并相对独立的科室,其设置也有其特殊的要求,但要以便捷、安全为原则。

一、急诊科的设置要求

急诊科应设置在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区域,并且在医院门诊最显著的位置,要有醒目的标志和明显的指路路标,夜间有指路灯标明,便于寻找;急诊科应有独立的进出口,门口及门厅要宽敞,以利于车辆、担架、患者、家属、工作人员的出入;急诊各科室应光线明亮、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方便对患者的观察和治疗;急诊科各单元的设置应以方便、合理就医为原则,以保证设施与人员的充分利用,如抢救室、治疗室与医生办公室邻近,便于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救护;对于有些科室,如放射科、检验科、CT室、B超室等,单独设立为急诊科专用,不仅投入大,而且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可考虑门诊、急诊共用,以急诊使用优先的原则;急诊科在面积设置上应与全院总床位数及急诊就诊总人数成合理比例。

二、急诊科的基本设置

各医院急诊科的设置基本相似,即包括分诊台、诊察室、抢救室、手术室、洗胃室、隔离室、重症监护室、治疗室、观察室等,其中诊察室各医院可根据情况设置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科室。各基本设置单元应以方便患者就诊为原则,在布局上要求合理进行设置。

此外医院根据患者流量,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可设一些相应的辅助单元,如挂号室、收费处、药房以及B超、X线、化验室等检验科室,也可与门诊共用。

三、急诊科的特殊设置

急诊科在一个医院中可以称之为一个综合性的科室,其在设置上与其它科室有相同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的特殊设置。

(一)分诊室

也称预检室,应设立在急诊科门厅入口最明显的位置,便于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分诊室内设有诊查台、电话传呼系统、对讲机、信号灯、呼叫器等装置,以便及时与值班医生联系并组织抢救。还需备常用的常规医疗检查器械,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电筒、开口器、压舌板等,以及病人就诊登记本和常用的检查及化验单等。

(二)抢救室

是抢救患者最主要的场所,设在靠近急诊科进门处,应有充足的照明,足够的空间,面2积至少大于25m。抢救室内需备有抢救患者必需的仪器设备、器材和药品。

1.仪器设备 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洗胃机、心电图机、输液泵、中心供氧装置以及中心吸引装置等。

2.器材 喉镜、开口器、气管插管、气管导管、洗胃管、三腔双囊管、吸氧管、静脉切开包、穿刺包、导尿包、无菌手套以及一次性手套等。

3.药品 主要是常用的一些急救药品,置于抢救车里,便于随时抢救患者应用。主要有止血药、抗休克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血管活性药、中枢兴奋药、利尿药、降压药、镇静止痛药等,同时还要配备生理盐水、平衡盐、甘露醇等常用液体。

(三)急诊手术室

由于有时也用来清创,所以亦称清创室,其应与抢救室、外科诊察室相邻,外伤病人视病情进行清创处理、急症小手术或经抢救且生命体征不稳定随时有可能危及生命者,应在急诊手术室进行急救手术。急诊手术室的配置应包括多功能手术床、无影灯、紫外线灯、麻醉机、呼吸机、器械车、中心供氧、吸引装置等,同时应准备清创缝合包、剖腹探查包、静脉切开包等各种无菌手术包,手术衣、无菌巾、敷料等各种无菌物品以及常用的急救药品。

(四)洗胃室

主要用于经消化道中毒患者的洗胃,从而进行救治。有些医院洗胃室与抢救室共用,有条件的医院应设有单独的洗胃室。洗胃室一般配备常用的洗胃用品,如胃管、听诊器、压舌板、开口器、洗胃液等,还应配备自动洗胃机,并要注意经常清洗、检修,保证机器能正常运行。

(五)观察室

急诊科收治患者的地方叫观察室,除称呼不同之外,其收治的对象也不同,急诊科观察室收治的对象主要有:

1.病情需要住院,但无床位且一时不能转出,病情允许留观察者。2.不能立即确诊,离院后病情有可能突然变化者。

3.某些病症如高热、哮喘、腹痛、高血压等经治疗病情尚未稳定者。4.其他特殊情况需要留观察者。5.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不予留观察。观察室内设备基本与普通病房相似,也建立病历,有医嘱本并书写病室报告和护理记录,对患者采取分级护理和晨晚间护理制度等。

(六)隔离室?

第三节 急诊科的护理管理

急诊科的护理管理是一个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护理管理的质量反映了一个医院的管理水平,重视和加强急诊科的护理管理,落实急诊科的各项管理制度,培养急诊科护士的良好素质,对提高救护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一、急诊科护理组织管理形式

(一)人员组成

急诊科的护理队伍应由具有一定临床经验且经专门的、系统的培训,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有一定协调和沟通能力的护理人员组成,并且要体现年龄、职称、学历结构。护理人员在编制上要满足临床急救护理工作需要,根据每日所承担的急诊工作量及具体分工进行配备,以需定岗、以岗定人,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调整。

(二)管理体制

急诊科护士长做为医院急救领导小组成员,接受护理部和急诊科主任的双重领导,护理人员接受科主任和护士长的双重领导,以护士长为主。急诊科护理管理有其特殊性,但在行政管理上也接受门诊部、医务科的领导和监督。

二、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要求

(一)基本要求

1.高尚的职业道德 急诊科护理人员应有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工作态度,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视患者如亲人,从患者角度出发,一切为了患者,尽量满足患者需求。

2.熟练的业务水平应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尤其是多学科的护理知识,熟练掌握各项抢救及监护仪器的应用,并能判断各项监测数据,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能以及抢救药品的应用,以便在急救过程中能及时、准确、快速、有效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3.健康的身心素质 急诊科护理工作繁忙,节奏快而紧张,急诊科护士必须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要有较好的体力、耐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还要有坚韧的意志和高度的理智,处事不乱不惊,应对从容,对待患者、工作要有高度的热情,保持清晰的头脑,善于思考、分析,对复杂多变的问题能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并能进行正确、有效的处理,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佳的处理方案。

4.良好的团队精神 急诊救护工作需要多人参加,抢救工作就是一个团队的合作过程,只有通过群体的合作,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取得良好的抢救效果,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抢救工作中才能密切配合,达到资源和效率的优化。

(二)上岗标准

1.急诊科从事护理工作必须经过护理专业教育,取得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并有一定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最好是年轻的人员担任。

2.急诊科护士长必须由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取得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并有5年急救工作经验,熟悉急救工作的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

三、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

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是保障护理人员职责明确,工作有章可循,达到护理工作规范化、护理操作程序化,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的目的。急诊科应严格落实2008年《全国医院工作条例》中规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相关要求,结合急诊科工作实际情况制订适合本部门的工作制度和有关规定。

(一)建立健全各项基本制度 如《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首诊负责制度》、《预检分诊制度》、《急诊科护理值班制度》、《急诊科护理查房制度》、《急诊科护理交接班制度》、《急诊科消毒隔离制度》等,从而使急诊科各个岗位上的护理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建立健全各项抢救制度

如昏迷、出血、休克等各项急症的护理常规,气管插管、呼吸机、三腔两囊管、除颤仪等仪器的使用常规,以及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脑出血、心肌梗死、休克、中毒等急性病症的抢救常规,其主要目的是使各项护理操作规范,从而达到操作程序化并合理配备人员。

四、急诊科仪器的配置与管理

(一)仪器的配置

急诊科室除一般科室的配置外,主要还应配置一些常用的抢救设备,如抢救室配备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洗胃机、除颤仪、输液泵等,出诊车内配置便携式监护仪、氧气筒或氧气包、吸引器、担架、急救箱等设备,其它单元按抢救要求配置相应设施。

(二)仪器的管理

1.急诊科对各种仪器应设有台帐,并要做到帐目清楚,帐物相符。

2.仪器由专人保管、专人负责,按不同仪器管理要求定期清点并检查仪器运转情况,使之保持在随时备用状态。

3.对贵重仪器要制定出操作规程,写出书面文字卡片,连同使用登记本挂在仪器旁,每次使用要进行记录,便于了解仪器的使用情况。

4.要严格检查、检修制度,并进行必要的消毒,时刻保持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5.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了解仪器结构和性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6.各类仪器要定位置存放,要做到五防,即防潮、防震、防热、防尘、防腐蚀。

第四节 急诊科的护理程序

科学、高效的急诊科护理工作程序,有利于急诊护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也是提升医院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强急诊护理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急诊科护理工作程序包括接诊、分诊、处理三个环节。

图3-1急诊科护理工作流程

一、接诊

急诊接诊是指医护人员对到达医院急诊科的急诊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较明确的初步判断,并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医疗条件,拟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二、急诊分诊

分诊是指根据患者的主诉及主要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的诊断,并安排救治程序及分配就诊的技术。所有急诊患者均要通过分诊护理人员的分诊后,才能得到专科医生的诊治,其是急诊护理工作最中重要的专业技术,要求有经验的护理人员担任,科学、合理、快速、有效地安排患者到相应科室就诊。当遇到危重患者时,要灵活处理,应先抢救,后挂号及补办相应手续,以便为抢救争取时间。

三、急诊处理

医护人员根据初步诊断掌握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处理。

(一)危重患者 分诊护士协助将患者先送入抢救室进行紧急处理,后办就诊手续。如医生未到达,可根据抢救程序对患者进行相应处理,如休克患者的输液,外伤患者的止血、包扎等。需要手术者,应通知手术室做好手术准备,对不能搬动且急需手术者,可在急诊室及时做好安排进行手术,待病情平稳后,即可转入病房,按照首诊负责制的方式落实,由抢救的医护人员负责护送到相应科室,并将病人病情及处理经过向相关科室交班。凡被抢救的患者,抢救过程中的措施,包括用药都要做好相关记录,以备查用。

(二)一般患者 由分诊护士护送患者至相关科室就诊,对病情复杂难以确定科别的,应在急诊科进行检查及观察,待病情确定后根据首诊负责制处理。只要属于留观对象,需要住院观察者,可留观病房观察治疗。由急救运输工具转入的患者,分诊的护理人员应迅速接诊,按相关程序处理。遇交通事故、吸毒、自杀等涉及法律问题者,除积极抢救外还应迅速报告有关部门。

课后练习

1.急诊科护理的工作任务有哪些? 2.急诊科的护理工作特点是什么? 3.急诊科护理人员的作用有哪些? 4.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第四篇: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定

医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

根据卫生部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制定我院急诊科设置和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设置,加强管理,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急诊科,并按照本规范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 医院急诊科是社会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院内急症救治的首诊场所。急诊科负责24小时为来院的急诊患者进行抢救生命、稳定病情和缓解病痛的处置,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急诊救治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第二章 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 急诊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药品等条件,以保障急诊救治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 急诊科应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各类辅助检查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急诊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 急诊科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有条件的可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和安全保卫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半径。第八条 急诊科应有明显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清楚明显,紧急救治相关科室的服务能够保持连续与畅通。

第九条 急诊科应明亮通风,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儿科急诊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第十条 急诊科抢救室应临近急诊入口,设置一定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占地面积以14-16平方米为宜。抢救室内应备有完好的急救药品、器械及处于备用状态的心肺复苏、监护等抢救设备,并应具有必要时施行紧急外科处理的功能。

第十一条 急诊科应根据患者流量和专业特点设置观察床,收住需要留院观察的患者,观察床数量以医院床位数2-3%为宜。患者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

第十二条 急诊科应设有专门传呼(电话、传呼、对讲机)装置。有条件的医院可建立急诊临床信息系统,为医疗、护理、感染控制、医技、保障等部门及时提供信息。第三章 人员配备

第十三条 急诊科应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第十四条 急诊科应有相对固定的急诊医师,且不少于在岗医师的75%,医师结构梯队合理。

急诊医师应具有2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能够独立掌握内、外科常见急诊处理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电除颤、呼吸机使用及创伤急救等基本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间期以2年为宜。

第十五条 急诊科应有相对固定的急诊护士,且不少于在岗护士的75%,护士结构梯队合理。

急诊护士应具有2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经规范化培训考核合格,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技能,常见急救操作技术的配合及急诊护理工作内涵与流程,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继续培训,间期以2年为宜。

第十六条 急诊科以急诊医师及急诊护士为主,急诊患者较多的医院,还应安排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医师、护士参加急诊。

第十七条 急诊科主任应由具备急诊医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应具有5年以上急诊临床工作经历的医师担任;三级医院急诊科主任应由具备急诊医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应具有8年以上急诊临床工作经历的医师担任。

急诊科主任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行政管理工作,是本科诊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

第十八条 急诊科护士长应由具备护师以上任职资格并至少从事急诊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人员担任;三级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应由具备护师以上任职资格并至少从事急诊临床护理工作8年以上人员担任。

护士长负责本科的护理管理工作,是本科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第十九条 急诊科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行政管理、保安和其它人员。

第四章 科室管理

第二十条 急诊科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第二十一条 急诊实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推诿急诊患者。

第二十二条 医院应建立制度,保证相关人员及时参加急诊抢救和会诊。

第二十三条 急诊科应根据急诊医疗工作制度与诊疗规范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急救诊疗工作,确保急诊救治及时。

第二十四条 急诊实行预检分诊制,建立分诊程序及分诊原则,按症状鉴别分诊,对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患者优先。

(一)需要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患者:立即复苏和抢救;

(二)急诊危重患者:应在5~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

(三)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急诊患者:应在30分钟至1小时内给予急诊处理。

第二十五条 医院应制定主要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流程和处置预案,做到急诊科抢救关键措施及相关医技等科室支持配合有章可循。

第二十六条 急诊医护人员必须应按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急诊、留观患者的医疗文书,确保每一位急诊患者都有病历,记录诊疗全过程和患者去向。

第二十七条 医院应建立制度与机制,保证急诊处置后需住院治疗的患者,优先及时收入病房,相关临床科室不得拒绝推诿。

第二十八条 医院应建立制度与机制,加强对急诊科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急诊科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科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第二十九条 急诊科在重大抢救时,特别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群体灾害事件的重大抢救,应按规定及时报告医院相关部门,医院根据情况启动相应的处置程序。

第三十条 急诊科应遵循《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手卫生规范并对特殊感染病人的隔离。

第三十一条 医院及医务管理部门应指定专兼职人负责急诊科管理,指挥与协调重大抢救和急诊患者出口问题。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设置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或者有关其他组织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急诊科进行质量评估与检查指导。

第三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委托的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或者其他组织开展的对急诊科的检查和指导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三十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质量、安全管理等情况进行通报或公告。

附件1 我院急诊科仪器设备及药品配置

一、仪器设备:心电图机、心脏起搏/除颤器、心脏复苏机;呼吸机、便携式超声仪、心电监护仪、吸引器、给氧设备、洗胃机;床旁X线机等。

二、急救器械:一般急救搬动、转运器械,各种基本手术器械。

三、急救药品:中枢神经兴奋剂;升压、降压药、强心药、利尿及脱水药;抗心律失常药;血管扩张药;镇静剂;止痛、解热剂;止血剂;解毒药、止喘药、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类药、各种静脉补液液体、局部麻醉药、抗菌素类药、激素类药物,各类敷料、包扎固定用材等。

附件2 急诊科医护人员配置

医师(5)人,护士长(1)人,护士(15)人,护工(0)人

附件3 急诊科医师和护士技术和技能要求

一、急诊科医师应掌握的急救技术和技能

1.独立处理各种急症(如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咯血、急腹症、上消化道出血、黄疸、血尿、抽搐、眩晕、头痛等);

2.掌握通过心电图判断室颤、宽QRS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心动过缓等;

3.掌握心肺脑复苏术、昏迷、各种休克的抢救治疗; 4.掌握创伤的初步诊断和处理原则;

5.掌握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初步诊断和处理; 6.对暂时未明确诊断的急危重症给予适当的抢救治疗; 7.能开展气道开放技术、电除颤、急诊起搏、溶栓术、深静脉置管、动脉穿刺、胸腔穿刺、腹腔穿刺、心包穿刺、腰椎穿刺、胸腔闭式引流、导尿、洗胃和放置食道三腔管等;

8.熟练使用输液泵、呼吸器、多种生理监护仪、血糖仪及分析血气报告等

二、急诊护士应掌握的急救技术和技能 1.掌握急诊护理工作内涵及流程,急诊分诊; 2.掌握急诊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 3.掌握常见危重症的急救护理; 4.掌握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5.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 6.掌握急诊各种抢救设备、物品及药品的管理; 7.掌握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及沟通技巧; 8.掌握突发事件和群伤的急诊急救。

第五篇:急诊科护理管理资料目录

目 录

1.护理管理手册

2.工作职责

3.工作指引

4.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考核评分标准

5.护理应急预案

6.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7.专科技术操作流程

8.护理质量管理(质量自评分析表,质量指标统计,质量小结,2010护长工作手册)

9.2008业务学习培训资料

10.2009业务学习培训资料

11.2010业务学习培训资料

12.专科技能考核资料

13.专科理论考核资料

14.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资料

15.夜班护士培训及考核资料

16.护理质量分析资料

17.护理质控会议

18.护士例会

19.护理查房资料

20.工休会及满意度调查资料

21.护理会诊及病例讨论

22.优质服务

23.护理不良事件报告

24.2008-2010护理工作计划与总结与十一晤五,十二五护理工作规划

25.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及应急梯队

26.消毒监测资料

27.带教管理及实施

28.护理安全及隐患自查

29.常见病急症护理程序

30.QC活动小组

31.院感资料

32.护理文化

33.护理科研及论文复印件

34.科室排班表

35.科室资料

36.科室人员资料

37.护理部下发资料

38.健康宣教资料

39.设备操作规程和设备台帐

40.上级文件(三大规范,礼仪规范,卫生部十大安全目标,专科十大安全目标,护士

条例)

41.专科护士核心培训

下载《医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目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目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

    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一、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菜市场设置与管理使用的术语和遵循的原则,规定了菜市场选址。场内环境、建筑装修、设施设备、场内布局、商品卫生质量、现......

    一级综合医院设置规范

    一级综合医院设置规范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在20至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预......

    2341朝阳医院急诊科服务规范

    朝阳医院急诊科服务规范一、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各值班人员热爱本职,坚守岗位,杜绝擅自离岗,准时交接班,不迟到,不早退。急诊绿色通道昼夜畅通......

    急诊科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人民医院急诊科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规范 为了加强对我院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遏制抗感染药物日趋严重的滥用,根据《人民医院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

    《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总结

    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方案 一、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菜市场设置与管理使用的术语和遵循的原则,规定了菜市场选址。场内环境、建筑装修、设施设备、场内布局、商品卫生质量......

    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范文大全

    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 文章来源:商务部 2011-06-20 15:18一、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菜市场设置与管理使用的术语和遵循的原则,规定了菜市场选址、场内环境、建筑装修、设施......

    2016年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2016年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过去一年,在医院领导和院感科主任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卫生......

    3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规范目录

    青医附院感染管理科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规范目录艾滋病职业防护有关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2004年) 艾滋病防治条例(2006年)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