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影产业发展模式之法国模式
在欧洲电影业复兴的进程中,法国可以说是劳苦功高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法国电影开始走向复兴,美国片在法国本土市场份额有所下降,2004年,法国电影市场的上座人次为1.9441亿,比上2003年度提高11.6%;法国产电影共摄制203部,市场占有率是38.4%,比上一年度上升了3.4%,同期美国影片的市场占有率为47.2%。法国电影的成功有很多因素,就电影政策而言,法国政府在税收政策上对电影产业的倾斜,即国家从每张电影票中抽10%的税作为对电影业的再投资资本;为了开拓世界市场,法国还用英语拍片,在影片输出上,有专门的影片输出资金;启用电影分级制,放宽对作品和创作人员的限制,解放电影产业发展的生产力。
1.法国制造——CNC产业资助体系。
2003年,迪斯尼出品的《海底总动员》和华纳的《终结者Ⅲ》虽然在法国市场上分别以近700万和300万人次的上座率占据年度排行首位和第10 位,但其在法国票房收入的11%已经同时被划进了法国国家电影中心(CNC)的基金,并滚动成为下一年度支持法国本土影视产业的资金。事实上,无论是《泰坦尼克号》还是56年前的《乱世佳人》,它们都无一例外地在赚够法国人钱的同时,为法国本土电影积累了资本。
这里所说的“法国制造”,是指其他欧洲国家不具备的、被法国影人视为“王牌政策”的法国电影总局CNC产业资助体系,该体系通过体制和政策,使电影和其他新兴媒体实现了互惠互利。从1948年开始,法国财政法就明文规定:对法国电影工业设立扶持资金,其来源不是国家财政预算,而是从影院、电视和录像等相关行业的税收中提取。比例大致为:电影院票价税收的11%,电视台营业额税收的5.5%,录像带出版税收的2%(现在加入DVD一项),总预算高达4.4亿欧元。票价税收不限于法国本土影片,包括其他各国在法国上映的影片。参加这一体系的电视台包含三个条件:在法国本土播出,有足够多的营业额,并定期播放影视剧、记录片、科幻节目和动画节目,所以专业性的新闻或体育频道不在此列,也不能享受扶持资金。将这笔资金返回给电影电视创作的时候,CNC有两种资助体系。
一是选择性资助(aides selectes),CNC下属8个委员会,每年在全国范围内接受500个候选剧本,审阅后从中挑出30个,给予部分制作资金帮助,其中大约有16%的比例是用于处女作生产。与此相配套的自动资助(aides automatiques)实际上就是这笔钱的再分配。比如拍过一部长片的导演或者制作人,当他的票房税收按规定比例循环进入扶持资金体系后,就有资格向CNC申请对下一部制作的支持,但偿还率也比较高,可以达到50%。但是,商业化程度高的电影类型和潮流性的电视节目都很难得到CNC资助,比如喜剧片,因为它们得到资金的渠道相对宽泛。一般来说,CNC只资助那些“有长期生命力”和文化增值价值的制作,比如探索影片、创造性的记录片、电视电影,或者是戏剧和动画。
1985年,在法国电影市场被美国电影强力冲击,本土市场占有率极度滑坡的时候,法国又借鉴美国的投资政策Tax-Shefters,为电影产业新设立了一个投资机制Soficas,作为对CNC扶持体系的商业补充,即:用减免税的优惠,鼓励私人资本进入电视电影产业,然后在全国建立投资合同存放系统,通过电脑严格监控电影票房和电影的电视播放,以保护投资人利益。Soficas的出现,迅速提升了法国电影在制片和发行方面的国际化速度,在上世纪90年代,法国的合拍片数量最高时一度达到50%,美国片受到狙击,本土片的市场份额很快回升并基本稳定在25%~35%。
2.法国电影投资模式。
从20纪90年代开始,法国电影的投资模式大体固定下来:制片人筹资(境内境外)+电视台投资+海外发行,以2003年为例,31.3%的经费来自于制作人本土筹资,14.9%为国外资金,而30.1%来自电视频道。CNC资助体系退居末尾,但它对电视台参与制作的激励作用仍然很明显,为了计算每个制作人的自动资助,CNC会统计上一年他的项目在所有电视台的首次播映数量,首播越多,资助额就越高。在这样的前题下,法国电视台已经成为法国制作人的第一合伙人,像法国电视三台和法德合资频道ARTE对短片和动画片的投入,法国电视二台,以及和夏尔“加索的制作公司Telema结成合作伙伴的电视一台,在电视剧和电影制作上都是主力。
在法国成立与法国电视台有业务合作的欧洲公司及与法国的合拍片都可以得到CNC资助。当法国电影联盟进行海外推广的时候,出现了两个概念:法语电影和法国电影。“法国电影”的概念更有代表性——由法国电影体系支持的电影制作,而对语言没有限定,它可以是英语、意大利语,或者西班牙语,也可能是汉语、伊朗语。“法国电影”是相对于“美国电影”的一个概念,它代表的是观念和体制,而不局限于保护法语电影本身。法国电影保护和支持的是作者,有着相同思想和文化底蕴的作者,至于他身在何处,用什么语言来创作,都无关紧要。西班牙著名导演阿尔莫多瓦作品《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就是法国制作出品。
3.法式推广理念。
在发行人之外,向全世界推广法国电影的任务主要由法国电影联盟承担。该联盟是行业性组织,成员有制作人、演员和导演、发行人。联盟的活动资金和CNC 资助体系一样,由同样的产业链税收制度支持。该联盟成立于1949年,但直到近十年,它在世界电影界的巨大影响力才体现出来。曾任高蒙公司(Gaumont)总裁,出品过《撒旦的阳光》和《凡高》等经典名片。在“新浪潮”之后,法国电影在世界影业曾留下一段空白,很多人不相信法国电影能够走向世界。达尼埃尔”托斯冈"普朗提埃(Daniel Toscan Plantier)1988年接任联盟主席之后,一直在全世界为法国电影摇旗呐喊,他几乎每个月都在欧洲各国巡回举办法国电影展,直到2003年在柏林去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新浪潮电影确实非常有代表性,可以说是把法国电影推向世界的有效媒介和传播载体。达尼埃尔所做到的,就是向全世界展示了法国电影的多元和丰富,以及它的后继创造力和商业潜力。
商业市场的成功拓展,并不等于商业就是推广的惟一目标。法国电影联盟的目标是陪伴法国制作人到国外寻找合作伙伴,而联盟多年来和各国电影制作网络的对接,以及联盟对各国独立电影作者的搜寻和帮助,是法国电影业的财富。这种文化上的深层次沟通,才是电影推广的真正职责。
4.以资本为纽带的“市场竞争和机构调控的双轨路线”。
在法国模式的总结过程中,长期致力于影视产业市场研究的法国巴黎大学的Champion教授强调了“市场系统”。他说:“没有哪个单纯的项目能产生整体推动力,是多元化的市场参与者,在法规、经济等手段的统合调控下形成的市场系统,这是法国影视业能保持生命力的源泉。”
与美国不同的是,法国影视产业并非一切交给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但与欧盟其他主要国家如英国、意大利不同的是,法国政府鼓励市场的多元化竞争,反对市场集中和寡头垄断。因此法国采取的是以资本为纽带的“市场竞争和机构调控的双轨路线”,但政府并不直接干预市场,而是通过一系列特殊的独立机构参与市场调控。
为了打破市场垄断,法国电视市场在1987年开放,商营电视台TF1打破公营电视台的一统天下,并以微弱优势占据市场领袖地位。2003年,公营电视法国2台、3台、5台/ARTE共占有42.7%的收视份额,商营电视台TF1和M6占据47.8%。值得一提的是互动电视频道CANAL+自 1997年开始提供服务,短短6年间也一跃成为单一频道市场份额的第5位。众多频道的竞争为节目制作商、广告商、代理商提供了公平的竞争选择。国家政策保护这种双重电视竞争体制,对公营和商营电视台双方的市场作用、价值及角色都有界定和政策倾斜,对暂时处于弱势的一方提供激励措施。
法国政府还从政策上大力扶持独立影视制作产业以保持影视产品的文化多样性,规定电视台60%的电视节目时间须交由台外独立制作公司完成,电视台每年5.5%的营业税通过CNC投入电影的制作、发行,公营电视台法国电视台的68%的年度预算、商营电视台TF1的78%的预算用于通过市场招标的方式选择联合或独立制作,电视台由此获得节目的各轮首播版权。多元竞争的参与逐渐形成专业市场分工,电视台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从制作、传输、播出一体的角色逐步变为今天集中进行节目管理和频道品牌经营,集中加强节目编排和设置管理,而将制作交给了更广泛的制作公司。多元竞争者并存使市场活跃,2002年法国 79家主要电视公司的总营业收入超过了100亿欧元,电视总收视时间提高到每周213分钟,广告总量逾163亿欧元,仅略次于德国,位居欧洲第二,特别是为 1997年开始的数字电视运营业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法国2004年的数字电视总营业收入为2.4亿欧元,仅次于英国,位居欧洲第二。
另一方面,还有一系列的独立机构通过法律和经济的手段参与市场调控。比如法国最高视听委员会(CSA)作为影视法规的提案方和市场监督者,负责严格监控各电视台是否按照政策的要求执行节目内容的播出和符合广告播出比例等;CNC、影视专项投资公司(SofiCa)、电影与文化工业融资局(IFCIC)作为市场的资金运营管理机构,分别负责税收基金的再分配、风险投资管理和以信用担保为影视制作提供贷款融资等;法国国际电视节目交流协会(TVFI)负责帮助各种小型影视制作公司进行电视节目版权的国际销售。
综观法国影视市场结构体系,我们看到一方面大量竞争者入场使整体市场扩大,文化多样性增强,另一方面各类独立机构通过法规、资本和贸易等手段为自由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规范调控,自由竞争与经济法律的手段形成的有机市场体系得以保证影视节目这种特殊的产品不至于因市场失灵而产生负面社会问题。而所有这些的核心,便是资本。
5.法国电影资本与国家文化扶持。
有评论说法国影视节目仅是艺术化、小众化的代表,艺术作品的发展只能长期依靠政府财政扶持。但CNC认为,法国电影资本主要不是来自于政府,而是来自产业市场,通过资本调配和运营依旧回到产业市场。随着法国影视传媒业自身的壮大,CNC的年度总预算增加到2005年的4.9096亿欧元。
如前文所述,CNC每年约4.5亿欧元的运营资金主要来自于三个方式:电视台营业税收的5.5%,电影院票房税收的11%和音像(包括DVD)销售税收的2%。电视台是这笔资金的主要投资方,每年约3.3亿欧元的投入支持各类影视创作。
CNC重新进行资本调控的原则有两个,一个是因循市场规律,另一个是文化原则。绝大多数的欧洲国家采用的只是文化原则,即通过选择性资助遴选符合文化要求的影视剧本,给予制作资金资助。而CNC在2005年的预算报告此项投入是1.5亿欧元,仅占年度预算的30%。另外将近70%的资金投入自动性资助,这在欧洲国家是首屈一指的。如果说遵循文化原则的选择性资助是支持有才华的青年导演开始他的艺术处女创作,那么自动性资助则是从制片、发行和放映三个环节帮助制作人完成自身造血。其上一部影片在影院发行、电视播映、音像市场所产生的收入将由CNC设立专款账户,根据特定条件分配和偿还给该导演的下一部作品,以保证其在影视市场上的可持续发展。2005年投入电影市场的自动性资助预算为2.5438亿欧元,投入电视及其他视听创作的自动性资助为 1.6103亿欧元。
即便是选择性资助,也要按照贷款原则,而且对一部作品的资助不能超过总成本的50%。CNC与绝大多数欧洲国家不同的是,不仅支持艺术性作品,也支持有商业价值的作品,还通过扶持帮助有潜质的艺术创作培育市场。
除此以外,法国影视市场还不断借鉴金融资本市场的经验,扩大影视产业的投融资机制,作为CNC仅针对业内资金调配体系的平衡。1985年,法国开始实行用减免税政策吸引私人和社会资本进入影视产业,创建管理风险基金的影视专项投资公司(SofiCa),2003年SofiCa吸引风险基金参与 61部本国影片的拍摄,总投资额达3900万欧元。电影与文化工业融资局(IFCIC)负责以提供贷款信用保证方式,对影视制作提供贷款融资。
法国影视产业的目标显然是支持符合文化多样性原则的原创作品,其模式的独特性在于文化扶持与资本调控的结合,如果没有符合商业规律的经济手段,将永远不会有下一部作品的投资。保证有充足的资本“对下一部作品的支持”,这才是保持法国文化在国际舞台的源源生命力的原因。
第二篇:电影产业发展模式谈之一(好莱坞模式)
好莱坞本是一个地名,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西北郊区。原为一僻静村庄,因具备拍摄电影外景的各种条件,1908年后美国各地的制片商陆续向此处集中。美国八大影片公司均创办于此。遂逐渐成为美国电影制片业的中心,因此,习惯上把“好莱坞”作为“美国电影业”的同义语。
进入20世纪后期,传统的好莱坞八大制片公司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产业的调整和组合,形成了一些规模更大的产业集团,进入了一个所谓的 “巨兽时代”。正是借助于这种优化组合,好莱坞电影企业加速了资本的积聚与集中,扩大了资产规模,依靠发达的资本市场与高新技术产业融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例如,时代华纳(Time Warner)、迪斯尼(Disney)等集团先是通过控制生产、发行和放映完成了纵向整合,继而又通过跨媒介经营、硬件和软件经营共同开发进行了横向整合,同时通过国际分工灵活而符合成本效益地使用资本、劳动力,进行了全球范围的整合。
1.“好莱坞”资本国际化和国际资本“好莱坞”化。
好莱坞如果做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应该诞生于19世纪20年代,其创始人多为从东欧移民至美国的犹太人家族。一直流传于好莱坞多年的电影业“八大金刚”的说法——好莱坞的八家电影制片公司,即20世纪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迪斯尼、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 Inc.)、派拉蒙(Paramount)、索尼(Sony Pictures)、环球(Universalpictures)、华纳兄弟(Warner Bros.)、梦工厂(DreamWorks)凭借其强大的资本,几乎垄断了美国的电影产业。这八大电影公司都是美国电影出口协会(MPEAA)的成员公司。这些成员公司每年出品的影片数量,能占到美国电影数量总数的60%到70%,其余的30%大多是独立电影制片公司出品的。据洛杉矶经济发展顾问公司统计,好莱坞电影工业停摆一天将损失9000万美元,连续一个月停摆损失则将超过27亿美元。
在本土市场饱和后,具有一般资本禀赋及特征的美国电影产业资本开始向国外市场和非影院市场拓展。迪斯尼的掌门人迈克尔“艾斯纳(Michael Eisner)认为,“美国的娱乐产业不是世界的美国化,而是娱乐的全球化。”这个观点强调,至少在娱乐界,“全球化”不等同于“美国化”。如果说早年的“美国化”是文化帝国主义及其侵略、扩张的一种表现,那么近年的“全球化”则是20世纪70年代后全球相连的金融和管理效应所造成的一种新的格局。资本超越国界的全球性迅速流动造成出口型的跨国、多国公司特别是服务业的兴旺,同时也造成传统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相对衰落。新的国际型经济正逐步完善,高速的资本流动打破了传统的时空概念,速度和效率就意味着利润和优势。虽然在世界的格局里,“中心”与“边缘”的不平等继续存在,但是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已经大大减弱,跨国资本在国际舞台上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反映在影视界,平面整合与垂直整合愈演愈烈。如今几个大财团拥有全球大量的影视、娱乐产业。迪斯尼由动画片进入故事片,进而其资本开始进入图书、画册出版,游乐园营造、旅馆、观光游轮,录像产品和播放平台发展,甚至购买美国三大媒体之一的美国广播公司(ABC),显示出惊人的资本实力。由于成功的资本运营,电影周边产品的利润开始超过票房。1990年,美国本土的录像收入已经高于票房收入,而票房的收入只不过是周边产品收入的十分之一,所以票房已经不再是决定一部电影成败的主要指标。到2003年,电子游戏的收入也已超过票房收入,这也正是像最新的《星球大战前传3》这样的大片也要同步或迅速发行电子游戏产品的原因。娱乐产业在全球化时代的新变化要求在考虑投资一部电影之前,不仅要关心预计的票房,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这部电影能否产生、如何延伸有利可图的周边产品。
毫无疑问,由于国际资本运营,不论是作为产业还是作为概念,新好莱坞早已出现,新的全球化投资与生产格局也已经形成。新格局的特点之一是娱乐产业的多国投资与跨国产权与资本运营。如今好莱坞资产业主包括由法国、加拿大、日本(如索尼公司)、澳大利亚(如默多克集团)等国的机构。新格局的特点之二是资本的“灵活积累”,不仅限于国内,更分散在海外。著名导演约翰”福特(John Ford)说,如今“你无法在地理上确定好莱坞:我们根本不知道好莱坞在哪里”。当然,不知道并不意味着好莱坞不存在,而意味着它“无所不在”的全球化投资与生产格局。中国的盗版影碟也说明了好莱坞在中国的影响。无疑,盗版已经在中国造就了一批业余的好莱坞影片“专家”。由于资本的灵活积累,多国投资合拍如今成为正常运作。其实,由于美国政府一度反对国内大财团的经济垄断,好莱坞从20世纪40年代起就开始主动向海外发展。从1950年到1973年,只有60%的美国影片完全在美国国内生产。海外劳工低廉是早期海外策略的决定因素之一。1949年,在海外生产的美国电影仅19部,1969年则增至183部,多数在欧洲拍摄。今日的全球化格局更要求以全球预售权的经费来预支基于洛杉矶的拍摄工作。为此,好莱坞早就开始购买或合营海外的发行公司和电影院线,以达到共担投资、票房风险的目的。到了20世纪90年代,作为全球发行公司的华纳已在世界各大都市经营多厅的“华纳影城”,在中国也不例外。
类似“华纳中国”这样的子公司表明,全球化的新格局要求各个生产层面的重新分工、组合。与以往好莱坞片厂一统天下的经营不同,如今创意、投资、制作、道具、服装、音乐、宣传等程序可以在世界不同地方灵活多样地分期进行,在艺术(编剧、对话、导演、明星、音乐、歌曲)、金融(集资、预售)、法律(版权)等各方面分别处理。制片商与发行商订合同,分账预支筹款。制片商再与众多的专业中小公司(演员代理、摄影器材、特技制作)联系,产生配套流水作业。签约的投资、发行公司往往拥有连锁录像店、有线电视等娱乐平台,所以万一票房不佳,周边产品还可以保证扭亏为盈。
与过去文化帝国主义的策略不同,全球化的文化产业允许权力的不连贯性、多边性和多方向性,由此产生市场的灵活性和消费的多样性。参照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国际市场口号:“要成为多国集团,就必须在各地都成为本土的。”类似的营销概念还有如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产生的一个新词:“土著化”;在英语世界产生的另一个词:glocal,即将“全球”(global)和“本土”(local)两词合二为一。全球与本土因此相辅相成。跨国资本需要世界各地的本土市场,本土的发展也需要跨国资本的投入。哥伦比亚(亚洲)电影公司以北美发行权为交换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大腕》(2001),索尼公司以同样方式加盟张艺谋的武侠片《英雄》(2002),其中的道理就是全球资本与本土文化的互动。资本获取最佳利润的逻辑要求全球化不能、也不可能是全球的同一化,因为不同的本土市场需要不同的产品,李安的《卧虎藏龙》(1999)在欧美和中国迥然不同的票房证明了这个逻辑。还有就是成立于1924年,曾是美国电影和好莱坞的象征的米高梅电影公司2005年被以索尼为首的国际财团出资48亿美元收购。索尼此次不惜重金通过资本运作收购米高梅,就是看中了米高梅所拥有的4000多部电影的资料库,和美国电影市场50%的影片资源。
2.好莱坞与风险投资。
由于资本(尤其是风险资本)的高逐利性和电影业资本投入的产业特点,越来越多的资本从华尔街流向好莱坞电影公司,美林(Merrill Lynch)和摩根斯坦利(Morganstanley),为了同一个目标也走到了一起!我们用一个真实场景描绘来说明这一点:
2005 年初的某一天,Entertainment 的CEO马尔沃(Marvel),在派拉蒙Sherry Lansing 剧院200个座位前面,正向坐在他面前的和传统戏剧生涯完全不搭界,对戏服也不感兴趣的,几十年来对好莱坞敬而远之的华尔街投资家们进行游说,或者说是一场路演,其目标是说服这些人借给他5亿美元,或者更多。用来说服他们的砝码是Captain America、Nick Fury 和The Avengers一样的超级英雄角色。2005年五一过后,Marvel为其接下来的 10部大片融资 5.25亿美元—— 10部喜剧动作大片,每部约1.65亿美元。金融界已经认识到了电影市场的无限潜力。这个交易如成功达成,华尔街将帮助Marvel获得独立的创造力,从一个只拥有电影制作许可证的空壳公司变为一个真正的制片者,并建立起一座电影博物馆。由以上场景为代表的现象证明,风险投资的介入正在改变电影的融资方式,而且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会改变电影制作的方式。其实电影业的这种融资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不同的只是融资规模和融资主体的范围越来越大。2004年,美国风险投资规模额达 20亿美元,来自华尔街的美林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为迪斯尼、派拉蒙和华纳兄弟等与顶级私人股本投资者们牵线搭桥,成功为其部分电影融资。
华尔街也介入了并购领域。2004年索尼和康卡斯特联合并购米高梅时,也是在三大私募基金 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 Texas Pacific Group和DLJ Merchant Banking Partners 加入后才在当年9月成功达成交易。维亚康姆(Viacom)竞购梦工场时也是得到了来自私人股本风险投资的支持才得以成功,the Weinstein Co.也得到了类似基金的注入。
持续上升的制作和营销成本令电影制造商们不得不想方设法如饥似渴地寻找资本。华尔街过去对电影业敬而远之,然而,由 DVD销售和版权海外转让带来的稳定收入让该产业值至少500 亿美元,这对于风险资本来讲已经到了投资范畴。虽然电影这种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其他行业,例如房地产和IT 业大相径庭,风险投资也必须对一个从前陌生的产业熟悉以后才能考虑投资,但资本回报最大化的天性使华尔街的风险投资很快进入了电影产业。
虽然如今的影业巨头们可以负担所有电影制作成本,但在媒体投资高度多元化的今天,电影公司必须与风险稍小的广播业、平面媒体、因特网和出版业竞争,这还不包括要面对来自投资者的压力。现在的电影工业只不过是媒体业中的一小部分。在维亚康姆拆分之前,每年派拉蒙所创造的产值仅占其营业额的10%。与此同时,电影产业的资本密集程度正变得越来越高,2004年平均每部电影的制作和推广成本加在一起约为9800 万美元。环球电影公司的《金刚》(King Kong)(2005)成本高达2.07亿。如果电影公司每年制作20 到24 部电影,他们本身的财力仅够制作12 部左右。因此他们愿意拿出很大一部分利润来再次融资,分散潜在的风险。
而风险资本的大量进入就意味着,电影公司的财务数据对第三方投资者正变得越来越透明,这对电影工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为这个产业的财务状况一直是比较朦胧。有人预言这个产业已经成熟,其融资法律体系应该变得越来越完善。这不仅仅是就大的电影公司而言,对这个行业的一些小公司来说也应该这样,例如《地狱曲折》(Hellbent)和纪录片The Hunting of the President 的分销商,同性恋电视网here!的创始人Regent entertainment去年秋天由美林主导为其成功融资5000万美元。这些钱被用来支付该公司接下来三年的动作片的推广费用。
“对于华尔街来说,挑战在于得找到合适的客户。” 曾在华尔街工作过,Regent的 CEO Stephen P.Jarchow认为,“除了那些主要的电影制作公司外,没有几家小公司的财务体系井然,它们不习惯华尔街那套不厌其烦精密严谨的测算,只使随便推算臆测,这势必会导致矛盾。”而对于好莱坞来说,潜在的融资机会越来越多,因为电影产业对于资金的需求正在增长。全球存款大量充斥在银行内,投资者们都在寻求新的、投资回报率更高的机会。如果按揭贷款和负债可以转化为债券,那么电影公司电影投拍计划中电影未来的DVD销售收入和票房收入一样能转化为债券,华尔街对此一直很感兴趣。事实上有很多钱还没能找到可拍的电影。
由私人股本和投资银行资金构成的风险投资在进入电影产业的同时,也就向电影产业融资主流渠道——商业银行的地位发起了挑战。所以,商业银行已经引入处理数据的科学,对电影业的艺术性施压。
最近六部奥斯卡最佳影片中,摩根大通银行为《百万美元宝贝》、《美丽心灵》、《美国美人》和《角斗士》等四部影片进行了融资。它在商业银行融资市场中占据80% 份额。摩根大通银行作为资本家,对他们手中的电影由谁主演并不关心,对会见大明星之类的也没什么兴趣。但是,他们却设计了一个精确测量、降低风险的系统——一个电影上映表现情况的独家数据库,其中变量包括电影的上映日期和类型等等。因此,这些银行家们对夏季档期推出的恐怖片,圣诞节首映的浪漫喜剧的市场反应情况一清二楚。在用他们的电子数据表做完详细的投资规划之后,风险投资家们同时为一家电影公司的几部电影提供融资服务。银行再将负债处理成更小,更便于投资的比例后卖给其他银行,将风险从资产负债表中剥离。最终,它只需监督制片商不超过预算即可。作为整个行业的债主,如果足够多元化,就能很大地减少整个投资组合的亏损风险。尽管摩根大通并未披露相关数字,然而舆论认为其战绩优良。然而这些贷款仅仅只涉及到了电影制作这一环节。
现在,电影的市场推广和发行成本高昂,票房收入只是能够取得补偿的来源之一,因此制片人必须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来理解何谓电影融资。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电影公司和私募资金频频联姻,并向着进化的方向前行。电影的收入来源的多元化,使更多潜在的现金流来偿还债务。同样,当所有的电影债券化之后,成功电影带来的收入可以抵消那些失败电影带来的损失,即使当DVD销售上升之后到达平稳期,电影收益多元化也能够让风险投资相信能收回他们的投资,只要电影的格式标准一换,又将带来新的利润。
电影产品链条化的开发极大刺激了风险投资者们对电影产业的投入。2004年夏,派拉蒙成立了 Melrose Partners,成功融资2.31美元,这些钱用来支付派拉蒙出产的每部电影的20%制作成本。如同海鲜餐厅针对顾客们不同的口味和预算提供各种美味大餐一样,美林将 Melrose Partners 剪切成三块:高收益债、低收益债和优先股,分别吸引不同的投资者:银行投资主要债券,机构投资者和投资基金500 万或1000万美元为投资单位选择风险较高的投资品种。2004 年6 月基金认购完毕,为《坏女孩》和《世界大战》的拍摄提供融资。当获得票房收入、DVD收入和电视转播权销售收入后,清偿了债务,投资者们也开始收回相应的现金回报。
2004年夏,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为王国电影公司(kingdom films)发行了价值 3.7亿美元的证券,其中Kingdom占40%股权,包括王国将以迪斯尼或试金石的商标贴牌制作发行的32部动作片。信贷额度基于票房销售收入、销售、DVD和电视版权。到了秋天,在Relativity Media组织的一场交易中,华纳兄弟与Virtual studios完成了5.28亿美元的融资,为接下来包括《the Good German》和《Poseidon》在内的六部影片完成了铺路工作。
总部位于洛杉矶的Union Patriot Capital基金是帮助单个电影融资,然后引入投资基金投资者和银行投资者,这个基金为the Lions Gate旗下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战争之王》安排了3500万美元的融资,引入了花旗银行和投资基金Fortress investments 和D.B.Zwirn & Co.。
电影产业是私募基金尚未占据主导地位的最大产业。由于电影融资需求预计会上升,华尔街和好莱坞倾向于寻求新的合作方式,例如,离开 Disney以后,Weinstein兄弟加盟投资银行高盛,为创造他们自己的电影制作公司筹集亿万美元。2005年10 月,他们从私募基金GLG Partners、Perry Capital 和WPP 集团那里募得4.9亿美元的投资。2005年夏天,曾促成Melrose交易的前派拉蒙公司发展部的高级副总裁Isaac Palmer加盟了纽约投资基金Fortress Investments。
与传统产业不同,电影业对于风险投资来讲,还有一个吸引点在于,投资对象如果不能按时还债,投资者最后面对的并不是完全没有还款能力的企业家,而是颇有实力和能量的制片人。如果投资失败,投资者会把所投资电影的知识产权收归己有。
第三篇:法国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
法国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
海外农业旅游的三种发展模式
传统型观光农业
主要以不为都市人所熟悉的农业生产过程为卖点。法国农村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和参与酿造葡萄酒的全过程,而且还可以在作坊里品尝,并可以将自己酿好的酒带走。
都市型科技观光农业
主要是在城内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既可以为城市提供部分时鲜农产品,又可以取得一部分观光收入。新加坡兴建有10个农业科技公园,不但可观赏到一些农作物种植场景,而且还可观赏到一些观赏鱼、珍稀动物、名优花卉和果树。度假型观光农业
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农业资源,如森林、牧场、果园等吸引游客前去度假。美国的庄园主在苹果、梨子、葡萄、西瓜之类的瓜果快熟的时候,就在报刊上登广告,招徕游客去农场摘水果度假,城里的人热烈响应。在庄园,水果随便吃,可以在树下草地上休息,还可在农舍小住一夜,品尝别有情调的庄园晚餐。
法国观光农业
国际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游耕、游牧等)、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当前的化学农业在利用大剂量无机化学肥料取得高产量的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土壤肥力下降、水上环境化学污染、农药毒性扩散以及由于抗药性增强而造成的害虫肆虐等。对此,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新型农业政策,如回归型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集约农业、立体农业、观光农业等等发展模式。观光农业就是一种典型的现代农业模式,无污染且经济效益显著,被称为“绿色朝阳产业”。
一、观光农业的涵义
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渡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各地区掀起发展观光农业的热潮:有的选择已有的自然风景区或旅游景点为依托,兴建“观光果园”或珍稀动物养殖场;有的以种、养殖场为基础,再造人工景观、游乐设施,如深圳的民俗文化村;有的集科研、技术开发、观光旅游于一体,兴建“水果世界”,如广州市的“荔枝世界”等。
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涵义。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观光农业应函盖“休闲农业”、“观赏农业”、“农村旅游”等不同概念,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
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产品出让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溶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新型旅游业。观光农业始于二战后的欧美国家,后在日本、台湾等地充分发展并日趋成熟。由最初的小规模的观光果园形式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观光农业园区、观光农业带,走向多元化、多层次规模经营,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它改变了传统农业的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思路拓展到“人地共生”的旅游业与农业结合的理想模式。结合中国农业大国的国情,在农业与旅游业的最佳结合点上做文章,既可促使中国“三高”农业即高产、高质、高效农业和无污染的绿色农业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也迎合了新世纪世界生态旅游发展的大趋势。
二、观光农业的主要类型
观光农业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活动,它的形式和类型很多。根据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等国和我国台湾省的实践,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五种:
(1)观光农业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这是国外观光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2)农业公园即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例如日本有一葡萄园公园,将葡萄园景观的观赏、葡萄的采摘、葡萄制品的品尝以及与葡萄有关的品评、绘画、写作、摄影等活动融为一体。除了果品、水稻、花卉、茶叶等专业性农业公园外,目前大多数是综合性的,包括服务区、景观区、草原区、森林区、水果区、花卉区及活动区等。农业公园的面积,因性质和功能而异,既有迷你型的0.3hm2的水稻公园,又有几十公顷的果树公园。
(3)教育农园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即利用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热带植物、水耕设施栽培、传统农具展示等,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传授游客农业知识。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的自然生态教室等。
(4)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是一个以林木为主,具有多变的地形、开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和山谷、奇石、溪流等多景观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群体。在树种结构上,针叶树、阔叶树与果树树种相结合;在土地资源利用和空间布局上,林、果、渔、菜、花相结合,以森林风光与其他自然景观为主体,配套一定的服务设施,必要的景观建筑,在适当位置建设有狩猎场、游泳池、垂钓区、露营地、野炊区等,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旅游、野营、避暑、科学考察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5)民俗观光村在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农村地域,利用其特有的文化或民俗风情,提供可供夜宿的农舍或乡村旅店之类的游憩场所,让游客充分享受浓郁的乡土风情以及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习俗。如深圳的民俗文化村等。
三、观光农业区的功能分区
观光农业区是以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功能为主,兼有度假、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游览区。按其不同的性质和功能进行空间区划,可划分为四个分区:
(1)观赏区由观赏型农田带、瓜果园、花卉苗圃、珍稀动植物饲养场构成,使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真切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机。如珠海的蝴蝶公园、随州的银杏公园、木兰川的五彩田园。
(2)示范区由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科普示范构成p以浓缩的典型农业模式,展示特色农业生产景观与经营模式,传授系统的农业知识,使游客增长教益。如东莞年丰山庄的桑基鱼塘、苏州“农林大世界”,日本高效精细农业,以色列节水农业系列等。
(3)休闲体验区由当地乡村民居、乡村活动场所构成,营造游客能深入其中的乡村生活空间,使游客参与农耕活动,学习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等,体验农村生活。如井冈山的农民客栈、公社食堂。
(4)产品区由可采摘的直销果园、乡村工艺作坊、乡村集市构成。让游客充分体验劳动过程,自采自制自买的方式亲身体验农产品制作过程,并购买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如东芜的动手果园和木兰川“吱吱”土布坊。
四、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建设与发展观光农业,不仅为游客提供新的活动空间,释放休假日城市人口压力,降低市区及旅游热点的拥挤程度,还能够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益。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发展观光农业,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格局,加快耕作管理的科学化、技术化,发展绿色食品和特色作物的生产,能够满足人们对无公害食品的需求,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获得农业、旅游的双重效益。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对野生动植物的干扰破坏,并与生态农业、林业等的建设结合起来考虑。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保护体现文化多样性的各种要素,并注意保持现存的民族群体文化特征。观光农业的基础是农业体系内部功能的良性循环和生态合理性。但目前,部分观光农业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过分依赖非自然技术手段,大兴土木,城市化、人工痕迹明显,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这是与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背道而驰的。观光农业的“农业”内涵,应定位于旅游与生态农业协调所体现的地域特点,即地域生态农业特色和地域农业文化特色。根植于符合自然生态的生态农业和传统的农村民俗文化必须加以保持并得以充分体现,开发时应选择生态效益型道路,注意保持农村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重视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这才是中国观光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位饱受了惨淡经营之苦的浙江经营者反省说,观光 农业必须要以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为核心,以生产为本,创立有特色的品牌,例如形成千亩花卉基地,为城里人提供城市绿化、园艺培训、购买花卉、观光等一系列配套服务,工作人员可以兼职,不一定要找那么多专职的导游,从而降低成本。
有关专家指出,根据国外的经验,农业旅游区半径为 29.5公里的区域才可以发挥最佳经济效益,因此,观光农业其实是投入大、产出少、负担重的项目,每年光是养导游就要投入不少资金。专家提醒说,观光农业既不是纯粹的农业开发,也不是传统的旅游开发,它的发展必须兼顾 农业和旅游的发展规律。
第四篇:滨州市铝产业发展模式
滨州市铝产业发展模式
滨州铝合金产能占全省的90%,超过了全国的1/6,是全国铝行业的领跑者。今年1-7月,全国铜加工投资同比增长-2.1%,铝加工投资同比增长仅6%,增速大幅回落;而滨州铝加工业投资增长却达10%以上,领先全国。预计到“十三五”末,滨州市铝产业产值将达到50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铝产品基地。
一、全产业链条模式
(一)眼睛向下,延伸产业链条
滨州市围绕魏桥创业、创新集团、滨州活塞、盟威集团等34家涉铝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做长产业链条上做文章,形成了“铝矿石-原铝-工业铝型材-铝精深加工制品”上下游配套的全产业链条模式,2014年全市产电解铝636万吨、铝材加工420万吨,铝产业产值达1780亿元,利润114亿元,实现了国内同行业能耗最低、效率最高、效益最好,各项经济指标位列全国同行业第一。以魏桥创业集团为例,魏桥创业集团在保持世界上最大棉纺织企业的同时,不断完善产业链。以高档纺织产品为主体,建立了大型热电联产项目,为消化富余电力,建立了电解铝项目,终端产品是液态铝或铝锭,创造了业内公认的“魏桥模式”,即“铝电网一体化、上下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提前3年完成了“打造铝业世界第一”的目标。
(二)低成本,成为招商引资无形磁场。2014年6月,滨州市政府与北汽集团在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北汽集团在滨州规划建设总投资138亿元,建设以发动机缸体、缸盖、曲轴、活塞以及变速器壳体和差速器壳体有关零部件为核心业务的大型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8月16日,北汽集团滨州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奠基,开工建设铸造中心、机加中心两个生产厂区,总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今年底即可投产。这是世界500强之一的北汽集团在外埠投资建设的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利用40万吨铝液,年可节省成本开支4.8亿元。
二、全球配置资源节能模式
(一)加强产学研合作,保持全球领先。长期以来,魏桥创业集团、中国宏桥集团坚持科技投入优先的原则,研发投入每年均超过销售收入的3%,2014年更是达到了销售收入的3.66%,在生态环保与节能、信息化与智能化方面,始终与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等保持长期的战略合作。
(二)全球配置资源,节约成本。铝企业的原料是铝土矿,但国内资源少、品位低、价格高,必须面向全球配置资源,从国外进口。
1、魏桥创业印尼建设园区。前年初,印尼政府要禁止铝土矿石出口。在滨州市委、市政府支持下,魏桥创业果断决策,与印尼哈利达集团、韦立投资合资15亿美元,在印尼建设年加工400万吨氧化铝生产线,并同步建设热电 厂、码头等设施。该项目入选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会上中印尼两国进行经济合作交流的3大项目之一,也是新一届印尼总统佐科建设的10大园区之一。
2、中国宏桥集团几内亚矿区项目。矿区设计能力1000万吨/年。未来3年,可实现铝土矿通过能力3000万吨/年,可安排当地约5000人就业。所产铝土矿,通过海上航行,经好望角、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抵达烟台港,再装船中转,到达滨州港区码头。
毕林林
第五篇:产业发展模式
产业发展模式
立足标准化示范养殖园区建设标准要求,按照示范先行、规模高效的原则,“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的工业化理念,探索运用多种发展模式,做强做大羊产业。
(一)公司+基地模式
利用国企的运营资本和管理理念,打造一批产业带动性强的集团公司(龙头企业)。强化基地、带动农户、延深产业链,走“产、供、销”一条龙、捆绑式服务的合同管理模式:集团公司+养殖基地+农户。实行从饲料、种羊供应,养殖技术承保,到产品合同回收的订单发展模式。
(二)专业合作社模式
通过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合作化发展的优势抵御市场风险,进而实现逐步壮大的发展模式:专业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园区—养殖合作社。
(三)专业化发展模式
由家庭承包牧场、草坡、耕地种草,辅以作物秸秆及自产饲料,采取舍、放结合,农、牧结合的发展方式。专业户发展具有规模相对较小,机制灵活,适应市场变动能力较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