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组工干部要“用心”下基层
组工干部要“用心”下基层
基层是组工干部的工作之根,思想之源,离开基层,组织工作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组工干部常备“向下”之心,提高下基层的主动意识,在基层肥沃的土壤中汲取养分,在基层万象的工作中磨练自我。组工干部下基层,不但人要下,更要用“心”下。
一、要带着真诚心下基层。下基层,最忌讳走形式主义。下基层看起来很容易,真正做好却不容易。深入到最基层实地走访查看,深入了解民情,了解村情、社情。只有带着真诚,才能与对方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促进彼此感情的交融,才能让干部自然地敞开心扉,说掏心窝子的话,才能真正了解干部的真实想法和愿望,并积极采取措施,使组织工作得到党员干部的认可
二、要带着爱心下基层。多深入到继承与干部交心谈心,真正尊重群众、理解权重、融入群众。群众最为淳朴、善良,最为爱憎分明。细数这些年走进群众心中、留在群众心中的组工干部,无不对群众报以关爱之心。组工干部应采取定期约谈、入户访谈、干群恳谈等有效形式;设置人性关怀的活动主题,让基层干部有了一个表达想法和诉求的渠道。通过与组织的温暖零距离的沟通,让许多基层干部找到了家的感觉。
三、要带着责任心下基层。组织的派遣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重托,下基层的每一名干部,都应该牢记使命,尽心竭力,为群众服好务,对组织尽到责。服务大局是组织部门、组织工作的根本任务。带着责任下基层才能端正态度,扎实推进组织工作。落实问题是个党性问题。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就会取得什么样的成绩。组织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得怎么样,组工干部应负主要责任。这就要求组工干部要有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增强主动服务、主动尽责、主动履职的意识,亲自深入基层,实地了解工作进度,督察工作进展。这样才能在基层干部群众中形成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的风气,才能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服务于科学发展。
第二篇:组工干部要用心下基层
组工干部要用“心”下基层
组织部门“一迎双争”活动开展以来,一批批组工干部走农家、入企业、进工地,再次掀起下基层的高潮,体现了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作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组工干部下基层拜人民为师,汲取群众的智慧,不仅是做好工作的需要,更是党的宗旨和组织部门的核心价值所要求。组工干部下基层,不但人要下,更要“心”下。
要带着真心诚意走下去。下基层看起来很容易,真正做好却不容易。那种大张旗鼓,搞层层陪同,前呼后拥的下基层,虽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走形式,但总让老百姓心里不是滋味,弄不清到底是来视察还是上门走访请教,到底有多少诚意也就打上了问号。这些年,组织部门积累了大量好经验,许多组工干部“微服私访”,没有预先确定的考察点,没有事先打招呼,也没有大小领导陪同,直接进村入户搞调研。有的组工干部自带铺盖,夜宿农家。这种不做表面文章、只求实际效果的做法,是组工干部真心向人民群众拜师学艺应有的姿态,应为之鼓掌。
要带着谦卑的心走下去。组工干部真心实意下基层,就要谦以待人,自觉从“被人高看一眼”转变“高看群众一眼”,真正尊重群众、理解群众、融入群众。群众最为淳朴、善良,最为爱憎分明。你以甘当学生的谦卑态度对待群众,群众就还以尊重;你趾高气扬,群众就对你嗤之以鼻。细数这些年能够走进群众心中、留在群众心中的组工干部,无不对群众抱以谦卑之心。“好干部选好干部”的王彦生、“丹心为民品自高”的尹中强、“燃尽生命写忠诚”的李林森……一大串闪光的名字,在群众心中,他们不仅仅是公道正派的组工干部,更是可以吐露真心、诉说疾苦的好朋友、好兄弟。组工干部下基层,就要以这些先进模范为榜样,做群众的知心朋友。
要带着宽广的心胸走下去。基层的世界无比精彩,既有令人鼓舞的改革发展最新成果,又有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下基层就是要掌握未经“装裱”的真实情况,特别是要寻找工作中的不足。走访群众、与老百姓拉家常,他们不会刻意去雕琢几句冠冕堂皇的话,很可能是直截了当地提出一堆意见、困难和要求,甚至还有一些怨言。这些逆耳忠言是群众对组织部门的信任,是老师对学生的教诲,组工干部应以宽阔的胸怀、容人的雅量、闻过则喜的态度,欣然喝下这味苦口良药。如果只找成绩不找问题,听得进表扬听不得批评,下基层就会沦为叶公好龙的笑柄,要坚决防止。
基层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基层是一所永远学不完的学校。希望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牢记肩上的责任,带着真心走到群众中来,做人民的好学生。
第三篇:组工干部要“用心”下基层
组工干部要“用心”下基层
基层是组工干部的工作之根,思想之源,离开基层,组织工作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组工干部常备“向下”之心,提高下基层的主动意识,在基层肥沃的土壤中汲取养分,在基层万象的工作中磨练自我。组工干部下基层,不但人要下,更要用“心”下。
一、要带着真诚心下基层。下基层,最忌讳走形式主义。下基层看起来很容易,真正做好却不容易。深入到最基层实地走访查看,深入了解民情,了解村情、社情。只有带着真诚,才能与对方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促进彼此感情的交融,才能让干部自然地敞开心扉,说掏心窝子的话,才能真正了解干部的真实想法和愿望,并积极采取措施,使组织工作得到党员干部的认可
二、要带着爱心下基层。多深入到继承与干部交心谈心,真正尊重群众、理解权重、融入群众。群众最为淳朴、善良,最为爱憎分明。细数这些年走进群众心中、留在群众心中的组工干部,无不对群众报以关爱之心。组工干部应采取定期约谈、入户访谈、干群恳谈等有效形式;设置人性关怀的活动主题,让基层干部有了一个表达想法和诉求的渠道。通过与组织的温暖零距离的沟通,让许多基层干部找到了家的感觉。
三、要带着责任心下基层。组织的派遣是一种信任,是
一种重托,下基层的每一名干部,都应该牢记使命,尽心竭力,为群众服好务,对组织尽到责。服务大局是组织部门、组织工作的根本任务。带着责任下基层才能端正态度,扎实推进组织工作。落实问题是个党性问题。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就会取得什么样的成绩。组织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得怎么样,组工干部应负主要责任。这就要求组工干部要有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增强主动服务、主动尽责、主动履职的意识,亲自深入基层,实地了解工作进度,督察工作进展。这样才能在基层干部群众中形成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的风气,才能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服务于科学发展。
第四篇:组工干部下基层要具有三心
组工干部下基层要具有三心
一要带着感恩之心下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是组工干部的重要职责。一个人不论官位多高,能耐多大,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所以要以知恩图报的心情,时刻注意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抓起、从他们最困难的事情帮起,从他们最期望的事情做起,多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让基层干部群众从组织工作中得到更大的实惠。
二要抱着进取之心下基层。党的群众路线已经证明,基层一线是最好的学校,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因此,组工干部在下基层时,要破除陈旧思想的束缚,树立开放的思想观念,以到基层学习的态度奋发进取,善于挖掘和总结基层的好做法、好经验,将在基层所学所见所闻消化吸收,应用到我们的工作中。通过下基层促进作风转变,强化进取意识,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科学完备的知识网络,促进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三要捧着奉献之心下基层。讲奉献是组工干部的传统美德。组工干部服务基层、服务人民是责任更是义务,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动力源泉。组工干部下基层,更要坚持求实务实、忠诚奉献,要切实为村里的发展建言献策、出思路、理路子,要为群众真办实事、真解难事,只有做到群众困难不隔夜,方能做到党群关系不离心。
第五篇:组工干部下基层要树立“三种意识”
组工干部下基层要树立“三种意识”
自从创新社会化管理工作开展以来,津市市委就将每个月的13到15日三天定为了市直机关和单位的群众工作日。为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津市市委组织部机关组织全体干部在群众工作日开展,下基层、近群众、了民情的“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笔者认为组工干部在下基层时要进一步树立“三种意识”,切实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一是树立“动手”意识。组工干部来到基层,是带着感情为困难党员和群众排忧解难的,不是一支笔、一个本子、一杯茶就证明你来过基层。要时刻注意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找准服务基层干部群众的切入点,从基层广大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抓起、从他们最困难的事情帮起,从他们最期望的事情做起,多为基层办好事、办实事,让基层干部群众从组织工作中得到更大的实惠,要放下架子,亲力亲为地帮群众解决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许干活的动作并不规范,做事也不如老乡的高效,但是我们的一滴汗水、一个吆喝都代表着组工干部的形象。尤其今年是我市新农村建设全面铺开的关键之年,湘北干线上的每家每户都有很重的“三清五改”工作任务,在开展工作时,我们动起手来就会让群众无比的感动。(三个着眼点:为什么做?不是形象工程;做了什么?切实解决问题;做多久?不是心血来潮。)
二是树立“跑腿”意识。组工干部既然走出机关,就要打破
下到基层听汇报、走到一线看示范的陈规,转变遵循即定安排的“考察路线”作风,坚持走群众路线,切实把“组工干下基层活动”与“创先争优”、“到户工作”结合起来,真正走到群众身边去。要进村入户,走到田间地头,与百姓交流谈心,不能弃远就近,只有多走访才能充分透彻的了解群众的疾苦,听取百姓的心声。最真实的情况和最实际的良策往往都是靠问出来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下基层与民众学习交流的机会,真正收集掌握人民群众对组工干部的意见要求,坚持做到与农民打成一片,识群众苦,解群众难,谋群众福,真正赢得民心。(三个着眼点:去哪里?不能弃远就近、弃难求简;为什么去?不是听汇报看示范;去了做什么?通过哪些途径才能最真实的了解民情民意。)
三是树立“沾灰”意识。有人说去农户家中,没问题都会找出问题。这种观点是偏激的,毕竟没问题找问题的群众是极少的,不靠近农户,不走进农户家中,不接触问题,不代表问题不存在,这种逃避问题的方式在思想上是自欺欺人的,在行为上是不负责的,小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很可能发展为大问题,问题的积压就是对稳定的威胁。怕看到问题不是和谐,面对问题不断的解决问题才是我们追求和谐的道路。要为群众真正解决问题,就不可能“不沾灰”,作为组工干部,就应该有不畏难、不避险的思想,要发现灰尘、祛除灰尘、净化空气。
树立“三种意识”不是作秀,它是组工干部下基层的态度,不仅有利于拉近组工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树立组工干部的务实形
象,更践行了组工干部一心为人民,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