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组工干部下基层也要求“虚”
组工干部下基层也要求“虚”
组工干部下基层是“一迎双争”活动的有效载体和生动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一批批组工干部走农家、入企业、进工地,再次掀起下基层的高潮。下基层看似容易,做好却很难,想将此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就要在下基层过程中做足“虚”功,注重以“虚”促“实”,化“虚”为“实”,“虚”“实”结合。
秉持虚怀若谷的姿态摸实情。组工干部下基层要到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去,到不经常去的地方去,注重倾听基层群众的反面意见,放下架子揭短亮丑、正视问题。身入的同时更要心入,要保持坦荡的心境,要有“闻过而喜”的胸襟,能听、敢听、爱听基层群众的“疙瘩话”。对自身工作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较真,一个细节一个细节摸查,受得了委屈,容得下挫折,豁达从容地多问、多听、多想。
坚持虚心学习的心态求实效。社会在不停变化发展,新观念和新思潮层出不穷,基层的群众身处社会变革的第一线,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改变者。组工干部要把基层当课堂,拜群众为老师,始终牢记群众路线这一根本工作方法,密切与基础群众的血肉联系,争做党性最强、品行最端、素质最高、作风最正的人民公仆,坚持
学习他们创造的先进经验,把握时代脉搏,学会用新思维解决新问题,用新理论指导新实践,不断推进组织工作上档升位、转型升级。
保持谦虚谨慎的状态办实事。组工干部在下基层活动中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状态,话不虚传、令不虚行,轻车简行、恪守形象,在群众面前戒骄戒躁。牢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自觉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生活上关系群众,真正的把党的关心和温暖带下去,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达到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最终目的。
撰稿人:王庆文(调研科)
第二篇:组工干部下基层怎么做
组工干部下基层怎么做
在全国“一迎双争”视频会上,李源潮部长明确提出组工干部要下基层,组织部门要全面落实联系群众制度。组工干部下基层怎么做,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指导基层党建。组工干部是搞党建的行家里手,要全面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好支部活动,教育好党员群众,培养好年轻干部,努力做到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二要化解群众矛盾。当前国际形势复杂,社会矛盾凸显,群众心理较为浮躁,组工干部下基层要深入了解群众实际,深入分析原因,疏导群众心中的积怨,将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要带去发展思路。组工干部下基层要走到发展最滞后的地区,联系最因难的群众,全面搞好调研,深入分析实际,帮助他们找到致富路子,带动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群众发展得怎样,致富路上走得好不好是衡量组工干部下基层起没有起实效的一条标准。
四要发扬简朴作风。组工干部下基层,要坚持不
给群众增加任何一点负担,要让老百姓深切感受到组工干部干部优良作风。
盐源蒲云
2012.03.13
第三篇:组工干部下基层感悟
组工干部下基层感悟
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按照省、市委有关要求,我部机关号召全体党员全面开展 “xxxxxx”组工干部全员下基层活动。
2013年2月18日,在处室xxx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五人严格按照轻车简从的要求,“悄悄”来到xxx社区。在xx社区,社区干部对整个辖区的情况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xxx社区是由原来的x个乡镇合并而成,生态环境优好、自然资源丰富,但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财政收入主要以旅游资源为主、渔港经济为辅;而当地群众收入相对偏低,以劳务输出为主,但文化需求强烈。随后,在社区干部的带领下,我们分头登门慰问各自联系的老党员、困难群众,陪他们唠唠嗑、拉拉家常,用真心去倾听群众的呼声、用真情去理解群众的心意、用真意去记录群众的建议。走访结束后,我们一行人对了解到的民情进行了汇总分析,对于简易的问题,我们拜托社区干部帮忙尽快解决;对于复杂的问题,我们决定把“难题”带回去认真分析,尽力在今后的结对中一一解决。
在这次走访过程中,我有三点体会:一是要用脚步走进基层。“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只有迈开步子,走出办公室,走入基层,才能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只有深入一线,摸底排查,才能全面了解社情民意,才能摸清基层发展的瓶颈;二是用耳朵倾听基层。“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迈开步子不是走马观花,还要沉下心,坐上板凳,主动倾听基层干部的声音。了解他们对于基层建设的思路、规划以及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力所能及给予帮助。要带着进取之心、学习之心倾听基层党员、群众的声音。尤其是老党员,细细聆听他们的故事,既能增进感情,又能提高党性修养;三是要用实干贴近基层。“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下地种红薯”。迈开步子不仅仅是要走进群众、倾听民意,更是要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正如那句话所说,实干不是简单地给米、给油、给盐,而是真正扑下身子,想群众之所想、思群众之所思、急群众之所急,踏踏实实为基层办好事、办实事。
今后的走基层活动,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真正做到了这三点,才能达到实干惠民效果。
第四篇:组工干部下基层
深入基层
知民情
解民困
扬正气
2009年5月,在全国组织系统开展“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两年多以来,各级组织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下基层活动。在走访调研、谈心谈话、帮扶接访等一系列活动中,干部作风得到锤炼,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涌现出很多鲜活的典型事例:湖北省黄冈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雷邦贵利用周末的时间,深入到乡镇的村民家中,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挨家挨户敲门谈心,针对村里现实需求,筹集专项资金帮助解决村民在交通出行,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广西玉林市委组织部的部务委员定期在每周三晚上约谈基层干部,了解基层干部心声,鼓励和关怀干部积极干事创业;四川广元市元坝区区委组织部长主动与常年上访户结为“亲戚”,深化沟通联系,帮助上访户老杨争取了2万元无息贷款,发展生猪养殖产业,老杨还成为生猪养殖技术带头人。
多深入到基层实地走访查看,深入了解民情,了解村情、社情,就能真正摸清到基层干部生产生活所需;才能真正站在基层组织和党员群众的角度去想事谋事,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素能,增添为民服务的动力;才能掌握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找到推动和深化基层工作的落脚点和切入点,切实提升服务基层党员群众的现实成效。
多深入到基层与干部交心谈心,并且采取定期约谈、入户访谈、干群恳谈等有效形式;设置人性关怀的活动主题,让基层干部有了一个表达想法和诉求的渠道。通过与组织的温暖零距离的沟通,让许多基层干部找到了家的感觉。特别是在换届工作中,有效地把谈话和换届结合起来,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干部的思想动态和个人诉求,并根据不同状况作相应的思想工作,有利于宣传换届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多深入到基层为群众帮扶解难,积极充分发挥组织部门资源整合和协调联络的优势,从资金、人才、信息、政策等方面给以引导扶持,不仅帮助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还帮助巩固强化发展的长远目标,才真正检验着组工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真正体现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的宗旨,也保障我党持久的生命力。
第五篇:组工干部下基层3
组工干部下基层要做到“三知道”
今年是基层组织建设年,中央要求各级干部都要下基层、抓基层,只有了解基层才能抓好基层,组工干部下基层要做到“三知道”:
要知道下基层是为什么。基层是组织工作的核心,是组工干部发现问题、丰富认识、积累经验、检验成果的广阔舞台。评价组织工作的好与坏、组工干部的优与劣,工作水平的高与低,基层才是检验组织工作的试金石。只有走进基层、走进党员、走进干部、走进群众,才能让群众了解组织工作、熟悉组工干部、理解组织部门。基层组织建设年涉及的各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只有到基层组织中去看,到党员群众中去听,到一线干部中去问,才能找到“灵丹妙药”,拿出务实管用的办法。
要知道下基层去干什么。一是要摸实情。要深入农村、社区、机关、企业第一线,站在基层工作最前沿,去听真话,看实情,只有这样,开展工作才有的放矢。二是要求实招。要抛下面子,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多在房檐屋下坐一坐,多和群众聊一聊,切实做到“进百家门、知百家事、暖百家心”。三要办实事。组工干部的一言一行是党员、干部、人才行动的“风向标”,是群众衡量组织工作的“度量尺”。组工干部下基层,要把党员干部群众欢不欢迎,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组织工作好坏的标准。从基层党员干部-1-
群众反映最突出、最需要解决的事做起,切实解决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要知道下基层要留什么。组工干部下基层要为基层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塑造新形象,留下好名声。一是要留下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好印象。要管好自己的嘴,不吃、不许愿、不乱说话;管好自己的手,不拿、不越权、不瞎指挥;管好自己的貌,不脏,不懒散,不损形象;二是要留下组工干部“办好事、办实事、惠民生”的好印象。要克服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心理,对群众急需办理的眼前事,要一件件地尽力帮助落实,力争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三是要留下组工干部“能吃苦、能受累、能信任”的好印象。要主动到房前屋后,田头地头,坡上坎下与群众面对面聊天,肩并肩干活,心贴心交流,真实感受群众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基本要求、真实感受群众对发家致富的迫切盼望。进一步增强为民服务意识,增进与广大群众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