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供应室的质量管理
供应室的质量管理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消毒供应室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作重点是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因此,加强消毒供应室物品的质量管理尤为重要。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供应室的工作特点以及医院制定的供应室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建立规章制度及操作程序是非常必要的,如供应室工作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查对制度等。完善各级人员工作职责。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出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明确各工作区域的工作制度和各岗位的职责任务,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为确保供应室物品和供应质量的管理,这些标准和制度是供应室质量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并根据医院发展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这些制度,使其更有利于供应室的清洁、消毒、灭菌和无菌物品的保存及发放工作,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以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确保各种物品达到消毒无菌的要求。合理布局供应室的功能区域和工作流程
供应室布局要科学合理,严格划分为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各区应有明显的标志和界限,有利于防止污染,方便工作。整个工作流程强调按回收、清洗、包装、灭菌、监测、无菌物品分类贮藏和发放等顺序运行,不准逆行,各区域要分别由专人负责落实。做到工作间与生活间分开,回收污染与发放净物分开,初洗与清洗分开,未灭菌与灭菌分开,防止交
叉污染。加强质量控制、保证供应物品质量
3.1 质量监控落实到人 使质量第一的观念落实到各个环节质量中,达到全面质量控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制定质量控制计划,科学分工,责任明确。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各个环节质量控制标准,让每个人掌握标准,在工作中贯彻好标准。
3.2 定期检查 每天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消毒液浓度、包装、洗涤、消毒质量、物品存放质量,把好环节质量控制关,每月检查一次性物品入库证件、外包装、中包装、小包装是否符合要求,储存室存放是否按要求存放,检查结果做好记录。
3.3 做好各项灭菌监测工作(1)压力蒸汽灭菌监测:每锅次有物理监测,详细记录日期、灭菌器号、锅次、压力、温度、灭菌时间、进出锅时间、操作者,每包内外放置3M化学指示卡(带)。(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对日常使用的灭菌器进行程序监测和化学指示卡(剂)监测,对灭菌后的物品随机抽样做细菌培养。必须按规范进行,锅内物品按规定放置,并放各项监测指示卡(带)做到物理、化学、生物三项措施监测合格后方能发放到各
科使用。
3.4 加强环节质量监测 对洗涤、包装、灭菌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测,上一道工序
由下一道工序把关,加强环节质量控制。
3.5 把好洗涤质量关 回收的医疗用品的洗涤工序按照回收分类浸泡、洗涤(去热原)、清洗等步骤认真落实,重视每一个步骤,对每批洗涤物品进行严格质量监测。
3.6 包装质量关 严格包装质量,要求做到:各种敷料器械包装正确,标志清楚,灭菌日期及失效期、责任者和查对者等清晰可见。每一个步骤必须达到质量标准,对各种器械包、穿刺包必须由二人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包装,不合格不得进入灭菌室。
3.7 灭菌质量关 制定高压蒸汽灭菌器安全操作规程、质量要求等,对高压蒸汽灭菌每锅进行工艺监测和化学监测,每月一次生物监测。灭菌后认真检查3M胶带、化学指示卡变色情况,对不合格的重新处理,同时将监测数据、灭菌时温度、压力时间及灭菌后原始资
料留样建档保存。
3.8 无菌物品存放质量关 无菌物品存放,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对灭菌后物品严格质量,杜绝不合格物品入室存放,入室时详细记录物品种类数量,室内空气每日用紫外线
灯消毒1次,每次1h.3.9 加强对各科消毒包的质量检查工作 对各科室的消毒包,严把质量关,不允许大包装内套小包装、不同物品混装、超大包等现象发生。包外贴3M指示胶带,包内有121℃化学指示卡,包外标签应注明灭菌日期,发现问题及时与科室联系纠正,规范全院消毒物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3.10 加强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管理 实行专人负责管理,严格证件审核,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专室存放、验收、保管、发放、回收,并做好记录,以及环节质量信息反馈记录,严格把好进货、储存、发放、回收关。加强质量教育
供应室为医院消毒物品供应的中心,供应物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护理质量,甚至病人的生命。因此在科内加强质量教育,让工作人员明白自己工作性质和责任的重大,强化无菌观念,保证工作质量,杜绝医源性感染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院供应室由于加强了质量管理,保证了临床医疗护理安全,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
第二篇:供应室质量管理追溯
供应室质量管理追溯、召回制度
1、消毒供应中心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
2、物理监测法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3、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无菌物品方可发放。
5、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能使用。
6、灭菌器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先重复一次生物监测程序,如合格,灭菌器可继续使用;如不合格,应尽快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原因生物监测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能使用。
7、对使用了生物监测不合格的物品的病人建立档案,以便跟踪观察。
第三篇: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
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
消毒供应室是集回收、消毒、灭菌、保管和发放无菌物品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周转的中心,虽不直接面向病人服务,但其工作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甚至是病人的生命安全。消毒供应室是集回收、消毒、灭菌、保管和发放无菌物品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周转的中心,虽不直接面向病人服务,但其工作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甚至是病人的生命安全。
1制定质量准则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如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消毒供应室院感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十余项制度,各类各班人员工作职责、各工作间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均上墙张贴,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区域管理
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和一般工作区,各区之间有明显的标志与界限,走向由污到洁,不逆行、不交叉。工作流程按回收、洗涤、干燥、检查、包装、灭菌、监测、无菌存放和发放顺序进行。实行人物分流,所有器械均通过双扉传递窗进行跨区传递,工作人员跨区工作必须换鞋更衣。做到工作间与生活区分开,污染区与清洁区分开,未灭菌与灭菌分开,粗洗和精洗分开,防止交叉感染。
责任管理
根据不同的区域分组,由小组长负责本区域的质量和安全,真正落实责任到人,并与科室奖金直接挂钩。
2控制环节质量
回收、洗涤
专人、专车回收,回收的器械集中在污染区处理。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要求按分类-浸泡-清洗-自来水漂洗-去离子水漂洗-干燥的步骤进行,然后通过双扉窗进入清洁区包装。
检查、包装
逐个检查器械是否清洁、干燥,对照包装卡片进行包装,各种器械包、穿刺包经两人核对后包装,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标识清晰(品名、消毒日期、有效期、责任人、查对者),包装大小、松紧适宜。
灭菌
制定有脉动真空灭菌器操作规程及安全管理制度,消毒员经专业培训,严格遵守灭菌程序。首先检查包装是否合格,不合格的坚决打回重新包装;然后,按装载要求装锅:灭菌时把握好压力、温度和时间等各项技术参数,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监测、无菌存放
灭菌完毕取出标准监测包检查灭菌标签指示带和化学指示卡变色情况,两者均合格才能将灭菌包移入无菌间,存放于离地≥20cm、离墙≥5cm、离顶≥50cm防尘柜内,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并作好无菌物品入室登记,不合格必须重新灭菌处理。
发放
按照灭菌日期先后顺序发放,发放时再次核对无菌包标识,严禁发错包或将过期包发放至科室使用而影响正常的医疗、护理秩序。
严格质量监测
每日对使用中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有效氯含量测试,如浓度不足及时更换,保证各种医疗器械的消毒效果。
每日用pH试纸进行粗洗/精洗前后自来水/蒸馏水的pH测试,充分保证洗涤质量。
每月由院感科对消毒供应室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和工作人员的手细菌总数监测,符合医院Ⅱ、Ⅲ类区域消毒要求。
每半年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进行紫外线照射强度监测一次,新灯管≥90μW/cm2,使用中的灯管≥70μW/cm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每日脉动真空灭菌前空锅进行B-D试验,并正确分析试验结果,B-D试验合格才能进行灭菌。
每锅灭菌时进行工艺和化学监测,掌握装载要求,把握灭菌时的压力、温度和时间。
每月对脉动真空灭菌器进行生物监测一次,检测结果达到国家要求。
每季度对无菌包抽样做无菌试验一次,检测结果达到国家要求。
定期每半年请上级疾控中心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
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
一次性医疗用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各环节的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索证
医院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按计划-审批-索证-进货原则,各种证件齐全,并且所有证件都加盖经营公司鲜章在有效期内。
验收
严格质量验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具备灭菌日期、失效期等中文标识。消毒供应室设专人管理,建立有登记帐册,详细记录每次进货情况,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医院。
存放
一次性医疗用品专室库存,整齐码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专用货架上,标识清楚,室内每日清洁、紫外线消毒一次。去除外包装后移入一次性存放间无菌保存。
发放、使用
发放时仔细核对产品名称、规格、包装、生产批号及灭菌有效期,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至科室使用。若使用时发生热原反应或其它情况,按规定及时留取样本送检,作好详细记录并报院感科备案;若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时,立即停止使用,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汇报。
一次性输注用品回收处理
为了全面提高供应室的质量管理水平,防止一次性输注用品用后流入社会造成重复使用,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一次性输注用品严格按“一对一”管理,即科室配备基数,每天使用多少更换多少,使用后毁型处理,由专人定时回收交特拉站统一处理,有效避免流失。服务质量
树立服务理念
临床一线直接为病人服务,而消毒供应室则是他们的后勤保障,树立“全力为临床服务”的服务理念,满足各种医疗用物需求。
实效服务
每天坚持两次下收下送无菌物品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坚持“平诊预约、急诊急送、随需随送”的服务,耐心、周到、及时地确保各种医疗用物供给。
重视服务信息反馈
每周由护士长定期深入临床科室了解下收下送工作及医疗用物的使用情况,听取反馈意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科室质控管理
以下内容会员跟帖回复才能看到
==============================
由护士长和两名主管护师组成科室质控小组,不定期对科室安全管理及各工作环节质量进行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科室每周定期开展质控分析和报告会,有效提高工作质量,防范差错事故发生。重视教育、培训
提高质量的原动力来自教育,不断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专业培训是搞好供应室工作和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
爱岗敬业、立足本职奉献教育
消毒供应室不直接面对病人服务,虽然没有治愈病人时的成就感,但它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部门。如果对工作不认真负责,很有可能造成院内交叉感染甚至延误病人救治,给家庭和医院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要以平凡的工作为荣,踏踏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为医疗安全和医院的发展做出贡献。
岗位培训
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消毒灭菌、灭菌操作、预防、隔离、医院感染等专业知识;遵循“提高人的素质是第一质量”的原则,进行多层次、丰富多彩的专业培训,对外信息交流,让强化教育反复贯彻于供应室管理质量过程中。持续质量改进
随着医疗行业管理理念不断更新,消毒供应室的工作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对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消毒供应室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寻找差距,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持续质量改进,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提高消毒供应质量,对确保临床第一线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预防院内感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B超室质量管理规范
B超室质量管理组织质量管理标准
根据等级医院的工作要求,及医院质量管理标准,提升本科室的医疗服务质量,更好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为临床科室提供更快捷、准确的诊断依据,结合本科室的工作实际,制定本科室标准质量管理组织及质量管理标准如下:
一、质量管理小组
组长:杨昌付
成员:陈冰张素平
职责:
组织质量管理小组人员,认真学习质量管理知识,提高 质量管理能力及管理水平,对本科室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性采取相应改进措施,深入临床科室征求意见,接受院方主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管理小组成员对科室的质量控制严格检查、登计、上报、核对,对一些疑难病人进行随诊、分析,同时组织进行讨论,总结经验,制定整改措施,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分析能力。
二、质量管理标准
二级甲等医院本科室的质量要求标准。
三、活动记录及效果评价
认真按二级甲等医院的质量要求标准组织全科人员进行学习活动、质量控制、设备维修及保养,病人随访以及和
临床医生进行沟通,接受临床医师的建议指导,并进行及时登计,效果评价,接受院方职能部门的效果评价,根据院方管理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改,对反馈的意见进行总结,同时进行记录。
第五篇:心电图室质量管理规范
心电图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
根据等级医院的工作要求,及医院质量管理标准,提升本科室的医疗服务质量,更好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为临床科室提供更快捷、准确的诊断依据,结合本科室的工作实际,制定本科室标准质量管理组织及质量管理标准如下:
一、质量管理小组
组长:于清山
成员:翟广华 孙学忱
职责:
组织质量管理小组人员,认真学习质量管理知识,提高 质量管理能力及管理水平,对本科室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性采取相应改进措施,深入临床科室征求意见,接受院方主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管理小组成员对科室的质量控制严格检查、登计、上报、核对,对一些疑难病人进行随诊、分析,同时组织进行讨论,总结经验,制定整改措施,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分析能力。
二、质量管理标准
1.心电图医师需经培训,持证上岗。
2.定期开展或按时参加心电图专业组岗前培训、继续教育等,每季不少于一次。
3.建立心电图人员专业技术档案。4.规范着装、衣帽整洁,佩戴服务牌上岗。
5.有仪器设备使用岗前培训记录,能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应用管理。
6.建立仪器设备档案,仪器设备有每月检查记录并符合保管要求。如仪器性能不良应有警示标识。7.设立心电图质量检查登记本。
8.对心电图工作制度的落实有监督、考核、评价,每季一次,并有记录。
9.熟练掌握心电图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考评标准,知晓率90%以上。
10.心电图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
三、活动记录及效果评价
认真按二级医院的质量要求标准组织全科人员进行学习活动、质量控制、设备维修及保养,病人随访以及和临床医生进行沟通,接受临床医师的建议指导,并进行及时登计,效果评价,接受院方职能部门的效果评价,根据院方管理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改,对反馈的意见进行总结,同时进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