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医院ICU的建设与管理

时间:2019-05-15 09:5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综合性医院ICU的建设与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综合性医院ICU的建设与管理》。

第一篇:综合性医院ICU的建设与管理

综合性医院ICU的建设与管理

危重病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我国只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但由于在抢救危重病人中的作用显著,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当发生突发性、灾难性的事件,危重病员众多的情况下,ICU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去年在我国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SARS)的流行,重症病人达20%,广东省正是由于重视了ICU的建设和管理,根据专家的意见,利用ICU作为抢救危重SARS 病人的场所,才使该病的病死率控制在3%以下。因此,ICU现在已经成为医院现代化水平的标志,是卫生部评审医院级别的标准之一。我院的ICU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卫生部首批装备的11所部属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之一,十余年来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床位由最初的4张增加至16张,应急情况下可增至21张;工作人员由十余人增加至三十余人;收治病人由约70人/年增加至约300人/年。但是目前危重病医学在我国仍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在学科的发展、建设、管理、教育等方面尚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总结了我们科室在发展过程中关于ICU的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以及遇到的一些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ICU的组织管理模式

ICU的隶属关系问题是科室建设之初最先遇到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本医院的规模、专科发展情况等决定。具体而言应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1、综合ICU还是专科ICU

传统的临床医学把人体划分成不同的器官或系统,根据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划分不同的专科,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更注重本器官系统的病变;而危重病医学更强调整体性,注重器官与器官之间的关系,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全身脏器的功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而且危重阶段病人最终进入“共同通路”,面临的问题往往具有一些共性.ICU建立的初衷也是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无论原发病如何),使用最先进的技术,集中精明强干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动态监测、细致护理、加强治疗。因此,综合性ICU应该更符合危重病医学的特点。相比专科ICU,综合ICU有以下优点:

1)容易集中人力物力,建立一个设备完善的ICU需要很高的投资,如果每个临床科室均建立一个人员设备完善的专科ICU,需要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不符合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而且建立过多的专科ICU,日常工作中没有这么多的危重病人,造成设备闲置,资源浪费。以医院有限的资金,与其建立多个设备不完善的专科ICU,不如重点投资建立一个高水平的综合ICU,为各个科室服务。

2)有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专科ICU的医生多为本专业的医生轮流兼任,主要精力仍然放在钻研本专业的业务知识上,思考问题很难跳出本专业的框框,当患者原发病或专科问题较突出而病情不很复杂时,有利于治疗,但当患者的病情发展到涉及多脏器受损,全身情况恶化成为突出问题时,专科医生就显得知识不够全面,力不从心。综合ICU不属于任何一个专科,医生专职从事危重病医学,专门研究处理危重病阶段的脏器功能不全和衰竭问题,以及及多系统的全身问题的处理和支持,脱离了专科的局限,而且病人来源校广,病种和数量较多,有利于医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危重病医学的发展。

3)有利于科室的发展,综合作为临床一级科室,直接与医疗行政机关和各科室打交道,减少了办事环节和层次;在科室建立之初,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室,便于争取医院具有扶持倾向蝗优惠政策,而不会损害其他科室的利益,这对科室的起步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固定,是一个荣辱与共的整体,大家更关心科室的发展和命运。而专科ICU往往不是一级科室,管理层次多,受制约的因素多;没有固定的医生,人员流动性大,必然导致责任心不强,对ICU的兴衰漠不关心。

我院采取的是综合ICU和专科ICU并存的方式,重点发展综合ICU。各专科ICU只是在原来病房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护仪,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没有专职的ICU医生,起不到加强医疗的作用,真正遇到危重病人,仍需转入综合ICU。目前,国内医院也是以综合性ICU为主,根据2002年的统计资料,综合ICU约占1/3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危重病医学专业的普及,大型综合医院还是应以发展综合ICU为宜。

封闭式管理还是开放式管理

目前ICU的管理有封闭式、半封闭和开放式三种。封闭式管理绝大部分日常医疗工作由专职ICU医生完成;开放式管理则不设ICU医生,只有护理人员,病人仍由原主管医生负责,半封式介于两者之间,由ICU医生和专科医生共同管理患者。

我们认为,封闭式管理更为合理。开放式管理实际类似于专开ICU,存在前述不足。封闭式管理由专职从事危重病专业的医生全面、系统管理病人,从整体观点为病人提供全身支持,为原发病的治疗提供了机会。但ICU医生不可能精通ICU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各专科知识,所以还应重视与其他科室的合作,复杂疑难的专科问题请相应科室会诊,特别是一些诊断不明确的病人,有时还需组织院内多专业共同会诊,但具体治疗方案的制定还是由ICU医生根据病人的整体情况制定。会诊医生只提出本专业的建议,医嘱由ICU医生下,即使是原主管医生,在病人进入 ICU后也无权随意更改医嘱,以免治疗方案混乱。但外科病人刀口拆线、引流管的拔除等手术问题仍由原主管医生负责。

二、科室医护人员的组成 ICU对医护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都很高,护士总数与床位数比例为3~4:1,医生与床位比例为1.5~2:1。但如果按要求配置医护人员,除了支出增加,将来还会面临人员的安置问题,特别是医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技术职称的提高,ICU床位少,没有门诊等其他分流部门,将会面临高职称医生的安置问题。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固定与轮转相结合,建立合理的年龄梯队。我们虽然有16张病床,但固定的专职ICU医生只有5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各一人,主治医师3人,人员的不足主要依靠轮转医生解决。我院实行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住院医生入院以后需轮转相关科室2~3年,ICU为必转科室,其待遇由所属科室负责。这样既可以培养年轻医师抢救危重病人的能力,普及危重病医学知识,又可以解决ICU工作人员工足的问题。

三、与其他科室的协调关系

这一问题关系到ICU科室的生存。ICU没有门诊,病人主要由其他科室转入。如果病人在ICU内外治疗效果相似,专科医生就没有必要向ICU输送病人。所以科室发展之初,需要树立威信,这主要依靠专职医生的努力打开局面,取得信任,如果开局不利,就有逐渐萎缩消亡的危险。特别现在医院各科室大都实行经济独立核算,出于经济因素考虑,有些科室不愿外转病人,这时就需要医院出面调节、扶持,制定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我们科室在建立之初,成功抢救了几例外科手术后的危重病人,解决了外科医生的难题,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得到了外科系统的大力支持,在医院没实行优惠政策的情况下,床位供不应求,由最初的4张逐渐增加到现在的16张,而我们对其他科室的工作也是大力支持,会诊、抢救危重病人随叫随到,在年终举办答谢会。

四,待遇问题

一个完善的ICU应具有多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医护人员数量多,因此运行起来成本很高,而目前我国国民的经济收入低,相应的医疗收费低;而且ICU病人来源不稳定,床位利用率低,据统计中日友好医院平时的床位利用率只有40~60%,也影响到科室的收入。而从事危重病医学的医护人员工作繁忙,精神压力大,如果在待遇上没有一定的提高,很难吸引人专心从事这一专业,所以对ICU不能像其他科室一样实行全成本核算,以免打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宜实行准成本核算或行政管理的模式。ICU体现医院最高医疗水平,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是挽救危重病人生命的场所,不能单纯考虑经济利益,还要考虑社会效益。

五、教育和培养问题

ICU是危重病医学教育和实践的临床基地,我们科室承担着全院的住院医生培训、研究生教学和实习、进修医生学习等多项教学任务,很好的起到了普及推广危重病医学知识,培养了年轻医师救治危重病人的能力。而危重病医学本身又涉及了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危重病学专业的医生固定以前,需要轮转内、外、麻醉等科室3年,学习相关专业的知识。科室内定期举行业务讲座,督促业务自修和更新,及时开展新的技术和操作,如床旁血滤、经皮气管穿刺等新的诊疗技术,在我院都是由ICU最先开展的。目前国内危重病医学专业还没有设置研究生学位,也没有自己的培训、考核和职称晋升制度,这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问。ICU内的医生最好能各自确立一个专业方向,既可以在业务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几个医生会合起来就可以组织一个小型的会诊;又可以出该专业的门诊,解决以后的出路;还可以解决报考研究生、晋升职称等问题。

六、完善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埋

ICU医护人员众多,工作繁忙琐碎,仪器设备多样,因此除了医院设立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外,还应该建立一些自己特有的规章制度,如:制定责任护士、值班护士、总务护士、护士长、护工、值班医生、听班医生等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使各项工作忙而不乱;每台仪器设备均建立使用、维修档案,定时清洁调试,遇有故障及时报修,使机器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建立探视制度,既可以减少交叉感染,又可以满足病人及家属的感情需要。通过制度的完善,实行规范化管理,使医疗护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

七、合理使用医疗资源

ICU昂贵的医疗设备和随之而来的医疗费用,使人们一直都在思索哪些病人能够从中受益,以及如何合理的分配、利用这些医疗资源的问题。目前ICU收治病人的标准尚难以掌握,研究表明,ICU只能帮助那些病情中等或偏重的病人,对死亡可能不大或很大的病人,几乎不能提供什么帮助。在我国还存在经济因素的影响,经常可以遇到一些病情适合ICU救治,而患者经济能力不足以维持其在ICU内的费用,而另外一些病情平稳应转出ICU或丧失生命价值的病人,由于患者及家属经济状况好,反而延长了在ICU的时间,因此,最好能建立一个投资效益评估体系,以决定适合进入ICU的病人,充分利用ICU的资源和优势。此外。由于病人来源不稳定,ICU空床的问题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最好能把若干个ICU组成一个危重病医学专科管理.各单元之间的人员、设备可以流动,统一调配,提高使用率。

总之,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综合ICU的建立是必然的,将成为衡量医院现代化的标志。SARS等突发事件给我们的启示,说明建立健全急诊急救医疗体系,加强ICU的建设和管理,以最迅速反应来适合不同的紧急的,甚至是特殊的抢救工作的要求,以防突发事件发生时的被动局面,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篇:ICU医院感染管理体会

ICU医院感染管理体会

——做好细节管理,提升感控执行力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沈鹏

医院感染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对控制医院内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临床实际中,感控工作非常容易变得流于形式,因为它渗透于医疗、护理操作的所有过程中,而医院感染管理科的监管不能触及所有的操作、所有的人员、所有的角落,作为临床感控直接参与者,我们只有从人员、制度、监管等方面科学规划,立足ICU临床实际,不断做好细节管理,以夯实管理基础,提升感控执行力。现将我科医院感染管理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一、完善管理模式,发挥品管圈的积极作用

ICU自2014年以来,在院护理部和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成立了以“降低耐药菌在ICU的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自下而上的激发科室医护人员参与院感管理。首先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将目标更加具体化,结合实际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定期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方法;其次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充分沟通协作,并从相关规章制度层面上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在管理中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管理能力,权力下放,确保各项护理管理工作不是虚设,真正做到无缝隙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二、进一步加强护理队伍院感知识的培训

加强全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而规范的护理活动准则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针对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掌握不足的情况,ICU定期请院感科进行手卫生、消毒隔离、医疗垃圾、职业暴露和标准预防、院感事件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再由护士长组织科内进行护士的培训;同时,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使各层级护理人员充分认识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是涉及全体医护人员的系统工程,而医护人员则是这项工程的主力军

三、提高护士对医院感染工作的认识

护士在医院感染防控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抓好护理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在ICU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护士长和监控护士的监督作用,认真观察病情并及时反馈至医生,督促医生的无菌操作,提出消毒隔离灭菌方面的合理化建议,把感染控制在萌芽状态。同时,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执行,督促掌握正确洗手的重要性,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减少医源性感染。

四、合理使用抗生素

临床工作显示,长时间使用不合理的抗生素是导致真菌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真菌的感染部位表现为呼吸道,因此对于ICU患者在进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时,需要做好防止真菌感染的措施。因此,正确的掌握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并根据药物的敏感试验进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需要及时的停药,以防止二次感染和耐药菌的产生。

规范的护理操作技术、严格的无菌观念、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化处理以及双向防护意识的提高,是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是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的有力保证。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控制分会主任委员胡必杰教授呼吁中国医院感染管理需要细化管理手段,夯实管理基础,提升执行力,其最终目标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我们ICU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来说,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我们只有因地制宜,一步一个脚印,由点到面,遵循PDCA循环原理,逐步把医院感染的危险环节、危险因素通过人员的科学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来降低其感染风险,将感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实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实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最终目标。

第三篇:2016年ICU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2016年ICU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2016年是我院要搬迁新院,我科也将扩大规模,谋求新发展的决胜之年。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ICU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将进一步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控力度,落实防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漏报率,严防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发生,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现结合ICU实际情况特制定2014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质量控制,进一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1、充分发挥科室监控小组成员的作用,通过强化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培训,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和监测制度,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原则,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

2、落实ICU医院感染管理会议制度,每月年召开科室监控小组成员会议一次,讨论解决院感管理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总结工作。讨论分析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积极整改。

二、加强医院感染培训,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采取全员集中讲座、针对性专题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针对工作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每月组织培训一次次,主要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隔离技术,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医疗废物的管理要求等。让工作人员了解和重视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训后进行考试。对新进人员、轮转、实习、进修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后进行考试。对卫生员进行一次消毒隔离、物表消毒灭菌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消毒隔离知识及日常工作中物品的消毒灭菌方法,减少交叉感染。

三、开展各项感染监测,杜绝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

(一)感染病例监测

科室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由临床医师报告,监控医生进行汇总,主要关注医院感染病例聚集性发生,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及时报告与处置。

(二)目标性监测

重症医学科继续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等重点项目进行监测和管理,规范 ICU 环境、物品清洁消毒和各项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落实。

(三)环境卫生学监测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要求,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

按规范要求对灭菌器进行监测,每月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四)多重耐药菌监测

为了加强多重耐药菌(MDRO)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进行多重耐药菌(MDRO)的目标性监测:监测的目标菌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实施目标性监测。从而督促管床医生对感染患者和可疑感染患者做到有样必采,及时做细菌培养,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对确立诊断的多重耐药菌(MDRO)要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四、加强质控检查,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监控措施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的要求,科室每月采取量化考核方法,开展感染管理质量自查,对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技术、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科室工作人员,督促整改,持续改进,保障医疗安全。

五、加强手卫生管理

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加强各级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及宣传,完善手卫生设施,规范手卫生的消毒方法和流程,通过对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检查和督导,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和依从性。

六、规范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

加强器械的管理,每月器械进行检查,包括清洗、包装和灭菌,以保证灭菌质量合格,每季度对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械的使用进行检查。

七、严格医疗废物管理

继续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每天进行检查督促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类。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规中规定的要求进行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理。

八、配合做好抗菌药物管理 积极参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管理,严格按照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及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等,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重症医学科 2014年1月1日

第四篇:综合性医院医疗设备规范化管理

综合性医院医疗设备规范化管理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990416 现代化的医院要充分发挥现代化医疗设备的综合效益,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医疗设备管理科是担负这项任务的重要部门。科室如何发展,如何提高管理水平,是每一个管理人员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我们医院于1984年建立医疗器械管理科。多年来,我们坚持对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在提高设备效益上不断探索新的方法。我们依据“山东省三级医院分等标准评审细则实施办法”,从树立管理意识,健全管理组织;坚持突出重点、完善管理制度;开展使用效益分析,提高设备使用率;改革维修制度,提高仪器完好率;探索经济管理新方法,逐步实现成本核算;强化服务观念,提高队伍素质等方面推行医疗器械的规范化管理。

1.强化管理意识,健全管理组织

医疗器械的管理工作中既有经济管理又有技术管理,是把技术、经济、管理综合在一起的管理学科。

作好管理工作,既可以充分发挥医疗器械的效益,又能够提高自身在医院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自己的应有价值。我们根据综合性医院医疗器械管理的要求,设有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建立器械仓库、维修组、计量组、资料档案室、计算机室、材料室、医学工程教研室等,形成了健全的管理组织。并逐步建立完善了一整套医疗器械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基本作到了医疗设备规范化的管理。

我们从86年开始与医院计算机室研制了“医疗器械计算机管理软件”实现了计算机单机管理。97年,我们制定了医疗器械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实施意见,实现全科计算机联网进行医疗器械的计划管理、设备管理、仓库管理、维修管理、计量管理和资料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作到数字准确,为科室查询提供方便,也为领导及时提供信息。

2.坚持突出重点,完善管理制度

我们坚持突出重点、不断完善的原则,在制定《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又针对实践中反映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完善增加了《各级工程技术人员职责》《三类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和《教学、实习、培养考核制度》。整理编印了《医院医疗器械人员职责及制度》单行本。各项制度在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重点发挥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医院参加三级医院评审后,我们注重实行医疗器械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制定了《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并在设备的管理中从三个方面发挥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的作用:1.突出抓住购前论证的关键环节,坚持每年的设备计划必须经过管理委员会的论证。对大型设备的选型,管理委员会根据科室的效益分析,器械科的市场调查情况进行论证,确定机型。2.对医疗器械设备使用、管理、保养、维修情况进行监督。3.监督检查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情况,论证医疗器械新产品的临床可行性。

(2)重点加强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的管理。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医疗器械新产品不断推出,为了加强这类医疗器械产品的监督管理,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购

置、使用、管理的规定》,建立了《三类医疗仪器三证档案》;《三类医疗仪器、器械购入情况登记表》;《三类医疗仪器、器械、材料的使用申请》。明确了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范围;对三类医疗器械的购置提出了具体要求;制定了三类医疗器械的使用要求;由于我们严格制度管理,医院未发生过因医疗器械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医疗纠纷。

3.重视使用管理,搞好效益分析

开展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益分析,是加强使用管理的有效方法。其作用,一是通过效益分析使医院领导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为医院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二是帮助使用科室综合分析,加强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我们每年都对医院万元以上的设备进行使用效益分析,并提出提高使用率的建议,每次使用效益分析的情况都要向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汇报。

使用效益分析的方法是:(1)确定使用效益分析的内容:收支情况、工作条件、科研情况等;

(2)收集统计各项数据,将数据列表分析;(3)写出分析报告;(4)向医疗器械管理委员会汇报。

4.改革维修制度,提高设备完好率

要保证医院设备充分发挥效益,我们转变观念,适应新的形势,从五个方面改革了维修制度。首先建立了《定期保养制度》明确了三级保养的程序,每年制定万元以上仪器的保养计划,作好预防性维修。第二,实行维修收费的登记方法,加强了维修费用的核算。第三,我们实行在原划片维修的基础上,按照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技术职称实行分级负责维修的方法同时制定了《各级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第四,我们成立了医学工程技术指导小组,发挥医学工程的优势,面向临床开展技术服务第五,技术人员参与仪器选型论证,保证购置仪器的质量

5.实行成本核算,加强日常管理

为了加强医疗器械的成本核算,1989年在器械科设立了材料室。制定了《材料室工作制度》《材料室人员职责》对直接用于治疗的卫生材料及消耗性器械,实行按成本收费。这是强化医疗器械收支核算,进行经济管理的新形式。它的优点是:(1)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

(2)完善了仓库管理制度;(3)减轻了病房的压力;(4)方便了病人。

6.树立服务观念,提高队伍素质

工程技术人员在保障现代化的医院设备正常运行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对工程人员不断进行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临床服务的思想教育,提高人员素质,是做好医疗器械工作的根本。

我们科不断进行管理就是服务的教育,树立对业务科室全方位服务,为仪器服务变为病人服务的观念。制定出本科《为业务科室文明服务的十四条规定》,打印并下发了《医疗器械维修分工一览表》。器械仓库,简化工作流程,把定期发货改为工作时间内全天向科室开放,改变盘点不发货的制度。对临床科室抢救病人所需要的卫生材料和器械,送到抢救现场,先使用,后办理手续;对批量大,比较重,使用次数少的卫生材料和器械实行到科室验收,直接办理出入库手续,受到临床科室的欢迎。本科室的日常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每季度召开一次组长会,研究分析思想情况,检查上季度布置的工作,安排下季度工作,各组每月召开一次业务会,总结上月工作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为了使科室的管理规范化,根据医院的要求制定了《医疗器械科科室岗位责任制管理细则》。我们按照医院“关于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规定”每年制订学习培训计划,要求技术人员都要进行专题讲座,撰写业务论文,提高了全科人员的业务水平。

第五篇:ICU管理

科室 重症监护室 编号 ICU C-1/INF-B7 题目 ICU医院感染管理 页数 6/6 生效日期 1995.01 修改日期 2009.03

十、监测与监督

1.应常规监测ICU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类型、常见病原体和耐药状况等,尤其是三种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和导尿管)相关感染。

2.加强医院感染耐药菌监测,对于疑似感染患者,应采集相应微生物标本做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检测和药敏实验。

3.定期进行ICU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4.常规每月监测ICU病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微生物检测,但怀疑医院感染暴发,应增加可疑传播途径的监测项目的微生物采样和检验。

5.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应经常巡视ICU,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6.早期识别医院感染暴发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短期内同种病原体如MRSA、鲍曼不动杆菌、艰难梭菌等连续出现3例以上时,应怀疑感染暴发。通过收集病例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微生物检验,分析判断确定可能的传播途径,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例如鲍曼不动杆菌常为ICU环境感染,经医务人员手导致传播和暴发,对其有效的感染控制方法包括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增加相关医疗物品和ICU环境的消毒次数、隔离和积极治疗患者,必要时暂停接受新患者。

.57.

下载综合性医院ICU的建设与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综合性医院ICU的建设与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大全五篇]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 一、所有工作人员均应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入内,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控制人员入室,探视者应穿探视衣、鞋套、戴帽子入内。 二、所有人员要坚持洗手......

    2011年度ICU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2011年度ICU医院感染年度总结 我科在院领导和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五篇范文]

    ICU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布局合理、分治疗室(区)和监护区。治疗室(区)内应设流动水洗手设施,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净化工作台;监护区每床使用......

    医院肛肠科建设与管理培训

    医院肛肠科建设与管理培训 医院肛肠科建设与管理培训讲师:胡一夫 胡一夫老师 ——培训业知名的“光头导师” 主讲领域: 国学文化、企业管理与营销策划 讲师简介—— 前沿讲座......

    综合性医院介入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县区级综合性医院介入导管室的医院感染问题分析和防控措施 介人手术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医学影像学与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临床学科,涉及人体消化、呼吸、心血管、神经......

    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设置要求 1、布局合理、分治疗区、监护区、治疗区应配备手消毒剂。 2、室内进行空气消毒,每季监测细菌总数≤4cfu/15min皿为监测合格。 3、严格遵守......

    3医院ICU简介

    重症医学科(ICU)简介 我院ICU病房具有先进的设施,能通过万级层流空气净化系统,独立控制室内温度及湿度。病区内设进口多功能防褥疮床有10张,配置高档进口监护系统及呼吸机,输液......

    ICU医院感染年终总结

    2011年度icu医院感染年度总结我科在院领导和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文件与规定,制定相应的院内感染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