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药鉴定学总结(二)——产地加工
中药鉴定学总结
(二)——产地加工
1.拣,洗 芳香气味或含多量黏液质的药材不用水洗,如薄荷,细辛,木香,车前子,葶苈子。
2.切片 较大的根及根茎、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有的趁鲜切块(2012年,对一些坚硬的藤木类、较大的根及根茎类或肉质果实类药材采用的产地加工方法主要为)
3.蒸、煮、烫 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如白芍煮至透心,天麻、红参蒸至透心,太子参置沸水中略烫,桑螵蛸、五倍子蒸至杀死虫卵或蚜虫。(2011年,含浆汁、淀粉粒、糖分多的药材,为利于干燥,产地加工时应)
4.熏硫近年来熏硫后有效成分下降,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故《中国药典》已不使用该方法加工。(2013年,《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已不收载的药材产地加工方法的是)
5.发汗 需要发汗的药材包括: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2013年,在产地加工时需要“发汗”的药材有)
6.揉搓 干燥过程中皮、肉易分离,使药材质地松泡,在干燥过程中时时揉搓,使皮、肉紧贴,达到油润、饱满、柔软或半透明等目的,如玉竹、党参、三七等。7.干燥 如生姜、地黄、益母草、石斛等要求鲜用。
(1)晒干 不宜晒干的药材:①含挥发油:当归、薄荷、金银花等。②晒后变色:某些花类、叶类、全草类等。晒后易爆裂:③郁金、白芍、厚朴。(2)阴干或晾干 本法适用于上述几类不宜久晒或暴晒的药材。
(3)烘干 一般温度:50~60℃,多汁的果实类70~90℃。含淀粉——烘干温度缓缓上升;好挥发油或保留酶活性,如薄荷、杏仁、芥子等,不用烘干法。《中国药典》对药材干燥的表述方法:
(1)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
(2)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表示。(2013年,《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低温干燥的温度一般不超过)
(3)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用“阴干”或“晾干”表示。
(4)少数药材需要短时间干燥,则用“暴晒”或“及时干燥”表示。
重点记各项下的举例。
今天是2014年7月14日,距离2014年执业药师考试还有95天,水滴石穿,需要的就是坚持!
第二篇:中药鉴定学总结
(一)蒽醌类:
1.番泻甙A、B、C、D(双蒽酮甙):大黄、番泻叶。
2.其它:何首乌、虎杖、巴戟天、番泻叶、茜草、大血藤、决明子、连翘。
(二)萘醌类
紫草、茜草。
(三)皂苷类:
1.人参皂苷:人参、红参、西洋参、三七。
2.三萜皂苷:牛膝、商陆、太子参、威灵仙、地榆2.其它:怀牛膝、太子参、黄芪、远志、威灵仙、柴胡、桔梗、党参、麦冬、知母、天南星、枇杷叶、款冬花、木瓜、瓜蒌、砂仁、豆蔻。
(四)生物碱:
1.莨菪烷类:洋金花、天仙子。
2.双酯类生物碱(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川乌、草乌、附子。
3.甾体类生物碱类:川贝母、浙贝母。
4.黄连小檗碱:黄连、黄柏。
5.其它:防己、延胡索、川芎、北沙参、百部、钩藤、厚朴、秦皮、地骨皮、马吴茱萸、马钱子、牵牛子、辛夷、菊花、槟榔、麻黄、淫羊藿、益母草、冬虫夏草。
6.剧毒性生物碱:川乌、草乌、附子(双酯类)、马钱子。
(五)苷类:
1.芍药苷:白芍、赤芍、牡丹皮。
2.环烯醚萜苷类:胡黄连、玄参、地黄、栀子、龙胆(裂环)。
3.其它:黄芪、天麻、川木通、大血藤、秦皮、红花、西红花、葶苈子、苦杏仁、桃仁、巴豆、酸枣仁、龙胆、地榆、石韦、山楂、沙苑子、连翘、牵牛子、槲寄生、紫花地丁、车前草。
(六)鞣质:
绵马贯众、大黄、虎杖、何首乌、白芍、赤芍、地榆、大血藤、鸡血藤、秦皮、枇杷叶、木瓜、山楂、槟榔、金钱草、儿茶、五倍子。
(七)黄酮类:
虎杖、地榆、苦参、葛根、甘草、黄芪、三
七、黄芩、麦冬、知母、苏木、鸡血藤、桑白皮、罗布麻叶、金银花、款冬花、菊花、红花、蒲黄、木瓜、山楂、沙苑子、补骨脂、枳壳、小茴香、菟丝子、栀子、砂仁、淫羊藿、紫花地丁、金钱草、荆芥、薄荷、穿心莲、茵陈、青蒿、儿茶、。
(八)香豆素、内酯类:
甘草、白芷、前胡、防风、北沙参、木香、川木香、白术、桑白皮、肉桂、、秦皮、决明子、补骨脂、连翘、菟丝子、穿心莲、茵陈、青蒿。
(九)挥发油:
绵马贯众、白芍、白芷、当归、羌活、前胡、川芎、防风、柴胡、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石菖蒲、莪术、姜黄、郁金、沉香(白木香)、厚朴、肉桂、辛夷、丁香、菊花、五味子、葶苈子、补骨脂、枳壳、吴茱萸、小茴香、细辛、广藿香、荆芥、薄荷、青蒿、茵陈、没药。
苍术酮:白术、苍术。
(十)酚类:徐长卿、厚朴、牡丹皮、丁香、连翘。
牡丹酚:丹皮、徐长卿
(十一)多糖类:商陆、川乌、甘草、黄芪、人参、西洋参、防风、地黄、天花粉、党参、金樱子、冬虫夏草、茯苓、猪苓。
(十二)甾醇类:商陆、太子参、地榆、柴胡、巴戟天、桔梗、党参、山药、鸡血藤、黄柏、地骨皮、红花、沙苑子、连翘、菟丝子、牵牛子、槲寄生、金钱草、蒲公英、冬虫夏草、茯苓、猪苓。
(十三)菊糖:菊科和桔梗科:桔梗、党参、南沙参、白术、苍术、木香、青蒿、茵陈
(十四)有机酸:地骨皮、五味子、山楂、金樱子、栀子、瓜蒌、益母草。
(十五)靛蓝、靛玉红:板蓝根、蓼大青叶、大青叶、青黛。(十六)木脂素类:辛夷、五味子、连翘、淫羊藿、(十七)绿原酸与异绿原酸:金银花、菊花
理化
1.泡沫试验阳性(产生丰富而持久性泡沫):上述含皂苷的药材。查皂甙类:1.泡沫试验——牛膝、太子参、柴胡、桔梗。2.醋酐+浓硫酸——(二液交界处棕红色)党参;商陆及威灵仙(三萜皂甙)。
2.盐酸-镁粉反应阳性(显红色):含黄酮的药材。
查黄酮类:醋酸铅显橘黄色:黄芩;盐酸+镁粉显红色:枳壳、黄芩
3.加三氯化铁试液显绿-黑色:鞣质、酚类等含酚羟基的药材。查鞣质类:三氯化铁(FeCl3)试液显乌绿色——狗脊、丹参等
4.异羟肟酸铁反应阳性(显红色):含香豆素及内酯类的药材。
5.遇碱液显红色:含蒽醌类的药材。查蒽醌类:遇碱液显红色:大黄、何首乌、番泻叶等。
6.加生物碱沉淀试剂产生沉淀(碘化铋钾多显红色,碘化汞钾多显黄色,硅钨酸多显白色):含生物碱的药材。
查生物碱:
碘化铋钾显红色:延胡索、百部、浙贝母(橙黄)、厚朴(橙红)等。硅钨酸显乳白色:百部、浙贝母、厚朴等
7.醋酐(或冰醋酸)-浓硫酸反应阳性(两液交界面显棕红色环):含皂苷、甾醇等的药材。
显微化学反应:黄连、柴胡、肉桂等。
微量升华反应:大黄、何首乌、沉香、牡丹皮、蓼大青等。
(一)伞形科
1.根头部有纤维状叶残基或叶鞘痕绕茎痕成同心环。
2.表面多具横长皮孔。
3.断面多散在油点。
4.气芳香。
5.皮层、韧皮部具油室。
6.中果皮有6条油管。
7.内果皮细胞为镶嵌细胞。
8.含挥发油。
(二)唇形科
1.茎方形,多被毛茸。
2.叶对生,叶缘具锯齿或分裂,叶面被毛。
3.气香。
4.四角处有厚角组织,维管束在四角处发达。
5.气孔直轴式。
6.具腺鳞、非腺毛。
7.含挥发油。
性状:全草类药,茎方形、叶对生、边缘锯齿、常有毛;轮伞花序腋生或顶生(穗状或总状)、花冠二唇形开裂、花萼钟状、顶5裂,气香。如广藿香、荆芥、益母草、薄荷等。
显微:全草类药具小腺毛、腺鳞(8细胞头)、多细胞非腺毛、气孔多直轴式;偶见草酸钙小针晶(广藿香)及橙皮苷结晶(薄荷)
成分:挥发油(绝大多数全草类药);脂溶性菲醌色素类化合物(丹参);黄酮类(黄芩、荆芥、薄荷);生物碱类(益母草碱)。
理化:以微量升华法取油,加香草醛及硫酸进行挥发油显色反应,如广藿香、薄荷。
(三)姜科
1.根及根茎断面筋脉点散在。
2.有香气。3.皮层散有油细胞或油室。
4.果实具钝三棱,顶有花柱基,基部有果柄痕,表面具连续或断续棱线。
5.种子团被隔膜分成3瓣,种子不规则多面体,外被假种皮。
6.种子破碎后具芳香气。
6.种皮具表皮、色素层、油细胞层、色素层、内种皮(石细胞)等数层组织。
7.含挥发油。
果实:姜科果实性状:蒴果,三室,每室种子多数,种子多面体形,外被膜状假种皮,气芳香。如砂仁、豆寇、益智等。
显微:种子横切面由外到内依次为:假种皮薄壁细胞→种皮表皮厚壁细胞1列→色素细胞1~2列→油细胞层1列→色素层细胞数列→内种皮栅状石细胞1列(含硅质块)→外胚乳细胞(较大,含淀粉粒及少数细小草酸钙方晶)→内胚乳细胞(较小,含糊粉粒)。
成分:挥发油——姜科类药:莪术、姜黄、郁金、砂仁、豆寇、益智;石菖蒲等。
(四)菊科
性状:A根及根茎类药:断面见棕色油点,香气如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紫箢等
B花类药:头状花序如款冬花、菊花(舌状花及管状花);红花(不带子房的管状花);
C菊科全草类药:茎圆形,表面具纵棱,叶多互生,少对生,常羽状分裂,头状
花序顶生或少腋生,花管状或舌状,气香。如青蒿、茵陈、蒲公英等。
显微:分泌组织为油室(多数药)、分泌道(红花)
成分:常含挥发油(款冬花、菊花、红花;其中木香、川木香及白术油中含内酯;白术及苍术油中均含苍术酮)、菊糖、香豆素(茵陈、青蒿)、黄酮(茵陈、青蒿、款冬花、菊花)、内脂类(青蒿含倍半萜内脂)等。
理化:厂进行挥发油类显色反应(用香草醛检查白术挥发油:用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溶液显玫瑰红色检白术及苍术)
(五)蔷薇科
果实:酸涩,常见花托参与果实的形成:木瓜(外层为假果部分)、金樱子(假果)
种子:种皮红棕色(苦杏仁、桃仁等)
成分:有机酸(木瓜、山楂、金樱子);氨基酸(金樱子、山楂);鞣质(地榆、木瓜、山楂、金樱子);皂苷(地榆、木瓜、金樱子、山楂)、糖类(山楂);黄酮(地榆、木瓜、山楂);三萜类(地榆);苦杏仁苷、苦杏仁酶、脂肪油(蔷薇科种子的特征成分如苦杏仁、桃仁)
理化:常进行皂苷的显色反应(地榆:醋酐加浓硫酸溶液显红紫色后变为棕褐色查三萜皂苷;木瓜:醋酐加浓硫酸出现紫红色环,溶液上层显棕黄色);鞣质显色反应(地榆);黄酮反应(木瓜:加三氯化铝乙醇液显蓝色荧光。);苦杏仁苷的水解及显色反应(苦杏仁:水解有苯甲醛特殊香气;使三硝基苯酚试纸显砖红色
第三篇: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 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研分对象是中药。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我国仅本草著作中记载的药物就有近3000种,它是现今中药科学继承和发扬的基矗现今中药品种约有13000种,在中药鉴定中,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品种一错,全盘皆否。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历史等 诸 多原因,使中药材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我国幅员辽阔,物种繁多,同一种中药各地使用的品种不同,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中药名称,造成品种混乱。如贯众,全国以贯众之名药用植物有11科、18属、58种之多。而人参在历代有多达30余种别名。
2、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如《本草经集注》载:“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所以从古到今就有多种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这就造成了白头翁药材来源达20种以上,分属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菊科等不同科的植物。
3、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如始载于《名医别录》的白附子历代本草均为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而近代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用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根作白附子用,两者疗效不同,如何变迁的,尚待深入研究。
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常用中药不少来源于2个、3个、4个、5个甚至6个种(如石决明),有的中医药甚至来源于不同科(如小通草等)或同科不同属(如老鹳草、水蛭等)的数种动、植物,造成中药质量控制困难,鉴定材料《中药鉴定学》。
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
1、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如《中国药典》已分别将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作为金钱草,豆科植物广金钱草作广金钱草,唇形科植物活血丹作广金钱草收载。
2、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如考证阿胶的原料在唐代以前主要是牛皮,宋代、明代是牛皮、驴皮并用,清代以后用驴皮,至今沿用驴皮。
3、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有利于医方的发掘与继承,为新药研究提供依据。例如青蒿素的发现,就是从研究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治疟病方,再经过青蒿历代所用品种的考证,结合科学试验取得成果。
4、对一些道地药材的品种考证,查考地方志,常能提供一些历代本草未能记载的资料,解决在品种考证中的某些关键问题。如罗汉果,遍查历代本草均无记载,最后从清代《临桂县志》、《永宁州志》查到不仅有罗汉果之名,还有其形态、性味、效用记载,这为罗汉果的药用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再如在考证鸡血藤膏时,就查考了去南的《顺宁府志》和《云南通志》等。
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当今有很多野生物、植物还不知道它们的用途,一旦《本草纲目》等本草上收载的药物都能考证清楚,根据植物亲源关系的线索,对药物新品种的开发利用,将会有所帮助。
6、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如虎掌与天南星,经研究并非一物,虎掌实为掌叶半夏的块茎,纠正了《本草纲目》中将天南星并在虎掌之下,视二者为同一物的错误。
总之,中药品种的的考证与整理工作对澄清中药品种混乱,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从源头上保证中药质量,达到品种正确,质量优良、稳定、可控,以及继承与发掘祖国医药学遗产,开发新药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二、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品种不真或质量低劣,会造成科研成果、药品生产和临床疗效的失败,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误病害人,对此,李时珍早就有“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的名言。
第四篇: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多年来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一门由许多概念编织而成的、枯燥死板的、死记硬背的学科。每一种药千篇一律地罗列各项内容,特别是执业药师的教材只有文字描述,没有图像,所以很抽象,容易造成记忆混乱。在学习中,环球网校给大家以下四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全面复习,重点记忆
大家在学习精讲班的课时,每一讲都要仔细弄懂,重要的内容要随时记忆。学到后面,要注意比较相似药物、同类、同科药物的异同点,帮助记忆。在复习时,最好先复习重点药材。先看重点药材包括哪几项内容,在每项内容中找出主要特征;然后再复习熟悉药材和了解药材就显得比较容易了。因为后两类药材中有很多药材与重点掌握药材是同科或同属植物,在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上都有相同之处;如果把重点药材特征掌握好了,再找出与后两部分药材的异同点,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结合实物和图片,增强感性认识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学教材,没有图片,只有文字介绍,使中药鉴定学变的抽象,所说的鉴别特点看不见,不容易记忆。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结合工作实际,找一些典型的药材标本,或在书上,网上找一些相关的药材图片,结合性状、显微鉴别特点描述,增加感性认识,提高记忆效率。
3、抓住经验术语
经验术语可以说是《中药鉴定学》的一大特色。这些传统的经验术语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在学习中,要把经验术语与药材性状特征有机的联系起来。如:松贝的“怀中抱月”、大黄的“星点”、天麻的“鹦哥嘴”、何首乌的“云锦花纹”等等,这些经验术语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把药材的性状特征传神的表达出来了。这些经验术语一方面加深了大家对药材性状的理解,另外也方便了对药材的记忆。
4、比较、归纳、总结
在学习后期和复习过程中,注意利用比较、总结归纳的方法,一是可以扩大知识面,二是还可以提高考试成绩。例如:在学过的中药中,大黄、何首乌、牛膝、川牛膝和商陆这几个药都有异常构造,有什么相同点和异同点?五加科植物含油树脂道,桔梗科的植物含乳管、菊糖等,通过比较归纳,增强记忆。
第五篇:中药鉴定学各章总结
中药鉴定学各章总结
中药学的复习方法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它以传统的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中药的性能、功效、主治病证及其他临床应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学习的重点,也是考核的重点,中药鉴定学各章总结。为了帮助广大参加国家执业中药师的考生更好的复习迎考,现就本学科的复习方法及考试有关问题提出以下几点,以供参考。
一、确定目标、树立信心
既然报名参加执业中药师考试,就必须报有通过的信心,相比其他学科,中药学应该说理论并不艰深,也没有特别难理解之处,只要持以之恒,付之于必要的时间,并按计划认真复习,相信大部分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虽然目前考试的通过率确实不尽人意,但究其缘由,除客观上工作较忙,平素与中药理论联系较少,所学内容因年代久远大都遗忘外,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个人的主观愿望不甚强烈,信心不足,甚至抱有畏难情绪所造成的。我们认为顺利通过本学科考试的第一步应该是树立必胜信心,这是必要的前提保证。从不少高分通过考试的高年龄、低学历考生那里,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只要决心大、动力足、信心强,并付之以行动,一定会成功。
二、抓住重点,全面复习
与其它任何学科一样,中药学内容很多,但肯定有重点及非重点之分。对于应考,所谓重点,是能代表中药学特色的理论及临床运用较多的具体药物知识,也就是《考试大纲》标示的掌握和熟悉部分内容,尤其是掌握部分内容。按《考试大纲》要求,考试内容中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的内容在试卷中比例各占60%、30%、10%,自我鉴定总结《中药鉴定学各章总结》。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范围以《考试大纲》为准,一般不超过《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所以复习迎考过程中,应紧扣《考试大纲》,抓住重点。另一方面,分析历年的考试试卷,可以发现,为了全面考察考生掌握中药学的深度及广度,每次考试的内容涉及面都很广泛,卷面中也存在不少大纲只要求了解的内容。尽管这部分内容大都出现在备选答案中,并不是相关题干的答案,但非常容易干扰我们甄选答案的视线。x型题中,并不能排除不是“重点”,却具有鲜明药性及功能特点的知识点或药物原来也是应该选项之一。因此,只追求重点内容的掌握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全面复习的过程,也就是如果以本书为主复习,必须保证经过几遍细阅全看的 “精读”,使得每个知识点都能在大脑中形成印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避免“赌输”的可能性。
三、合理安排,持之以恒
复习迎考前,必须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如个人的原有基储可供复习的时间和复习的方法,制定出各学科的复习计划,并强迫自已严格按照计划付诸努力。假设你以报名那天起直至考试之日止七个月为复习过程,中药学占其中复习时间的五一六分之一。那么你可以将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放在周末、夜间,用来精读,通读那些要求理解记忆的内容,尤其是总论及各章的概述部分;一部分可以利用零星的空余时间,用来记忆、熟悉各个药物内容。这部分内容没有严格的系统性,甚至几分钟也可以利用起来记忆一组功效相近的药物。坚持不懈,每天付出一点时间,隔一段日子,你就会体会到新的收获。每年的七八月间,不少省(自治区)、市相关部门会组织本地区考前辅导班,请有多年教学、培训经验的专家进行串讲、辅导,如果有条件,要珍惜这个机会,尽量参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