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市人事代理工作暂行办法
武汉市人事代理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事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人事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促进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的合理流动,根据省人事厅《关于开展人事代理工作的若干意见》(鄂人[1996]18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暂行办法所称人事代理,系指经政府人事部门批准或授权的人事代理工作承办机构,按照有关政策规定,接受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委托,代理有关人事管理、服务工作。
第三条 全市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中心是人事代理工作的承办机构,其它非政府人事部门的人才中介机构一律不得从事人事代理业务。
第四条 人事代理工作的范围和对象主要是武汉地区各类企事业单位及其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对外商投资企业、乡镇企业、民营科技实业、私营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以其全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对象,实行全员人事代理;对国有、集体和股份制企事业单位,以其新增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对象,实行部分人员人事代理,条件成熟的可逐步扩大到全员人事代理;对未能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及其他流动和待业人员实行个人事代理。
第五条 人事代理工作内容
1、提供人才招聘和人才推荐服务,并负责办理有关流动手续;
2、管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的档案,负责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整理、归档和保管,办理查阅和转递,并出具有关证明;
3、保留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原有身份的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并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调整、记载档案工资及计算工龄;
4、负责办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定和选拔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有关手续;
5、代管党团组织关系及户、粮关系;
6、代办社会保险,受理聘用合同鉴证和人事争议的咨询、调解和仲裁;
7、办理因公、因私出国(出境)政审及相关手续;
8、组织开展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
9、为委管单位提供人事咨询和人才测评服务,并协助制定人员发展规划、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改革方案;
10、其它人事代理服务工作。
第六条 人事代理工作实行契约化管理,双方签订协议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承担的责任和委管期限。
第七条 人事代理工作程序
1、企事业单位委托人事代理的,须向人事代理工作承办机构提交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事业单位须提交上级主管部门的批文)、单位人事代理委托书及委管的人员名册;个人委托人事代理,须提供本人身份证件,毕业证及职称证,在职人员还须提供原单位同意其档案关系转出的相关证明。
2、人事代理工作承办机构对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提供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核后,与单位或个人签订人事代理协议书。
第八条 人事代理工作承办机构本着“服务为主、适当收费”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向各委管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收取一定的人事代理服务费。
第九条 人事代理委管单位或个人须在人事代理协议期满前一个月内到人事代理工作承办机构办理协议续签手续,对逾期不办者,人事代理承办机构有权中止其人事代理关系,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委管单位或个人。
第十条 协议双方任何一方如需中止协议,须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另一方,经双方协商后,可解除人事代理关系,若有争议,当事人可申请人事仲裁。
第十一条 本暂行办法由武汉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一:单位人事代理协议书
附件二:个人人事代理协议书
附件一:
单位人事代理协议书
编号:
甲方:
市(区、县)人才服务中心
乙方:
为做好人事社会化服务和管理工作,推动企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的转变和人事制度的改革,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规定,经双方协商,签订协议如下:
一、甲方向乙方提供人事代理服务内容包括:
1、提供人才招聘服务,并负责办理有关流动手续;
2、管理乙方委管人员的档案,负责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整理、归档和保管,办理查阅和转递,并出具有关证明;
3、保留乙方委管人员原有身份的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并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调整、记载档案工资及计算工龄;
4、负责办理乙方委管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定和选拔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有关手续;
5、代管乙方委管人员的党团组织关系及户、粮关系;
6、受理乙方与其委管人员聘用合同鉴证及人事争议的咨询、调解和仲裁,并代办社会保险手续;
7、办理乙方委管人员因公、因私出国(出境)政审及相关手续;
8、组织开展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
9、为乙方提供人事咨询人才测评服务,并协助乙方制定人员发展规划、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改革方案;
10、其它人事代理服务工作。
二、乙方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1、乙方应与其委管人员签订符合《劳动法》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聘用合同,并报送甲方一份备查;
2、乙方终止、解除其委管人员的聘用合同后,应立即通知甲方,由甲方转出其档案,按个人委托管理;
3、乙方应及时向甲方提供其委管人员按档案管理工作规定必须进档的材料及出具委管人员因公、因私出国(出境)和办理涉外公证时所需的现实表现材料、鉴定材料;
4、乙方应按规定按时向甲方支付服务费,对逾期不交费经催缴后60天内仍未补交的,甲方有权中止其人事代理关系,并书面通知乙方。
三、人事代理服务期限
甲方自 年 月 日起为乙方提供人事代理服务,至 年 月 日止,期限 年,协议期满可根据双方意愿续签。
四、人事代理服务收费
甲方按乙方委管人数每年向乙方收取人事代理服务费 元及其它相关费用。
交费办法:
五、甲方除开展上述人事代理工作外,不负其它管理责任。
六、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作出补充协议。
七、本协议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执二份,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市(区、县)人才服务中心
乙方:
经办人(签字)
经办人(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附件二:
个人人事代理协议书
编号:
甲方:
市(区、县)人才服务中心
乙方:
为了加快人事社会化服务进程,更好地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根据有关政策规定,经双方协商,签订协议如下:
一、甲方按有关政策规定为乙方提供下列人事服务:
1、管理人事档案,负责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整理、归档和保管,办事查阅和转递,并出具有关证明;
2、管理人事关系:认定个人身份和工龄、按国家政策规定调整、记载档案工资;
3、组织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考评;
4、协助推荐工作单位,并负责办理有关流动手续;
5、代管党团组织关系及户、粮关系;
6、代办社会保险和各类商业保险手续;
7、受理聘用合同鉴证和人事争议的咨询、调解和仲裁;
8、办理因公、因私出国(出境)政审及相关手续;
9、组织参加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
10、其它人事代理服务工作。
二、甲方有权向乙方索取有关归档材料,乙方应积极配合,及时提供。
三、甲方自 年 月 日起为乙方提供人事代理服务,至 年 月 日止,协议期满可根据双方意愿续签。
四、乙方应按规定向甲方支付人事代理服务费 元/年及其它相关费用。
五、乙方如不按规定按时缴纳有关费用,经催缴后三个月内仍未补交的,甲方有权中止协议,并书面通知乙方。
六、甲方除开展上述人事代理工作外,不负其它管理责任。
七、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商定。
八、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市(区、县)人才服务中心
乙方:
经办人(签字)
经办人(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二篇:吉林大学人事代理暂行办法
吉林大学人事代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化我校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根据《吉林大学新聘人员聘用管理暂行办法(修订)》(校发〔2016〕50号)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暂行办法适用于学校除新聘教师和接收的复员、转业军人以外的各系列人员聘用及其管理。
第三条 学校人事代理聘用方式分A、B两类:
(一)A类人事代理:适用于按照学校A类人事代理人员补充计划,通过公开招聘形式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专职管理人员和辅导员(以A类人事代理方式聘用和管理的新聘人员,以下简称“A类人员”)。
(二)B类人事代理:适用于按照学校B类人事代理人员补充计划聘用的管理服务岗、专业技术服务岗、各类项目聘用的新聘人员以及其他聘用形式聘用的新聘人员等(以B类人事代理方式聘用和管理的新聘人员,以下简称“B类人员”)。
第二章 代理权责
第四条 学校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人事代理机构(以下简称“代理机构”),并与代理机构签订代理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第五条 代理机构权责:
(一)负责A类、B类人员的人事关系、档案管理,A类、B类人员的工资发放及保险、公积金的代扣代缴。
(二)负责为辞职、辞退、解除或终止聘用合同的A类、B类人员办理手续。
(三)负责为辞职、辞退、解除或终止聘用合同的A类、B类人员办理人事关系的转移。
(四)负责学校与A类人员聘用合同的鉴证及人事争议的调解,与B类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办理各用人单位与B类人员任务合同的鉴证。
(五)负责依据档案内容,出具A类、B类人员相关证明。
(六)负责办理A类、B类人员其他人事代理业务。第六条 学校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处权责:
(一)确定A类、B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纪律、考核标准等基本工作要求,并负责为A类、B类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作条件。
(二)审核A类、B类人员的聘用资格,负责A类、B类人员来校工作手续的办理。
(三)负责A类人员聘用合同的签订以及解除聘用关系意见的提出。
(四)负责向代理机构支付A类、B类人员工资、人事代理费用和保险等相关费用。
(五)负责A类人员的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晋升、业务培训及出国(境)审核事宜。
第七条 校内各用人单位权责:
(一)负责A类、B类人员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并与B类人员签订任务合同。
(二)负责提供项目聘用的B类人员的工资、保险及代理费等相关费用。
(三)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并依据考核结果,对合同期满的A类人员提出聘用建议(纳入学校事业编制管理、签订续聘合同、解聘等);对合同期满的B类人员提出聘用建议(签订续聘任务合同、解聘等)。
第三章 聘用和管理
第八条 A类人员聘用管理
(一)聘用合同的签订
A类人员与学校签订《吉林大学聘用教职工合同书(A类)》,其内容包括:合同期限、聘用岗位及要求、工资福利待遇、聘用合同解除及终止、聘用合同的续签、违约处理等。
首聘期结束后,由学校及用人单位对A类人员进行考核;考核优秀的,纳入学校事业编制管理;考核合格的,学校继续以人事代理方式聘用;不合格的,学校不再聘用。对于首聘期考核合格继续聘用的,第二聘期结束,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的人员,学校纳入事业编制管理;不合格的,学校不再聘用。具体事宜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二)聘用合同的解除、终止、续签及违约处理
聘用合同的解除、终止、续签及违约处理,按照具体合同内容执行。
(三)争议处理 因解除聘用合同发生争议的,应先由A类人员、用人单位及学校协商解决。协商无效的,可向代理机构或有关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
第九条 B类人员聘用管理
B类人员与代理公司签订聘用合同,同时与用人单位签订任务合同,B类人员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由用人单位负责,聘用、管理及考核办法由用人单位自行确定。
第四章 人员待遇
第十条 A类人员待遇
A类人员享受学校事业编制在编职工的同等福利待遇。在聘用合同期内,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待遇、参评专业技术职务,其考核、晋级、工资调整、岗位竞聘等与其他教职工同等对待;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以及住房公积金按国家及地方有关部门的规定,由学校委托代理机构办理缴存手续。
第十一条 B类人员待遇
(一)项目聘用的B类人员的薪酬待遇由代理人员及用人单位双方协商确定,按照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由用人单位通过学校委托代理机构的方式办理保险及公积金缴存手续,涉及的全部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二)管理服务岗、专业技术服务岗的B类人员实行“市场化工资”,工资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构成,具体工资标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和调整;按照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由学校委托代理机构办理保险及公积金缴存手续。除上述待遇外,B类人员不享受学校事业编制在编职工的其他福利待遇。
第五章 聘用程序
第十二条 A类人员聘用程序
(一)学校根据各用人单位用人需求并结合编制、岗位情况,制定A类人员补充计划。
(二)各用人单位按照《吉林大学新聘人员聘用管理暂行办法(修订)》规定的工作程序,进行A类人员的补充工作。
(三)经学校审核批准后,A类人员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处办理来校工作手续,签订《吉林大学聘用教职工合同书(A类)》。
第十三条 B类人员聘用程序
(一)学校根据各用人单位用人需求并结合编制、岗位情况,制定B类人员补充计划(管理服务岗、专业技术服务岗、项目聘用岗位)。
(二)各用人单位发布B类人员补充的通知,负责对应聘人员进行考核,确定拟聘人选并报学校审批。
(三)经学校审核批准后,B类人员与代理公司签订聘用合同,与用人单位签订任务合同,明确代理机构、用人单位和代理人员的责、权、利等事项。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四条 A类、B类代理人员的党、团、工会关系,按照中央及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接转手续。第十五条 各附属医院按照本暂行办法执行,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定,涉及的工资、保险及代理费用由各医院自行承担。
第十六条 校内各单位按照劳动合同关系聘用的编外工勤岗位人员不适用于此暂行办法。
第十七条 本暂行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学校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处负责解释。
二○一六年九月三十日
第三篇: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人事代理工作暂行办法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人事代理工作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为适应学校人事体制改革的需要,促进我校人事管理由单
一、封闭的行政管理型模式向开放、综合和服务保障型模式转变,建立和完善人员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提高学校的用人效益,同时保障在校就业人员与学校双方的合法权益,按照《辽宁省委托人事代理工作暂行 办法》的规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一条 实行人事代理的对象
1.新进入我校教师系列中学士学位应届毕业生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副教授及以下职务人员;
2.新进入我校非教师系列的人员; 3.经学校研究决定实行人事代理的人员。第二条 人事代理的内容
1.学校委托辽宁省人才服务中心对“人事代理人”的人事档案和人事关系进行管理; 2.按国家和辽宁省规定办理社会保险。
第三条 在聘用期内“人事代理人员”享有的权利与义务
1.享有按照国家和辽宁省政府有关政策、法规和学校有关规定的权利,包括转正、定级、晋升、职务聘任、调配、考核、奖惩等;
2.享有按照国家和辽宁省政府有关政策、法规、学校有关规定或聘用合同约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各种假期等;
3.“人事代理人员”在聘用期内可参加评聘专业技术职务;
4.“人事代理人员”在聘用期限内,其党、团、工会等关系由学校管理; 5.“人事代理人员”在职学习等按学校统一规定执行;
6.“人事代理人员”在聘用期内不论晋升到何种职称或取得何种学历,其用人关系仍适用本人事代理办法。
第四条 人事代理的管理
1.学校与辽宁省人才服务中心签订人事代理协议书,个人代理手续由学校办理,并由学校支付聘用期间的代理管理费;
2.“人事代理人员”实行聘用制,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聘用期限根据工作需要确定,一般为1-4年。首次聘期含6个月或一年的试用期,在试用期内,按试用期标准发放工资;
3.校内用人单位必须结合学校的考核制度,对“人事代理人员”进行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归入个人档案。聘用合同期满,考核不合格的,按合同规定解除聘用合同,工作(劳动)关系转到“人才服务中心”,自主重新择业。聘期结束时,考核合格,根据工作需要,双方同意,可续签聘用合同。符合校内其它单位应聘条件者,经原单位同意,也可转岗聘任;
4.对于连续2到3个聘期考核优秀者,经学校研究决定,可以长期聘用,人事关系和档案转入校内。
5.聘用期满前3个月,校内用人单位应以书面形式将不再聘用人员名单交学校人事处并提出相应理由,由学校人事处办理终止合同的手续;
6.“人事代理人员”不再被学校聘用时,与学校的工作(劳动)关系解除,由“人才服务中心”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7.对于违约的,按相关法律及学校规定处理;
8.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配偶和少数紧缺专业新进教师等特殊情况,经学校研究决定,其安排可不受本办法约定。
第五条 人事代理办理的程序
1.学校与“人才服务中心”签订人事代理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 2.拟人事代理人员提供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专业技术资格证、聘用(辞职、解聘、辞退)证明等有关证明材料;
3.拟人事代理人员填写《人事代理人员情况登记表》; 4.学校与拟人事代理人员签订聘任合同;
5.“人才中心”与拟人事代理人员签订《人事代理协议书》。
第四篇:重庆市人事代理暂行办法(范文)
重庆市人事代理暂行办法
[来源:本站 | 作者:本站 | 日期:2010年11月19日 | 浏览:1101 次] 字体:[大 中 小]
重庆市人事代理暂行办法
--渝人发[1998]94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进一步深化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充分体现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和个人择业自主权,提高人事管理效率,使人事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人事代理是指政府人事部门人才交流机构受用人单位或个人委托,按照法律法规和人才人事政策规定以及一定的程序,为其承办、代办有关人事业务,提供社会化服务和管理。
第三条 市和各区县(自治区、市)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是人事代理的工作机构。其它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及非政府人事部门人才中介机构不得从事人事代业务。
第二章 代理对象
第四条 人事代理对象为:
(一)凡在我市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包括外国商社、外国企业派出机构)、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及无人事主管部门或不具备人事管理权限的单位。
(二)实行聘(任)用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股份制单位及社会团体。
(三)经营或应聘到上述第(一)、(二)款中所列单位的各类人员,包括大中专毕业生、毕业研究生以及军队转业干部、复员军人、内调干部等。
(四)辞职或被辞退以及以其它方式与原单位脱离了工作关系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五)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各类毕业生。
(六)自费出国(出境)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七)农村中的农民技术员、乡土人才。
(八)其它要求提供人事代理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章 代理内容
第五条 政府人事部门人才交流机构受用人单位或个人委托开展以下代理服务。
(一)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二)办理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借阅、查阅并出具以档案记载为依据的有关人事证明。
(三)按有关规定计算存档人员连续工龄,调整档案工资,办理转正手续。
(四)负责流动人员的身份认定。
(五)为存档人员评定职称。
(六)办理因公、因私出国(出境)政审及相关手续。
(七)负责存档人员计划生育工作,代办集体户口。(八)按党章、团章的有关规定接转党团组织关系。
(九)协助办理存档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及其他保险。
(十)办理用人单位与受聘人员的聘用合同鉴证。
(十一)提供人才信息咨询,包括人才供求信息、人才价格信息和人事管理政策法规等。
(十二)受用人单位委托代理工作岗位设计、人事发展规划、人事诊断、薪资管理、激励机制设计等。
(十三)受用人单位委托代理人才招聘、人才测评、人员培训、人才引进等相关业务。
(十四)开展其他人事代理业务。
第四章 代理程序
第六条 委托单位或个人向政府人事部门人才交流机构提出书面委托人事代理业务申请,明确人事代理的内容。
第七条 单位委托代理凭单位介绍信,并出示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同时提供委托人事代理人员名单以及要求进行人事代理的内容。
第八条 个人委托代理凭本人身份证,并明确代理内容。
第九条 政府人事部门人才交流机构受理后,与委托单位或个人签订《人事代理合同书》,并根据合同内容为单位或个人提供单项代理服务或全权代理服务。
第十条 合同期满需继续委托或合同期未满需增加代理内容的单位或个人,应提前到政府人事部门人才交流机构办理继续代理或增加代理内容的有关手续。
第十一条 合同期满不再进行代理的单位或个人须提前到政府人事部门人才交流机构办理转档手续。
第五章 代理责任
第十二条 在人事代理工作中,政府人事部门人才交流机构和委托单位或个人认真履行合同,政府人事部门人才交流机构应正确执行人事法规、政策,维护委托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委托单位或个人应按要求及时向人才交流机构提供有关材料,自觉履行合同的各项义务。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各类非政府人事部门人才中介机构及其它任何单位不得从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非政府人事部门人才中介机构按国家人事部《人才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和《重庆市人才市场条例》确定的范围开展业务。
第十四条 人事代理工作机构本着“服务为主,适当收费”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向人事代理的单位或个人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第十五条 各区、县(自治县、市)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工作细则,报重庆市人事局备案。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今后国家如有新的规定,按新的规定执行。
第五篇:武汉市居住证管理暂行办法
武汉市居住证管理暂行办法
政府令第215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的居住登记及居住证的申领、发放、使用等相关管理与服务活动适用本办法。第三条在本市居住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居住登记及申领居住证。
住院就医和在旅馆及其他可供住宿的经营性服务场所居住的人员的居住登记,以及流浪、乞讨等居无定所人员的登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香港、澳门、台湾居民以及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居住登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作为人才引进的非本市户籍人员,按照《武汉市人才居住证制度暂行规定》执行。
第四条《武汉市居住证》是非本市户籍人员在本市居住和享有居住地公共服务的合法凭证。
第五条市、区人民政府及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应当加强对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将制作居住证所需费用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六条公安机关是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和居住证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办理、制作、发放以及居住信息管理等相关工作。
市、区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保障房管、教育、人口计生、国有资产管理、工商、民政、卫生等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做好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和居住证管理的有关工作。
市公安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和便民原则,可以委托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从事居住登记、居住证受理与发放及持证人住址变更等工作。区公安机关应当在本辖区内通过公告等方式告知居住登记、居住证的办理方式和办理地点。
公安机关和受委托从事居住登记、居住证受理与发放及持证人住址变更等工作的组织以下统称受理机构。
第二章居住登记和居住证的办理
第七条非本市户籍人员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拟居住3日以上的,应当自到达之日起3日内,携带本人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向居住地受理机构申报居住登记,填写《流动人口信息采集表》。
在本市旅馆及其他可供住宿的经营性服务场所居住办理了住宿登记的,或者住院就医办理了住院登记的,或者在民政部门的救助机构办理了救助登记的,不再申报居住登记。
第八条居住登记由受理机构负责办理。办理、变更居住登记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九条居住登记内容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居民身份证号码、户籍所在地住址、现居住地住址、婚育状况、服务处所、居住事由、联系方式等。
第十条已登记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在本市的居住【成都市民政局】【成都市结婚登记处】|电话|地址发生变动的,应当自变动之日起3日内到新居住地受理机构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或者学校提供住所的人员,由用人单位或者学校分别到用人单位、学校所在地或者住所所在地的受理机构办理居住登记。
前款规定以外的人员由本人到居住地的受理机构办理居住登记。
第十二条房屋所有人或者承租人为非本市户籍人员提供居住条件的,应当督促居住人员在3日内按照规定办理居住登记;居住满3日仍未办理居住登记的,房屋所有人或者承租人应当向受理机构报告居住人员的情况。
第十三条办理居住登记后,受理机构应当出具登记证明。
第十四条年满16周岁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因务工、经商、就学等拟在本市居住30日以上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办理居住证;申请办理居住证的,不再另行办理居住登记。
来本市探亲、访友、旅游、出差、就医的,按照本办法申报居住登记或者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了住宿、住院登记的,不办理居住证。
第十五条申请办理居住证按照以下规定办理:
(一)用人单位应当自招(聘)用人员之日起30日内,到受理机构为其申请办理居住证,被招(聘)用人员也可以自行申请办理居住证;
(二)在本市接受全日制教育的人员,由学校统一申请办理居住证;
(三)其他人员由本人申请办理居住证。
第十六条已满16周岁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居住满30日仍未申请办理居住证的,为其提供居住条件的房屋所有人或者承租人应当报告受理机构。
第十七条受理机构收到申报材料后,对材料齐全的,应当受理并出具受理凭证;对材料不齐全的,应当当场一次性书面告知应当提交的材料。受理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发放居住证。
第十八条居住证一人一证,首次申领免收证件工本费。丢失补领、损坏换领居住证的证件工本费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居住证载明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民族、本人相片、居民身份证号码、户籍所在地住址、现居住地住址、签发机关、有效期限、证件编号等信息。第三章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
第二十条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机构以及商业服务组织应当为居住证的使用提供方便。
第二十一条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下列权益和公共服务:
(一)按照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二)居住地教育部门按照规定安排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就读;
(三)在居住地享受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优待;
(四)享受居住地传染病防治和儿童计划免疫保健服务;
(五)按照规定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参加居住地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评定或者考试、职业(执业)资格考试或者职业技能鉴定;
(六)按照规定参加本市相关荣誉称号的评选,参加就业单位、居住地社区组织的活动,并享有相应的权利和待遇;
(七)按照规定在居住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办理机动车登记手续;
(八)持有居住证1年以上的企业人员可以按照规定在本市申请赴港澳商务签证;
(九)居住证持有人符合市人民政府规定条件的,可以按照规定申请办理本市常住户口;
(十)享有本市规定的其他待遇。第四章居住证管理
第二十二条居住证有效期为1年。期满后持证人继续居住的,可以多次延期使用,每次延期期限为1年。第二十三条居住证有效期满的,持证人应当在期满前30日内到受理机构办理延期手续;未按期办理延期手续的,停止计算连续居住期限。
第二十四条居住证遗失、污损的,持证人可以到居住地受理机构办理补办或者换领手续。
第二十五条居住证持有人离开本市居住的,应当到原受理机构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再次来本市居住的,办理居住登记手续后,居住期限从登记之日起重新计算。
第二十六条居住证持有人应当随身携带居住证。居住证持有人可以向受理机构查询或者授权他人查询本人的居住信息,受理机构应当提供服务。
居住证持有人发现本人的居住信息不真实、准确的,可以提供证明材料向受理机构申请更正。凡审核属实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更正。
第二十七条公安机关依法可以查验居住证。
第二十八条办理居住登记和居住证提供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不得提供虚假信息或者虚假材料。
第二十九条受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居住信息采集、管理、使用过程中所获悉的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擅自披露、不得进行买卖或者牟取其他利益。
第三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骗领居住证或者冒用他人居住证,不得买卖、使用伪造、变造、骗领的居住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扣押居住证。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居住登记申报义务单位或者个人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居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按照未申报登记人数每人5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数额处以罚款。
第三十二条居住证申办义务单位和个人未按照本办法规定申办居住证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个人处以100元罚款,对单位按照未申办人数每人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数额处以罚款。
第三十三条伪造、变造、骗领居住证或者买卖伪造、变造、骗领的居住证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伪造、变造、骗领或者买卖的居住证数量每份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数额处以罚款。
冒用他人居住证或者使用伪造、变造、骗领的居住证的,由公安机关处以200元以下罚款。
非法扣押居住证的,由公安机关责令交还,并按照非法扣押的居住证数量每份200元处以罚款。
伪造、变造、骗领的居住证由公安机关收缴并销毁。骗领的居住证还应当予以注销。
有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受理机构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居住证管理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的;
(二)利用制作、发放、查验居住证的便利,收取他人财物或者牟取其他非法利益的;
(三)违规查验、扣押居住证的;
(四)泄漏因办理居住登记和制作、发放、查验居住证而知悉的流动人口个人信息,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
(五)居住登记和居住证管理工作中,其他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所称用人单位,是指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及招用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所称流动人口是指在本市居住的非本市户籍人员。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2011年3月15日起施行。
本办法实施前发放的《武汉市暂住证》,持证人可凭《武汉市暂住证》免费换领《武汉市居住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