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整合策略和案例分析

时间:2019-05-15 09:3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整合策略和案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整合策略和案例分析》。

第一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整合策略和案例分析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整合策略和案例分析

我国基础教育学校课程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从校本课程设计和学校课程资源扩展和开发的角度,对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设计进行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索具有规律性意义的原理、原则、方法和实践模式,获得和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设计的理论架构,同时,以案例研究和实验设计的形式,对不同学校和地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进行实践研究,为中小学提供可以遵循的实践模式,是当前课程研究应该关注的。

一、以校为本的课程资源整合开发

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力求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创造的主体。学校层面的课程资源开发,在内容定位上应该涵盖以下两大方面。一是为国家课程补充相应的课程资源。国家课程的实施除了需要相应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以外,还需要大量的教学辅助材料,如补充文字材料,录音、录像、电子、多媒体素材,以及社会自然资源等。尽管这些材料和素材可以由相应的出版和教育机构开发,但对开发出来的材料的选择在于学校和教师,并且,这些机构开发出来的材料也不能完全满足学校和教师的需要,也不能涵盖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过程之中所需要的所有资源。教师参与开发的国家课程的实施资源,应该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教学的需求。

二是学校需要对新课程中规定的由学校负责的课程领域进行相应课程资源的开发。新课程为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办出特色提供了一定的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空间,这种课程空间多以选修课程的方式呈现。这类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涉及的领域和范围更广,需要调动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积极性。

就上述两个方面的课程资源开发而言,不同学校可以采用不同的开发方式,课程形态也显现多元化的特征。我们可以从以下案例加以简要的说明。

案例1:中心主题式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山东潍坊滨海中心小学

滨海中心小学从2002年8月开始进行《我们家乡的海》为中心主题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并在研究和开发中将国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结合起来。学校设计开发《我们家乡的海》校本课程资源经历了5个阶段,包括环境分析、讨论、论证、实践和完善。在整个研发过程中注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及其资源的典型案例。

第一阶段:环境分析。组织全校师生进行环境分析,调查取样,为校本课程开发作好准备。

第二阶段:讨论。组织全校教师进行讨论,根据第一阶段的调查情况,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课题,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详细开发研究方案及激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研究,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争取社会的支持。

第三阶段:论证。成立校本课程《我们家乡的海》开发小组,教师带着照相机、摄像机穿梭于各个大小企业、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取得第一手资料;学生以及家长也积极提供有价值的课程材料,最后形成低、中、高三个年段读本。

第四阶段:实践。通过教学实践,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带领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去寻找课题,让学生去发现、去选择、去探究。在实践中编写教师使用的《校本课程教师教学指导用书》《校本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五阶段:完善。及时发现实施中的问题,修订教材读本,使课程更加适应学生、教师和当地的社区环境,增加课程实施的实效。

该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特色是主题中心式安排。在课程内容上安排了两条线:一是社区环境线,根据各年级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安排适合该年级段学生的社区服务实践项目,主要目的是通过参与性的社会实践学习,让学生了解滨海区的地理风貌、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等;另一条是学校主题活动和学生自主研究活动线,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低年级段安排了以教师为主导的主题实践活动,中年级段安排了在教师指导下的班级统一的主题实践活动和应用设计活动,高年级安排了学生自主小课题研究活动。

课题研究表明,通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实施过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让学生拥有了课堂上得不到的多种生活体验;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学习表现及综合能力明显提高。

案例2:通过网络优化课程资源开发——湖北咸宁高级中学

湖北咸宁高级中学通过开发利用校园博客平台,促进校本课程资源的优化。学校试图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通过校园网络环境下构建教育博客系统,为学科教师提供一个实用有效、又容易操作的开发平台,初步形成别开生面的电子版校本课程,建立和丰富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资源库,并探索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策略。

他们重点探索了构建博客环境下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的模式;博客环境下校本课程教学研究的方法及资源整合的一般过程和组织形式;一线教师从事校本课程教学研究的方法及资源整合的策略。研究中注重课程资源内容建设的师生互动作用,重视校本课程资源的积累效应,把资源建设过程看成是师生的创新教育行为。

学校树立“基于资源的教与学”的观念,通过博客平台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使教师学生扩展视野,在新资源的学习和教学中转变学与教的方式。参与研究的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了共识,取得了成果:

1.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研究环境,催生教师头脑风暴,提高教师形成搜集、整理、开发学科信息资源的能力。

2.教师应用课程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学实践智慧的重构过程。同时,还能促进教师转变工作方式,学会应用课程资源库提供的相关资源,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帮助学生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唤醒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努力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4.生成了一批由师生共同创造的课堂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实录、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整合的新资源。

5.使参加课题研究、课程资源开发的教师都能体验到教育生命的乐趣和价值,并在反思基础上提升经验为智慧,隐性知识显性化、数字化,相互交流,相互启迪。学校集中优势力量,确立了四项主要研究课题,(1)向阳湖文化;(2)基于几何画板的数学实验;(3)高中英语阅读;(4)鄂南“四宝”桂竹麻茶。这四个研究小课题既有对国家课程进行资源补充,也有对校本课程进行新资源开发。

他们研究的创新和特色比较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民主开放的资源开发环境,促进学科资源整合优化。个人博客是一个书写记录工具,是一个网络交流工具,同时也是一个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它的作用体现在知识收集、知识提取、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等过程中。学校为此专门研究开发了操作性较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校园博客网。

2.开创和谐教学方式,丰富校本课程内涵。如《向阳湖文化》语文课程资源网站被加工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语文课程资源库,设置了向阳湖文化背景、诗文精粹、文化名人、城外访谈、论坛等十几个栏目。这些栏目设置及时收集整合了向阳湖文化资源,使原来分散的、杂乱的、无序的网上资源变得有序、合理。教师学生可以随时提取和阅读评论。

3.建立共建协作的机制,推动同伴合作交流,实现资源互联共享。学校校园博客网站在项目分类设定“校本课程”为主题项目,所有校本课程网志汇聚在这个目录下,形成一个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的群体。博客的社会属性将教师学生个人的个体行为纳入一个组织中,形成群体效应和价值。

4.激励教师专业提升,重视学生参与体验,实现课程教学的高度整合。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也成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创新实践过程,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区,学生直接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向阳湖文化”中学生的体验参与实际上就是一个历史、政治、文学多学科的学习活动,而资源网站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审视历史、评说文化的互动空间。

学校凭借校园博客平台,充分发挥blog技术的写—录、思—享、品—学所提供的开放功能,一方面让每一个实验教师很方便地将项目实验有关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还能及时将自己的日常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博客发表,超越传统的时空局限,促进教师个人知识的显性化,反映个人认知提升的渐进轨迹信息,从而达到知识重构的目的。

案例3:农业科技特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四川阆中中学

阆中中学是处于四川省的一所重点中学,应对课程改革带来的校本课程、课程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变革,学校确立了新的“协同•综合”办学理念和模式:整合教育资源,综合实施升学预备教育、艺体特长教育、职业预备教育、劳动就业教育。他们探索了一条新的课程与教学发展思路:强化劳技课程改革,建立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制定实施“综合实践类课程”方案;在已有劳技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开拓性地进行“农业科技劳动教育”;将劳技教育同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超越中学劳技教育课的范畴,把农业科技劳动教育做亮做强做精,并直接进入科技兴农和经济运作的社会体系中,创出“农校结合”的新品牌;最终培养出大批农业生产所需的创新型农村科技人才。学校在确定基本模式和课程设计思路后,着力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建构特色的校本教材,为西部农村市级中学提供可以共享的资源,建立和开发动态发展的校本课程资源库。

学校在开发农业科技教育资源中,特色之一是构建网络式的基地。他们拓展农业科技空间,主建了7个实验基地,提出科学假设,获取第一手资料,为劳技教材的研究开发提供理想的实验场所。7个基地分别为:一是花卉、反季节果木创新基地,用于研发花卉、反季节水果品种的生长、栽培规律和特点;二是珍稀林果、特色农作物培育基地,用于研发农作物的选种、栽培、施肥等特殊要求和技术要领;三是繁殖、推广农作物新品种、苗木培育基地,用于研发新品种的实验基地;四是城市绿化美化苗木培育基地,用于研发培养提升人对花木鉴赏的审美品位;其他另有三个学生农业科技劳动实践基地。还把校办工厂也纳入学生的劳动技术教育基地网络之中。

特色之二是创造了6个协同的教育模式:一是与相关村社协同,解决学生劳动实践、实验和新品种的推广等问题;二是与农业科技部门协同,共同探索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品种的引种等问题;三是与科协协同,获取国内外最新科技信息;四是与教育科研部门协同,申报参与国家和地方的课题研究与实验;五是劳技课内与课外研究小组协同,使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六是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全面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技能。特色之三是学校围绕开辟特色项目,包括“特色农作物种植栽培技术”“果树嫁接技术”“园林花卉盆景艺术”“新品种繁育技术”四大系列,形成以“专家领衔、劳技教师辅导、学生参与‘三位一体’的教学新格局”。强化劳动技术教育的管理,建立有序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和一整套评价体系。

特色之四是开发了系列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特色农植物种植》《果树栽培》《繁育技术》《庭院经济》《立体农业》《阆中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其他系列的教材等。通过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劳动技术教育课程资源,学校不仅使学生在农业科技方面的研究性学习上获得了大量收获,撰写了一些科技论文,《阆中市野生动植物职员调查》《种子发芽需要光吗?》《沼液浸种对水稻发芽势、发芽率的对比实验》《植物光合作用对于各种单色光有选择性吗?》等获奖论文受到广泛好评;还培养了一批当地需要的农业技术能手,直接创造了经济价值。

二、地方和学校课程资源整合开发

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在资源层面的整合既是一个现实需要,也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策略。我们需要寻求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整合的方式,并对其必要性作出论证。

(一)综合性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研究

开展综合性乡土教育是落实新课程要求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一个很好的整合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的各项措施越来越落到实处,开发综合性乡土教育课程的条件、时机和环境越来越好,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集中地方的优势教育资源、促进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建设方面负有直接的责任。

通过调查研究,地方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进行综合性乡土教育课程的开发,具有以下优势条件:

(1)国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的教材选用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这样实际上赋予地方教育行政更大的执行课程的权力和责任,使地方在课程管理的三个环节中找到了明确的位置,成为课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将有助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地方的各类课程;

(2)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拥有丰富的教育人力资源,在资源的调配和使用上有比较大的回旋余地,在课程资源和教材开发上更容易形成规模效应,提高课程开发的效益;(3)乡土课程原来主要由省一级进行开发,很难针对各地区的特殊实际,因此,对学生来说还不够乡土化,适当放低课程开发的重心,使地方课程开发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地方的实际是非常必要的;

(4)通过综合性乡土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地方教研人员和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水平,形成一支高水平的课程开发队伍,通过地方课程开发出成果、出人才,也是地方开发课程资源的意义所在。教育部要求各地教研部门主要抓地方的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指导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研究活动,尽快使教研转型,通过综合性乡土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加快这一转型步伐。

组织和开发综合乡土教育课程资源,在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和设计思路上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乡土教育课程资源的德育功能:综合性乡土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与当前党中央和教育部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结合起来考虑,通过乡土教育,使学生受到爱家乡爱故土爱祖国等方面的教育;

(2)乡土教育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通过对地方历史、传统、文化、风俗等的探究和了解,使学生熏陶于浓厚的历史人文氛围之中,真正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3)乡土教育课程资源的科学探究价值:挖掘乡土教育课程资源中值得学生去探究、发现的东西,不仅要受到乡土知识的教育,更要在教育活动中提供机会让学生去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身边事物以及自然、历史文化的兴趣;

(4)乡土教育课程资源的实践体验价值:除了让学生了解地方的自然、历史、文化、物产、环境等,乡土教育还应该让学生真正投身社会、了解社会,使乡土课程成为学生体验社会的载体;

(5)乡土教育课程资源的环保教育功能:通过综合性乡土教育,使学生能够形成对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正确认识,形成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及早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教育。

(二)地方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整合案例分析

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资源整合开发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案例来分析其整合方式的多样性。

案例(1)沈阳市校本课程资源协同开发

沈阳市教研室组织41所中小学参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研究内容涉及校本课程总体设计开发、校本课程设计和开发理念与方法、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建设、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校本研究的结合、科学和人文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学科深化和拓展类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个性特长类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分学段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整体设计、分区域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整体设计等等,参与的学校既有省重点中学等条件比较好的学校,也有处于农村地区条件较差的学校。校际之间通过课题组会议等进行交流沟通,形成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区域性活力。教研部门作为领导和支持机构促进了校本课程资源在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和共享。

案例(2)广州市岭南文化特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 广州市教研室进行了广东岭南地域文化为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他们将岭南文化作为独具价值的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岭南文化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站在课程建设的角度,审视各种文化资源的课程价值,精心选择,系统设计,认真实施,指导参与实验研究的学校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他们认识到,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为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在研究和开发中,广雅中学的《广雅校史》,沙面小学的《沙面岛考察》,三元坊小学的《粤剧粤曲》,广东省实验中学的《广东旅游文化专题研究》,佛山石湾一小的《石湾陶艺》等课程各具特色,学生在课程与教学的实施中开展专题研究、参与社会实践、亲历社会生活,获得了书本上得不到的收获。一些学校在研究寻求新的突破点,如广州环市西路小学,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和实施为突破口,构建了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广州协和小学根据当前德育现状,针对存在问题,构建创新德育课程体系,探索综合德育课程。学校通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促进学校特色的生成。

案例(3)烟台市芝罘区传统美德教育主题校本课程资源开发

烟台市芝罘区教研室组织7所小学进行了“传统美德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研究在小学阶段如何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人文教育”“航天科普教育”“绿色环保教育”“礼仪教育”“成功教育”为主题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研究了校本课程的运行框架、具体实施内容、课程结构安排、课程实施原则、课程评价以及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如何培养教师等问题。各学校还编写相应的课程材料。

案例(4)徐州市乡土综合课程资源整合开发

徐州市教研室从地方、学校联合开发新课程资源的角度,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突破口,进行不同年段的地方课程资源开发,进行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实践,改进教学与评价,在实验的基础上推进与提高。他们先后进行了徐州市九年义务教育3-6年级、7-8年级不同年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实验,徐州市城区与农村地区新课程资源开发模式比较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普适性内容与地方性内容有机结合资源体系研究,地、县、校联合开发新课程资源的实践模式及管理模式研究,徐州市校本课程资源及新课程辅助资源开发案例研究等。他们把研究重点放在具有地区特色的不同年段综合性乡土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探索将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有机结合的实践模式上,进行的是一种地方和学校联合开发课程资源的交叉性研究。研究表明,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并将其定位于综合性、乡土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优化了课程资源配置,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短缺的问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力量薄弱的问题,资源设备短缺问题,课程之间重复设置和时间浪费问题,充实了地方性的课程改革内容。他们组织区域内优秀教研力量和优秀教师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学习资源包,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土综合课程资源《楚风汉韵》,并通过省教材审定,开始形成优质地方课程资源。

(三)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资源整合的模式分析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问题和地方课程开发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需要加大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资源层面的整合研究。这些在交叉层面的研究给研究带来新的问题和新的方向,也使我们对课程资源开发获得了一些更贴近实际的可贵的认识。

1.综合性乡土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模式

开发综合性乡土教育课程资源,是当前地方和校本课程资源整合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模式。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整合方式入手,依据国家当前政策,分析了地方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具体提出了开发综合性乡土教育课程资源的设想和思路,对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进行了研究,同时我们也从理论上做了初步的论证。在综合性乡土教育课程资源的建设过程中,还促进了当地优质课程资源的整合,促进了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的专业发展,为地方培养了一批具有课程意识的地方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者,也给其他地区整合地方和校本课程资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地方化和校本化开发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资源层面的地方化和校本化,是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资源整合的另一实践模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新的国家课程类别,其价值和相应的开发方式并没有为广大学校和教师甚至教育行政部门所清醒地加以认识,一些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基本是放任的、流于形式的。我们需要认清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课程的地位、作为地方课程的管理方式和作为校本课程的实施形态,明确了地方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程中不可推卸的责任,进而提出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整合开发的设计模式,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体验性、实践性等新的课程因素引入到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中。有的地区还开展了将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合并开设的实验,除了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按照国家课程要求进行开设外,我们还创造了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体按照地方课程加以开设的模式,创造了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体按照校本课程加以开设的模式。各地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找到适当的突破点,使综合实践活动能够真正落实。一些实验地区反映,这种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整合的方式,大大减轻了地方和学校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负担,学校能够有更多的宽裕的时间研究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也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加地方化和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实施更是使这门课程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的特征。

三、对校本课程资源整合开发策略的反思

我们对校本课程资源整合开发的研究,主要采取了五种策略来进行,包括资源整合、资源更新、资源共享、校本开发和理论架构。

在课程资源整合上,我们注意到了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相互之间的整合的可能性并进行了整合方式的探索,但课程资源整合的范围和方式应该更广和更为多样化,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化的课程资源和现有学校课程资源之间的整合问题,我们认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但总的说来,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活动还有待于加强,最终应该对校本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提出更具有技术含量的模型。

在课程资源更新上,我们认识到新的课程主题和新的课程素材在资源更新上的重要性,也鼓励各地和学校力求寻找更多更新的课程主题和课程素材。但尚未对新的主题和新素材的发生和发现机制进行研究,寻找新主题、新素材还处于一种比较自在的状态,缺乏自觉的意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创新是我们课题研究所追求的,我们将在以后的研究和实践中更从实际操作和自觉机制方面去探求资源更新的途径和方式。

在课程资源共享上,我们强调了一个地区内优质课程资源在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共享的重要性,并从地方课程管理角度探讨了课程资源共享的机制。但课程资源的共享始终是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尤其是社区和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已经成为课程资源开发和一些新的课程形态实施的瓶颈,这一方面是我国目前的教育政策和法律不够完善所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教育部门以及学校缺乏和社区进行沟通的热情和技巧。我们注意到甚至一些地区的综合实践活动也基本上是在校内完成的,这与这类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方向是相背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新的思路,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在课程资源的校本开发上,我们将学校视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心,也提出了校本开发的策略可以有独立开发、联校开发、借鉴采用等多种形式,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但在一所学校内怎么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目前只是提升了其重要性,但校本课程资源库建设的步骤和方式、资源库所应该包含的主要内容还没有进行理论化的过程,这是后续研究将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在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架构上,我们做了初步的分析和建设,强调学校在实践的基础上勇于提出自己的独到的理论见解,并将来自实践的理论思考作为丰富我国课程理论建设的重要因素。但这个理论化的过程应该是渐进的,是需要更多更充分的学校实际案例作为支撑的。目前已经有一些典型的案例可以支撑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假设,但我们仍然需要寻找更多的方式,建构更有操作意义的模型,使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真正成为课程理论和实践的交汇之处。

第二篇: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校本课程开发

《家乡名胜古迹》

系别:教育系 班级:07(1)姓名:李宗飞 学号:0708116

校本课程开发

题目:《家乡名胜古迹》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实地观察,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动口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及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二、总体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动口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及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三、课程门类和内容

(一)门类:历史。

(二)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许多曾不被人们重视的名胜古迹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作为一名武威人,了解武威的名胜古迹及其久远的历史是必然的,并且自觉承担起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具体内容如下:

1、查资料了解武威名胜历史古迹及历史。

2、实地观察武威名胜古迹并拍成照片或DVD。

3、学生动手写下自己了解武威名胜古迹后的感受。

四、可行性分析

此项课程运行起来具有可行性。

五、课程实施设想

学生分组活动,每组同学各自分工。

1、根据调查内容不同分别采用收集数据、图片、照片,访谈长辈等不同方式开展活动。

2、将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DV、FLASH短片、多媒体课件、手抄报、演讲稿、其他绘画作品等多种形式展示家乡名胜古迹。

3、针对展示资料谈感想。

六、课程评价设想

(一)分类评价。

1、学习态度。

优秀:态度明确,积极参与,大胆质疑,主动探究。

良好:态度端正,主动参与,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合格:态度较端正,能参与活动,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2、实践作品。

优秀:主题明确有创意,材料详细。

良好:材料详细,能完成作品。

及格:能完成作品。

(二)反思性评价。

在期末,每班以“我对家乡的名胜古迹了解多少”为主题的反思性评价,主要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经历与体会,引导学生自觉反思过去的得与失。从而为今 后不断完善、改进做准备。掌握探究式学习方法。反思性评价后,全班采用民主评议的方式,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

(三)综合性评价

这一课程涉及到多种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鼓励、表扬,以赏识为核心。

七、课程开发保证

进行这一课程前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发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也要尽量参与到讨论、制作、评价中,及时给予学生以指导、鼓励,这是这一课程能否进行的保证。

第三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指南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的成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随着我国地方和学校课程决策权力与责任的增加,学校课程开发的问题已提到了议事日程,成为学校层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新的视角、新的焦点。通过 年的课改实验工作,结合学校课程开发的实际情况,经过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专题研究,特制定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以供校本课程开发究。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兴趣、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结合本校的优势,自主开发和运用本校的课程。积极开展学校课程开发与研究,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通过学校课程开发以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满足社会对教育多层次、多元化的要求,促使学生和谐的发展,努力建设好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校课程。

二、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价值及意义

没有课程资源就没有课程可言。因此,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有利于教师发展,对于学校而言,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主力军。以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来开发教师、提高教师、发展学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发展。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亲自参与等特点。给予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兴趣,能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率。

(3)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有利于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一方面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建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有利于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工作。国家课程改革为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不仅设置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育课程计划框架。而且,强调学校和教师要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将有力地推进我国课程改革的进程。

三、概念的论述

1、什么是“校本”及校本研究

“校本”(School-base),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从英文来看,大意可以解释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大教育博士生导师郑金洲教授认为“校本”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一切为了学校,二是一切在学校中,三是一切基于学校。

一切为了学校,是指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课程 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为宗旨和主题。一切在学校中,是指树立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在课程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要有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由学校校长、教师甚至学生和家长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一切基于学校,是指在课程改革中,一切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挖掘学校所有存在的种种潜力和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

校本研究是指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的对象,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源收集法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总结经验与形成理论的一种活动。

2、什么是课程及校本课程

“课程即教学科目或课程是教学内容进程的总和”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北师大教育博士肖川认为:“课程是指我们将要带给学生和学生最后实际能体验和经历到的客观世界”。校本课程主要指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校长领导下,教师、学生及课程专家、家长等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选择的课程。

3、什么是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可以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都是素材性的课程资源,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能够成为课程的要素。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属于 条件性课程资源。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但,不能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

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4、什么是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是指学校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或解决学校教育问题,以学校为主体,校长为主导的由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参与的,充分挖掘利用校本资源的活动。

四、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原则(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不是随意而行的,它需要遵循如下八条原则:

(1)优选性原则:

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远非学校教育所能包揽,因而必须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充分考虑课程成本的前提下突出重点,并使之优先得到应用。

(2)适应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要考虑典型或普通学生的共同情况,更要考虑特定学生对象的特殊性。使所有学生都能适应。

(3)开发性原则:

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

(4)经济性原则: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尽可能用最小的开支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5)针对性原则: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针对 不同的课程目标应开发与利用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

(6)个性原则:

不同地区、学校、学科和教师,可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应强求一律,而应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突出个性。

(7)因地制宜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需要考虑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条件,做到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与其它教育内容协调配合,注意时间、空间、人力、物力上的实现可行性。

(8)趣味性原则:

开发与利用校本课程资源中,要结合所开发的课程开发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从而带动相关学科教学方式的改革。五、六个小组十八个专题的校本课程资源探索构想(一)学生资源(1)学困生(2)问题学生(3)学生心理健康(4)模范学生、小组长

(5)学生作业、日记、学习方法(二)教师资源(1)教师思想素质、师德(2)师能、特长(3)教法、学生管理(4)师生关系(三)学校管理(1)制度(2)会议(3)机构(四)家长资源

(五)社区资源(1)电影院(2)文化广场(3)典型事例

(六)校园文化(1)环境设施文化(2)活动形态文化

以上十八个专题的调研时间主要可以安排在两个假期和节假日内进行。十八个专题又可以下设子专题。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性与主动性来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充分发挥社区资源和地域优势。充分发挥奖励机制的作用,鼓励工作认真、优先完成任务、形成报告材料和发表论文的师生。

六、校本资源开发的前景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以提高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将步入一个实质性的阶段。我们坚定地相信:随着校本课程资源探索的推进和发展。随着现代化学校建设项目资金的到位。随着不断提高现代教育信息中心网站的应用率。明天的什字中心小学一定能够顺应历史潮流,适应我国教育改革,与时俱进,走在各兄弟学校的前列,成为现代化的学校。

第四篇:整合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推进双语教育发展案例

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石河子第五小学:陆杨

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石河子第五小学:陆杨

一、案例背景

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当下学校特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很多名校都能够充分挖掘校内资源,求新求异的开发校本课程,成绩斐然。石河子第五小学是一所农村少数民族小学,无论是学校的师资水平还是学生的学习基础、成长环境,都与市区小学有着很大的差距。如何开发出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一直成为困扰学校发展的难题。

经过学校管理层的商议,确立了立足于实际,从学校自身特点出发,有效借助外部资源,开发适合孩子们的校本课程的发展思路。

二、具体措施

(一)、开发种植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我校校园占地面积两万四千多平方米,而在校学生仅有不足三百名。校园角角落落有一些没有利用的空地,长满杂草。我们的学生都出自农村,父母大多都从事种植、养殖方面的农业生产工作,孩子们从小耳闻目染,多少都会一些种植方面的劳动。自2013年开始,学校调动全校师生齐动手,在校园东北角和西南角开辟出近三亩多的空地,设立“第五小学种植综合实践基地”,学生们利用课间拣拾出其中的砖块、石头,又从家里带来很多农家肥施到地里,然后在基地中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平时下午下班后,老师们一起除草、搭架、修田埂;活动课上,老师带着学生观察蔬菜的生长,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蔬菜生长过程和不同蔬菜的习性,并且亲自动手学习如何给西红柿打岔,帮助豆角秧攀爬,帮助南瓜人工授粉等等,学生的兴趣十分高涨,每周孩子们都盼着上活动课,很多孩子都写了蔬菜观察日记,记录下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二)、发挥足球运动优势,开发体育类校本课程。少数民族孩子在运动方面有很大优势,尤其是爆发力很强。学校很多孩子都喜欢足球运动,我校借着全国“足球进校园”的大好形势,挑选出一些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成立校园足球队,每天放学后都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训练。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今年我校的男子足球队在师市小学生足球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了实战比赛第一,总分第二的好成绩。如今我校已经掀起了一股足球热,为了促进学校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足球队员的发掘和训练已经形成了梯队模式,在原有的高年级足球队基础上,又成立了一至三年级组的男子、女子足球队,幼儿园的大班、中班也选出一些爱好运动的孩子组成了“幼儿园小小足球队”。我校仅有一名体育专业教师,我们又外聘了一名专业的足球教练为孩子们的训练进行指导,力求让足球运动成为我校特色项目。

(三)、借助文化馆“文艺惠民”政策,开发学校艺术类校本课程。我校教职工总人数26人,音乐专业教师一人,没有美术专业教师,艺术教育很薄弱。学校积极联系石河子文化馆,借助于文化馆落实“文艺惠民”政策之机,不仅为我校赠送了十台电子琴,以及毛笔、墨汁、书法纸等物品,还派出文化馆专业的电子琴老师、书法老师到我校为学生教学电子琴和书法,每周四课时的学习,不仅有效的实现了艺术类校本课程的开发,而且使我校学生得到了专业的艺术教育。在今年庆“六一”文艺汇演中,学生学习成果展示让所有在场的家长欣喜不已。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还计划借助于文化馆、电视台,开展绘画、舞蹈、主持等多方面的艺术培训,让我校的艺术校本课程再上新台阶。

三、案例反思。

总之,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一定要有开放的办学理念,从自身实际出发,综合校内资源、社会资源为我所用,寻找一切能够促进学生成长、学校发展的有利之机,才能真正落实好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五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与策略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沙河子镇中心校 贾军利 沙河子镇王党塬小学 王力锋 杨刚虎 郭亮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沙河子镇王党塬小学 王力锋

内容提要

针对农村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结合我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研究了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与策略:

一、我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一)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意识淡薄(二)教师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不良倾向(三)学校校本课程资源严重不足

二、应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一)加强校本教研,再生课程资源

(二)加强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特色课程资源

(四)大力提高教师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

关键词: 校本课程 资源 现状 对策

在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也成为新课改的重点了。国家课程以开发全国统一的、共同的课程方案为目标,集中体现一个国家的意志,课程的决策权掌握在学科专家手中,是权利高度集中的课程决策模式,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规格都有统一的规定,但是这种规定是最基本的原则性要求;地方课程是以发展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2

为目标,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授权的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需要,并在国家规定的课时范围内,设计和开发的课程,其统一性和规范性仅次于国家课程,但高于校本课程。无论是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都无法照顾到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情况,无法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差异,这种整齐划

一、千篇一律的课程体系,很难满足现代教育、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求。而校本课程是在学校办学教育理念、办学宗旨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校的特色、教师和学生的特点,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时间安排上都有很强的灵活性,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弥补了国家、地方课程的不足。

根据我们的理解,校本课程资源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过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我们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一、我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

(一)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意识淡薄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进行沟通的重要桥梁,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媒介。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却对其中的某些新知识、新

问题或是臵之不顾,或是一笔带过,极少尝试去寻找资料或与学生共同探究文中的新资源,也不关注教材以外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二)教师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不良倾向

教师不会挖掘学生拥有的课程资源除班主任之外,科任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往往只在课堂上,课外与学生的接触甚少。因而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及生活体验不甚了解,其教学就只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要求学生做什么或怎样做,而学生会做什么,有什么样的意愿,学生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他们的兴趣等课程资源因得不到挖掘而白白浪费了。

(三)学校校本课程资源严重不足

1、电教设施不完善,建校后班班通还没有及时安装到位。

2、图书资源缺乏。

3、教师之间单打独斗,校本课程资源缺整合

4、学校对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二、应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一)加强校本教研,再生课程资源

1、全程校本教研,为课改提供成功保障。

我镇自实行课堂教学改革,各学校执行了以备课组为单位的全程校本教研的决策:(1)在开学之前,备课组就把一学期的教学任务摆出来,各位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认领内容。接到任务的老师利用假期充足的时间把自己认领的任务进行斟酌酝酿,并搜集各种资料,结合学生实际编制“导学案”初稿,形成雏形。(2)提前一至二周对所需教学的

内容在备课组进行讨论修改,必须做到人人发言,主备老师执笔修改,不断加工冶炼,从而编制出最符合学生实际,收益最高的导学案。(3)、课后认真进行反思总结,一方面对所教学所疏漏的内容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另一方面能为以后教学提供前车之鉴。

2、加强集体备课,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由于传统的备课方式是单打独斗,各自为阵,高耗低效,不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不利于学校教育教学效益的提高。于是“导学图”就实行分工合作,备课组一人主备,集体讨论,集体修改,共同使用,让每位教师好的做法,充分体现在“导学案”上,真正做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这样首先就实现了教师资源的再次整合,解决了教师之间业务水平差异问题,真正体现了深层次的教育公平。其次是整合了以教材为核心的课程资源。教学研讨活动认真务实,听课评课实事求是,既不过多美言优点,也不隐瞒不足。我要很快融入到了备课组老师中,迅速把握以导学图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机会,使自己快速的进步和成长……”

(二)加强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学校资源

学校是育人的重要场所,不管条件多差的学校,只要善于发掘,它肯定也包含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如利用好学校的资金,加快学校硬件建设,建好微机室、完善多媒体功能、远程教学室;定购更多的图书,备好专门的阅览室,充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加强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让班级、校园文化成为一种新生的课程资源,同时为学校营造好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2、以教材为核心,积极向课外拓展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无论是社会学科,还是自然学科,都与现实生活与地方文化有很大的关联,那我们学校就应该从这些与学科有关联的又能有利于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课外资源,有计划地引入课堂学习之中,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如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应以教材为核心,结合学校地方实际积极向课外拓展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增强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语文教师就应该利用好每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学知识,形成能力;又可充分利用农村优势,开发利用农村中特有的自然资源,如让学生去观察春天的草、花、树的变化,感受春雨的绵长,学生便会明白观察事物要细致入微,景物描写要生动形象。

3、充分利用好家庭和社会资源

“不论现代学校教育在人的成长中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也不能完全取代或否定家庭教育、家庭生活对于人的成长所具有的价值。”家庭生活资源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生活及家庭文化环境等等。家庭环境较之学校环境更为宽松,学生好游戏、好模仿,而又喜欢野外生活和集体活动。在节假日,与家人一起去郊游,或者到亲朋好友家去做客,使他们学会听,听准别人的讲话中心;学会说,说清自己想表达的观点;学会写,写出自己心中的感受。在家庭中他们了解了风俗民情,学会了交往,丰富了经历,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着大语文。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形形色色的人,千奇百怪的事,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不管是平

凡还是伟大,不管是富有还是贫穷……都是活生生的资源,语文教师应该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来教化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特色课程资源

每一个地方,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有着自己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一个地名的来由,一种风俗民情,亦或是一片自然风光,一个流传的故事等等,这些丰富的人文资源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一定要深入挖掘。学校应该结合本地的实际,发动全体师生收集素材,根据学科特点编辑成册,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

(四)大力提高教师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素养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教师等各方面都有责任共同努力。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校本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因此,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一是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二是丰富的知识技能素质。要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要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知识以及教育专业知识。三是勇于创新的能力素质。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方法,树立创新意识,注意发现、勇于创造和充分利用好的校本课程资源。

四是科学的教学管理素质。教师必须学好、掌握好现代管理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和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总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走出教材的狭隘视野,广开思路,勤于捕捉,因地制宜,让课程资源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素材和条件,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农村的广阔天地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使之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我们要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向并以极大的热情充分利用现有校本课程资源和不断开发新的校本课程资源,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

1、《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 教育科学出版社 崔允漷 著

2、《开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 文件汇编》 团结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

3、《教育科研过程》 新疆大学出版社 杨章宏 著

4、《谁来决定我们学校的课程——谈谈校本课程的开发》 北京大学出版社 杨平周广强 主编

5、《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

6、《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解读》

7、《新课程培训精要》;

8、《中小学校本课程理论与实践》;

下载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整合策略和案例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整合策略和案例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及实施方案

    城关乡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开发校本课......

    校本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校本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文献综述 [日期:2012-11-16]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校本课程开发最早是1973年7月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辖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一次国际......

    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和实施策略

    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和实施策略 一、校本课程的概念 校本课程即学校课程或学校本位课程。校本课程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地方的教育要求,由学校教师对本校的环境因素和学......

    大力挖掘课程资源,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大力挖掘课程资源,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海南昌茂花园学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的之一,“改变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研究性学习它没有课程标准和教材,是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适用于学生......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推荐五篇)

    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发表时间:2008-2-27 11:06:57 案例1. 《感受家乡新变化》校本课程纲要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

    校本课程《折纸》的开发案例

    金桥学校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折纸》的开发案例 一、课程开发背景 折纸在我国历史悠久,它源于我国,盛行于全世界。折纸的材料非常普遍,各种厚薄适中的白纸、彩纸和花纸都可以用......

    普通高校开发校友资源的策略分析

    摘 要:校友资源是高校的宝贵资源,开发校友资源对高校和校友来说是一件双赢的事情。充分发挥校友资源的作用,对母校的建设和 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反过来校友也可以从母校的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