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市牧原生猪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会上的致辞
在全市牧原生猪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会上的致辞
全新明
(2012年7月26日)
尊敬的穆市长、张市长,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我们迎来了全市牧原生猪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会议在内乡隆重召开。在此,我谨代表内乡县四大班子和全县70万人民,向出席今天会议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内乡畜牧产业和牧原公司发展的市直各部门、兄弟县市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内乡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工业强县、旅游名县、林牧大县”目标任务,践行“四个重在”、突出“四个着力”,实施“四个带动”,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南阳主体区建设,积极走好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之路。在标准化畜牧养殖示范区建设上,坚持以集群发展为方向,以壮大龙头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畜牧产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我县成功创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畜牧强县、全省优质畜产品基地县。作为畜牧产业的龙头,截至目前,牧原公司在内乡已建设21个大型标准化养猪场,1个30万吨饲料加工厂,1个高档肉食品加工厂和1个有机肥厂,形成了科研、繁育、饲养、加工一体化发展格局。
牧原公司从最初的22头猪养起,经过20年的努力和拼搏,集约化规模化养猪全国第一,并即将正式成为上市公司。内乡人见证了牧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也感受了牧原永不懈怠、追求卓越,勇闯世界养猪技术、管理前沿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今天,在牧原公司发展的关键时刻,市政府在内乡召开专题会议,既是对牧原公司的重视和支持,也是对内乡的关心和厚爱。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动力,认真落实穆市长和张市长的讲话精神,一如既往地支持、服务牧原公司发展;同时,我们也希望牧原公司立足内乡、走出内乡,推动生猪产业化集群建设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最后,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第二篇: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中共荆州区委
今年来,荆州区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市委“工业兴市”战略,按照“产业 兴园、园区兴工、工业兴区”的发展思路,以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扩张,以 产业发展推动园区建设,突破性发展工业,初步形成了九阳机械电子工业园、拍马纸品工业园、城南纺织工业园、学堂洲建材工业园等四大园区和川店紫 荆、郢城岳山两个工业小区。园区建成面积13平方公里,聚集规模企业近1 00家,石油机械、造纸包装、轻工纺织、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五大产业 呈集群化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区完成GDP23.5亿元,同比增15%; 财政收入1.4亿元,同比增27%;固定资产投资9.8亿元,同比增15 0%;外贸出口1660万美元,同比增113%;农民人均纯收入2023 元,同比增366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4亿元,同比增31%;工 业增加值7.5亿元,同比增35.6%;园区完成工业产值17.5亿元,五大产业完成产值22亿元,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和9 1%。全区工业经济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产业集群、效益提高的良好 态势。主要做法是:
一、抓规划引导,明确产业集群发展方向
规划是产业发展的龙头。荆州区立足已经形成的园区基础和产业特色,按 照高标准、高起点、高速度的要求,聘请华中科技大学专家,对全区未来五年 的园区及产业发展进行了规划定位。在园区布局上,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以九阳大道为轴线,北有拍马工业园,中有九阳机械电子工业园,南有城 南工业园和学堂洲工业园的古城西环工业带,规划建设总面积25平方公里。在产业布局上,逐步将九阳机械电子工业园打造成国家级石油机械制造业基 地;将拍马工业园打造成中部地区最大的烟用品生产基地;将城南工业园打造 成集高新产业与轻纺工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将学堂洲工业园打造成为 “两湖”平原最大的新型建材基地。在产业发展上,突出抓好石油机械、造纸 包装、轻工纺织、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的快速扩张。石油机械制造业,力争 年内实现产值25亿元,“十一五”末达到50亿元;造纸包装业,力争年内 实现产值14亿元,“十一五”末达到30亿元;轻工纺织业,力争年内产值 突破10亿元,“十一五”末达到3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力争年内实现产 值12亿元,“十一五”末达到30亿元。同时,加快培育新型建材和高新技 术两大新兴产业,力争“十一五”末,新型建材业产值突破30亿元,高新技 术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全区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二、抓园区建设,搭建产业集群发展平台
园区是产业集聚的平台。为了解决工业企业规模小、布局散、园区档次低 的问题,今年来,荆州区从破解园区建设难题入手,举全区之力加速推进了园 区建设。一是破解“投入难”的问题。在区级财力较弱的情况下,财政预算内 优先安排700多万元,争取开行贷款5000万元园区建设资金。利用省市 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机遇,将园区开发与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项目捆绑 申报,向上争取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成立国资经营中心,运用市场手 段,经营园区土地资源,以土地换资金。探索实行“园区共建、设施共享、项 目共引、税收分成”的政策措施,调动了入园企业、镇办、开发区和交通、电
力、通信等部门共同建园的积极性。通过“多轮驱动”,解决园区建设资金难 题。在去年投入40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又投入了5000万元。二是破 解“用地难”的问题。在国家严把土地供应“闸门”的情况下,随着四机厂、江汉建机、湖北四钻等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大批相关企业配套跟进,原四机工 业园的土地供应严重不足。为了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荆州区投资2000多万 元对企业周边的四新渔场、园艺场两家企业实行改制;对“园中村”的居民实 行补偿搬迁,建还迁房115套、9200平方米;对其它零散建筑实行产权 互换;对村集体企业废弃地实行集中购买,通过多法并举,新增工业用地20 00多亩,已形成了九阳机械电子工业园的基本雏形。三是破解“建设慢”的 问题。成立园区建设指挥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6个工作专班,仅一年多时 间,九阳机械电子工业园就建成了九阳大道、太晖路等7条道路,初步形成了 “一纵六横”的路网格局,完成了11万伏的电网改造,绿化、下水、管网配 套工程正在抓紧施工,年内可全面实现“五通一平”。基础设施的改善,提升 了园区对项目和产业的承载能力。
三、抓项目引进,增强产业集群发展后劲
项目是产业之基。荆州区始终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增强产业发展后 劲的主动力,通过抓招商、引项目来兴特色、强产业。一是依托产业优势抓引 进。石油机械和造纸包装是荆州区两大优势主导产业,其中石油机械产业是全 省产业集群建设的重点项目。为了壮大优势产业,我们采取“延伸链条引项 目、填补空白找老板”的办法,先后引进了华泰石油、众力机械等一批产业关 联企业。投资4000万元的紫江喷铝、投资4600万元的众力机械、投资 2000万元的强盛石油、投资1000万元的宏源包装项目年内均可投产。首期投资1.8亿元的上海宝臣石油套管项目、投资8000万元的上海姚记 扑克纸、投资1.5亿元的10万吨林浆项目也正在积极争取落户。二是依托 资源优势抓引进。学堂洲非耕地和沙石料资源丰富是荆州区的一大优势,利用 这一优势,先后引进了华升商混、中富管桩等8家投资过5000万元的新型 建材项目,其中有6家在建,4家年内有望投产。已投产的商品混凝土搅拌中 心预计年产值将突破3亿元。“大学城”科研人才密集是荆州区的独特优势,依托这一优势,引进培育了玉龙科技、华方软件、垃圾发电等近10个高新技 术项目。新型建材和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全区产业发展的“新秀”。三是依托 客商团队抓引进。客商是我们重要的人际资源。通过上虞市原副市长陈樱牛和 荆州舜隆房地产公司老总金庆荣牵线搭桥,荆州区已形成了一支浙江上虞客商 团队。在这支团队的大力支持下,独立举办了(上海)项目推介会,现场签约 项目23个,协议引资达10.2亿元,目前已有4个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近期,这一团队引来的3位上虞老板将投资6亿元,在学堂洲征地1000亩 创建浙商上虞工业园。通过坚持不懈抓招商,今年上半年,全区共引进项目7 5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48个,到位资金3.6 亿元;入园项目4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7个,年内园区可新增投产项目1 5个。
四、抓骨干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发展规模
骨干企业是产业扩张的强力支撑。今年来,荆州区通过大力实施“32 3”工程(即培育3家产值过10亿元、20家产值过亿元、30家产值过5 000万元的企业),一手抓核心企业带动,一手抓中小企业配套,促进了产 业集群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一是壮大核心企业,增强产业优势。重点扶持四
机、四机赛瓦、拍马集团、骏马纸业、荣海纺织等行业核心企业,扩大企业规 模,提升产品档次,创新管理机制,促使其加速成长为产业“航母”,带动关 联企业聚集发展。四机厂是荆州区石油机械行业的“火车头”,也是全省百家 重点企业建设项目。近几年,四机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企业发展前景十 分广阔。为此,我们积极引导和扶持四机厂向园区扩规,扩大产能,膨胀规 模。通过专门召开现场办公会,多次出面协调,帮助四机厂解决了西厂区扩规 所需的300亩用地;出资120万元对西环路进行整治,并将其更名为四机 大道,改善了四机厂物流货运环境。预计年内四机厂产值可达到18亿元,在 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四机厂”。环保治污是造纸 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今年来,荆州区投入资金2600多万元,实施了拍马 工业园治污工程,建起6座造纸污水生化、物化处理厂,实现了东西两线污水 的达标限量排放和循环利用,促进了拍马、骏马两家造纸核心企业的可持续发 展。目前,全区核心企业对行业的贡献率已达到70%以上,预计年内产值过 亿元的企业将突破10家,上缴税金过千万元的工业企业达到3家。二是发展 中小企业,扩充产业总量。一方面,鼓励和促进龙头企业加速裂变,催生一批 专业化配套企业。湖北四钻是一家从四机厂分离出来的独立法人企业,主要为 四机厂配套生产各类石油专用设备及零部件,在四机厂的带动下,企业产值和 利税成倍增长,一跃成为全省先进民营企业。另一方面,依托核心企业带动,加强产业内上下游企业的配套协作,聚集中小企业规模发展。目前,全区石油 机械制造业聚集企业23家,造纸包装业聚集企业26家,纺织印染业聚集企 业36家,农产品加工业聚集企业20家,新型建材业聚集企业15家。三是 推动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层次。积极引导石油机械、造纸、纺织行业加大技改 投入,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 技术装备水平,使企业向规模型、效益型发展。上半年,全区完成技改投入 3.9亿元,实施过1000万元的技改项目12个。石油机械制造行业,四 机厂投资1.6亿元对压裂泵、高压管汇件两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进 行扩规批量生产;造纸包装行业,骏马纸业投入3000万元启动了纸品生产 线技改项目,项目投产后,集群纸品年生产能力可达到30万吨以上,销售收 入过20亿元;纺织行业,织机总数已突破5000台,其中剑杆织机380 0台,纺纱能力达22万锭。传统产业通过技改提升,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 力。
五、抓服务创新,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环境
环境是第一品牌。荆州区始终把优化服务环境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手 段,在坚持过去一些行之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服务机制、服务内容和 服务形式。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促成了园区工业项目规划 和建设手续市级审批权限的下放。荆州区以此为契机,对入园项目实行超前介 入、手续代办、跟踪协调,加速了项目入园。积极调整城南经济开发区管理体 制,剥离其社会职能,更好地发挥了开发区“招、建、管”的主体作用。扎实 开展“产业发展年”和“治三风、建功业”活动,搭建了机关干部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有效载体。建立园区投诉举报中心和经济环境监督网络,形成了投 诉处置快速反应机制。政府出资组建园区治安巡逻队,全天候开展治安巡逻,改善了企业周边治安环境。依托区企业家协会和行业协会,引导企业间广泛交 流与合作,强化了产业内部联系。财政列支50万元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向武汉中信银行争取贷款8000万元,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目前,有利于产业健康发展的区域软环境正在逐步形成。(本文系中共荆州市委三届二次全会典型发言材料)
第三篇:在粮油百亿产业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的致辞
在粮油百亿产业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省粮食局x局长,x市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今天,xx市粮油百亿产业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在xx县隆重召开,这是对我县粮食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谨代表中共xx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人武部和全县x万人民,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全市粮食行业的企业家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xx县位于湘西南,雪峰山东麓,资水上游,全县辖x个乡镇(管理区),x个行政村、x个社区。xx人杰地灵,底蕴深厚;民风淳朴,勤劳友善;地阜物丰,资源富饶;交通便捷,区位优越。这片x平方公里的热土上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能!
xx是典型农业大县,保障粮油供给是县域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是强县之本。xx年,省委、省政府实施粮油“千亿产业、百亿物流”工程后,市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粮食深加工和物流产业工程建设文件。根据上级的有关精神,我县认真精心组织,作出全面部署安排,对全县粮食深加工和物流产业的发展从产业政策、项目用地、税收信贷、发展环境等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近两年来,我县粮食深加工和物流产业项目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目前,全县规模以上粮食生产加工企业达x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x家,市级龙头企业x家,生产总值15.1亿元,年生产加工粮食x万吨,上缴利税x余万元。建成了xx贡米、xx米业、xx生态等一批龙头骨干粮食企业,打造了“xx高档优质香米”、“xx贡米”等一批省、国家级金奖粮食品牌,获得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产粮大县、xx省粮食生产标兵县、xx省油料生产大县、商品粮基地县”等多项荣誉。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省、市各级领导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离不开兄弟县市区的传经送宝。目前,我县粮油产业项目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虚心听取各位领导、专家的宝贵意见,积极学习借鉴兄弟县市区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利用自身优势,致力做好“粮油加工与物流结合的‘大文章’,做大做强xx粮油产业”。同时,我们也竭诚欢迎各位领导、朋友们来xx视察指导、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最后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朋友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事业兴旺、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全市生猪产业工作会上的讲话
市委常务副书记王元柱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组织召开全市生猪产业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总结过去几年全市生猪产业工作,明确今后生猪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
一、回顾过去,生猪产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过去几年,是我市生猪产业快速发展的几年,是我市农村农业结构调整起步的几年,也是我市在畜牧业方面投入最多的几年。几年来,通过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我市生猪产业工作的预定目标,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总结过去的生猪产业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生猪改良成绩显著,质量、效益同步提高。我市以推广PIC种猪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现已引进祖代PIC配套系种猪XXX头,发展父母代PIC猪场XX个。其中10000头以上规模猪场XX个,推广PIC父母代母猪X多头,占全市存栏母猪的35,发展100头以上PIC商品猪养殖场534个,已形成年出栏PIC优质瘦肉猪30万头的生产能力,加速了生猪产业提档升级的步伐,生猪产业结构的布局更加合理。PIC猪价格优势明显,PIC仔猪及商品肥猪与本地二元杂交仔猪和商品猪相比每公斤分别高2-3元和0.8-1元。饲养PIC商品肥猪每头可增加效益100元左右。目前,合川PIC猪已在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具有一定影响,吸引不少客商来我市购买PIC仔猪和育肥猪,促进了合川PIC优质瘦肉猪外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二)规模养殖异军突起,已成为发展的主流。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场,实行工业化养殖,提升我市生猪产业档次,已成为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主流。全市发展100头以上PIC商品猪养殖场534个,其中,上1000头以上规模的26个,已建成万头以上规模大型猪场8个,这在整个西南地区是绝无仅有的,表明我市养猪业正朝着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三)龙头企业快速发展,产业化经营推进速度加快。重庆大正公司已形成年产PIC父母代种猪2万头,PIC商品猪20万头生产能力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年产10万吨PIC猪专用饲料厂正在兴建;重庆金洲食品公司是重庆百万头优质瘦肉猪出口产业化工程的重点龙头企业,年生产和出口肉类罐头8000吨,出口交货值近亿元,其投资的年出栏10万头猪场、年屠宰生猪100万头的加工厂已动工兴建;重庆永生食品公司在加大罐头食品生产出口的基础上,又大力开展冻中猪供港业务,年出口交货值超6000万元;合川五洋畜牧科技公司万头猪场等一大批万头猪场的投产,华西希望集团合川兽药厂的动工兴建,标志着我市龙头企业快速发展,为我市产业化经营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解决了制约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瓶颈,成为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并发挥着巨大的支撑带动作用。
(四)技术推广得到加强,生产水平显著提高。主动加强了与西南农大食品学院联姻,开展技术和项目的合作。创新和完善了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和技术服务队伍的建设,加强了人工授精站的建设,从全市畜牧系统中抽调100余人组建了一支PIC猪专职技术服务队伍。重点实施了科技推广项目,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科学技术的推广力度,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和“科技活动月”等活动,把先进实用的科学养殖技术送到广大饲养户手中。基本控制了规模养猪场重大疫病的发生流行,防疫密度达99,死亡率控制在5以内。
(五)创新运行机制,投资主体多元化。一是我市生猪产业以“公司 基地 农户”、“公司 农户”等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和完善。以大正、五洋公司等龙头企业为纽带,大力发展PIC猪养殖专业村,并与PIC猪养殖户、专业养殖村签订了生猪养殖购销合同,实行圈舍设计、饲料配方、技术指导服务、配种、防疫保险、供种和收购“六统一”。二是PIC猪养殖协会中介组织作用不断拓展和加强,完善了“协会 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并积极参与生猪贩运购销活动,使农民和企业之间实现了互惠双赢。三是积极发展养猪专业合作社,探索“公司 合作社 养猪户”新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公司、农户的双盈目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养猪业的抗风险能力。四是形成了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形势多元化的养猪行业。我市PIC猪的养殖主体已经从过去单纯的农民养殖,转为有农民、工人、干部、科技人员、工商业主、外地来合投资者等多元化养殖,猪场所有制形式也出现了多样化,有个体、集体、股份合作、公司租赁承包、技术承包等等,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充分挖掘生猪产业生产的潜在效益。
过去的成绩,离不开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与支持。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我市生猪产业的发展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PIC种猪推广进展缓慢,发展不平衡;二是资金不足,制约了PIC猪的发展;三是生猪流通体系尚不健全,生猪产业链缺乏利益
第五篇:在全市生猪产业工作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生猪产业工作会上的讲话是一篇关于会议讲话的范文,由中国范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免费提供,希望能够帮助您。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组织召开全市生猪产业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总结过去几年全市生猪产业工作,明确今后生猪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
一、回顾过去,生猪产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过去几年,是我市生猪产业快速发展的几年,是我市农村农业结构调整起步的几年,也是我市在畜牧业方面投入最多的几年。几年来,通过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我市生猪产业工作的预定目标,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总结过去的生猪产业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三)龙头企业快速发展,产业化经营推进速度加快。重庆大正公司已形成年产pIC父母代种猪2万头,pIC商品猪20万头生产能力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年产10万吨pIC猪专用饲料厂正在兴建;重庆金洲食品公司是重庆百万头优质瘦肉猪出口产业化工程的重点龙头企业,年生产和出口肉类罐头8000吨,出口交货值近亿元,其投资的年出栏10万头猪场、年屠宰生猪100万头的加工厂已动工兴建;重庆永生食品公司在加大罐头食品生产出口的基础上,又大力开展冻中猪供港业务,年出口交货值超6000万元;合川五洋畜牧科技公司万头猪场等一大批万头猪场的投产,华西希望集团合川兽药厂的动工兴建,标志着我市龙头企业快速发展,为我市产业化经营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解决了制约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瓶颈,成为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并发挥着巨大的支撑带动作用。
(四)技术推广得到加强,生产水平显著提高。主动加强了与西南农大食品学院联姻,开展技术和项目的合作。创新和完善了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和技术服务队伍的建设,加强了人工授精站的建设,从全市畜牧系统中抽调100余人组建了一支pIC猪专职技术服务队伍。重点实施了科技推广项目,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科学技术的推广力度,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和“科技活动月”等活动,把先进实用的科学养殖技术送到广大饲养户手中。基本控制了规模养猪场重大疫病的发生流行,防疫密度达99%,死亡率控制在5%以内。
(五)创新运行机制,投资主体多元化。一是我市生猪产业以“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等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和完善。以大正、五洋公司等龙头企业为纽带,大力发展pIC猪养殖专业村,并与pIC猪养殖户、专业养殖村签订了生猪养殖购销合同,实行圈舍设计、饲料配方、技术指导服务、配种、防疫保险、供种和收购“六统一”。二是pIC猪养殖协会中介组织作用不断拓展和加强,完善了“协会+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并积极参与生猪贩运购销活动,使农民和企业之间实现了互惠双赢。三是积极发展养猪专业合作社,探索“公司+合作社+养猪户”新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公司、农户的双盈目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养猪业的抗风险能力。四是形成了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形势多元化的养猪行业。我市pIC猪的养殖主体已经从过去单纯的农民养殖,转为有农民、工人、干部、科技人员、工商业主、外地来合投资者等多元化养殖,猪场所有制形式也出现了多样化,有个体、集体、股份合作、公司租赁承包、技术承包等等,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充分挖掘生猪产业生产的潜在效益。
过去的成绩,离不开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与支持。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我市生猪产业的发展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pIC种猪推广进展缓慢,发展不平衡;二是资金不足,制约了pIC猪的发展;三是生猪流通体系尚不健全,生猪产业链缺乏利益联结机制,对产业链中各环节经济关系协调不够,产业化推进不平衡;四是生猪加工严重滞后,现有的产品结构和档次不高,没有形成自已的品牌,不能更好地开拓产品销售市场;五是部分基层干部作风不够扎实,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不多。上述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生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着眼未来,进一步明确生猪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根据对产业现状及国内外市场状况的综合分析,考虑到市场扩容,结构调整,投入增加,领导力量强化以及龙头企业与市场建设同步发展等有利因素,今后一段时间全市生猪产业总体上呈快速发展之势,我们要正确分析形势,抓住机遇,努力工作,推动全市生猪产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优化生猪产业结构为主线,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政策扶持为动力,以标准化、法制化为保障,以建立pIC猪优势特色产业基地为主体,突出抓好pIC种猪推广、规模化养殖和专业合作社发展,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生猪产业一体化经营程度,加快把我市生猪产业建设成为具有竞争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优势特色经济,再铸合川生猪产业辉煌。
三、立足当前,努力推进生猪产业再上新台阶
为把生猪产业建成我市农村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我们要立足当前,进一步提高认识,增添措施,扎实工作,努力推进生猪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要抓好以下五件工作: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发展生猪产业的再认识
近年来,我市畜牧业迅猛发展,在重庆处于领先行列,具有了相当的再发展基础,在技术、管理、发展等方面也已探索出了有效的经验和措施。但是,我们现在的总量还不够大,优质瘦肉猪所占比例还较小,后加工能力还较弱,产业链条还不够长且不完善配套,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加之,从今年起,市里不再给各镇街下达指令性的推广任务,也不再给予种猪补贴。有的同志就认为市里对生猪产业的发展就不太重视了,就放下了发展的劲头,这是很错误的想法。对此,我们要进一步统一领导者和广大生产者的认识,加深对发展生猪产业的再认识。首先,从全面建设我市小康社会的要求来看,党的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其难点、重点也在农村,农村全面实现小康,根本的是要靠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生猪产业,正是市委、市政府加快结构调整,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其次,从过去几年生猪产业发展的效果来看,pIC优良种猪的效果已经显现出来,产业链条已基本形成,种、养、加,科、工、贸的一体化产业格局已具雏形,产业整体效益有较大发挥,广大农民已得到实惠,正逐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第三,从我市确立的工业强市战略来看,生猪产业的发展,可以成为工业的原料基地,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原料,而生猪产业的食品加工本身就是工业,还可直接拉动相关的饲料工业、兽药工业、化工等工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的三化联动。因此,各镇街要予以高度重视,坚持不懈发展生猪产业,尽快把生猪产业培育成为特色农业的一大主导产业。
(二)扩大规模,努力提高生猪产业比重
第一,要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发展生猪产业,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就必须改变传统模式,依托资源优势,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引导动员千家万户走专业规模养殖和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模式。要按《关于进一步加快生猪产业发展的意见》中的规划布局,重点建设好以南办、合办、盐井等为主体的万头以上的规模猪场,以专业合作社加适度规模养殖的“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养殖基地,以大正公司为龙头的“公司+农户”养殖基地,并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带。同时,抓好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不同所有制、不同形式的企业,个体工商业主来参与生猪产业发展。
第三,要重点发展专业村。发展专业村,不仅可以解决生猪产业发展中的销售不畅、相互杀价等普遍问题,还可以推动我市生猪产业总量的快速扩张,也可以推动龙头企业发展,更有利于提高生猪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在壮大现有的pIC猪专业村、专业合作社、专业户的同时,发展更多跨镇街、跨村、跨社的专业村。积极扶持示范养殖场建设,总结经验,典型引路,提高专业村、专业户的养殖效益。
(三)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生猪产业,加快产、加、销一体化进程
要更好利用我市pIC猪的优势,提高生猪产品市场竞争力,就必须用工业的理念来指导生猪产业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用工业企业的生产方式来抓生猪产品生产。
第一,在养殖环节上要狠抓“绿色化”。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迅速增长。大力发展绿色生猪产品,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生猪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首先,要继续大力推广pIC优良猪种;其次,要把好饲料关,大力提倡使用绿色饲料、生态饲料和高效无毒、低毒、无残留的兽药及生物制品;再次,要把好管理关,严格落实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加强各个环节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建成无公害优质生猪基地,确保生猪产品安全。
第二,在加工环节上要狠抓“标准化”。在生猪产业链中,加工业的利润要远远高于原始产品的生产利润。因此,我们要在加工环节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发适合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猪肉系列产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质量、档次和产品附加值。完善pIC仔猪专业批发市场,加快重庆金州食品公司现有罐头生产的发展,引导五洋畜牧公司食品厂增加pIC优质猪肉开发品种,推进金州永红食品屠宰加工厂年宰100万头猪生产线的建设,并在标准化生产方面取得大的突破,以质量求发展,建立起高标准的猪肉产品加工基地,增强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真正发挥其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第三,在销售环节上要狠抓“品牌化”。知名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巨大的广告效应。如:河南“双汇”等企业已经闯出了牌子,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对提高市场占有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市发展生猪产业,要强化品牌意识,创建无公害猪肉品牌,特别要注意挖掘地方生猪加工传统产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产品档次,进行品牌包装和宣传,打造一批有较高市场信誉和知名度的名牌产品,形成一批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质量优良、效益显著、具有相当规模的名牌企业,努力提高生猪产业综合效益。
(四)狠抓关键环节,全力支持生猪产业发展
第一,要抓好政府引导。从思想观念上帮助引导广大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生猪产业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收入的重要作用,动员农民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积极营造宽松的发展空间,重点扶持、引导生猪专业村、专业户,加快发展生猪产业链,扶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生猪产业快速发展。
第二,要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发展生猪产业需要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要认真落实《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发展的意见》,在项目安排上要给予规模养殖场(户)大力支持。各级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金融部门,对发展畜生猪产业要在资金上大力倾斜,多安排一些小额贷款为农户发展生猪产业提供启动资金,有关项目资金尽可能“捆”起来使用,发挥集中使用效果。
第三,要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一是继续强化技术服务和科技推广,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技术普及活动,组织科技人员对养猪场(户)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养猪科技水平。二是搞好生猪疫病防治服务,建立和完善疫病防治体系和畜牧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保障生猪业健康发展。三是建立产供销、“订单农业”等方式的社会化服务,注意解决农民一家一户的购销难问题,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促进生猪产业效益的稳定提高。四是进一步发挥pIC猪养殖协会的作用,为广大养殖户服好务。
(五)加强领导,确保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我市发展生猪产业正面临着一个大好机遇,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各镇街、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要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抓住机遇,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采取具体的、操作性强的措施,重点突破,切实加快生猪产业发展。其次,必须搞好协调配合。发展生猪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市生猪产业领导组及时协调、研究解决生猪产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各镇街也要加强对生猪产业发展的具体指导,各有关部门都要从自身业务出发,密切配合,共同为生猪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第三,必须落实领导责任。今后,市里仍将生猪产业工作纳入全市综合目标考核和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生猪产业作为发展特色农业的首要任务抓住不放,争取用5年的时间把生猪产业抓出成效,把我市早日建成重庆乃至全国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同志们,建设合川生猪大产业,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让我们抢抓机遇,巩固成果,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全面开创合川生猪产业跨跃式发展的新局面!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