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教育实验方案
新教育实验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教育实验基本理念和实践要求为指导,全面贯彻市、县新教育实验要求,借鉴海门实验区新教育实验经验,并结合我校实际,以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改变学校发展模式,全面启动新教育实验。
二、主要实验项目
1、营造书香校园:丰富图书室,规范阅览制度,建好开放图书平台及班级图书角。
2、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3、缔造完美教室:构建学习小组,营造班级文化氛围与学生显性评价。
对于其他几项行动,会随着这三项行动的实践同时开展。
三、工作重点
1、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突出学校书香校园特色。
2、成立学校新教育实验办公室,组建新教育实验团队。
3、做好新教育实验培训(教师、学生、家长)工作,印发新教育学习资料,便于教师自学。让新教育理念根植人心,明白什么是新教育,以及其基本理念和实践要求等。
4、按固定时间上好晨诵、午诵、阅读指导课。
5、继续开展导学稿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实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6、建立学校新教育实验主页,整理、搜集活动资料和实验成果。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营造书香校园
1、丰富书香校园文化,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在原有基础上增添新教育内容,并使新教育理念走进办公室、教室,如:在办公室、教室醒目位置书写“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付出,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等标语口号。
2、加大投入,改善读书条件
⑴订购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丰富图书种类,提高图书质量,逐步配齐满足学生阅读的图书数量。整合校外阅读资源,动员学生自购图书借阅,扩大图书资源,丰富阅读书目。
⑵重视阅览室建设,深化开架阅览,创设自然和谐的读书环境。⑶班级图书角上水平上档次。年级、班级积极开展捐书活动,实行统一编号,集体存放,个人所有,实现资源共享。努力把开放读书平台及班级图书角建设成为班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学生读书活动
(1)晨诵。按照校图书室“周经典诵读”书目,由各班主任指导学生早操前10分钟排队进行经典诵读,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效率。午诵主要集中在大课间进行,阅读课根据学校统一安排,集中在课外活动进行。
(2)语文实验教师要利用阅读课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通过设计读、写、表演、体验、反思、升华等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形式,师生共同感受诗词的温暖和气息,触摸诗词背后一颗颗伟大的灵魂。并指导学生写好读书随笔,各实验班级还要有梯度地指导学生写周记和随笔。每位学生建立个人读书笔记(簿本统一,笔记包含有读书摘抄、读后感等)。由语文教师定期整理,上传学校实验主题帖。
(3)开展系列活动,以活动带读书,以读书促活动。班主任及语文教师和班级要以活动促读书,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让读书成为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真正将我校的读书活动落到实处。如开展“读书漂流”活动;捐书活动:各班组织每位学生捐一本优秀书籍、刊物,建立、充实图书角;开展“读名著、诵经典”演讲比赛活动,介绍古今中外名人名著,名言名篇,读书人物获奖感言等;开展经典诵读手抄报比赛活动等。班主任及语文教师要注重活动资料的保留(文字、图片、视频等)。
5、教师读书活动
(1)专业阅读——站在大师肩膀上前行。全体教师要认真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教学专著,强教学实践;读教
育学理论,悟学生心理;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本学期学校将向老师们推荐1—2本新教育项目用书,每位教师每人每学期至少读1本教育专著,阅读经典,与教育家对话,增长教育智慧和教育情感,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教师设立读书笔记)。
(2)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全体教师要坚持每天写教育感悟、教育叙事或教育教学案例、师生共写随笔等,让阅读、思考、写作成为自己日常的生活方式。分阶段完成规定数量的专业写作,以读书交流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因自己的成长发展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发展。
(3)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同学科实验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专业学习交流,共同阅读、相互评议教育作品、相互听课议课、登陆教育在线网络学习,共享专业发展的乐趣。借助共同体的发展,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因共同体的发展而改变学校学生的发展。
(4)年内推荐教师阅读书目:《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新教育》、《构建理想课堂》、《做最好的老师》、《爱的教育》、《56号教室的奇迹》、《优秀是教出来的》、《教育的目的》等。
5、加强家校联系,深化“双休日大阅读”,把诵读经典与双休日大阅读有机结合起来,让家长明确落实诵读经典的意义,取得家长的关心、支持。
(二)构建高效课堂——导学稿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改实验
1、结合我校开展的导学稿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改实验,追求卓越品质,无限相信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蕴涵在课堂的无限生机和活力,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然、有序进行,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师生共享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等一系列活动。(1)备课展示:由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研究、确定同年级、同学科的同一课题后,参加教师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写出详细导学稿,分阶段展示交流。
(2)“同课异构”课题展示:教师对同一课题,根据自己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通过二次备课,采取不同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展示。通过对比,让教师充分感悟课堂教学有效理念。
(3)“高效课堂”展示:通过“示范课”、“引领课”、“会诊课”、“ 过关课”对各学科组课堂教学进行展示,让教师充分感受到导学稿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以点带面,全面普及。
(4)自我反思:通过对备课、上课等一系列活动,对照“魅力课堂”,反思自己课堂教学,找出优势和劣势,及时改进措施,统一思想认识,努力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水平,最终形成“享受课堂,成就学生,提升质量”的良好局面。
(5)设“教育教学随笔”专项笔记。教师要坚持每天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如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教学反思等,同时,鼓励学生将每天的学习体会、收获、感悟等记录下来,通过师生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传递快乐和智慧,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演绎生命精彩。
(三)缔造完美教室
1、本学期将全力打造书香班级建设,缔造完美教室。各班级精心设计班级文化,包括班名、班级精神、班级目标、班级书屋、班级公约等,形成自己的班级风格。
2、丰富板报、墙壁文化和走廊文化,形成特色,展示个性。
3、成立班级学生读书会,人数可根据各班级人数灵活确定。读书会成员负责班级图书的管理,带头读书,协助教师开展晨诵、午诵以及班内读书系列活动。
4、丰富班级图书角,教室是图书馆,是阅览室。守住我们的教室,营造快乐向上的学习氛围,让教室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地方。
5、外显学生评价,激励学生成长,教室中对学生的评价应通过小组学习评价,学生分学段评价,过程性评价,列表上墙,激励不同层次学生。
五、开展新教育实验综合评选活动,推动新教育实验健康持续发展。
1、所有新教育实验相关教师必须制定详实的读书学习及实验计划,并为之付诸行动。(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完成并实施)
2、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都要建立在学生统一认识下,设计个性化实验主题,及时收集和整理活动资料(文字、图片、视频等),进行反思交流。
3、学校将计划、总结、教师教育教学随笔、阶段性课堂论文、班级学生评价、班级文化建设、班级读书活动开展、过程资料收集与展示等方面,评选出“新教育实验优秀教师”“书香教师” “读书标兵” “书香班级”“校园十佳少年”等,进行表彰奖励。
六、新教育实验团队与分工
(一)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下设新教育实验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 成员:
总之,新教育人需要具有一种教育理想、一种教育激情、一种教育诗意,更需要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需要教 7
师对教育的痴迷以及对工作的疯狂投入。新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只要付出,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让我们共同努力,创出特色,共享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第二篇: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
小学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试行)
新教育实验是探索本真教育,思考终极意义,引领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追求的教育活动。开展新教育实验,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平台。为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全力打造教育强区,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市《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如下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根本,坚持“传承与创新、改革与发展”的工作原则,采取“稳步推进、分类实施、全面介入、重点突破”的基本策略,确立“燃烧热情,积极参与;点亮信念,创新创优;奋展勇气,提升质量;温暖心灵,塑创特色”的基本思想,强化“研究兴校、质量立校、品牌强校”的工作要求,积极追寻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提档升级,进位争先。
二、目标任务
积极推进“新生命教育、新公民教育、新父母教育”三项整合性教育项目,组织实施“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实现“学生生存状态、教师行走方式、学校发展模式、教育科研范式”四大改变,逐渐形成“晨诵、午读、暮省”的学生生活方式和“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师发展模式,推动学生生命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和丰富的情感。
三、实验板块
(一)营造书香校园
1.书香氛围。学校要进一步打造文化走廊,构筑文化载体,丰富文化视点。在文化环境的建设上,美化景观布点,张贴名人格言,制作读书标语,设置校级图书角和班级“快乐书吧”等等。通过“橱窗文化”“标牌文化”“命名文化”以及“墙壁文化”,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校园文化,一种生活状态。
2.读书条件。继续加大投入,切实增加图书的藏量。加强设施建设,有足够的书架、书柜、阅览桌椅以及报刊架。提高图书利用率,设立读书角,阅览室以全开架借阅为主。加强校园网建设,设置相关链接,增设“书香校园”栏目,依托“师生博客”和“教师论坛”,开展新书好书推介、时文美文共读、思想观点交流等活动。
3.读书组织。以学科组为单位,建立教师读书会,培植教师自觉读书。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建立学生读书会,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建立文学社、小记者、广播站、兴趣小组等社团和组织,培育学校读书氛围。组织读书沙龙,促进大阅读和大讨论。
4.阅读机制。根据自身实际,明确频率、数量、节点方面的硬性要求。按照“周月季年”的“四段阅读计划”,诵读古诗,赏析美文,阅读名著佳作。按照“写讲演节”的“四项活动计划”,撰写读书体会,做好读书演讲,组织情景剧表演,举办校园读书节。按照“师生家友”的“四项共读计划”,师生、生生、家长与学生之间共读书籍,学校举办读书展示会。
5.阅读引导。加强“晨诵、午读、暮省”引导,明确规定时间和数量,教师和学生记载阅读记录本。进行“阅读课堂”引导,每周设1课时阅读课(指导课、欣赏课、交流课、推荐课),对学生如何选书、如何正确阅读等及时予以指导。加强师生“自主阅读手册”引导,及时记录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每学期组织1次展示评比活动。实施“读写绘”引导,全校学生在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上予以拓展。
6.考核评价。⑴教师读书情况纳入教师考核。⑵学生读书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与学生评价。⑶班级读书情况纳入班级考核。⑷开展“读书明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推动读书人物”等评比活动。
(二)师生共写随笔
1.教师随笔。由每月、每周,逐步过渡到每天撰写。年轻教师每学期3~4篇,45岁以上教师每学期2篇,每篇不少于1000字。教师随笔可上传学校网站,交流共享。鼓励撰写专题性随笔。
2.学生随笔。以日记为主,撰写内容不限,阅读感爱、见闻经历、成长感悟、心得体会均可。鼓励撰写其他主题性写作,通过学校网站专题帖、博客分享成果。学校开辟“学生习作”专栏,设立图书角随笔陈列柜。
3.考核评价。⑴组织沙龙活动,观摩成果,介绍分享经验。⑵组织优秀随笔评比,表彰奖励。⑶协助征文活动,推荐优秀随笔刊登发表。⑷学校每学年各编印1本优秀教师随笔集和学生随笔集。
(三)聆听窗外声音
1.教育资源。运用政策法规、国计民生、热点新闻方面的最新资讯,充分发掘盐都本土厚德载物、崇文重教、乡风民俗、爱国爱民的教育素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科学的价值观。
2.活动形式。开展专题讲座、文艺汇演、校园评论、电影电视观看、“校园之声”新闻广播、先进事迹和重大时事、节日纪念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修身立己、热爱集体、心系祖国、胸怀天下的优良品质。
3.考核评价。⑴相关部门确立目标任务,活动情况纳入考核。⑵学校评比“道德模范”“服务明星”或“感动人物”。
(四)培养卓越口才
1.组织要求。坚持话题常有、主题突出、立意高远的原则,每个班级、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每个部门、每个办公室,均可以作为卓越口才培养的阵地。各条块、各条线正常组织活动,每学期安排2次以上大型活动。
2.活动形式。通过交流、汇报、演讲、座谈、讨论、辩议、叙事、述评、故事等活动,营造教师和学生愿说、敢说、会说的氛围,培养师生自信心,形成终身受益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3.考核评价。⑴语文、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等学科的课堂教学,要正常组织学生演讲。⑵纳入教导处、德育处、学科组工作考核。⑶学校组织相关评比,表彰奖励。
(五)构建理想课堂
1.执行依据。依据《盐都区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行)》和盐城市将制定下发的《课堂教学常态课达标要求》,坚决摒弃低效课堂,积极打造高效课堂,认真搞好常态课堂。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文化知识与生活体验的有机结合。
2.基本标准。要切实加强“三层面”和“六维度”的研究。“三层面”:教师层面,主导入手,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层面,自主切入,乐观主动,永不言败。师生互动层面,彼此感染,教学相长。“六维度”:参与度,关注学前参与和学中参与,引导全员参与和全面参与。亲和度,课堂上愉快沟通,智慧交流,教师以理解和尊重之心,赢得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自由度,课堂气氛不压抑,不沉闷,轻松愉快,凸显人的生命价值。整合度,通过研读教村,解析文本,发现思想精髓和内容精华,以整合的思维,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思维度,找准学科属性,基于学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度,通过问题情境和有效设计,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观察、模仿和体验。
3.保障手段。以“教学常规、问题引路、行动研究”为抓手,以“推门听课、观察法听评课、学科组与师徒捆绑考核”为手段,以“同课异构、教学反思、成长规划”为动力,以“榜样示范、同伴练兵”为引擎,以“课堂达标、优课展评、基本功大赛”为平台,探索理想课堂途径,丰富教育实验内涵。
4.考核评价。⑴每位教师重视教学“五认真”,每学期开设1~2节研究课、示范课。⑵学校正常组织教学常规检查,进行2~3次专项督查,开展1~2次成长汇报、达标验收、观摩研究、基本功考核方面的课堂教学活动。⑶积极开展校内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和基本功大赛。
(六)建设数码社区
1.活动目的。通过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网络社区,让师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与交流,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与信息应用能力。
2.活动形式。教师登陆“教育在线”,实名注册,通过跟帖请教专家和榜样老师,对自己所实验的项目,寻找榜样帖子,直接与大师对话,尽量少走弯路,认真研读领会其精神实质。学校网站建“新教育实验”链接,设置若干栏目和主题帖窗口。建设各类“新教育实验”QQ群、微信群,通过及时沟通、交流,收获经验,收获信念,收获力量。收索、存储同伴网络,通过学习、借鉴,快速入轨,跃马扬鞭。建立健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正常快捷的网络、通讯信息联络机制。
3.考核评价。学校评选“榜样班级”“榜样老师”“榜样学生”“榜样家长”。均可采用网络投票和实绩论证方式。
(七)推进每月一事
1.活动主题。以“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习惯”为宗旨,确定鲜明主题,通过系列活动,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促进校风、学风建设。“一月一事”的主题内容可参考为,一月:学会吃饭,懂得节俭;二月:学会走路,遵守交规;三月:学会种树,热爱公益;四月:学会踏青,走向自然;五月:学会扫地,热爱劳动;六月:学会唱歌,走进艺术;七月:学会运动,强体健身;八月:学会微笑,关心他人;九月:学会阅读,丰富知识;十月:学会尊老,懂得感恩;十一月:学会演讲,增强自信;十二月,学会反思,培养毅力。
2.活动建议。⑴活动计划。明确责任处室和当月活动主题负责人,班主任负责实施。⑵确定主题。与“时事”“时令”同步,与学校计划、区域实际相结合。⑶宣传发动。与“培养卓越口才”结合进行,通过国旗讲话、班会、橱窗、板报等形式,引导、启发学生参与。⑷升华阅读。依据主题,与晨诵、午读相结合,发动学生搜集活动资料,精选与主题相关的成语故事、诗词歌赋、书籍文章等,在阅读中感受活动主题的意义。⑸实践体验。通过动态展示(具体活动开展)、静态呈示(宣传窗、墙壁布置、简报等)、网上显示(校园网在线栏目、主题帖),分享交流每月主题教育的活动成果。⑹整理资料。收集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典型案例、成长故事等,归集存档。
3.考核评价。制定“每月一事”评比细则,学生养成教育的检查要做到一周一评一通报,每月一汇总一考评一表彰。
(八)缔造完美教室
1.实现目标。以构建规范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为总体目标,以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为基本愿景,以晨诵午读暮省为基本生活方式,以实施全人课程为根本载体,以积极开展每月一事活动为具体途径,以师生成为叙事的主角为基本使命。
2.活动建议:⑴有班级标识,如班名、班徽、吉祥物等。⑵有班级共同愿景、使命或价值观。⑶有最好契合班名的班歌或班诗。⑷有科学有效、富有特色的班级制度,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家长之间公约、协定等。⑸有关注生命的特色化、灵活的班级课程,如人格课程、节日课程等。⑹有家长的参与,通过家校通,与家长正常联系。⑺有相对固定的兴趣小组或社团等课外活动。⑻有班级图书角,读书活动扎实有效。⑼有班级网络主页或主题帖,专人管理,及时更新,内容充实。⑽积极开展每月一事活动。⑾班级环境美化、绿化、整洁化、知识化、育人化。⑿每学期写1篇高质量的师生成长叙事。⒀每学期有1个真实感人的转化案例。
3.考核评价。⑴活动成效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⑵评选“完美教室”“优秀实验案例”“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主任”,表彰奖励。
(九)研发卓越课程
1.实现目标。与学生的生命经验相结合,设计丰富多彩的课程,拓展和丰富学生智力背景、情感体验,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打通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家长、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壁垒,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多样性,提高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信、自主、自强和独立批判的精神。
2.活动建议:⑴组织要求。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拟定计划书,严格申报和论证,合理、规范推广和使用。⑵课程体系。依据国家三级课程体系,符合区域和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构架。⑶课程内容。基于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传承民俗文化,整合地理、人文、经济、旅游和社会条件等要素,参考人文类、科技类、艺术类、体育类、心理类、社会类、生活类、实践类等角度。⑷基本途径。适度拓展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某些“点”,内引外联,适度发掘课程资源;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进行创造性设计和开发;将地方特色、传统优势项目、校本和地域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运用科研成果,进行成果转化;借鉴选修课和活动课经验,进行课程改革。
3.实施要求。切实加强特色课程建设,开设选修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增强课程多样性和选择性,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积极形成基于课程体系、基于优势学科、基于课外教育的学科特色。
4.考核评价。根据实际,重点培育1~2门校本课程,已经开发实施的考虑完善和升格。
(十)家校合作共建
1.实现目标。通过全面培训学生父母,开展父母学生共同参加的亲子交流、读书、娱乐、修学、旅游等活动,倡导父母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共享成长。促进全面建成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文明社区,促进构建青少年全方位、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2.活动建议:⑴制定家校共育工作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⑵编写《家校共育手册》,增强家校沟通的效果和质量。⑶建好网上家长学校,引导家长上线学习、观看视频、发帖分享心得。⑷建立校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吸收家长建言献策、组织策划、提供服务。⑸组织家校共育集中探讨、培训和现场观摩活动。⑹收集、整理、归类家校共育文字、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
3.考核评价。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会,组织1次家长开放日。策划1~2次家校共育专题特色活动,录制视频资料。
四、实验步骤
按照区局的统一部署安排:
1、2015年8月至2015年11月,为准备发动阶段。学校制订“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成立新教育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和新教育实验工作室,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题辅导;
2、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为实验启动阶段,组建项目团队,召开家长会,赢得理解和支持。举办巡视周和开放周活动;
3、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为全面实施阶段,组织考察学习,深化教师跟进培训,举办新教育实验论坛,组织评选新教育实验优秀案例、论文和随笔等各类成果,总结全校新教育实验实施情况;
4、2017年8月及以后,为总结提炼阶段和展望阶段,收集整理过程性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数据、音像、画册、著作等实验成果,邀请专家和领导进行鉴定,进行更高层次的实验准备。
五、保障措施
1、学校制定新教育实验实施方案,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推进策略,确定工作任务和目标,落实责任人,坚持统筹安排与重点突破,全面落实与有序推进,弘扬传统与创新发展,坚持特色与克服瓶颈相结合,针对十大行动,对照标准和要求,排查自身不足和劣势,找准当前困难和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可以先行遴选几个实验项目,做优、做强、做特,塑造出自己的亮点和品牌。
2、督导考核,评价表彰。学校制定新教育实验工作评价方案,将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同时开展各类先进典型评选活动。
3、加强投入,保障实施。学校把新教育实验专项经费列入公务经费预算,采取多种形式,保障新教育实验顺利实施和推进。
2015年11月6日
冈中小学新教育实验项目领导小组和新教育 实验工作室成员名单
一、新教育实验项目领导小组: 组
长:丁振科
组
员:刘
义、李桂茂、王荣桂、王仕文
项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统筹推进新教育实验工作,研究部署项目规划和解决实施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协调、督查具体工作的开展。
二、新教育实验工作小组: 组
长:丁振科 副组长:王荣桂
组
员:尹鸿江、仇广海、王
群、尹
秀、徐海霞
工作小组主要负责研究、制定学校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和实施意见;组织新教育实验培训,指导开展相关活动;研究、指导、解决实验过程中的专业问题;对学校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和评估并总结经验。
第三篇: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充分相信学生和教师的潜力,教给学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是其5 个基本观点。实验围绕“只要行动,就有收获的价值取向,实施“六大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建设数码社区及构筑理想课堂。
第四篇:20151121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
盐都区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试行)
新教育实验是探索本真教育,思考终极意义,引领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追求的教育活动。开展新教育实验,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平台。为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全力打造教育强区,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市《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意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根本,坚持“传承与创新、改革与发展”的工作原则,采取“稳步推进、分类实施、全面介入、重点突破”的基本策略,确立“燃烧热情,积极参与;点亮信念,创新创优;奋展勇气,提升质量;温暖心灵,塑创特色”的基本思想,强化“研究兴校、质量立校、品牌强校”的工作要求,积极追寻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促进盐都教育又快又好发展。
二、目标任务
积极推进“新生命教育、新公民教育、新父母与幼儿教育”三项整合性教育项目,组织实施“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实现“学生生存状态、教师行走方式、学校发展模式、教育科研范式”四大改变,逐渐形成“晨诵、午读、暮省”的学生生活方式和“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师发展模式,推动学生生命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和丰富的情感。
三、实施范围
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
四、实验板块
(一)营造书香校园
1.书香氛围。各校要进一步打造文化走廊,构筑文化载体,丰富文化视点。在文化环境的建设上,美化景观布点,张贴名人格言,制作读书标语,设置校级和班级图书角,等等。通过“橱窗文化”“标牌文化”“命名文化”以及“墙壁文化”,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校园文化,一种生活状态。
2.读书条件。继续加大投入,切实增加图书的藏量。加强设施建设,有足够的书架、书柜、阅览桌椅以及报刊架。提高图书利用率,设立读书角,阅览室以全开架借阅为主。加强校园网建设,设置相关链接,增设“书香校园”栏目,依托“师生博客”和“教师论坛”,开展新书好书推介、时文美文共读、思想观点交流等活动。
3.读书组织。以学科、年级组或办公室为单位,建立教师读书会,培植教师读书自觉。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建立学生读书会,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建立文学社、小记者、广播站、兴趣小组等社团和组织,培育学校读书氛围。组织读书沙龙,促进大阅读和大讨论。
4.阅读机制。根据自身实际,明确频率、数量、节点方面的硬性要求。按照“周月季年”的“四段阅读计划”,诵读古诗,赏析美文,阅读名著佳作。按照“写讲演节”的“四项活动计划”,撰写读书体会,做好读书演讲,组织情景剧表演,举办校园读书节。按照“师生家友”的“四项共读计划”,师生、生生、家长与学生之间共读书籍,学校举办读书展示会。
5.阅读引导。加强“晨诵、午读、暮省”引导,明确规定时间和数量,教师和学生
与和全面参与。亲和度,课堂上愉快沟通,智慧交流,教师以理解和尊重之心,赢得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自由度,课堂气氛不压抑,不沉闷,轻松愉快,凸显人的生命价值。整合度,通过研读教村,解析文本,发现思想精髓和内容精华,以整合的思维,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思维度,找准学科属性,基于学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度,通过问题情境和有效设计,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观察、模仿和体验。
3.保障手段。以“教学常规、问题引路、行动研究”为抓手,以“推门听课、观察法听评课、学科组与师徒捆绑考核”为手段,以“同课异构、教学反思、成长规划”为动力,以“榜样示范、同伴练兵”为引擎,以“课堂达标、优课展评、基本功大赛”为平台,探索理想课堂途径,丰富教育实验内涵。
4.考核评价。⑴每位教师重视教学“五认真”,每学期开设1~2节研究课、示范课。⑵学校正常组织教学常规检查,进行2~3次专项督查,开展1~2次成长汇报、达标验收、观摩研究、基本功考核方面的课堂教学活动。⑶区局正常安排教学调研,每学期组织1~2次教学视导,组织推荐青年教师参加省市“优质课”评比和“基本功大赛”,组织全区“巡礼周”和“开放周”、管理干部“课堂教学展评”、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和“基本功大赛”。
(六)建设数码社区
1.活动目的。通过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网络社区,让师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与交流,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与信息应用能力。
2.活动形式。教师登陆“教育在线”,实名注册,通过跟帖请教专家和榜样老师,对自己所实验的项目,寻找榜样帖子,直接与大师对话,尽量少走弯路,认真研读领会其精神实质。学校网站建“新教育实验”链接,设置若干栏目和主题帖窗口。建设各类“新教育实验”QQ群、微信群,通过及时沟通、交流,收获经验,收获信念,收获力量。收索、存储同伴网络,通过学习、借鉴,快速入轨,跃马扬鞭。建立健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校与家长之间正常快捷的网络、通讯信息联络机制。
3.考核评价。⑴学校评选“榜样班级”“榜样老师”“榜样学生”“榜样家长”。⑵区局评选优秀“新教育实验”网站。以上评选,均可采用网络投票和实绩论证方式。
(七)推进每月一事
1.活动主题。以“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习惯”为宗旨,确定鲜明主题,通过系列活动,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促进校风、学风建设。“一月一事”的主题内容可参考为,一月:学会吃饭,懂得节俭;二月:学会走路,遵守交规;三月:学会种树,热爱公益;四月:学会踏青,走向自然;五月:学会扫地,热爱劳动;六月:学会唱歌,走进艺术;七月:学会运动,强体健身;八月:学会微笑,关心他人;九月:学会阅读,丰富知识;十月:学会尊老,懂得感恩;十一月:学会演讲,增强自信;十二月,学会反思,培养毅力。
2.活动建议。⑴活动计划。明确责任处室和当月活动主题负责人,班主任负责实施。⑵确定主题。与“时事”“时令”同步,与学校计划、区域实际相结合。⑶宣传发动。与“培养卓越口才”结合进行,通过国旗讲话、班会、橱窗、板报等形式,引导、启发学生参与。⑷升华阅读。依据主题,与晨诵、午读相结合,发动学生搜集活动资料,精选与主题相关的成语故事、诗词歌赋、书籍文章等,在阅读中感受活动主题的意义。⑸实践体验。通过动态展示(具体活动开展)、静态呈示(宣传窗、墙壁布置、简报等)、网上显示(校园网在线栏目、主题帖),分享交流每月主题教育的活动成果。⑹整理资料。收集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典型案例、成长故事等,归集存档。
3.考核评价。制定“每月一事”评比细则,学生养成教育的检查要做到一周一评一通报,每月一汇总一考评一表彰。
(八)缔造完美教室
1.实现目标。以构建规范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为总体目标,以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为基本愿景,以晨诵午读暮省为基本生活方式,以实施全人课程为根本载体,以积极开展
验的相关理论,了解新教育实验的基本情况。
3.建章立制。成立全区新教育实验领导小组和新教育实验研究室,编制印发《盐都区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各实验学校成立新教育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和新教育实验工作室,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4.动员大会。召开全区新教育实验动员大会,明确实验的目标和意义,提出研究内容、推进措施和工作要求。
第二阶段:实验启动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8月)1.实地考察。赴外地考察学习,跟岗培训。
2.申报实验。按照统筹安排、稳步推进、由点突破、榜样引领的思路,申报新教育实验区。先确立第一批实验试点学校,其他学校关注跟进。
3.建立网站。加入“教育在线”,建好盐都教育网和各实验学校网的链接按钮,明确栏目版主,丰富网站内容。
4.宣传推动。利用媒体,召开家长会,赢得理解和支持。5.组建各项目团队。6.完善相关工作制度。
7.组织系列推进活动。召开新教育实验座谈会、研讨会,举办新教育实验论坛、培训、现场会,开展新教育实验教学视导、巡礼周和开放周活动。
8.展示新教育实验初步成果,邀请新教育核心成员检查与指导工作。
9.组织新教育实验优秀案例、论文、随笔等各类成果评选,表彰奖励“优秀实验学校”“优秀读书人物”“优秀实验教师”“优秀实验团队”等。
10.对试点学校新教育实验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评估。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6年8月~2017年8月)
1.建立实验共同体。开展“1+1”帮扶活动,进行各项研讨、交流、展评活动。2.组织新一轮考察学习。
3.深化教师跟进培训,扩大实验骨干教师队伍。4.探讨实验与日常教育教学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5.继续举办全区新教育实验论坛、培训、现场会,开展新教育实验教学视导、巡礼周和开放周活动。
6.全面展示新教育实验成果,继续邀请新教育核心成员检查与指导工作。
7.继续组织新教育实验优秀案例、论文、随笔等各类成果评选,表彰奖励“优秀实验学校”“优秀读书人物”“优秀实验教师”“优秀实验团队”等。
8.对所有实验学校新教育实验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评估。
9.面向全国新教育实验区,举办全区新教育实验开放活动,积极争取全国新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和全国新教育实验年会在我区召开。
10.全面总结各学校新教育实验实施情况,形成全区特色经验,提升我区素质教育水平。
第四阶段:总结提炼阶段(2017年8月~2017年12月)
收集整理过程性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数据、音像、画册、著作等实验成果,邀请专家和领导进行鉴定。
第五阶段:展望阶段(2017年12月及以后)
加强成果转化和辐射,进行更高层次的实验准备。
六、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区教育局成立盐都区新教育实验项目领导小组和盐都区新教育实验工作小组,加强领导与指导。各学校成立本校新教育实验领导小组和新教育实验工作小组,开展实验工作。各校长要作为行政引导表率,亲自领导、研究、组织、实施,带头学习新教育、思考新教育、研究新教育,不断提高新教育实验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第五篇:解留初中新教育实验方案
解留初中 新教育实验方案
为深入落实“以德治校”方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动学校教育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再现我校教育教学的新局面。近几年来,我校承担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总课题组批准立项的德育子课题。在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三大体系构建,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受到了上级的好评与肯定,一些成功的经验与做法在全街道甚至全市范围内得到推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社会工程,是关系整个中华民族素质和民族信仰的大计。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江泽民总书记站在时代的高度上,用高瞻远瞩的眼光,提出了“以德治国”方略,具有划时代意义。《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颁布,在全社会展开了一场无声的公德比赛,弘扬正气,扼制邪气,必将成为社会的主旋律。胡锦涛主席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以其敏锐的政治眼光和前瞻性战略思想,提出了社会义主建设纲领性的“八荣八职”的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指导理论。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教书育人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育人先于教书,优于教书,重于教书,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学校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而学生时期又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把德育教育作为一个课题提出来进行研究,有利于德育教育的规范化、顺序化、科学化、系统化。今天的优秀学生,将是明天的文明公民,今天的学生素质,将决定明天的国民素质。构建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体系,必将推动全社会德育教育的全面、有效的提高与升华。
二、实验理论
(一)新教育实验的基本内涵
新教育实验,是国家“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科研项目、教育部重点课题,由朱永新教授于2002年发起。“新教育实验”课题研究还可以在“十大领域”展开,即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以及理想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其中,德、智、体、美、劳是就教育的主要内容而言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则构成了不同层次的教育主体。“新教育实验”的价值追求就是:追寻理想,超越自我。一个人的内在追求,其实是一种对理想的追寻,对理想的追求属于人的精神追求中最本真、最高尚的追求。它是目前基础教育领域最具活力的教育教学改革之一,在全国已有24个省市区近1000所学校参加。
(二)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念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它的五大理念是: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进教师和学生走向成功;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促进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让师生相信自我,挑战自我,感受成功,体验成功;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由“个性化的教师”来培养“个性化的学生”,使个人有特长,学生有特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在阅读中亲近大师,丰富思想内涵,提升精神境界。
三、实验目的
通过实施新教育的“理想德育”的研究,实现“八种改变”,从而推动学校德育模式的构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让德育教育成为学校的主旋律。
一、理想的德育,应该是重视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
二、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 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
三、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
四、理想的德育,应该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
五、理想的德育,应该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双维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
六、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能在学校的教育中安营扎寨。
七、理想的德育,应该教给学生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
八、理想的德育,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
四、实验策略
(一)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立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整合我校有关试验项目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减轻实验教师不必要负担,确保能集中优势资源,扎实有效、创造性地开展实验,进一步丰富和充实教育实验内容,形成我校的特色和品牌。
(二)选点突破,形成特色。充分把握新教育实验精神实质,立足学校实际,选准推进新教育实验的突破口,以点带面,选点突破,真正形成以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特色办学以及与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相得益彰的个性化做法,形成特色,创出品牌。
(三)科研先导,注重实效。坚持科研先导的原则,根据新教育实验的行动项目深入开展专题研究,使新教育实验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有力抓手,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四)家校一体,合力推进。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举办新教育讲座、成果展示会、致家长的一封信、亲子共读及书香家庭等评选活动,让家长真正领悟新教育实验的真谛,参与和支持新教育实验,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推进新教育实验的格局。
五、实验项目
依据上级部门相关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在新教育实验全面实施的基础上,重点选择理想德育为重点项目进行实施与研究。
一、理想的德育,应该是重视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学校确定立“四定”(定个人、定学校、定家庭、定社会)学雷锋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会和感悟道德。
二、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学校确定让学生雷锋生平事迹简介、雷锋日记、中国古代道德大师等。让学生沿着伟人的足迹寻找道德的真谛
三、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学校通过每年3月5日,学习雷锋精神纪念日,学校都要召开全体师生雷锋事迹报告会,在雷锋像前学生集体宣誓,并举行传承雷锋精神,争做雷锋传人的千人大签名活动,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星火相接。每年清明节学校将集体组织全体师生到汉王山为烈士扫墓,并邀请有关人员讲徐英烈士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现在的美好生活是用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激励学生深情的热爱自己祖国。每年的一月一日元旦节、三月十二植树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学校都以学雷锋为主线和这些重大节日捆绑在一起,确定相应的活动主题,让学雷锋活动系列化、系统化。学校定期举办学雷锋读书笔记、学雷锋心得体会、知行与是非日记、雷锋日记书法大赛、三歌比赛等展评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加深学生对雷锋精神进一步的认识和 理解。雷锋精神已经在解留初中安家落户,成为解留初中的立校之本。
四、理想的德育,应该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学校将开展学习感动十大人物的事迹来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感召学生。
五、理想的德育,应该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双维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建构了“三三制(养成三项好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唱好三支歌(《国歌》、《社会主义好》、《学习雷锋好榜样》)、做好三项体育达标(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800米和1500米))”和“六个一(做好一套广播体操、改掉一项不好的行为习惯、向师长献一片爱心、发现发展一项自己的特长、确定一项永久的定时定点学雷锋、每天写一篇知行与是非日记)”的养成教育体系,“三三制”和“六个一” 从德、智、体三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就在于它是一个弹性体制,可以随着教育的发展与时俱进,其内容也在不断更换和创新,其中做好三项体育达标的内容已更改为立定跳远、100米跑、台阶跳,“六个一”中的做好一套广播体操改为读一本终生受益的书,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三三制”和“六个一”体制更加丰富和完善,在新的教育形式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六、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能在学校的教育中安营扎寨。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室,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担任组长,由全体班主任组员的心理咨询小组。
七、理想的德育,应该教给学生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
一、分层次、有梯度,科学、合理设计中学生德育目标体系。
总目标: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新世纪德才兼备的现代型中学生。
三级德育目标体系及阐释: 一级目标(初一):抓常规(养成),重引导,成习惯; 根据学生的年龄,利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手则》、校规校纪、养成教育竞赛台等,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尽快实现由小学到中学的正常转轨。
二级目标(初二):抓体验(过程),重实践,促发展;
初二学生通过初一的学习、生活,已经逐步适应了初中生活。在心理、生理上都发比较大的变化,对此,我们通过社区服务、集体活动、传统革命教育、法治教育讲座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领会,在领会中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三级目标(初三):抓深化(感悟),重内涵,强完善。
初三是学生人生中的第一道分水岭,也是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他们将面临着升学与就业的选择,这时的学生已逐步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校将深入开展理想教育,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不同的形式,使学生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用心去感悟德育,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八、理想的德育,应该在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
六、实验措施
1、“每月一事”项目试图在每一个月中,让孩子有重点地养成一种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其特色主要体现在:(1)主题的选择立足与学生一生有用的最重要的习惯。(2)主题的内容都是从一件非常具体的小事展开,在具体落实中,要求在更高的层面上不断丰富完善。(3)主题的活动要通过广泛的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研究、主题随笔,甚至聆听、口才、网络等路径,把公民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等贯穿其中。逐步形成“每月一事”项目的基 本操作流程,重点研究以下内容:一是构建主题性校本诵读课程。每月围绕一个重点习惯,开发并丰富诵读内容,使先行的阅读为孩子的习惯养成奠定扎实的知识背景。二是创设多元的实践情景。实验学校可以结合日常的学科文化、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教育文化、班级文化、社区文化等内容,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提供学生多样化的体验平台。三是注重反思性的评价。面对千差万别的生命个体,各实验学校要优化操作流程,及时记录典型个案,组织起有效的反思会,不断提高习惯养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建立“三三制”学生养成教育档案:
养成三项好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学校文明纠察队打分表 唱好三支歌:《国歌》、《社会主义好》、《学习雷锋好榜样》,学校每年定期举行革命三歌比赛。
做好三项体育达标: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800米和1500米,由体育教师做好记录,形成材料。
行为习惯六个一:
读一本终生受益的书:开放阅览室,学生写读书笔记; 改掉一项不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形成档案管理;
向师长献一片爱心:在教师节和父亲节和母亲节举行向师长献爱心活动; 发现发展一项自己的特长:以风结少年系列活动为主线; 确定一项永久的定时定点学雷锋:四定学雷锋记录;
每天写一篇知行与是非日记: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
3、做好理想德育的宣传和活动工作。
每年3月5日,学习雷锋精神纪念日,学校都要召开全体师生雷锋事迹报告会,在雷锋像前学生集体宣誓,并举行传承雷锋精神,争做雷锋传人的千人大签名活动,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星火相接。每年清明节学校将集体组织全体师生到汉王山为烈士扫墓,并邀请有关人员讲徐英烈士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现在的美好生活是用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激励学生深情的热爱自己祖国。每年的一月一日元旦节、三月十二植树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学校都以学雷锋为主线和这些重大节日捆绑在一起,确定相应的活动主题,让学雷锋活动系列化、系统化。
依托国旗下讲话搭建一个学雷锋事迹的宣传窗口。每周星期一国旗下讲话有一个学雷锋专题汇报,内容有学雷锋典型事迹、雷锋日记摘抄、学雷锋日记、学雷锋心得体会等。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进行汇报,学习雷锋精神显得格外庄重和严肃,更加激起学生学习雷锋精神的万丈豪情。学校定期举办学雷锋读书笔记、学雷锋心得体会、知行与是非日记、雷锋日记书法大赛、三歌比赛等展评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加深学生对雷锋精神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4、构建理想德育课堂
依托课堂教学实施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每一位学生心中,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
①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为德育教育龙头,配合学校德育工作。
思想政治课是我们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突破口,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思想政治课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思想政治课理论为指导,以周围社会所发生的实际案和学生自身成长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为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理、有据、有目的、有意识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让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指引学生前进的明灯。
②有效注意其它学科的有机渗透,形成各科讲德育,人人抓德育的局面。所谓“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德育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首要任务,在实践中检验“育人重于教书”这个道理。作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善于捕捉德育教育的灵光,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去接受教育,并付诸于实践。实现真正的大教育 观。
5、成立教师研究团队:
在新教育的理念指导下,研究如何将教育行政部门纵向管理与实验学校之间横向联合结合起来,通过完整、有力的组织架构,以核心项目为抓手,培育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研究团队,使新教育的理念进一步深入化、操作化、行动化,让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在区域新教育的平台上迅速成长,让一大批的实验学校在区域新教育的平台上获得均衡发展。
6、建立数码社区
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网络资源,努力建设学习型数码社区,让师生充分利用网络学习与交流,在实践中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和应用信息能力。数码社区的建设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建立学雷锋专理网站;
2.加强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应用的培训; 3.在教育在线上建立个人的主题贴;
七、实验要求
1.教师登陆“教育在线”,实名注册,对自己所遇到的问题,通过跟帖请教专家和榜样老师,直接与大师对话,尽量少走弯路。加强学习,对自己所实验的项目,寻找榜样帖子,认真研读领会其精神实质,寻找更高效的操作方法。
2.鼓励教师创新。通过对新教育书籍的学习和教育在线网络交流,形成正确的新教育理念,站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开创出一条更接近新教育本真、更能实现新教育理想的途径和方法,在行动中改进,在行动中创新。
3.注意资料的积累。新教育实验所开展的一切活动,都要求留下有价值的足迹。学校将建立“解留初中新教育主题帖”,以教育在线为阵地,选择优秀作品上传,宣传学校新教育实验的进程、做法、经验。
八、实验考核与评价
硬指标和软意识相结的科学评价体系。制度管理评价 德育评价内容|:
1、镇中心校对学校德育评价。
从德育组织建设、德育基地建设、德育实施三个方面。
2、学校对班级德育评价(1)班级德育目标;
A班级制定远期和近期德育目标; B每个学生制定自己的德育目标。(2)班主任德育工作;
A制定德育计划、内容、方法、措施; B指导团支部、班委会开展德育活动; C协调任课教师、家庭、社会三方面力量; D言传身教;
E组织各种活动真接教育学生,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3、学校对任课教师德育工作评价。
从教材内部深挖教育因素,发挥学科教学德育的特点和优势;坚持教书育人,对学生全面负责。
4、班级德育活动管理;班级德育效果。(1)学习活动的管理;
(2)思想教育和日常道德行为的管理;(3)文体卫生管理;(4)班级环境建设。
5、学生思想品德评定(1)思想政治品质;(2)道德行为品质;(3)个性心理品质。德育评价方式、方法:
1、镇中心校把德育工作直接纳入学校综合量化考核成绩中,把德育工作是作为学校办学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且直接与教师的工资挂钩。
2、以学校文明纠察队对各班德育打分累计结果,作为评选优秀班级的首要指标。
3、对学生的德育评价方式
(1)素质教育评价手册,班主任寄语和任课教师寄语相结合;(2)学生养成教育竞赛台,以挂五星的多少作为评价学生的方式;(3)学期末,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干部、三好学生等评选;(4)学期末,学生民主选出班级“德育小标兵”。特色评价
德育评价是一项严肃而又复杂细致的工作,很多东西是不能用分数来衡量的。这就要求在德育评价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动态管理,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要不失时机的,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好的典型大力宣传,形成氛围;发现问题,及进解决,把不良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教师要善于把定性评价与特色评价相结合,把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总结性评价与分段评价相结合。最终起到德育教育的最佳效果。
九、实验指导小组
为保障实验工作顺利开展,接受市区新教育实验指导中心的指导,学校成立新教育实验指导中心,组建实验老师团队。
(一)组 长:王 汀 副组长:孙培全 王树亮
成 员:朱德良 张明泉 王 彬 李华锋 孙永志 谢金辉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朱德良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统筹、协调、传达街道各学校新课程实验的各项工作,做好新课程实验的宣传工作。
(二)实验教师团队:(1)实验骨干教师团队 组长:谢金辉
成员:王 汀 朱德良 王树亮 陈秀玲等共47人(2)实验教师团队
(三)“建设数码社区”实验教师团队 全体参与实验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