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丽的思维之花在语文课堂中绽放

时间:2019-05-14 21:4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美丽的思维之花在语文课堂中绽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美丽的思维之花在语文课堂中绽放》。

第一篇:让美丽的思维之花在语文课堂中绽放

让美丽的思维之花在语文课堂中绽放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本文以中学生语文教学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话题进行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语文课堂;创新思维;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31

一、营造良好氛围,为创造性思维开辟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主张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少些说教,多些自主探究,即使有些观点是异想天开,也不要一棍子打死。如笔者在上《第一次真好》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第一次的认识和感受,有的学生认为第一次的感觉不好,他说学自行车第一次摔骨折了,什么玩都搞不成。笔者当时没有加以否定,而是引导学生如何看到人生中的诸多第一次。像现在仍然有部分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意识到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其重点都在注意引导学生向着标准答案看齐,使得学生完全无法推陈出新,也不敢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中学教师应当改变这种课堂现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引导学生以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多从换位思考的方向来考虑问题,无论对与错,这种引导方式和思维方式都有助于营造课堂气氛,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

二、拓展思维空间,加强创新思维的力度

创新思维的本质特性是求异性思维。求异思维又分为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得挖掘教材的广度和深度,注重知识的前后迁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扎实地培养创新思维。

1.逆向思维的训练。由于中学生身心处在发展阶段,所以学生感知和思考问题以顺向思维为主。教师有意识地设计逆向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诱发和形成。让学生从不同的立足点分析同一个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答案,甚至会出现相反的答案。如上《愚公移山》一文,以“愚公愚蠢吗”为内容,让学生开展了实话实说争辩,在讨论会上,同学们滔滔不绝,各抒己见,最后形成了共识。学生认为愚公既值得颂扬又愚蠢。愚公之所以值得称赞,是因为我们看到在愚公身上有一种征服和改造自然坚定不移的斗争精神。愚公之所以愚蠢,是因为他蛮干不巧干,不用搬家这种简便的方法来解决家人受大山阻塞的困难。愚公移山的做法实在愚蠢,愚公移山的精神确实可佳。笔者就这样辩证地训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2.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也叫多向思维、多触角思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一问多答”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审视,寻找不同的解题答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如在教学《枭逢鸠》一文中,我们如何看待枭东徙这个问题时,笔者就利用这一点来培养并调动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我们既可以把鸠的叫声看作某种缺点,也可看作一种独特的个性特点,再联系生活我们就知道如何对待了,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激发学生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作为阅读教学凭借的课文,不少是名家的精品名著,随处可寻想象的训练点。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既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依据上下文,展开深入而丰富的想象,在想象中理解课文,发展创造性思维。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其平时的教学中,充分结合教材课文,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能充分展开其想象空间。

在中学语文的很多教材内容中,一些记叙文和文学作品中,很多作者都为了突出其重点,使得文章结构清晰明了,其措辞用语大多也简单明了,然后就会省略掉一部分内容或者说是一笔带过,然后就会形成断层,语文教师就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想象意识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创新思维。例如笔者上《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文中写到“我”爬到山腰一处石架上,被几个同伴抛弃后欲上不能,欲下不行,左右维艰时,“我”当时的心理活动可以说十分复杂,但文中却是点到即止,笔者就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充分想象此时“我”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一听很有兴趣,不仅说出了恐惧、伤心,还有懊悔、痛恨等一系列的复杂心理,都说的头头是道,想象十分丰富,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还有的课文结尾用了省略号,余意未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想象余地,教师可以利用起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笔者上《滋味》一文,文末说到“也许我们应该把全镇的人都请来同我们共享这美丽的欢乐……”,笔者就利用这个省略号,让学生充分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美丽的欢乐。学生不仅能联系自己春节放烟花的情景描绘那种美丽,还形容出那种盼望已久的快乐心情。此外,笔者利用课堂作文,帮助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

在课堂中尽可能把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自己体会,自己发现和自己解决问题,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可从这两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在合作讨论中引导自主学习,发展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适当为学生提供探索讨论的时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学习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初读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时,学生普遍存在一种想法,认为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枯燥很单调,这反映学生不肯,怕吃苦。其实这是因为学生对主题理解不深刻不到位的缘故。后来,笔者就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自己从旁点拨,再让学生联系先生讲课的方法和内容,有些学生逐渐认识到学习枯燥,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来授课,严重扼杀了孩子活泼好问的天性,最后学生都认识到原来是教育制度本身存在缺陷,主题也理解了,还能结合当今的素质教育谈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提升。

2.在矛盾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善于把教学过程的矛盾展示给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社戏》一文,笔者巧妙地设计了一个问题:月夜归航途中偷吃罗汉豆,其实那豆是水煮的,戏呢看的打哈欠,可没我们现在弄的色香味俱全,可迅哥儿却说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呢?看似矛盾的问题经过(下转第36页)(上接第31页)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后,学生恍然大悟,原来作者难忘的是当地人的淳朴、热情的民风民俗。这样让学生质疑释疑,加强学生合作学习,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五、教学中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时,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设计方案,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故事会、朗读比赛、辩论会、课本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上《蜀鄙二僧》一文时,笔者让学生扮演文中两和尚,根据内容揣摩僧人的心理,琢磨说话的语气、神态,并对原文进行再创造,学生不仅演活了课本,还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主题思想,也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可结合课文教材和社会新闻话题来加强学生的实践,使得学生能够在充实自己知识面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并了解自己,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语文素养。对于加强学生实践,教师可以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找相关资料,也可以找身边的新闻话题,例如笔者在上《墨子》一文时,要探讨墨子的劝说艺术,笔者就结合中日钓鱼岛事件,说说墨子处理国家争端的方式对现在的人们处理国家关系的启示(教师提供有关背景和新闻资料),学生就能够借古论今,畅所欲言,创新思维得到很大提升。

六、设计新颖的作业,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作业练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些新颖的练习,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例如:笔者在上完《安塞腰鼓》后,设计了如下问题:1.安塞腰鼓涌动着生命的力量,展现了黄土地的阳刚之气,是我国西北的一种地方名鼓,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名鼓及作品?2.安塞腰鼓产生于我国西北部,你在电视或报纸上看到过有关西北大开发的报道吗?请课下办一张小报。3.你看过美国西部牛仔生活的影片吗?如果看过,说说你对美国西部及我国西部的印象。笔者通过这样几个问题,把课本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可见,我们中学教师要想做好其本质工作,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创新型的优秀人才,就必须在其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所有思维想象力潜能,充分调动其思维创新的兴趣和热情。要做好这些工作,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敢于向传统的教学观念挑战,教学要有创新,教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要有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让美丽的思维之花在课堂中绽放,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

(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安县金狮中学 434316)

第二篇:让生成之花在语文课堂尽情绽放

让生成之花在语文课堂尽情绽放

揭阳市东山区乔南中心小学

郑卫华

让生成之花在语文课堂尽情绽放

新课标指出,教学不只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接受过程,而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而这种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叶澜教授也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所以,课堂不是固定不变的程式,应是运动变化的,充满生命气息的。教师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以学定教,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微妙表现,也应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制造新问题、新知识的“生长点”,为生成提供支点和空间。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进程在“动态生成”中演绎精彩,充满生命活力。

一、在弹性预设中,生成之花悄然开放。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在课堂上不断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我们应以生为本,根据学情对预设教案做弹性处理。在课堂中,最精髓的内容往往是教师预设之外的课堂生成,它是师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是教学敏感的结晶。课堂学情灵活多变、变化莫测,教师唯有根据学情从容应变,形成高效互动,将预设教案从“执行”走向“弹性”,才能生成课堂的精彩,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记得一天,天空布满阴霾,我正在上一节六年作文课,题材是:小学生活几个难忘的场景。在提出要求后我让学生讨论选材,教室里静得出奇——没有一人举手。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没有精彩的课堂。正在我无计可施之际,外面突然下起冰雹,冰雹斜打在走廊地面上,发出“叭叭”的声音。揭阳下起冰雹,这对学生来说是难得一见的景观,教室内顿时骚动。于是,我放弃了原来的教学预设,改变了作文要求,就单写此时这一个场景。我让学生走出教室,倾听冰雹、观察冰雹、触摸冰雹、感受冰雹。一名学生突然被冰雹打到了手,吃痛地叫了一声。我及时抓住这一幕,引导:“被冰雹打到很危险,要注意安全。不知,冰雹打到农作物会怎样?”很自然的,学生开始讨论起冰雹的危害。这一节课“预设”变得弹性,学生个个饶有兴味,写出了一篇篇优秀习作。学生缺乏的不是写作素材,而是对生活的关注。无意间,我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门,让他们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打破预设,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所以课堂教学不只是预设,更是动态的生成。有了这种师生互动的创造,教学才成为艺术,才能呈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绚丽景观!

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指出:“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就不能成为一种艺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教学艺术的课堂应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课堂上我们的教学预设应是灵活而富有弹性的。教师要能够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稍纵即逝的变化,依循学生情感的波澜和认知的曲线,适时地调整或重组自己的预设,以灵动的教育机智把握课堂生成的契机,做有效的生成催发者,使学生个性张扬,让生成之花在课堂悄然开放,成为新课程理念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在思维碰撞的异点交汇处,生成之花傲然怒放。

异点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对某一问题产生不同的见解或看法。语文课堂应充满人文关怀,教师要呵护、珍视并正确引导学生的个性表现。正如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所说:“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将用生命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们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观点。异点往往引起观点的撞击,生成课堂焦点,形成百家争鸣的气象,使课堂成为思维交集的场所。

记得在上六年级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严爱和慈爱两种表现形式不同的爱对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谈对这两种爱的看法。有学生结合自己学钢琴因妈妈的批评大受打击的经历而认为慈爱重要;又有学生因妈妈一味的赞扬而萌生骄傲心理导致学习退步,而认定还是严爱好;其他学生也观点各异,有认为慈爱不好的,有认为严爱不好的,也有认为两者都重要的。我趁势让学生讨论两种爱的优缺点。就在这异点交汇处,生成之花傲然怒放,学生懂得了两种爱都有其优点和缺陷,两者互补,对人的健康成长缺一不可。

学生的生活体验、个性思考往往是课堂中的智慧之源。当学生因意见相左而产生分歧时,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异点,利用这些异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促使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真理。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的投入,使整个教学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认知的生成。在张扬个性的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无处不在,关键是教师要用心、细心,及时捕捉瞬间生成的精彩火花,要利用自己灵活的教学机制及时把握,并给予正确的点拨、引导,从而使之成为有价值的生成资源。这样,才能使课堂有效生成,让课堂充满鲜活与灵动。

三、在放飞想象的天空中,生成之花热烈绽放。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力是智慧的结晶,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尤其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新设计、新教法中,一定要把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渗透在教学活动生成之中”,(引自《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一书)教师教学中应善于架起知识原型和创造之间的桥梁,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主题是隐含的,还有不少课文的内容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再加上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少,对文章的理解难免肤浅。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亲历阅读过程,使其自主地走进文本的深处,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如在教学六年级课文《女娲造人》时,当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女娲怎样造人后,我激发学生想象:“女娲造人多辛苦啊!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对故事情节大胆改造,帮她造人,好吗?”学生兴味盎然,有的学生想象:“女娲让天空下起雨,雨点溅落地上,变成一个个小人。”有的学生想象:“女娲吹一口气,刮起大风,树上树叶、花瓣飘落,变成男人和女人。”……其中涌现了很多富有创意的想法,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想象力,为了让学生的想象力更尽情地放飞,我进一步引导:“关于人的由来,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有很多不同说法。”在我略作介绍后,我让学生大胆想象,自己编一个关于人的由来的神话。在学生的回答中,涌现了许多奇思妙想。

在这节课中,我跳出课文的框框,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放飞想象的天空中,学生的表现令你惊叹,他们在原有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了个性化的演绎与扩充,这个古老的神话变得充满现代气息,焕发迷人的光彩,使生成之花在课堂热烈绽放。正如鲁迅说的:“孩子们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上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孩子的想象一旦被激发,其生成的花朵是如此之美!泰戈尔说过:“教育是向人传达生命的气息。”动态生成的课堂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其中任何一个生命个体都是值得关注和尊重的,她充满灵性与人文性,应当焕发出无穷的生命的活力。正如钟启泉先生说的那样:“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让我们努力改进课堂教学,以生为本,关注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随时把握课堂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让课堂师生互动,让语文变得快乐,让生成之花在课堂尽情绽放,让语文课堂流光溢彩!

第三篇:以美丽催放美丽 让生命之花在语文课堂绽放

让生命之花在语文课堂绽放

文登实验中学语文组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过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语文的课堂就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生命的活动,心灵的颤动。我们实验中学的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资源,积极探究语言的人文内涵,鼓励学生自主体验人情的意蕴、人品的精华、人性的热情、人生的价值。我们采用了下面四种做法:

一、用文本之美催开生命之花

走进很多语文课堂,不难发现一种现象,文本似乎成了教师过度发挥的一个跳板,一副道具,可有可无,无足轻重。朱光潜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我们老师在文本上下功夫,去挖掘潜在的人文的内涵。

1.反复吟诵文本品味人情意蕴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学生吟咏 “时光不知不觉地从凝神中匆匆划过,从洗手的脸盆间匆匆流过,从遮挽时光的双手中匆匆闪过”,会油然而生珍惜时间的感受。宗璞描写“紫藤萝瀑布”“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能够体会到生命蓬勃向上的意志。而学习《秦风·蒹葭》中品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能吸引着学生带着倾慕的情怀,永无尽弃地向往着,追寻着,走在由苍苍蒹葭构筑的艺术之河中。就是在这种吟诵中,学生与文本交流,情感体验不断丰富,生命内涵也将不断丰富。

2.大胆质疑文本放飞学生心灵

我们让学生立足文本更让学生质疑文本,可以投石激浪,牵一发而动全身。如质疑《小溪流的歌》的开头“小溪流有一支歌,是永远唱不完的。”学生很快提出:“小溪流有一支什么歌?它为什么永远唱不完?”;质疑《珍珠鸟》的结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学生很快发现:“谁信赖谁,信赖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利用质疑文本开头、结尾等细节来刺激学生思维的兴奋灶,激发学习动机及兴趣,从而带动全篇的教学,以“一波”之

1“动”,带动“万波”之“随”。学生兴趣盎然,学习事半功倍,学生的生命亦得到了升华。

“文字是生命的酒”,“每一句话都是一颗心”,当我们满怀敬畏地走进文本,深情地打量每一个汉字、标点,感受它们的生命热量时,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实现了语文的育人功能。

二、用人性之美浇灌生命之树

我们一直在追求一种理想的生命化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有飞扬的学习热情、积极的合作态度、热切的竞争意识、踊跃的展示欲望、刻苦的求学精神。我们在教学内容上体现人文性,更在教学方式上体现人性美。

1.避免认知强加,摒弃教师的权威

走进沉默的语文课堂,学生启而不发,老师总是极为恼火。比如一次听一位优秀的老师讲授鲁迅的文章《雪》,老师带学生反复品读“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句话在老师范读,两位学生指名读,全体学生集体读之后,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很多学生的回答是情感是“高亢”“有气魄”“有激情”“有气势”,可是老师却都摇摇头,叹息了一声说应是“豪迈”。学生如遇大赦般的提笔匆匆记下两个字“豪迈”。“豪迈”真的是金科玉律,与前面几个含义差别很大吗?回头我查了一下词典“豪迈”的释义:气魄大;勇往直前。哦,其实是相近的。我有些无奈。把答案复制给学生,让学生鹦鹉学舌是一种最简单的教学。很多老师习惯于“这句话是标准答案,你们记住背下来就行了”。只是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停止,学生的嘴巴就会密封,他们的大脑,嘴巴就会失去功能。

2.让学生敢于说不,挑战老师的权威

我们努力打造生命化的课堂,我们的老师特别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还给学生说“不”的权利。

那次一位语文老师因为外出学习,别的老师临时代课讲了诗词。这位老师回来后匆匆的竟忘记问同学课堂上讲的什么内容,把诗词又讲了一遍,结果没有一位同学告诉老师诗词已经讲过了。下课回来后,这位老师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大为光火,我们也很诧异。究其原因是老师一言堂惯了,老师和学生从来没

2有过平等的交流。学生象驯服的奴隶,已经麻木的如机器人一般了。老师其实从来都不是神,总会在讲授中出现很多错误,小到在黑板上写一个错字,表达中读错一个字;大到对某个知识点的错误解读。书本的知识也并不都是真理,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要创造宽松民主的环境让学生说不。在开学之初,我们就向学生灌输学生不必不如师,谁能找出老师的讲解的答案,课本观点的偏颇,谁就在能力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会经常打断讲课“老师,‘祈祷’的‘祈’读作三声”;“老师,‘一江春水’的‘江’,您写成‘家’了”;老师讲《陌上桑》中的侧面描写,讲完通过他人的言行侧面烘托,学生马上站起来“老师,‘五马立踟蹰’也是侧面描写,你没有指出来”„„诸如此类的纠错初时让老师有些手足无措,但是却更让人欣喜。毕竟学生把自己看成了课堂的主人了,可以大胆的把建议提出来,不把自己看做“等着灌满的瓶子”这是多大的进步。

三、用艺术之美结出生命之果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OO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他们有自己的认知方式,选择能力,人格特征。我们语文教师承认并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坚持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的多样化、灵活化、个性化,以适应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

1.承认差异,分层教学

我们学校的学生有着不同家庭背景,所以认知方式、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都不同,如果不问青红皂白“一刀切”,必然会抹杀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中尝试使用分层教学。我们把学生按基础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前五名的特优生,后五名是困难生,剩下的是一般生。

首先内容设置上按照难点重点分两层。难点由基础好一些的同学解决,一般的同学掌握重点就可以了。比如讲授《西湖游记二则》,这是明朝袁宏道的一篇写景小品,文质兼美,但是课后并没有要求背诵。讲授中老师可以让基础好的同学把全文背诵下来,一般同学的只把“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背诵下来就可以了,至于困难生只理解课文内容就行了。这样,每位学生都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其次作业的布置也分三层。前五名的同学可以免写作业,可以自主学习。中间部分按照要求写作业。后半部分只把需要记忆的部分进行巩固就可以了。尊重学生差异,让学生感到老师设置的教学目标使自己完全可以达到的,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追求、收获的令人期待的成长过程。

2.小组合作,尽展才华

高金英老师说的“你是谁并不重要,你身边的人至关重要。”我们尝试使用小组合作,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课堂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我们设置小组讲究科学,优生困难生结合一起,用优带差,一帮一结对子,互相帮扶。合作小组的组长可由自己采用轮换制产生,使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优生在学习质量上把关,困难生在数量上掌控。比如在难题的探究上,优生多给困难生讲解,但是在生字的批改,摘抄笔记的认真程度上可以让困难生去把关。教师还可安排“课前三分钟发言”活动,每次确定一个内容,让小组成员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发言或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交流。这些活动既能营造课前合作的氛围,又能激发课堂的兴趣。

小组的考核上既考查学习水平设置学习之星,又考查进步程度设置进步之星,还考查学习态度设置进取之星。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小组合作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3.导学案使用,全面开花

实验中学课堂实施十六条标准,其中一条是精讲十五分钟。为了让老师精讲,我们把学生预习的内容提前打印好发给学生。我们的学案要求设置生字检测、作家作品简介、课文内容梳理、精彩段落赏析、难点思考,精品阅读拓展等六部分。导学案大多在课前发给学生,课堂小组讨论解决问题。这样老师课堂只讲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大部分问题交给了小组解决。导学案的设置,小组的建立真正实现了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能动的学习思考,实现课堂的高效。

四、用生活之美滋养生命之魂

生命化的课堂是高效,快乐,智慧的课堂。语文素质的提高在四十五分钟内又在45分钟之外。我们通过阅读和写作让学生回归生活,从生活中去寻找生命之魂,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课外阅读夯实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外文章的选择方式有很多,首先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文章。比如学习课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课外阅读萧红的《祖父的后花园》;教《列夫托尔斯泰》时,课外衔接阅读《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沈从文的《云南歌会》可以推荐读小说《边城》等。

其次教师重视名著阅读,在评价上开动脑筋、采取措施,形成名著阅读的良好氛围。名著阅读贵在坚持,时间上的保障极为重要。在时间的安排上,本着“课内外结合,以课堂带动课外,以课外为主”的基本思路,每周开设一节阅读欣赏课。阶段性的开读书汇报会,举行经典作品课本剧表演,经典诵读比赛等良好的阅读氛围,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产生浓郁的阅读兴趣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这种状态、习惯、兴趣延续到课外,会带动课外的阅读。实现 “课前,邂逅名著,产生一见倾心之感;课中,相约名著,记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课后,热恋名著,留下一往情深之念„„这样学生一生都能与名著相伴。”

再者走进学生的阅读世界。青少年有自己的生活视野,他们的阅读跟成年人有很多不同。曾经让班上每位同学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五本书,结果很多均是老师闻所未闻的。如韩国作家可爱淘的《那小子真帅》、安妮宝贝的《八月未央》他们的阅读虽然与老师的有差异,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理解他们就必须有沟通点。我们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他们喜欢的郭敬明的《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梦里花落知多少》理解了什么叫语言的前卫,感情的真挚,同样也流下了感动的眼泪。我们经常把学生聚在一起,交流各自读到的有趣的情节,讨论书中的某些观点,畅谈读后的感受。这样,互相督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阅读趣味。在最近的一次“我喜欢的一本书”演讲活动中,就有很多同学提到孔庆东教授的著作《47楼207》,他们的阅读品味慢慢提高了。

2.写作练笔升华文学素养

语文与生活同在,它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风花雪月,亭台楼阁,高山流水,古桐三弄„„,物因人而美,美因人而异,美是人个性的心理体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我们让学生去关注生活,记录生活,提炼生活,去感受生活的美,升华生活的美。

首先坚持一周一记,一课一评。学生的周记、课堂练笔在课堂上贯穿进行。我们让学生动笔,让学生随时关注自然风物,思考人生的真善美。根据学生写完的作品,我们进行“范文现场评析”的作文指导。凡是布置的作文,(无论是正式作文还是周末作文亦或是小片段)我们都放在课前的5—10分钟进行现场赏析。在学生读完自己的作品之后,先由学生评析,可圈可点可赏可批,只要有自己的主张,且语言通顺即可。最后由老师对文章进行升级点评,尽量发现其闪光之处,巧妙流露点滴建议,使文章作者能欣然接受,其他学生也频频点头。事实证明这一方法对学生的作文指导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学生很渴望在课堂上一展文采,因为每一篇文章我都能帮助学生找到自信,这就成了学生下一篇作文最好的动力。而对于其他学生,拓展了作文的视野,跨越式提升了作文水平,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优秀作品多种形式发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总是在获得成功体验之后得到升华。我们把每次的大作文优秀作品结集打印,发到学生手中,让每位学生都能领略到作者的风采。精华作品推荐到校刊《凤凰园》,或者投到各种报刊上。这样每学期都有大量的写作新星涌现。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也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理解。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就构建了师生生命的绿洲。我们相信,经过我们实验中学的共同努力,这片绿洲将草更绿,花更艳!

第四篇:让文明之花在校园中绽放

让文明之花在校园中绽放

文明——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古今中外不可缺少的道德,是充满神圣的,爱的鲜花。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的行为。

其实文明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真挚的关怀;是见到老师时的一声亲切的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在我们的校园里,更是弥漫着文明礼仪的芳香,而这芳香正是来自校园里的你我他„„

清晨,我们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学校。就看到同学们正微笑的迎接着,到校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同学。校长,早上好。老师,早上好,同学你好,多么甜美的微笑,多么亲切的问候。一声声,一句句。洋溢在整个校园。

走上楼道,教室里,值日生早已经拿起工具打扫卫生。这时一位男孩随手一扔手里的牛奶盒,值日生连忙过去提醒他,请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说完给了他一个微笑。男孩不好意思的说“对不起,我以后不会这样做了。”谢谢你,你真是个孩子。做课间操时,同学们有序下楼,一律右行,你让我,我让你,如果不小心碰到同学,你一句对不起,他一句没关系,就这样化解了矛盾。

是呀。一声“谢谢”拉近了人一人之间距离,产生了美;一声“对不起”化解了冲突;一声“没关系”给人吹去阵阵春风,滋润着他人的心田。

文明是风,它可以吹佛每一位同学的心;文明是花,它能将校园装扮得更加美丽。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好习惯,争做懂礼仪的好学生,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绽放吧。

第五篇:让礼仪之花在爱中绽放

让礼仪之花在爱中绽放

——《康乃馨的呼唤》教学片段及反思 案例描述:

【教学片段一】情感冲浪〃细数亲情

师:孩子们,我们平凡的父母,他们在用朴实的语言,教我们做人的道理;用踏实的作风,潜移默化着我们,让我们就从这一刻开始,从心底细数他们的好吧!

下面有请同学把你和你父母之间发生的爱的故事大声讲出来,让我们在坐的各位分享这份感动。

生一:在这里,我不想讲太具体的故事,我只想说,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予我生命,辛辛苦苦挣钱供我读书。

生二:我要讲的是我的妈妈,我的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因病去世,是我妈妈一手把我带大。不管公事如何繁忙,她顿顿都要为我做好精美的饭菜,每天晚上还要检查我的作业。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妈妈和我一起面对,是她教会了我勇敢、坚强。妈妈,为我做的太多了,妈妈手上的老茧都是因我而起。我的妈妈太辛苦了,我一定要报答她,让她不再劳累,我不会让她失望的。

生三:我的妈妈就和郭青梅阿姨一样,我从小就患有“少年脊肌萎缩症”,为了能让我上学,妈妈背着我整整走过了七年的风雨之路。

(学生发言继续着,越来越踊跃,越来越感动)

(面对面的交流,达到了更直接的效果:给学生更深刻的感动、更强大的感染力。学生流泪了,老师也流泪了。)

……

师:的确,父母从我们出生到现在,给了我们最温柔的怀抱,最无私的关怀,最伟大的爱。但是作为儿女的我们,对自己的父母究竟了解多少呢?下面我来采访几个同学。

1.你父母亲的生日是哪一天?

2.你父母亲穿多大码的鞋?

3.你父母亲喜欢的颜色是什么?

4.你父母亲喜欢的日常娱乐活动是什么?

生一:我妈妈的生日是11月7日,我爸爸的生日是7月10日。

生二:我不知道父母穿多大码的鞋。

生三:我知道,我妈妈穿36号的鞋,我爸爸穿41号的鞋。

生四:我不知道父母喜欢的颜色,但我知道我的父母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打羽毛球。

(有的学生因为自己非常了解父母而高兴,也有的学生因为自己不了解父母而惭愧)

……

【片段二】感恩之行〃情感升华

师:孩子们,心动不如行动,我们的父母终会老去,康乃馨,这个健康和温馨的守护神也终会离我们而去。当那个时候真的来临的时候,谁能告诉我们用什么办法才可以把父母永远留在我们身边吗?其实孝敬父母,关爱父母,善待父母,不是将来的事,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来,让我们走进父母,让我们带着感激上路,看看我们能给父母做些什么事情?

(因为有了前面情境的铺垫,有了前面故事的感动,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生一:多做家务

生二:好好学习

生三:听父母的话,接受劝告。

生四.对父母有礼貌。

生五: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不向父母要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东西,不为难父母。

生六:像孝敬父母那样孝敬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

……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太好了。其实只要我们能够理解、孝敬、尊重父母,你就和父母走近了。

(学生交流后,老师总结)

师:

1).多向父母表达你爱他们的心意:主动承担家务; 纪念日、节日送点小礼物; 遇特别情况写一封信表达感激;适时为父母倒杯茶、削个水果;

2).和父母有分歧时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想一想;

3).应让父母感觉你相信他们,多交流并经常给予赞美;多向父母说说自己的情况、自己的愿望; 多倾听父母的话;遇上烦恼,告诉父母,寻求他们的帮助;

4).回家和外出主动给父母打招呼;

5).时时紧记,父母只会爱孩子,决不会害孩子。

(以上讲述、交流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在于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启发与思考:

设计本环节,继续触动学生心灵深处对母亲父亲的那份深沉的爱,让学生掌握感恩的方法和途径,并能做到在生活中运用,让礼仪教育不只是口头上的说教。

教后反思

礼仪教育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如何让感恩礼仪课程真正走进生活,触动心灵,本案例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一是善于捕捉生活现象,让学生感悟对母爱、父爱的情感。激起学生的体验与感受,效果自是不言而喻了。本案例《感悟母爱·母爱如流》、《感悟父爱·父爱如山》

二是创设活动场景,让学生直接的参与,在活动中体验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一些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感恩认识应用到实际中去理解与提升,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促进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对学生感恩礼仪的教育,不仅仅是道德的规范,更多的是要让学生深入体会对父母的尊重与热爱,使爱父母的思想悄悄播撒在学生的心田,让礼仪之花在爱的行动中悄然绽放!

下载让美丽的思维之花在语文课堂中绽放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美丽的思维之花在语文课堂中绽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思辨之花在课堂中绽放

    让思辨之花在课堂中绽放陶家小学 黄朝均一、主题与背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构建品质课堂的今天,学......

    让生命之花在安全中绽放

    让生命之花在安全中绽放 ——观《安全伴我成长》有感 光山县春晖中学八(三)班 吕鼎君 生命是戏,一旦拉开序幕就得直面观众。生命不是戏,一旦失败便不能再重来。生命没有彩排,只需......

    让梦想之花在现实中绽放

    让梦想之花在现实中绽放周红柳课间无意中经过一间教室,看到黑板报上有一棵五颜六色的苹果树,上面挂满了孩子们的许愿瓶,其中一个孩子写道:“我的梦想是成为童话里的王子。”我不......

    让生命之花在写作中绽放

    龙源期刊网 http://.cn让生命之花在写作中绽放作者:钟焕斌 袁志平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年第04期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指标......

    让青春之花在奉献中绽放

    让青春之花在奉献中绽放 ——在南充市2014年“119”消防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上倡议 (二O一四年十一月六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消防官兵,亲爱的消防志愿者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

    让青春之花在战斗中绽放

    让青春之花在战斗中绽放 ——分局新民警夏季会战掠影 5月15日,随着最后一批59名新招录民警完成牧马山培训,来到了武侯巡警大队,总共76名新民警迅速充实到了相应的岗位。尽管绝......

    让文明之花在校园中绽放

    让文明之花绽放校园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班的×××,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文明之花绽放校园”。 同学们,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有宽敞的教......

    让生命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

    让生命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 ——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一点浅见俞强[摘 要]:作为传输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因充满着生命的元素和极富理性的思考,在落实生命教育中起着十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