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安全生产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企业安全生产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摘要 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探讨企业开展安全生产过程中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以人为本。
关键词 安全生产 以人为本 安全文化
生命宝贵!人的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积极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素质,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几年,《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相继施行,标志着我国在依法开展安全生产方面又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安全生产法》等法律立法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保护人的健康和安全。在安全生产诸要素中,人起着决定性作用,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人,安全生产本身就是对人的生命权益的维护,今年全国“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那么,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呢?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本文安全生产工作如何做到“以人为本”与大家进行探讨。提高人的素质
1.1 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人
在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中,要做到“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要一切从保护职工的健康、安全出发,不能为了追求眼前经济效益,而忽视职工的安全需要。因此,除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安全工作外,企业领导、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应积极学习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利用科学管理方法指导实践,并不断进行总结,在及时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努力适应现代管理和技术的发展,提高自身安全生产意识和管理素质,学会利用主动的、超前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积极进行生产安全方面的创新,用好人、管好人和事。
1.2 通过培训教育提高人
人生来就有求生的本能和安全的需要,但岗位所需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并不与生俱来,而人的安全意识强弱、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当然包括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包括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都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也只有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素质和技能,人人懂得安全,才能确保安全生产。
除了传统的、强制性的教育外,要更多地利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使职工在提高安全意识的同时,也能真正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发生事故或特殊情况时的应对措施和技巧。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强化职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意识,促使职工自主保安全,遵章守纪,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转变。
1.3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除了严格的管理外,企业要积极营造安全生产氛围,如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和“百日安全竞赛”活动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通过表彰宣传先进人物及其事迹,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职工学习安全生产先进典型;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或邮箱,鼓励职工积极举报违章违纪行为;在厂区显眼位置设置曝光栏,或利用网站、广播站、安全简报、企业内部刊物等曝光违章违纪行为,以鞭策落后,教育广大职工。
1.4 用事故案例警醒人
通过国内外重大事故或本单位以往典型事故案例教育职工,条件允许时让事故责任者或因此致残的当事人现身说法,使职工在心灵深处受到震憾,加深对遵章守纪重要性的认识;在开展安全活动过程中,可通过抓典型的形式,通过严肃处理企业内部职工违章行为或未遂事故等典型事件教育一帮人,带动一大片。从精神上、物质上关心人 2.1 工作和生活上关心人
满足职工的安全权利,特别是生命权、健康权是企业应尽的法定义务,企业各级领导要以实际行动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各级领导要主动深入生产现场了解情况,关心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改善他们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主动为其排忧解难。如长时间从事单调、枯燥、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职工生理上容易出现疲劳,或者由于各种原因影响情绪,容易造成精神不集中,随时出现不安全行为,这时就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如当发现有职工身体不适时,应安排其先休息,或暂调整岗位;当职工情绪不稳定时,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其调整状态;当职工缺乏自信心时,应积极鼓励,提高其能力。对文化素质较低,理解接受能力差的职工,可通过周围职工,甚至是其家庭成员进行帮教,倡议把安全知识学习带到家里。
对生产第一线的职工更应给予足够的关心,如珠啤集团2004年开始大幅提高中、夜班人员的补贴,其中夜班补贴高达每天10元,同时对露天作业的叉车司机等也提高补贴标准至6元/天。
2.2 要依法依规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消除职工后顾之忧。
2.3 加强对外来施工队伍和民工的管理
外来工也有生存和保持健康的权利,但由于其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相对较为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本着对其健康负责的人道精神,企业要贯彻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加大外来工的安全监管力度,杜绝以包代管,尽可能为其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帮助其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以有效的手段约束和激励人 3.1 用完善的规章制度约束人
企业应以《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托,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基础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订实施相应的安全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用制度管人、管事,保证安全监管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
3.2 以有效的检查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
伤亡事故发生后,无论对责任人如何处理,对受害者如何补偿,损失都无法挽回。因此,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从预防着手,要努力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就必须组织有效的检查,并从检查形式、内容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及时发现并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
3.3 用适当的奖惩激励人
要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活动,需要通过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包括奖金待遇,精神鼓励等激励职工,充分调动职工参与安全生产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安全工作很有必要适当利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因此要健全和完善安全责任奖罚机制,考核尽量做到量化、具体化,按“三公”原则严格考核。另外,可采用末位淘汰等激励机制调动安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并通过他们去检查监督各各级领导和职工遵章守纪。落实措施保护人
4.1 保证安全经费和设施的有效投入
企业要确保安全经费的落实,依法落实对职工的职业健康监护措施,积极做好职业病的预防工作。如定期组织职工体检,炎夏季节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等,要依据作业实际配置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并根据职工反馈的意见,及时研究改良,充分体现人性化,让职工用得舒心,干得开心。
4.2 通过设备本质安全确保人的安全
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应进行人机工程学分析,明确人、物、环境各自特点以及相互匹配的要求,从根本上消除、控制危险、危害因素。必须严格落实“三同时”,在项目规划,以及车间、厂房设计和设备选购时要充分考虑职工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及对安全的需求,技术设计时必须遵照国家有关安全技术标准,甚至要高于标准,要体现人性化,做到机宜人,满足职工的安全需要,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化。实际使用过程中,要通过抓好设备维护保养,消除设备本身缺陷,确保车间、设备不会对职工造成伤害。
当然,在合理配置操作人员,对操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的基础上,也要对技术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增强其安全意识,树立安全责任感和本质安全观念,熟悉本质安全法规,掌握设备本质安全设计和规划的科学方法,从而在设计、维护设备时充分考虑安全因素,确保本质安全,防止发生事故和影响职工职业健康安全。
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领导高度重视保护职工的工作,每年均投入大量资金用以改善职工工作和劳动外,如夏天除按规定发放清凉饮料外,还增配防暑降温设备和设施,如2002年采用蒸汽—溴化锂制冷的中央空调,一次性就投入97万元,彻底解决了热电厂的防暑降温问题。如提高车间厂房的通风、照明条件,改善工作环境,高温岗位尽量设立空调控制室,减少职工暴露于高温环境的时间,噪音较大的工作场所和环境则积极采取降噪措施。
此外,企业应积极推行OHSMS18000,利用信息化,以及建设“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企业安全文化等手段实施现代化的、新型的安全管理,提高人的素质和管理效率,充分保障职工的健康和安全,由于篇幅所幅,本文不展开论述。结语
安全是生命,是人的第一需求,确保人的安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条件,要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只要我们从人的需求出发,把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尊重人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出发点,积极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运用各种方式教育人、启发人、引导人、提高人、约束人和激励人,就一定能达到保护人、实现全面小康的目的。
第二篇:企业安全管理必须做到“以人为本”
企业安全管理必须做到“以人为本” ——写在“秋冬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活动”之际
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基础,是保障职工生命安全、企业财产安全的基石,既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安全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安全管理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单位能够单独完成的事,它必须有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来保证。通过这个组织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到各个部门、单位,直到每一个职工,达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形成一个条块结合、纵横交错的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既是一门现代科学,又是一门实用科学。传统的安全管理偏重对“物”的管理,以“事”为中心,过分依赖于“外来保障”,而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就是通过推进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把制度建设为主的行政管理与提高个人安全意识的自我约束结合起来,在工作中突出各级干部的安全管理责任和职工的积极参与,它体现的是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参与安全管理的理念,养成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创造安全生产的优良环境,增强职工我要安全的内动力,这是探索安全工作立体保障的新渠道,也是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体现在领导、职工两个层面上,单位一把手的重视是安全管理成败的关键,主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要始终将安全管理工作视为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发挥上传下达、贯彻落实、督促引导、联系纽带的作用,采取多种多样的
1形式,提高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员参与、互相监督、互联互保的良好格局,从而夯实安全管理的基础。
1、安全管理成败的关键在领导
安全管理成败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责任感和广大职工对安全的认识水平。领导重视不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政绩观不端正,他们认为安全生产不出成绩,上级看不见、下级摸不着,浪费大量精力不说,有时还只见投入不见产出。因此就对安全生产被动应付,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口头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却雷声大雨点小,安检人员一再压缩,安全检查敷衍塞责,这就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二是安全投入不足,普遍存在重效益、轻安全的问题,安全防范设施简陋,舍不得为安全生产投入资金,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出现问题,安全经费不计提,即使提取也迟迟不到位,导致安全“欠账”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要树立“单位一把手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思想,强化一把手的安全管理责任心,强调最高领导层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和参与,对企业安全管理方针的制定与安全措施的筹划、开发、实施和改进负最终责任,特别要将各部门负责人的政治生命与安全管理挂钩,实行安全事故一票否决,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和压力感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只有一把手重视了,下面的各级人员才会把安全管理当作“正事”来干。各级领导干部要带着阶级感情抓安全,实行人性化的关爱,对待职工就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时刻想着他们的安危!企业在实施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安全管理模式,必须得到全员的认同,包括决策者、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职工。只有人人都
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是切身利益所在,是与自身和家庭幸福息息相关的大事,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全体职工才会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地参与安全管理,才会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模式。
2、以人性化教育持续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 所谓安全意识就是安全生产的客观实际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头脑中建立的“安全是为了什么?安全是为了谁?”的观念。这个客观实际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发生事故造成了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这种沉痛教训促使人们心理上自觉形成我要安全的要求;二是人们掌握了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总结出在生产中保护自身免受伤害的经验并使这些经验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成为管理工作的依据用以指导生产实际,只有实现了这两个转化才是安全意识的真正提高。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就需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这中间既有“硬件”内容:安全设施健全、设备完好、消除跑冒滴漏等“本质化安全”,更要有“软件”内容:新职工三级安全教育、复工人员教育、在岗职工继续教育、事故分析等,其中既有强制性的惩罚措施,也有通过“灌输、引导、沟通”的方式使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服教育和对他们的关怀、体贴。教育是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项治本的关键工作。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员工熟悉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规程规范,掌握本岗位安全生产方面的技术知识、危险源点、应急应对措施和实现自我保护的基本技能。为此就需要各级领导做好耐心细致的工作,放弃过去死板生硬的填鸭式的安全教育方式,大力推进人性化教育模式。以灵活多样的安全教育方式改变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思想意识,我们常说:思想通一通百通,只有把个人的平安健康、家庭幸福和企业的安全发展联系起来,使职工理解“我的安全就是家庭最大的幸福”的道理,引起职工心灵的共鸣,使职工发自内心地重视安全。
具体的做法:一是本着人性化管理原则,对现有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考核标准等进行一次认真梳理,及时修订和充实完善,使管理制度从约束人向激励人转变。二是改进安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对职工的过错行为和违章违纪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使职工做到心服口服,切忌使用粗暴手段甚至训斥职工侮辱人格,采用经济处罚时也需要有理有据,切忌“罚款单满天飞”。三是注重培养职工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把职工执行规章制度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提升职工保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逐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变领导的强制管理为职工的自我管理,变领导的督促为职工的安全需要,在工作中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为安全”的转变,使广大职工时时、处处、事事都把安全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做到每个人都能自主管理,“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保证他人不被伤害”。
3、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为职工创造安全、舒心的工作环境 以广播、电视、报纸、警示牌、安全标语、安全温馨提示等有关的舆论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和气氛,做到处处可见醒目的安全标志牌和安全标语警句,安全通道清洁畅通,设备见本色,无环境污染,生产作业规范标准,现场光线明亮,形成一个“安全第一”的良好氛围,使人人感到违章违纪可耻,对不安全行为能群起而攻之。这种强烈的安全生产气氛能够起到动员人们注意安全的作用,对一切与安全环境要求相悖的行为还能起到遏制作用,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手段传播安全文化,使广大职工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就是精神享受的高度来认识,从而建立正确的安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
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要体现在关心职工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上,不断改善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手段,关心职工的思想和生活,营造和谐工作氛围,使职工能够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才能实现企业安全的长治久安。
以人为本安全管理可以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安全标兵等评先创优活动,发挥企业安全文化激励功能,激发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方法,就是大力倡导“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意识和工作导向,使每一个职工都认识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就是生产力”,认识到“安全就是自己最大的福利和企业最大的效益”,使每一位职工都把“安全第一”的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努力追求卓越的安全生产绩效。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前进的道路上需要安全和我们一路同行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安全关系你我他。
谨以此和我的同事们共勉!
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李晓云
二〇一三年二月十七日
第三篇:企业安全生产如何做到“预防为主”
企业安全生产如何做到“预防为主”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可见预防为主的重要性,也是安全生产工作中必须强调的。预防为主,就是要在事故发生之前做好事故的防范工作,将事故预防和管理工作由“事后追查型”改变为“事前预防型”,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那么,企业该如何做到“预防为主”呢?
要做好预防为主,我认为关键要从二个因素着手:第一,人的因素;第二,物的因素。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其本质就是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其实,“预防为主”也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人的因素由三部分组成:
首先,企业的最高决策者,即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作为企业的法人代表,“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职责”肯定是必须要做到,我不再做论述。另外,我认为企业的法人代表还必须承担起组建本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责任。安全是社会和企业永恒的主题,一个企业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文化因素在发挥着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形象在市场竞争中作用非常重要。企业文化的建设制约和影响企业素质的提高。而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的价值和生产价值的统一,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一致性。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基本结轨。外国客户对我们企业的生产安全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公司现在正与欧洲一个相当有实力的客户在合作。今年上半年这家欧企来我公司考察时,对企业的安全建设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对方提供的一份“社会与环境责任稽查报告”要求企业必须做到的安全事宜就有:是否有专人负责安全健康,员工是否进行严格的安全健康培训,是否进行消防演习,宿舍与食堂的环境,噪音是否过大,公司制度、方针等十几条内容。
安全生产要做到警钟长鸣,居安思危。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就必须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来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只有老总充分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并求真务实地贯彻下去才能正确引导员工重视安全,遵守安全规程,进一步地规范安全行为,传播安全知识,提高全体凝集力,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事故。
企业的法人代表必须更新观念,具有“安全是投资,不是花费”的基本观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理所当然的是安全生产主体。企业不仅要依法主动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还要对企业发生的一切事故承担法律和经济责任。特别是一些私营和个体企业,如发生一场重大事故,不仅会造成厂毁人亡,企业所有者还将变卖家产支付事故所造成的伤亡人员的赔偿金和其它损失,甚至因付不起巨额经济赔偿而造成倾家荡产,如果触犯法律,还要追究刑事责任,后果不堪设想。从这个角度上讲,安全是投资,不是花费,且物有所值。这种投资,不仅保护了员工的安全,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进而能够获取更大的市场利润。
其次,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尤其是安全管理员和生产管理人员。世界上人是最宝贵的,一个人从小到老,参加工作、成家立业是一生中最美好辉煌、社会贡献最大、家庭责任最重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丧失了生命或健康,上有父母,下有妻子儿女,对家庭造成的影响是最大的,对社会造成的损失也是最大的。作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对每个员工的安全健康负责,并且这种责任感要由始至终地贯穿在平时的工作中。
作为中层管理人员,不仅仅要执行好最高领导的安全决策和意图,还要当好最高领导的参谋。这就要求中层管理人员要有足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忧患意识。只要具备了敏锐的观察能力,才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尤其是在安全检查中发现问题,才能提早解决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才能不违章指挥;只有具备了忧患意识,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开展工作,才能主动地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拓宽安全生产的知识面,才能真正做到以身作责,遵章守纪。
再次,就是奋斗在企业一线的全体员工。安全事故,归根结底,人为因素占绝大部分。企业中担任着生产主要任务的就是一线职工,人数也占企业的绝大多数,所以这是安全生产的重点工作区。造成员工发生安全事故的行为,可分为有意不安全行为和无意不安全行为。有意不安全行为指有目的、有意图,明知故犯的不安全行为,是故意的违章行为,其表现形势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故意造成安全装置失效;明知设备不安全还要使用;戴手套操纵旋转设备;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机器运转时检修、注油、清扫;必须使用防护时不使用等,这些不安全行为尽管表现形式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特点,既“冒险”。进一步分析可见,之所以冒险,均为企图实现某种不适当的需要,如怕麻烦,图省事;图快,怕脏、怕累;爱逞能,好胜;为多挣钱等等。抱有这种心理的人为了获得某种利益,而不恰当地估计了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心存侥幸。无意不安全形为是无意识的,或非故意的不安全行为,是不存在不适当的需要和目的的不安全行为。人一旦认识到了,就会及时地加以纠正。
了解了什么是“有意不安全行为”和“无意不安全行为”我们就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第一,要对人员进行职业适应性检查。首先,企业在招工时必须把“有安全意识”作为被录用的基本条件,如果把一个无“有安全意识”的人招进公司,那就相当于给企业招进一大堆麻烦,比喻的严重些,就像为企业安装了一颗炸弹。其次,要对现有从业人员的职业文化,生理心理特性做调查,找出易发生事故的人员层次和个人,然后因人制宜地进行教育和纠正,尤其在安全与经济关系方面进行重点教育。第二,对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在对人员的身体、心理、生理进行检测的基础上合理选配人员,使人尽其才,减少因人的身体、心理、生理原因造成的事故。第三,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要经过教育和培训让员工真正做到“不伤害自已,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所伤害”,进行安全教育时要拓宽知识范围,让职工明白厂内安全和厂外安全同样重要。特殊工种操作人员,一定要做到持证上岗。
物的因素,有四部分组成:生产设备,消防设施,生产环境和劳保用品。
首先,生产设备。生产设备是企业生产、运转的主导因素之一,市场经济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同行之间的竞争,可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竞争的形式多元化,有人才的竞争、信息的竞争,技术的竞争等等,但不容忽视设备的况争。别人已采用现代化先进的设备,你还在采用七八十年代陈旧的老式设备,这不仅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而且在安全程度上也远不能与自动化设备同日而语。所以,有条件的企业要下大决心对陈旧设备进行改造,有必要投入资金引进先进设备。
在安全检查时,不仅仅要停留在查思想、查管理的层面,还要重点查设备。查设备的运行情况、防护措施、接地接零,更要树立一种观念------当生产与设备发生矛盾时,生产必须服从设备。不能让设备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尤其是设备有了安全隐患,必须无条件地马上停止生产,什么时候设备隐患排除了,什么时候才能继续生产。
其次,消防设施。对于纺织、服装、化工等企业,毋庸质疑消防管理肯定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而一些重工业企业,如铸造、五金等企业却容易忽视。各个企业必须要根据法律规定配足消防设施,并经常检查,保证其有效可靠。并要教会员工该如用何使用消防设施,遇上火灾事故时该如何自救等等,并且要定期进行消防演习。
再次,生产环境。生产环境最佳化能合理地发挥人本身所具有的体力和脑力,消除生产过程中的紧张状态,这样必然会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生产环境主要包括:作业空间,作业场所,照明、通风、温度、湿度,安全信号、安全标志等。
设计作业空间时,要把使用频率高和最重要的设备布置在最佳作业范围内,以便于作业者观察和操作;要依据操作顺序进行布置,保证作业不空运,不倒流,有条不紊地进行;要符合人的生理和运动特性,使人工作起来既高效又不易疲劳;人流、货流交通组织通畅、安全。
作业场所要经常清理,整顿。清理即把需要和不需要的物品分开,并且清除不需要的物品,尤其是与工作无关的个人用品。整顿,就是把需要的东西以适当的方式放在该放的地方,以便于使用。整顿要做好以下工作:把使用频率高的工具、物品放在手边;不常用的东西整齐地放入工具箱内;本着安全、方便的原则确定材料和成品的放置地点;化学危险品要有专门的场所存放、专人保管(要遵照国家《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件》的规定保管);对于推车等简易搬运工具也应明确规定放置地点;安全通道上在任何时候都不允许存放物品。清理整顿工作要做的好,就要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定期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整顿;每天班前整顿,班后清理;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不准带进车间;使用完毕的物品应放回原处等。
合适的照明、通风、温度、湿度。创造一个良好的光环境十分重要,因为良好的照明能提高人的视觉灵敏度、速度和精度,使人容易看清物体,减缓视力疲劳;明亮、整洁的作业环境可以使人在工作时心情舒畅,精力集中。所有这些都有助于预防事故,提高工效。
温度、湿度和通风情况三者互相影响,构成了作业场所的热环境。三者中,环境温度即环境中的空气温度,是起主导作用的。但是人主观感觉到的温度不仅与环境温度有关,还受环境湿度和通风情况的影响。在高温季节,随着湿度的增加,人体皮肤表面汗液蒸发减少,身体内的热量难以发散,就会感到闷热,但是如果加速空气流通,就可以加快汗液蒸发,又会使人感到凉爽。在环境温度、湿度和空气通风速度的综合作用下,人的主观感觉温度称为有效温度。人体感觉舒适的有效温度范围大体处于20---28摄氏度,人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心情愉快,精力集中,不易疲劳,能高效而安全地进行工作。高温环境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今年夏季“鄞州日报”就报导了几个因高温而死亡的案例。高温环境的作业有三种类型:高温,强辐射,夏季露天作业。针对这三种高温类型,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要尽可能地减少热源的热辐射作用;作业现场要通风散热;采取局部降温冷却;备够足够的防暑降温药品。
安全信号、安全标识是提醒作业人员提高警惕避开危险的装置。虽然它是一种被动的、防御性的措施,然而它们对于预防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建全安全信号和安全标识,并且对其进行必要的保护,不能随意拆除,破坏。
第四,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会伤害劳动者的身体、损害健康。劳动保护用品是一种保护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安全与健康的辅助措施。劳动保护用品多种多样,且作用不一:安全帽,它能使冲击分散到尽可能广的表面,并使高空坠物向外侧偏离,以保护头部;防尘口罩和防毒面具,可以防止作业现场的灰尘和有毒粉尘对人体的侵害;耳塞或耳罩,可以防止噪音对耳朵的损害;手套和安全鞋,可以防止手或脚被烫伤、锐器划伤,防止酸碱腐蚀,防电防辐射等;还有工作服,面罩,安全绳、安全带等。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按国家有关规定,为员工发放相应的足够的劳动保护用品,绝不能用现金支付方式代替,并且要做好发放记录。监督管理好员工一定要按照要求正确地穿戴劳动用品。
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就是人的因素或物的因素,或者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综上所述,提早做好人和物两方面的工作,提早发现和排除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那么安全事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宁波大华砂轮有限公司
唐吉辉
2009年9月22日
第四篇:如何做到安全生产
“安全第一”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方针,也是我们单位发展的永恒主题。只有安全的发展才是健康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因而,抓好安全工作,尤为重要。但是,安全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的能力所能解决的,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只有各方面因素达到平衡,我们才能真正讲安全工作。在此,就如何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第五篇:如何做到安全生产
如何做到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将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有关知识介绍如下:
一.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安全第一”:首先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在一切生产活动中,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它是处理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关系的重要原则和总的要求。
“预防为主”:指安全工作应当做在生产活动开始之前,并贯彻始终,重点应放在预防事故的发生,事先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和事故造成的损失。
二.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是“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特别突出了“企业负责”,明确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职责。同时也表明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中,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