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23课 随堂 Word版含解析
第七单元 第二十三课
一、选择题
1.(2018·太原高一期末)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D)A.“和平共处”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一边倒” D.“另起炉灶”
[解析] “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与材料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一致,D项正确。
2.(2018·九江高一期末)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说明(C)A.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中苏国家利益的差异
[解析] 从周恩来说的话中可以看出我们跟苏联在战略上联合,在战术上独立,这说明我们并不是无原则地倒向苏联,而是在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故答案选C项。
3.(2018·广东金山中学高一期末)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D)A.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 B.使美国改变了对华敌视态度 C.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D.减弱了意识形态方面的色彩
[解析] A、B、C三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D项正确。
4.(2018·合肥高一联考)周恩来说:“五大国外长和其他有关外长们坐在一起来审查和解决最迫切的亚洲问题,这还是第一次。我们的任务是复杂的。但是举行这个会议本身,就
意味着经过和平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可能性的增长。”在这次会议上,中国政府积极致力于(C)A.加强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 B.推动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政治合作 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完善“求同存异”的方针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日内瓦会议的相关内容。由“五大国外长和其他有关外长们坐在一起来审查和解决最迫切的亚洲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判断可知该次会议为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该会议旨在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故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日内瓦会议的内容。
5.(2018·遵义高一期末)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曾指出:“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下列没有体现本段材料所述内容的是(C)A.在共同基础上,为实现共同理想和目标而努力 B.以“求同存异”精神,推动亚非国家相互同情和支持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各国互相合作,维护世界的和平D.一切国家和所有人民都应当享有平等权益
[解析]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6.(2018·武汉高一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为赢得更多的国际空间,先后提出了“一边倒”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一边倒”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酝酿形成的。
——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
“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
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
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材料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一边倒”方针提出的“复杂的国际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践意义。
[解析] 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中“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得出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和美苏“冷战”的开始;第二小问“意义”,从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意义和世界意义回答即可。
[答案] 背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冷战”开始。意义:赢得了苏联的支持和帮助,出现第一次与中国建交高潮;有利于巩固政权、维护国防安全,保障经济建设;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新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实践?
[解析] 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二中“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得出为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而提出的;第二小问“实践”,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回答,主要是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的万隆会议。
[答案] 目的:消除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改善与周边邻国关系,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实践: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3)据材料三,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解析] 根据材料三中“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得出传承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根据材料三中“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得出反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根据材料三中“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得出体现国际法治精神。
[答案] 原因:传承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反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体现国际法治精神。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制定、调整和发展的基本认识。[解析] 在回答“认识”时,要综合上述三个问题涉及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由第(1)问得出外交政策的制定受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由第(2)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目的得出外交政策宗旨是服务国内建设,根据第(3)问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得出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
[答案] 认识:外交政策契合了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外交政策宗旨是服务国内建设(外交是为内政服务的);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
第二篇: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9课随堂含解析
第三单元 第九课
一、选择题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经过七十多年长期艰难的斗争,最终确立的政体形式是(D)A.君主制
C.联邦制
B.君主立宪制 D.共和制
[解析] 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以一票之差最终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共和制。
2.(2018·无锡高一期末)这一部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立宪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这部宪法是(D)A.英国《权利法案》
C.《德意志帝国宪法》
B.美国1787年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解析] 依据题干中“君主立宪派””共和派”等,结合所学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后,各派政治力量就建立何种政体展开了激烈斗争。1875年,在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拥护下,国民议会仅以一票优势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即1875年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3.(2018·宜昌高一期末)1890年俾斯麦因为与德国皇帝意见不合而被罢免,某班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对此有以下看法,其中最准确的是(A)A.合法
C.排斥功臣
B.违法 D.说不清
[解析] 根据所学,俾斯麦是德意志帝国的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因与皇帝意见不合而被罢免是合法的。故选A项。
4.(2018·延吉高一联考)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在这里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D)A.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
C.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
B.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 D.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
[解析] 根据“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可知,联邦议会对皇帝有制约作用,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故D项正确。
5.(2018·马鞍山高一检测)资本主义议会制度的发展是民主制度的重大进步。英美俄德的议会制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都得到较大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政治远比俄德成熟,形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B)A.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同 C.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D.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解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英美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高,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因而确立的代议政体相对完善;而德、俄两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不成熟,存在很多弊端。答案为B项。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大国崛起》解说词中的部分材料。
德国慕尼黑应用政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约瑟夫·亚宁:我们可以说文化因素很重要,比如说国民教育水平很好,这非常重要。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 教育是政治的一面镜子。
德国在统一前后,广泛深入地推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思想: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的奴仆一样驯服。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
请回答:
(1)德国学生像“奴仆”,美国的学生是“太阳”,反映了各自政治制度的特征是什么?
[解析] 要注意结合对“教育是政治的一面镜子”的认识以及对“奴仆”“太阳”的理解来分析。[答案] 德国:带有专制色彩;美国:自由民主。
(2)从政治因素上分析两国的教育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显著的差异。
[解析] 可以从历史传统、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民众的思想意识等几个方面分析。
[答案] 因为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比较充分和成熟,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制定了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确立了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民主共和政体,确保了政局的长期稳定;而德国的近代化过程不够彻底,没有触动原有的统治阶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君主是实,立宪是虚,具有专制主义色彩,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与防范。
第三篇: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7课随堂含解析
第三单元 第七课
一、选择题
1.(2018·洛阳高一检测)右图为“光荣革命”纪念画,“光荣革命”出现的背景是(B)
A.查理一世推行暴政 C.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B.詹姆士二世危害资产阶级利益 D.英国内阁制度开始出现
[解析] 查理一世在1649年英国内战中被处死;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开始建立;英国内阁制度开始出现于18世纪20年代,故排除A、C、D三项。
2.(2018·贵阳高一联考)“光荣革命”后,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并对其负责。后来,国王意识到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于是逐渐过渡到在议会多数派别中遴选大臣。到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年),大臣们有事先在自己中间协商,协商好了再向女王报告,取得女王认可。这表明英国(B)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C.责任内阁制已基本形成
B.国王仍旧拥有行政权力 D.议会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解析] 从材料看,内阁大臣的遴选权还在国王手中,同时大臣的意见还是必须向女王报告,说明国王仍然拥有行政权,B项正确;光荣革命的成果主要是确立了议会主权,从材料看,国王的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说明议会的权力没有动摇,光荣革命成果没有受到侵蚀,A项错误;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基本形成于18世纪中叶,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王专权,D项错误。
3.(2018·临沂高一期末)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的选民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这些新获得选举权的人大多数应该是(B)A.贵族阶层
C.城市工人
B.工业资产阶级 D.农业工人
[解析]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兴起,他们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1832年议会改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通过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B项正确。
4.(2018·合肥高一联考)宪政理论家高全喜指出,英国十七世纪实现了君主、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平衡;十八世纪完成了向“虚君制”的转变,权重逐渐向资产阶级倾斜。英国完成向“虚君制”转变的制度性因素是(B)A.确立议会主权至上的原则
B.内阁制和政党政治的发展
C.责任内阁集体负责制原则 D.工业资产阶级扩大选举权
[解析] 确立议会主权至上原则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排除A项;工业资产阶级扩大选举权是在1832年议会改革后,排除D项;随着责任内阁制和两党政治的发展,议会选举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成为首相,掌握了行政大权,君主除了形式上还保留着国家元首,作为国家象征和民族团结的意义之外,失去了所有的实权,英国由此完成了向“虚君制”的转变,故B项正确;C项迷惑性最大,责任内阁制与责任内阁集体负责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概念,责任内阁集体负责制是指内阁内部的运作机制,也就是集体负责、共同进退,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
5.沃尔波尔对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贡献在于(D)A.推动1832年议会改革 C.促使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B.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 D.推动了责任制内阁的发展
[解析] 沃尔波尔实际上是英国第一位首相,推动了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和发展。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6.(2017·大同高一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以及一系列议会法……例如: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任意废止法律,不得征税,不得征集军队,也不得任意拘捕臣民。
材料二 “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为工业化社会所淘汰。
——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1)材料一反映出英国的政治状况发生了什么转变?
[解析] 根据材料一中关键信息“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任意废止法律,不得征税,不得征集军队,也不得任意拘捕臣民”可以看出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答案] 君主权力逐渐受到制约,议会掌握真正实权,权力中心由国王逐渐转移到议会;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旧制度”的基本特征。这套“陈旧的制度”是如何被工业化社会淘汰的? [解析] “基本特征”要重点答出英国贵族的权力特点,“如何淘汰”要结合1832年议会改革来作答。[答案] 特征:少数贵族掌管议会。淘汰: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占据更多议席,获得更多政治权力,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完善。
第四篇: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6课 随堂
第二单元 第六课
一、选择题
1.(2018·衡阳高一联考)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的著名政治家西塞罗曾说:《十二铜表法》是“必要的诗歌,小孩子可得而诵读之”。据此可知,该法(C)A.是口头流传的不成文法
B.是古罗马专门的儿童保护法 C.在古罗马得到普及
D.是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
[解析] 《十二铜表法》内容广泛,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法律条文反映了罗马奴隶制社会早期的情况。它是第一部成文法典。实质是维护贵族的私有财产,但限制了贵族在司法上的专横。是罗马法的渊源。故A、B、D三项表述错误;故选C项。
2.(2018·宜昌高一联考)下图漫画所蕴含的法理起源于古代罗马法。这一法理主要说明罗马法(A)
A.重视获取证据的合法性
C.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平
B.否定了大量的习惯旧俗 D.否定了贵族的阶级压迫
[解析] 题干中漫画的意思是在刑讯逼供下的招供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这说明了罗马法重视证据的来源是否合法,故A项正确。
3.(2018·南昌高一检测)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屋大维统治时期罗马帝国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为有效解决这一困难,帝国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C)
A.《十二铜表法》
C.万民法
B.公民法 D.成文法
[解析]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帝国尚未建立,A、D两项错误;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共和国的公民,材料强调公民“千差万别”,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错误;罗马帝国时期,境内罗马人之外的民族众多,为了管理这些民族,万民法应运而生,C项正确。
4.(2018·南京高一段考)下图中的“?”应填(B)
A.贵族、平民
C.平民、贵族
B.公民、自由民 D.罗马人、自由民
[解析] 《十二铜表法》主要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故又称公民法;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公民法也在不断完善,并逐步发展到万民法,调整除奴隶之外的一切自由民之间的关系,B项正确。
5.(2018·武汉高一期末)近代西方有说法认为,世界上传印阅读最广的书,第一是《圣经》;第二就是《民法大全》,堪称“法律圣经”。“法律圣经”的说法(A.体现了对罗马法影响的人为夸大 B.为法律规范添加了宗教色彩
C.说明罗马法奠定了后世法学的理论基础 D.说明近代欧洲盛行“政教合一”
[解析] 罗马法中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公正公平等近代国家法律中的基本原则,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应选C项。
二、非选择题
6.(2018·南京高一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
——郭守兰等《西方法文化史纲》
材料二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迫,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C)
——《民法大全》
(1)据材料一,概括《十二铜表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解析] 据材料一可知,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十二铜表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答案] 背景:平民和贵族的矛盾斗争;罗马习惯法的传统。
影响: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任意解释,有利于维护平民的利益;形成了成文法,为罗马法律的发展奠定基础。
(2)材料二体现了罗马法中的哪些法律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近代欧洲产生的影响。
[解析] 据材料二提到,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这体现了罗马法中的法律原则:注重证据的原则;合理而有节制地使用拷问。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罗马法对近代欧洲产生的影响。
[答案] 法律原则:注重证据的原则;合理而有节制地使用拷问。影响: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第五篇: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8课 随堂
第三单元 第八课
一、选择题
1.(2018·云南学业水平测试)某著作中写道:邦联建立不久,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它就像一个“四肢指挥头脑的怪物”。华盛顿将它比喻为“沙子扭成的绳子”。这些比喻旨在讽刺美国(D)A.各州间互设关卡,商品流通不畅 B.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C.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D.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解析] 美国独立初期,采用邦联政体,各州权力很大,各行其是,中央政府软弱无力,无力控制地方。
2.(2018·天水高一期末)张友伦在《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问题》中说:“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和批准标志着新的资产阶级政体的产生和美国民主制度的确立。……按照联邦宪法的规定,美国的新政体摒弃了欧洲立法机构至上的传统,采取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而又互相制衡的原则。”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C)A.“新的资产阶级政体”是指联邦政体 B.立法机构至上,没有分权和制衡 C.分权与制衡是联邦宪法的典型特征 D.联邦宪法的民主性体现在以议会为中心
[解析] 依据题干中“美国的新政体……采取了……三权分立而又互相制衡的原则”可知C项正确。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的“新的资产阶级政体”是总统共和制政体,A项错误;B项中“没有分权和制衡”与史实不符,排除;由材料关键信息“美国的新政体摒弃了欧洲立法机构至上的传统”可知,D项表述错误。
3.(2018·郑州高一期末)本杰明·富兰克林指出,美国新宪法确定的政体是一种“选出来的君主制”。他的观点表明(A)A.美国总统拥有很大的权力 B.美国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 C.美国新宪法具有专制色彩 D.美国总统实际上是专制君主
[解析] 材料表达的观点是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是“选出来的君主制”,意在强调由选举产生的美国总统权力很大,A项正确;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B项错误;C、D两项说法与材料观点和史实不符。
4.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D)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联邦制度适用于大国和小国 D.实现了稳定与效率的平衡
[解析] “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是指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维护国家的利益。“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是指地方分权能充分调动各州建设的积极性。联邦制将二者有机结合,这样就实现了稳定与效率的平衡。因此D项理解最为准确全面。
5.(2018·大同高一检测)下图是美国漫画家纳斯特创作的漫画,发表在“Harper's”周刊上。该画象征“美国的政党选举——驴象之争”。下列表述中,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C)
A.反映两党互相攻击,排挤对方 B.两党政治信仰差异明显
C.两者代表的阶级本质相同,共同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D.从英国的辉格党和托利党移植过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据图分析问题的能力。A项仅是表面现象,B、D两项表述错误,两党都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政党,信仰主张没有太大差别。
二、非选择题
6.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力保障。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王仍然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已经不理国家大事了。
材料二 人们把他弥留之际交给华盛顿夫人的遗嘱打开之后发现,那份遗嘱是他在七月份亲自仔细拟好的。在头几条中有一条规定,要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
——《华盛顿传》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政体形式最早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
[解析] 指通过《权利法案》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答案] 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2)根据材料二,华盛顿作为总统,为什么不能解放全国的奴隶?当时该国的政体形式
是什么?
[解析] 本问强调解放全国奴隶应该是通过国会立法,而不是由总统说了算。[答案] 原因: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政体形式:总统制共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