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5课 Word版含解析

时间:2019-05-13 16:2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5课 Word版含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5课 Word版含解析》。

第一篇: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5课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 第十五课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犯了不少错误,但都能够在紧要关头召开会议,纠正错误,指明新的出路,其中“八七会议”就是一次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要会议。以下关于这次会议内容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A.清算一些领导人的“左”倾错误 B.决定开展土地革命

C.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D.决定组织秋收起义

[解析] “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答案为A项。

2.(2018·广西学业水平测试)下列选项中属于南昌起义重要意义的是(D)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解析]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叛变革命后进行的武装抗争,D项正确。A项是在“八七会议”上;B项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基础上总结的;C项是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开辟的。

3.《秋收起义暴动歌》中唱道“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歌中“秋收起义成了功”主要是指(B)A.起义军占领了大城市长沙 C.大规模开展了土地革命

B.放弃攻打大城市,向山区进军 D.建立了与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解析] 秋收起义攻打大城市长沙没有成功,A项错误;起义军转向农村,成功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项正确;C项是建立根据地之后的行动,和秋收起义无关;D项是指1931年建立的中华苏维埃政权。

4.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上述观点的核心是(B)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

D.中国革命可以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据题干关键信息“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可知,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5.(2018·太原高一诊断)1930年,闽西苏区掀起文化建设热潮,有一首红歌《你追我赶实在忙》唱道:“哥哥栽禾妹送秧,横直疏密要适当,但愿今年多产谷,支援红军打胜仗。”这反映出(B)A.苏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起来 B.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 C.苏区人民期盼结束内战的美好愿望 D.苏区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解析] 题干中这苜红歌是描述当时闽西苏区农业生产发展状况,以及支援红军的情景。这是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导下土地革命的体现。根据地土地革命的进行,使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提高,有力促进了根据地建设以及武装斗争进行。故B项符合题意。

6.(2018·太原高一检测)1930年6月李立三说:“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B)A.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中国共产党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解析] 由题干时间信息“1930年”可知A项说法不正确,因为毛泽东在20世纪20年代已经找到新的革命道路;C、D两项说法与题干正好相反,故排除;题干说明当时在中国共产党党内对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存在认识上的分歧,故选B项。

7.(2018·广西学业水平测试)中央红军未能打破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被迫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D)A.国民党军队实力强大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基础薄弱 C.红军的武器装备落后

D.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指挥

[解析] A、B、C三项都是军事行动的客观因素,并且在前三次粉碎敌人“围剿”的过程中就存在,因此不是第五次失败的决定因素。D项是红军指导思想和作战方针方面的根本错误,应对失败负责。

8.(2018·湖北学业水平模拟)《红军不怕远征难·突破封锁线》中唱道:“三十昼夜飞行

军,突破四道封锁墙……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这里的“迷雾”是指(B)A.右倾机会主义 B.“左”倾错误

C.蒋介石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解析] 结合诗中“全军想念毛主席”以及“盼太阳”等信息分析,他们“盼太阳”是想念毛泽东,“迷雾途中盼太阳”是因为当时出现了错误的指导,导致革命遭受了极大损失,错误指导是“左”倾错误。

9.(2018·山东学业水平测试)“万里征途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与诗中空格部分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C)A.南昌起义

C.遵义会议

B.八七会议 D.中共“三大”

[解析] 根据关键信息“万里征途”“毛公统率”判断应是指长征期间,由错误到胜利的转变,因此“端航向”的应是遵义会议。其他三项会议时期,毛泽东还没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因此特征不符。

10.(2018·通辽高一期末)“将他们‘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一“重大的决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C)A.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C.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

B.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武装斗争 D.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遵义会议,“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是第一次”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矛盾与分歧,表明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故C项正确。

11.(2018·黄石高一联考)作家魏巍曾写道:“□□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飘带背后,是皑皑雪山、茫茫草地、滔滔江河,是饥饿、寒冷、疾病、硝烟,是理想、信念、意志……”材料描述的事件

(C)A.标志着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C.粉碎反动派扼杀革命的企图

B.成为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D.拉开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序幕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是指红军长征,实现了战略大转移,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C项正确;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共合作完全破裂,也标志着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排除A项;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排除B、D两项。所以选C项。

12.国民革命失败后,严峻的形势迫使中共反思、总结经验教训,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下列表现中共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是(B)

①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②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 ③基本推翻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 ④结束“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是在北伐时期,排除③即可。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2018·重庆一中高一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三○年一月五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到来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了数次斗争。

一九三○年六月十一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的决议中强调:“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从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1)对比指出材料一中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并分别分析这两种革命道路在中共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解析]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是走乡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还是以城市为中心的争论;第二小问结合中共探索革命道路的史实来分析。

[答案] 不同主张: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左”倾领导人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周城市的道路。历史地位: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最初党中央犯“左”倾错误,否认其正确性,后来全党接受其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最初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在其指导下中共推行的冒险主义政策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后来该道路被放弃。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阐述经过这两次大的反复,中国的民主革命道路是如何实现转折的。

[解析] 根据材料所述“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来回答。[答案]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逐渐走出低谷。博古等人犯“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主干力量,使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获得了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开创革命新

局面的出发点,为中国革命实现由内战向民族抗战的转折奠定了基础。

14.阅读以下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有关的材料:

材料一 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军,对根据地“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资,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固守一隅,束手待毙”。

——《处理剿匪省份政治工作报告》(1934年)材料二 粟裕在回忆第五次反“围剿”时说,十九师是红七军团的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但没有见到过装甲车……部队一见到(国民党军的)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一个师的阵地便是被两辆装甲车冲垮的。

——《李志民回忆录(1933年)》

材料三 长期的战争使扩大红军指标难以如期完成,如:“上杭县才溪乡,共有二千余人口,在一次一次的扩军突击后,乡里只剩下壮丁七人,还要进行突击(扩大红军),这当然不现实。”

——《李志民回忆录》(1933年)材料四 粮食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的摆在我们面前,谷价到处高涨,有些地方如会昌、瑞金、博生、于都等处已涨到七八元一担。应该收集的土地税和公债谷子还差着很巨大的数目。

——《红色中华》第146期(1934年)请回答:

(1)根据以上四则材料,概括指出红军在进行第五次反“围剿”时所面临的严峻的内外形势。

[解析] 本问解答时,要注意“根据以上四则材料”的作答要求和“内外形势”的内容要求。

[答案] 内外形势:红军在兵源(征兵)、物资(粮食)等方面都已相当匮乏;国民党军对革命根据地的封锁更加严密;国民党军在装备上比红军强大得多。

(2)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指导方针和客观形势两方面分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

[解析] 本问答题指向非常明确即“指导方针”和“客观形势”,降低了解答的难度。[答案] 失败原因:①指导方针:“左”倾错误主导红军的军事指导方针,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守中的消极防御。②客观形势:敌我双方力量悬殊。

第二篇: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9课随堂含解析

第三单元 第九课

一、选择题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经过七十多年长期艰难的斗争,最终确立的政体形式是(D)A.君主制

C.联邦制

B.君主立宪制 D.共和制

[解析] 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以一票之差最终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共和制。

2.(2018·无锡高一期末)这一部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立宪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这部宪法是(D)A.英国《权利法案》

C.《德意志帝国宪法》

B.美国1787年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解析] 依据题干中“君主立宪派””共和派”等,结合所学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后,各派政治力量就建立何种政体展开了激烈斗争。1875年,在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拥护下,国民议会仅以一票优势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即1875年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3.(2018·宜昌高一期末)1890年俾斯麦因为与德国皇帝意见不合而被罢免,某班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对此有以下看法,其中最准确的是(A)A.合法

C.排斥功臣

B.违法 D.说不清

[解析] 根据所学,俾斯麦是德意志帝国的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因与皇帝意见不合而被罢免是合法的。故选A项。

4.(2018·延吉高一联考)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在这里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D)A.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

C.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

B.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 D.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

[解析] 根据“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可知,联邦议会对皇帝有制约作用,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故D项正确。

5.(2018·马鞍山高一检测)资本主义议会制度的发展是民主制度的重大进步。英美俄德的议会制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都得到较大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政治远比俄德成熟,形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B)A.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同 C.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D.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解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英美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高,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因而确立的代议政体相对完善;而德、俄两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不成熟,存在很多弊端。答案为B项。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大国崛起》解说词中的部分材料。

德国慕尼黑应用政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约瑟夫·亚宁:我们可以说文化因素很重要,比如说国民教育水平很好,这非常重要。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 教育是政治的一面镜子。

德国在统一前后,广泛深入地推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思想: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的奴仆一样驯服。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

请回答:

(1)德国学生像“奴仆”,美国的学生是“太阳”,反映了各自政治制度的特征是什么?

[解析] 要注意结合对“教育是政治的一面镜子”的认识以及对“奴仆”“太阳”的理解来分析。[答案] 德国:带有专制色彩;美国:自由民主。

(2)从政治因素上分析两国的教育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显著的差异。

[解析] 可以从历史传统、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民众的思想意识等几个方面分析。

[答案] 因为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比较充分和成熟,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制定了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确立了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民主共和政体,确保了政局的长期稳定;而德国的近代化过程不够彻底,没有触动原有的统治阶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君主是实,立宪是虚,具有专制主义色彩,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与防范。

第三篇: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7课随堂含解析

第三单元 第七课

一、选择题

1.(2018·洛阳高一检测)右图为“光荣革命”纪念画,“光荣革命”出现的背景是(B)

A.查理一世推行暴政 C.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B.詹姆士二世危害资产阶级利益 D.英国内阁制度开始出现

[解析] 查理一世在1649年英国内战中被处死;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开始建立;英国内阁制度开始出现于18世纪20年代,故排除A、C、D三项。

2.(2018·贵阳高一联考)“光荣革命”后,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并对其负责。后来,国王意识到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于是逐渐过渡到在议会多数派别中遴选大臣。到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年),大臣们有事先在自己中间协商,协商好了再向女王报告,取得女王认可。这表明英国(B)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C.责任内阁制已基本形成

B.国王仍旧拥有行政权力 D.议会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解析] 从材料看,内阁大臣的遴选权还在国王手中,同时大臣的意见还是必须向女王报告,说明国王仍然拥有行政权,B项正确;光荣革命的成果主要是确立了议会主权,从材料看,国王的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说明议会的权力没有动摇,光荣革命成果没有受到侵蚀,A项错误;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基本形成于18世纪中叶,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国王专权,D项错误。

3.(2018·临沂高一期末)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的选民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这些新获得选举权的人大多数应该是(B)A.贵族阶层

C.城市工人

B.工业资产阶级 D.农业工人

[解析]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兴起,他们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1832年议会改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通过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B项正确。

4.(2018·合肥高一联考)宪政理论家高全喜指出,英国十七世纪实现了君主、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平衡;十八世纪完成了向“虚君制”的转变,权重逐渐向资产阶级倾斜。英国完成向“虚君制”转变的制度性因素是(B)A.确立议会主权至上的原则

B.内阁制和政党政治的发展

C.责任内阁集体负责制原则 D.工业资产阶级扩大选举权

[解析] 确立议会主权至上原则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排除A项;工业资产阶级扩大选举权是在1832年议会改革后,排除D项;随着责任内阁制和两党政治的发展,议会选举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成为首相,掌握了行政大权,君主除了形式上还保留着国家元首,作为国家象征和民族团结的意义之外,失去了所有的实权,英国由此完成了向“虚君制”的转变,故B项正确;C项迷惑性最大,责任内阁制与责任内阁集体负责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概念,责任内阁集体负责制是指内阁内部的运作机制,也就是集体负责、共同进退,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

5.沃尔波尔对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贡献在于(D)A.推动1832年议会改革 C.促使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B.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 D.推动了责任制内阁的发展

[解析] 沃尔波尔实际上是英国第一位首相,推动了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和发展。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6.(2017·大同高一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以及一系列议会法……例如: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任意废止法律,不得征税,不得征集军队,也不得任意拘捕臣民。

材料二 “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为工业化社会所淘汰。

——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1)材料一反映出英国的政治状况发生了什么转变?

[解析] 根据材料一中关键信息“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任意废止法律,不得征税,不得征集军队,也不得任意拘捕臣民”可以看出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答案] 君主权力逐渐受到制约,议会掌握真正实权,权力中心由国王逐渐转移到议会;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旧制度”的基本特征。这套“陈旧的制度”是如何被工业化社会淘汰的? [解析] “基本特征”要重点答出英国贵族的权力特点,“如何淘汰”要结合1832年议会改革来作答。[答案] 特征:少数贵族掌管议会。淘汰: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占据更多议席,获得更多政治权力,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完善。

第四篇: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8课 Word版含解析

第五单元 第十八课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这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出现的历史原因主要是(A)A.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充分暴露 B.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前

C.资本主义的掠夺性引发世界大战 D.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解析]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此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已充分暴露,如贫富悬殊、工人阶级处于被奴役状态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等,A项正确。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高速发展,B项表述不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C项错误;D项说法虽然正确,但与材料不符。

2.(2018·浙江学业水平测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三大理论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这三大理论是(C)①德国古典哲学 ②法国启蒙学说 ③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再现能力。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借鉴学习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因此选C项。

3.(2018·贵阳高一联考)1892年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波兰文版序言中指出:“近来《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某一国家的大工业越发展,该国工人想要弄清他们作为工人阶级在有产阶级面前所处地位的愿望也就越强烈,工人中间的社会主义运动也就越扩大,对《宣言》的需求也就越增长。”这一论断表明《共产党宣言》

(D)A.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B.实现了全世界无产者大联合 C.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D.顺应了社会主义运动的需要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工人阶级社会主义运动扩大,对《共产党宣言》的需求就越增长,越需要《共产党宣言》对工人运动进行指导,这说明《共产党宣言》为社会主义运动提

供了思想武器,D项正确。1848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来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会议上提出全世界无产者大联合的口号,排除B项。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排除C项。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项。

4.(2018·无锡高一期末)“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则材料认为,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D)A.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C.夺取资产阶级资本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大力发展社会生产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工人革命第一步是夺取政权,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而后是发展生产力,“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因此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D项。

5.(2018·衡阳高一检测)《巴黎公社公告》第44号向人们宣布:“你们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最近成立的代表机构在你们的支持下,将着手补救前政权造成的灾难:遭到破坏的工业,停顿下来的劳动,瘫痪的商业贸易,即将获得有力的推动。”这在本质上表明(A)A.巴黎公社是劳动人民的政权 C.巴黎公社获得劳动人民支持

B.巴黎公社旨在恢复发展生产 D.巴黎公社是工商业代表机构

[解析] 结合《巴黎公社公告》的文字“着手补救前政权造成的灾难”可知,巴黎公社政权主要为人民着想,站在人民的角度上处理问题。故正确答案为A项。

6.(2018·兰州高一联考)巴黎公社规定:选民对公社所有的公职人员包括公社委员都有充分的罢免权和监督权,及时清除混入公社领导机构的坏人,可以罢免和撤换失职的公职人员,及时纠正公职人员的错误和失误。这些规定体现出巴黎公社(D)A.赢得广泛支持

C.是社会主义政权

B.实行直接民主 D.人民主权的特点

[解析] 选民有罢免权和监督权、撤换失职的公职人员等说明权力是属于人民的,即体现了人民主权的特点,选项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广泛支持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巴黎公社是选民选代表,是间接民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社会主义的信息,十月革命才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项。

7.(2018·聊城高一联考)马克思认为,“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马克思意在表明(C)A.巴黎公社的成立具有必然性

C.巴黎公社的探索有其特殊性

B法国民众民主参与意识较强 D.巴黎公社生存环境并不乐观

[解析]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根据“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可知,巴黎公社的探索是与其特殊的历史环境相关联的,故C项正确,A、B、D三项对材料理解错误。

8.(2018·珠海高一联考)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巴黎公社取得的成功没有比预示的未来更重要;它作为象征比作为事件更有威力。”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巴黎公社(C)A.标志大规模工人运动的兴起 B.提出了建立理想社会的设想 C.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 D.将由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解析] 工人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故A项错误;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的伟大实践,没有提出建立理想社会的设想,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第一次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故C项正确;巴黎公社持续时间很短,不是把社会主义变成现实,仅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故D项错误。

9.(2018·苏州高一联考)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以此为理论依据,对巴黎公社最合理的评价是(C)A.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B.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 C.它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

D.它建立的国家机器具有代议制色彩

[解析] 本题考查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根据题目内容可知,马克思认为新的社会取代旧的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在生产力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之前,旧的社会是不会被取代的。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时期的资本主义正处于蓬勃上升时期,所以巴黎公社的爆发不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是社会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发生的一个偶然事件,因此它的失败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故选C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10.(2018·芜湖高一检测)有学者对某一历史事件评价道:“它是法国19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是19世纪法国的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从此巴黎通过革命迫使全法国接受新制度的时代被画上句号”。这一历史事件(A)A.进行了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B.使法国共和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C.标志着工人运动的兴起

D.宣告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法国19世纪”“巴黎通过革命迫使全法国接受新制度”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巴黎公社革命。A项正确指出了其历史意义,而B、C、D三项都与巴黎公社革命不符。

11.(2018·浙江学业水平模拟)下图中甲、乙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顶点,其涉及的事件分别是(D)

A.里昂工人起义、宪章运动

B.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二月革命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

[解析] 注意从图中的时间信息分析。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以后,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因此答案选D项。

12.(2018·临沂高一检测)巴黎公社的实践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留下的宝贵经验主要有(D)①无产阶级革命原则 ②无产阶级专政原则 ③人民公仆原则 ④工农联盟原则 A.①②③④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影响的理解能力。巴黎公社失败给后世留下的教训之一是没有同农民联系,没有形成巩固的工农联盟,故④排除。正确答案为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大批失业和挨饿的工人陷入绝望的地步,以致发生公开的暴动……数以千计的人群涌到赛克斯公司的工厂,冲进室内,捣毁了所有的织布机……同样在普雷斯顿、罗契台尔也发生了类似的捣毁织布机的风潮。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三 恩格斯第一个指出,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战斗中的无产阶级是

能够自己帮助自己的。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必然会使工人认识到,除了社会主义,他们没有别的出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只有成为工人阶级政治斗争的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力量。这就是恩格斯的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的基本思想。

——列宁

(1)依据材料一分析圣西门等人与恩格斯思想的异同。

[解析] 结合材料“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来作答。

[答案] 同:都看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异:恩格斯看到了圣西门等人没有认识到的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

(2)材料三谈到的工人运动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工人运动有何区别? [解析] 结合无产阶级斗争所处的阶段和斗争的方式来作答。

[答案] 材料二反映了无产阶级斗争还处在自发阶段,斗争手段是捣毁机器;材料三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斗争已进入自觉的阶段,工人运动开始和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

(3)这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有何关系? [解析] 结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分析。

[答案] 空想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0年9月9日马克思写道:“法国工人阶级正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在目前的危机中,当敌人几乎已经在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1871年,马克思写道:“愚蠢地不愿意开始内战,好像梯也尔力图用暴力解除巴黎武装不像是开始内战似的……国防政府在民族义务和阶级利益二者发生矛盾的时候,没有片刻的犹豫便把自己变成了卖国政府。”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材料三 他们的第一个企图是什么?就是在普鲁士的庇护之下,用路易·波拿巴的兵卒和比埃特里的警察来谋杀从巴黎开始的民众振兴的事件……但最能说明时代特点的是:它并没有引起官方的欧洲和美国方面普遍的愤怒呼声,反而激发了一股同情和对巴黎狂暴诋毁的逆流。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极端困难的境地”指的是什么?材料二说明了巴黎公社的什么教训?

[答案] 普鲁士军队包围了巴黎,迫使法国投降。教训:没有及时向凡尔赛进军,使梯

也尔政府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2)材料一中的“蠢举”和材料二中的“愚蠢”是否矛盾?马克思为什么这么说? [答案] 不矛盾。在民族矛盾激化的形势下,国内阶级矛盾要服从民族矛盾,所以巴黎人民把抵抗的希望寄托在国防政府身上,此时推翻新政府的企图是愚蠢的。当梯也尔政府出卖了民族利益,要解除自卫军的武装时,不推翻梯也尔政府也是愚蠢的。

(3)官方的欧洲和美国为什么“对巴黎狂暴诋毁”? [答案] 欧美资产阶级都仇视无产阶级革命。

(4)从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普法两国的关系呈现什么状态?

[答案] 既为本国资产阶级利益而互相争夺,又为镇压国际工人运动而互相勾结。

第五篇: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22课课时作业含解析

第六单元 第二十二课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吉林高一检测)从1979年开始,祖国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了重大发展,“重大发展”的含义是(D)A.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呼吁尽快实现统一

B.不再提统一台湾的问题 D.从武力统一到和平统一

[解析] 1979年之前,我国对台湾的政策是武力统一;之后则立足于和平统一,但也不排除使用武力,故选D项。

2.(2018·聊城高一期末)“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我们提出了祖国统一之后可以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由此可见,“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主要是为了解决(B)A.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B.台湾问题 D.国际问题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可以直接推断出“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而提出的。

3.(2018·铜陵高一检测)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其回忆录中说:“我只想把香港留在英国的治下。……但这不可能。于是我想到了邓先生的‘一国两制’,这为保持香港的独特性提供了机会。”材料中“香港的独特性”是指(D)A.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C.自由港和世界金融中心

B.保留英国对香港的治权 D.保持香港既有的社会制度

[解析] 材料信息“一国两制”“为保持香港的独特性提供了机会”,由此判断,“香港的独特性”是指香港保持既有的社会制度不变,故应选D项。

4.(2018·广西学业水平测试)根据“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我国首先成功解决了(B)A.南海诸岛问题

C.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D.澳门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1997年香港回归,“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5.(2018·长春十二校高一联考)199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实现香港顺利回归奠定了基础。《基本法》中所蕴含的原则有(B)

①一国两制 ②港人治港 ③高度自治 ④社会主义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有关特点。根据所学,①②③项正确,第④项社会主义说法错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

6.(2018·山西重点中学高一联考)1984年通过的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可同联合王国和其他国家建立互利的经济关系”“可以‘中国香港’名义单独地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经济、文化关系,并签订有关协定”。据此,下面表述合理的是(D)A.《声明》为英国干涉香港事务埋下了伏笔 B.香港可根据需要开展独立外交活动 C.香港获得了独立处理涉外事务的权利 D.香港将享有受法律保护的高度自治权

[解析] 从材料可知,香港可独自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经济、文化关系并订立协议,这表明香港有高度自治权,但与英国干涉香港事务没有必然联系,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具有外交和国防权,故B、C两项说法错误。故本题应选D项。

7.(2018·南昌高一调研)有学者认为“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中国未来统一的一种示范、一种模式或者一种标本……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同时香港也是把中国领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基地和桥梁”。据此,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不包括(B)A.国家统一样本

C.文明交流枢纽

B.社会制度示范 D.经济发展标本

[解析] A、C、D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一国两制”构想的精髓在于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而大陆作为国家主体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故不能说香港是社会制度示范,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8.(2018·江门高一联考)2015年春节前后,持续近两年的所谓香港“占中”事件,在中央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及香港各界民众的反对下终于沉寂了。这表明(B)A.香港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B.“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D.香港回归后保持了长期的繁荣和稳定

[解析] 题干中的香港“占中”事件与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权之间没有联系,故A项错误;题干中香港“占中”事件在中央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及香港各界民众的反对下沉寂,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故B项正确;题干所示内容与香港、内地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香港回归后

保持了长期的繁荣和稳定,故D项错误。

9.2017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十八周年,十八年来澳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事实强有力地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下面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理解是(D)A.接纳了葡萄牙“主权与治权分开”的提议 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 C.在主权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

D.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一国两制”概念的理解。邓小平指出,所谓“‘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应选D项。

10.(2018·常州高一联考)1987年11月2日,台湾红十字会开始受理民众赴大陆探亲登记及信函转投。这一天被台湾《民众日报》称之为“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历史性”是指海峡两岸(A)A.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C.达成“一个中国”共识

B.直接通邮、通商、通航 D.实现了30年来的真正停火

[解析] 根据“1987年11月2日,台湾红十字会开始受理民众赴大陆探亲登记及信函转投”,结合所学可知,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同胞到大陆探亲,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A项正确;2008年直接通邮、通商、通航,1992年达成“一个中国”共识,1979年实现了30年来的真正停火,B、C、D三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1.(2018·阜阳高一调研)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们有“一国两制”,也有“九二共识”。这两者的共同之处有(C)①均以尊重历史和现实为基础 ②均由中国中央政府提出,发展为法律文件 ③均以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④均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实践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历史上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现实中两岸还未实现统一,“一国两制”和“九二共识”都尊重这一历史和现实,故①正确;“九二共识”是两岸民间组织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的,故②错误;它们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国家利益,故③正确;它们提出的一个中国的原则已经在两岸达成共识,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实践,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12.(2018·通化高一联考)《华盛顿邮报》资深副主编莱利·韦茅斯对蔡英文进行了专访。在采访中,韦茅斯两次提到“大陆(mainland)”,蔡英文始终用CHINA一词指代大陆。蔡英文还批评美国政府自1979年后“不公平地”将台湾定义为“政治实体”,宣称“我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主国家”。这说明了蔡英文当局

(D)A.力图实现与美国平起平坐

C.赞同“一国两制”的方针

B.反对美国的对华政策 D.拒绝承认“九二共识”

[解析] 本题考查两岸关系,根据材料,蔡英文把大陆称之为中国,把台湾称为一个国家,说明她认为海峡两岸是两个国家,这就违反了“九二共识”中只有一个中国的说法。所以选D项。试题的立足点是大陆与台湾,所以A项错误。蔡英文的核心观点是反对美国把台湾定义为“政治实体”,不是美国的对华政策,B项错误。由题意来看蔡英文不可能赞同“一国两制”。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开始了3年零8个月的日占期。1942年10月中英谈判中,国民政府要求终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收回新界,遭到英方拒绝。在1943年11月开罗会议上,丘吉尔公开反对在亚洲及中国实行《大西洋宪章》,并声称要让英国国旗在香港上空高高飘扬,他说:“我们也有我们的传统……我就要坚持这些传统和维护大英帝国。”

材料二 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英国国旗在英国国歌乐曲中缓缓降落。7月1日,零点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瞬间,这是永载史册的时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结果如何?丘吉尔所谓的“传统”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答案] 要求:二战期间,国民政府要求收回“新界”,但不是全部香港地区。结果:由于英方拒绝而失败。含义:丘吉尔所谓的“传统”,不过是侵略扩张和炮舰政策。

(2)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方针是什么?

[答案] 问题:中国政府通过谈判收回了香港地区的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方针: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

(3)从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不同结果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或结论?

[答案] 国民政府软弱无能,无法收回香港“新界”地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力强盛了,中国人民的夙愿才得以实现;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方针以其高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也必然加快完成祖国统一的进程。

14.祖国统一大势所趋,这是两岸十几亿人民的共同心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材料二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三 台湾当局前领导人马英九在主持高雄港两岸海运直航仪式时表示,两岸“三通”启动象征两岸和解,不是走对立冲突的路,希望两岸能够共谋和平繁荣。马英九在致辞时说,两岸直航代表的意义就是两岸不再对立,以谈判取代对立、以和解取代冲突。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制定了什么基本方针。这一方针首先在哪一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

[答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香港回归。

(2)据材料二说明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分析《反分裂国家法》制定的主要目的。

[答案] 基本立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主要目的: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两岸最终实现“三通”是在哪一年。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 2008年。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有利于祖国统一。

下载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5课 Word版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5课 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