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8课 随堂

时间:2019-05-14 23:4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8课 随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8课 随堂》。

第一篇: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8课 随堂

第三单元 第八课

一、选择题

1.(2018·云南学业水平测试)某著作中写道:邦联建立不久,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它就像一个“四肢指挥头脑的怪物”。华盛顿将它比喻为“沙子扭成的绳子”。这些比喻旨在讽刺美国(D)A.各州间互设关卡,商品流通不畅 B.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C.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D.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解析] 美国独立初期,采用邦联政体,各州权力很大,各行其是,中央政府软弱无力,无力控制地方。

2.(2018·天水高一期末)张友伦在《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问题》中说:“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和批准标志着新的资产阶级政体的产生和美国民主制度的确立。……按照联邦宪法的规定,美国的新政体摒弃了欧洲立法机构至上的传统,采取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而又互相制衡的原则。”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C)A.“新的资产阶级政体”是指联邦政体 B.立法机构至上,没有分权和制衡 C.分权与制衡是联邦宪法的典型特征 D.联邦宪法的民主性体现在以议会为中心

[解析] 依据题干中“美国的新政体……采取了……三权分立而又互相制衡的原则”可知C项正确。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的“新的资产阶级政体”是总统共和制政体,A项错误;B项中“没有分权和制衡”与史实不符,排除;由材料关键信息“美国的新政体摒弃了欧洲立法机构至上的传统”可知,D项表述错误。

3.(2018·郑州高一期末)本杰明·富兰克林指出,美国新宪法确定的政体是一种“选出来的君主制”。他的观点表明(A)A.美国总统拥有很大的权力 B.美国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 C.美国新宪法具有专制色彩 D.美国总统实际上是专制君主

[解析] 材料表达的观点是美国的民主共和制是“选出来的君主制”,意在强调由选举产生的美国总统权力很大,A项正确;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B项错误;C、D两项说法与材料观点和史实不符。

4.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D)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联邦制度适用于大国和小国 D.实现了稳定与效率的平衡

[解析] “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是指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维护国家的利益。“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是指地方分权能充分调动各州建设的积极性。联邦制将二者有机结合,这样就实现了稳定与效率的平衡。因此D项理解最为准确全面。

5.(2018·大同高一检测)下图是美国漫画家纳斯特创作的漫画,发表在“Harper's”周刊上。该画象征“美国的政党选举——驴象之争”。下列表述中,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C)

A.反映两党互相攻击,排挤对方 B.两党政治信仰差异明显

C.两者代表的阶级本质相同,共同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D.从英国的辉格党和托利党移植过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据图分析问题的能力。A项仅是表面现象,B、D两项表述错误,两党都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政党,信仰主张没有太大差别。

二、非选择题

6.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力保障。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王仍然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已经不理国家大事了。

材料二 人们把他弥留之际交给华盛顿夫人的遗嘱打开之后发现,那份遗嘱是他在七月份亲自仔细拟好的。在头几条中有一条规定,要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

——《华盛顿传》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政体形式最早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

[解析] 指通过《权利法案》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答案] 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2)根据材料二,华盛顿作为总统,为什么不能解放全国的奴隶?当时该国的政体形式

是什么?

[解析] 本问强调解放全国奴隶应该是通过国会立法,而不是由总统说了算。[答案] 原因: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政体形式:总统制共和制。

第二篇: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6课 随堂

第二单元 第六课

一、选择题

1.(2018·衡阳高一联考)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的著名政治家西塞罗曾说:《十二铜表法》是“必要的诗歌,小孩子可得而诵读之”。据此可知,该法(C)A.是口头流传的不成文法

B.是古罗马专门的儿童保护法 C.在古罗马得到普及

D.是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

[解析] 《十二铜表法》内容广泛,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法律条文反映了罗马奴隶制社会早期的情况。它是第一部成文法典。实质是维护贵族的私有财产,但限制了贵族在司法上的专横。是罗马法的渊源。故A、B、D三项表述错误;故选C项。

2.(2018·宜昌高一联考)下图漫画所蕴含的法理起源于古代罗马法。这一法理主要说明罗马法(A)

A.重视获取证据的合法性

C.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平

B.否定了大量的习惯旧俗 D.否定了贵族的阶级压迫

[解析] 题干中漫画的意思是在刑讯逼供下的招供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这说明了罗马法重视证据的来源是否合法,故A项正确。

3.(2018·南昌高一检测)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屋大维统治时期罗马帝国所面临的实际困难。为有效解决这一困难,帝国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C)

A.《十二铜表法》

C.万民法

B.公民法 D.成文法

[解析]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帝国尚未建立,A、D两项错误;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共和国的公民,材料强调公民“千差万别”,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错误;罗马帝国时期,境内罗马人之外的民族众多,为了管理这些民族,万民法应运而生,C项正确。

4.(2018·南京高一段考)下图中的“?”应填(B)

A.贵族、平民

C.平民、贵族

B.公民、自由民 D.罗马人、自由民

[解析] 《十二铜表法》主要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故又称公民法;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公民法也在不断完善,并逐步发展到万民法,调整除奴隶之外的一切自由民之间的关系,B项正确。

5.(2018·武汉高一期末)近代西方有说法认为,世界上传印阅读最广的书,第一是《圣经》;第二就是《民法大全》,堪称“法律圣经”。“法律圣经”的说法(A.体现了对罗马法影响的人为夸大 B.为法律规范添加了宗教色彩

C.说明罗马法奠定了后世法学的理论基础 D.说明近代欧洲盛行“政教合一”

[解析] 罗马法中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公正公平等近代国家法律中的基本原则,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应选C项。

二、非选择题

6.(2018·南京高一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

——郭守兰等《西方法文化史纲》

材料二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迫,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C)

——《民法大全》

(1)据材料一,概括《十二铜表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解析] 据材料一可知,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十二铜表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答案] 背景:平民和贵族的矛盾斗争;罗马习惯法的传统。

影响: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任意解释,有利于维护平民的利益;形成了成文法,为罗马法律的发展奠定基础。

(2)材料二体现了罗马法中的哪些法律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近代欧洲产生的影响。

[解析] 据材料二提到,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这体现了罗马法中的法律原则:注重证据的原则;合理而有节制地使用拷问。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罗马法对近代欧洲产生的影响。

[答案] 法律原则:注重证据的原则;合理而有节制地使用拷问。影响: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第三篇: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4课 随堂

第四单元 第十四课

一、选择题

1.(2018·南昌高一期末)1919年7月3日,《申报》报道说:“中美通信社接巴黎无线电云,欧洲和约各国于昨日签字,惟中国拒绝签字。”这一报道说明(D)A.北洋政府具有爱国精神 C.中国拒绝参加巴黎和会

B.北洋军阀对外妥协卖国 D.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之一。

2.(2018·张家界高一期末)1919年6月9日,陈独秀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提出了……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最后最低之要求”,要对北京政权予以“根本之改造”。这体现了五四运动的(B)A.爱国精神

C.团结精神

B.民主精神 D.科学精神

[解析] 从题干“保障市民集会、言论自由”等信息,可以看出其民主精神,B项正确。其他选项虽然也是五四运动的精神遗产,但是,与题干材料信息无关。

3.中共“一大”纲领和中心任务的制定,表明(A)A.中国共产党还未完全认清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B.中国共产党在近代史上首次提出武装斗争 C.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政党建立起来了 D.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了

[解析] 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中共“一大”纲领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这说明中国共产党还未完全认清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A项符合题意。资产阶级革命派曾提出过武装斗争的方式;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B、C、D三项所述均与史实不符,可排除。

4.(2018·豫北联盟高一期末)1926年1月,蒋介石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军事报告称:“我们现在可以说,我们的政府现在确实有力量向外发展了。”在此基础上,国民政府的目标是(B)A.领导工农运动

C.发动“四一二”政变

B.发动北伐战争 D.实现国共合作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26年”“军事报告”“向外发展”。依据所学可

知,随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国共合作后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B项正确;领导工农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A项错误;发动“四一二”政变与题干意思不符,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时间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故C、D两项错误。

5.(2018·南京高一期末)1926年开始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取得了重大胜利,其历史意义在于(A)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结束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C.从帝国主义国家手中收回了全部侵略权益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解析] 在国民革命运动中,北伐军消灭了三大军阀中孙传芳、吴佩孚的主力,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因此可以说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胡绳武、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材料二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解析] “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体现了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思想方面的影响。

[答案] 辛亥革命解放人们思想,激励人们探求救国道路,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2)材料二中“万国和会”指哪次会议?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 [解析] 本问考查五四运动的背景及主要成果,结合所学即可回答。[答案] 巴黎和会。罢免曹、陆、章三人职务;拒签和约;释放被捕学生。(3)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作为救亡图存的探索,留给后人怎样的精神财富? [解析] 本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爱国救亡,民主自由,文化启蒙,英勇斗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第四篇: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9课 随堂

第五单元 第十九课

一、选择题

1.(2018·肇庆高一期末)《全球通史》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是(C)A.第一次世界大战

C.俄国二月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D.“四月提纲”的发表

[解析]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机构倒塌下来”实际是指沙皇专制政权被推翻,推翻沙皇专制政权的是二月革命。

2.(2018·苏州高一期末)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后,对外宣布:“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将竭尽全力……去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该政治态度直接导致了(C)A.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C.七月流血事件的爆发

B.反战、反沙皇专制的革命浪潮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的发表

[解析] 二月革命后,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由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苏维埃政权领导人民进行反战示威游行,遭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血腥镇压,即七月事件,C项正确。A项是在七月流血事件后,B项是在二月革命前,D项是在十月革命时期。

3.(2018·广州高一期末)1917年加米涅夫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该言论的直接背景是(B)A.二月革命的结束

C.十月革命的胜利

B.“四月提纲”的发表 D.苏维埃体制的建立

[解析] 根据题干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可知,这些话是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后,列宁在“四月提纲”中要求将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提出的。

4.(2018·南京高一期末)二月革命发生时,布尔什维克的力量和影响还比较小,但到十月革命时它已得到了民众广泛的支持,主要是因为布尔什维克党(D)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政治目标深得民心 B.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C.掌握了国家政权和军事力量 D.“和平”“面包”的口号深得人心

[解析] 材料强调十月革命时布尔什维克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这主要是因为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帝国主义战争,违背了广大人民要求“和平”“面包”的愿望,而布尔什维克党提出的“和平”“面包”口号深得人心,D项正确。

5.(2018·武汉高一期末)“十月革命奏响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走向现实的第一首凯歌。”材料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C)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解析] 材料中的观点主要是强调了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二、非选择题

6.(2018·南昌高一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年,在5%拥有500名以上工人的大企业中,集中了全国大约54%的工人。这些企业又大都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中。彼得堡和莫斯科两个地区的产业工人约占全国工人总数的64%……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比资产阶级政党出现得早,而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出现要比资产阶级政党晚得多。

——江流、陈之骅主编《苏联演变的历史思考》

材料二 “三年的战争把我们向前推进了三十来年。”“战争异乎寻常地加快了事态的发展,令人难以置信地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危机。”

——列宁

材料三 你们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好极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

——列宁《论俄国革命》

材料四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思考自己的问题,走俄国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选集》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20世纪初期俄国怎样的社会状况?

[解析] 从材料一、二中提取“无产阶级”和“战争(一战)”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即可。

[答案] 材料一反映了俄国无产阶级比较集中,组织性和战斗力很强,且有一个坚强的布尔什维克的领导。材料二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沙皇专制统治,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

(2)材料三中,“建设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的含义分别是什么?综合材料一、二、三,列宁对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有何认识?

[解析] 需大致把握列宁此话的背景,即当时对俄国能否发动无产阶级革命存在争论,“文明”和“前提”实际上是列宁对是否具备发动十月革命的条件的看法。

[答案] 含义:社会主义革命需要有达到一定发展水平的经济条件;先夺取政权,再逐步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认识:俄国虽还不完全具备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物质前提,但从俄国的实际国情(各种矛盾激化,沙皇专制统治削弱,无产阶级壮大,有强有力的党的领导等)出发,可以发动革命夺取政权。

(3)根据材料四,指出毛泽东是怎样看待十月革命影响的。[解析] 要结合毛泽东的论述,从无产阶级革命的角度去分析。

[答案] 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第五篇: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课 随堂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一、选择题

1.《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A)A.禹死后启继位

C.设置官职

B.建立武装 D.制定刑法

[解析] 材料中提到的“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说明最高权力转移方式发生变化,禹死后启继承王位,政治权力在一家一姓中传承,是对“天下为公”的破坏。

2.(2018·临沂高一联考)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形成这种传统的家国观念的政治因素是(B)A.君主制

C.分封制

B.宗法制 D.世官制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这个信息可知,材料强调了中国古代政治“家国同构”的特点,所以,形成这种传统的家国观念的政治因素是宗法制,故选B项;君主制、分封制和世官制都不能体现出“家国同构”的特点,故可直接排除A、C、D三项。

3.(2018·广州高一联考)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严格说,封建的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材料中的“地主”和后世相比,其特殊性主要在于(A)A.拥有世袭统治权

C.尊重上级的权威

B.所属土地可以买卖 D.属下人民归其管理

[解析] 材料中的“地主”指的是西周分封制下的统治阶级,而“后世”指的是从战国到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根据题目中“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结合所学知识,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注重血缘性,是一种贵族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一种官僚政治,用区域代替血缘,故A项正确;西周的土地制度是土地国有制,土地不能随意买卖,从战国开始为土地私有制,允许买卖,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封臣尊重上级的权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之下对君主是绝对服从,故C项错误;分封制下主张“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也是人民归统治阶级管理,为两者共同点,非“地主”特殊性,故D项错误。故选A项。

4.(2018·银川高一联考)郑国始祖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少子、周宣王的弟弟,他于公元前

806年被封于郑。据此,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C)A.郑桓公的身份是诸侯 C.郑桓公与周王不同姓

B.郑桓公相对于周王是小宗

D.周宣王是周厉王的嫡长子

[解析] 郑国始祖是周厉王的儿子,被分封后是诸侯王,A项正确;诸侯相对于周王都是小宗,B项正确;厉王的儿子当然也是姬姓,所以C项错误;能成为周王的都是嫡长子,D项正确。

5.(2018·浙江学业水平测试)有史学家说:“且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这主要反映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B)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婚姻成为控制同姓诸侯国的主要手段 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解析] A、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说法不符史实;题干材料体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6.(2018·芜湖高一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者(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诸族之始祖多感天而生)。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嫡子有残疾无法继承王位,由庶子代之)亦如之。

——《礼记·丧服小记》

材料二 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时代。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形成严密的制度即宗法制度。„„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

——《中国历史纵与横》

材料三 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

——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的特点。

[解析] 依据教材内容可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依据材料可见家族祭祀权是政治地位的标志,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

[答案] 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西周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

[解析] 本问需要对材料二进行概括,重点归纳宗法制在古代政治中的表现。[答案] 影响: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

(3)评价材料中关于宗法制的复兴或重建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二或材料三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解析] 本问是典型的观点评价类试题,此类问题的答案一般包括:观点的原因或背景+观点的实质+观点的影响。表述的关键是史论结合和史论统一。

[答案] 评价:视宗族为中性社会组织,对其功能做正负双重性质评价。亲情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促成家庭和睦、亲族团结,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但是如果不正确引导,任其无序发展,也会成为建立民主和法治社会的一种障碍。(言之有理即可)

下载★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8课 随堂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8课 随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