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房山农广校新型农民培养工作初探(改)
题目:新型农民中专班管理工作初探
教研
写作背景:“技能+基础”成人学历教育是北京市教委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成人学历教育教学模式。2007年4月18日,我校在韩村河镇开办了全区第一个农民中专班,专业主要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
新型农民中专班管理工作初探
房山农广校 杨月娟
“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加强农民培训工作,培养新型农民,是房山区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一、房山区农民培训现状
按照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教育现状调查的要求,在2006年,我校对房山区21个乡镇进行随机抽样,以了解房山区农民受教育状况。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全区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约8.4年,其中40岁以下受到初中教育的占60%。在农民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上有68%为提高就业技能,63%为增加自身收入。农民参加的各类培训中以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分别占总人数的54%和27%。在培训方式上,农民更喜欢现场教学、面对面授课的方式。在掌握了一定数据资料后,我校与韩村河镇联合进行了新型农民培养的试点工作。
2007年4月18日,我校在韩村河镇开办了全区第一个农民中专班,专业主要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
二、以人为本制定教学管理措施
韩村河新型农民中专班共有学员567名,其中:40岁以上178人,40岁以下389人;男学员83人,女学员484人;村干部36人、党员41人;年龄最大的53岁。分析表明,新型农民中专班学员女同学占84%,40岁以下占68%,这些学员承担着家庭主要家务,如接孩子、照顾老人等。还有一部分学员在乡镇企业工作,这些都是影响上课的因素。面对学员的具体情况,我校以学员为本出台了相应的对策。
㈠ 针对实际,下沉办学中心
新型农民中专班,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宗旨,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韩村河镇的主导产业,根据农民切实需求,发挥房山区农广校师资优势和远程教育优势,实施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和中专学历教育,分专业对广大农民开展多方位的培训。通过学习使农民掌握相关专业的实用技能和将来发展所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同时取得相关专业的劳动技能等级证书和中专学历证书。学员免交学费、书费,乡镇政府承担劳动技能取证费。农民个人免费享受教育培训。我校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实际困难,把中专班办到乡镇,办到农民家门口,这样一来,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学习热情。
㈡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切实解决农民的工学矛盾 ⒈合理划分班级
为有利于班级管理,我们按照行政村和地域来分班,一般是一个村一个班,较小的村就近与其他村合并成班。这样便于学员之间的联系、沟通,也便于以后教师家访。
⒉精心选择班长
在班长的选择问题上,我们通过和韩村河镇政府沟通,决定班长由在村委会上班的学员担任,有利于学员之间的相互联系。
⒊适时补课
学员如果在规定的上课时间不能来学习,先和班主任请好假后,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他几个班的上课时间来听课。通过这种灵活的授课方式,可以解决学员的一些实际困难。
㈢ 加强教学管理,大胆创新
⒈加大管理力度,成立专门教研组,认真开展教学研究
针对新型农民中专班,我校专门成立了新型农民中专班教研组,由骨干教师任组长,选派学校业务骨干担任中专班教师。利用每周五下午定期召开教研会,根据学员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案。
⒉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中专班实际情况,制定了《新型农民中专班教师岗位职责》《教案检查制度》《新型农民中专班学员管理规定》《优秀学员评选条件》等,要求教师认真填写教学进度计划、教学日志。各项制度调动了教师和学员的积极性。
⒊依据农时调整教学计划,科学的解决工学矛盾
我校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实际状况,依据农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做到教学与农时不冲突、学员学习与务家不矛盾,科学的解决了工学矛盾。
⒋抓好教师的备课管理。
要求教师一是备学生。新型农民中专班招收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使教学内容难易适中,照顾到大部分学员的基础,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备方法。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各学科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我们主要采取了分层教学法,把学员划分出不同层次,分别指导,让学员更快的接受知识、掌握知识。
5.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改善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收集整理学员学习需求,在不脱离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满足学员的要求,做到有问必答,转变教师的角色,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把知识传授给广大学员,力争做到实际、实用、实效。
6.主动家访
教师定期到学员家中家访,随时了解学员学习的困难、家庭作业完成程度,从而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7.建立奖学金制度,保护学员积极性
为了保护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我校校务会研究决定,在每学年末对成绩优秀、积极进取、坚持出勤、表现突出的30名学员进行表彰与奖励。
三、培训效果
一个多学期的时间过去了,学员们无论是在学习态度上,还是学习效果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㈠ 学员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开学初,很多学员对上课时间提出要求:9:00—11:00,要接孩子等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不早回家了,说学习时间不够。教师主动把时间延长到8:30—12:00。如:孤山口村学员姜淑平有两个孩子,一直在孤山口鸭厂做饭,从开学到现在,每天坚持中午做完饭后,再骑将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来学校学习,从未耽误过一分钟,她自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把握住这个机会,一定要学好计算机,实现第二次就业,做一个新型农民。杨景斌家里开诊所,按他自己的话说:每天来学计算机的时间,是家里病人最多的时候,要损失很多钱,但他始终坚信,以后要当好医生,也要懂计算机,虽然钱损失了,但学会计算机,值得。还有很多学员,为了学好计算机,专门购制了新电脑;他们表示感谢农广校,感谢政府给提供这次学习的机会。
㈡ 从对计算机一窍不通,到能学以致用
刚开课时,大多数学员不知道如何开关计算机,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员掌握了文字处理、计算机管理和上网浏览等知识。如韩村河镇崇义村的张立娟,这几年一直靠卖狗为生,以前只是在市场上卖,费用高,生意也不是很好。通过这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把自家的卖犬信息挂到了网上,既有详细的图片、价格,还有联系方式。现在卖狗既省力又方便,收入也比以前多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截止到目前,100%的学员能编辑、会排版,汉字输入每分钟达到20多个字的学员占到60%以上。
㈢ 师生关系融洽
学员的主动学习精神感动了任课教师,参与教学的教师中有两位任课教师孩子虽小,但她们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在教学中从点滴做起,结合学员实际,把枯燥的计算机术语变成生动有趣的语言,便于学员吸收。老师的这种敬业的精神反过来又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很快的掌握了要领。现在学员和教师之间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成为了朋友。孤山口村学员陈光晗作诗称赞我校新型农民中专班:“韩村河镇送春风,农广校人育新农,科技绿化山河壮,花开铁树满枝荣。”
总之,在新型农民培养工作中,虽然面临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但我们深信,只要努力坚持“农民教育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这一宗旨,通过科学的调整教学计划,一定能把新型农民培养工作做的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增加农民收入——案例与分析》.农业部信息中心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6年3月
2.《北京市房山区统计年鉴 2006》.房山区统计局编
3.《北京市房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二篇:农广校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农广校培训工作总结
**年,农广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深入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在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一年来,共完成农民科技培训71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5万人,其中农广校自身培训0.23万人,退耕还林农民培训25000人,举办农民夜校125期,培训农民11300人。
一、齐心协力,扎扎实实搞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一年来,我们紧密配合市委、市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承担省校安排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三进村”、致富早班车和洛阳市农业局下达的农民科技培训任务,多层次积极组织开展了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一是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确保完成组织农民工外出就业任务。2010年洛阳市共下达培训任务25000人,其中引导性培训15000人,技能性培训10000人。为把这件实事办好,我们严格按照国家、省、洛阳市的要求,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工作原则,认真履行培训办公室工作职责,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带动培训。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广泛宣传发动,严格操作规程,强化质量监管。截止目前,我市
培训对象。二是制定培训方案,加强教学管理,确保培训效果,三是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培训行动落到实处。四是广泛宣传,政策激励,同时,结合我市农业支柱产业和,强化职责,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为目标,切实搞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迅速在全市掀起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民技术骨干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全市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明确目标任务,选定好培训专业、行政村和培训对象 为了明确目标任务,我们结合**实际,紧紧围绕发展农业支柱产业和产业化经营的需要,按照产业集中度高、发展趋势较好、培训场所固定、村委组织能力强、村民学习积极性较高等要求,认真选择培训学员,这样既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又达到了“办一班、兴一业、富一方”的目的,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
3、制订落实培训方案,加强教学管理,确保培训效果
为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农广校认真落实了培训场所和实践培训现场,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培训,做好学员签到、教材与资料发放和培训班的管理等工作,在师资选聘上,选拔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培训教师。培训教师认真编写教案,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环节,实行点面结合。为便于农民接受培训,在通编教材的基础上,编写印发明白纸和技术手册共20000余份,同时还借助VCD等形式开展教学,结合农时季节,深入生产第一线和农户进行现场指导,确保农民掌握技术要点和操作技能,同时积极为农民
第三篇:新时期农广校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新时期农广校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摘要: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的“陌生”,留守农业人群呈现出总量相对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然而,新型职业农民将以从事农业作为固定乃至终身职业,是真正的农业继承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能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所以新时期农广校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我校实际工作经验总结,谈一下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整体思路、工作重点、进展情况以及心得体会。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点工作;心得体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思路
我校总体工作思路要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要求,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和服务农业重大工程项目为导向,加快建立“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依托一主多元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保障。我校16年工作进展情况
我校按照省、市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要求,于12月上旬完成了培训任务。整体培训分为三个阶段,集中培训10次,实训8次,观摩交流学习5次,共计50天。为扎实做好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自10月起,我校就着手收集阿克苏市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资料等工作,精心筛选,最后遴选了150名符合条件的培训学员,现已进入完善各类档案资料阶段。我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重点
3.1 成立领导组织,制定方案和培训计划。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工作领导为组长,涉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阿克苏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阿克苏市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3.2 深入调研农民培训规律,创新培育理念。我校在制定工作制度和方案的过程中,通过全方位培训,提升农民的素质和生产能力,使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工作目标,认真向外地先行者学习,总结历年农民培训经验,按照试点工作探索创新的要求,制定科学的、详实的培训计划及实施方案。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创新了“培训不只在课堂”、“培训不只讲技术”、“培训不只是讲授”、“快乐体验教育”、“全面提升素质”等农民培训理念,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大胆创新突破,产生了更好的培训效果。具体教学内容有:(1)政策法规、思想观念教育:内容包括政策法规解读、人生观教育,致富观念教育和经营思想教育。通过培训了解政策,改变思想观念,激发创业热情,改变陈旧的思维方式。(2)农业基础知识传授:通过培训为农民搭建起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3)具体的小麦、棉花种植、果树嫁接操作知识和技能。(4)经营管理知识:内容包括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等。(5)素质能力的训练:训练积极心态,提高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提升精神状态。在培训形式上,采取教师讲授、实训、实践操作、素质拓展训练、课外活动交流、外出参观交流等教学形式相配合,内容和形式相统一,起到全面提升受训者素质的效果。
3.3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努力做好学员遴选工作。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学员的质量是关键。我校先是广泛收集全县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信息资料,而后又深入各乡镇,通过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搜集各乡镇种植、养殖大户资料,共收集种养业大户资料300余份;第二是对收集到的300余户种养业大户资料进行筛选,初选150户;再入户考察,我们针对筛选出的150户初选对象,由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负责,对每户农民进行入户考察,与农户座谈,实地考察其产业情况和个人素质。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筛选,最终确定150名正式学员。
3.4 组建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师队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对象素质较高,对培训的要求也不同于一般的农民培训,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完成培训任务。我们广泛与本地和外地大专院校教师、农业专家联系,组建层次高、搭配合理的种植业、养殖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师队伍,主要是我市农业局、林业局高级农艺师、林业工程师、高职院校以及良种生产企业、农业示范园区等单位专家、教授。
3.5 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努力提高培训质量。为了提高培训质量,我们做了以下工作。第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工作。开班第一堂课由市农业局主要负责同志专题讲座,向学员讲解学习的重要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意义、新型职业农民在未来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丰富多彩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成功案例等。第二是严格考勤管理。要求每节课点名,严格请消假制度。将考勤结果计入学员档案,与优秀学员评选,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挂钩。确保教学秩序。第三是用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学员,让学员有锻炼、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我们把150名学员分成8个班,所有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提高了学员的凝聚力。由于加强了教学过程的管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到课率始终保持在100%。心得体会
4.1 领导重视,多部门配合,是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不同于以往的农民培训项目,要求高,涉及面广,是一个系统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不单是要求做好培训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做好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工作。这些工作一方面需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各涉及部门和社会机构的通力协作和配合。
4.2 加强管理,落实扶持政策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成功的关键。许多农民参加培训的目的,除了真正学到种植、养殖专业技能以外,就是想在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后,能够享受更多的政府扶持政策。培育对象也只有得到更多的扶持,才能成长壮大,成为真正的职业农民。因此,落实好扶持政策,是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
(作者单位:1.新疆阿克?K市农广校
2.新疆阿克苏市种子管理站)
第四篇:全椒县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全椒县农广校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今年我校承担150名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其中水产养殖大户50人、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50人、家庭农场主50人,按照县农委统一部署和要求,我校认真谋划、周密安排、精心组织,自9月份开始,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培训,截止11月15日,已园满地完成今年150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我校充分认识到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的重要性,为切实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领导,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过程中重大事宜进行决策和协调。同时重视师资选聘,依托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聘请了部分专家教授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讲师,在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市农广校和县农委有关科室(单位),选聘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培训教师。
2、扎实开展,确保实效。为确保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并取得圆满成效,我校按照农业部、省农委发布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针对培训类型和培训专业的特点,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需要,制定了具体的培训方案。同时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确立了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培训菜单,科学设置培训专业课程,精心安排培训内容,实行模块化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系统知识培训和教学实践活动,理论教学累计不少于7天,每期培训结束后,及时对学员进行考试考核。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工作内容,重视媒体宣传报道,目前已在安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网、滁州市三农网、全椒县政府网以及全椒县农业信息网发布培训信息12篇。
三、强化管理,规范运作。一是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培训规范和要求,分班制定培训方案及每期培训计划,做到“一班一案”、学员人手一份课程表,教材以省统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材为主,保证学员人手一套,每套培训教材不少于10本。二是精心组织培训。首先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结合参训农民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分类组织培训,重点培训政策法规、现代农业创业、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信息网络技术应用、新型职业农民素质和专业技能知识,提高学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示范园、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基地、规模养殖小区、示范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技能操作,提高学员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三是抓好培训管理。每个教学班确定一名班主任,建立班级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请假制度,健全培训台账及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培训档案,做好学员满意度调查,每月按时上报培训进度等。
二、存在问题
1、由于培训开始较晚,培训没能结合农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不紧密。
2、由于培训安排在农忙季节,因事请假较多,学员课堂签到率不高。
3、学员资格认定和扶持政策落实工作还没有结束。
三、几点建议
1、建议上级每年尽早确定下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这样培训机构就可以早点开始培训,就可以结合农时培训,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的就更紧密。
2、建议省校每年开展县级农广校校长和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多举办示范县经验交流会,使各示范县能够相互观摩学习借鉴,共同研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
3、建议省农委、农业部尽快出台一些专门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优惠扶持政策,提高农民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积极性。
4、建议各级农业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上下联动,共同营造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五篇:农广校农民培训经验介绍
农广校
农民培训经验介绍
我校在中央农广校和自治区农广校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的办学宗旨,坚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出发,着眼市场需要,立足培养新型农民。重点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培训工程,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及其他各类实用致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接受现代科技知识的能力、勇于创新和实验示范的能力。通过全体职工的努力,使我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校农牧民培训经验介绍如下:
一、主要成效:
我校农牧民培训工作进展顺利,仅2011年我校在全县共开展各种技能培训42场次,受训人员2742人次,在培训形式上,技能培训1323人,阳光工程培训600人,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819人,大喇叭进村150人次,放映科技录像380人次,发放培训资料1725份。通过培训,有力地提高了农民科学种养殖水平和生产技能,为努力实现我农牧业增产,农民人均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做法:
农广校实施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及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与农牧民民生密切相关,因此,我校在工作上更加要引起重视,来不得半点马虎。对此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都市农业,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落脚点,积极适应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农民培训,推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农业龙头企业骨干、农村致富能手的培训,不断提高农牧民素质。重点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绿色证书、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远程科技教育等培训工作,踏踏实实为农民做好事,办实事,为农牧民增收、农业增效作出贡献。
为确保我县农牧民各种培训任务的完成,并且在工作上按上级要求做实做好。农广校多次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学习自治区、地区有关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及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文件要求,吃透精神,领会实质,同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认真扎实热心地开展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
2.制定方案,层层落实。
一是对农业专业技术普及性、提升性和阳光工程培训三个不同类型都制定方案;二是对培训对象进行确定和落实;三是根据实施方案时间要求、完成情况进行分解,做到每月开展培训二到三期,到年底前培训完成;四是因地制宜结合农村实情逐步做好农业专业技术普及培训以及全县养殖、种植大户能手农业专业技术提升培训;全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营销管理培训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3.责任分明,工作到位。
为把我校实施农牧民培训工作做好,一是对农广校人员进行分工,做到工作分工明确,同时还要兼顾,齐头并进,按正常进度进展;二是聘请优秀教师开展培训,在选聘教师原则上做到由内到外:能在本县聘请的就在本县解决,本县教师不足的到地区农广校、地区农业局、地区党校等部门聘请授课。三是在培训内容上,根据学员其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性为主的授课和辅导,效果很好受到受训人员的欢迎。
4.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
要结合“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农业科技入户”、“绿色证书工程”等项目,以项目推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大力培养建设现代农业的新型骨干农民,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5.态度端正,扎实工作。
农广校既要开展好专业技术培训,还要使培训过程和结果让学员内心满意。因此,我校工作人员一是热情地做好:联系电话-报到-收集-登记-指导-服务工作;二是对一些文化素质不高的人员,还要不厌其烦地做好解释工作和服务;三是对一些文档资料收集不全的,再次到村户去采集完整,确保文档规范完整。
6.开展“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示范村“活动。
“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示范村”活动是以村为单位,以各培训项目为支撑,以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农民教育培训为手段,以培养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为目的,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7.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以提高工作效能为重点,围绕地区及县里的“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营造“感恩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不断加强农广校职工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反对民族分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我校在工作上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按照上级要求,还有些不足,如信息宣传工作与上级要求还具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高质量信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由于受人员和经费的限制,有些工作开展的不是很到位,没有达到预期的工作要求。
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我们将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和完善培训机制,充分落实党的新农村建设政策,艰苦努力,顽强拼搏,为实现我县农牧区经济增长和农牧民群众的增收而服好务。
2012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