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卫生部2012年1月10日新闻发布会实录
卫生部2012年1月10日新闻发布会实录
邓海华: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大家好,欢迎参加卫生部2012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从2006年1月卫生部举办月度的例行发布会到今天,我们大家已经一起迈进了第七个年头。感谢长期以来媒体对卫生新闻宣传工作的关心。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向大家通报卫生部评出的2011年度中国十大卫生新闻,和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的有关情况。
2011年中国卫生十大新闻
1.国家十二五规划确定“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重要目标。2011年3月1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作为重要发展目标。人均预期寿命是度量人口健康状况最重要指标之一,体现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人均预期寿命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首次纳入五年规划,是我国发展理念的重大变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对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新农合覆盖面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2011年,国家进一步加强新农合工作,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新农合覆盖面持续扩大,参合人口达到8.32亿,参合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卫生部继续推进提高全国农村儿童先心病和白血病医疗保障水平工作,全国共有1万8千多名先心病患儿和4千3百名白血病患儿获得救治。各地在儿童“两病”基础上又开展了提高终末期肾病、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耐多药肺结核等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的试点工作,努力降低参合群众的灾难性医疗支出,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3.我国艾滋病疫情防控成效明显。根据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结果,截至2011年底,估计我国现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约78万人,约为我国艾滋病控制目标人数的二分之一,防控成效明显。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和关心艾滋病防治工作,建立了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经费投入。2011年,中央财政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增加到22亿元。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有所减缓,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4.卫生部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自2011年4月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把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为主要内容的“三好一满意”活动作为创先争优的载体,突出为民服务这一重点,围绕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这个目标,加强行业自身建设,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大力弘扬高尚医德,进一步解决医疗卫生服务和行业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推动医改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和谐。
5.我国麻疹发病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2011年我国麻疹发病水平大幅度下降,截至12月底,发病率从2010年的28.6/100万下降到7.6/100万,病例数较2010年同期下降73.5%,降到历史最低水平。2010年全国范围开展的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成效显著,广大群众的健康权益得到了维护。
6.卫生部门着力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和风险评估工作。2011年,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决定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奶瓶,撤销过氧化苯甲酰等食品添加剂品种。卫生部门抓紧制(修)订和清理整合现行食品安全标准,截至目前,已经公布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76项。对新公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跟踪评价,及时掌握标准的实施情况。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加强风险交流。成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填补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领域长期以来缺乏专业技术机构这一空白。
7.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进展顺利。2011年,全国17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37个省级试点城市和18个省745家公立医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各公立医院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形式,积极探索便民惠民服务措施;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安全质量;以县级医院和试点城市为重点,探索县域卫生改革和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以实际行动诠释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8.卫生部门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卫生部于2011年4月下发了《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此次整治对抗菌药物的使用“限品种、限用量、限级别”,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行动。
9.“8毛钱治10万元病”事件引发公众热议。2011年9月,一则报道称,一个婴儿被深圳一家医院诊断需做10万元手术,但在另一家医院用8毛钱药“治愈”,该事件引起公众的热议。10月,事件患儿在湖北一家医院顺利实施手术,患儿父亲向医院递交了一封“感谢及致歉信”,称自己的无知及一时冲动使深圳的这医院受社会舆论的冲击。最早报道事件的媒体之一也公开道歉,并称将“反思我们自身问题”,“同力弥合包括医患矛盾在内的社会问题”。随后的媒体评论称:“医院的克制和专业,患者家长的公开道歉,媒体对自身的反思,„8毛门‟事件后各方的反省和清醒,让人看到了重塑良好医患关系的希望。”
10.屠呦呦获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2011年度拉斯克奖基金会将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屠呦呦研究员及其青蒿素研究团队在青蒿素研究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1971年,屠呦呦和她的科研团队开始致力于抗疟新药研发,通过不懈的努力,成功地从青蒿中提取出具有明显抗疟效果的青蒿素。这一成果为青蒿素系列产品研发奠定了基础,挽救了全球数百万疟疾病人的生命,对国际上疟疾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2012年的卫生工作,陈竺作了部署。
一是落实年度改革任务,为“十二五”医改开好局。继续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巩固覆盖率,提高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扩大覆盖病种范围,改善服务,保障基金安全。巩固完善基层综合改革,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落实《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推进中小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推广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继续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制度实施范围,规范基本药物采购,做好农村和边远地区配送工作,试行国家统一定价定点生产紧缺药物,制定基本药物使用管理办法,鼓励基本药物优先使用,不断完善基本药物监测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强试点城市总结评估,力争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加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管理,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继续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继续推行优质护理服务、预约诊疗、便民门诊等惠民措施,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严格成本核算,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做好国家基本、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二是做好重大疾病控制、卫生应急和妇幼卫生工作。推进疾控机构规范建设和科学管理,强化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防控能力,发挥疾控机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作用,完善传染病监测和网络直报系统,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防控,稳步提升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水平,健全慢性病防治体系和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切实做好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和重大活动卫生应急保障。加强社区卫生、妇幼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贯彻落实“两纲”,全面促进和保护妇女儿童健康。
三是严格医疗服务管理,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做好医疗机构规划,加强县级医院与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密切相关的薄弱短线科室建设,发展康复医疗和长期护理服务。规范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校验管理,进一步放宽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诊所的条件,全面开展“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加强护理内涵建设,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四是加快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卫生科教工作水平。以基层卫生人才、医学杰出人才、紧缺专门人才、中医药人才和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卫生人才工程为重点,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实施方案》,继续实施中西部地区医学生订单定向免费培养项目,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继续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加强基层药学人员培训,落实和完善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扎实推进科技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
五是以平台建设为重点,加速推进卫生信息化。加强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快推进平台建设,逐步形成覆盖主要业务领域的卫生信息化基本架构,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建设,加快居民健康卡推广应用,方便居民看病就医和开展健康管理。
六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完善药品监管体系,提高药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全面推进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药品质量追溯体系。强化食品安全工作,健全餐饮食品、保健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标准体系,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交流,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风险评估体系建设。
七是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加强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大力推进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继续会同公安部门保持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等违法活动的高压态势,加强执法稽查,落实执法责任。
八是做好中医药工作。贯彻落实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完成各项医改任务。
九是继续围绕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医疗卫生工作者在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主力军作用。把“三好一满意”活动作为“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突出为民服务主题,办好便民利民实事,促进服务作风和质量全面改善。全面加强卫生行业政治思想教育、行业文化建设,为实现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保证。
十是统筹做好其他卫生工作。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和卫生政策研究,继续加强卫生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化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加大卫生新闻宣传力度,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在讲话中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深化医改的攻坚阶段,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时期。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及早谋划,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
张茅强调,“十二五”期间,卫生部门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继续坚持医改的核心理念、基本原则、工作方针和维护与增进人民健康的宗旨,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为核心,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更加重视内涵建设,更加重视控制费用,坚持中西医并重,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形成不断提高全体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十二五”时期,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要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各地医疗卫生部门要适应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发展的要求,主动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控制成本,使已经初步构建起来、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着力提高参合农民实际受益水平,推动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改善新农合管理和服务。
二是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改革,建立有保障、有效率、可持续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模式。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继续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
三是以县级医院为重点,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把握县级医院改革的一些特殊要求,综合推进投入补偿、服务价格政策调整和支付制度改革,加强重点专科、特岗人才建设,强化运用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密切县级医院与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协作、支援关系,加强县医院为基层培养培训人才的能力。通过改革和能力建设,在较短时间内使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至少有1所医院达到二甲水平,显著降低县级医院的县外转诊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四是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前三年工作基础上,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落实好相关政策,在所有的村级卫生机构、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条件的县级医院改革试点单位,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其他各类医疗机构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切实规范基本药物采购,对基本药物中独家品种、紧缺品种以及儿童适宜剂型试行国家统一定价、定点生产。
五是着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在拓展深化服务内容的同时,努力提升服务质量。从广度上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范围,从深度上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精细化管理。
关于卫生部2012年的工作要点,卫生部近期将正式印发。接下来的时间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记者:现在有一个观点,医生成了现行制度的“替罪羊”,不知道您怎么看?陈竺部长提到,卫生费用已经出现结构性改善,大家感觉不太一样,能否进一步说明?
邓海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改变现在存在的各种体制性、机制性不合理的因素。现在由于种种体制上、机制上的原因,或者政策上的原因,把“看病难、看病贵”,或者其他的矛盾在医疗卫生领域,特别是医院这个最容易和公众接触的地方集中地爆发出来了,甚至包括一些恶性的暴力事件,干扰了正常的就医秩序,对医务人员造成伤害,实际上也是对患者利益的侵害。
在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陈竺部长特别强调了“十二五”期间要突破的若干关键性问题,其中第一条就是全面取消“以药补医”,理顺补偿机制。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国家财力不足,对公立医院实施了“以药补医”政策,在历史上对于保障公立医院的运行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一些医疗机构仍然依赖药品收入作为重要补偿渠道,推动了医药费用的不合理上涨,造成了医生开大处方、大检查,增加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费用负担。同时它扭曲了医务人员的行为,甚至严重腐蚀了我们的队伍。所以陈竺部长大声疾呼,“十二五”期间要全面取消“以药补医”,一方面为了维护公众的利益,为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为了这支队伍,医生不再做“替罪羊”,医生不要被腐蚀。这是卫生部门,包括我们会同其他部门在“十二五”期间必须大力推进的一项工作。
卫生事业的结构性改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资源配置结构发生的明显变化。原来重城市轻农村,重医疗轻预防,重高端轻基本,重西医轻中医,这些倾向和趋势,通过这三年的医改正在发生变化,都有详细的数据作为支撑。
二是人民群众卫生服务利用的结构开始发生变化,这也是我们从大样本、大数据统计出来的。卫生部每年都要公布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从年度的数据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反映城市和农村卫生发展和人口健康指标的数据也发生一定变化,这是世界卫生组织衡量一个国家的卫生发展水平的一个权威性指标。但这些数据的变化,具体到每个人可能感受不明显。
三是卫生总费用更是重大结构的变化,2001年个人国家总费用在所有卫生费用中个人负担接近60%,去年降到了35.5%,它是一个大盘子,而不是个人某一次看病的自付部分的比例。
这些大样本数据变化可以反映出整个医改所取得的成效。欢迎你在“走基层”报道去农村或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走访看病的城乡居民,采访他们的切身感受。
健康报记者:邓主任您好,发生在河南和安徽两省交界处的丙肝疫情,不知道这个事情有没有最终的处理结果?很多朋友很关心。另外一个问题,通过这个事情大家可以看到,在我国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当中,特别是村卫生室,村医的医疗行为还有待规范。在基层的医疗规范监管方面,卫生部和各地有哪些措施?谢谢。
邓海华:2011年11月发生在安徽涡阳和河南永城市的这起丙肝的聚集性疫情,上次的例行发布会我向大家通报了有关情况,当时最终的结果还没有出来。2011年12月31日,河南省卫生厅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这起疫情的调查处理结果,根据河南省卫生厅的通报,这起丙肝聚集性疫情与河南省永城市马桥沈楼村吴少华卫生所的诊疗活动高度关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永城市卫生局决定注销马桥镇沈楼村吴少华卫生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同时停止吴少华和吴文义的执业活动。永城市人民政府对于负有监管责任的永城市卫生局、永城市卫生监督所、马桥镇卫生院有关责任人分别给予行政记过和免职的处理,并且出台了政策,对于相关的感染者能够保证他们及时得到有效医疗救治和救助。同时河南省卫生厅也印发了《关于加强村卫生室医疗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切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监督管理。
你说到的第二个问题,农村卫生室是农村卫生三级医疗服务网的网底,乡村医生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长期以来在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方面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针对当前在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去年7月份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改善他们的执业场所,完善乡村医生的补偿、养老政策,健全培养培训制度,规范他们的执业行为,强化管理提高他们的医疗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在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张茅书记在讲话中也强调,要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新机制,在这里他指出,各地要千方百计地巩固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根据各地的经验探索,要从解决乡村医生的身份入手,明确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的农村公共服务机构和人员的身份地位,制定并且落实相关的政策。
结合近期暴露出来的在村卫生室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卫生部将认真贯彻国办文件的精神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明确有关政策,加强县级卫生部门对乡村医生医疗服务行为和药品器械使用的日常监督管理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努力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确保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中国日报社记者:卫生部和药监局成立了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规范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地方进行自纠自查,我想问一下,是不是某些地方机构已经未经过审批擅自开始干细胞临床研究问题。咱们国家有没有相关的法规规定,什么样的机构有资格申报这样的研究工作,什么样的机构有资格针对患者进行肝细胞治疗工作,以及什么样的疾病在中国可以进行干细胞治疗?另外,刚才您谈到微博,不少医疗机构和医生、官员都在网上开微博和病人进行互动,在促进交流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风险,比如病人的隐私或者激化医疗纠纷等等,我想请问卫生部是否注意到了这样的趋势,有没有考虑到对资料进行存档?谢谢。
邓海华:卫生部最近启动了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的自查自纠工作,确实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一些问题。为了促进干细胞治疗技术科学有序地发展,规范干细胞治疗和临床研究的行为,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联合开展为期一年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规范整顿工作。至于你说到的哪些机构、哪些技术,这个可能没有具体到对干细胞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有具体的针对性意见,但是在国家层面上对于临床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都是有管理规定的。比如食药监局有《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卫生部有《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于医疗机构,不管是开展以药品形式开展临床试验,或者是以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都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和食药监局这两个规范性文件来执行。所以在整顿通知中,卫生部、食药监局明确提出,要停止没有经过卫生部和食药监局批准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等活动。自行开展、没有经过任何审批的行为要立刻停止。对于已经经过食药监局批准的干细胞制品的临床试验项目,要按照批件和药品临床试验有关质量规范的要求严格执行,不能随意变更临床试验方案,更不能收费。同时,在2012年7月1日之前,停止所有的新项目申报。整顿结束或者在进行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对专项整治活动进行通报。
关于微博的问题。2011年是微博大发展的年代,包括许多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都在探索利用微博介绍卫生政策,卫生知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比如协和医院的微博群和北京120的微博,很受群众的欢迎。在有关部门组织的经验交流会上,北京120的微博做了经验介绍。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带头,全省1万多个医疗卫生单位和医务人员都开通了微博,广泛地传播卫生政策和医学科普知识,对于加强卫生部门和群众的沟通,特别是传播科学的健康知识、科学的就医知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对微博还是要加强规范和管理,我们的观点还是以传播知识为主,不能通过微博来进行诊疗活动。通过知识的介绍让群众对疾病有所认知,对疾病的预防和平时的养生保健有所了解,但真正看病必须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去就医。
凤凰卫视记者:第一,政府对医院补偿或者是帮助、支持方面,今年会有什么样的具体政策?第二,关于禽流感,现在深圳、香港还是挺关心的,不知道卫生部在这方面跟进的情况进展怎么样?谢谢。
邓海华:取消“以药补医”一直是公立医院改革在制度突破上的重点,相关部门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卫生部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取消“以药补医”这个机制性弊端,表明了卫生部对于这项工作的极度重视和推进这项工作的决心。当然,这个工作不是单靠卫生部一家就能够完成的,需要相关部门和各地政府、医疗机构的通力合作、紧密配合。我想在接下来的方方面面的政策,包括以县医院综合改革政策中都会有所体现。
对于禽流感问题,去年最后两天,深圳报告了去年我们国家唯一的一例禽流感。广东省卫生厅对这一例禽流感的情况进行了通报。对于禽流感的防控工作,卫生部和各地卫生部门一直高度关注,加强监测、落实疫情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并且进行诊断。深圳禽流感病例正是通过加强监测发现的。对于下一步的禽流感防控工作,要继续加强监测。卫生部和各地一直在要求做好流感样病例哨点的监测工作,及早发现流感活动的异常增高,密切监测病毒变异的情况。同时,我们也要求各地积极准备,切实在技术和物资方面做好充分的保障工作,特别是对重点的医疗机构、重点科室,一直在强化能力建设和医务人员培训,重点强化病例的早发现、早治疗能力。对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的病例一定要积极应对,有效地降低疫情的危害,这次深圳卫生部门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公布,到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调查和管理,都处理得非常好。我想最后强调一下,要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也希望通过媒体的广泛报道来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和保健能力。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李德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目前的情况下不会有大的疫情,但一定会有散发病例的出现。现在各地诊断、监测能力都比以前提高,不会造成很大的公共卫生上的问题。
邓海华:今天的例行发布会就到这里,在这里向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年愉快、身体健康、阖家欢乐。谢谢大家。(转自卫生部网站)
第二篇:卫生部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材料之一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材料之一
免疫规划是儿童健康的基本保障
(二〇〇六年四月十日)卫生部新闻办公室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通过实施免疫规划工作,使广大儿童健康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特别是《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颁布后,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相关工作。但是,各地政府落实预防接种保障政策的情况并不平衡。
2005年下半年卫生部组织的专项督导活动表明,免疫规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些地方的领导对免疫规划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有所降低,贯彻落实《条例》缺乏力度和氛围,特别是预防接种经费的落实不到位;我国虽于2000年通过世界卫生组织无脊灰证实,但其他国家特别是与我国接壤的部分国家仍有脊灰野病毒流行,2005年全国麻疹疫情上升明显,流脑、乙脑发病虽处于较低水平,但近两年在局部地区时有暴发或流行,这些情况表明,我国疫苗针对传染病威胁仍然十分严重;接种薄弱地区范围扩大,接种率严重下降。目前的重点工作是: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协调机制,落实保障措施
各地要加大《传染病防治法》和《条例》宣传贯彻力度,促进各地落实国家免疫规划有关政策和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保障进程。卫生部要求各地卫生部门加强与财政、教育、宣传、建设、科技、民委、药
监、疫苗生产企业等部门和单位的协调和沟通,建立健全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协调机制。
加强政策开发与宣传动员。各地卫生部门要会同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争取将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有关的预防接种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会同财政部门认真研究,制订预防接种补助政策和工作经费的投入标准,并列入预算;会同宣传部门要求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将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和《条例》内容列入日常宣传工作计划;会同教育部门切实落实幼儿园、学校儿童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合理安排对漏种儿童的及时补种;会同建设等部门组织做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及子女的疫苗针对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与预防接种工作;会同科技部门争取将控制乙肝、消除麻疹等疫苗针对疾病科研项目列入国家和地方相关科技计划。
二、强化宣传效果,普及《条例》知识
卫生部要求各地卫生部门结合今年“4.25”宣传主题“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健康——关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加强与宣传、广播电视和新闻媒体等部门的合作,根据流动人口、进城务工人员、常住儿童、学龄儿童等特点,在社区、农村、车站、码头、学校、工地等,采取针对性的宣传方式,在4月25日前后组织开展一系列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和《条例》的活动。卫生部门要联系相关部门及政府机构宣讲国家免疫规划等相关政策和保障要求,动员全社会关注预防接种工作,普及免疫规划知识,营造全社会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氛围,掀起全国免疫规划工作的新高潮。
三、加强常规国家免疫规划工作
组织落实各项措施,进一步提高接种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将国家免疫规划作为疾病预防控制重点工作,制定发展规划,对各项策略和措施认真组织落实。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督导检查,加强对工作薄弱地区免疫规划工作的指导、督导和检查。
加大工作薄弱地区和特殊人群预防接种工作力度。加强对边远、贫困地区和流动人口预防接种工作,特别是对流动人口中的适龄儿童要提供与当地常住人口相同的预防接种服务,因地制宜,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保证所有儿童获得免疫服务,达到以乡镇为单位12月龄内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维持在90%以上的目标,并努力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及时接种率。
加强对接种单位的管理和人员培训,规范预防接种服务行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尽快完成接种单位的认定工作。培养、教育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当好合格的接种员,提供规范接种服务;当好宣传员,宣传国家免疫规划相关政策和有关疾病预防知识;当好情报员,在接种时了解可能的疫情苗头,一旦发现疫情立即报告;当好咨询员,提供接种疫苗前后的咨询服务,包括有关疫苗反应及应对措施等。
强化监督和检查,落实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从2006年开始,全面实施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力争今年各地都要开展对幼儿园、学校适龄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科学合理地安排对漏种儿童的补种。
资料链接:
一、预防接种针对传染病情况
免疫规划工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成效最为显著、影响最为广泛的工作之一。自1978年实施免疫规划以来,全国预防接种覆盖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于1988、1990、1995年先后实现以省、县、乡为单位儿童国家免疫规划四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接种率达到85%的普及儿童免疫目标。1992年卫生部积极推行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策略,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管理,2002年国务院决定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免疫服务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免疫规划相关传染病情况如下: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00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决议,1991年我国政府作出承诺:到2000年中国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我国于2000年完成了无脊髓灰质炎证实工作,并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达到无脊髓灰质炎的目标。自1994年10月以来,我国未发现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引起的小儿麻痹病例。
随着免疫规划工作深入开展,针对疾病发病出现大幅度迅速下降。通过普及乙肝疫苗接种,儿童感染乙型肝炎的人数明显下降,2002年调查显示,3~12岁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为5.2%,较1992年调查结果(儿童10.64%)下降了51.69%,全人群下降了23.04%。
麻疹的报告发病率与死亡率1990年与免疫规划前的1978年相比,均降低了95%以上;1995年麻疹报告发病率降至5/10万的历史最低水平,此后麻疹发病呈现上升趋势,2005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发生了麻疹流行,报告病例近13万,报告发病率达10/10万。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自建国以来曾发生3次全国性大流行。1985年开展大规模A群流脑疫苗接种后,发病率持续下降,至今未再出现全国性大流行。近5年来发病率一直徘徊在0.2/10万左右的较低水平。近年来,一些省份出现流脑的局部暴发疫情,病死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部分省份发现C群引起的病例较多,表明流脑流行的威胁依然存在。
流行性乙型脑炎在1960~70年代初期全国曾发生大流行,1970年代以后随着大范围接种乙脑疫苗,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来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近5年全国乙脑报告病例数每年在5000-7000例之间,局部地区时有暴发或流行。
白喉的报告发病率由1950~60年代的10~20/10万,下降到1990年的0.01/10万以下,近5年全国年报告病例数在0~11例之间。百日咳的年报告发病率由1960~70年代的100~200/10万,下降到到2004年的0.37/10万,近5年全国年报告病例数在3000~6000例之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大于1/1000个活产儿的县由1995年的542个下降到2003年的115个,近5年全国年报告病例数在2100~2600例之间。
二、免疫规划工作进展
(一)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领导
为保证免疫规划工作科学、规范、有序的开展,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1978年,卫生部发出通知,规定了纳入免疫规划的疫苗种类:1989年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正式将预防接种工作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自2004年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和2005年《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卫生部下发《预防接种工作规
范》,会同国家药品管理监督局下发《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会同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在法律、政策方面为免疫规划工作实施给予了保障,推动、促进和保证了免疫规划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各级政府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的领导力度,加大工作的投入,抓住有利时机,落实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各项保障措施;《条例》规定实施国家免疫规划是政府行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与国家免疫规划有关的预防接种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确保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一些地方政府把免疫规划工作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卫生部近期调查显示:13个省将乙脑和流脑疫苗纳入本省国家免疫规划;12个省政府制定下发了预防接种补助政策文件,56%的县级政府落实了基层预防接种补助,每针次接种补助东部省平均3.3元、中部省2.6元、西部省2.1元;29个省政府对购买、运输 供乙肝疫苗及注射器资金,促进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工作进程。2004年综合审评结果显示:全国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均呈逐年升高趋势;12月龄内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由2001年的82.38%、63.48%,提高到2003年的89.77%、75.82%;我国小年龄组儿童乙肝感染率明显下降。在实施好国家免疫规划的基础上,各地还对新生儿以外人群开展了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
此外,医疗和预防接种强制性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具,特别是预防接种推广使用自毁注射器具,实施安全注射对控制乙肝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建立完善免疫规划服务体系和科学的管理模式
我国在实施免疫规划和消灭脊灰的过程中,始终将建立健全免疫服务机构,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开展人员培训作为基础工作。多年来,卫生部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机构采取有利于提高免疫接种率和接种质量的服务形式,加强冷链系统建设与管理,研究策略制定规划,组织实施加强检查督导,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技术规范、操作指南、工作规程等,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免疫规划科学管理模式。
目前全国已建立从中央到基层的免疫服务体系、冷链系统、AFP病例报告与监测系统和脊灰实验室网络。2005年又开展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和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试点工作。基层接种点已遍及全国的乡、村,冷链系统已覆盖全国99%以上的地区,为开展免疫规划和消灭脊灰提供了保证,成为公共卫生的基础、卫生防病工作基本建设的成功典范,极大地促进全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六)实施免疫规划,减少相关疾病造成的社会负担
据统计,仅1999年因实施免疫规划减少麻疹、脊灰、百日咳、白喉4种疾病发病1640万例,减少死亡约15多万人,减少住院治疗费用20多亿元人民币。2000年我国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1.8岁,比“八五”期末提高0.9岁;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为33.2‰和53.0/10万。已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超过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水平。这与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也与实施免疫规划减少脊灰、麻疹等严重威胁儿童生存的疾病的发病与死亡密切相关。
三、我国将加强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一)维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做好脊灰疫苗免疫接种,在继续保持脊灰疫苗的高接种率同时,在重点地区继续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加强脊灰监测,进一步提高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监测和实验室监测工作质量,提高处理输入性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和脊灰疫苗衍生株病毒循环的应急能力。
(二)加强乙肝防治工作
乙肝防治已经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2005年卫生部已将乙肝列为重点控制传染病之一。卫生部已经印发《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从2006年开始全面组织实施此规划,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先保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有效遏制乙肝的高流行状态,至2010年使我国人群乙肝发病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有显著下降。
认真落实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对2002年1月1日以来出生、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开展查漏补种工作。组织开展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我国乙肝的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调整防治策略和评价规划的实施效果提供依据。建立完善全国
乙肝常规疫情监测系统,开展重点人群乙肝感染状况监测,对15岁以下乙肝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逐步建立全国乙肝实验室检测网络。
实施乙肝防治其他综合性措施。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单位加强监管,采取严格措施,落实血液管理和安全注射等防范乙肝医源性传播的措施,杜绝乙肝病毒经血途径的传播。依法加强准入和监管,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乙肝防治意识。
(三)实施消除麻疹工作
制定“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维持高水平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使2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有计划地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建立完善的麻疹监测系统。
(四)加强流脑、乙脑等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控制工作 密切关注以流脑、乙脑为重点的其他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控制工作,建立和完善流脑、乙脑的监测点,开展流脑、乙脑疫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局部暴发疫情的发生;建议凡未将乙脑、流脑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省份,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加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进程;有C群流脑病例发生的省份,推广A+C群流脑疫苗的使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第三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2015年7月30日)
主持人:首先欢迎各位媒体朋友,来到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现场。今天是我们例行的第三场发布会,发布单位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布的主题是“农发行积极落实稳增长措施,全力支持三农发展”,我们很荣幸请到三位农业发展银行发布人,一位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孙兰生;还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资金计划部总经理刘定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客户一部副总经理李汉光。例行发布现在正式开始。我们先请孙主任跟我们介绍一下基本情况。
孙兰生: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冒雨来参加这场新闻发布会。我们金融界的人士讲:“金融如水,水能生财。”今天大家冒雨来,恭喜大家发财。言归正传。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这些年我们为三农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自身改革发展也取得明显成效,可能是因为农发行没有个人金融业务、不吸收居民储蓄,也可能是因为我们农发行主动发声太少,社会公众和广大媒体可能对农发行不太了解,有人经常把农业银行和我们农发行混在一起,也有人管我们叫做什么农开行,所以我首先跟记者朋友们介绍一下农发行的历史情况。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于1994年,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商业银行的改革步伐、加强对三农的扶持和保护力度的背景下成立的。我们主要的任务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资金,支持三农事业发展。目前农发行有总行、省级分行、二级分行和县级支行,全国一共有2100多个机构,现在全国从业人员5万多人,成立到现在21年了。这二十多年来,农发行根据国家战略的要求,业务发展大体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
1994年农发行成立的时候,当时农发行的业务主要是三大项,一个是农产品收购资金的供应,一个是农业综合开发,还有扶贫。到1998年,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农发行将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业务划归其他商业银行,农发行专司收购资金供应管理。到2007年以后,按照国家的要求,特别是按照当时中央一号文件的规定,农发行在继续做好粮棉油信贷工作的同时,适应国家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农发行的业务范围逐步扩大到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样,逐步形成了我们一个多方位、宽领域的支农格局。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到目前农发行贷款总规模达到3万多亿,特别是近三年贷款投放力度比较大,每年累放贷款平均达到1万3千亿,我们在农村金融当中骨干和支柱作用不断增强。
一方面围绕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支持粮棉油的收购、储备、调销、加工等全产业链的发展。现在我们每年发放贷款支持的粮食收购量已经占到全国粮食商品量的60%以上,支持收购的棉花已经占棉花收购量的50%以上。我们为保护农民利益,解决农产品收购打白条问题,包括为支持国家粮食储备,保证主要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和供应,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另一方面,我们全力助推全面小康建设,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村公路、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的投放,2007年以来累计投放2万多亿元,支持了近万个项目。这些贷款的投放改善了农业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城乡发展的一体化。
在圆满完成国家交给我们职能任务的同时,我们自身的经营也得到了提升。积极探索政策性银行融资新模式,形成了以市场发债为主、企业存款为辅的多元化筹资模式,目前资金自筹率达到90%以上。我们现在已经成为市场上第三大发债主体,成为引导社会资金回流三农的重要平台和重要载体。有的金融机构是在农村领域吸收存款,我们是把城里和社会的资金归集起来投放到三农里面去。同时,我们自身的经营效益也不错,到去年我们人均利润达到了96万元,资产利润率达到了1.78%,成本收入23.3%。大家都是财经媒体的朋友们,对这些数字大家会有一个比较。特别近十年来我们农发行上缴国家各种税收800多亿元,包括我们处理消化历史遗留问题和自身的盈余、权益增加等,积累与贡献一共达到了3500多亿。大家可能觉得政策银行的资产质量是不是让人担心,事实上我们政策银行资产质量特别我们农发行资产质量很好。到去年年末我们的不良率是0.57%,大大低于同业的平均水平。同时我们的安全水平也很好,我们的拨备覆盖率达到了483%,是监管标准的三倍多。可以说农发行在有效履行职能支持三农的同时,实现了自身规模质量效益的统一,农发行内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逐步增强。
跟大家讲了半天,大家觉得农发行到底跟其他银行比有哪些不同,简要做一个概括。和其他银行相比而言,第一,农发行是国有独资银行,主要的职责是执行政府的意志,服务国家战略。第二,经营目标上突出社会性,强调承担社会责任,注重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同时兼顾自身效益,按照银行的三性原则来经营决策,保持财务的可持续。第三,业务范围严格界定在三农领域,开办的每项业务都是国家经过特定程序交办或者批准的。所以我们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履职重点,这都是根据国家要求进行动态调整的。在部分业务的客户选择上,农发行也有一定的自主权。第四,资金来源主要是依托国家主权信用,发行金融债券,同时在市县域范围吸纳一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存款,还是不能接受老百姓的储蓄。第五,我们的客户对象主要是公司类的客户,没有个人客户,贷款的利率也比较优惠,基本都是央行基准利率或下浮利率。所以,总的来说农发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政策性,是国家层面扶持三农的金融安排,业务运营坚持执行政府意志,服务三农需求和遵循银行规律“三位一体”,实行政策性目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确保风险可控、财务可持续。这是回顾一下20年来的情况。
大家都知道,今年年初,农发行成立了新一届的总行党委。新一届党委成立以来,农发行自觉提升战位,主动融入国家战略,认真落实稳增长的决策部署,在全面保证粮棉收储资金的同时,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上半年我们累放贷款7400多亿元,多投放500多亿元,增长了7.4%。到6月末我们全行贷款3.1万亿,比年初增加了2554亿元,增长9.02%。贷款主要投向以下方面:
全力支持粮棉油收储。一是跨年收购平稳顺利,累计投放贷款3600多亿元,收购粮食3400多亿斤,信贷投放量、支持收储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玉米收购量占东北四省区总产量的78%。二是积极配合棉花目标价改革,在新疆投放2014棉花收购贷款424亿元,支持收购量占全疆棉花收购量的84%。三是认真做好夏收信贷工作,安排1580亿元专项信贷规模,至6月末已经发放夏收贷款492亿元,支持收购粮油458亿斤。
在做好这方面工作的同时,我们加大了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支持力度。一是支持水利建设,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精神,制定了一揽子的专门优惠政策,与水利部加强合作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建设贷款业务。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审批了水利专项贷款421亿,投放了180亿。同时我们延长了原来就有的水利中长期贷款的期限,和专项贷款组合使用,上半年我们累计发放水利贷款685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水利贷款的投放量。二是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的贷款业务,按照全国城镇化建设规划,农发行立足业务范围,重点支持城中村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民集中住房建设。近期,我们认真落实国发37号文,已与住建部联合发文推进这项工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研发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贷款品种,并与住建部联合在广西、江苏等地开展试点。三是大力支持农村公路建设,我们把支持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对中西部地区重点倾斜,上半年累放贷款267亿,6月末贷款余额1700多亿,其中中西部贷款占73%。四是我们继续做扶贫工作,虽然1998年曾经把扶贫贷款业务划转到其他银行,但是这些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后我们加大了对扶贫贷款的投放力度,探索了许多模式,比如贵州毕节的整区域扶贫模式,还有湖北恩施的单体扶贫模式等等。五是在推进城镇化方面,积极支持“62+2”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和部分县域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支持这些重大项目的同时,我们始终坚持一点,就是支持看得准、有效益、不会形成过剩产能的项目,有效落实了国家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决策部署,发挥了政策性银行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在发放这些贷款的时候,包括收购贷款和重大项目建设贷款,我们始终坚持优惠性,因为优惠性是农发行三农贷款最显著的特征。我们坚持基准利率或下浮利率,坚持少收费或者不收费或者降低收费标准。特别是在应对经济下行时期,对一些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我们坚持不抽贷不压贷,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总的来看,我们上半年工作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下一步,农发行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找准与国家战略的结合点,找准信贷支农的着力点,进一步提升站位,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上周我们刚开完年中全国分行行长会议,对下一步信贷支农做了规划,重点在四大领域加大投放,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稳增长决策。一是全力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好国家粮棉油重要农产品的收储政策,保护农民的利益,维护市场的稳定,继续支持粮棉油等全产业链的发展,提产能促安全;同时,围绕国家粮安工程建设规划,积极支持仓储设施建设、应急供应体系和物流体系建设。二是全力服务农业现代化,重点主要是支持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支持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促进生产标准化,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支持装备机械化,支持良种繁育、大型农机具推广等,促进运营的产业化,支持种植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的运营、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绿色化,支持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发展。三是全力服务城乡发展一体化,重点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涉农棚户区改造,农村路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包括农村科教文卫等公共事业的发展。四是全力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研发产品、创新服务,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我们要认真落实好国家扶贫开发纲要,以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为重点,实施精准扶贫,帮助贫困地区百姓尽快摆脱贫困,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以上四个方面是农发行阶段性履行职能的大体轮廓,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同时,作为政策性银行,也随时做好承接国家交办的新任务的准备。我们始终坚持把服务三农作为我们的办行方向,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继续坚持以农为本,根植三农,加快推进农发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形成我们在三农领域的专业优势和品牌特色。把农发行打造成政府的银行、支农的银行、现代化的银行。我就首先跟各位媒体朋友把农发行的情况做个简要介绍,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孙主任。我们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发布主题进行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刚才您在介绍当中提到了粮棉油的收储是农发行业务的主要方面,今年夏粮收购开始以来,在河南和安徽的一些地方出现了卖粮难的情况,您能否介绍今年夏粮收购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像棉花、大豆等这些政策都全部推出了,粮食收购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是越来越明确了,作为收购资金的主要提供方,农发行在粮食收储的信贷资金政策方面是否有一些调整,您能否透露一下,谢谢。
孙兰生:支持粮棉油收储、提供信贷资金供应,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农发行的政治任务,这些年我们始终把这项业务作为全行业务的重中之重。特别今年夏收工作特别重视,包括支持目标价格改革我们也积极参与,积极推进。有关的具体情况,今天正好我们客户一部的副总经理李汉光在场,下面请他给大家回答。
李汉光:有关夏粮收购的形势,这个我来做介绍。今年夏粮应该说继续丰收,有关部门前期公布的有关夏粮收购的数据,今年夏粮总产量2821.3亿,比2014年增产了89.4亿,那么夏粮还是以小麦为主,那么从小麦上市初期的收购形势看,应该说比较复杂。那么小麦这个上市初期价格趋弱,价格是弱势运行。除了河北以外,其他五个小麦的托市收购的预案区都已经启动了小麦最低价格预案。尽管启动了最低价格的预案收购,但是与往年比,收购进度还是趋缓。主要原因:一是小麦的收购期比去年推迟,也是受天气的影响,小麦的收获期比往年延缓了一周,小麦上市也就延迟了。二是部分地区小麦品质差,主要是不完善粒超标,有的个别地区小麦比较严重。托市收购国家的标准是质量标准,这些质量差的小麦包括不完善粒,大部分不符合国家收购的质量标准。三是企业特别是一些市场收购的主体,包括一些加工企业,因为前期受小麦加工的副产品麸皮价格下降,以及一些小麦的终端需求,这种影响可能加工企业不愿意多收,所以总体小麦收购初期比较趋缓。随着后期天气转好,一些小麦的主产区通过增加收储的一些设备,比如说一些吹风机等,对不完善粒进行处理,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基本上恢复了正常的收购节奏。总体看目前小麦的收购市场还是以政策性收购为主,市场性收购为辅。农发行面对这种今年夏粮收购的复杂形势,刚才孙主任也讲了,高度重视夏粮收购工作,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和保护农民利益高度出发,把实施夏粮收购工作作为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夏粮收购顺利进行。一是及早地准备,及早地进行市场调查,及早地进行企业贷款需求摸底。二是及时足额保障小麦夏粮资金的供应,同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市场性多渠道的收购。第三就是及早安排夏粮资金1580亿,满足夏粮收购的需求。第四就是向企业提前发放资金,做到钱等粮。第五个就是强化信贷资金的管理,确保国家粮食信贷资金的安全。第六个是改善服务,在夏粮收购资金供应过程当中,我们要求在节假日资金供应不断档,延长服务时间,确保托市资金及时兑付到农民手中。
截至7月20日,我们投放的夏粮收购贷款,农发行投放夏季粮油收购贷款694亿元,收购粮食655亿斤、油料6亿斤。
第二个问题记者讲到了粮食收储政策对农发行资金供应政策的一些调整。我想是这样的,就是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服务于国家战略,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粮食调控政策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农民的利益,农发行的粮食信贷政策,也是随着国家粮食调控政策的不断变化,随之不断地调整完善的。去年,国家在东北地区实施大豆目标价格试点,农发行也适应这一调控政策的变化,不断完善我们的市场性收购信贷政策。下一步我们也是进一步总结去年大豆目标价格试点以后信贷支持大豆市场收购的经验,主要是围绕下一步客户的布局定点,以及我们农发行实施的战略性客户群的建设,以及完善我们粮食收购信贷资金的管理措施,以及市场性收购贷款的风险防控等等这些方面,进一步来调整完善农发行的市场化收购信贷政策,适应调整变化的粮食调控政策,服务好粮食市场,服务好三农,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农发行的改革方案,政策性业务和经营型业务实行分账管理,分类核算,在农发行的内部这个是怎么来界定的,存量业务和增量业务怎么来做。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看到咱们的不良率现在才0.57%,不知道政策性的不良有没有算在里面,如果没算的话是多少,能不能介绍一下政策性业务风险防控的一些措施,谢谢。
孙兰生:农发行始终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应该这样说,农发行的业务不管是政策性还是叫自营性,这些业务都是面向三农的,都是投向三农领域。同时不管政策性业务还是自营性业务,都是国家经过特定的程序交办或者批准的。至于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如何分类的问题,这是改革当中的一项内容,有关部门正在研究。
至于您说的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都是一样的内容。有关部门都在研究,等将来确定之后我们会正式对媒体公布,谢谢。
金融时报记者:今年2月国务院会议明确农发行要通过专项过桥贷款为地方水利提供支持,现在已经过去5个月的时间,专项贷款目前发放情况如何。作为一项新兴业务,农发行在开展这项业务中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在这方面有什么打算,谢谢。
孙兰生:重大水利建设是国家稳增长、惠民生的一项重大战略安排。特别是通过农发行发放过渡性资金给予支持,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创新,也是国务院交给我们的一项政治任务。我们接到这项任务之后,积极和水利部进行配合,和水利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了项目对接。特别在我们农发行内部,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部门,采取了一些优惠措施,包括利率倾斜,西部地区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20%,中部地区下浮15%,东部地区下浮10%。另外我们在发放贷款时采用信用贷款发放形式,优化办贷流程,提高办贷效率,要求受理之后15个工作日就把贷款批出去。同时把水利过桥贷款和原来有的中长期水利贷款包括流动资金贷款组合使用,发挥最大的效用。到目前专项水利过桥贷款审批421亿,发放了180亿,应该说整个进展情况是比较顺利的。如果说遇到哪些问题,一方面可能有些政策的衔接还需要加强,有关方面的政策需要完善,更重要的问题,我们觉得贷款投放进度低于预期,这个主要是受工程进度的影响。大家也都知道今年天气不太帮忙,部分地区连续遭受暴雨袭击,好多工程建设被迫停滞。因为贷款是根据工程进度来发放,这样影响了贷款的发放进度。下一步我们一定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水利部配合好,抓紧安排项目,抓紧跟踪项目,投放资金,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好,谢谢。
农民日报记者:您刚才在介绍中提到,特别是2007年之后农发行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请你进一步介绍一下农发行在支持扶贫开发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谢谢。
孙兰生:扶贫开发工作是我们农发行一个重要工作,也是政策性银行必须履行好的职责。特别是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到了关键阶段,大家都知道,总书记说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尤其看贫困地区的老乡。这个贫困地区人口数量还不少,扶贫开发的任务还很重,前一段大家也看到一些媒体公布了贫困地区一些数字,这些数字都沉甸甸的。如果这些贫困地区的人口脱贫问题解决不了,全面小康建设就难以实现。作为政策性银行,支持扶贫一直是我们的一个重点。我们这几年通过优先支持,利率优惠,延长期限,规模保证等一些办法,保证了这个贫困地区的建设。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公路建设投放的力度很大。另外我们也支持一些整体的扶贫搬迁,扶贫工作推进这么多年,现在已经到了关键阶段,到了攻城拔寨的冲刺期,到了啃硬骨头的时候。特别是有些地区采取常规的扶贫办法可能一时也解决不了贫困问题,或者是脱了贫也稳定不住。下一步,可能重点采取异地搬迁的办法,把一些居民从不适宜生存生产的地方搬出去。我们下一步安排了大约四、五千亿的资金,专门成立了工作机构,研究专门的信贷产品,专门的信贷管理办法,加大扶贫贷款的投放,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出把力。谢谢。
农村金融时报记者:我想了解的是当前农村金融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领域,农行、农信社、邮储银行也在服务这个板块。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在支农方面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孙兰生: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最大的不同,一个是政策性,一个是优惠性。所谓政策性就是我们的信贷资源配置一定要符合国家战略导向,一定是三农领域的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去。这么多年来农发行的信贷资金始终按照这一个原则来配置。从优惠性上来说,我们这么多年对三农领域的贷款,一般把门槛降得很低,优化办贷条件,同时我们的利率也比较优惠,前面我已经讲过,我们95%左右的贷款都是基准利率,甚至是下浮利率。另外一个我们的办贷方式也相对更优化一些,都采取信用杠杆的方式和组合担保的方式,减轻企业寻找资源担保的压力。
我们这两年在三农领域的优惠贷款体现在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涉农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包括一些中等企业,都存在财务不规范,还有一些抵押资源缺乏的问题。我们对这一部分贷款的客户尽可能采取一些循环贷款或者中期流动资金贷款,解决它的融资困难,减少企业当年周转还贷的压力。特别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针对企业的困难,我们采取了一些风险缓释措施,保证企业只要基本面是好的,就能够让它相对便利地得到资金。
经济日报记者:我想问一个关于筹集资金的问题,刚刚孙主任在介绍情况的时候提到,农发行的资金自筹率达到九成,这是很高的比率,主要以发债的方式。发债有可能会面临利率方面的挑战,未来咱们行的筹集资金会不会有一些新的考虑和完善的打算,谢谢。
孙兰生:资金来源是银行的血脉,没有资金来源任何一个银行都无法运营。在资金筹集上,这些年我们坚持自主自立,面向市场,应该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刘总经理在,请刘先生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刘定华:提到筹资的问题,目前我们的资金来源基本上是这样的,就是政策性金融债占资金来源71%左右,存款占资金来源的20%左右,再有一部分主要就是央行的再贷款。我们这几年的筹资也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过去高度依赖于中央银行的再贷款,2004年左右,央行的再贷款占资金来源的90%。这些年我们坚持走市场化的筹资道路,利用国家信用发行政策型金融债,再一个就是我们自筹资金能力在显著增强,这是一。第二就是利率市场化以后,农发行确实是受到冲击最大的一家银行。一个是利率市场化,一个是企业直接融资的增加,再一个是农发行所承担任务在逐步增加。
我们在筹资上面临三个问题。第一个是量的问题,就是资金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就是我们的发债规模,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年发债量已经到了8千亿,每年的增幅在40%左右。而现在市场上债券的发行主体显著增加,今年银行间市场的发债量已经达到了14万亿,比上年增加了4万多亿。所以政策性银行能不能在市场上筹集到这样的资金量,确实对我们是一个挑战。
第二是价格的问题。就是利率市场化以后,我们发债的成本是显著增加的,而我们的贷款利率,就是央行三次调整贷款利率对我们这一家主要依靠贷款收入的行来讲,影响是很大的。这三次降息我们减少贷款利息收入190亿。而同时从去年开始,利率市场改革以后,我的发债成本显著增加。今年上半年我行的发债成本是3.75左右,去年市场上流动性比较紧张的时候,发债成本将近上升了200个BP,就是我行的存贷差明显收小。我们发放政策性贷款基本上是无利可图的,有时甚至是赔本的。
第三就是我们承担职能任务的加重,特别是扶贫搬迁,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再就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中长期资金的贷款需求显著增加,对农发行资金来源的期限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我们以短债为主,因为粮棉油收购基本上是一年一清,这个中长期贷款现在都是五年甚至十年,水利贷款甚至达到20年以上。这样就需要发一部分长债。发长债就是十年期以上的长债,按照目前债市的水平,与五年以内的利差要高80个BP左右,所以对农发行来讲成本上也是考验。所以我们现在就是刚性的信贷需求,需要我们在市场上筹集大量的资金,而我们同时又要管控好成本,实现在财务上的可持续性。这对我们来讲确实是一个很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在市场上面也是在统筹考虑,第一,就是坚持走市场化筹资的这个道路,我们是不会动摇的。因为现在的大方向就是依靠市场来配置资源。经过十年的发债,我们也积累了一些发债的经验,也锻炼了一支发债队伍,所以我们有信心从市场上筹集到足够的资金。
第二,我们想利用好两个市场,既主要依托于国内市场来筹集资金,同时也在国际市场上面发展债券,我们在国际债券市场上发行了四期人民币债券。去年境内境外的人民币利率债利差200个BP左右,这样可以相对稀释一部分我们发债的成本。
第三,就是争取央行的政策,就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支持。央行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比如说抵押补充贷款。
第四,就是争取贷款的财政支持。另外,我们还管好自己的这个存款资源,过去农发行不太重视存款,这几年我们也重视了对我们存款资源的管理和对公共存款的营销工作。我们每年的新增存款量都在一千亿元左右。所以通过上述这些综合性的措施,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来引导社会资金回流农村,谢谢。
主持人:时间关系,我们最后一个问题。
中央电视台记者:还有一个多月就开始秋收了,我想问一下农发行今年现在有没有开始启动秋收的工作,准备投多少资金,具体政策方面有没有调整和变化,谢谢。
孙兰生:我们和你一样都非常关注秋收。根据前一段发布的消息看,今年秋收有望再获丰收。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农发行现在已经开始启动秋收的准备。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秋收的几大品种,大体上还是延用原有的一些收购的政策。我们农发行要按照原来的计划安排,把资金准备好。我们目前的考虑就是,一方面把规模备足,按照今年的收购量提前备足了资金,这方面让大家放心,资金规模肯定没有问题。另外在贷款方式上,我们继续根据不同的收储政策,安排不同的信贷模式,比如目标价改革推进地区,我们按照既定的信贷政策推进。支持秋粮收购,我们的基本要求还是一定资金提前到位,做到“钱等粮”,底线还是保证不因为我们收购资金供应问题让我们的开户企业给农民打了白条。这不仅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需求,同时也是维护市场稳定的需求,更主要是保护农民利益的需求。不管怎么改,今年的收购政策怎么出,农发行一定跟着国家的收购政策走,一定把收购资金供应工作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各项工作做好,保证不因为我们资金供应工作影响国家有关收储政策的落实,谢谢。(完)
第四篇:中国工商银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中国工商银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时间:2015年8月6日 地址:银监会403会议室
主持人:今天我们召开第四场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请中国工商银行来进行发布。工商银行的发布主题是“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今天我们请到的发布人是中国工商银行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高志新主任,电子银行部侯本旗总经理,产品创新管理部薛鸿健总经理、小企业金融业务部熊燕总经理。
接下来,我们请发布人高志新主任来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高志新:谢谢!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出席工商银行专场发布会。今天我和我的三位同事将与朋友们就工商银行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的相关情况进行沟通交流。
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工商银行这方面的进展,之后请三位总经理一起回答大家的问题。
在座有的朋友可能参加过今年3月23号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布会,我们发布了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品牌e-ICBC,也宣布了互联网金融战略的总体布局。近半年的时 间里,工商银行以三大平台和三大产品线为主体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快速健康发展,较好地服务了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需求。这里我先简要报一组数据: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融e购”电商平台交易额累计达到2044亿元,同比增长26.8倍;“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用户总数达到130万户,“融e行”直销银行平台交易额突破230亿元,整体呈现加速态势;快捷支付工具“工银e支付”客户突破6000万户,交易额突破80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5.4倍;基于客户线上线下直接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产品“逸贷”,余额超过1900亿元;契合小微企业“短频急”融资需求的互联网贷款产品“网贷通”,累计向7万多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73万亿元,余额超过2000亿元;依靠大数据技术开发的纯信用贷款产品“公司逸贷”,累计发放贷款87.3亿元。
总的来看,工商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有四个特点:
第一,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和提质增效方面有三个亮点,其中突出的一个亮点就是互联网金融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式。目前工商银行正在对信贷服务模式进行一系列创新,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利用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手段,将信贷业务划分为标准化和专业化两大基础类别,实行差异化的经营管理。标准化服务主要是对一些基于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三流合一”,额度相 对较小、适合标准化作业的信贷服务,将重点通过开发互联网金融产品,开展纯线上的融资服务。专业化信贷服务,主要是针对一些复杂的大客户、大项目和大宗信贷业务,以及少量小微企业的个性化等非标准化信贷业务。这主要是说线下的,过去讲传统的信贷模式,当然它也会有一系列的流程和机制的转换,有线上线下两类创新和分开的管理。线上这一块,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已进行了很多创新和探索,推出了面向个人、基于消费的“逸贷”、面向商户的“公司逸贷”以及面向小微企业的“网贷通”等产品。今年上半年,我们又对这类标准化信贷产品进行全面整合、整体开发,以逐步实现纯线上、集约化经营。前不久,我们成立了个人信用消费金融中心,全面发展无抵押、无担保、纯信用、全线上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支持居民扩大消费和消费升级。近期还将成立全行统一的网络融资中心,全面开发运营面向个人和法人的标准化线上融资产品,特别是适应小微企业“短频急”融资需求特点的线上融资产品。当然,线上标准化与线下专业化的有机结合是我们的优势,如对小微企业的非标准化信贷业务,我们通过小微中心实行集约化专业经营,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融资的便利性和可获得率。到6月末,我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8万亿元,上半年实际增加1065亿元,增幅6.2%,贷款客户同比增加2.16万户,申贷获得率提高至91%,达到“三个不低于”的监管要求。
第二个亮点是信贷增量与信贷存量并轨管理有机融合。上半年我行新增本外币贷款6226亿元,增幅5.6%,累放贷款4.65万亿元,相当于新增量的8倍,其中收回移位再贷1.02万亿元,加上新增实际新投放信贷总量达1.6万亿元,将更多的存量信贷资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收回再贷1.02万亿元,这是什么意思?贷款到期之后,如果还继续给这个企业,这不叫收回再贷。收回再贷,比如这个项目建成了,贷款回来了,肯定用在别的新项目上去。再比如个人按揭贷款,他还了之后肯定会用到别的地方去,要把这些用好,真正用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第三个亮点是信贷和非信贷融资有机融合。以前关注比较多的是贷款增加了多少,其实融资工具是非常多样化的,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工具的创新发展非常快,工商银行也特别注重这方面的创新,把信贷和非信贷融资有机结合起来。上半年债券承销、金融租赁、委托贷款等非信贷融资累计办理5215亿元,成为支持实体经济重要的资金来源。其中,主承销各类债务融资工具居国内同业首位;银团贷款总额居亚太地区银团业务牵头行、簿记行榜首。
工商银行的第二个特点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心还是在金融。互联网金融不管融合了多少互联网技术的特征,其创新发展仍离不开金融的基本功能和属性,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工商银行推出电商平台开展跨界服务,可是我们建设电商平台不是为了靠商品经营盈利,而是为了实 现商品交易与支付、融资等金融功能的无缝结合来提高客户粘性和活跃程度,拓展信息数据积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创新出更为贴近市场、更加符合客户需要、更富效率和价值的金融服务,探索一条“以融引商,以商促融”的电商平台发展新路。
第三个特点,是互联网金融发展中注重利用金融杠杆服务各行各业实现“互联网+”。大家都关注到“互联网+”正由消费领域加速向生产经营、政府服务等领域拓展。工商银行通过大力发展B2B商城、B2G采购平台,使之成为服务政府机构、集团公司、企业供应链的“云”平台,打造“互联网+产业+金融”的多方共赢发展模式,带动各行各业实现“互联网+”。
第四个特点,工商银行的互联网金融走的是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的道路。现在工商银行超过87%的业务是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办理,三分之一的客户基本不来银行,主要通过互联网办理业务。但同时线下网点中高端客户总量和业务占比却呈增长之势,这说明网点在办理复杂业务,以及支持客户个性化、差异化服务有着不可替代性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工商银行在境内近1.7万家网点以及连通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境外机构,是区别于其他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因此,我们利用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加快对线下网点进行智能化改造,并在境内已符合条件的1.5万多家网点全面开通WiFi服务,发挥网点在客户引流、业务拓展方面的作 用。同时,通过推出适应不同人群的APP以及融e购、手机银行等线上平台,我们将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业务接入的整合、信息共享与流程互通,从而构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和服务效能。
各位媒体朋友,关于工商银行创新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情况,我就先简要介绍这些,下面请大家提问。
提问环节
经济日报:首先我想追问一个问题,您刚刚提到我们将会成为一个网络融资中心,能不能再详细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以及产品的形态?第二个问题想请问侯总,关于直销银行我知道从国外的实践看,不少是以独立法人的形式在运行,工行有没有试水独立法人的规划?前段时间有消息称,交行在探索引入民营资本,考虑是不是存在成立互联网金融子公司的可能性。我想请问,工行对于这种有可能出现的新的组织形式有什么样的看法?
高志新:工行网络融资中心下个月可能就要正式挂牌,具体情况到时候挂牌时我们会一起发布。
侯本旗:直销银行大家都比较关注,我们的直销银行叫“融e行”,也已经上线营运一段时间了。它有两大特点,一个是便捷服务,第二是完全开放,只要是国内银行的客户,都可以通过电子账户来体验工行的产品和服务。
具体到直销银行的运作,国内各家银行也都在探索,我 们实践中也在探索,在探索这块业务到底怎么做,跟其他的业务怎么样协同。刚才你谈到的问题,有没有作为独立法人的打算,至少现在还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我们整个互联网金融这一块业务发展比较快,在组织架构方面现在还没有大的变化。当然我们也非常关注业务协同的问题。6月1日我们成立了一个新的机构,叫互联网金融营销中心,来统筹全行的互联网产品营销组织和推广。我们的架构是三大平台三大产品线,涉及到很多部门,涉及到总行、分行、支行,怎么样统筹、怎么样协同也是我们一直考虑的问题,所以我们专门成立了这个中心。它的主要职能就是统一负责三大平台的运营,统一组织三大产品线的推广,尤其是直接负责一些重要客户线上市场的拓展。我们想通过这么一个中心,能够加快专业间的协同,能够加快总分行的联动,能够形成一个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型营销格局。
你关注的问题很重要,“互联网+”表面上是一个技术的变化,它背后可能会引发新的业务做法、新的业务模式、新的业务组织架构的可能性。我们在做业务的同时也关注外部监管环境的变化和同业的情况,我们会根据这些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来研究怎么样服务好实体经济,怎么样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在这些方面,我们会根据工行自身的特点,走一条有工行特色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道路。证券时报:刚才讲到工行会关注监管环境的变化,刚刚十部委出台了关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工行这边怎么样看待这个指导意见?您认为这个指导意见对第三方支付和P2P新兴互联网业务做了哪些规范,对工行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薛鸿健:我们认为《指导意见》对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工商银行对于发展互联网金融是抱着开放、共享、创新、包容的心态,并且一直致力于和各方携手,共同打造健康良性、包容开放、生机蓬勃的互联网金融生态。我们看到,《指导意见》在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方面提出了很多积极的政策措施,例如鼓励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从业机构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拓宽从业机构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相关政府部门简政放权,提供优质服务,营造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落实和完善有关财税政策;推动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互联网金融配套服务体系等等。这些措施的出台和付诸实施,将有利于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和产业生态环境,有利于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快速发展。
同时,《指导意见》鼓励银行业开展业务创新,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和网贷平台提供资金托管、支付清算等服务,这也有利于拓展银行的业务领域。
随着《指导意见》各项措施的实施,我们觉得互联网金 融将来会呈现出一个更加健康的发展态势。当然对商业银行,包括对工商银行的创新和服务能力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会加大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力度,进一步完善e-ICBC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努力为客户提供集信息、商务、金融于一体的综合化服务,并且更加注重用更好的服务体验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比如我们会大力拓展客户需要的生活场景,丰富产品,提高客户黏性。同时工商银行也会进一步应用大数据研发更多满足小微企业需要的互联网信贷产品。
农村金融时报:今年以来,微众银行、网商银行这些纯线上银行开张,有观点认为未来很多小微企业线上贷款会通过这些机构来做。我不知道工行在这方面有没有感受到压力?工行在“互联网+”方面,对小微企业贷款方面有什么样的举措?
熊燕:通过互联网技术来服务小微企业,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是一个福音。工商银行这几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小微企业的特性决定了它们和互联网的大数据、信息化这一块契合度非常高。刚才高志新主任在介绍我们服务实体经济的时候已经讲到这个方面,工商银行在线下建立小微企业专营机构的基础上,依托在大数据挖掘应用上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巨大潜力,通过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构建了全新的小微企业管理服务模式,为在有效控制实质风险的前提下,提升小微融资可获得性和 便利性创造了条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在小微企业的融资创新方面,我们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怎么通过互联网的技术与我们传统的信贷结合来做这方面的产品创新。比方说通过POS商户收单的信息流,根据这些情况来做一些公司逸贷的产品。比如跟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合作,包括我们融e购电商平台的开发,基于商品流、资金流、物流来做网上贷款。我们有一款产品叫“网贷通”,它的特点就是我们在线下签订担保合同,在线上可以随时在线申请、在线提款、在线还款,这是非常契合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频、急的特点,显著提高了融资的便利性。今年上半年我们“网贷通”贷款的余额是2400多亿,其中小微客户是2200多亿。
再以小微企业电子供应链融资产品为例,针对小微企业贸易融资频度高、金额小,而传统手工模式手续复杂、效率低的特点,我行通过与核心企业合作,将我行业务系统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ERP系统实时对接,将网络融资完全嵌入供应链交易当中,通过信息流、物流及资金流信息的相互验证,为小微客户办理信用融资。这一产品大大提高了小微企业申请贷款、银行审批、回笼货款的效率,而且通过核心企业有效信用支持,无须提供额外担保,解决小微企业提供担保难的问题。截至6月末,我行已与32户核心企业开展电子供应链融资业务,为供应链上下游客户累计发放融资71.4亿元。下一步,我们还会进一步推出纯信用的线上小微企业贷 款,在控制实质性风险的前提下,通过更多的手段来满足小微企业资金需求。
在整体的存量贷款改造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个很大的尝试,刚才有记者问到网络融资中心的问题,我们计划9月份挂牌,具体情况到时候再发布。工商银行11万亿的贷款里面,通过互联网、网络融资的产品,占比在4%到5%左右的量,这里面我们还想做一些改造,通过研发推广线上融资服务、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化信贷服务模式,加快提升小微企业融资的便利性和可获得率。这个中心今后主要的只能,是为个人客户、公司客户、小微企业客户提供一个统一的网络融资产品创新平台、研发平台,推广平台。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率先完成了对部分金额小、周转快的小微企业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等业务的网络化改造,先期已办理网络化融资258亿元。经过互联网改造以后,这些业务可以实现客户线上一键式操作办理贷款,实现了对小微企业高效便捷、全天候的融资服务。
在风险控制方面,小微企业的一个特点是风险比较高、信息不对称,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风险高,导致了融资难。工商银行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对潜在风险进行集中监测、系统预判、及时预警,构建了智能化的风险防控体系。作为数据依赖型行业,银行具有完整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应用体系。工商银行所积累的数据规模大、历史长、且是真实的交易记录,是一座蕴含无限价值的“宝藏”。我们从2007年就 开始建设数据仓库和集团信息库“两大数据基础平台”,实现了对全部客户、账户、交易等信息的集中管理,目前存储的数据量超过1300万GB,且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爆发式增长。以客户信用记录为例,我们对个人客户和法人客户的违约率、违约损失率数据的完整积累长度分别超过了8年和6年。我们在总行专门成立信用风险监控中心,在全面梳理行内系统数据的基础上,引入行业共享数据、工商登记、海关进出口贸易、外部欺诈、网络舆情等外部信息,并对内外部数据信息进行整合、校验和挖掘,为信用风险监控提供数据支持。目前,工商银行已实现了对全行超过10万亿信贷资产和每年8-9万亿累放贷款的动态风险监测和实时预警控制,并能全流程监测到每一个机构、每一户企业、每一笔贷款的具体运行情况,提高了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未来,工商银行将继续加大小微企业融资的网络化改造,加快实现小微企业的标准化、精品化、规模化发展,致力于为小微企业提供“全客户、全产品、全天候”的金融服务。
路透社:刚才我看有媒体同行也问到互联网监管规则的问题,从一个宏观层次来说,确实是创新的。近期人民银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很多市场人士认为压缩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空间和创新模式。工行作为银行业互联网金融发展最快的银行之 一,对于这个监管规则怎么看?包括这个监管规则推出之后,这个新规对于工行的业务上会有什么影响?
薛鸿健:我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对于《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我们非常关注。这里面主要是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进行规范,但其中也涉及支付账户与银行账户的关系等问题,对此我们将进行认真研究,并将根据最终生效的管理办法依法合规开展相关业务。
金融实质是管理和经营风险的行业,服务效率与风险控制,换句话说服务的便捷性与安全性,始终是需要平衡的一对矛盾。应该说,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有关限额管理的规定是对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和支付便捷性的一种兼顾和平衡的考虑。相信在征求公众意见后,管理办法一定能够更加完善,更能体现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规律,进一步促进支付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作为支付服务市场的参与者,我相信工商银行未来的支付结算业务也会继续得到健康的发展。
北京晨报:我有几个问题想问一下,一个是关于“融e购”的问题,工行推“融e购”这一块的力度非常大,但是从电商这一块和天猫、京东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未来工行在“融e购”这一块,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是沿袭天猫或者京东,还是有自己的模式?
侯本旗:“融e购”我来说说。我们工行“融e购”商城 现在在初创期,所以刚才你说跟他们有一些差距,更客观的说,差距还比较明显,因为他们都是经营了十几年的商城了,我们在交易额和流量方面,和他们相比还不是很高。在服务上面,也在借鉴他们的一些做法,来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另外一个特点是发展特别快,上半年交易额同比增长26.8倍,是去年全年的3倍,到7月底是去年全年的4倍,一直呈加速发展的态势。为什么会有这么快的增长?关键就是业务模式。开始做电商我们也没有经验,也没有人才,重点考虑的问题就是,作为银行我们的电商到底怎么做?我们分析了一下有代表性的两个电商,一个是天猫,一个是京东,天猫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他的开放模式,他自己是不做经营不做产品的。京东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他的产品质量,他是自己经营来掌控质量。我们的模式是将这两个好的东西结合在一起,把我们的商城定义为名商、名品、名店这种错位的竞争,是好的商品和服务,而不一定是产品要多少,当然好的东西越多越好。我们提出了两个方向,第一个是真,作为线上的交易,产品的质量要高。我们做真又不能像京东一样直营,那怎么办?我们想了一个办法,我们选择商户,“融e购”上的商户都是我们邀请来的,我们不接受报名,我们根据市场的反映,邀请好的商户到我们这儿来经营,而且我们要求商家直营,自己卖自己的东西他就不会拿假的东西来卖。有的企业说我经营模式不一样,我自己不销售,我们就请商家指定一家代理来我们这个商城。所以通过选择商户,保证了商品的质量。
另外一个特点对于商户有吸引力,我们把它叫做值,什么叫做值?就是不收费。商户在“融e购”电商平台上来经营没有入驻费,没有交易佣金,也没有宣传推广费,对于商户来讲,他的经营成本节约了很大一部分,节约了以后,商户为了扩大销售,他又通过做营销活动,通过价格优惠,通过商品分期付款的贴息来扩大他的销售。很多产品在我们这个平台上有一些价格方面的优势,这个产品质量有保证,价格又公道,就会吸引更多的客户进来,客户多了以后,又会吸引更多的商户进来,所以这个平台就做起来了。“融e购”是很好地体现平台的双边效应,双方互相吸引的一种趋势。
发展快关键问题还是定位的问题。由于这个定位,所以我们的“融e购”商城在商业模式上跟其他的电商平台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是一个免费的平台。不收费怎么样生存、怎么样发展?作为银行,我们关注的是延伸的机会,交易延伸的结算机会、融资机会和获取新客户的机会。我算了一下数,去年全年是这样,到现在也是这样,在“融e购”商城上经营的商户有1/3原来不是工商银行的客户,这些公司原来跟工商银行没有关系,因为它们的商品好,我们邀请它们来经营,它们就来了,它们一来结算账户也来了,平台也来了,贷款也来了。所以这个平台更好地体现了平台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网络的外部效应。有一次讨论时我讲到,“融e购”电商平台是平台效应最好的例子,两个特点,一个是 双边效应,一个是网络外部效应。
关于今后的发展,我们还是继续这样一个定位,对未来的发展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今年4月20号,我们跟云南大理市政府做了一个合作项目,大理有很多小客栈,有很多旅行社,他们跟外部对接渠道不是很通畅,也没有自己的网站,我们跟172家商铺进行了合作,有客栈,有旅行社,一起合作推出了六项服务,吃、住、行、网、娱、用,推出以后我们没有想到交易量会这么大,到现在为止交易额已经突破了3亿。3亿对我们银行来讲,不是很大的数,但是对于大理旅游细分市场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数,通过这个我们服务了172家小微企业,原来他们都是通过其他的平台来交易,其他的平台会收他们的渠道费,高的要收20%,而我们是免费服务。
另外一个是卖樱桃。山东栖霞亭口镇是有名的“大樱桃之乡”。4月份开始整个活动期间“融e购”卖了20万斤樱桃,他们绣了一个锦旗给我们送过来,说比其他的平台加起来还要多。樱桃好吃但不好存,我们迅速的帮他们把樱桃卖掉了。
前几天有一个记者很细心,发了一个新闻说我们工行的“融e购”卖iPhone手机卖得比靠卖通讯产品起家的大型电商还要多。主要原因就是分期付款、商户贴息,分期付款手续费买手机的人一分钱都不用付,是商户为他贴的。我们还尝试着做不一样的营销,今天我们卖了1000台iPhone、200台iPhone6,为什么这么快卖完了?因为中国队在东亚杯上 昨天踢进了两个球,踢进一个球,降888块,踢进两个球,降1000块。很多事情我们也没有想到,电商平台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帮助消费者方面做出了这么多的事情。也感谢你关注“融e购”的发展,你如果成为我们用户以后,有好消息再推荐给你。
第一财经电视:在前段时间出现P2P跑路的事情,有媒体说今后P2P平台的资金存管必须通过银行来存管。我想问下一步工商银行这方面有没有开展新项目的计划?另外在之前的时候,P2P通常会把自己的资金存管在第三方支付机构,把资金存管在银行和存管在第三方支付机构有什么模式上的区别?
薛鸿健:我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互联网《指导意见》已经明确P2P的从业机构应该选择银行作为资金的存管机构,本着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宗旨,工商银行正在开展对P2P资金存管进行研究。
至于你刚才问到的第二个问题,我介绍一下银行是怎么做资金存管或者托管业务的。目前工商银行可以为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产、企业年金、理财资金提供整个总分账户的托管业务,大概托管的证券资金规模超过1万亿,保险资产超过2万亿,企业年金超过3万亿,理财资金超过1.5万亿。工商银行的资金托管包括投资的清算、交易的监督、风险的分析等一系列的托管业务。作为金融领域领先的资产托管银 行,开业以来我们始终保持非常好的行业领先的运作进度,托管交易的差错率也非常低,满足了不同的投资机构在不同市场上投资所需要的资金托管业务的要求。
金融时报:现在我们看到很多互联网公司,包括银行在内都在打造自己的互联网平台,工行也提出自己打造三大平台。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工行三大平台下一步的战略规划?另外,怎么看待跟这些机构之间的竞争,包括银行之间的竞争?
侯本旗:平台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有一本书叫《平台战略》,我同意他其中一个观点,今后大公司的竞争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但是更重要的是平台的战略。平台有明显的双边效益和网络外部性,像滚雪球一样,吸收各种各样的资源,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在工行的互联网战略中一个重点就是打造三大平台,“融e购”电商平台刚才做了一些介绍,上半年交易额是2000多亿,今年我们的任务是5000亿,5000亿是个什么概念?去年B2C平台全国排名下来,只有两家的交易额超过1000亿,“融e购”这个平台我们内部叫开局良好。
另外一个平台叫“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我们的口号是“把客户经理带在身边”,通过这个APP下载以后,可以直接找到客户经理。这种方式我们推广好了以后,可能会颠覆目前的银行客服方式。现在银行客服很多时候是靠客服中 心,打电话进来,我们这些客服人员接听,首先验证你是谁,你有什么事儿,很大程度上是陌生人的被动式应答。“融e联”这个平台推出以后,很可能这个服务变成熟人间的双向沟通,客户经理知道你是谁,知道你的大概背景,知道你的行为习惯,客户经理也可以回答问题,也可以做一些主动的营销推送,这跟原来的模式就完全不一样。
第三个平台就是直销银行平台,我们已经开发出来,也在探索跟其他业务的协同。
另外一个更大的平台是我们的网络银行平台,我们正在重构我们的网络银行服务。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整合。各家银行的服务都是这样,从柜面开始做到网上银行的服务,一套系统;做到手机银行的服务是一套系统,短信银行的服务一套系统。我们现在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整合,一个用户名,一个密码,一个账户体系,有同样的服务,手机和PC都是兼容的。还有一个特点是开放,比如不用先登录就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服务,非工行的客户也可以用工行的网络银行服务,同时我们的平台也向金融同业开放等。开放的目的还是想抓住平台的优势,发挥平台的双边效应,我们开放以后,客户就知道到工行的网络银行平台能找到最好的金融服务。全国人民都知道到工行的网银上面,有各种各样的综合性服务。工商银行有很好的客户基础,现在网银的用户有2亿户,手机银行的用户有1.6亿户,具备很好的打造一个综合性、开放式金融服务平台的基础。简单一句话,我们重视平台的 构建,做好三大平台的同时,也在构建开放式的网络银行服务。
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真的没有太考虑到跟同业怎么竞争,我一直觉得李善友教授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你以为你的对手是友商,实际上你的对手是时代”,我们做这些事情的目的都是为了顺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了顺应客户行为的变化,来改善我们的服务。
主持人:今天发布会时间到了,屏幕上面已经给到了联系方式,如果各位媒体还有什么事,可以跟上面的联系人联系。谢谢大家!
第五篇:国务院台办新闻发布会实录.docx2002-11-27
国务院台办新闻发布会实录(2002-11-27)
时间:2002-11-27来源:
国务院台办新闻发布会实录
2002-11-27
11月27日,国务院台办在钓鱼台大酒店举办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张铭清就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有关台湾问题的论述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张铭清:党的十六大报告有关对台工作的论述,确定了我们党进入新世纪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当前对台工作重点。这些论述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发展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基础。这些论述既保持了我们党对台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又体现了我们党在对台工作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既坚持了原则,又展现了诚意,十六大报告是我们党新世纪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于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中央电视台记者:钱副总理最近提出了一个中国原则“新三句”,今年年初朱总理的报告中也提出这个问题,请问,把“新三句”写入十六大报告有什么实际意义?
张铭清: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是发展两岸关系与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郑重将这一原则主张写入政治报告中,充分反映我们在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的坚定性,也体现了我们的诚意和包容性。这既是全党的共同意志,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我们希望台湾当局明确接受一个中国原则,承认1992年两会共识,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恢复两岸对话与谈判。
厦门电视台记者:十六大报告提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拖延下去”,这意味着什么?
张铭清:据我理解,这句话主要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台湾同祖国大陆实现统一,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感情问题。随着香港、澳门相继顺利回归祖国后,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已经进入解决台湾问题的新阶段。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二是,近年来,台湾局势日趋复杂,“台独”分裂势力不顾台湾同胞的福祉,一再损害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一再破坏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某些外国反华势力也正在干涉中国统一。台湾问题早解决比晚解决好。三是,我们党和政府已将完成祖国统一确定为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我们相信,在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进程中,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的统一大业一定能够早日完成。
新华社记者:对十六大报告有关两岸政治谈判问题,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了“三个可以谈”,请问您认为这展现了大陆哪方面的善意和诚意?
张铭清:我们一贯主张开展两岸对话,进行和平统一谈判,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两岸的统一。中共十六大报告对此再次做出郑重呼吁,并提出“2300万台湾同胞是我们的手足兄弟,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表明我们在一如既往地为实现和平谈判进行不懈的努力。近些年来,尽管由于台湾方面的原因,使两岸的对话与商谈被迫中断,但我们始终在积极争取两岸商谈得以尽快恢复。
为打破两岸政治僵局,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我们在不同的时期,就两岸政治谈判的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积极主张。1992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包括就两岸正式谈判的方式问题同台湾方面进行讨论,找到双方都认为合适的办法“。1995年1月,江泽民同志的八项主张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分步骤进行两岸谈判、逐步实现和平统一的构想。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重申了这一主张。十六大报告关于两岸政治谈判的论述,包括首次明确提议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三个可以谈“,表明了我们对台方针政策的一贯性、连续性,体现了我们在两岸政治谈判问题上的积极态度与极大诚意。”三个可以谈“的提议,使两岸政治谈判的议题进一步具体化、更具操作性,表明我们由衷希望两岸尽早结束敌对状态,使两岸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同时也表明,我们愿意以最大的诚意,妥善处理台湾方面所关心的问题,诸如台湾地区在国际上的活动空间问题、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等。这些主张,进一步拓展了两岸政治谈判的空间,为打破两岸政治僵局指明了道路,为两岸同胞展现了共同争取和平统一的光明前景。我们相信,只要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谈起来,这些问题完全可以得到妥善解决。
香港无线电视台记者:关于春节期间两岸开办“定点包机直航”业务一事的进展如何?大陆方面的立场态度如何?
张铭清:关于春节期间两岸开办“定点包机直航”业务之事,本月22日,国务院台办主任陈云林在会见台湾”中国台商发展促进协会“理事长章孝严时,已明确表达了我们的立场,具体情况可以看11月23日的相关报道。
《厦门日报》记者:本月是“九二共识”达成十周年,对台湾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有何评论?张铭清:10年前,海协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共同奠定了促进两岸商谈的政治基础。为此,海协李炳才常务副会长专门发表了题为《坚持”九二共识“,早日重开对话》的纪念文章。
“九二共识”的内容及其达成的过程,体现了妥善处理分歧、有效打破僵局的政治智慧,对于建构商谈基础、建立互信具有多层次的丰富含义。可以说,“九二共识”就是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暂时搁置某些政治争议的典范。遗憾的是,台湾当局领导人上台以来,拒不承认这一共识,致使两会的接触与对话迄今难以恢复。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今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与祖国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与政治主张,再次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暂时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尽早恢复两岸对话与谈判,展现了我们推动两岸对话与谈判的极大诚意和善意。我们希望台湾当局认真回应我们的建议和主张,务实承认在“九二共识”中曾经做出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郑重承诺,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重开对话和谈判。
台湾中央社记者:您刚才提到要打破两岸政治僵局,有没有可能在不提“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就两岸直航、“三通”等议题进行交流和对话?
张铭清:我们积极推动两岸“三通”的立场是一贯的,并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我们认为,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政治谈判的基础。“三通”是两岸间的事,是经济问题,“三通”商谈不是政治谈判,商谈中可以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但绝不能把两岸“三通”说成是“国与国”之间的“三通”。为尽早实现两岸“三通”,我们主张通过两岸的民间行业就“三通”的技术性、业务性等问题进行协商,达成共识,只要由双方各自确认就可以通起来。我们这一主张是务实的,可行的。
台湾真相电视台记者:这次台湾“陆委会”修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中有关于“三通”的部分。请问,“三通”对大陆来说有没有时间上的急迫性?大陆方面对“三通”有没有最近的时间表?
张铭清:要说到“三通”的急迫性,从我们1979年提出到现在23年还没有实现,当然我们有急迫性。为什么到现在没实现,各位应该非常清楚,因为台湾当局不断地在阻挠、干扰”三通“的实现。我们对实现”三通“有非常大的诚意和善意,可以说涉及到”三通“的部门都做好了一切准备,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今年5月在大担岛讲话中曾经说过,”三通“是必须要走的路,可以授权民间谈,但是到现在走了一步没有?他授权民间谈了没有?而我们对”三通“展现的诚意和善意,是有目共睹的。就这个问题的急迫感是勿庸置疑的。而说到紧迫感,台湾工商界、台湾同胞更有紧迫感,因为他们到大陆,每年都要有300多万人次绕道而行,浪费时间,增加成本。可以说”三通"的实现,对台湾的利益远远大于对大陆的利益。所以,关于“三通”的时间表,我想应该问台湾当局领导人。
中央电视台记者:截至目前,两岸的经贸情况如何?是否有新的特点?
张铭清:尽管两岸的政治僵局没有打破,但两岸的经贸和经济交流这两年发展得非常快。比如说,两岸的间接贸易已经达到2500亿美元,现在台商到大陆投资已达54000家,投资的协议金额达到610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达到310亿美元。现在台湾同胞到大陆来,已经累计达到2600万人次,来过的人有500万。而大陆到台湾的只有60万人,这是很不平等的。所以,问题的关键是台湾当局对两岸的经贸发展、对两岸的交流不是持积极支持的态度,相反是阻挠的态度。尽管如此,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的经贸交流还是不断地往前推进,这就是一个总的形势。
台湾《联合报》记者:您刚刚已经提了很多有关十六大的精神,新老交替是这次十六大的特征之一。请问,中央对台领导小组、国台办和海协会不会也有新老交替?另外有消息说明年六月钱其琛先生会接任海协会会长,您能否证实?
张铭清:到目前为止,中央对台领导小组的成员、国台办成员和海协的成员没有任何改变。
法新社记者:我有两个问题:胡锦涛成为中共新的总书记,他比较年轻,他对两岸关系会有什么影响吗?他的经验和他比较年轻的特点会不会对两岸的问题有好的作用?另外,关于直航的问题,您有没有信心在春节的时候两岸达成直航?
张铭清:我应该说明,在十六大召开之后,十六大报告说明我们对台基本方针没有改变,就是继续贯彻、执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和江泽民同志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我们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具有一贯性和连续性,十六大以后也是如此。至于春节包机的实现,我想现在我们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了。陈云林主任在22号会见章孝严先生时已经说得很清楚,现在的问题是台湾方面。如果台湾方面确有诚意,不要再节外生枝、不要再做有违于台湾同胞切身利益的事情,春节包机的事情我乐观其成。
台湾真相电视台记者: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昨天提出两岸可以在WTO的架构下协商经贸问题,这是不是个确定的政策?是不是以后两岸可以在WTO架构下协商任何经贸问题?
张铭清:去年年底两岸先后加入WTO,按照要求进入WTO之后应该遵守WTO的规则。我们认为现在台湾并没有认真遵守WTO基本的原则,比如说WTO的贸易便利原则和非歧视性原则,表现他们对实现“三通”、对两岸的经贸交流采取阻挠的态度。两岸的问题完全可以在两岸之间来解决,不需要在WTO的框架之下。
你刚才说的问题指的应该是大陆关于钢铁进口保障措施的问题。这个事情涉及到三十几个WTO会员,其中就包括台湾,与台湾的商谈应该授权两岸民间机构来谈。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政策已经非常明确。
中央电视台记者:目前台湾当局有关部门表示两岸航线在实务上要比照“国际航线”管理,“陆委会”主委蔡英文指两岸直航谈判必须由政府主导,民间团体只是协助的角色。而大陆一贯强调两岸通航绝不能视为“国与国”间通航,应由民间协商解决。请问如何解决两岸分歧?
张铭清:我们积极推动两岸“三通”的立场是一贯的,并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我们认为,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政治谈判的基础。“三通”是两岸间的事,是经济问题,“三通”商谈不是政治谈判,商谈中可以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但绝不能把两岸“三通”说成是“国与国”之间的“三通”。为早日实现两岸“三通”,我们主张通过两岸的民间行业组织就“三通”的技术性、业务性问题进行协商,达成共识,由双方各自确认就可以通起来。我们这一主张是务实的,可行的。
《中国日报》记者:关于春节期间包机直航的问题,陈云林主任说大陆方面不希望包机经过香港、澳门,但台湾当局提出包机必须先在港澳落地,请问大陆方面是否会同意?
张铭清:11月13日,我在会见报道十六大的台湾媒体时说过,我们要求两岸直航应该是直接双向、互利互惠。现在台湾方面说包机要经过港澳,而且要在港澳落地,这对航运公司和乘客都增加很大的负担,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大家知道两点间直线最短,现在从港澳绕行,不是“直航”,而是“曲航”。尽管如此,这也比过去稍有进步,乘包机的台湾同胞比过去可能略微节省时间。对此,我们尽管不满意,但是还是会给予积极的配合。陈云林主任已经说得很清楚,我们要求两岸直接飞,绕来绕去,对谁都没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