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研究

时间:2019-05-14 21:4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研究》。

第一篇: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研究

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研究

摘要:目前,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加强创新和不断完善,以推动企业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环境和持续发展。本文根据中国石油企业目前的发展趋势,对石油企业如何创新管理人力资源,如何发挥人力资源最大效率,如何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措施。

关键词:石油企业

人力资源

管理创新

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人才是企业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如果一个企业想要不断发展就需要大量的人才为企业做贡献,人力资源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经济发展。在中国石油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也要加强重视,要充分利用企业内的人力资源,为企业不断创造财富,要使企业内每位员工都各司其职,尽其所能,中国石油企业要想发展得更快更好,就必须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完成从传统人力资源到现代人力资源的转型。

一、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给人力资源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奖励和支持,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全面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进而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为石油企业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其次,加强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保证企业生产的有序运行。通过合理组织劳动力,不断协调企业人力和物力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同时,在空间上和时间上使用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形成最优的配置,保证石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

再次,加强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有效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负责企业人力资源方向的开支及企业人才的长远规划,在绩效评估及企业管理中起着唱黑脸的角色,更是在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二、当前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还相对陈旧。在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优化与否对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受到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还相当陈旧,还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的水平上,没有形成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其次,企业领导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不足。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些企业负责人忽视了人力资源的优化发展,阻碍了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再次,从管理的内容到方式、方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上,没有真正实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本的思想转变。

2.石油人力资源管理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首先,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未能完全到位。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强化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对石油企业员工的激励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大程度的发挥自身的优势。但是,目前大部分石油企业的激励机制还不完善,阻碍了员工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忽视了员工的自身价值,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其次,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机制还不完善。石油企业给企业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多是与当前从事岗位所必须的专业和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训练,而其他类别的培训教育相对较少,不能够使员工与时代步伐接轨;同时,对人员的教育培训制度不明确,部分企业资金投入不到位,课程安排不合理,以至于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成为一种形式教育,变成了“为教育而教育”,不利于企业员工能力水平的提升。

3.石油企业的文化建设还待加强。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是企业取得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石油企业的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积极的作用。如果在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够把企业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引入,那么就不能够挖掘出企业文化在企业里所具有的多重功能。也就不能使企业的奋斗目标经营理念与员工达成共识,企业的凝聚力也就明显不足,进而也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长远发展。从目前的调研来看,石油企业正在积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如中国石化树立的“为美好生活加油”的企业使命,“建设成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企业愿景,“人本、责任、诚信、精细、创新、共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等,但目前其社会传播力、影响力和认知度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三、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石油企业的发展和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人力资源的争夺、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今各社会组织时刻关注的重心。面对目前经济社会的新常态和新形势,石油企业如何应对?如何快速、有效、全方位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来提升企业自身综合竞争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石油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一些旧观念、旧体制、旧做法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只有厉行改革,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才能使人才迅速成长和才尽其用,才能使人力资源以最大助力推动石油企业发展和进步。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管理层面的创新。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首先要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能向直线管理部门回归,避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能层次化和向下分散、放权、导致复杂化。其次,要分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部门之间要层次分工明确,以达到其在特定环境下的最佳管理并降低成本。其三,突出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和制度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突出从战略的高度和制度化方面加强管理,强调发掘、发挥人力资源的能量,增强组织、集团的凝聚力,增强人员的使命感,保证石油企业目标的实现。最后,要建立合理的利益驱动机制,实行因人而异,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有差别的分配制度,要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差异,采取因人而异的薪酬制度。

2.管理者自身观念的创新。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与创新,首先管理者要转变观念,走出传统的误区。一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传统的主要是从事行政管理和事务工作中走出来,把人力资源能力的开发与广纳人才放在战略的位置,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必须打破常规去发展、选拔和培养杰出人才。三是“做活”人才工作,要以动态的目光着眼于吸引、发现和发挥人才的作用。在整个企业(组织)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激发员工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

3.管理创新应注重立足于实际。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与创新要落实到制度的建设,根据形式的变化,同时也要从石油企业的现实状况出发。首先,要把完善用工制度和塑造企业(组织)的新型劳动关系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灵活的引进人才和推动人才的成长机制。其次,完善工作绩效评价系统,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结合用工制度,建立起有效的晋升、晋级制度与灵活的激励机制,体现公平与公正原则,使奖励、晋升有助于激励员工勤奋工作与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尽可能降低其负面影响。再次,建立健全先培训后上岗和培训终身化相结合的制度,不断地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创新能力。最后,在保险、福利的基本项目社会化保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特点,开展不同层次和多样化的福利项目,量力进行“感情投入”,??强员工群体观念,培养团队精神,持续的改善职工生活质量。

四、建立健全现代石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运作机制

1.要营造立异文化。立异和时尚是新经济时代的主题,现代石油企业的成长需要这种立异的理念来驱动。伴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员工,思维开放,脑子矫捷,手艺专精,自傲自强,流动性很高。企业要吸引和留住人才,必须增强立异文化培植要致力于缔造一个激励型的、布满立异空气的开放情形,倡导挑战性思维,鼓舞激励泛博员工对现实状况提出质疑,不竭思虑和立异,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缔造性,增强员工的竞争能力。

2.要实施柔性打点。在新经济时代,常识型员工是现代的企业成长的龙头。真正才华横溢的人才,往往是布满个性而难以把握的,这就要求人力资本打点坚持内在重于外在、身教重于言教、必定重于否认、激励重于节制,运用组织的配合价值不美观和经营理念。依靠配合的信念、互动的心灵进行柔性打点,给员工更多的授权。让他们成为企业真正的主人,促其不竭进修和提高,神色愉快、竭尽全力地为企业缔造突出业绩。

3.要坚持企业与人才共同成长。新经济时代改变了现代的企业经营的外部情形。转变的情形使得现代的企业的成长带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是以新经济时代的人才时刻在思虑着小我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生计。现代的企业要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本打点思绪,将员工的成长与现代的企业的成长缜密连系起来,让员工在与现代的企业配合承担风险的同时,能够充实分享现代的企业的更始成长功效,让人才能够充实实现小我的价值。

4.要强化以酬报本的打点理念。石油企业在实施打点过程中,要始终将人放在焦点的位置,追求人的周全成长,充实调动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和缔造性,以使现代的企业获得最佳的效益。现代的企业将员工作为最主要的资本,信赖员工、尊敬员工、依靠员工,环绕充实开发和操作人力资本而开展打点规划,就能越来越激发人的活力和立异精神,实现人的周全和安闲的成长,最终使企业的经营方针和员工的成长方针达到高度一致。

结语:在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一系列变化,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石油企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中国石油企业要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出新方法新策略。要制定出一个适合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石油企业要能找到自身的特点,在大环境下合理发展,构造出一个科学的发展计划,通过改善管理模式,培养员工素质,吸纳新型人才等方法来实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必须规划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采取有效地措施,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才可以一步一步地提升企业核心价值,可持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225-298

[2]神芳远.探讨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管理观察,2013(35):55-56

[3]朱业宏.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初探[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26(3):145-148

第二篇: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白林景 李岸然 李兆雄

来源:《科学与管理》2008年第03期

摘要:通过科学的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员工文化修养、技术水平、管理能力,把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全面推向市场,构建优良的、具有实践意义的企业文化,建设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团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源动力。

关键词:企业发展 人力资源 管理团队

一、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业绩成长的重要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无论从企业战略层面还是战术层面看,生存与发展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永恒主题,伴随企业运营全过程。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控制和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众多因素对企业经营结果具有影响力。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的劳动者一一人力资源,他们是企业优化配置资源的重要组成。进行有效地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实施人才战略,构建企业可持续发展经营团队的需要。

但在实际运营中,企业更关心的往往是有关资金和市场问题,这些问题因经常表现为紧迫而被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则因其长期性特征而得不到应有重视,一般缺乏规划和管理形成人力资源瓶颈,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许多企业的成功经验证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创新求变的人力资源管理

国内外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成效,对企业中长期经营业绩将产生决定性影响。企业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需要坚持人力资源创新管理,谋求持续稳定的业绩。创新管理思路从以下四方面展开:组建一支适应企业战略规划的管理团队;制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培训机制;将管理部门推向市场;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1、建设符合企业战略的管理团队

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首先需要一支充分理解并高度认同企业经营战略的管理团队。企业依靠他的管理团队,从决策和执行层面有效实施企业发展战略,方能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各专业相互协调、有机联动,面对市场快速反应,实现价值最大化。

建设符合企业战略的管理团队,首先是正确识别实现战略规划的组织模式和各岗位人才需求,二是预见企业发展各阶段人才需求状态;三是选派和聘任各岗位人员,并明确权责和对其

成长的组织期望;四是规划关键岗位人才的梯队目标。如此,保证了团队建设的长期和有序实施。

企业的发展和团队建设需要人才,这是不争的事实,人才的来源不外乎招聘和培养两个途径。但是企业在这个问题上往往出现重招聘而轻培养的倾向。在他们看来只要有了高学历人才,就应当为我所用,否则按照自然淘汰法则,优胜劣汰、自生自灭,忽略了人才的招聘、使用成本和自生自灭机制对企业稳定队伍的负面影响。孰不知人才对企业战略的认同和企业特有的管理、技术的再学习,对团队建设有着至关重要意义。

另一个容易出现的倾向是,采取“招聘、设岗、安排”的简单方式,其结果一方面带来影响组织规划、增加成本的风险,另一方面同样导致优胜劣汰、自生自灭的结果,缺乏人才选聘、培养、储备、更新的科学机制。因此,我们主张根据组织目标“挖坑、选种、育秧、施肥、间苗、结果”的人才管理模式。

2、制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培训机制

在多数企业中长期规划中,一般都可以见到培训计划。但是,这些计划往往表现为“为计划而计划”,脱离组织目标,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则表现为,期末总结时发现多数培训还没实施,有些培训走了过场,收效甚微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其结果只是企业组织了,人员参加了如此而已,其他一无所得。

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需要解决从企业目标和人员结构出发,正确认识培训需求,即:要做哪些培训,培训的重点群体和哪些人参加,解决好资源配置问题。计划阶段,主要是规划符合企业需求的培训内容、方式、时间、组织、人员和资金安排;实施阶段,是通过组织活动落实具体培训计划,并根据实际进行必要调整,确保培训效果;总结阶段,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有时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跟踪考查,同时有必要建立培训考核机制并纳入企业考核体系。每一次总结都将对今后的培训活动的改善产生影响。

建立科学的培训规划。企业应定期对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全面清查,即进行人员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通过供给预测,了解现有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预期可能出现的职位空缺、劳动市场状况、社会有关政策以及本单位在公众中的吸引力等;通过需求预测,了解产品市场需求、工作时间变化、技术与组织结构、劳动力的稳定性等。在这两种预测的基础上,为长期所需弥补的职位空缺事先准备具有一定资历的人员,从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管理思维等方面对其进行系列培训,确保未来用人需求;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够调动员工积极性,将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

培训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企业定期对员工进行管理知识、专业技能、质量等方面知识进行系统培训;部门根据专业特点和工作实践开展内部培训;选派骨干到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培训;鼓励在职员工根据企业和个人知识更新的需要进行再学习;积极倡导员工以提高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为目标的自我充电学习。

企业建立人力资源培训机制,是团队建设的重要环节。只有良好地培训机制方可不断提高团队战斗力,保持团队稳定和健康成长。建立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机制,我们强调有效性、实践性、持续性原则。

3、将管理部门推向市场

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已被企业特别是那些完全竞争行业的企业深切感受,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某发展已经成为多数企业的共识。但很多企业在全力建设营销团队,构建市场格局时从人员、资金、制度等方面盲目地向营销倾斜,而忽视了市场取胜需要全企业共同面对竞争,市场是企业运营各方面工作的总目标。

有些企业营销队伍可谓精兵强将,在市场上东拼西杀,却总感到孤立无援,按期履约时常紧迫、顾客投诉频于应付、质量缺陷重复出现、技术支持力度不足。而生产系统、技术系统、供应系统、质量系统却表面上固守本职,实际上各自为政与市场保持距离,迷失了市场目标,对营销组织产生诸多抱怨,表现出生产组织忙于应对、质量改善缺乏动力、技术进步相对滞后。这种状态只能使企业失去参与市场竞争的整体合力。

解决企业运营的不和谐状态,除加强教育提高全员竞争意识,还要在组织设计上规划各部门的市场地位,明确所有岗位与市场的链接;强化信息管理,经常通报市场动向和顾客需求,及时、主动地支持市场,让市场营销部门和人员及时了解生产、技术、质量等保障部门的工作状态,主动谋求支持;建立畅通的市场与其他保障部门沟通渠道和机制;合理制定考核指标体系,导向明确,经营指标与各部门业绩评价挂钩。

因此,合理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使之满足企业发展目标,适应市场竞争环境,从组织上、制度上和管控流程上引入市场机制,把管理部门推向市场,是企业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4、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其灵魂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体现企业员工的意志和利益,反映企业奋斗目标、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一种集体意识。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不断进取的思想源泉;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表现,是提高团队凝聚力的精神支柱;引导员工认同企业目标,实现自我价值的导向,也是度量员工对企业忠诚度和向心力的规尺。

建设优良的企业文化,需要把企业核心价值观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而不是简单停留在不切实际的,甚至有悖于企业目标和价值观的华丽口号。优良的企业文化可以解读企业面对市场、顾客、社会、员工、伙伴以及对手的态度;可以了解企业目标、组织、人才、运营的基本状态。优良的企业文化一定能够从企业经营活动中反映出来,主要包括市场营销活动、生产活动、质量活动、研发活动以及部门协作和员工敬业精神。无需去看企业提出的口号,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被员工领会并实践着,被市场和顾客所认同。成功的企业大抵如此。

第三篇: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策略研究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我国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也进一步加深!而且随着市场的健全,人力资源创新成为广大企业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要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管理体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战略目标,制定出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在具体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制度化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是画圆的工具,矩是画方的工具,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没有规和矩,就很难画好方和圆,要想画出合乎要求的方和圆,就要有矩和规的帮助。同样对一个企业来说,要想能够比较顺畅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框架给予支持。企业管理制度之于企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要想实现制度化管理,必须从领导班子抓起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领导者必须在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方面的坚持与创新方面,发挥一贯的领导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经理等各领导者同时要积极地制定各项招聘、录用、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2、要实现制度化管理,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在一个企业里面,只有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还不够,还必须建立与这配套的相应的考核制度。考核是检验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评价规章制度是否合理可行和便于操作的方法。同时考核工作也需要规范,也要建立制度,而且必须是更具操作性和标准化。

(二、)人员效率化

企业应根据自身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在基本时下规范化制度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优化职能,以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在人员优 1

化方面,应以提升人员的胜任力为核心,逐步建立和健全企业的选任机制、评估机制和培训机制。

在人员的评估上,评估结果不仅仅作为人力资源配置和薪酬管理的依据,更要作为胜任力开发、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依据。在评估过程中,应将员工个人目标和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不断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绩效,制定定期评估计划,使评估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实际上,定期对员工进行评估有利于员工完成工作任务、完善自我,在评估的过程中,主要考评的标准一般包括:员工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经验、素质能力等。

(三、)激励机制科学化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在现实中,企业中的员工是多种多样的。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以及员工所处的不同阶段,领导者应该分析其类型特点,采取不同类型的激励技巧,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不同层次的员工处于不同的需求状态,因此,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把握员工的需要。

要把企业成千上万名员工凝聚起来,只靠金钱是不够的,企业必须具备共同的价值观、目标和信念。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因此对企业人力资本的企业文化激励应该提到重点位置上来,尊重员工的人格、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沟通与协调工作,同时注重促进竞争与合作、个性化与团队精神的结合。

(四、)关系柔性化

和谐的企业员工关系能有效降低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恶性冲突,极大地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对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可以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与挖掘员工的心理契约状态,并且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期望,达到双方心理契约的一致。如果企业能负起对员工的责任,员工也会乐于承担起其应尽的责任。

(五、)组织学习化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企业竞争的实质越来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应该逐渐放在提高组织和员工的学习能力上企业组织要经常性地学习与进步,具体作法如下所述:即使获得相同的信息,今天也会

作出比昨天更好的经营决策,采取成功率更高的行动。不断改进收集经营所需信息的方法以及分析运用这些信息的方法等。不仅经营者和少数优秀职员,而且企业组织内部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充分运用成功率较高的决策和方法。这种企业组织整体共同进步,职员各自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坚持“共享”,将学习结果由组织全体人员“共享”。

【参考文献】

【1】 蒋东良.非战略管理的战略思想,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2】 赵丽芬.高级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百度百科

第四篇: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研究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研究

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

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研究

姓名:

单位:

摘要: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的根本。饭店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已越来越清楚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饭店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论述,力求饭店人力资源开发与创新能够为饭店的经营需求提供支持。

关键词:饭店;人力资源;研究

21世纪,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竞争要靠企业高水平的管理所产生的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离不开高素质的员工。饭店行业的经营者也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核心。“人高于一切”已经从经营管理的先进理念变为可见的现实,人力资源已成为实现饭店战略规划的现实力量。人力资源管理,应围绕饭店每一时期的经营管理目标,调整工作重心,并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进行全方位的谋略。

一、饭店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开发,以提高人员的素质,并使其得到最优化的结合和积极性的最大发挥,从而不断提高饭店的劳动效率。由于我国饭店业经营管理观念比较落后,饭店业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上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培训问题。一些饭店人才的培养延续了旧式的企业内部的在岗学徒实干成才(传、帮、带)为主的方法。二是员工选用途径问题。目前一些饭店在用人时来人能用即满足,致使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平均素质差,严重影响了饭店整体经营水平的提高。三是饭店规章制度问题。很多饭店的规章制度更多的是为自身的便利与管理需要而存在,而不是为了消费者的方便而设立,那么员工因墨守成规而犯错误的可能性就增大

了。四是员工职业敏感程度问题。目前大部分饭店员工职业敏感程度不高,敬业心不强。五是裙带关系问题。企业日常管理中,家长作风严重,形成了微妙复杂的裙带关系,员工把对领导的个人忠诚等同与对饭店的整体忠诚。

二、饭店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对策

(一)积极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它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涉及到管理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教育学、系统工程学、信息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因此,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需要有与解决各方面问题有关学科的知识准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特别是工资、奖励管理工作,政策性很强。在信息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也必须是动态的,变化着的。目前饭店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注重于招聘、员工合同管理、考勤、绩效评估、薪金制度、调动、培训等与公司内部员工有关的事项,却忽略了与消费者的联系,没有关注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的变化。

(二)建立饭店行业人才信息库,对全行业的人才实行动态预测、规划、组织、协调和指导,提供人才信息服务

人才的流动,是开发人力资源的社会行为,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能够自由畅通,自由组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流动是自然的事,人不仅去适应环境,还可以通过流动来改变环境,并且,通过人力资源的流动可以优化企业人力资源。

(三)完善用人机制,积极创造优秀人才使用环境,稳定人才队伍,提高人才利用率,并增加人才开发的投资强度,确保人才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饭店应树立“员工第一”的经营理念,为员工创造宽松的人际关系、舒适的工作环境、较多的晋升机会和较高的福利待遇。因为资源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管理方式。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能力的20% —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发挥到80% —90%。可见,激励对开发人力资源有着惊人的原动力。

(四)在学习中不断开发饭店的人力资源

要实现人力资本的不断增值就要构建学习型组织。一个组织必须拥有如何学习的能力,并且比对手学得更快的能力将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学习型组织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上的局面,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开发规划,推动企业知识技能的资本化。在学习的同时,饭店必须用全新的视野来改善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五)加强饭店企业文化建设

饭店文化理论是顺应“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而诞生的一种崭新的管理理论,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饭店文化建设要形成自己的特色,首先要密切联系本饭店的实际;其次是要突出重点,特别是在精神层的。

三、饭店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途径

(一)理念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创新首要的是理念创新、理念创新是核心。主要要树立以下新理念:人才是资源,是资本,是饭店竞争优势之源;建立人本饭店,人本饭店是能进行有效学习的企业,人是知识的开发者、利用者和传播者;总经理是总训导师,人力资源总监、经理、培训部经理是执行训导师,各部门经理是训导师;人才培养是饭店可持续个发展的动力,人的质量决定产品的质量;员工的失误是管理者的责任,员工的素质就是管理者的素质;员工是产品,是消费者,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职能就是向员工持续提供客户化的人力资源产品和服务;双赢,即企业对员工越关心、越善待,员工就越爱企业,愿意为饭店付出更多。

(二)组织创新

企业组织创新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建立学习型组织。走学习型企业之路是饭店组织创新的一大特点。二是倒金字塔管理,即员工在上面,管理者在下面,员工是上帝,管理者为员工服务;业务部门在上面,职能部门在下面,职能部门为业务部门服务。三是组织结构扁平化,即减少管理层次,如考虑如何减少中间管理层次。

(三)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有以下方式:首先,分配制度的创新。主要形式有对职业经理人实行年薪制,对高级雇员实行长期激励的薪酬,如建立员工持股计划等,使员工更加关心饭店的发展问题。其次,用人制度的创新。一是动态管理,对各类员工每年进行动态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实行不同的工资、福利待遇。二是末位淘汰制,对考核后在末尾的员工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淘汰,以达到优中选优。三是培养复合型员工,节省人工成本。四是多种用工形式并存,用人渠道社会化。第三,考核制度的创新。考核评价不仅要来自上级、下级,还要来自同事、客户;要德能勤绩全方位考核;既要考核员工,更要考核管理者。第四,人才选拔制度的创新。从内部确定到公开选拔,面向饭店内部和外部选拔所需人才,拓宽人才选拔的渠道。第五,激励制度的创新。实行员工持股计划、职位激励、培训激励、员工参与决策、授权等方式。

(四)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

企业只有不断地给员工提供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并培养其独创性,企业的创新人才才会源源不断地涌现。

(五)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

知识经济下饭店之间的竞争取决于饭店的整体创新能力,在鼓励员工创造自主的同时还要知识和创新共享,知识和智慧往往深藏于人们的头脑,这种资源的分享有赖于员工与饭店自愿的合作。因此,必须加强文化建设,培养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营造有利于员工创造力发挥得文化氛围,把饭店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饭店所确定的发展目标上来。

综上所述,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资源是饭店最宝贵的战略性资源。知识经济下饭店必须实施以人为本战略,营造一种科学的人才管理和运行机制,发掘人才,培养人才、爱护人才,激发广大员工的自身巨大潜力,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更具时代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服务要求。

参考文献:必须写

第五篇: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摘要】 作为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对阐述目前全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加快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意义,指出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尝试与不足,并创新性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

1.目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指出:高等学校应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009年3月28日教育部再一次发出通知,要求本科应届毕业生大学四年内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可见实践性教学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实践教学又称实践性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与社会适应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设计、管理、实际操作、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近10年来,我国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在1993年之前,我国只有7所高校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到2008年一共有365所,开办人力资源管理本科院校总数达到了260所左右。在1999年,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只有327人,到2008年,本专科毕业生达到22955人,招生人数从1999年的2112人,上升到2008年的30850人。在1999年到2008年间,我国高校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总人数已达到70320人,招生总人数达到161030人。在专业教学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凸现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就业能力低下等问题,尤其是以地方性高校最为突出。本文拟从地方性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其改革的思路。

2.创新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2.1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管理人才培

养和教学要求传统的大学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是理论性、课堂性教学。在这种模式下,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主体和中心, 教和学之间的沟通几乎是单向的。教学内容完全由教师设计, 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组织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管理类学科的教学不同于理论性学科, 其教学目的是提升教学对象的理性思维商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对人力资源

管理领域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面的, 有决策层面的人力资源总监、总裁的需求,更多的是技术层面(包括人员素质测评、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员工培训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的人才需求。

2.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性质要求构建

实践教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分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和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两大模块。在宏观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学习方面主要偏重理论教学, 包括西方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理论、管理学原理等课程。在微观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学习方面主要侧重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学习,包括: 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员工的招聘与配置、培训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几大模块, 它们以员工素质模型研究和企业岗位研究为基础。专业课程的设置以这几大模块为中心,要求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系统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各种制度层面、资源层面、运作层面的技术。

2.3高校人力资源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应用性和操作性极强的学科,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势必使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所以必须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和管理技能的锻炼,这样才能弥补目前高校培养体系中的短板,提高学生的就业力和竞争力。按照教学组织形式,实践性教学可划分为三类:

一是日常性实践性教学或课程性实践教学,这类实践性教学操作简便,任课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知识内容、学生特点和自身理解来组织实施,通过材料分析、课程作业、实验操作、观察讨论、布置小论文等形式进行,只要在教学过程中予以要求,在教学管理中予以检查,在教学评价中予以考核即可完成;

二是阶段性实践教学,即通过集中安排一些社会调查、课程设计、模拟操作、集中实习、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把平时掌握的知识进行阶段性总结和综合运用;

三是综合性实践教学,即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形式,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对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撰写出具有较高质量的学生论文或毕业设计方案,这是实践性教学的最后环节,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集中强化训练具有重要作用。

现在各地方高校已经充分意识到社会需求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变化,明确了实践性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订中都突出了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如广东工业大学在2010年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十分强调实践性教学,在各专业课程都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等内容。

但目前我国地方性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在实践教学目标层面,一些地方高校仅仅把实践教学视为培养学生技能的手段,而忽略了实践教学在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方面的综合作用,从而影响实践教学功能和

作用的发挥。

(二)实践教学在构建过程中,社会、企业参与的色彩不浓,导致在实现途径上,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等一系列弊端。

(三)在实践教学模式与方法层面,我国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没有与地方经济发展实际紧密结合,有效服务当地经济,并且形成可推广的综合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普遍存在教学内容中理论课时量偏大,实践教学课时相对较少,而且内容陈旧,实践课程不能综合运用理论课程所学的知识等问题。

(四)在实践教学具体实现途径层面,一般采用实验、实训和实习等教学环节,借助集教与学、学与练、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但目前我国高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缺乏,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不多。学生的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是自己找单位,而实习单位与学生并无利害关系,因而对学生的实习过程指导不够,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则找不到实习单位。实践教学基地缺乏成为制约大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瓶颈之一。

(五)在实践教学计划制定和实施方面,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都没有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只是由专业任课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开展实践教学。

(六)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教师实践操作能力不足。大多数人力资源专业教师虽然取得了人力资源专业硕士、博士学位, 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 但由于长期在校内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实践操作能力欠缺。他们往往习惯于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实践经验缺乏是我国高校教师的“硬伤”。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来源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多从事理论教学,教师所学习的东西从理论到理论,实践经验普遍不足,难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

(七)校内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相对滞后。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要有一定的环境和基础,专业实验室的建立,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它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对于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益处。然而,.在硬件条件支持方面,目前我国地方性高校由于经费短缺,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的高校不多,即使个别高校建立了实验室,但也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存在实验室规模小,功能单一,有效利用率低或实验室设施落后、严重老化等问题,不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国内高校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技能实训室也只是近两年的事, 许多大学由于资金等因素在这一块都是空缺。因而该专业大多数毕业生没有见识过人事测评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 到实际工作中一筹莫展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八)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科学权威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目前以理论学习成绩为主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在我国高校沿用已久,而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目前尚未建立或健全,从而无法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出公正而又科学的评价,这使得实践教学在很多方面没有标准,没有规范,缺乏对实践教学质量积极主动的自我约束机制,实践教学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制度化的全过程监控体系。

3.创新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路径(可行性分析)

3.1 积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教师的操作技能,鼓励校企之间的合作。具体可考虑采用以下方式:(1)教师教学一段时间就到企业“挂职”锻炼,如教学两年到企业工作半年。(2)教师一边教学一边到企业兼职。(3)教师利用寒暑假参与企业实践或到企业学习。(4)教师与企业之间开展一些横向课题。(5)教师参加一些由实战专家授课的专项技能研讨或培训班。

3.2 建立与完善校内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

首先, 做好软件模块的建设工作。在工作分析、绩效评估、人员素质测评、职业生涯设计、薪酬体系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等实验课程中会涉及到学生对相关测评软件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实验室需要做好软件模块的建设工作, 使学生不仅能够学会使用测评工具进行人员素质测评,还能够分析测评结果,把握测评的信度和效度, 从而提高将来的工作绩效。其次,加强对专业实验室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是由专职的教师来负责指导各年级学生学习,还是由各任课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分别就所教学的模块对所教的特定班级进行指导, 这是在专业实验室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3 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技能的培养,应与理论教学相配合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校内实践包括课程实践、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践。课程实践应与课程的讲授同时进行,校外实践包括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暑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提升自身能力、认识社会的最好时机。实践性教学不仅改变了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式教学中学生所处的被动局面,而且弥补了课堂案例分析中学生动手少,直接感触少”的不足,既为学生搭建了深入实践、直接体会的平台,同时也将实践与讲堂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丰富了学习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了学生的实际能力。

3.4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

高校要重视实践教学的管理,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要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安排和组织实践教学,以尽可能避免实习学生过于集中, 企业难以承受的尴尬局面;要充分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有计划地进行社会调研和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要周密安排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要尽可能选择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比较高的企业集中实习, 以避免

出现实习学生分散,教师指导困难的问题;要改革毕业实习教学环节, 毕业论文应尽可能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或方案。.5 建立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是复杂的社会现象,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别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很大程度上可以借助校内实验室进行训练和培养, 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把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经济发展区域作为“实验室”,来进行管理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因此,建设一批条件优良,数量相对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校外实习教学基地是确保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习教学环节顺利实施的尤其重要。人力资源管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要采用“双赢”的模式,即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实习条件,另一方面,学校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和服务, 帮助企业培养管理人才,解决企业管理难题,通过“双赢”模式,形成企业和学校互惠互利的良好合作机制。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加强校企之间、校际之间、学校和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真正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利益相关的稳定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拓展学生校外实习渠道。

3.6 转变教育观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必须首先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实现由专业对口教育向基本素质教育、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由注重共性教育向强调个性教育、由重视理论的系统性向倡导应用的综合性转变。

4.构建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意义

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并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经此培养出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会在人才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4.1 创新型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过于重视知识经验的传授,虽然传播知识的效率较高,利于学生短时间内全面掌握知识的系统、体系、框架,了解一些基本理论,但同时也忽视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与提高,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一方面,通过在实验室模拟办公环境下对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反复操作、演练,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其中的要求与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在实验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创新型实验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种理念体现在实验教学中,要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就能够满足这个要求。比如,创新型实验教学内容中的设计型实验由教师提出实验任务和目的,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全过程,非常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再比如,创新型实验教学方法中的研究型实验教学方法,教师只提出问题和实验要求,把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了主动深入探究问题和实现创新的机会。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能够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敢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创造新方法,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4.3 创新型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应市场需求而生的新专业,技术操作性较强,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很大。但是,我国不少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与市场人才需求不匹配。一方面是每年有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但操作技术和创新能力欠缺的毕业生无法就业,一方面是人才市场对技术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大量需求无法满足。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更好地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游传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6.[2] 杨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设计与研究[J].高教论坛,2007,6.[3] 周文成.基于应用素质培养的大学课程体系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视角[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4]赵红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79-81.[5]傅忠贤,易江营,赵娟.对强化实践性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几点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09,(4):104-105.[6]罗帆,李昂,彭谦.就业需求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2009,(7):43-45.

下载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开发与建设,取决于是否能够充分挖掘员工的智力资源,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就是把经......

    高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

    由于入世后高新技术人才短缺等原因,使某些高新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主管甚至高层领导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这样一种误区:“高新企业既然是以人为本的企业,那么,谁拥有了众多的人才,谁......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促进企业降本增效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促进企业降本增效 --人力资源部 一谈到降本增效,人们马上会想到节电、节水、节约各种资源。固然,这些都是降低成本的措施,但我们以为,要真正做到降本增效,首......

    浅论企业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文章标题:浅论企业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企业组织类似于生命有机体,需要通过“吐故纳新”和“去芜存菁”与外部进行持续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以保持自身的活力,并提高素质。随着知......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促进企业降本增效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降本增效 一谈到降本增效,人们马上会想到节电、节水、节约各种资源。固然,这些都是降低成本的措施,但我们以为,要真正做到降本增效,首先应该从人抓起,通......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 要: 人力资源是任何一个企业的最大资本,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如何加强人力资......

    石油企业思想工作创新机制研究

    石油企业思想工作的创新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石油企业重组改制的不断深入,有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职工的思想,抑制着职工主人翁作用的发挥,也制约着企业的健康发......

    人力资源管理价值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创新北大纵横范兴东价值创新是现代企业竞争的一个新理念,它不是单纯提高产品的技术竞争力,而是通过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来争取顾客,赢得企业的成功。现代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