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高中物理 必修1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题(5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22:0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人教版高中物理 必修1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人教版高中物理 必修1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题》。

第一篇:2018年人教版高中物理 必修1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题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单选题

1.如图是某质点直线运动的速度v-t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A.0—1 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B.0—2s内的位移大小是3 m C.0—1s内的加速度小于2—4s内的加速度 D.0—1s内的运动方向与2—4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2.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取g=10m/s

2,则该物体2s内的位移为为()

A.5m B.10m C.40m D.20m 3.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块在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 运动,经过了3s后,去掉力F,物块在水平地面上做勻减速直线运动,又经9s停止运动.在此过程中,物块匀加速运动与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之比是()

A.1:3 B.3:1 C.1:9 D.9:1 4.光滑斜面长为L,一物体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到底端经历的时间为t,则()

A.过程的平均速度是2L/t B.体到斜面中点时的瞬时速度小于L/t C.从开始运动到斜面中点经历的时间为t/2 D.在t/2时刻的瞬时速度是L/t 5.一物体从高H处自由下落,当它运动到P点时所用的时间恰好为整个过程时间的一半,不计空气阻力,则P点离地面的高度为()

A.B.C.D.6.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B.质点在第2s末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C.4s内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4s内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7.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它的加速度为2m/s2,那么在任何1s内()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 B.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C.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s的末速度大2m/s 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s的初速度大2m/s 8.中国火箭航天集团专家称,人类能在20年后飞往火星.若一物体从火星表面竖直向上抛出(不计气体阻力)时的x﹣t图象如图所示,则()

A.该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3.2 m/s2 B.该物体上升过程用时为10 s C.该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为8 m/s D.该物体落到火星表面时的速度为16 m/s 9.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小 B.汽车甲的平均速度大于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 10.甲、乙两物体沿一直线运动的s-t图像如右图所示,则在t1时刻两物体()

A.位移相同,速度不同 B.位移不同,速度相同 C.位移相同,速度相同 D.位移不同,速度不同

1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4s末的速度为8 m/s.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质点在第8s末的速度一定是16 m/s B.质点在前8s内的位移一定是64 m C.质点的加速度一定是2 m/s2 D.质点在前8s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大于8 m/s

12.某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第4秒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B.物体在第12s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C.物体在第20s末返回出发点,向反方向运动 D.在第20s末物体的位置离出发点最远

二、多选题

13.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时由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其 v﹣t 图象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始阶段乙运动在甲的前面,20s 后乙落在甲的后面 B.40s末乙追上甲

C.20s末乙追上甲,且甲、乙运动速度相等 D.乙在追甲的过程中,20s末两物体相距最远 14.卡车以v0=12m/s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因为路口出现红灯,司机立即刹车,使卡车匀减速直线前进直至停止.停止等待6s时,交通灯变为绿灯,司机立即使卡车做匀加速运动.已知从开始刹车到恢复原来的速度所用时间t=15s,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是匀加速的2倍,反应时间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卡车匀减速所用时间t1=5s B.匀加速运动至恢复原来的速度发生的位移为36m C.卡车匀减速运动发生的位移为30m D.从卡车开始刹车到刚恢复到原来速度的过程的平均速度为3.6m/s 15.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s末甲、乙两质点相距最远,且最远距离为10m B.4s末甲、乙两质点相距最远,且最远距离为20m C.2s末乙追上甲,此时距离出发点20m D.4s末乙追上甲,此时距离出发点40m

三、填空题

16.一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匀加速下滑距为L时,速度为v,当它的速度是 是________.

17.在火星上,某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2s内的位移为16m(未着陆),则火星上的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m/s

2,2s末物体的速度为________m/s.

18.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第一棵树时速度为1m/s,经过第三棵树时速度为7m/s.若每两棵树间距相等,那么经过第二棵树时的速度为________ m/s;若每两棵树间距为10m,则从

2第一棵树到第三棵树运动的时间是________ s,汽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 m/s .

时,它沿斜面下滑的距离19.一辆向南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经过2s速度由10m/s减小到0,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方向与汽车运动的方向__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

20.正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以某一初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下.若汽车通过最后 路程所用时间为t,则汽车刹车过程中通过最初

路程所用时间为________.

四、解答题

21.城市规定,汽车在学校门前的马路上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30km/h.一次,一辆汽车在校门前的马路上遇紧急情况刹车,由于车轮抱死,滑行时在马路上留下一道笔直的车痕.交警测量了车痕的长度为10m,又从监控资料上确定了该车从开始刹车到停止的时间为2s,汽车从刹车滑行至停止的过程可以看成匀减速直线运动,请你判断这辆汽车有没有违章超速?(写出计算过程)

22.一个滑块从斜面底端以一定的初速度上滑,最终停在斜面的最高点.设滑块在前3s内的位移是x

1,在最后3s内的位移是x2 . 测得x1﹣x2=6m,x1:x2=7:3,假设物体沿斜面做匀减速运动,求:

滑块沿斜面上滑的加速度大小;斜面的长度.

23.某物体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若规定向东为正方向,试求物体在OA,AB,BC,CD,DE各阶段的速度.

五、综合题

24.一列火车进站前关闭气阀,让车减速滑行,滑行了 滑行了

(1)火车滑行的加速度大小。

(2)火车关闭气阀时的速度大小。

(3)从火车关闭气阀到停止滑行时,滑行的总位移。

25.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s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m/s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km/h以内.问: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2时速度减为关闭气阀时的一半,此后又继续停在车站。设火车在滑行过程中加速度始终维持不变,试求:

六、实验探究题

26.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操作过程中有以下实验步骤: 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并连接好电路;

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适当重的钩码,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做平稳的加速运动;

D.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E.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附有定滑轮的一端伸出桌面; F.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G.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两次。

(1)其中有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应改正为________。

(2)将改正后的步骤按合理的顺序写在横线上:步骤顺序为________。

27.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并且每隔四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已知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为s,且s1=0.96cm,s2=2.88cm,s3=4.80cm,s4=6.72cm,s5=8.64cm,s6=10.56cm,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计算此纸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

2,打第4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v=________m/s.请你依据本实验推断第6记数点和第7记数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 cm.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分析平均速度:,由面积法求0-1s的位移s=

×1×2=1m,时间t=1s因而 ××2=3m,B符合题意;用(2+1)、因而:,A不符合题意;由面积法知:0-2s的位移s= 斜率求出 0-1s的加速度:,2-4s的加速度大小

a1>a

2,C不符合题意;0-1s、2-4s两个时间段内速度均为正,表明速度都为正方向,运动方向相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v-t图中,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大的加速度大;面积表示位移,用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2.【答案】D

【解析】【解答】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得: 意。故答案为:D

2【分析】利用自由落体竖直方向的位移公式s=at,代入数据求解即可。,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3.【答案】B

【解析】【解答】解:设匀加速运动的最大速度为v,匀加速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匀减速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所以 = = = = =

= =,位移x1=,位移x2=

t1

故选:B.

【分析】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为v,又以此速度为初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可以分别求出两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根据x= 4.【答案】D

【解析】【解答】解:AD、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 A错误,D正确;

B、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位置斜面中点上方,则斜面中点的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速度,即大于 C、根据

即可求解.,则中间时刻,即 时刻的瞬时速度是为 .故.故B错误.,得,物体从开始运动到斜面中点经历的时间

.故C错误

故选:D 【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通过中间位置和中间时刻位置的关系,得出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大小.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物体开始运动到斜面中点的时间. 5.【答案】A

【解析】【解答】解: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在第1T、第2T内的位移之比为1:3. 故:h1+h2=H h1:h2=1:3 解得:h2=0.75H 故选A.

【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在第1T、第2T、第3T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6.【答案】B

【解析】【解答】解:A、B由图知,0﹣2s内,质点的速度为负值,说明质点的运动方向沿负方向;2﹣4s内,质点的速度为正值,说明质点的运动方向沿正方向;所以质点在第2s末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故A错误,B正确.

C、D质点在0﹣2s内,速度均匀减小,速度大小2m/s减小至0,故此段时间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4s内,质点的速度均匀增大,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D错误. 故选B 【分析】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方向,由速度图象读出速度的正负,即可知道质点的运动方向.

在前2s内质点的运动方向为负方向,后2s内质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即可知质点在第2s末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速度图象倾斜的直线,表示速度均匀变化,速度大小减小,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相反质点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分别分析前2s内和后2s内质点的运动情况. 7.【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在任何1s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故A错误,B正确.

C、某1s初与前1s末为同一时刻,速度相等.故C错误.

D、某1s末比前1s初多2s,所以速度的变化量△v=4m/s.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所以在任何1s内速度的变化量△v=at=2m/s. 8.【答案】C

【解析】【解答】解:ABC、由图读出,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0m,上升的时间为t=5s. 根据上升下落的对称性知,对于下落过程,由h= 错误.

D、根据对称性可知,该物体落到行星表面时的速度大小与初速度大小相等,也为8m/s.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物体从行星表面竖直上抛,由图读出最大高度和上升的时间,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初速度和重力加速度.物体落回行星表面的速度与抛出时速度大小相等.

at2得,a= =1.6m/s2;据v=at=8m/s,故C正确,AB

9.【答案】B

【解析】【解答】解:AC、在v﹣t图象中,图形的面积代表位移的大小,根据图象可知,在这段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时间相同,根据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可知,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故A、C错误;

B、若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等于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所以 甲的平均速度大于,故B正确;,而实际上,甲做变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的位移大于D、因为切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汽车甲和乙的加速度大小都是逐渐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根据这些知识分析. 10.【答案】A

【解析】【分析】位移时间图像中,交点表示相交,斜率表示速度大小,由此可知在t1时刻两物体位移相同,速度不同,故选A。

【点评】难度较小,首先明确图像的类型,图像中交点、截距、面积和斜率所代表的物理意义。11.【答案】D

【解析】【分析】因为题中没有说明物体的初速度为从零开始的,所以不能求出物体的加速度,更不能求出物体的在其他时刻的速度,AC错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过程中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该过程中平均速度,所以物体在前8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8m/s,故物体在前8s内的位移为确,D错误。

【点评】关键是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的中间时刻速度和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掌握。12.【答案】B

【解析】【分析】A、在第4秒物体速度开始减小,但方向没有变化;错误 B、在第12s末速度有正变为负,运动方向发生变化;正确 C、根据图像可知第20s末物体距出发点16m;错误

D、在速度反向前物体的位置离出发点最远,即在第12s末离出发点最远;错误 故选B。

【点评】中等难度。对于速度图像,在时间轴上方的速度是正值,时间轴下方速度为负值,只要速度正负一样,速度方向就一样,速度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物体的位移,时间轴上方的为正,下方的为负。

二、多选题 13.【答案】B,D

【解析】【解答】解:A、开始阶段,甲的速度较大,甲跑在乙的前面,20s后,乙的速度较大,甲仍在乙的前面,直到40s末两者相遇.故A错误.

B、两物体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当位移相等时两物体相遇,所以40s末乙追上甲.故B正确.,B正

C、在第20s末两物体速度相等,由图线的“面积”看出,这段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乙还没有追上甲.故C错误.

D、在追上前,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故20s末相距最远,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分析】在 v﹣t 图象中,交点表示速度相等,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14.【答案】B,D

【解析】【解答】解:A、因为汽车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等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均为零,根据t=

知,匀减速的加速度是匀加速的2倍,则匀

×s=3s,故A错误.(15﹣6)减速的时间是匀加速运动时间的一半,所以卡车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1= B、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t2=15﹣6﹣3s=6s,卡车匀加速直线到恢复原来速度发生的位移为:,故B正确;

C、卡车匀减速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为:

=,故C错误.

D、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t2=15﹣6﹣3s=6s,卡车匀加速直线到恢复原来速度发生的位移为:,则卡车开始刹车到刚恢复到原来速度的过程中,通过的位移大小为:,从卡车开始刹车到恢复原来速度的过程的平均速度为:,故D正确;

故AC不符合题意,B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由匀加速阶段与匀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关系求出它的运动时间关系,从而得出减速过程与加速过程的时间,根据平均速度的知识可以得出匀加速和匀减速的位移,进而得出卡车从开始刹车到刚恢复到原来速度的过程中的位移大小,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求出卡车开始刹车到刚恢复到原来速度过程的平均速度。

15.【答案】A,D

【解析】【解答】解:A、0﹣2s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两者间距增大.2﹣4s内乙的速度比甲的大,两者间距减小,所以t=2s时甲乙相距最远,最远距离为,故A正确,C错误;

B、根据“面积”表示位移,可知4s末甲、乙的位移相等,乙追上甲,距出发点的距离为 x=40m,故B错误,D正确; 故选:AD 【分析】通过图象可以分析甲和乙的运动性质,根据v﹣t图象中图形所包围的面积求解位移去比较即可求解.

三、填空题 16.【答案】

2【解析】【解答】解: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v=2aL,联立解得s= 故答案为: . .

时,它沿斜面下滑的距离.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联立方程求出速度是 17.【答案】8;16

【解析】【解答】解:假设火星上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根据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有:h= 得:g= = m/s2=8m/s2

gt2;

2s末的速度:v=gt=8×2=16m/s 故答案为:8,16 【分析】物体在星球表面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即为火星上的重力加速度,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h= gt2求解.

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解2s末的速度. 18.【答案】5;5;1.2

【解析】【解答】解:设通过第二颗树的速度为v

2,则有:

联立两式解得

汽车在第一颗树到第三颗树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t= 汽车的加速度a= 故答案为:5,5,1.2.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汽车通过第二颗树的速度大小.通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求出平均速度的大小,从而求出运动的时间,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的加速度. 19.【答案】5;相反

【解析】【解答】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知,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反. 故答案为:5; 相反

【分析】根据初末速度,结合加速度的定义式求出汽车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0.【答案】t

.,负号表示方向,【解析】【解答】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零,则其逆过程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题意可知,位移之比:s1:s2=1:3,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知:t1:t2=t:t1=1:1,则t2=t; 故答案为:t .

【分析】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可以求出时间之比.

四、解答题

21.【答案】解:设汽车的初速度为v0,刹车过程发生的位移x=10m,时间t=2s,末速度vt=0,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有:,代入数据,联立两式可得:v0=10m/s. 10m/s=36km/h>30km/h,汽车违章超速. 答:这辆汽车违章超速.

【解析】【分析】根据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求出平均速度,结合平均速度的推论求出初速度,判断汽车是否超速.

22.【答案】解:物体沿斜面上滑,到达斜面顶端时速度刚好为零,可以反过来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最初3s和最后3s的位移之比为3:7,设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为a,最初3s的位移为x

1,最后3s位移为x2;则有: x1:x2=3:7 x2﹣x1=6; 联立解得: x1=4.5m; x2=10.5m;

2根据x1=at1得,加速度大小a=

52设最后3s的初速度为v,由x2=vt+at得,m/s2 .

代入数据解得v=2m/s; 由v=at0可得: t0=2s;

'2则说明物体一共下滑了5s,则斜面的长度L=at=×1×25m=12.5m

【解析】【分析】根据两段时间内的位移之差和位移之比求出两段的位移大小,采用逆向思维,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最后3s的初速度,从而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总时间,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斜面的长度.

23.【答案】解:由s﹣t图象的斜率大小表示速度,可得各阶段的速度如下: OA段:v1= = =2m/s 方向向东;

AB段:v2=0 静止; BC段:v3=

= =6m/s 方向向东;

CD段:v4= DE段:v5= = = =﹣5m/s 方向向西; =﹣0.5m/s 方向向西

答:OA段速度大小是2m/s 方向向东;AB段速度是0;BC段速度是6m/s 方向向东;CD段速度大小是5m/s,方向向西;DE段速度大小是0.5m/s,方向向西

【解析】【分析】s﹣t图象的纵坐标表示物体某时刻的位移,s﹣t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由图象的斜率求出各段的速度.

五、综合题

24.【答案】(1)解: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解得:,得,则

(2)解:由(1)得知,(3)解:由

【解析】【分析】(1)假设火车的初速度为v,加速度为a,利用题目中的两个条件列方程,联立求解即可。

(2)火车的初速度即为第一问求得的速度v。(3)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s=

求解即可。

25.【答案】(1)解: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当两车速度相等时,它们间的距离最大,设警车发动后经过t1时间两车的速度相等.则有: t1=,此时货车的位移为:s货=(t0+t1)v1=(5.5+4)×10 m=95 m 警车的位移为:

所以两车间的最大距离为:△s=s货﹣s警=75 m 答:经过4s两车间的距离最大,此最大距离是75m;

(2)解:v0=90 km/h=25 m/s,当警车刚达到最大速度时,运动时间为:,此时货车的位移为:s′货=(t2+t0)v1=(5.5+10)×10 m=155 m 警车的位移为:s′警=

m=125m,.

因为s′货>s′警,故此时警车尚未赶上货车,且此时两车距离为: △s′=s′货﹣s′警=30 m 警车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运动,设再经过△t时间追赶上货车,则有:,所以警车发动后要经过t=t2+△t=12 s才能追上货车 答:警车发动后要12s才能追上货车.

【解析】【分析】货车匀速运动在前面,警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在后面追,刚开始货车的速度大于警车速度,故两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位移最大,之后警车速度大于货车,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直至追上.在此过程中注意,警车发动的时间,货车在做匀速运动,而警车不能一直加速下去,当速度达到90km/h时就不能增加了,而做匀速运动.所以该题要先分析警车能不能在匀加速阶段追上货车,若不能,则在匀速阶段追上.当警车追上货车时两车位移相等.

六、实验探究题

26.【答案】(1)A 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2)EBCFADG

【解析】【解答】(1)打点计时器在使用时,为了使打点稳定,同时为了提高纸带的利用率,使尽量多的点打在纸带上,要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故A错误。(2)本着先安装器材,后进行实验的思路,如在该实验中,先固定长木板,安装打点计时器,准备完毕开始进行实验,注意要先打点后释放小车,做完一次实验要及时关闭电源,故正确的实验步骤是EBCFADG。【分析】题目考察了“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27.【答案】1.92;0.768;12.48

2【解析】【解答】解:根据△x=aT,有:

a= =

=1.92m/s2

在匀变速直线匀速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故有: v4= =0.768m/s 根据s7﹣s6=s6﹣s5解得:s7=12.48cm 故答案为:1.92,0.768,12.48.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匀速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可以得出打第4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v;根据逐差法可以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第二篇:高中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第一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教案

三维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以及速度-位移公式;

2、能灵活选用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对实际生活中进行合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灵活选用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选用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重要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导出公式:

平均速度公式:

速度-位移公式:。

二、新课引入(用汽车行驶安全问题引入追及问题)

三、案例分析

案例

1、贼车A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 贼车A通过停着的警车B位置时警车即开始2做加速度2.5m/s的匀加速追赶。求警车B追上贼车A时的时间、速度和通过的位移。B车追赶过程中,什么时候与A车的距离最大?有多大?(先画草图,然后讲解,再用课件模拟实验。)练习

1、走私车A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 警察发现时该车已驶到警车B前方50m处.警2车立即以4m/s的加速度追赶。求警车B追上走私车A的时间、速度和通过的位移。(先让学生做,然后讲解,再用课件模拟实验。)

案例

2、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突然发现前方S0米处有一辆自行车以

24m/s的速度作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若汽车立即关闭油门作加速度为-6m/s的匀减速运动,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则S0是多大?(先画草图,然后讲解,再用课件模拟实验。)练习2.课本P44T14 经检测,汽车A以20m/s的速度在平公路上行驶时,紧急制动后4.0s停下。现在汽车A在平直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发现前方18m处有一货车B正以6m/s的速度匀速行驶,因该路段只能通过一辆车,司机立即制动。

关于能否发生撞车事故,某同学的解答过程如下

设汽车A制动后4.0s的位移为S1,货车B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为S2,则

s1vAt40m;A车的位移

s2vBt24m;B车的位移

两车的位移差为40-24=16m<18m;两车不相撞

你认为该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定性说出理由;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求出正确结果。

(先让学生做,然后讲解,再用课件模拟实验。)

四、小结:(生做)能追上则 位移关系 时间关系 速度关系 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1)公式法(速度关系、位移关系)(2)图象法(面积法求位移)特例:1.匀加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匀速物体时,追上前具有最大距离的条件:2.匀减速物体追赶同向匀速物体时,追不上时具有最小距离的条件:

五、巩固提高(学生做)

1.有一辆摩托车,设它的最大速度vm=30m/s,要想从静止开始用3min的时间正好追上前方100m处一辆汽车,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前匀速行驶,摩托车的加速度应是多大?(设摩托车在加速阶段做匀加速运动)

2.某人骑自行车以v=4m/s的速度匀速前进,某时刻在他前面s=7m处以v0=10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开始关闭发动机,而以a=2m/s的加速度减速前进,此人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汽车?

3.甲车以3m/s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在甲车运动2s后从同一在点由静止出发,以4m/s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一致,在乙车追上甲之前,两车距离最大值是()A.18m B.23.5m C.24m D.28m 22

第三篇: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功率》(3000字)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功率》

一、教学内容分析

1.内容与地位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标准是“理解功率,关心生产和生活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要求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会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由于功率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节课的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物理研究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让学生体会用比值方法来建立一个新物理概念。机车起动过程的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率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设计测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实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功率的实际意义,理解功率概念。

(2)从功率概念的定义,体会用比值方法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

(3)理解功率与力和速度的关系。会利用功率的两个公式来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

(4)了解平均功率、瞬时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区别和联系。

(5)具有敢于发表自己观点,坚持原则,善于合作的良好

习惯。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功率的概念;难点是理解功

率与力、速度的关系,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

二、案例设计

(一)新课引入

问题:人们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机械来做功,这与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功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身边生活寻找做功事例,并思考机械与人或畜力做功的差异。)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人们十分关注做功的多少。然而不同的机械或人,其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分析一些生产事例、工作场面,或展示一些做功快慢不同的图片。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通过多媒体手段更生动地展示这些画面和情景,使学生对做功快慢的情形有更为形象和具体的认识,从而为建立正确的“功率”概念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事例:①挖土机与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务,人花的时间要长得多。②建筑工地上要把砖块或水泥等建筑材料搬到楼顶上,起重机和搬运工相比,起重机要比工人快得多。③从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机比人工要快得多④家住在高楼(如8层),乘电楼比走路要快得多。⑤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等等。列举生产、生活中发生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功率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无处不在,研究功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说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关事例,形成初步共识:人们选用机械来做功时,不仅要考虑做功多少,还要考虑机械做功的快慢。如挖掘机做功比人快;大卡车比拖拉机做功快;拖拉机耕地比牛耕地要快;起重吊车比搬运工人做功快;抽水机比辘轳提水快,等等。研究做功的快慢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具体数据,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做功的快慢。如在某高楼建筑中需要搬运一批砖头

到一高层上,在搬运砖头过程中,起重机和搬运工人的生产记录情况如下表所示:

师:不同的机器或物体做功有快有慢,如何来衡量做功的快慢呢?请同学们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物体做功快慢?讨论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预测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①选择相同时间,比较做功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就快;

②选择做相同的功,比较做功的时间长短,时间长的,做功就慢。

③类比“速度”的定义方法,用做功和完成这些功所花的时间的比值来定义“功率”。

说明: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可能有问题或不完整,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补充完善自己的认识。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类比如“速度”、“加速度”概念的定义方法,体会比值法定义功率概念。

(二)新课教学

1.功率

(1)定义式:物理学上用物体所做的功W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作为在该时间内物体平均做功快慢的量度。即 P=W/ t(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单位:教师请一位同学正确地说出公式中各个字母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P:功率,单位:瓦(W),常用单位还有千瓦(kW)

W:力所做的功,单位:焦耳(J)

t:做功所用时间,单位:秒(s)单位换算:1kW = 1000 W1W=1J/s(4)功率是标量,功率表示做功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快慢。

(5)讨论与交流:

小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书的封面上,打开书的封面形成一个斜面,并使硬币开始下滑。请同学仔细分析一下,在下滑的过程中硬币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哪些力做正功?哪些力做负功?哪些力不做功?如果斜面的倾角增大,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倾角增大时,功率是否也增大?

提示:①比较不同倾角时的功率,应注意硬币开始下滑处的高度应相同。讨论功率时须指明哪个力的功率。②实验的分析讨论,要注意所分析的是某个力的平均功率。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做功分析,可利用功率的定义式,在理论上进行的推演,使思维更加严密。

(6)认识一些常见机械做功功率

①汽车发动机:5×10 W ~ 15×10 W ②摩托车约2×10 W ③喷气客机约2×10 W ④火箭的发动机约 1×10 W ⑤ 人的平均功率约 1×10 W,优秀运动员短时间内的功率可达1000W ⑥人心脏跳动的功率 1.5W左右 ⑦万吨巨轮 10W以上 ⑧蓝鲸游动的功率可达350kW 等等。61324438 2.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

思考与讨论:一部汽车载重时和空车时,在公路上以相同的速度行驶,试讨论这两种情况下汽车的输出功率是否相同?为什么?

预测学生会回答:

①载重汽车与地摩擦力较大,牵引力也大,由于行驶速度一样,故相同时间内,载重车的牵引力做功较多,所以载重汽车的输出功率较大。

②载重汽车行驶得比空车慢,因此功率较小。

③载重汽车比空车费力,因此载重车的输出功率较空车时要大些。

说明:上述分析讨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功率与力和速度有何关系。学生分析可能会出现片面和不完整回答,教师要参加到学生的讨论分析中,帮助、启发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正确的回答应是①)。教师根据课堂需要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讨论,如汽车在上坡和下坡时功率、速度和牵引力会怎样变化?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牵引力的功率。(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功率定义式进行推演,培养良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

提出问题: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其在牵引力大小为F,运行速度为V,试求此时汽车牵引力F的功率为多少?

注意引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应用功和功率的定义式进行分析和推导。

课堂分析结果: P=F〃v

即力F的功率等于力F和物体运动速度v的乘积.。注意:这里的F是速度V方向上的作用力。

分析讨论:由V=S/t求出的是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代入公式P=Fv求出的功率是F在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如果t取得足够小,则V表示瞬时速度,此时由P=Fv求得的功率就是F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即当V为平均速度时,求得的功率就是平均功率,V为瞬时速度时,求得的功率就是瞬时功率。

(1)总结:

①平均功率P=Fv(v是平均速度)

②瞬时功率P=Fv(v是瞬时速度)

③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故此时平均功率等于瞬时功率。交流讨论问题:由求出的是瞬时功率还是平均功率?

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由公式求出的功率,反映了该力在t时间内做功的平均快慢,故由公式求出功率是平均功率。

(2)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认识

问:人力直接做功能否像汽车做功那样快呢?汽车做功能否像飞机做功那样快呢?人如果做功过快,会产生什么后果呢?汽车超负荷运转会产生什么后果呢?(人做功过快,会引起疲劳、甚至受伤、生病等,汽车超负荷工作会造成发动机熄火或烧毁。)

问:奥运长跑运动员能否用100米短跑的速度来完成5000米的赛跑路程呢?为什么?

提示:奥运比赛是一种挑战运动局限的比赛,人与机器一样,不能长时间超负荷运动,短跑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时间不过是十几秒,能以最大的速度跑完全程,此时运动员的输出功率是正常时的数十倍。在5000米的长跑运动中,运动员不可能长时间超负荷运动,因此长跑运动员不可能一直保持百米赛跑那样的速度。

说明:此问目的在于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身边所熟悉的问题,认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以及概念的意义。

①额定功率:指动力机械在长时间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也是机械发动机铭牌上的标称值,额定功率是动力机械重要的性能指标,一个动力机械的额定功率是一定的。

②实际功率:机械在运行过程中的功率是实际功率,实际功率可以小于额定功率,可以等于其额定功率(称满负荷运行),但不能大于额定功率,否则会损坏机械。③很多机械的铭牌上都标有这台机器的额定功率,请同学将家里的电器设备上的额定功率都记录下来,并计算家里的每部机器每天要做多少功?要消耗多少电能?哪一部机器最耗电?请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3)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速度的关系

当汽车输出功率一定时,根据公式P=FV可知,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牵引力F成反比,如果汽车需要较大的牵引力,就必须减小运动速度。

思考:汽车以额定功率在平直公路行驶时,若前方遇到了一段较徒的上坡路段,汽车司机要做好什么调整,才能确保汽车驶到坡顶?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①加大油门,汽车可顺利到达坡顶。②汽车要换档,才能顺利驶到坡顶。

师生共同分析:①根据P=FV 知,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因遇上坡路段,汽车所需的牵引力增大了,若要保持行驶速度不变,这是不可能的;加大油门,只会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超过额定功率),发动机将因超负荷而过热损坏。②这是一种正确的操作方式,当司机将发动机的速度档位调低后,速度减少了,牵引力加大了,只要牵引力足够,汽车便可顺利上坡。

思考:汽车等交通工具,如何才能获得更大的行驶速度?

3.学生进行测功率活动。(建议课后安排)

问题:如何才能知道在某种运动中自己做功的功率呢?请同学设计一个测量方案,并进行实际测量。说明:应激励积极思考、设计可行方案,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实验方法和感受实验成果的喜悦。实验方案举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来进行设计实验)

方案1:学生快速跑上楼,来测量做功的最大功率。

方案2:估算学生自己平时上楼或爬山过程的功率。

方案3:设计沿某一竹杆或树杆上爬一定的高度,来测量做功功率。

方案4:利用跳绳运动,来测量做功功率。

方案5:测算自己举起杠铃时的最大功率(需要同学的帮忙)

说明:①有关实验方案、原理、器材、数据的测定及同学协作等,都应放手让学生自行讨论、分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给学生以合作交流的机会。

②方案选定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求功和功率,需要选择哪些实验器材,测量哪些物理量?测量是否存在误差问题,如何才能较准确地测量。

③根据学生设计的方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最后实验结果,让学生通过实物展台进行交流汇报,师生共同观看,最后还可以进行评选活动。

④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通过亲身的实验,达到内化知识,提升能力。同时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案例评析

本案例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功率”与生活、生产联系密切,在引入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等概念时,都注意通过生产、生活的具体实例引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概念教学变得生动和有趣,学生易于认识和理解“功率”概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思维方法,体会比值法在定义“功率”概念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应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测定人在某种运动中做功功率实验,来达到内化和强化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实现知识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加强物理与生活、生产和科技的联系。

在“功率”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生活与物理,物理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形成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较好地体现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课程理念。

四、相关链接

1.瓦特其人其事

生平简介

瓦特(James Watt,1736~1819年)苏格兰发明家。1736年1月19日生于苏格兰格林诺克。童年时代的瓦特曾在文法学校念过书,然而没有受过系统教育。瓦特在父亲做工的工厂里学到许多机械制造知识,以后他到伦敦的一家钟表店当学徒。

1763年瓦特到格拉斯大学工作,修理教学仪器。在大学里他经常和教授讨论理论和技术问题。1781年瓦特制造了从两边推动活塞的双动蒸汽机。1785年,他也因蒸汽机改进的重大贡献,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819年8月25日瓦特在靠近伯明翰的希斯菲德逝世。

科学成就

1763年,瓦特修理格拉斯哥大学的一台纽可门泵,得以仔细研究了结构和工作原理,找到了热量损失消耗大量燃料的症结所在,他终于想出了加一个与汽缸分离的冷凝器,汽缸外装上绝热套子,使它一直保持高温,新的蒸汽机的效率大大提高。瓦特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1781年他又制造了从汽缸两边推动活塞的双动作蒸汽机,并采用曲柄机构,使往复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瓦特还设计了离心节速器,利用反馈原理控制蒸汽机的转速。经过一系列的改革,蒸汽机迅速被各工业部门采用,为产业革命铺平了道路。蒸汽机车加快了19世纪的运输速度。蒸汽机→蒸汽轮机→发电机,蒸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即电力发展铺平了道路。

趣闻轶事

童年时代的瓦特和茶壶的故事

一天晚上,瓦特和一个小女孩在家里喝茶。瓦特不停地摆弄茶壶盖,一会儿打开,一会儿盖上,当他把茶壶嘴堵住时,蒸汽顶开了茶盖。在旁的外祖母对瓦特的这种无聊动作极为不满,加以训斥。瓦特并不介意,他一心想着蒸汽的力量,从此萌发制造蒸汽机的念头。

蒸汽机与产业革命

罗尔特所著《詹姆斯〃瓦特》中,曾写道:“瓦特蒸汽机巨大的、不知疲倦的威力使生产方法以过去所不能想象的规模走上了机械化道路。

2.机动车辆常见的两种启动过程

对于汽车或机车等交通工具,在静止开始启动的过程中,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满足公式P=F〃v,在P、F、v三个物理量中,若保持一个量不变,当另一个量变化时,第三个量也随之变化。关于汽车的启动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下面我们就两种常见的启动过程分析如下: ①汽车(或机车)以恒定的功率启动和行驶过程(请把握教材的难度和课标的难度)

汽车牵引功率保持恒定时,由P = FV可知,牵引力大小与速度成反比。结合牛顿第二定律F – f = ma可知,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的过程,随着汽车速度V的逐渐增大,汽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直至加速度等于0,最后汽车做匀速运动。

思考:当汽车在平直公路行驶时,前方遇到了一段较徒的上坡路段,汽车司机应做好什么调整,才能确保汽车驶到坡顶?只靠加大油门能否顺利到达坡顶?

②机车以恒定的牵引力启动的过程:机车做的是加速度a=(F-f)/m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汽车的输出功率P随汽车速度增大而增大,直至汽车输出功率等于额定功率,匀加速过程结束。接着汽车保持功率不变,汽车通过减少牵引力,进一步提高速度,直到加速度a=0,最后做匀速行驶运动。这一过程中各量的变化,可用下列流程图来表示。

案例来源:陈峰主编,《走进课堂——高中物理(必修)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荐初二物理《浮力》教学案例(5000荐荐初初二中物物理

教理

案教

案物

态例

字)

荐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和反思(3000字)荐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密度》(800字)

第四篇: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测试题

集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30分)1.下列各项中,不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A.所有的正数 B.等于2的数 C.接近于0的数 D.不等于0的偶数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A.{x|x33} B.{(x,y)|y2x2,x,yR} C.{x|x20} D.{x|x2x10,xR}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任何一个集合必有两个子集; C.若AB,则A,B中至少有一个为

BS,则ABS,A

B B. 任何集合必有一个真子集; D.若S为全集,且A4.下列表示图形中的阴影部分的是()

A.(AC)(BC)B.(AB)(AC.(AC)

B)(BC)D.(AB)C

C 5.若集合Ma,b,c中的元素是△ABC的三边长,则△ABC一定不是()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6.若全集U0,1,2,3且CUA2,则集合A的真子集共有()A.3个 B.5个 C.7个 D.8个

二、填空题(20分)7.若集合Ax|3x7,Bx|2x10,则A8.用列举法表示集合:M{m|B_________AB___ ___.

10Z,mZ}=。m19.若Ix|x1,xZ,则CIN=。

10.某班有学生55人,其中体育爱好者43人,音乐爱好者34人,还有4人既不爱好体育也不爱好音乐,则该班既爱好体育又爱好音乐的人数为 人。

三、解答题

2211.(12分)已知集合Aa,a1,3,Ba3,2a1,a1,若AB3,求实数a的值。

12.(12分)设A{xx4x0},B{xx2(a1)xa10},其中xR,如果A实数a的取值范围。

222BB,求13.(12分)已知A{x2x5},B{xm1x2m1},BA,求m的取值范围。

14.(14分)已知集合A={x|ax

2+2x+1=0}.(1)若A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值,并求出这个元素;(2)若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a的取值范围.附加题(10分):张明与李坚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在复习集合这一章时决定采用互难互问复习法,即张明提出问题的一部分和问题的框架,要求李坚按张明的要求编出可解的问题,再让张明做.张明提出,问题的一部分是:已知非空集合,……,求出实数的 的取值范围.

编题要求是:题中要出现两个具有某种关系的集合B、C,且集合B、C的表达式中必须出现字母x,并且字母 必须属于A.

请你帮助李坚编出这道题.

集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1.C 元素的确定性;

2.D 选项A所代表的集合是0并非空集,选项B所代表的集合是(0,0)并非空集,选项C所代表的集合是0并非空集,选项D中的方程xx10无实数根;

23.D 选项A:仅有一个子集,选项B:仅说明集合A,B无公共元素,选项C:无真子集,选项D的证明:∵(AB)A,即SA,而AS,∴AS;同理BS,∴ABS;

4.A 阴影部分完全覆盖了C部分,这样就要求交集运算的两边都含有C部分; 5.D 元素的互异性abc;

6.C A0,1,3,真子集有217。

37、ABx|2x10,ABx|3x7 可通过画数轴的方法来找答案

8、11,6,3,2,0,1,4,9 m110,5,2,或1(即10的约数)

9、1 I1N,CIN1 10、26

全班分4类人:设既爱好体育又爱好音乐的人数为x人;仅爱好体育的人数为43x人;仅爱好音乐的人数为34x人;既不爱好体育又不爱好音乐的人数为4人。∴43x34xx455,∴x26。

通过画VENN图可以比较容易得到答案。

11、解:∵AB3,∴3B,而a213,∴当a33,a0,A0,1,3,B3,1,1 这样A,B3,1与AB3矛盾;

B3

1,符合A 当2a13,a∴a1

12、解:由ABB得BA,而A4,0,4(a1)24(a21)8a8

当8a80,即a1时,B,符合BA; 当8a80,即a1时,B0,符合BA;

当8a80,即a1时,B中有两个元素,而BA4,0; ∴B4,0得a

1∴a1或a1。13、解:当m12m1,即m2时,B,满足BA,即m2;

当m12m1,即m2时,B3,满足BA,即m2; 当m12m1,即m2时,由BA,得∴m3

14.解:(1)当a=0时,A={-

m12即2m3;

2m151},此时A中只有一个元素,所以a=0满足要求; 22当a≠0时, 因为A中只有一个元素,故一元二次方程ax可得⊿=4-4a=0,求得a=1,此时A={-1} ∴当a=0或a=1时A中只有一个元素

(2)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也就是A中有一个元素或A中没有元素。由(1)可知当a=0或a=1时A中有一个元素 若A中没有元素,则一元二次方程ax

+2x+1=0只有一个根,+2x+1=0无根,可得⊿=4-4a<0,即a<1 综上可知,a=0或a≤1时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

附加题:参考结果

1.已知非空集合

2.已知非空集合,且

3.已知非空集合,求出实数 的取值范围.

4.已知非空集合,求出实数 的取值范围.

,,且

,,且

,求出实数 的取值范围.

,,,求出实数 的取值范围.

5.已知非空集合且

,,求出实数 的取值范围.

第五篇:精品教案--人教必修1 抗日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教学案例

一、《课标》内容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事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有关录象和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2)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以此培养和发扬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

三、教学准备

搜集与抗战相关的图片、影视资料和相关文字材料等信息,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学情分析

由于初中生对抗日战争史的学习比较充分,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比较熟悉,但是主要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高中教学要在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加强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和历史地位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理性思考。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回顾—讨论—探究—反思”的互动教学模式,以史实为基础,以问题为载体,以情境为主线,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活动为实现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全体课堂参与者的阅读、思考、讨论,使每个学习者都经历一个主动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完善情感、升华人格的自主学习过程。

六、重点、难点

重点:日军的滔天罪行、全民族的抗战、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难点: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地位。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高亢激昂的歌曲是——(学生回答:《义勇军进行曲》。)我们每周升国旗仪式必唱的国歌,多么熟悉的旋律。《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主要是因为什么?(日本侵略,民族危机严重)中华民族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抗日救亡)让我们共同走进那不堪回首的岁月,走进伟大的抗日战争。

本节课我们通过回顾历史、探究历史和感悟历史三个主题来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回顾历史——血腥野蛮地侵略

1、侵华事变:

(由于高中生对抗战史的主要事实比较清楚,本目主要采取学生回顾的方式进行。)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最惨无人道的野蛮侵略,同学们,你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抗日战争史,请你们回顾:日本帝国主义在三四十年代对中国发动了哪些侵华事变?对中国人民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在学生回答后,课件打出:《中华民国图》,在图中相应位置闪动出现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伪满洲国、华北事变、七七事变等侵华事变,中国大片国土沦丧,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思考】:“小”日本为何侵略“大”中国?

(1)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课件打出“国策基准”的材料)。

(2)经济原因:自然条件的限制;摆脱经济危机。

(3)外部原因:国际社会的绥靖之风和国共内战。

(过渡)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犯下了滔天罪行。

2、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出示相关图片如累累白骨、杀人比赛(向井和野田在进南京城前谁先杀100人,野田杀了105人,向井杀了106人),突出遇难者300000人。

(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诵下列这首诗)

凝视300000,——

“3”后面是一个个“o”(零)吗?

不——分明是一颗颗屈死的头颅,正面对屠刀,怒目相看!

凝视300000,——

“3”后面是一个个“0”(圈)吗?

不——分明是一根根高悬的绞索,东条英机们 ,不正吊死在耻辱柱上?!

凝视300000,——

字字在喷火,声声在呐喊:

多行不义必自毙,血债定要用血来偿还!

3、潘家峪惨案:现场一角等图片,死难者1200余人。

4、七三一细菌部队:出示活体实验、2003年中毒后李贵珍等相关图片。

27万——侵华日军实施细菌战致死中国民众27万多人(日本学者认为,这是相当保守的数字,他们认为,死于侵华日军细菌战的中国人多于日军于1937年在南京制造的大屠杀人数);

3000公斤——侵华日军“731部队”每年可以生产出3000公斤的纯细菌(每135克的纯细菌就可以使400平方公里之内的所有水源遭到污染,每年的生产量足以污染全中国的水源);

3000人——侵华日军“731”部队用活人作试验人数(仅日方承认的);

【讨论】同学们在看了这些图片之后一定深有感触,请用一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学生回答)。【学思之窗】是什么使他们从人变成了野兽?

(武士道精神、灭亡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抗战意识)。

我们经常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我要说在中国近代史上,中日两国是一衣带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战败投降,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中,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以最野蛮、最残暴、最惨绝人寰、最没有人性的手段进行着大破坏、大屠杀,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神州在流血,中华在哭泣。偌大的中国乌云密布,哀鸿遍野。泱泱中华,面临亡种灭国的危机。

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那个时代有血性的中国人,你该怎么做(学生回答)?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课件打出:以下材料

材料一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1937年7月8日)材料二 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7月17日)

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此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探究历史——不屈不挠地抗争

1、探究一:如何看待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新闻发布会:将班级分成两个大组分别代表国共双方】请分别代表国共双方阐述自己对抗战的贡献。

材料一:

正面战场:从1937年7月开始,国民党军队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先后有70余名将军战死在沙场,其中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8名上将;吴克仁中将(67军军长)冯安邦中将(42军军长)等32名中将;邹绍孟少将(124师参谋长)王凤山少将(暂45师师长)等32名少将。材料二:

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同时,敌后抗日军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部队伤亡60余万人,解放区人民群众伤亡600余万人。材料三:

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学生发言后小结:

国民党正面战场:(1)抗战:卢沟桥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播放有关影象资料);中国远征军远征缅甸。(2)评价:积极抗日,粉碎了日军速决战的计划;节节败退(片面抗战路线)。(先在课件上打出证明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抗战的有关数据,让学生总结概括国民政府抗战的评价。最后打出胡锦涛主席《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国民党抗战的评价加深学生印象。)

共产党敌后战场: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敌后根据地;重大战役:平型关战役(抗战初期第一次胜利)、百团大战(主动出击的大规模战役)、回民支队的抗战。(课件展示有关中国共产党军队抗日的有关数据,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两大战场之间的关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2、探究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谜语大家猜】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打一历史人物)。(屈原、苏武、共工)(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2)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3)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战;

(4)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和配合(苏联的援助、美国的原子弹);(5)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3、探究四: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课件:展示相关材料,学生阅读后发言)。材料一: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 材料二: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伤亡3500万人,死亡2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62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美国死亡40.5万人;英国死亡37.5万人。

学生发言后总结:

(1)第一次反帝斗争完全胜利;

(2)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心,为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3)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感悟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

60多年过去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到底给中日两国带来了什么?中日两国的人们对待战争的态度又如何?

课件:展示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图片、西德总理勃兰特在波兰下跪图片

(图片配文字:同样是祭拜,相似的事件,不同的形式,迥异的内容。德国人跪下了,跪在了受难者墓前,跪得是那么的坦诚;日本人却站着,站在了凶手的牌位下,站得是那么的孤傲。同样举起过屠刀,也同样放下了凶器。德国人正视历史、尊重历史,用真诚换取理解,融入欧洲,强大自身;日本人无视历史、歪曲历史,用丑恶掩盖罪恶,一意孤行,伤害四邻。有的人下跪了,他显得更崇高;有的人还站着,他看着更卑微;有的人为尊严,有的人为生存;有的人毫无廉耻,有的人荒诞不经……下跪,意味着什么?你又为什么而下跪?参拜,又意味着什么,惨死在日本屠刀下的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听到同样的忏悔?)

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不愿正视历史,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表现之一。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日本篡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等)

中国:赵薇日本军旗装图片(我不懂这段历史)

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诉讼原告团团长兼总代表、2002年十大人物之一的王选图片

(颁奖词:“她用柔弱的肩头担负起历史的使命,她用正义的利剑戳穿弥天的谎言,她用坚毅和执著还原历史的真相。她奔走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诉讼之路上,和她相伴的是一群满身历史创伤的老人。她不仅仅是在为日本细菌战中的中国受害者讨还公道,更是为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规则寻求支撑的力量,告诉世界该如何面对伤害,面对耻辱,面对谎言,面对罪恶,为人类如何继承和延续历史提供了注解。”)

(只要有两个王选这样的女人,就可以让日本沉没。——美国历史学家谢尔顿·h·哈里斯。下一个“王选”,会是你吗?)

【课堂感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得到哪些感悟? 我们应该怎么做?

(历史不能忘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好好学习,报效国家)

课后探究(两题任选一题): 1、2005年,香港人大代表朱幼麟向全国人大递交了《我国国家级、国际化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议案。请你就抗日战争设计一项国家级、国际化的纪念活动(包括活动形式、设计理念及设计理由等)。

2、阅读下列材料:

法国一位名叫切尔西的女记者对日本广岛和中国的南京两个灾难深重的城市纪念活动进行了记录,现摘抄一些:

广岛:被原子弹轰炸的残骸都保存完好;

南京:难以找到当年屠城遗址。

广岛:2001年,公布原子弹受害者221893人,精确到个位。

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34万以上,纪念馆“哭墙”上只刻有3000个死者的名字;

广岛:每年8月6日,举行悼念大会,8月15日,钟声汽笛鸣响,工厂、学校、机关停止一切工作,全城哀悼;

南京:大屠杀纪念大会从1985年才开始,1997年才有了拉响防空警报和车船汽笛的做法,除了悼念大会会场,鲜见肃立默哀场面。

广岛:参加纪念大会人数有5万多人,占全市人口的1/21。

南京:参加纪念大会人数2000人左右,最多不到一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2800或1/500……

下载2018年人教版高中物理 必修1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题(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人教版高中物理 必修1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题(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五篇范例)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山阿/阿姨 从容/操纵 殒身/陨星B.浸渍/汗渍 攒射/积攒 通缉/编辑C. 菲薄/绯红 叱咤/惊诧......

    人教新课标必修1各单元词组句子归纳总结

    人教新课标必修1各单元词组句子归纳总结 Unit1 Friendship be good to 对….友好 add up 合计 get sth done 使…被做 calm down 镇定下来 have got to 不得不 be concerne......

    高中物理必修1弹力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1弹力教案 (800字) 弹力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知道弹......

    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牛顿第三定律

    黎晋良设计 4.5牛顿第三定律 一、目标 ⑴知道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而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也是相对的 ⑵经历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观察一对作用......

    高中物理:3.2《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教科版必修1)

    牛顿运动第一定律 教学目的: 1.知道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和结论,认识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1.我国研制并自发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波传播的中继站.这类卫星虽绕地心转动,但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择的参考系是A.太阳C.地球2.(2013·三明一......

    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单元测试题1

    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座号分数一、选择题(512=60分)1、若ab0,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 a2b2Ba2abCb111D aab2、若xy,mn,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 Axm......

    高一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测试题四

    东平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单元测试 高一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测试题四 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选择题答案填涂在机读卡对应题号上,主观题答案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