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笔和学生交流
用笔和学生交流
刚参加工作时,有一位同事说过班主任工作是一件艺术,当时不以为然,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竟有了相同的感觉。面对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小学生,我们班主任的工作就必须得有创造性,灵活性,而不能死搬硬套,千篇一律。特别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是小学阶段个性差异最大、最难以引导的时期!教育他们的前提是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结合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总结出了一点经验:??
1.用笔让师生之间进行心灵间的“对话”现在农村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其中一些孩子,寄居在亲友家中,缺乏与家人的沟通,性格较内向,不善言谈。作为班主任,应该让他们有地方、有对象倾诉心中的烦恼。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尊心强,爱面子的特点,我在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把融融的师爱汇集笔尖,用笔搭建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切切实实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我班有一个学生经常不写作业,谎言多,主意大,性格孤僻,不爱学习,甚至还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我了解到她是个苦命的女孩,亲生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病逝,后来母亲改嫁,和继父有了个小弟弟,在家里她得不到父母的爱,了解这些以后,每次批改完作业,就写几句鼓励她发奋学习来改变自己命运的话,告诉她改掉不良习惯,好好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耐心交流,她改掉了大部分得到坏习惯,学习成绩也提高很快。作为中高年级的班主任,我发现,学生长得高高大大,却不再像低年级孩子那样畅所欲言,变得害羞。他们怕与老师交谈,在老师面前,他们显得是那么拘谨。我觉得,要想真正了解这些学生的内心世界,采用笔谈的方式与他们交流,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要求学生把心事在日记中尽情倾诉,我则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以引导。我通过日记与学生架起了心灵之桥,学生经常通过日记和我诉说心里话。用笔让师生之间进行心灵间的“对话”,情感上的“交流”,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更是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的一条有效途径。??
2.用笔开启学生的心灵工作中,我们会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如:为什么有的学生这几天神色恍惚?为什么今天他忧心忡忡、双眉紧锁?为什么她近来上课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为什么有的学生成绩突然下降?为什么某同学这几天花钱那么多?等等。要想教育对症下药,就必须走进他们的内心,真正了解他们。如我们班的一名非常优秀的女学生,有一段时间上课打不起精神,课后作业也是马马虎虎、错误连篇,与平时判若两人。她竟在日记中写道:我恨爸爸,可怜妈妈,我要报复他们!我看到这些话,非常吃惊。我及时了解,方知她是因为爸爸有了外遇,经常酒后打骂她妈妈,闹离婚,她妈妈把委屈和怨恨都撒到她身上。我以朋友的身份了解她内心的想法,经过我多次的用笔谈心沟通,终于打消了他报复父母的念头,又成了优秀的学生。通过实践,我坚信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隐藏着一个表面平静而内心却十分丰富,有的甚至充满矛盾、痛苦的世界。我用笔开启了学生的心灵, 送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更多的真心回报。??
3.用笔鼓励后进生扬起自信的风帆我们知道,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平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多用一些欣赏、赞美的评价。比如我经常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好!真棒!”、“不简单、真了不起!”等。通过留心地观察,我发现班里一些平时被视为“后进生”的学生身上也有很多优点,如果口头表扬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如有一个学生,身强力壮,精力充沛,平常喜欢跟人打闹,回家不做作业,上课经常打磕睡。通过与他交流谈心,了解到他原来也是一个好学生,一段时间的表现不佳,常被老师批评,使他越来越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有一次他作文竟得了满分,我给他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别人没有做到的,而你做到了。”从此,他仿佛变了一个人,学习主动,有时还到办公室问题目,这是以前他所没有的。结果在期中考试中,他的各课成绩都得了80多分。我经常对学生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有不足和缺点。爱因斯坦尚做过可笑的小板凳,何况我们平凡的人呢?”这样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产生了一种和谐、宽松的心理环境。学习有劲了,自卑感消失了,自信心出来了,压力没有了,人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状态,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对老师产生信任。??
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尝到了书面交流带来的乐趣。多数学生慢慢消除了与我的隔阂,开始在悄悄话中敞开心扉跟我诉说自己的心理话。我和孩子找到了一种最恰当的交流方式,我用笔走进了孩子的内心。
?ナ崭迦掌?:2010-03-29
第二篇:用笔走路诗歌
闲来无事淡写轻描
用笔
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上言不搭下语
唯恐出错
一字一板不敢松懈
芸芸众生尊拜为师
人生亮点集于一身
取之精华贵为珍宝
轻松畅想遨游书海
突然停电一片黑暗
家中没有防备措施
随感
缺乏烛光里的浪漫
爱人
急中生智开放收音机
他的最爱共同聆听
新闻广播感觉不错
窗外一处灯火
渔舟唱晚尽收眼底
启发航标
心中有爱光明无处不在用笔
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拾起
废弃的灵魂
用生活的感悟
充实
自己弱智的大脑
追求智慧永不言弃
吾心有爱千千万
吾心有云朵朵莲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是一条永恒的光明之路
不至于在短短失去光明的瞬间
慌张的沦陷在黑暗的世界里面
目前
我这里的状况
供电到位
暖洋洋的蜗居
洋溢着烛光里的温馨
第三篇:草书用笔之奥妙
第三讲:《光景无限,境界无边》
——草书用笔之奥妙
可禺
从大量出土的汉简中可以找到很多草书字体,但汉简中的草书字体大都带有隶书的用笔特征。如收笔处带出燕尾的波磔,只是书写省简,快速,而字与字之间仍不相连属,写法和结体上无一规范。其实,草书的产生,应该最早萌芽于篆书草写的草篆之中,随着草篆嬗变为草隶,又继续在草隶的快速书写中发展,经许多书家的整理完善而形成了章草。唐张怀瓘《书断》所载为“汉黄门令史游所作也”。在章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今草,这种草书体自东汉起流行至今。今草删繁就简,去掉章草的笔画波磔及捺笔中隶意的挑势,加强了笔画间的连带和萦绕,使之上下连绵不断,进一步提高了书写的便捷度。今草的出现是草书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变革,它使汉字书写的艺术,尤其是草书表现的空间更加宽泛。至于今草的形成相传为东汉书法家张芝集众家之长,改进了章草写法。它将隶书、楷书本来不相连的笔画连接起来,纵横奔逸,回环纠接,左顾右盼,笔断意连,把书法线条的美感推向极致。张怀瓘《书断》中说“张学崔、杜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又说“草之书,字字区别。张芝变成今草,加其流速”。可见张芝所创造今草,笔画省简,字势连绵,笔意畅达奔放,人称“一笔书”。今草经东
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进一步变古求新,将技法和书写水平推向了完美的地步。狂草又在今草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又称“大草”、“醉草”。狂草在唐中晚期形成时,据说张旭往往酒醉后走笔疾书,故人以张颠呼之而得名。张旭草书笔法狂放不羁,满纸云烟,技压四座。后由释怀素推波助澜,使狂草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人称“颠张醉素”。其实草书是由原为简易,急速的写法,逐渐约定俗成,而形成有法度的。草书不是马虎潦草,随意涂改而得名。实际上草书是最讲究法度,其点画的增减,长短曲直,都必须一丝不苟,否则就成另外一个字,甚至根本不成字了。
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的区别。章草约在汉隶(指八分)成熟的西汉中晚期形成。渐趋成熟,至东汉蔚然成风。它的用笔是沿着隶书的笔法发展的,在解散结构严整的隶体的同时,却仍旧在每字结束时采用波挑法,并且字与字之间多不连属。正如唐张怀瓘所说:“章草即隶书之捷”。意思是说章草解散隶体,却使用隶书的波、磔笔法,只简略书之。到魏晋时期,随楷书、行书已经基本成熟,章草自然而然地蕴育出抛弃波、磔笔画的狂放今草。较之章草的今草打破了字字独立的形式,而变可断可连,一气呵成,使艺术的内涵,亦越加丰富。从二王的今草发展出最为狂放恣肆的狂草,又称“大草”。狂草一笔数字,大开大阖,大小错落,纵横腾挪,有飞瀑长河,一泻千里之势。唐张旭、怀素,宋黄庭坚,明徐渭等都是狂草大家。
草书用笔之奥妙,王羲之《用笔赋》曰:“详其真体正作,高强劲实,方圆穷金石之丽,纤粗尽凝脂之密。藏骨抱筋,含文包质。没没汩汩,若蒙祀之落银钩,耀耀晞晞,状扶桑之挂朝阳。或有飘摇骋巧,其若自然。包罗羽客,总括神仙。季氏韬光,类隐龙而怡情;王乔脱履,歘飞凫而上征。或改变驻笔,破真成草;养德俨如,威而不猛。游戏丝断而还续,龙鸾群而不争;发批冠军而眦裂,据纯钩而耿耿。忽瓜割兮互裂,复交结而成疾;若长天之阵云,如倒松之卧谷。时滔滔而东注,乍纽山佤暂塞。射雀目以施巧,拔长蛇兮尽力。草草眇眇,或连或绝,如花乱飞遥空舞雪,时行时止。或卧或蹶,透嵩华兮不高,逾悬壑兮非越。”右军所说的意思是,正确的用笔方法,确实高强劲实,方圆尽金石之丽,粗细尽凝脂之绵密,藏骨抱筋,含文包质。无声无息,急速流淌,就像是遥远的天际落下弯弯的银钩。彩云鲜艳,犹如东方天水相接处悬挂的朝阳。有的笔画飘摇灵巧,自然而然,状如道人出没,神仙显现。类似春秋鲁国季氏隐藏才能,不欲让人看见。类似隐藏自身的神龙,悠然自得;也类似于汉代神术高强的王芥拖着鞋子,象飞鸟一样腾空而来。或者把驻笔加以改变,解散真书,变为草书;或者修身养性,高尚庄重,威而不猛,笔画与笔画之间的游丝,好象断了,但还连在一起。龙凤集群飞腾,可是成群而不争。写到情感奔放之时,怒发冲冠,双眼圆睁,紧执巨形似剑而曲的吴钩,耿耿于怀。可是忽然犹如切瓜,立刻裂为数块,却又交结而族居。像是空阔的空中飞来滚滚阵云,又像是一棵古松倒卧在山谷。也像滔滔流水向东方奔腾,突然遇到一座高山而不得不暂时聚集成潭。书法创作要有高超的持巧,就像猎手打鸟,一枪就射中麻雀的眼睛;又像一位勇猛的壮士,一下子就把一条长蛇从草丛中拖出。密密麻麻的字,丰富多样,一望无际,或连或断,如花乱飞,如漫天舞雪。时行时止,或卧或倒,飞快前进,爬过嵩山华山并不怕高,跳过悬崖陡壁如履平地。明王铎临草持古渗已,加大夸张的力度,使得每根线条都有变化,不失动势,而又力送腕底。尤其在转折处加大了线条的原度,强化了力量的掌控。并通过上下字之间的连缀,增强笔势,保证整篇气势流宕,潇洒多姿;同时又拓展了线的表现力,丰富了草书的表现空间和手法。运锋抑扬顿挫,有些字落笔时稍用顿笔“藏头”,往往留下一团墨渍。收尾处又陡然起笔,轻细的点画引带至下一个字的开首,使之气脉相通,有“连绵草”的特点。王铎用笔还注重墨色浓淡多变,往往蘸上浓墨下笔,一直写到淡墨干枯,这种由浑厚变为枯涩,别有独特之处。
傅山诗云:“笔如风雨气如虹,积健为雄见此翁!”他用笔劲敛,圆中含筋力,柔中则刚。寓方于圆,骨力内含,纳颜笔意,沉雄宽阔,连绵萦带的线条往往有形如大圈,小圈
环绕在一起,构成一种奔放情绪下笔画的自由结合,抑或一种无意识的即兴表达。青主用笔很讲究起讫分明,反刻意缭绕和故作狂怪。其灵活用笔,书写一气呵成,使得整幅书作给人一种浑然一体或者“一笔书”的感觉。
草书筑锋下笔,如同古人筑土捶打,直起直落的动作。笔锋直撞入纸,入纸后即将笔毛铺散的一种起笔方法。在一般人的头脑里,起笔动作应是横画直落,直画横落,而凭空下笔,直撞入纸则少见。包世臣说;“盖笔向左迤后稍偃,是笔尖着纸即逆,而毫不得不平铺于纸上矣。”如作横画时,须将笔杆向左向内微微倾倒,直撞入纸,入纸后随即用腕力反压,成铺毫中锋,尔后行笔。简化了横画直落,直画横落,动作细致,灵巧而含蓄,犹如蜻蜓点水。同时取势远,着纸重,如高峰坠石,效果极佳。草书用笔起讫之妙,正如张怀瓘曰:“起笔蹙衄,如峰峦之状,杀笔亦须存结。”下笔藏锋是把尖锐处折入笔画之内,成弧线的圆笔。写出的笔画含蓄,得融。露锋则直线下笔,成三角形的方笔。从而,藏以包其气,露以纵其神。
草书行笔取势的动作势大力猛,写出的笔画如羲之《草势十二章》中曰:“状如惊蛇之透水,激楚浪以成文;似逸虬之翔云,谓其妙也,若鸾凤之徘徊,言其勇也。”草书用中锋行笔历有“锥画沙,印印泥”之妙语。所谓“锥画沙”就是指锥锋画入沙里,沙粒向两边凸起,中间凹成一线。也
就是说中锋用笔可使笔锋有力地走在中间,墨迹象沙一样浮在两边(笔画的表面呈涩状)。“印印泥”,意思是印章印在泥上不会走失模样。也是说笔锋沉着有力,布置均正。像这样垂直向下的用笔动作,不偏不倚地纵横牵制,钩环盘纡,形成草书的点画。正如怀素所说:“夏云多奇峰,飞鸟出林,惊蛇入草”之奥妙。张旭还说他曾亲自在江边用锥子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欲使其力透纸背,此功成之极美。”古人强调中锋用笔,始终保持笔锋(尖)在点画的中间。不但使笔画圆润可观,而且符合儒家所谓中和之美的要求。当代“草圣”林散之常用中锋长毫,其巧在用笔,精在用墨,写出的点画犹如古人所喻“兽趾鸟蹲,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或凌邃惴栗,若居高临危,旁点邪附,似螳螂而抱枝。”
此外,明朝王世贞说:“正以主骨,偏以取态”。意指侧锋(也叫偏锋)用笔,锋芒偏在点画的一侧,形成点画一边光滑,一边毛糙,有奇趣天成的味道。明张瑞图就是运用偏锋。其不仅仅在起笔和收笔时,表现于运笔的全过程中,以轻捷的露锋落笔,随即迅速辅毫。转折处不是暗藏带过,而是翻折笔锋形成一个锐角,造成一种险态。他的笔画几乎是无横不折,无拂不曲。这种以折代转,以方代圆的笔法,使得张书的左右张力陡然增强,上下之间猛然有了诸多起伏之势,形成一种节奏韵律感自然溢于其书而喷发出夺目的光
彩。右军不废偏锋,旭、素亦时有一、二,黄庭坚全用侧锋而正是“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他不仅独自面目的成熟还得益于书外功的参悟,除“于燹道舟中,观长年荡浆,群丁拔掉,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外,并自白因缘:“余寓居开元寺夕怡思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然颠长史、狂僧皆倚而通神人妙。余不饮酒,忽五十年,虽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笔处,时时蹇蹶,计遂不得复,如醉时书也。”意指张旭、怀素作草皆以醉酒进入非理性忘我迷狂状态,纵笼挥洒,往往变幻莫测,出神入化。自己不饮酒,作草全在心悟,以意使笔。黄参禅妙悟,虽多理性使笔,也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而黄用笔相形之下更显从容娴雅,虽纵横跌宕,亦能行处皆留,留处皆行。黄开创中国草书新境界来,使近代许多书家也专用侧锋。
历代草书大家用笔圆方各异。(1)、方笔圆转。方笔筑锋,中锋行笔,转折以圆转为主。如王羲之。(2)、方笔方折。方笔筑锋,多用尖笔,尽险。行笔多波折,转折处则方折。如张瑞图。(3)、圆笔圆转。藏锋起笔,逆笔收。如怀素、徐渭、董其昌。(4)、圆笔方折。转折方圆兼备。如傅山。(5)、方圆并举。用中锋,方笔筑锋,圆笔运行,圆中带方,方中寓圆。如王铎。
草书宜用圆笔,间以方笔。因圆笔以篆意,提按转笔便于起倒。尤其是用圆笔大草,更形其飞动游走。但若不善掌
握或用之过多,则易入肥软俗媚,用圆笔必要之以方笔。因方笔含隶意,显现笔力弹坚,形态峻挺。
用圆转以代方折,因圆转求其“欲速”。其法在字的转折处,易方为圆,既便于提按,又利于不断换笔(依靠腕力来转换毛笔的圆锥面),令心仍在笔画中运行。其关键在于圆转之中,必寓顿挫之机,使方笔之意隐然若现。方才可得圆劲秀折之势,有如“折钗股”之喻。
草书,当用笔内敛,成方笔之势,称“骨书”。方笔刚劲峻整,含而不露。当用笔外露,成圆笔之势,称“筋书”。圆笔圆润婉转,灵动开张。总之,用方笔,还是用圆笔,各自有巧妙。一般说方笔用顿,圆笔用提,提婉而通,顿精而密。圆笔萧散超逸,方笔凝整沉著;提则筋劲,顿则血融;圆笔则用抽,方笔则用絜;圆笔使转用提而以顿挫出之,方笔使转用顿而以提絜出之;圆笔用绞,方笔用翻。圆笔不绞则痿,方笔不翻则滞;圆笔出之险则得劲,方笔出以顿则得骏;提笔如游丝袅空,顿如狮狻蹲地,妙处在于方圆并用。
吾人作草,左右手通,正反形通,但落笔,行笔,收笔仍搬古人之法。只不过汉晋以来,书家们作书都惯用右手执笔,而吾人左右手都能执笔书写,更独特的是用左手书写的汉字是反形体,给人一种“是字——不是字——是字”的神奇感觉。
右笔正书是基础功,左笔反书是熟练功。其实,左笔反
书与右笔正书执笔方法一样,写字的笔顺也一样,只是起笔的方位不同而已。就是说,我们习惯是从左前方起笔,而左笔反书是从右前方起笔。起笔,收笔全用逆笔藏锋,如蔡邕《九势》中所说:“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照米芾所说:“势欲下行,必先用意于上”,“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有起笔收笔全“侧逆”,“横画须直入笔锋,坚画须横入笔锋”。顺笔承势而入,顺笔尽而收,顺笔导势而送。顺笔而入,承接上一笔,上一字的笔势,顺之而起笔,即搭锋。起笔无论逆笔,还是顺笔,或明或暗,或有形或无形,或于纸面使笔,或空中作势,在笔画之力的生发中起作用。这种因势生力,借势生气,使得前后之笔,上下之字便力势相应。对横、竖的直线画的收笔不论露不露锋,都用提。或提笔出锋,或提笔回锋;点画是行笔直线画的浓缩化成极短的变形线段,写起来有按有提,也就是下笔按,止笔无论出锋与否都须提,只不过藏锋弧线下笔,笔锋回至点之中心提出;出锋直线下笔,笔锋亦回至点中心提出。转折画,到曲折处要按笔后略提(或不提),使笔锋转动一下,然后再提笔(或歇笔换气)前行。当转折处藏锋的行笔是作绞笔让笔毫束在一起,则转折处便不露棱角;露锋的行笔则翻笔绞笔毫铺开,便有棱角呈现。张瑞图就是以轻捷的露锋行笔,在转折处铺毫不是暗藏带过,而是翻折笔锋,形成一个锐角,造成一种险态。当转折时无论绞转,还是翻折,转锋时毛笔
不作提按,全靠腕力来转换毛笔的圆锥面。草书中的提按动作变化较大,大起大落十分明显。用笔的轻重,时间的长短,全以作者的内心感情与境界来产生形势的神采,表现出力感和节奏感。米芾说:“草书如不入晋人格,聊徒成下品”。所谓“晋人格”,意指东晋书法艺术的格调和用笔特征,得晋人笔法,作品恪守法度,形态非常规范化,一丝不苟,表现出深厚的学识和功力。吾人学书玩味古法,从甲骨文、金文入手,先用右手初练,再改换左手反复练习。在临贴中以熟记笔画的形态特征和用笔的技巧技法,尤其是草书字符的准确运用和点画删繁就简韵味协调的使转笔法,然得右手挥洒自如,拙中见巧,点不一,横不平,坚不直,弧不圆。意趣自然,奥妙无穷,光景无限,境界无边,以无声之音乐沟通灵感,以无动之舞势泛起快慰和情感。
第四篇: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
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
“老师,今天为什么不要写‘心香一瓣’?”
“今天作业比较多,我想给你们减负啊!”
“可是我有话要说啊!”
“那就写吧!”
这是现在经常出现在我和学生之间的对白。
可是以前的情况不是这样的。以前常听到学生在议论:“我也知道我的作文写得不好,太平常了,没有一点新意,自己在写作时觉得无话可说,就东拼一句、西凑一句,才凑足几百字。”“老师总说我的作文是流水账,那写什么好呢”……
为什么我的学生现在会有如此大的改变?那是源于2001年工作之初,我调查了七年级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不喜欢写作文的学生居然占到95%。《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已成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特地买来储晋老师的《从此不怕写作文》一书,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近几年来,我把日记作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基地,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巧借日记积累素材,训练写法,启发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我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以日记来代替作文,以日记来提高作文”的几点做法。
一、让学生有话可说
学生刚开始写日记,其内容往往比较单一,更多的是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时间一长,便有畏难情绪:有的记一段流水帐交差,有的抄一段短文应付,有的干脆把日期改动一下……使写日记流于形式。记得叶圣陶先生有一句话说得好:“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说话,人人都会,可学生一拿起笔来就哑口无言了,对学生们来说简直是“难于上青天”。我引导学生跳出这个怪圈,拓宽题材的来源,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从身边的事写起。因为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不仅是学生解读课文的粘合剂,还是学生作文的推动剂,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并将看到的、听到的或读到的连同自己的生活、学习、感受有选择地写入日记中,使日记真正成为写作材料的仓库。这样日积月累,写作题材拓宽了,写作内涵深刻了,写起作文来就会得心应手了。
二、说自己想说的
等到学生有话可说了,就要引导他们说自己想说的。我强调写作要真实,没有真实就没有写作,要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我留过这样的题目《老师的错误》,在日记中孩子们大胆地说出我的错误,有许多真的写得很尖锐,观察得很仔细。真实的就是自然的,然而真实的写作往往是危险的,因为学生的有些想法往往不被成人认可。但是在日记中我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空间,使他们彻底打开一扇心灵的窗口。所以我在批改日记时只改错别字,绝不改内容。我很少向他们讲怎么写作文,对日记更是没有任何限制。在批语中我反复强调:写你关心的,写你感动的,写打动你的,写吸引你的,写你自己的生活。每当我看到写雪景、写小制作、写让座等等程式化的日记,无论写得多好,无论是否是抄来的,我都会告诉学生:这不像日记,不是我想要的日记,我不喜欢这样的日记。而当我看到那些从心灵中流露出的文字时,我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所以我和学生一起给我们的日记起名叫“心香一瓣”。
孩子们都会说话,把话写出来就是写作。可孩子们往往以为只有用成人的语言、用书中的语言才是写作,于是就觉得写作非常艰难;一说写作,就拿出另一种腔调,写得很做作。其实,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日记就是写给老师的话。所以当他们懂得了这个道理,日记就不再是负担。学生真正做到了“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写出来的话就是童心,没有丝毫造作的成分,学生很愿意敞开心扉。当学生能够把自己的语言转化成文字时,写作就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使用文字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所以我的学生喜欢写日记。我们学习语文的全部作用不就在于此吗?我们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其最终目标不都在于此吗?每个孩子都能够说话,同样,每个孩子也都有写作的天赋。
三、打开心灵的窗口,大声地说出来
每当翻开学生的日记,我就像打开了学生的心灵之窗,从日记中了解了学生很多不愿启齿的事情:有的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孩子感到孤独无助,所以迷上了游戏机,不能自拔;有的对异性好奇,产生早恋,却又不敢与人讲述内心的苦闷;有的学习成绩不好,丧失信心;有的与父母、同学产生矛盾,无处诉说、发泄……他们在日记中向老师袒露出自己的想法。我就一篇一篇认真地读,像朋友一样在日记本上与学生娓娓谈心,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每当学生拿回自己的日记,看到教师亲切的话语,心灵就像打开了一扇窗户,豁然开朗。
总之,经过三年一个轮回的实践,每个学生都写出了20多万字的日记。日记已经成为学生对外表达的自觉需要,爱写日记在我所教的班级中已蔚然成风,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我将不断探索,将生活、知识、思想融于一体,感知、思维、表达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发生了质变。我会继续我的“心香一瓣”,让日记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开花。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初级中学)
第五篇:一作文就是用笔说话
一、作文就是用笔说话
“作文、作文,难死小人!”“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这些,成了某些学生的口头禅。其实啊,作文是件非常容易的事。为什么这样说呢?
作文与说话本是一回事。人,每天都要说话。人们平常说话时,何曾有为难、发愁或劳累的感觉呀?作文呢,其实就是说话,只是不用口而用笔罢了。对此,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换句话讲就是把嘴说的话用笔记录下来,就是作文。所以,凡是会说话、会写字的人,就会写作文。因为平日说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想说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想怎么说,就可以怎么写。
1、说什么就写什么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像百花筒,像七彩阳光。校内、校外,同学们聚集一起,有说不完的话。说话,都说一些什么内容呢?无非是向别人讲述自己每天或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把自己用口说的这些内容,改用文字原原本本地写下来,就是作文。换句话说,同学们作的哪一篇习作,能离得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所感呢?例如学生习作《自画像》:
我姓王,名鑫。“王”就不用说了,是爸爸传下来的姓。“鑫”呢,从字体上看是三个“金”字落在一起,也许是爸爸妈妈希望我长大了当“大款”。
我现在已经度过了 十二个春秋了。
我长得不算好看,大脸盘,一双不大的眼睛,高鼻梁。我的优点很多,但最大的优点就是争强好胜。
记得那是在上学期,我参加了中心校举办的作文选拔赛。那时,我满有把握,心里想:肯定能被选上。可是,事实却与我想的相反,我落选了。当消息传来的时候,犹如晴天霹雳,在我的头上炸响。我放学回家,实在是控制不住了,就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妈妈见我哭得如此伤心,问明了原因,说:“这说明你作文水平不高。没关系,失败乃成功之母嘛!这次失败了,我们还有下一次的机会。以后的机会还多着呢!”我听了哭着说:“失去了这次机会,恐怕小学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说着,我又哭了起来。
我的缺点也不少。上课的时候,我经常搞小动作、说话。就因为这个,老师时不时地盯着我所在的这一片。有时候,我上课说话,老师还把我叫起来。因为有这个毛病,我感到很烦恼。我有意克制自己上课不说话,可就是管不住自己,嘴巴老想说。
同学们,你们对我有些了解了吧!对我有什么看法,请快告诉我。
点评:这篇短文就是小作者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向新任课教师介绍自己时说的话。课下,她把自己说的内容用文字详细记录下来了。瞧,这不是一篇十分优秀的习作吗?同学们不妨也试一试,先向伙伴介绍一下自己,然后拿起笔来把自己的“像”画下来。
【思考练习】
(1)为什么说会说话、会写字的人,就会写文章?
(2)先向伙伴介绍一下自己,然后拿起笔来把自己说的话记录下来
2、要说真话,写真话
平常,同学们凑在一起,总要说真话,说自己的心里话。
除非想有意欺瞒对方才说假话。说假话、谎话不好。为什么要说真话呢?说真话,说发自内心的实在话,怎想的就怎说,这是一种良好的品格。也只有说真话、实在话,别人才爱听,才能感动他人。说假话、谎话,心口不一,让别人厌烦,不能感动自己,又岂能打动他人呢?作文的目的,无非是要别人了解自己,表达自己喜怒爱憎的思想感情,进而感染、打动读者。因此,作文也一定要写真话,写实在话,写自己的心里话,不能说假话、谎话。这是作文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例如:学生习作《我眼中的爸爸》:
天底下,我最不欢迎的就是爸爸,因为跟他在一起,我处处不痛快。就拿这个星期天的事来说吧。我家对门的戴云哥哥参加山东省中学生运动会回来了,得了两枚金牌和一枚银牌。妈妈兴致勃勃地把奖牌拿来给家里人看,只见那闪光的金牌和银牌,系在鲜红的缎带上,沉甸甸的。全家人都替他高兴,我更是佩服极了。妈妈顺手把三枚奖牌挂在我的脖子上,爸爸笑眯眯地看着我说“儿子,好不好看?”我羞红了脸忙点点头。爸爸忽然让我把奖牌送回去,我拿着奖牌往外走,心想,爸爸肯定又有什么阴谋,要不然不能让我这么快就送去。果然不出所料,我一回来,他的脸色已晴转多云。只听爸爸说:“超超,你看了这些奖牌有什么感想?”你看看本来高高兴兴的事,又弄这么复杂,让我谈什么感想。戴云哥哥从小爱好体育,又受训练多年,我和他是井水河水两回事,哪有什么感想。可我又不敢不说,只好说:“向他学习呗!”爸爸脸一沉说:“就这么一句?不行,去屋里好好想想!”我憋了一肚子气又不敢违抗,只好像士兵一样绝对服从命令,进自己的屋“好好想想”。再说家里每天刷碗、倒垃圾,本来是妈妈全部承包,无怨无悔。可是爸爸却偏偏让我干,他和妈妈袖手旁观,还不时地挑毛病,说什么从小就要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他平时爱给我买书,我是很欢迎的,可是我读完了,他却要我讲给他听,或给我提出书中的问题,稍有疏漏,就又遭顿训斥,说什么要认真看书,勤思考,不能看热闹。再比如,在家做作业,随便轻松一下,可爸爸却不让,“玩就玩,写就写,要讲效率。”
嗨!反正他都有理,处处跟我过不去。就连玩,我也玩不好。记得有一次,爸爸带我到烟台山公园玩,本来玩应该是很开心的,可是爸爸一在就不一样了。他给我讲烟台山的来历,讲灯塔的用处等等。我必须得认真地听,因为爸爸随时会考我。所以他带我去玩,就和上课一样得全神贯注,这能叫玩吗!
爸爸不让我痛快的事情太多了,几乎天天都有。哎!什么时候我才能欢迎爸爸呢!
点评: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说真话,写真话。文章一开头,作者就直言不讳地道出“天底下,我最不欢迎的就是爸爸”;然后,便讲述爸爸“处处让我不痛快”的事例;结尾,再次强调“什么时候我才能欢迎爸爸呢”。透过小作者这些真实的心里话,一个在生活中事事注意培养教育儿子的严父形象便跃然纸上了。尽管小作者可能一时还没有认识到父亲的这些良苦用心,还没有体会到父亲那滚烫的情怀,误解了父亲;可是小作者勇于说真话、写真话,这一点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思考练习】
(1)作文,为什么要说真话、写真话?
(2)以《××,我想对您说》为题,向父母或老师写一写心里话。
3、怎么说就怎么写
人在平常说话时,除要有意模仿他人之外,一般都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因此,由于性别、年龄、性格、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差异所致,所有人说话的特点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说话的个性和“棱角”。这就好比人的长相,是各有特别之处的。个性、特点,这就是美,是不分优劣的。作文呢,也是如此,提倡嘴上怎么说,手就怎么写,即“我手写我口”;写自己想说的话、爱说的话,不说空话、套话,不刻意追求、模仿他人说话的腔调儿。这样,由于写了自己想写的情景,说了自己喜爱说的话,贴紧了现实生活,抒发了真情实感,因此写出来的文章,就容易做到内容具体;生活气息浓厚,语句表达顺畅,有特色。可以这样讲,“解放”自己的口和手,着眼于现实生活,紧紧贴近生活的脉搏,随心所欲,怎么说就怎么写,平日爱怎么说就怎么写,充分体现自己的语言个性,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秘诀”。例如学生习作《爱唠叨的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40多岁的中年妇女。她什么都好,就是有一条:爱唠叨。这也是我和爸爸最受不了的。
“何扬!”妈妈看到闲极无聊的我大声说道,“我跟你说过多少次
了,有空儿多读会儿英语,放假多少天了,英语书连摸都不摸,开学以后„„”“又来了,真烦,我去还不行吗!”我小声嘟囔着,不情愿地走进了小屋。“还有你,何新,星期日一大堆衣服不洗,还看电视!去,快去!”“哎呀!知道了!知道了!”爸爸也放下遥控器急忙朝洗衣机走去。我们家就是这样,我和爸爸总是受“老妈”的压制。可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只好默默地忍受她那喋喋不休的唠叨。
有一次,我正在玩游戏机,妈妈干完了活,走进了大屋。“又玩上了?”我感到势头不对,回头一看妈妈的脸:这张脸拉得老长,眉毛也由“10 点 10 分”变成了“11 点 5 分”。“刚开始玩,不过 10 分钟,再说,作业也做完了。”我试探道。“我最反对你玩游戏机了!玩游戏最费眼睛,你的视力是5.3,应该好好保护。再说你有空干点什么不好,看书、画画、打球,非要玩游戏?”
我虽然有自己的一大套反驳妈妈的话,只是不想听她那无休止的唠叨,无奈只好将游戏机关上。
妈妈平时还非常爱干净。只要她回家时看到家里的“脏、乱、差”
现象后,就一下子变脸且把矛头指向我和爸爸:“我一不在家,你们就把家里折腾得乱七八糟,还得我来收拾。”我们立即放下手中的事,一边忙着答应,一边以“每秒 120个动作”的速度收拾家务。
说起来也怪,唠叨是不爱听,可是听惯了不听还不行。长时间的家庭生活已经把“妈妈”和“唠叨”融为一体了。如果没有“唠叨”就没有妈妈,如果没有“妈妈”就没有“我们这个家”。看来唠叨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唠叨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我爱我的妈妈,我爱她那喋喋不休的唠叨。
点评:读了这篇习作,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的语言非常随便,充分体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如“我和爸爸总是受‘老妈’的压制。可又有什么办法呢?”“这张脸拉得老长,眉毛也由‘10点 10 分?’变成了‘11 点 5 分’。”“我们立即放下手中的事,一边忙着答应,一边以‘每秒120个动作’的速度收拾家务。”“说起来也怪,唠叨是不爱听,可是听惯了不听还不行。”也正是因为语言这样随便,文章才显得这么生动,耐人寻味。【思考练习】
(1)作文,为什么要提倡怎么说就怎么写?
(2)以《那次,我真的很____》为题,写一写自己当时高兴、生气或委屈的情景。要求平日怎么说就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