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商企业管理论文c
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商业伦理责任的研究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企业面临的竞争越加激烈且呈现多元化我国多数企业 “高投入-底产出”的经营模式不再适应新的竞争形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企业一个不可避免的课题。而商业伦理,正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涌现、社会问题日益凸现的背景下,企业发展出现瓶颈的情况下突出与兴起的。可以说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商业伦理责任的研究具有同步性,两者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永续发展和绿色环保是现代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商业伦理是一种无形资产,是商业经营者永续发展的源动力。现代商业发展应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生态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 企业可持续发展 商业伦理责任
引 言
现代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的产品、性能、价格的竞争上升到产品中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含量的竞争,杜邦、巴斯夫等跨国公司以及国内的王老吉、蒙牛集团坚持可持续发展,并把这种理念融入到企业每个环节,形成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进而通过示范作用和竞争淘汰作用影响社会观念,这或许是对当前企业管理研究的又一新要求。衡量一个企业是否优秀,除了它的利润、规模因素外,企业是否具有商业伦理责任,是否有忧患意识,是否有可持续的能力,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在全球竞争中,企业更要重视商业伦理责任问题。把商业伦理责任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视为一枚硬币的两面,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企业伦理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什么,商业伦理责任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哪里等问题,本文就已有的研究成果做一个简要的综述。
一、企业可持续发展内涵
“可持续发展”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1987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亦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关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内涵,迄今学界研究较少。商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笔者认为,从理论上讲,商业可持续发展应该包含相互联系的两个层面。其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商业组织自身发展的连续性或长久性,它表明:一个从事创造财富的商业组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自身经营目标的实现,又要保持自身在领先地位和未来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提高。其二,是指商业经营者在商业发展中不以牺牲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为代价,绿色环保是价值追求。永续发展和绿色环保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二、商业伦理是企业经营者永续发展的源动力
经济伦理学业已证明:商业组织不是一架简单的赢利机器,它必须要承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责任。也就是说,商业经营者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必须要承担起社会义务。处理好“义利关系”,在赢利的同时重视培育商业伦理精神,是经营者永续经营、恒久发展之道。在这里,商业伦理体现了经营者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作为工具理性,经营者借助于自身良好的信誉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亦即自身商业伦理精神),赢得了市场,赢得了消费者,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价值理性,经营者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必须提升企业的道德形象,经营者毁灭了道德形象,就是自取灭亡。可见,不能说赢利是经营者唯一的源动力,商业伦理成为与之并驾齐驱的源动力之一。
商业伦理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者永续发展的源动力。这一点在当前社会发展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公司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取利。但是这并不妨碍公司成为喻义的谦谦君子。在5.12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之后,各个在华公司纷纷行动起来,捐款捐物。发挥了抗震救灾的巨大作用。我们欣喜的看到很多中国本土的公司体现了人性的光辉,担起了匹夫之责。我们看到王老吉捐款过亿,我们看到吉利汽车捐款过亿,我们看到奇瑞汽车捐款过亿,我们看到很多帐篷企业在这个商机面前一无反顾的捐出自己的产品。这些企业将一些原本属于股东的利益奉献给了利益相关者--中国的消费者(灾民),政府(商业合作者)。于是我们看到资本的于是我们看到资本的“仁德”。在这些企业积极地为四川灾区做贡献的同时,他们的义举得到广大中国消费者的认可,很多人甚至玩笑说饮料只喝王老吉,汽车只开吉利。虽有戏谑成分,但是也说明了这样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或许能给企业未来带来收益。
相反,我们也看到一些不太“作为”的公司企业。代表着之一,万科地产。一直以来王石作为万科的招牌为万科树立着不错的口碑,甚至一些业主因为买了万科的房子而倍感荣耀。但是这个荣耀感在 5.12之后一去不复返,当吉利这样的大家心目中不太有实力的民营企业都捐款过亿的情况下,有着亚洲最大的房产公司之称的万科地产只捐款200万元。甚至万科内部要求员工捐款不得超过十元,于是王石变成了王十元,随之而来的是全国人民的唾骂,股票的连续暴跌。王石作为一个中国知名的商人,一个高学历的企业领导人,他明白企业的最大作用是为董事会创造财富,这点没错,只可惜他有些书呆子气的认死理,将这条内容牢牢的占据了自己的经营理念的最高位置,没错,之前万科的成功经营为他的董事会赢得了丰厚的利润,之前万科的成功经营为他的董事会赢得了丰厚的利润,但是在这个特殊时期,在企业的资本可以发挥巨大优势的时候,他还是坚持着自己的利润。王石也说过,善事不在与一朝一夕,而是一个连续的行为。这些都没有错,只是这是一个特殊时期,一个中华民族面临的空前挑战,需要所有人,所有企业共同努力的时候,如此“铁公鸡”,被别人指责,被股民抛弃,也就不足为奇了。不久前,万科地产召开临时董事局会议,会议结果是,王石无条件道歉,并且准备花费2000万公关费为他自己也为万科集团重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因此,我就看到原则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口号,更是一条将企业良好发展下去的金玉良言。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为他所在的地区、国家做出贡献,创造利益,只有一个双赢的关系才能让企业更好的生存发展,因为我们都喜欢跟君子打交道。现代商业伦理更加强化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现代商业伦理也就成为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润滑剂与驱动器,企业也就能不断地得以壮大发展而永葆生机与活力。为了寻求这种可持续发展,现代商业伦理就会要求企业经营者遵循应有的伦理准则,培植相应的伦理精神,舍取不合乎伦理规范的利益行为,追求合乎伦理的、规范的市场利益,将经营者利益最大化变为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将追求短期利益变为更多地追求长远利益。
三、现在商业环境伦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致性
传统商业伦理注重研究交易双方的利益关系,而现代商业伦理突破了原有的利益关系,拓展到研究交易双方与自然界之间的利益关系,这种拓展的交易双方与自然界的伦理问题也可以称之为“现代商业环境伦理”。现代商业环境伦理是从环境伦理的角度审视商业发展,提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商业准则和商业道德,使商业活动向着有利于生态环境最终也有利于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现代商业环境伦理的创新趋势是,将绿色营销(green marketing)、环境公正和工业生态等概念结合起来。绿色营销指在价值链的所有环节上,按照节约资源、对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如选用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采用无污染的生产流程、无农药农业和自然肥料。环境公正是指在执行已有的环境法律和监管措施的时候,不因种族、伦理理念和社会经济状况的不同采取差别对待。工业生态以自然领域的运行原则为基础,也就是说,永远不要浪费或丢弃任何东西;任何东西都要循环利用。
前已述及,绿色环保是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工业革命以来的商业活动,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商业活动是一种大量吞噬地球资源的能耗密集型活动,兴办企业的浪潮席卷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史无前例的经济繁荣和扩张带来了物质商品消费量的激增,也过快地消耗了能源。采矿业和石油业的发展对地球上的森林、山脉、水资源和其他一些敏感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生物种群大量灭绝的时期,一些商业行为充当杀手,正在毁灭地球上的物种。全球化国际旅游和贸易发展的结果之一,是使越来越多的物种被有意或无意带到新的地区,并对当地原有的物种造成了破坏。对资源的消耗和污染,对物种多样性的危害,商业活动难辞其咎。传统企业坚持的原则是利益最大化,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取得经济增长,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商业发展模式,当今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状况要求商业活动必须改变唯利是图的宗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现代商业发展应该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生态等效益。可见,现代商业环境伦理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以人为本,把员工的可持续发展放在企业长期发展的首位
企业要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首先,现代 公司的竞争最终都归结为人力资源的竞争,拥有知识和技能的员工是公司竞争致胜的决定性因素。其次,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将这种潜力发挥出来,必须给以一定的激励,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否则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再次,公司员工作为一种人力资本,具有一定的专用性。这种专用性将员工与公司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只有保护好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才能使公司充满活力。最后,随着现代公司治理方式的不断发展,在这些公司中,员工不仅成为人力资本的所有者,而且成为非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从而成为公司的所有者。因此,为了保障公司员工的利益,而且也为了促进公司的永续发展,各国无一例外地将公司对员工的责任列为公司社会责任的一项主要内容。公司对员工的责任是多方面的,第一,为员工提供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是企业的首要责任。第二,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升迁机会、接受 教育机会。企业为员工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在职业选择上要反对各种各样的歧视。第三,企业为员工提供民主参与企业管理的渠道,为员工提供自我管理企业的机会。员工在企业中虽然处于劳动者、被管理者的地位,但是劳动者一样有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对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企业的未来发展等重大问题有发表意义和建议的权利。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经济。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它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而循环经济则改变了这一线性发展模式,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形式,组织在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系统之中,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物。循环经济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冲突。可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其本质就是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真正实现了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三赢”,使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
3.以节约为本,推行清洁生产
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 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耗增加,对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面临环境危机的窘地。如果我国仍以传统的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方式来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将会使环境状况进一步恶化,也会使有限的资源加速枯竭。实行清洁生产对 企业 来说,第一,可以降低企业的整体运营成本,增加收益。由于节能、降耗、减污,必然降低包括废弃物处理费用在内的产品成本,做到增产、增效不增污,从而减少新增设施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全员的预防意识、完好的预防设施、严密的制度和严格管理,可以减少突发性重大污染事故发生,避免或减少对末端治理的冲击,从而节约企业的运营成本。第二,改善产品品质,提高产品竞争力。质量好、成本低、服务佳是产品竞争的基础。清洁生产能够发现并尽量消除隐藏于产品工艺流程、产品设计、产品功能、材料背后的技术缺陷或产品功能弱点,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环境友好产品,从而大大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第三,提升企业形象,传播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价值观念。企业形象是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企业推行清洁生产,能够做到环境好、无污染、不扰民,从而有助于企业的声誉和企业品牌的构筑与传播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清洁生产把 工业 生产过程的污染预防提升到可持续 发展 的战略的高度;可持续发展理论成为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践,以保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因此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体,清洁生产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4.坚持创新,不断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其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关键在于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和基础。只有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因为,技术创新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三大效应。第一,自催化作用。伴随着一项技术创新成果在企业内部的扩散,成为核心技术,企业将形成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模式,能够使企业在一个长时期内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效益。第二,低成本扩散与收益效应。新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使企业的成本得到得到“收益倍放”效应,可以使同一技术在不同产品市场上获得巨大的创新收益。第三,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整体实力效应。通过技术创新构建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提高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5.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回报社会
(1)对社区承担应有的责任。企业是社区的一员,是社区的邻居,它享受社区提供的种种条件,也对社区产生种种影响。企业享受的水、电、路以及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都是当地社区提供的,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也离不开当地政府和居民群众的支持,所以企业有责任、有义务搞好为社区的服务,如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人力,帮助社区进行 教育、卫生、交通 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自身事业的发展(比如发展三产),为社区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积极关心和支持社区的文化、福利事业,关心和主动赞助社区的慈善事业;通过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带动社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
(2)公司对公益活动的社会责任。作为公司来讲,所谓的公益活动是指对不确定的社会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进行帮助,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捐赠。如捐赠教育事业、医疗服务机构、社会福利机构、贫困地区、特殊困难人群等等。这些群体往往处于社会底层,靠自身力量难以发展。他们多数由于遭遇不幸,或者疾病,或者交通事故,或者 自然 灾害等,都是令人同情的。他们和正常人一样,具有生存和健康的权利,有追求自身发展的权利。我们追求的公平应该是全社会的公平,当这些人群面临着自身不能解决的困难时,作为社会的其他成员应该主动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作为经济实力强大的公司,是最应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最早的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认识。如果说公司的其他社会责任现在还在引发各种争议的话,那么公司对公益活动的社会责任是争议最少、最正统的公司社会责任形式,是一项传统意义上的公司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王莹等.现在商业之魂—伦理问题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6 《商业伦理学案例》(第5版)培文书系·经济管理系列
第二篇: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xxxxxxxxxxxxxx公司的企业文化
建设
姓 名 xxxx 学 号 xxxxxxxxxxx 工作单位 大xxxxxxxxxxx局 所在分校 xxxxxxxxxxxx校 指导教师 xxxxxx
Xx广播电视大学制 2013年 2 月
写作提纲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企业文化建设是新世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企业形象和信誉
(四)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促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领导者高度重视,积极推行
(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明确,深入人心
(三)为员工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四)公司的标识鲜明,所选用的色彩具有深意
(五)宣传和表彰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
(六)沟通顺畅
三、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不足
(一)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专职领导负实责,工作地位次要
(二)对企业文化的属性偏颇
(三)企业文化培训工作不得要领
(四)企业行为规范落实的情况不理想
(五)企业中缺乏典型的案例和英雄人物
(六)企业文化建设个性不足
(七)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广大员工缺乏主动性
四、针对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组建专职的企业文化部门
(二)开设早会
(三)推出企业口号、企业之歌
(四)建立企业内部的典型案例库
(五)全面构建学习型企业文化
(六)构建完整的企业文化培训体系
(七)企业文化建设应与优秀文化相结合
内容提要
企业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带来的影响铺天盖地,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未来中小企业的竞争集中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因此企业要想永久立足于市场,就要构建适合本企业的具有独特魅力的企业文化。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成立的年头不算长,然而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企业迅速发展,企业文化功不可没。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作为石嘴山市地区的中型企业,却具有超前意识,请来咨询公司,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提炼出了一个全新的文化模式——中天文化哲学,在公司实施获得了初步成功,为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浅析了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企业存在如下问题: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专职领导负实责;对企业文化的属性理解偏颇;企业文化培训工作不得要领;企业行为规范落实的情况不理想;企业中缺乏典型的案例和英雄人物;企业文化建设个性不足;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广大员工缺乏主动性。完善对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一是组建专职的企业文化部门;二是开设早会;三是推出企业口号、企业之歌;四是建立企业内部的典型案例库;五是全面构建学习型企业文化;六是构建完整的企业文化培训体系;七是企业文化建设应与优秀文化相结合。
关键词: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 问题 对策
浅析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当今时代,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深,各种竞争手段和方式的可模仿性使得它们丧失了作为核心竞争力的资格。这一状况迫使企业不断地探索新的核心竞争力。而就在这个时候,文化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显示出了惊人的力量,逐步渗透到企业之中,形成了企业文化。这是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手段,却在短时期内成为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柱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财富,并且它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于是,理论界和企业界逐渐接受了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观点。至此,一种新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便全面进驻企业,发挥其巨大的作用,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原有的沉淀的思想、理念的提升和融合,从而将企业文化明晰化。它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已普遍得到了社会的公认。企业要想真正地打开市场,走出一条使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路子,就必须普及并深化企业文化建设。那么,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何在呢?
(一)企业文化建设是新世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思想、柔性的管理手段,为企业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逐渐成为新时代企业所依赖的精神源泉。
(二)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以往的企业管理是以物为中心,将人放在了工具的附属品的位置,大大降低了人的工作热情。而自企业文化建设以来,人便逐步被提升到“文化人”的位置,人本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从而充分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使企业不断发展。
(三)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企业形象和信誉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在企业内外都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有利于企业形象和信誉的形成,使员工为之自豪,让社会信任。同时,优秀的企业文化让员工的思想行为统一,团结在企业文化这一面旗帜下,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努力奋斗。
(四)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促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带领企业搏击市场。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增强企业竞争力,保证企业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得以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促使企业巩固原有市场并不断占领新市场。企业文化支撑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文化的企业就好象没有灵魂一样,只能像盲人一样在成长的道路上没有方向地摸索,无法获得促使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从而落入失败的深渊。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其价值观被全体员工所接受后,就能不断地延续下去,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坐落在宁夏塞上名城——石嘴山市,滨临巍峨的贺兰山,公司拥有资产2000万元,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员工52人,是以广告咨询、设计,印刷商标和高档彩色包装为主要业务范围的私营企业,下设xxxxxxxxxxxx庆典有限公司、石嘴山市不锈钢加工厂、石嘴山市博悦彩色印刷有限公司。经营状况在石嘴山市地区企业中数一数二,当年投产当年赢利。
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的管理者们深刻地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次运动,用三年两年时间就能够达到,要从企业刚起步时就开始着手企业文化的建设。因此,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它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行,受到员工的普遍响应和贯彻执行。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企业文化建设已经颇见成效,员工的精神面貌也有了极大改观。
(一)领导者高度重视,积极推行
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的领军人物是孙晓峰总经理,这位企业家拥有哲理性的思维。他认为,在企业刚开始发展时,就要考虑企业持续经营的基因,企业要持续发展,一定要靠体系而不能靠个人,企业的发展就是要在自我否定中实现自我的超越。正是这“否定、创新、超越”构成了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成为公司所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在孙总的周边,还有一个同样充满激情与智慧的高素质的核心团队,包括张鑫、田晶等几位副总经理。正是这些领导者的深远目光,才有了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
今天。他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推行,使公司上下都对其充满热情与信心,企业文化才有了可以深深扎根的气候和土壤。
(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明确,深入人心
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在否定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可以概括为三个词:否定、创新、超越。这看似简单的三个词却包涵了无限的深意。它要求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人必须有高瞻远瞩的眼界以及大海般的自我否定的胸怀,才能在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中不断创新,超越自我,实现价值。这一明确的核心价值观被广大员工接受,深入人心,指引着员工们奋斗的方向。
(三)为员工营造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公司的办公楼、厂房等都是相当美观舒适的,引进的日本小森四色及五色胶印机、瑞士BOSET烫金机等进口设备也是相当先进的。公司还努力建设舒适的工作环境,使员工置身其中,心旷神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公司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员工生活小区,力求为员工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安心工作,更加积极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在工作环境上,公司的目标是为员工创造一个和谐、团结、奋斗又具有良性竞争的环境,使员工有家的感觉的同时,能够积极进取,严格要求自己,毫不松懈。
(四)公司的标识鲜明,所选用的色彩具有深意
公司的标识与名称的组合为:标准色为深蓝色和红色。深蓝色,取自天空与大海,含有博大精深之意,同时此种颜色表示智慧暗含冷静,暗含拥有一流设备、技术精湛的人才与资源。红色,强调诚心的服务、诚信的理念和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精神,而该颜色又代表着活力、朝气与效率。辅助色为不同明度的红、黄、蓝、黑,取自印刷的四种基本色,体现了印刷行业创造人类生活美的行业特性。在色彩的定位上,让人一目了然,不但体现行业的共性,而且使人对企业形象记忆深刻。
(五)宣传和表彰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
对符合公司企业文化理念的事迹和行为以及在各个层次各个部门的先进个人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和表彰,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在员工的心目中不断强化和加深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让这种理念在员工心中生根发芽,变成他们自 6
觉自愿的行动,也使他们更有动力去工作。宣传和表彰一般设在公司的内刊、报纸以及宣传栏上。
(六)沟通顺畅
整个公司的计算机联网,从各种角度、各个层面实现了内部信息的公开透明、上下级的沟通顺畅,公司设有专职的企业文化管理人员来负责,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员工的思想动态、对公司的意见、建议等,并设有专门的电子邮箱。员工还可以在公司的内部网站、员工论坛上针对公司现状提出意见或建议。总之,员工的意见会通过各种渠道反馈给公司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他们再进行解答或提出改进意见。这样,便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沟通机制,使上下级之间、员工之间的沟通顺畅,有利于通过讨论消除误解和偏见,达成共识和提出合理的解决之道。
三、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不足
(一)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专职领导负实责,工作地位次要
作为一项事关企业全局的富有战略意义的工程,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领导者的牵头、挂帅,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应该得到高层领导者的高度重视。但是,企业的一把手往往有许多的工作,如战略制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领导者负责。在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工作归人力资源部管理,这就使得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的思路。虽说设有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却上升不到“一把手工程”的地位。缺乏一把手领导实实在在、全心全意地负责,企业文化就很难在企业扎根生长,更不必说渗入到每项工作、每个员工之中去发挥作用了。
(二)对企业文化的属性理解偏颇
要做好企业文化工作,就要认清企业文化的属性。在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他们大力宣扬的是企业文化的亚文化属性,对企业文化专员的首要要求就是文字功底要好,因此,在招收企业文化管理人员时就倾向于中文系的学生。这一点其实也是重要的。但是,企业文化理论最重要的是管理学属性,其次才是亚文化属性。重视亚文化属性而不重视管理学属性,就像在沙滩上建大厦一样,迟早会倒塌。这也容易将企业文化肤浅化,认为搞搞活动,办办报纸,写写东西就是在建设企业文化了,企业文化要对人的思想成长负责,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程。
(三)企业文化培训工作不得要领
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对企业文化的培训工作很重视,这也是公司宣传精神文化的一种手段。但是公司的培训工作却做得不是那么好,首先是没有系统地规划,没有一个完整的培训计划。很多企业都有这样的通病,往往是想起来再做,或是出了问题才做。其次是内容没有针对性。企业进行文化培训时,基本上是“一锅烩”,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一般员工都在一起培训,这样往往没有好的效果。不同级别的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需求是不同的。最后是培训方式缺乏生动性。企业一般采取的都是传统的讲授式,这种“填鸭子”式的教学方式只会让人厌烦,更别说很好地去领悟其中的内容了。
(四)企业行为规范落实的情况不理想
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有一套较为完整的行为规范,但是真正落实起来却不是那么的理想。员工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却不能从行动上遵守。如“上班时间不干私活”,很少人能完全做到。再如“参加会议、培训,自觉到前排就座”,到前排就座也需要勇气,一般情况下,很多人更愿意在后排。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暴露了企业文化的不足。
(五)企业中缺乏典型的案例和英雄人物
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一段时间会表彰一批先进的个人,但这些是短暂的、相对而言较为优秀的个人,不具有长久激励的作用。能长久感动企业的应该是典型的事迹和英雄人物,就像感动中国中的人物和事迹一样,他们值得每一个人细细品味,深深思索,即便过了很长时间,再想再看,依然有感动充满心间。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正是缺少这样的感动,这样的人物,从而使员工们少了一个对照的标准,企业文化也就过于僵硬,缺少柔性。
(六)企业文化建设个性不足
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有一套完整的CI策划,还有不菲的成就,那么应该是在石嘴山这个地方享有一定的知名度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归其原因,有一点就是,没有富有个性的能让人耳目一新、让员工骄傲从而乐不知疲地宣传的企业文化。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但是它没有自己的个性,没有鲜明的特点,就如一提起“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就知道是同仁堂的。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流于形式。也许是它的推广不够,或者有其他的什么原因,但是,一套优秀的富有鲜 8
明个性的企业文化,即便不刻意去推广,也会从它的经营业绩中、从它的员工的口中流传出来。
(七)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广大员工缺乏主动性
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每月都有活动,有娱乐性的活动,如春游、羽毛球赛、运动会等,也有知识性的活动,如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对于娱乐性的活动,员工们一般都愿意参加,而对于知识性的活动,则不太积极,这时企业就靠硬性指标来解决问题。这其实还是企业文化工作没有做好的表现,员工们没有真正主动地去接受企业文化,不能够发挥能动性,使得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够上下互动,而逐渐演变成少数人积极推广响应,多数人被动接受的局面。
四、完善对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组建专职的企业文化部门
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仅需要得到领导的重视,更需要领导实实在在地负责,需要有专职的领导来指导企业文化的建设,不能仅将其作为众多事务中不起眼的一项。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将企业文化工作归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不利于很好地全面地推广企业文化,因此,若能组建专职的企业文化部门,一心一意地负责企业文化工作,则是较为理想的。组建企业文化部门,部门领导者就可以专门负责企业文化工作,将它作为工作的全部,这样出来的效果,与将企业文化工作归于任一部门的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二)开设早会
所谓早会,就是在每天上班前用若干时间宣传公司的价值观念。这并不是在浪费时间,松下曾说过:没有社训的公司是没有灵魂的公司。长期地系统地灌输价值观,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久而久之,员工们心中自然就有了一个尺度,企业文化也就不再是一种很虚的东西了。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在否定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具体由“二十三对矛盾”构成,如“激进与保守”、“变革与稳定”、“开放与封闭”等。这样,公司就可用一周的早会时间来反复宣讲两对矛盾,等二十三对矛盾都宣讲完了,就再重复同样的主题,再过几个月再次重复,这样才有助于记忆,也有助于员工理解和领悟,同一主题一段时间后再宣讲,员工往往会有新的领悟。开设早会还应注意:首先,宣讲的材料要事先准备充分;第二,反复宣讲同一主题时要采取不同的形式,以免员工
感到枯燥,更要避免照本宣科;第三,时间一般应控制在一刻钟左右,时间太短效果不明显,太长又容易使员工疲劳,产生逆反心理。
(三)推出企业口号、企业之歌
也许有人认为,一大清早,公司全体员工列队,整齐地站在公司门口,高喊企业口号,高唱企业之歌,是件很丢人的事,会被过往行人当猴戏看。其实不然,员工们也许开始会不适应,但后来会引以为豪,路人则会钦慕不已。这就像一个班级或一个年级的学生列队去进行某项活动,路人投之惊奇的目光。也许你一个人高举着一面大旗走在路上会十分地不好意思,可是如果你后面跟了一群人,这时你有的就是骄傲了。同样的道理,员工们会骄傲,为自己的企业自豪,爱企之心日益增强。同时,这也是一种形象宣传,代表了一种特色,让社会能更好更牢地认识企业,从而为企业的未来创造更多的机会。因此,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可以尝试推出企业口号和企业之歌,如果条件许可的话,还可以开设广播,利用就餐时间传播企业口号,企业之歌以及其他的一些东西。
(四)建立企业内部的典型案例库
一个典型的案例,一位典型的英雄人物,可以给员工建立一种形象化的行为标准和观念标志,同时也会有某种暗示,别人做得到的事情,你也应该做得到。这些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一千条一万条抽象性理论,不及一个具体形象、一个故事来得有用。一些很难量化描述的行为,通过具体形象、具体事例就很容易让员工充分理解。因此,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典型案例库,使之在企业内长期流传,让员工们通过具体的东西来领会企业文化。
(五)全面构建学习型企业文化
所谓学习型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导入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引领和支撑企业成长为学习型企业的一种组织文化。这是一种鼓励个人学习和自我超越的企业文化,是一种促进建立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强调开放、创新、应变的企业文化。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认为学习是培养人才最好的办法,它要求必须形成极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如若想更全面持久地发展企业文化,则必须培育学习型企业文化,使之成为一种模式,使企业转化为学习型组织,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六)构建完整的企业文化培训体系
做任何事情最忌盲目,企业文化培训更是如此。要使企业员工了解企业理念是什么,如何将企业理念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则需要通过构建完整的企业文化培训体系。对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规划企业文化的培训体系:首先是培训的内容要有针对性。企业文化培训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应该根据企业人员的层级来区分。这不是一种歧视或者不公平。企业文化是一种很深很虚的东西,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培训,如果对新进人员进行如何实施文化变革等方面深层次内容的培训的话,那是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的行为。其次是形式要生动多样。在大学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上面讲得唾沫横飞,下面鼾声一片的情景,究其原因,就是课讲得不生动。作为成年人,对单纯的照本宣科的知识教育兴趣相当低。企业文化培训亦是如此,应该针对成年人学习的特点,针对企业的具体管理问题和经营特色,以一种生动多样的形式来进行。最后,培训工作要完整,要有系统性。一个断断续续的、虎头蛇尾的培训过程,其结果等于没有培训。系统完整的培训工作是培训效果的有力保证。
(七)企业文化建设应与优秀文化相结合
《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哲学》是从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土壤中提取的全新的文化模式,它适合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自身的成长发展,但不一定具有开放性。企业文化优秀的部分大多数是个性的,但这种个性不能变得狭隘、保守。中国已经加入WTO,面临的是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这就要求企业文化要面临全民族、全世界。因此,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在发展内部优秀文化的同时,最好能够站在民族和社会的高度来构建企业文化。与民族优秀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相融合,充分利用文化体现企业形象。
从xxxxxxxxxxxx广告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看出,企业文化虽具有共性,但在一个企业中,适合本企业文化生长的土壤不同。因此,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要从实际出发,将隐藏在企业之中的文化进行科学总结、提炼、发展、升华,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使之成为一种强势文化,一种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的基业长青。
参考文献:
1、黄静:《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2、方建中等:《现代企业管理前沿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年。
3、张德,吴剑平:《企业文化与CI策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4、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
5、王成荣:《企业文化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6、郝真:《企业文化建设的运作》,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
7、陈春花:《企业文化管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
8、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9、陈德智:《创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10、戴钢书:《现代企业文化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11、李海波,刘学华:《企业管理概论》,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
12、巨世卓:《从企业自身发展中不断提炼培育企业精神》,《铁道工程企业管理》,2004年。
第三篇: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私营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的热点之一。论文以著名的民营企业苏宁集团的成功,阐述只要正确运用政策、抓住机遇、科学管理,私营企业一定会有光明前景,同时也必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论文旨在阐明在新时代里,人们要敢于直面挑战,突破旧观念,私营企业也会大有作为。
关键词:私营企业持续发展
引论
闻名全国的苏宁电器连锁集团始创于1990年,历经十余年的艰辛、奋力拼搏,苏宁现已发展成为年销售规模80多亿、上缴税收过3亿元、员工万余名、连锁企业遍及全国24个省市地区的大型零售连锁企业集团。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企业之
一、全国民营企业10强、全国连锁企业10强、中国商业企业名牌企业、江苏省著名服务商标等殊荣。更可喜的是自1995年起,是苏宁率先在中国家电流通领域尝试连锁经营的模式。在江苏省内及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成都、合肥、杭州、西安、深圳等地以直营和特许形式建立了数百家连锁店。自2000年苏宁确立了以综合电器升级,连锁扩张提速为战略的二次创业阶段。2003年在南京山西路开设18000平方米的专业自营旗舰店堪称亚洲电器单体店之首,这意味着苏宁电器从空调专营到综合家电经营,再到信息家电拓展的第三次腾飞。在经营品类上,苏宁在做大做强传统家电的同时,大力培育信息家电;在连锁网络建设上,苏宁坚持以时间换空间、数量决定质量,快速建设苏宁在全国的连锁网络。如此种种,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同时,也见证了苏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苏宁集团从当初的“小个体”铸就成今日的辉煌,它成功地昭示了我国私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政策的开放,法律的完善是苏宁形成的根本
苏宁的诞生,绝非偶然,它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逐步完善。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中产生了两个重大的变化:一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二是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替代单一公有制经济,二者密不可分的。私营企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我国政治、社会、人文等已产生长远的影响。更据资料显示,浙江、贵州、重庆等省、市的工商联合会会长由私营企业主担任。在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六”大上,至少有7位私营企业主党员的代表。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们进一步的强调要毫不动摇的发展私有制经济,而且提出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共同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之中,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据此,我们不难看出私营企业在我国正稳步地、持续发展,同时,关注私营企业的未来发展理应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热点和重点,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道理可谓曲折,它折射了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政治背景。50年代初期,个体、私营经济在我国城乡生产、流通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建国初期,私营经济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75%以上。
1993年底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第二次审议稿的基础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而随着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民营经济在这个阶段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1992年到1995年这一段,民营经济每年增长的速度都保持在100%以上,甚至超过120%。1995年以后,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民营经济增长的势头有所回落,但依然是保持在20%以上。1998年修改后的宪法增加了“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内容,这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这个阶段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个体工商户数量减少了,但是私营企业的数量却有了很大的增量。苏宁集团成立于1990年,创业者以犀利的眼光,敏锐的市场嗅觉,从家电业寻找切入点,挑战国营企业,灵活经营,渐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二、规范的组织机构,是苏宁快速成长的源泉
苏宁电器组织体系的设立原则是:专业化分工、标准化作业、模块化架构、层级化管理。在内部管理中突出强调架构、职责与流程的建设。公司的组织架构伴随经营发展不断完善,现在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九大职能、三级管理体系。根据连锁经营与管理特点,苏宁电器内部组织体系划分为品牌营销、市场策划、连锁管理、物流配送、售后服务、行政后勤、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九大专业职能领域,集团总部决策层-地区管理中心经营层-终端作业层三个管理层级,并且在全国连锁网络中实现的岗位设置与职能的统一化、标准化,所有的苏宁子公司,都遵循相同的组织体系运作。苏宁电器建立了齐全的各岗位作业流程与管理规范体系,汇编了《经营管理手册》,作为整个连锁体系运行的基本行为准则。
与此同时,苏宁电器采用服务定位、全程全员服务的经营模式。服务定位包括对供应商的服务、对分销商的服务和对消费者服务三个方面,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服务于分销商是为了发展连锁网络,壮大规模,更好地服务于供应商;服务于供应商能获取稳定的产品、价格、促销以及售后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分销商和消费者;服务于消费者,树立商业品牌,带动和培育供应商产品品牌。确定了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三位一体的服务对象,苏宁电器内部经营中贯彻售前、售中、售后全程服务,决策者、管理者、经营者全程服务。在企业经营中,苏宁电器注重互惠互利的厂商合作、平等尊重的厂商关系。在以利益为纽带的前提下,注重满足供应商的长远利益,为供应商培育品牌、提供生产启动资金,共同拓展和维护市场。联合分销商力量,形成统购分销,整合分散的渠道力量,为供应商提供规模采购订单。苏宁的经营风格,倡导以价值战取代价格战。从品牌资源、服务开发和价格组合上体现服务创新。通过创新经营手段,体现个性化、差异化的价值竞争。通过品类开发,开拓新的经营门类,新的经营品牌和新产品,带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通过科学引导消费,了解顾客真实需求,让顾客买到满意的商品,通过全程监管的配送和售后服务,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得到物超价值的服务。如此比较规范化的组织架构,促成了苏宁由单一的电器公司向综合型集团公司的良好过渡。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战略,是苏宁做大做强的核心
近年来,私营企业发展速度虽然很快,经济实力也逐步增强,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小型企业,同时私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在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是很大。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结合的家族企业为主体,是我国私营企业处于初始阶段的显著特征。产权结构单一,股权分布集中,主要投资人占有绝大部分股份,绝大多数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紧密结合,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统一于主要投资人手中。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办公会议的人员,具有很大的重叠性。党的基层组织、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等,一般不参与企业决策。截止到2002年6月底,境内A股市场上共有139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私营企业,它们仅占同期境内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1.84%。
尽管如此,借鉴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及结合本国成功民营企业的启迪,苏宁集团依托“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性化管理,取得了成功。
(一)以人为本 尊重员工主体意识
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就是充分肯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私营企业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员工们自我意识到其工作的结果对自身有意义,值得为之奋斗;同时又能意识到其奋斗对社会或企业有一定的意义,应该为之效力。自成立以来,苏宁就本着“至真至诚”的为人之道、做事之本、与天下人合作、成天下之大事。
(二)以人为本 增强凝聚力
随着苏宁连锁事业的发展,一批又一批社会人才加盟全国各地的苏宁,成为苏宁大家庭的一员。企业社会化、人才本地化已成为今天苏宁的发展现实。苏宁在企业发展规模成倍增长的过程中,能保持稳健的扩张态势,归根结底是因为苏宁有一支过硬的员工队伍和领导团队。苏宁员工对企业的热爱,并不是来自企业的灌输,也不是来自制度的约束,而是一批又
一批苏宁老员工身体力行的榜样作用。苏宁的老员工在跟随企业多年的发展中,随着企业的壮大而获得个人利益和事业的发展,苏宁员工的社会地位和家庭生活质量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提升。成就与发展、尊重与荣誉、利益与保障是维系苏宁员工对企业热爱的纽带,正是这种热爱之情维系着苏宁由小到大、由大到强。
(三)以人为本 唯贤是用
苏宁集团认为:只有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员才是人才,判断人才的标准是为企业的贡献的大小,即便拥有学历、资历或文凭,也要考察它的真正价值。苏宁电器选拔人员强调能力适度。所有人员的引进与配置都要符合岗位要求,合理搭配。同时倡导分工合作,不鼓励脱离集体的个人主义。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是苏宁员工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是苏宁电器人才引进的重点途径。苏宁电器与全国各地几十所重点高等学府建立了人才输出的长期合作关系,每年都将从高校引进大批优秀的应届毕业生。2003年初,苏宁电器着眼于未来2-3年需要,启动了应届大学生“1200工程”,计划从全国各地的高校招聘1200名应届本科以上毕业生,经过1-2年精心培训与培养锻炼,最终充实到公司各个中层管理岗位中去。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苏宁电器在总部专门成立培训管理部,组建了一支由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能熟练的技术人员组成的教师队伍,根据“专业化、个性化”原则,汇编了《经营管理》、《营销管理》、《连锁筹建》《售后服务》、《物流配送》等一套培训教材,为新进员工和在岗员工提供岗前适应性培训和在岗提高性培训。各管理部门也将培训工作的部门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制定了各自的培训计划,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的专业培训,并且在月度的工作考评和年终的部门评优中都将人员的培养输出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之一。
(四)以人为本 构筑施展舞台
创业10多年的苏宁实际上正处于企业发展的青年期,要想全面形成苏宁的企业文化也许还不太成熟。但是,面对全国5000多名苏宁员工的向往,面对社会舆论、行业公众的关注,苏宁提出一些苏宁企业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涵,昭示于员工,公诸于社会。集团统一企业和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价值观是利益取向和利益分配的基础。苏宁在创业之初,企业的利益也就是创业者个人的利益,当苏宁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企业利益的实现与员工利益和社会效益满足之间的关系的越来越密切。所以,今天的苏宁早已把企业的利益与员工个人利益融为一体。苏宁强调个人利益,但对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的理解和实现手段有企业的原则。苏宁要生存,苏宁的生存离不开与社会的协调、与环境的共融,因此相对于企业利益而言,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高于一切。苏宁要发展,要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相对于个人利益而言,企业的利益大于一切。苏宁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苏宁员工的辛勤劳动是实现企业利益的现实力量,因此苏宁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创造财富的财富,不断地提高苏宁员工的利益回报是我们办企业的目的。每一个苏宁人,不管职位高低、不管能力大小,都是在苏宁品牌下、在苏宁团队中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每一个苏宁员工都要理所应当地在优先满足企业根本利益前提下。
(五)以人为本 采用科学激机制
苏宁电器建立有系统的评估考核制度体系。各岗位采取月度考核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从工作职责、计划、精神风貌三方面对员工每月工作进行全面考评。量化考核、个性化考核是苏宁电器考核体系的一大特点,各项考核制度与评估指标都采取评分方式。由于连锁体系岗位设置比较繁多复杂,苏宁电器还着力突出个性化考核,针对不同岗位设置不同考核方案,制定了品牌营销岗位、职能部门岗位、连锁店营业员、配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工程业务岗位等系列化的制度。
第四篇: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论现代管理制度的创新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商企业管理2014秋季班)
【摘要】:制度创新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动态过程。具体地说,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是 “以企业为主体,为更好地实现企业制度的功能,在收益与成本评价的基础上,在制度供给的范围内设计新的企业制度的过程”。制度创新主要涵盖企业财产关系、治理结构、分配融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范畴,它与技术等其他创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和显著特征。首先,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是其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前提,是产生主动创新和持续创新的重要制度保证;其次,企业制度要随着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完善,就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不断创新;另外,制度创新涉及企业内部不同层面的机制变革,同时还涉及企业外部的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外部制度变革,我们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注重企业外部制度创新与内部制度创新的协调运行,促使其互动共进。
【关键词】:企业文化制度创新机制变革技术创新 目录
一、现代管理制度的创新概论 1
二、管理创新制度变迁理论 1
三、企业管理制度内涵及思维观念 2
(一)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涵 2
(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思维观念 3
四、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的内容 4
(一)企业产权制度创新 4
(二)用人制度的创新 4
(三)分配和激励制度创新 5
(四)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过程管理为基础转化 5
(五)由领导治厂到科学决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依法治企”阶段 5
(六)股份合作制企业进行创新 5
(七)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创新 6
(八)企业营销管理制度创新 6
(九)企业文化创新 6
五、企业制度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7
(一)建立现代公司制企业选择适合企业的公司形式 7
(二)健全企业财务制度 7
(三)在产权制度创新中要规范操作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论现代管理制度的创新
一、现代管理制度的创新概论
企业的发展,一般都会经历较为曲折的过程。但要取得成功,其必要条件就是企业必须不断追求管理制度的规范与创新。加大创新力度,这是管理制度自身对科学、规范、完善、实用的客观要求。制度设计是体现管理者眼光和智慧的一项工作。任何制度,目的在于制约,制约的内容是应该或不应该做什么,这是设计制度的一个基本立足点。企业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有什么样的企业管理制度及实施效果,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发展成效,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工作日益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其中企业管理制度本身的规范、创新则属于根本的根本。成功的企业在企业管理制度实施方面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编制或创新及其实施效果较其他企业成功,而且是保持在不断的、稳定的创新和优化的过程之中。对此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介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一)介绍管理创新制度变迁,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熊彼得、大卫.李嘉新制度学派诺斯和拉坦。
(二)企业管理制度内涵及思维观念主要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思维观念分为,市场观念和生产力观念。
(三)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内容,主要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用人制度的创新,分配激励制度创新和企业营销管理制度等。
(四)企业制度创新应注意的问题,分别从建立现代公司制企业选择适合企业的公司形式,健全企业财务制度,企业管理制度中组织制度创新、企业管理制度中战略管理制度创新、产权制度创新及管理制度创新等。
二、管理创新制度变迁理论
创新(Innovation)的经济学含义来源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熊彼得,他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的职能,创新“改变了生产函数的形式。”在他列举的五种创新方式中包括了制度创新。本文所使用的创新概念包括了两个层次:
一是企业创新,包括了制度、技术、市场和管理创新四个方面。
二是企业制度创新,前者包含后者在新制度学派的论述中,制度创新与变迁(Change)是未作区分的,在他们看来,制度创新就意味着新制度的产生和旧制度的消亡,因此创新就是变迁。
制度创新是企业对制度的创造或能动选择的过程,而企业制度变迁是市场对企业及其制度的选择过程。作这样的区分将有助于研究创新的机制。实际上这两个阶段经常是同时发生的。
新制度学派的贡献在于,他们对制度变迁微观机制的研究大大拓展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诺斯在《制度变迁与美国经济增长》一书中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制度变迁理论模型。在这一模型中,制度是内生的因素一诺斯认为技术等外生因素的变化促进了外部潜在利润的形成,人对制度的选择反映了对外部利润的追求,这种选择同时又受到诸如规模经济、外部性内在化的困难程度、风险大小、市场失灵以及政治压力的限制,新制度只有在创新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才会出现,具体来说,是指如下两种情况:
(1)创新改变了潜在的利润;
(2)创新成本的降低使制度安排的变迁变得合算了。
利用投资净现值(NPV)分析方法,诺斯构造了一个制度变迁收益的计算公式,深入研究了制度创新的时滞问题。这种对制度变迁机制细致入微的考察正是诺斯思想的精髓所在。
拉坦在诺斯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制度变迁不仅是由对更为有效的制度绩效的需求所引致,而且也是关于社会与经济行为以及组织与变迁的知识供给进步的结果.知识供给的进步使制度变迁的供给曲线右移,同时降低了创新的成本,使制度创新成为可能。
三、企业管理制度内涵及思维观念
(一)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涵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管理制度为现代企业制度三大内容之一(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管理制度包罗万象,它涵盖现代企业经营思想、经营战略及领导制度、人才开发、激励机制、组织机构、管理标准及文化特色等。狭义的管理制度也称管理标准、规章制度,是企业所制定的、以书面形式表达的、用以规范企业经济、技术、生产等项活动的条例、规则、程序和办法之集合。是对企业组织中的机构和个体在权力、责任、利益等方面的设定,是各项管理体系、管理流程的具体表达。是企业和劳动者共同遵守的准则与约束。它因企业的类型、规模不同而各异。企业管理制度作为一种独立职能,它一诞生就开始与社会生产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个与社会生产同步发展的过程。按照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的生产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把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工业化前的管理、科学管理时期、现代管理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对企业管理制度的认识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管理时,经常使用管理的“组织”、“指挥”、“监督”、“调节”职能,发展到“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职能。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看,同样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转变过程中,企业管理制度也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
(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思维观念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需要用现代思维拓宽视野广度,建立内部运行机制和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改造陈旧的企业体系;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需要用现代思维增加管理深度,用战略眼光多维的思维来统筹考虑,从更深层次上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一步深化现代管理力度;迫切要求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用现代思维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质量管理,不断加大企业管理制度的力度,以保证低成本、高质量,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需要用现代思维正视复杂程度,管理者必须运用纵向延伸思维和横向发散思维的多维思维形式,分析、确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多重性、复杂性。
1、市场观念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与世隔绝,企业内部工作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是通过政府这一中介间接进行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竞争主体,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从过去的企业内部工作与外部环境相隔绝的单纯眼睛向上的思想,转变为企业内部工作与外部环境相统一的、自觉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来求得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思想,也就是正确认识和对待外部环境的市场观念。这种市场观念还包括竞争观点、服务观点、开拓观点、人才观点等等。
2、生产力观念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因而发展生产力也是企业的根本任务。只有企业生产力发展了,才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才能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因此,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企业全部工作的中心。应当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检验企业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此,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必须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一个企业的生产力水平,最终就是要看企业职工改造自然(实践经济活动)的效果。它包括企业生产的产品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就产品而言,一是要看是否符合生产或人们消费的需要;一是要看实物质量的现代化水平及其数量的状况。还要看效益。产品是企业生产力状况的物质表现,经济效益则是企业生产力状况的价值表现。表明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有两类:一是投入和产出相比较的差额,即效益额;一是投入和产出相比较的比率,即效益率。
四、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的内容
(一)企业产权制度创新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在产权明确界定的情况下,实行公司制度的,即“先定产权,后定公司”。而我国是在产权关系还没有理顺的情况下实行公司制度,然后再推动产权关系的改造,即“先有公司,后定产权”,因而在我国现阶段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就更为重。
(二)用人制度的创新
企业领导者应从独裁式的管理向民主管理、聘任优秀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过渡,使自己从琐碎、繁杂的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企业重大管理项目。要破除“血缘、亲缘”关系在人才选用上的“误导”,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原则。另外,还要打破企业中各种亲属关系盘根错节的局面,实行严格的制度化人事分工和管理,建立一套能吸引多方面人才、能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淘汰机制。海尔的“全员皆人才”的用人观就为企业的腾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要按照能级的原则,让合适的人从事合适的工作。要注重职工的教育与培训,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员工具有较高的技术和管理素质,而提高员工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只有鼓励员工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新的需要。企业必须为员工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并要力争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员工在学习中成长、进步,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充分的保障口。
(三)分配和激励制度创新
完善激励机制,要给员工赋予职业上的成就感,还要能够慷慨奖励做出重大贡献的高级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如送股份、给予期权等,使其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应得的劳动报酬,同时又有一定的资本收益,使其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要进行分配制度创新,积极探索,推行经营者年薪制,提高经营者的经营责任感,想方设法加强管理,促进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
(四)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过程管理为基础转化
一方面,目标管理是企业管理制度thldl.org.cn的重要内容,但管理制度要以过程展开,将时空结合起来,运用现代管理思维的时效观念和动态观念,强调管理的过程和过程的管理。另一方面,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既重视市场、技术、经济因素,又考虑社会环境因素。企业要按用户的要求去开发产品、开展业务,要以产定销。社会要什么则生产什么,而不是生产什么向社会推销什么。要彻底打破计划经济不以产定销的体系。
(五)由领导治厂到科学决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依法治企”阶段
决策必须改变领导拍板定夺的现象,克服家长制、长官意志的管理弊端,普遍实行民主管理,通过职工民主建立健全多项规章制度及实施规划,要集思广益、多思善思把科学决策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关键一环。一个好厂长能带出一个好的企业,相反,一个不尽职尽责的厂长也能搞垮一个企业,企业的发展过分依赖于厂长个人,是企业仍然处于不成熟阶段的表现,企业真正走向成熟,是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阶段。企业管理制度、企业运行都要在国家立法约束的基础上,在各项制度的规范下有序地进行。企业正常运行不会因为个人的变迁而受到影响,相反,个人的行为也要受到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当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要着力于实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立一种制度规范和一种运行秩序,以便使企业健康地发展。
(六)股份合作制企业进行创新
在企业前一轮产权制度改革中,有相当多的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而事实上,股份合作制并未彻底解决乡镇企业产权不清的问题,但由于其审批手续简单方便,改制成本低,仍为广大企业所采用,它对前一轮产权制度改革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股份合作制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因而对企业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制约。从长期看,股份合作制很难成为一种独立于股份经济和合作经济之外的一种经济组织形态。
(七)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创新
企业是搞好质量工作的主体,企业厂长(经理)是质量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的质量工作负有全部责任。企业要建立健全各项质量责任制,认真实行质量否决制度。严格按《产品质量法》宣传贯彻的标准来实施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进行产品检验。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申请质量体系认证或产品质量认证。同时,乡镇企业要努力抓好服务质量和设计质量,开展质量改进和全面质量管理,搞好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在质量管理过程,要建立一套严格的质量规章制度,在生产过程层层质量把关,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督制度,建立目标责任制,把产品质量作为考核员工技能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做到奖惩分明,从而激发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为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障。
(八)企业营销管理制度创新
创新营销管理制度必须以市场开发为核心,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建立起集市场管理、销售计划管理、营销过程管理、客户管理和售后服务于一体的营销体系。企业开展营销管理工作必须为市场开发工作服务、为客户服务并与客户建立唇齿相依的战略伙伴关系。在营销过程中,要改变经营思想,要由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认真对待客户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从客户的角度探讨其需求,不断满足客户需求,甚至是个体需求,使企业的经营目标与客户需要相适应。企业还要正确和适度使用广告向客户传递商品信息,并根据客户提供的信息来改进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此赢得更多的客户。除了以上谈到的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外,乡镇企业还要从工资制度、领导制度方面加以创新。
(九)企业文化创新
现代企业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企业能否留住人才,能否可持续发展,能否成长为一个大公司,其背后都是一个企业文化问题。美国最受推崇的公司名单中,体现一个公司总体成绩最好的一个指标是这个公司吸引和激励以及保持杰出员工的能力。这些公司的总裁都一致认为,企业文化是他们用以吸引和保持优秀员工的最重要的工具。中国的海尔公司介绍说,张瑞敏只做两件事,一是企业的组织结构,二是企业文化。收购企业不带一分钱,只带一个总经理,一个会计师,一套海尔文化。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关注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创新。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是企业形象的塑造和包装。实际上,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在实现企业总目标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不过企业文化是无形的,企业制度是有形的。
五、企业制度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一)建立现代公司制企业选择适合企业的公司形式
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重点。首先要求将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合理的划分,即“家企分开、两权分离”,由职业经理人对企业进行管理。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使其从封闭走向开放,多方位、多渠道地募集资金,有实力的乡镇企业更要积极上市筹资,从而建立起多元化、社会化的股权结构,这是现代企业制度在股权结构上的必然要求和体现。这种产权制度必然要求乡镇企业要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彻底改革过去的家长式领导体制,变家族式经营为公司制经营,组织行为与人员结构应尽可能社会化,促进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建立起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和科学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二)健全企业财务制度
企业的财务制度应该充分体现产权关系清晰、财会政策公平、企业自主理财并与国际惯例相一致的原则。企业要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建立适合市场需要的投资决策体系和资金运营体系,增强投融资风险意识,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加强资金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分析以及现金流量表的运筹和控制,加快资金周转,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会计制度,及时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以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实行公司制的乡镇企业要健全公司内部财务会计制度,配备合格的财务会计人员。财务部门负责人的聘任要经过董事会决议,不经董事会同意,经理无权对其聘任或解聘。应由董事会制定财务预、决算,经理执行,并由监事会负责财务检查。
(三)在产权制度创新中要规范操作
对变现的集体资产,要加强管理,要按照民主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企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企业资产管理委员会,制定和审议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章程及资产经营管理的财务预算报告等重大事务。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企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同时设立集体资产经营公司,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承担有限责任,负责集体资产的投资和管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负责。企业资产经营公司是资产代表,行使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从而解决资产所有者长期缺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何国志;加强企业管理促进改革发展[N];云南日报;2000年 [2]冯英健.企业管理基础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魏俊奎;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策略;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 [4]肖海明.姚伟.企业管理理论与实务.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5]孔伟成.陈水芬.企业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胡川、刘大明:《运作管理》,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6]刘冠俊:《企业客户服务管理》,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7]魏江编著,《管理沟通:理念与技能》,科学出版社,2001年。[8]孙建敏、吴铮编著,《管理中的沟通》,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年。[9]罗岷,《现代管理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10]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1]肖焱,《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员工激励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2]王毅,《高新技术企业产权化人力资本的股权激励效果实证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13]徐晓红,《我国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致谢
没有辛勤的园丁就没有娇艳的花朵,没有西南科技大学的老师传授的知识就没有我的提高。对此我表示深深的感谢。感谢老师的帮助和指导。所以我要根据学校所学和单位所干的工作相互结合起来,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帮助我在单位生产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使我所学有方向、学有目的、学有成效,全方位的快速的提高学习质量,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迅速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和企业的效益;为了满足人的发展实施人才强企的战略目标,为企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最后我感谢南开大学能让我顺利进行继续深造并顺利毕业。
感谢在西南科技大学的这段学习经历,它将使我深入理解和把握了工商管理这个专业的很多知识,进一步培养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和组织管理能力。
第五篇:工商企业管理论文题目
序号题目名称
1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与政府职能转变
2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
3我国工业所有制结构合理化若干问题的探讨
4企业股份制改造问题研究
5股份合作制问题研究
6当前我国工业经济效益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的研究
7关于劳动力市场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
8劳动力合理流动问题研究
9知识员工的薪酬管理
10我国工业技术结构合理化问题探讨
11发展我国原材料、能源工业的途径的探讨
12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的关系问题研究
13我国工业企业规模结构发展趋势的探讨
14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研究
15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研究
16我国老工业基地改造问题研究
17区域经济问题研究
18城市工业与乡镇工业发展的比较研究
19国有控股公司问题研究
20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研究
21我国工业投资规模合理化问题研究
2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3知识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经营创新研究
24中国工业发展战略研究
25跨国人力资源管理
26美国工业管理的演变及新发展的探讨
27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研究
28对外开放与民族工业发展问题研究
29地方工业发展模式研究
30企业集团的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31西方经济发展管理评述
32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33产业政策研究
34空间经济(工业产生力布局)的探讨
35试论技术进步与工业发展的关系
36企业集团问题研究
37国家所有权的实现形式的探讨
38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39政府国有资产专职管理机构地位、职能研究
40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研究
41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方式研究
42国有股流通转让研究
43国有资产投资体制改革研究
44国有企业产权界定研究
45国有产权代表制度研究
46国有资产管理监事会制度研究
47无形资产评估研究
48系统工程与管理现代化问题研究
49工业企业的系统特征的探讨
50系统论与经济管理问题研究
51控制论与经济管理问题研究
52决策方法研究(或应用)
53企业组织设计探讨
54企业库存管理优化问题的探讨
55价值工程方法研究(或应用)
56耗散结构与经济管理问题研究
57协同论与经济管理问题的探讨
58线性规划在管理中的应用
59目标规划在管理中的应用
60网络计划方法在管理中应用
61电子计算机在管理中应用
62企业系统工程分析与评价
63用系统工程学指导优化组合的生产
64预测分析案例
65系统论与工业合理布局问题研究
66层次分析法原理及应用
67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可根据具体的行业订标题)
68管理中评分方法的研究
69管理决策科学化研究
70信息与经济管理
71技术引进的可行性研究
72技术改造的可行性研究
73产品开发、设计的技术经济分析
74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75工程项目的评估与审计问题研究
76投资项目经济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77工业投资项目经济规模研究
78厂址选择原理与方法的探讨
79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的界定与评估问题
80企业破产中的资产评估的价值标准与评估方法
81房地产估价原理与方法
82收益现值法理论与实务
83资产评估机构的风险及防范
84企业无形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85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模式
86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87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路径研究
88如何搞好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
89吃饭财政下的住房货币化研究
90评估基准日与评估有效期的合理性研究
91质量认证与企业发展研究
92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特征研究
93企业品牌价值评估宣传的前提条件
94质量体系有效性研究
95试论生活的高质量的基础
96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改革
97论信息时代的企业管理改革
98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探
99论企业家的修养
100现代企业经营导向研究
101企业组织面临的挑战与改革
102论21世纪的经营文化
103中国企业再造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104论现代企业的信息化与知识化
105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106企业激励制度的构建
107企业奖励制度设计
108企业人员绩效考评问题研究
109工资制度与工资形式研究
110企业组织制度设计
111企业领导体制研究
112企业素质问题研究
113企业经营者的报酬制度研究
114构建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组织结构
115如何构造同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116困难企业如何走出困境
117现代企业生产方式发展趋势
118当代企业管理和发展趋势研究
119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本研究
120公司制企业的资本结构联盟研究
121当代企业战略联盟研究
122企业形象战略研究
123企业购并扩张研究
124企业决策机构研究
125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研究
126企业制度创新研究
127行为科学在思想工作中的运用
128大企业战略模式研究
129企业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130企业科技水平的评价
131新产品开发的战略决策
132技术引进的方式研究
133技术商品定价原则和方法研究
134技术引进的组织管理
135技术改造的可行性研究
136决策中的科学化与民主化问题研究
137企业环境优化问题研究
138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条件分析
139虚拟经营研究
140中小企业如何实施名牌战略
141解决国有企业负债高问题研究
142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策略
143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理论与方法研究
144企业决策机制研究
145营销沟通组合分析与研究
146论合作营销战略与研究
147大市场营销战略与管理
148防治营销近视症
149企业跨国经营研究
150论企业知识时代与信息化的客观必然性
151论企业管理技术的现代化
152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
153企业技术联盟问题研究
154企业战略联盟问题研究
155民营企业二次创业问题研究
156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研究
157企业家素质与民企的二次创业
158员工持股计划问题研究
159中同技能开发问题研究
160企业核心能力提升问题研究
161产业竞争力问题研究
162企业培训研究
163人力资源规划方法研究
164绩效管理研究
165中国养老保险模式分析
166工作分析研究
167非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研究
168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研究
169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170国企变革中的劳动关系研究
171知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172e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173人力资源与企业竞争优势研究
174kpi研究
175变革与工作再设计研究
176劳动关系研究
177领导理论研究
178决策理论研究
179利益相关者研究
180社会责任研究
181沟通研究
182冲突管理
183工作压力研究
184心理契约研究
185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研究
186组织公民行为研究
187中国就业研究
188组织承诺研究
189人力资源平衡积分卡研究
190人力资源外包研究
191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研究
192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研究
193企业文化研究
194职业生涯管理研究
195团队管理研究
196学习型组织研究
197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198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199基础设施产业反垄断问题研究
200国有企业破产问题研究
201物资供应链问题研究
202mrp系统在企业间的应用研究
203企业发展型战略研究
204竞争战略问题研究
205管理环境研究
206管理变革研究
207管理变革与创新研究
208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问题研究
209企业撤退型战略研究
210知识员工人力资源管理流失研究
211模糊绩效研究
212员工个性心理与管理
213个性类型与职业匹配研究
214员工需要--动机—行为—目标规律研究
215企业员工心理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216企业心理健康管理研究
217领导影响力研究
218企业领导风格研究
219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比较研究
220知识资本研究
221整体薪酬研究
222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223员工福利研究
224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研究
225核心员工的报酬研究
226情绪劳工的研究
227员工忠诚度研究
228员工离职倾向研究
229素质模型研究
230企业年金研究
231人力资源分层分类管理研究
232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233归因理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