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威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未来发展思考
武威第九中学
心理健康教育下一步工作安排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学习压力居高不下,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是容易滋生心理问题的高发阶段,武威第九中学多年来因中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处在区域各学校教育教学竞争的风口浪尖,学生学习压力更大,更容易产生因之而来的各种心理问题,学校虽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下一步主要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培养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
1.加强对教师的学习和培训,以班主任、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主,重点学习《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中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心理理论知识。要求班主任每学期阅读一本心理专著,完成5000字的学习笔记,至少撰写一篇论文在校刊发表。
2.加强师资队伍专业心理咨询师资质获取力度。要求40岁以下的班主任要报名参加心理咨询师等级考试,争取在三年内均取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实现班主任持证上岗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进一步规范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切实做到心理咨询工作科学规范、严谨有效。3.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校本培训模式,切实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选派优秀班主任“走出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培训学习活动,定期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做报告,不断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业务能力。
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运行机制
在现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运行机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在校长领导下,分管副校长负责,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工作体制;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明晓心理健康教育禁忌,科学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流程。
三、开掘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
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探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办法和途径,组织专、兼职教师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专题研究;在做好已立项课题《班主任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结题工作的基础上,三年内争取再新增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课题5项,积极倡导撰写论文,立足实践探索,尽快形成成果,争取发表。
四、努力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
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包括心理训练、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努力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1.每学期进行1-2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邀请心理专家主讲,在全校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每学期分年级进行1-2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2.建立心理咨询电子信箱、QQ交流群、心理热线等,及时广泛的做好不同心理疾患的学生思想工作。
3.开展学生心理调查,每学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及动态;追踪调查在校生中接受过咨询的学生,及时了解其心理变化,力求防患于未然。
第二篇:2015武威发展综述
转型升级稳中有升
——我市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何飞
2015年,是“十二五”圆满收官、“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浓墨重彩的一年。与这些骄人成绩相映生辉的是一串闪耀的数据,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16.2亿元,增长8.7%,是2010年的1.8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7.64亿元,增长15.02%,是2010年的4.4倍;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20.1亿元,增长12.8%,列全省第4位。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62.8亿元、年均增长34.3%,其中规模以上2534.1亿元、年均增长29.2%。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43.45亿元,增长18.4%,是2010年的3.4倍;公共预算收入26.84亿元,增长21%,列全省第1位,总量跨越到全省市州第5位,是2010年的4.2倍;公共预算支出171.86亿元,增长14%,是2010年的2.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02元,增长9.2%,比2010年净增1015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01元,增长11.6%,比2010年净增4550元。
数字彰显实力,成绩蕴含艰辛。2015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我市“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取得的成就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期间,全市上下坚持以党建统揽全局、用发展凝聚人心,无中生有抓项目、有中生优增效益,严格标准选干部、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理念,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竭力实施工业强市、城乡融合、生态立市战略,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奋力推进转型升级发展,为建设幸福美好新武威,同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实践证明,“十二五”时期是武威历史上项目建设最多、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综合效益最好的时期,也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改善最明显、城乡面貌变化最显著、社会治理成效最突出、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落实“六个精准”要求精准脱贫任务全面完成
2015年,我市深刻领会总书记“连片特困地区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要放在扶贫开发上”的重要指示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和省委、省政府“1+17”精准扶贫政策,制定实施全市“1+17+2”精准扶贫规划方案,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2015年,全市计划减贫171个贫困村、31870户、12.3万人和民勤县整体脱贫的任务全面完成。共投入扶贫资金125.95亿元。贫困户发展设施农牧业3.07万亩、特色林果业6.71万亩,种植甜高粱6.22万亩。解决了1.74万户贫困户、7.64万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硬化贫困村道路370.5公里。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14729户。完成贫困劳动力培训4.17万人。35名市级领导包抓4210户、17520人的移民搬迁任务,实际完成4475户、19611人。“下山入川”五年规划7.2万人目标超额完成,共搬迁8.43万人。按国家2011年贫困标准,累计减贫42.53万人,贫困面由35.44%下降到9.1%,全市贫困人口减少到13.54万人。
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2015年,我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持之以恒抓项目。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协调服务,集中办理手续。秉持大资源、大市场理念,着力营造“能赚钱、不受气、条件好”的投资环境,采取以会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等方式,对接、签约引进项目。
2015年,争取到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及配套贷款61.76亿元。市级财政单列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工业项目用地。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129项,完成投资591.7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232项,完成投资371.2亿元。实施招商引资项目931项,实际到位资金938亿元,增长15.75%。省市列103项重大项目完成投资334.3亿元。民勤红沙岗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加快建设,天祝松山滩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40万千瓦开工建设,全市新增风光电项目装机规模85万千瓦,累计达到300万千瓦。天祝至青海互助二级公路、金荣沙漠生态公路建成通车,民红高速公路、G569北仙高速公路、天祝至景泰二级公路进展顺利。干武铁路新增二线加快建设。温德克飞机整机制造和武威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杂木河毛藏寺水库枢纽工程、石门河调蓄引水工程、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工程全面建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38亿元,是2010年的21.9倍。五年累计2826亿元,年均增长85.4%。2015年底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815.5亿元、696.2亿元,是2010年的2.5倍和4.3倍,年均增长分别为20.3%、34%。
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2015年,我市认真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增加值列全省市州第1位,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形成了“321”的产业结构。
我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构建新型工业结构,着力培育产业链经济,打造风光电装备制造、碳化硅新材料、飞机汽车制造、电石、制药、包装、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液体经济等产业联盟和产业集群。2015年,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03项,其中亿元以上92项,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28.71亿元。达华50万亩节水灌溉设备、鑫淼5万吨双氰胺、青啤易拉罐灌装生产线等126个项目建成投产。鑫淼60万吨电石、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荣华30万吨鲜奶制品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甘肃绿润超大口径PE管生产线和甜高粱收割机生产线等131个项目开工建设。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1亿元。2010年以来,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206.1亿元,新建了一大批项目和企业。
“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基本建成。2015年,新建设施农牧业6.37万亩,累计达到85万亩,户均2.5亩。新建特色林果基地34.54万亩,累计达到155.66万亩,人均1亩。甜高粱全产业链培育发展规划获省发改委批复,种植甜高粱27.3万亩,实施配套加工项目16个。积极推行出口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出口基地备案企业(合作社)达到55家,农畜产品、特色林果基地备案面积分别达到50.24万亩、7.2万亩,注册登记出口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11家,实施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14个,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达到144个。新增“双业”贷款2.32万户、31.21亿元。2010年以来,“五项财政惠农贷款”达到315亿元。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万嘉国际广场、黄羊公铁联运物流中心、昊天农产品交易市场暨仓储物流中心建成运营。红星时代广场加快建设,新建续建西北五征汽贸城、金城奥莱建材市场、西部农业城等重点市场10个。市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实训基地、民勤县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等建成投运。长城集团武威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博览城项目开工,莫高·中国葡萄酒城等文化项目加快推进。旅游接待人数达到789.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9.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1%、25.67%。
甘肃国际陆港启动建设。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天马号”累计发运33列,货运总量4.68万吨,货运总值1.17亿美元。甘肃路斯宠物食品生产、甘肃水投陆港中心区水务一体化等项目开工建设,红星美凯龙国际家居产业园、专属保税物流仓库和国际贸易总部基地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甘肃国际陆港发展战略规划和中心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武威进境木材检验检疫集中监管区近期有望获批。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35亿元,增长162.02%。
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
2015年,我市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带动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以金色大道为中心轴,区域生产力布局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共享程度提高。凉古核心区和民勤、天祝县域核心经济区综合承载、聚集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初现。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92.0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27.6%提高到36.6%。
着力改善城乡住房环境。开工建设公租房17800套,主体完成13052套。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32069套。农村危房改造、新房建设3万户。棚户区改造签订征收协议和回购协议12998户,比年初确定的6898户增加6100户。五年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128977套,完成棚户区改造23138户,农村危房改造78339套,三项合计占全市总户数的40%。
加快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凉州城区南二环向西延伸段道路建成通车,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再生利用项目建成试运行,天马湖景观治理工程基本建成,滨河公园、滨河东路、城区天然气综合利用等项目有序推进。世行贷款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基础设施项目正式启动,德促贷款城区集中供热项目加快实施,城区基础设施和新城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民勤县和凉州区黄羊镇、古浪县黄羊川镇新型城镇化试点有序推进。
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创建“千村美丽”示范村省级7个、县区级26个,“万村整洁”村165个。新建续建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56个。
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围绕建设国家级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优化“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布局,突出“节水、治沙、造林、防污”重点,深入推进集压沙修路、造林绿化、工业治沙、生态农业、扶贫开发“五位一体”沙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完善“国家有投入、企业给赞助、科技作支撑、农民有收益”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2015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任务全面完成,建设工程通过省级竣工验收。蔡旗断面过水量达到3.016亿立方米,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8550万立方米。青土湖地下水位上升至3.14米,形成旱区湿地约106平方公里。干涸51年之久的青土湖形成人工季节性水面22.36平方公里。蔡旗断面过水量和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两大约束性指标、生态治理目标分别提前8年、6年实现。民勤县被水利部认定为首批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完成人工造林56.99万亩,治沙造林17.17万亩。五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51.65万亩、封育180.3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12.1%提高到19.7%。我市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国家林业局命名为“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湿地总面积达到156.3万亩,居全省市州第4位。市财政筹措专项资金1.7亿元,建设千里沙漠生态大林带。积极争取汉能集团治沙资金捐助,引进内蒙亿利资源集团建设沙漠生态产业扶贫项目。深入开展环保大检查,解决了一批违规违法问题。全力打好凉州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扬尘、烟尘、尾气和油气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措施内生发展动力增强
2015年,我市贯彻中央和省委顶层设计,稳步推进市委“改革21条”落地。大力简政放权,承接落实行政审批项目151项,取消、下放、合并和暂停行政审批事项104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到334项。开展“三张清单一张网”工作。市县区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全部网上公开发布。将凉州城区城市土地、建设管理权下放凉州区,完成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交警管理体制改革。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推进,流转家庭承包耕地面积88.4万亩,土地规模经营面积23.2万亩。完成设施农牧业产权登记颁证13.36万件、经济林确权颁证45.39万亩。成立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农民合作社达到7307家。新增50家企业在甘肃股权交易中心挂牌,3家企业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1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融资小额贷款公司达到15家,融资性担保机构达到8家,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担保额5.5亿元。国开行棚户区改造贷款累计投放19.74亿元。交通银行武威分行挂牌开业。新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1家、市级9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企业技术中心省级3家、市级8家。全面启动“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新增市场主体18567户。3户企业新认定为“专精特新”企业,3家服务机构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29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0.9%。
强化民生保障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我市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改善民生。
2015年,省列26件、市列1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36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5%。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工作全面启动。中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建成成功出束,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运行。恶性肿瘤高发区防控模式示范项目全面完成,乙肝防治示范区建设项目持续推进。组建武威职业教育集团。武威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通过验收,整合市中医医院和凉州区中医医院,组建武威职业学院直属附属医院。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首届毕业88人,在校生1079人。甘肃威龙葡萄酒业专修学院两届毕业260人,在校生630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人员伤残津贴标准提高10%,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提标和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补助水平再提高工作全面完成。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坚持依法治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我市落实《中共武威市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5年,全市组织开展“依法建设、规范运行、敢于担当、健康发展”专项检查活动,围绕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安全、项目管理、城乡规划建设、财政税收、文物保护、统计、审计、党风廉政等11个方面64类问题,对全市三县一区和市直部门378户重点企业、973个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开展集中检查,帮助企业解决了一批困难和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深入开展突出社会矛盾和重点信访问题集中排查化解活动,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重大矛盾和积案化解率达100%。强化藏区维稳工作机制,天祝藏区和谐稳定发展。
激情点燃梦想,实干成就辉煌。回首“十二五”,全市上下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真抓实干,蓄力跨越,为“十三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我市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展望未来,我们正在开启“十三五”发展的崭新之旅,发展的步伐将更加铿锵。
第三篇:武威六中国防教育工作
武威六中国防教育工作总结
甘肃武威第六中学是一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现有学生3500多人,教职工200多人。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国防教育,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在发展过程中,我校注重文化建设,以 “笃学、求真、奋进”为校训,培育形成了“勤奋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务实、明辨笃行”的班子作风,“敬业垂范、全面育人”的教风,“博学、笃志、勤奋、善思”的学风,形成了以“创业、奉献、进取、创新”为内涵的学校精神。围绕“全面发展、特色显著、名校品牌”的办学目标,坚持“质量立校、教研兴校、教师强校”的办学理念,遵循“制度规范、文化引领、科学发展”的办学思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学校管理创新、教育科研、特长培养三大特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历年高考成绩在全区乃至全市名列前茅。
我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形成特色”的德育工作理念,以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为重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养成教育、学科渗透、活动育人、环境熏陶、家校合作、主题实践等方面拓宽国防教育渠道。把国防主义教育与学校各项重大活动相结合,把国防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把国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把国防教育与社 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把国防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相结合,以“强健意志体魄,加强国防意识,普及国防知识”为总体目标,以争创“国防教育示范校”为动力,把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真正纳入学校教育的总体系,认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国防教育活动,普遍增强了全校师生的国防观念。从而提高了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加强领导,建立国防教育长效机制
学校成立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李建民同志任组长,党总支书记蔡国瑛同志、副校长高芳霞、赵勃元、薛胜元、李利德同志任副组长,张银年、陈亚洲、乔德祥、吴银山、杨成明、董彦文为成员的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国防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教处,张银年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协调处理、安排、落实、检查学校国防教育的日常事物工作。
学校建立和完善国防教育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军训工作制度和有关活动制度,确保国防教育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布署、有落实、有记录、有总结,做到责任、活动、宣传三落实。
二、以军训为平台,加强国防教育
学校每年对高一学生进行军训,为了高质量地完成军训工作,学校成立军训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在68303 部队官兵的全力支持下,按照拟定的军训实施方案,坚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通过军训,同学们,初步掌握了基本的国防和军事知识及一些简单的军事技能,受到了良好的国防教育。在军训中同学们的纪律观念、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明显得到了增强,这为同学们高中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课堂渗透,用课程提升国防教育的实效
我校通过组织国防知识讲座、观看电影、知识竞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国防教育,从国防地理、国防历史到国防科技,以及常规武器的装配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国防知识。同时,我们根据不同学科把国防教育引入课堂教学,融知识、思想、科学、技能、趣味于一体,有机渗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国防观念。此外,还结合时事把国防教育延伸到课外,利用时政热点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把国内外重大事件纳入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从2010年秋学期开始,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军训作为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参加军训被认定为合格,可以获得2个学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有利的提升了国防教育的实效。
四、创新载体,用活动丰富国防教育新形式
多年来,学校以国防教育纪念日为契机,不断充实和完善教育内容,创新各种载体,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让国防教育寓教于乐。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国防教育。结合学校文化宣传阵地,开展国防教育宣传活动。在学校广播开辟国防知识专题节目;班级黑板报刊出国防教育专栏,营造了浓厚的国防教育宣传氛围,积极利用舆论宣传阵地开展国防教育宣传活动。利用升旗仪式和学生国旗下讲话,结合国内外重大时事,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结合国防教育日开展特色主题教育。几年来,学校结合“全民国防教育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国防教育意识。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祭奠革命先烈。“五四青年节”,新团员到革命英雄碑前举行庄严的入团仪式。“建军节”前夕,组织军歌比赛。“一二九” 纪念日,组织以“勿忘国耻,奋发图强”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通过国防教育主题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把国防教育与行为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在日常管理中体现国防教育。国防教育与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相结合,将军队的规范管理理念融入日常学校管理之中,学生上室外课排队,住校生实现半军事化管理,做到内务统一标准,物品摆放整齐,卫生管理定期检查评比等。不断增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学校加强国防教育基地建设,把国防教育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校充分利用邱少云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国防教育基地,依托教育基地对学生加强国防教育。
五、加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国防教育示范校作用
教师既是学校国防教育的实施者,也是被教育者,只有着力提高他们的素质才能使中学生的国防教育落到实处。为此,学校从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理论业务水平和国防观念出发,按照《国防教育法》和《中小学校国防教育大纲》,突出国防知识学习和国防基本军事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学校把打牢教师国防知识基础、依法抓好学校国防教育的能力和自觉性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教师进军营体验军事生活、实地参观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帮助教师理清工作思路,增强做好国防教育教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建立一支知识高、水平高、结构优的教师队伍,保证国防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真正发挥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的作用。
六、学校加强和部队的密切联系,开展共建活动 我校和68303部队开展军校共建活动,建立双向服务机制。部队为学校服务,承担军训任务。学校积极为部队服务。近年来,我校在双拥工作中千方百计为共建单位解难题、办 5 实事。学校优先录取部队子女来校就读,减免军烈属子女的学费等,解决了部队官兵的后顾之忧,支持了国防建设。
我校双拥活动和国防教育活动深入扎实开展,化作了全校学生献身国防的雄心壮志和实际行动,我校应届高三毕业生积极踊跃报考国防生、部队院校。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我校有200多名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入军队院校和报考国防生,有利的支持了国防建设。
总之,由于学校重视,目标明确,措施到位,活动丰富,确确实实地营造起了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的良好氛围,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学校被武威市军分区、教育局评为“国防教育先进单位”,2010级新生军训方队参加武威市普通高中学生军训成果汇报表演荣获第二名。今后学校将更加重视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在工作观念、措施、方法上始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力争使我校的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再迈上新台阶。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形成在校长领导下,由德育处牵头,以年级长、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在全校广泛宣传,努力营造心育氛围。
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做好资料收集工作、个案研究的搜集整理工作和个案跟踪研究工作
在开展心理教育常规工作外,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通过黑板报、橱窗等出一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让学生积极参加不同的体育课外活动,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放飞心情,缓解学习压力。
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营造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区、家庭环境。
通过邀请校外辅导员举行讲座,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促使学生养成遵守交通秩序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五篇:关于中国民航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
关于中国民航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
2012-07-16 民航资源网 綦琦、刘亚伟 [投稿排行榜] 2012/07/16(10:43:01)我来说两句(22)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分享到新浪微博
国务院于近日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4号)(以下简称“发展意见”),该文件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其中描绘的民航2020发展蓝图和提出的建设性发展思路无不令中国民航人为之兴奋和鼓舞。如何全面学习“发展意见”的内容,深入领会“发展意见”的精髓,认真贯彻“发展意见”的提议,全面实现“发展意见”的要求业已成为中国民航的头等大事。笔者想抛砖引玉,从个人角度粗浅地阐述对“发展意见”的一些理解和思考,如有欠妥之处请各位指正。
一、全力打造民航产业链,凸显国民经济战略性
“发展意见”明确指出“民航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产业。”这是从国家层面高度对民航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角色的精准定位。“战略”两字,凸显了民航行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赋予了民航行业神圣的国家使命。民航行业具有产业链长的优势,“以民航行业为依托,力争打造民航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必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科学、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笔者认为:推进全产业链的发展战术是将民航打造成“战略产业”的关键。该战术是通过民航运输服务这一终端消费品的生产,带动与其相关的飞机制造、机场建设、空管设备、临空经济、衍生服务、航空金融等整条民航产业链的发展。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加以思考:
1、科学规划航线网络,深挖行业自身潜力
在国内市场方面,通过机场规划的全局性思考和机场建设的积极性策略,进一步开拓我国国内客货运市场的潜力。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出现的承接产业转移、西部区域开发、城镇改造加快等新趋势、新政策带来的我国中西部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中国民航在机场规划和建设方面应向中西部投入更多资源,力争改善我国国内航线网络“东密西疏”的不均衡格局,通过合理国内航线网络的构建激发国内市场潜力。在国际市场方面,通过鼓励有条件的航空公司在夯实国内市场优势地位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国际业务,增强中国民航的国际竞争力。民航局应在各方面鼓励其参与国际航空市场的竞争。今后,随着我国经济对世界影响力的日益扩大,急需出现与之相匹配的、能够提供全球化服务的洲际网络型航空公司的出现。在增加我国航空公司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也应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航空规则制定方面的话语权,在客货运价制定、安保体系构建、节能环保约束等国际民航事务中争取参与权。
2、支持国产民机制造项目,突出对上游产业承接效应
“发展意见”中指出的“积极为大飞机战略服务,鼓励国内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的研发和应用”是对民航行业承接上游飞机制造产业的方向性指引。中国民航要想获得国家更多的经济和政策方面的扶植就必须要解决其自身对相关产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承接能力偏弱的现状。随着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的成立和国产大飞机C919项目的启动,我国正在向民航产业链的上游——大飞机制造领域发展。中国民航不应只关注于航空公司发展、民用机场建设、航路空域保障等民航行业内事务,更应该站在民航全产业链的高度去合理调配和科学布局中国民航的各种资源,打破现有的公司化、区域化、条块化的管理模式,在同等的条件下,优先选用国产的诸如飞机、航材、器材等上游供应商产品。
3、引领临空产业经济发展,发挥对下游产业引领效应
中国民航全产业链急需向外拓展,向上游发展需要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这需要时间的积淀,而向下游发展可能是民航近期的可行选择。各级民航管理部门和相关民航企业应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大力发展临空产业经济。通过民航业科学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通过临空经济区为地方政府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很多国内外的成功案例都说明了临空经济区对地方经济升级发展起到了关键的引领作用,民航机场为产业转移创造了优异的人流和物流条件,同时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将增加所在区域的经济活跃度,增加机场的客货源。通过发挥其经济集群效应将民航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超民航行业领域的区域化共赢。
二、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业,构筑民航新的增长极
“发展意见”明确指出:“巩固农、林航空等传统业务,积极发展应急救援、医疗救助、海洋维权、私人飞行、公务飞行等新兴通用航空服务,加快把通用航空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笔者认为:通用航空对于中国民航可谓战略价值巨大,它将成为促进低空域开放、加大与航空制造业联系、探索民营资本投资民航、开拓民航全新经济领域等民航行业创新式发展的助推器。通用航空有望成为民航发展的全新增长极,其战略价值可概括为以下六点:
1、对我国机场建设模式的有益补充。截止2010年7月,我国共有民用机场173个、军用机场250个左右,而美国拥有15096个各类型机场。很明显,我国机场数量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民航国内客运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我们似乎没有关注一个问题,美国机场数量虽多但大部分为中小型机场,以通用机场为代表的小微机场也是数量庞大,它们是美国得以打造出中枢航线网络结构中几大国际枢纽机场的真正客源地。这一经验启示我们,在注重新建和扩建大中型机场的同时,也要适度将建设重心下移,建设一座大型现代化机场的资金可以用来建设上百座通用机场。不仅如此,在后续的运营成本方面,通用机场的人均运营成本要远低于大型机场。还需要补充的是,积极推进直升机起落平台的普及建设,为直升机在医疗救助、消防救援、商务飞行、警务巡逻、旅游观光等领域的应用创造必要的硬件条件。
2、有利于深耕国内客运市场。目前,各大航空公司的战略是扩大自己在黄金航线市场的份额,导致部分航线票价偏低、上座率不高、航空资源投入相对过剩。而由于支线航空运营成本较高、利润率偏低、客源量不足,骨干航空公司用现有机型执行经济性差。通用航班是做大客运市场蛋糕的举措,在有航空出行需求的村镇、厂矿建设通用机场,用30座级的小型飞机执行。特别是在内蒙、新疆、西藏、青海、云南、贵州等地广人稀、地面交通不便的经济相对发达的煤田、矿山、油田等职工聚集区,通用航空更是市场潜力巨大。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满足民众出行需求、做大空运市场的举措。
3、促进引导民营资本投入民航领域。在民营航空屡屡因无法获得优质航空资源而在干线市场举步维艰的时候,我们不妨通过政策扶植和财政补贴的形式,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到通用航空市场的开发领域,这不仅不会涉及到现有优质资源的重新分配问题,而且给民营航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而又极具价值的“空运市场蓝海”。由于通用航空资本准入门槛低、运营维护标准不高、回收投资周期短等优势,对民营资本的介入有较强的吸引力。
4、增加航线,提升支线机场利用率。纵观国内机场的运营现状,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型机场能盈利,大部分机场特别是支线机场往往都依靠财政投入维持,症结在于其利用率较低。各支线机场都争取航空公司开通其往返大型干线机场和枢纽机场的航线,这也是造成目前枢纽机场航班时刻资源紧张的直接原因。通用航空主要连接通用机场和支线机场,使支线机场发挥一定的中转功能,通用航空的多频次起降将进一步盘活支线机场的现有沉淀资源。
5、推动低空空域开放改革有实质性进展。虽然民航局已在东北地区和中南地区试点低空空域开放政策实施,但是目前收效甚微。主要瓶颈在于没有合适通用航空器起降的机场,现有大中型机场离市区较远的现实极大的削弱了通用航空的便捷性。在经济发达地区或城市中心区域兴建一批规模较小的通用航空机场将会有利于突破目前限制通用航空发展的瓶颈,以此带动固定运营基地(FBO)建设的更本性提升。
6、支持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目前,国内航空公司多使用由波音、空客等外国制造商生产的机型,飞机及航材采购成本偏高。国内民用航空制造商在大型喷气机领域缺乏市场竞争力,虽然中国商用飞机公司正在尝试制造国产大飞机,但短时间仍无法改变目前的市场格局。但是,通用航空需要的是小型螺旋桨式飞机和中小型直升机,以新舟60、运
12、直
11、直9为代表的国产机型拥有较强的稳定性,是通用航空公司需要的理想机型。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将是对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极大支持和推动,有利于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崛起。
由此可见,民航启动通用航空对于中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升级有着重要战略意义。我们应该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航空经济发达国家的今天就将成为我们的未来,中国民航要紧抓示范性效应的机会,加快自身改革和全面升级的步伐。
三、强化科教和人才支撑,鼓励服务和金融创新
“发展意见”明确指出:“将民航科技创新纳入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建立相应的国家级民航重点实验室……强化民航院校行业特色,鼓励有条件的非民航直属院校和教育机构培养民航专业人才。”纵观世界各产业发展,其源动力无不是科技和人才,民航业发展也不例外。目前,我国对民航相关的科技研发过分依赖国外引进、资源投入相对不足等现状制约了民航行业的产业升级步伐,强化民航科教在民航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势在必行。对于民航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采用开放式思维,打破原有只局限于行业院校来培养人的思维束缚,引进各种社会优质教学资源为民航培养各领域、各层次、各专业的优质人才。
创新是行业发展进步的源泉,“发展意见”明确提出:“持续提升运输服务质量”的任务。以全面提升消费者感受服务体验为出发点,开展各种民航领域服务创新,开发出各种民航服务衍生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切身需求。例如:通过开发新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更加安全、高效、科学的利用有限空域,努力提高航班正常率;通过建立面向公众的航班延误预报和通报制度,完善大面积航班延误预警和应急机制,规范航班延误后的服务工作;通过推广信息化技术,优化运行流程,保证行李运输品质;通过完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和实施方法,简化乘机手续,创新个性化服务产品。除了服务创新外,“发展意见”还鼓励在民航金融服务方面不断创新,并指出:“研究设立主体多元化的民航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支持国内航空租赁业发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飞机购租、机场及配套设施建设提供优惠的信贷支持,支持民航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和中期票据。”通过民航金融服务创新为民航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行业外部资源支持,这将有利于将民航行业更快的融入到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体系中来。
综上所述,深入思考“发展意见”的各项开创性建议,系统分析“发展意见”的项目可行性条件,认真落实“发展意见”的任务全面性要求,这将是期待中国民航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诚然,对“发展意见”的探讨远不止局限于以上三个方面,仅以此为契机,启发心系中国民航命运的您有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