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黄浦杯长三角城群我的教育观
2018年 “黄浦杯”长三角城市群“我的教育观”
征文启事
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可以形成多种教育观念,也需要有意识地用教育观念指导并改进教育实践,其中的路径和方法需要梳理归纳。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中小幼教师和教科研人员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有效做法,为了探讨理论与实践有效互动的路径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上海教育科研》杂志社、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协作共同体联合举办2018年“黄浦杯”长三角城市群“我的教育观”征文活动,欢迎广大教师、校长、教科研人员和教育行政人员踊跃参加。
一、题材内容
围绕“我的教育观”这个主题,结合工作、学习和生活经历,介绍自己的教育观念形成发展的过程,阐述在某种观念或理论指导下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体验,以及从自身经验出发表达对某种疑难问题的看法。“我的教育观”不求面面俱到,可以是教育领域中某个方面的观点、主张和看法,例如学生观、儿童观、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德育观、考试观、绩效观、家庭教育观、社会教育观等。
二、撰写要求
“我的教育观”的表达,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对教育问题的感受体验,避免纯粹思辨抽象论述,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几种写作路径:
1.个人教育观成长史。结合工作、学习和生活经历,呈现典型事例,描述自己对“教育”观念的认识、发展、变化和收获的过程。
2.教育观的学习和应用。结合学习某种教育理论或参与某项教育活动的启发,介绍怎样运用某种教育观念指导自身教改实践的过程。
3.结合实践提炼教育观。基于实践经验阐述怎样提炼和形成某种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教学主张和教育理念。
4.评论教育现象传递教育观。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阐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如对“课改教改”、学生体罚、高考工厂学校、“读经”、学奥数、择校、特色办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等各个方面的热门现象、流行观点,发表自己的评论。
上述写作路径和题材类型,都需要围绕实践经历谈作者对教育教学理念的理解,要反映作者教育理念发展变化的具体表现和过程。因此,本次征文不包括纯理论探讨和文献综述等类型的稿件。
三、注意事项
1.文体不拘,重在实践的基础上反映自身的思想观念。内容应是真人真事,并根据具体情况和写作形式,体现出各自特点。杜绝抄袭。
2.文章篇幅一般以5000字左右为宜,未在省级以上刊物中公开发表。
3.文章经过作者所在地区教科研单位组织评审,请关注当地教科研单位的通知。主办方也接受自由来稿,来稿请寄纸质文本,文本末尾注明作者电子邮箱和电话等信息,信封右下角注明“黄浦杯征文”字样。截稿日期为2018年6月20日。邮寄地址: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 《上海教育科研》编辑部(200032)。
本次征文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部分优秀作品在《上海教育科研》杂志上陆续发表,部分结集公开出版。
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共同体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
《上海教育科研》杂志社
2018年3月
第二篇:2012年“黄浦杯”长三角“成长纪事”征文启事
2012年“黄浦杯”长三角“成长纪事”
征文评选活动启事
教育叙事是学校教育科研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热点、新方法、新途径。从近年来研究和撰写的成果看,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和经验,并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叙事研究作品。为了更好地反映广大教师专业成长的经历和收获,交流有关教育叙事的研究成果和写作方法,《上海教育科研》编辑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以及长三角城市群教科所将联合举办2012“黄浦杯”长三角城市群“成长纪事”征文评选活动。欢迎大家踊跃来稿参加。
一、主题内容
围绕“成长纪事”的主题,通过对一堂课、一件事、一个片段、一次活动、一件物品、一个人物、一段经历等方面内容的描述,反映有关教师、学生、家长、学校或集体等的成长体验和感悟思考。
二、撰写要求
1.真实。以作者亲身经历为基础,真实、准确地反映文章所涉及的人和事,不能虚构。涉及个人隐私部分可以用化名,并注释说明。
2.独特。选择的题材内容和观察角度有一定的独特性和新鲜感,具有可读性和启发性。
3.深入。能够围绕一定的主题筛选和发掘素材,有具体的细节描述,有丰 富的意义内涵和多元的解读空间。
三、注意事项
1.文章篇幅一般以4000字左右为宜,并未在省市级以上报刊中公开发表。
2.来稿请寄纸质文本,并在文章末尾注明作者电子邮箱和电话,以便联系。邮寄地址:200032 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 《上海教育科研》编辑部。信封右下角注明“黄浦杯征文”字样。截稿日期为2012年6月20日。
本次征文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优秀作品将择优在《上海教育科研》杂志上陆续发表,并在征文活动结束后结集出版。
《上海教育科研》杂志杂志社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
2012年3月
第三篇:2016年“黄浦杯”长三角城市群“我的教改试验”征文评选获奖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2016年“黄浦杯”长三角城市群“我的教改试验”征文评选获奖名单(排名不分先后)一等奖
地区
题 目 作 者 单 位
浙江杭州 编织精彩尾声 让人回味无穷——小学品德课堂后八分钟教学“增值”的实践探索 谢 丽 浙江省杭州市江南实验学校
浙江宁波 幼儿“图谱式”剧本创编的创新实践 伍佩佩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中心幼儿园
浙江金华 构建茶道式初中数学课堂的实践研究 严兰芳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实验中学
浙江温州 “再设计”:小学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教学优化变革 谢晓静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教师发展中心
浙江绍兴 项目学习:小学劳动与技术活动的路径探寻——以“一棵树”项目实践为例 应西芳 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学
浙江台州 从分散建模走向整体建模——“植树问题”两次教学的比较与思考 张卫星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白塔镇第二小学
浙江衢州 磨刀不误砍柴工——例谈学情前测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郑梅红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中心小学
江苏南京 让“思维”乘着“具象化”踏板快乐轮滑——初中“具象化支架”激思导学地理的策略与思考 王昕宇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
江苏苏州 区角大变革——浅谈学习型区域的格局划分与探索实践 王彤彤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城区幼儿园
江苏镇江 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栏目的二次开发试验——以鲁教版为例 张洪杰 江苏省丹阳市吕叔湘中学 二等奖
地区 题
目 作 者 单 位
浙江杭州 “新概念作业”:构建小学语文作业新范式 蔡 静浙江省杭州市青蓝小学
浙江杭州 农村微型幼儿园“渔网式”教研初探——以“木船游戏”的系列研讨为例 施燕飞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里山镇中心幼儿园
浙江宁波 “全渠道”交往模式:初中英语微写作教学的创新实践 张 洁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茶院中学
浙江温州 1+X群文阅读:奏响课内外阅读教改之“链”曲 陈连云 浙江省瑞安市瑞祥实验学校
浙江绍兴 小学高年级英语基于生活的主题式课外作业的探索 赵雪朋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中国轻纺城小学 浙江绍兴 课堂探究:让续编活动走向深入—— 提高农村幼儿园大班续编故事指导策略的研究 朱 臣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中心幼儿园
浙江绍兴 聚焦错误本质 “三招”矫正片面认知——小学低段学生等号认识的典型错例分析与改进策略 竺新波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逸夫小学
浙江湖州 从“事后诸葛亮”做起——我的初中数学“诸葛亮”培养法 许建萍 浙江省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浙江嘉兴 小学生涂鸦式写作实践研究 朱晨薇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杨庙小学 浙江嘉兴 探寻有效“支架”的搭建 ——记一次课例研究活动 贾建飞 浙江省海宁市湖塘中心小学
浙江台州 给思维画张图——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探析 干国华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坦头镇中心小学
浙江衢州 座位的变迁 吴 磊 浙江省衢州市菁才中学
浙江衢州 “沐风之旅”开启别样春天——记四叶草中队全课程探索实践 郑晓俐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衢州白云学校
浙江义乌 “微”尝试的亲密之约——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建设初探 金云耕 浙江省义乌市五爱小学
浙江义乌 以“儿童画”打造幼儿园“文化墙”的初探 陈诗雅 浙江省义乌市绣湖幼儿园
浙江义乌 追寻开放与简约,孕育温暖与智慧 ——构建“阳光课堂”的整体教学策略探析 洪
岳 浙江省义乌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浙江舟山 “为理解而教”的主题单元整体教学 阮水芬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小学 浙江舟山 且行“逆向设计” 且思“深度学习”——以五下《确定位置》为例谈“逆向设计” 姜婷婷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六横镇中心小学
浙江舟山 我的“补偿性教学实践录”——以小学数学高年级“空间与图形”为例
王 艳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定海小学
江苏南京 遇见我的“萌态兴奋点” 徐祥香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红太阳小学 江苏南京 读者剧场:基于“家”的一种教学试验 席晓圆 江苏省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浙江苏州 未来教室与历史课堂教学的融合——以人教版《开辟新航路》为例 张 明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
浙江无锡 诗歌教学模式化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翟 亮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
浙江南通 经验地理:文化跨界中的思考与突围 邱 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
浙江南通 前置性学习的设计、使用和评价 施 剑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
浙江常州 基于史料解读打造高效历史课堂上的学生“创客”——以教学实践案例的经典碎片为例 叶星星江苏省常州市正衡中学天宁分校
浙江扬州 利用数学实验 做“好玩”的数学——以“3”的倍数的特征为例 王兴伟 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
浙江泰州 说听课模式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拓展研究与实践 朱佳炜 江苏省靖江市城南新区中学
浙江徐州 “生本课堂”理念下构建师生共同的后花园——“地理说吧” 孙慧敏 江苏省徐州市第五中学
浙江徐州 幼师生儿童文学教学的一次尝试——利用“过程作品集”对绘本创编活动进行评价 滕 藤 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浙江连云港 小学语文课堂中可怜的“多余人”的研究及对策 张敬明 江苏省连云港市墩尚中心小学
浙江连云港 数学史料: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资源——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料”教学价值的深度挖掘 李夏云江苏省连云港市师专一附小龙河校区
江西南昌 早读课上的“听、说、读、写”训练 张文芳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 江西南昌 众研群文阅读 营造群学空间 肖 贤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教研中心 江西上饶 盘活校本教研资源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珠田学校教、研、训一体化校本培训体系研讨成果介绍 饶玉均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珠田学校
三等奖
地区 题
目 作 者 单 位
浙江杭州 试水“全学科”:周综合学习——以小学“渔韵”课程为例 王怡芳 朱雅萍 浙江省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浙江杭州 担当教育新试验:小学男生“变形计”的实践与思考 孙建尧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万向小学
浙江杭州 单元概念地图:提升数学素养的路径探寻 姜冬梅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圆通小学
浙江杭州 品德与社会“走教制”教学的行动研究 来春华 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月雅河小学
浙江杭州 依托课例研究,改进学习材料设计的实践研究——以“图形几何”领域的概念教学为例 许霜霜浙江省杭州市和睦小学
浙江杭州 探究现场:在真实的情境中研究真实的问题——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现场的架构策略 王燕群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市实验小学
浙江杭州 师生共绘一幅图——情景图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章文华 浙江省杭州四季青中学
浙江杭州 做有意义的活动——大班幼儿亲子定向远足特色主题的设计与实施 冯建美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幼儿园
浙江宁波 教师做到三让,让出一片新天地——初中《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学科减负增效初探 毛燕云浙江省宁波市实验学校
浙江宁波 小学英语“一起作业”网络平台的应用研究 张艺怀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第二实验小学
浙江宁波 我的一次选修课变形记 鄂雪峰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明港高级中学 浙江宁波 心愿之梦,伴我们同行——我们与“心愿奖励法”的那些事儿 包 路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首南第一小学
浙江宁波 “三个和尚”和“三只蚂蚁”引发的思考 孙可杰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洞桥镇宁锋小学
浙江宁波 课堂有抓手,教研有底气——我的“教学关键问题解决”的教改试验行动 金亚素 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学校
浙江宁波 双主教学 多维仿真——学前教育专业“舞蹈信息化”教改试验 张银燕 浙江省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
浙江宁波 绕过现象找本质——科学区如何通过师幼互动促幼儿有效探究 骆 贵浙江省宁波市国家高新区第二幼儿园
浙江金华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O2O模式的构建 杜祖平浙江省金华教育学院
浙江金华 非书面家庭作业背景之下的教学嬗变 李武南 葛鎏瑛 浙江省金华市宾虹小学
浙江金华 小学数学课堂“求联”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吴志坚 浙江省金华市湖海塘小学
浙江金华 寻找现在与未来的衔接点——记我的团队执着于主题课程的7年 雷 燕浙江省金华市江滨小学 浙江金华 “孝顺教育”全课程建设的区域探索 熊德华 庄晓倩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孝顺小学 浙江金华 父爱徜徉,沐浴“阳”光——基于“好爸爸”社团的父性教育初探 翁巧萍 浙江省永康市实验幼儿园 浙江金华 “观-诊-疗”教研,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楼美刚 邵晓燕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镇第二小学
浙江金华 “一对一”助学课堂五步教学的模型建构 胡丹丹 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中心小学
浙江金华 研读课文题目有新招——记一次“课题研读策略”教改活动 吴映红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镇第五小学
浙江金华 点子作文:十年坚守与嬗变 潘朝阳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实验小学 浙江金华 让每个学生走上“星光大道”――寄宿制小学星级学生自主成长机制的思考与实践 张颖英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实验小学
浙江金华 取舍智慧,反思成长——以《放大镜下的晶体》一课为例 朱亮亮 浙江省东阳市江北第二小学
浙江温州 “班研体”的设计与实践 陈德曹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浙江温州 建立“小评价师”机制的教改试验路径 纪相钊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
浙江温州 问题跟踪:指向学习疑难问题的学情研判——温州三中“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中的教改试验 马 琳 浙江省温州市第三中学
浙江温州 “诊”之有道,“讲”之有效——小学数学“问诊式”试卷讲评课的教改历程 金海跃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浙江温州 图示法:让科学课堂研讨有趣、有序、有料 戴乐韵 张显燕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屿田实验小学
浙江温州 “六顶思考帽”园本研修方式 林 媚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昆阳镇中心幼儿园
浙江温州 乐考,让学习成为一种期待 林青青 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西坑畲族镇民族学校
浙江温州 科学邂逅魔术——科学小魔术进小学科学课堂的应用与研究 吴文国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鲍七小学
浙江温州 “农耕文化”主题运动会的创意设计与实施 石 峻浙江省乐清市智仁乡寄宿小学
浙江温州 你的游戏“邮”你决定——中班幼儿户外晨锻互通、循环模式研究 陆李平浙江省温州市第三幼儿园
浙江绍兴 基于课程标准的科学拓展性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沈伟云 浙江省嵊州市三江街道中心学校
浙江绍兴 开展绘图设计活动,提升学生地理学习力——开展地理绘图设计活动的教改报告 孙果梅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中学
浙江绍兴 我的拓展性课程实践 吕 远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浣纱初中 浙江绍兴 屋檐下的快乐——有效开展幼儿园室内体育活动的策略探析 周 琍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大唐镇中心幼儿园
浙江绍兴 转换万千图像,归根空间思维 张文军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春晖中学 浙江绍兴 “学长式”辅导,轻叩那扇心扉 张玉兰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实验中学 浙江湖州 传承与变革中的作业改革 罗培芳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开发区实验学校 浙江湖州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作业实效 费战洪 浙江省湖州市菱湖实验小学
浙江湖州 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的问题与设计 方贝娜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机关幼儿园
浙江湖州 “美•数存折”,让孩子攒起自己的兴趣 王有福 马雯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第一小学
浙江湖州 微探究,数学幸福课堂的基石 张智慧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初级中学
浙江湖州 幼儿园“亲子科学实验站”的创建与运行模式探究 嵇莲英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秋山幼儿园
浙江湖州 改良式翻转课堂在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 张利萍 浙江省湖州市双林中学
浙江嘉兴 学生也是“剧作者” 江 超 浙江省嘉兴市外国语学校
浙江嘉兴 谈幼儿园自主游戏中基于“童心解读”的教师支持策略 姚群利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万禄幼儿园
浙江嘉兴 浅谈小班化下小学数学“三学一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何丹凤 浙江省海宁市丁桥镇中心小学
浙江嘉兴 高段数学课堂“简教丰学”策略实施 宋华良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磻溪教育集团
浙江嘉兴 过程性记载演绎精彩科学课堂 王 超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向阳小学
浙江嘉兴 以阅读导图撬动童书阅读的支点——例谈“阅读导图”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沈晓惠浙江省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中山小学
浙江嘉兴 “互联网+教育”在一线课改中的实践与探索——巧用互联网技术解决小学英语口语作业三难问题 计晓敏浙江省嘉兴市阳光小学
浙江嘉兴 “成长存折”,小学品社学习评价的新载体——以浙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为例的学习评价的设计与实践 李月琴浙江省平湖市当湖中心小学 浙江台州 “三项行动”促进小学生习惯养成 赵永攀 浙江省台州市实验小学 浙江台州 语文课可以这样上——“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 方美萍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三甲中学
浙江台州 聚焦科学实践 发展学生思维 杨周辉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东山中心小学
浙江台州 从作业“造反”到“五写主义” 刘 强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中学
浙江台州 从“小牙膏”到“大主编”——“博客作文编辑部”模式下的作文教学革命 牟 茜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锦江小学
浙江台州 让纸牌华丽转身 叶永盛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茅畲逸夫小学 浙江台州 我的作业,我检查——浅谈小学生作业后认真检查习惯的培养 裴晓娅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坦头镇中心小学
浙江台州 走班学习:在行动中解读与实践——山区初中“走班”学习的行动研究 方平
郭永贵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上张乡中心学校
浙江台州 “玩”名堂与做“蛋糕”—— 我的“语文+”教学 吴辉平柯孔泉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中学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教学研究室 浙江衢州 “私人订制”——基于集体课教学的教改试验 王进芳 浙江省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浙江衢州 不怕“龟速”,只怕没上路——一位数学老师和学生的教改故事 谢志芳 胡小林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浮石小学
浙江衢州 有一种资源叫“家长”义工 马海霞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阳光小学 浙江衢州 巧借网游妙模式,建设班级新体系 朱俊威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溪口初中
浙江衢州 三次“试水” 木渐成舟——“我”的英语课改之路 刘 瑜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罗家小学
浙江衢州 下村:一次农村完小的“融学科”教学试验 黄 欣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新华小学
浙江衢州 田间地头的坚守——“徐塘”的从零开始 叶婉蓉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马金镇徐塘小学
浙江义乌 破茧化蝶,作业变革引发蝴蝶效应——小学生实践性家庭作业开发与建构的实践案例 季巧玲浙江省义乌市稠城一校教育集团
浙江义乌 基于语文学习力培养的小学生文本解读策略研究 王
瑶浙江省义乌市保联小学
浙江义乌 “以生为本”优化初中美术绘本教学策略初探 吴菁菁 浙江省义乌市春晗学校
浙江义乌 学习文化理念下小学“品质课堂”构建的实践研究 朱祖勇 金荷芳 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一小学
浙江义乌 小学高段经典诵读课程的实践初探 卢唯康 浙江省义乌市群星外国语学校
浙江义乌 基于问题 启迪思维 学会学习——依托双卡的小学“问题导学”实践研究 宋兴明 黄雪迎浙江省义乌市福田小学
浙江义乌 把我们的作文“做”起来 “文”起来——高中作文教学改革实践案例 王英英 浙江省义乌市第四中学
浙江舟山 三角形作“高”,我这样教——三角形作“高”教学难点突破的思考与实践 吴剑英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柳行中心小学
浙江舟山 三入红笔课堂 且践且变且研——我们的“红笔课堂”教改经验 张海东 厉笑影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白泉初级中学 浙江舟山 我离自己追求的课还有多远——以《河流对土地的作用》一课为例 周燕娜 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小学
浙江舟山 我的校本拓展课程教改试验——浅谈《数独游戏》校本拓展课程开发的教学探索 朱思远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小学
浙江舟山 请“亲”进来 与“主题”相约——幼儿园主题活动中亲子资源的开发研究 李 洁 浙江省舟山市机关幼儿园
浙江舟山 助推经验,有效评价——幼儿园角色游戏评价方式的改变与思考 李 雁浙江省舟山市新城中心幼儿园 江苏南京 精心雕琢,让璞玉变美玉——以八年级地理《农业》一节“同课异构”为例 张 莉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都初级中学
江苏南京 基于错误诊断的小学数学变式教学思考与实验研究 韩 敏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 江苏南京 信息化背景下iPad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初探 李 玮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 江苏南京 一个人,一节课,一个微课程——故事微课程的“教学相长”史 彭荣辉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江苏南京 解读2-3岁幼儿的“行动地图”——促进与环境积极互动的有效策略 孙 园江苏省南京市南湖沿河幼儿园
江苏南京 整合传统节日资源,进行主题课程开发——以苏教版小学语文课程为例 吴沙沙 江苏省南京市将军山小学 江苏苏州 深度体验:儿童真实经历猜想-验证的诉求 刘 菊江苏省太仓市金仓湖小学
江苏苏州 幼儿活动区活动的“现场管理” 薛丽花江苏省昆山市开发区东部新城幼儿园
江苏苏州 小学数学微演讲的校本课程探索及思考 仲崇恒 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江苏苏州 一课三探:课题课《猫》怎么上的教改探索 梁 莉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教研教科室
江苏苏州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品德课堂教师语言调控力初探 陈璐旖 江苏省苏州市三元第三小学校
江苏苏州 以微信为载体的低年级语文“故事微课程”教学例谈 李新杰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翰林小学
江苏苏州 改变策略,让孩子爱上讲述——幼儿看图讲述活动的指导策略初探 卢婷嘉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惠丰幼儿园
江苏无锡 好课,我们这样“看”——以《狐假虎威》一课谈《和谐学堂观察记录反馈表》的使用 唐恂奕江苏省无锡市五爱小学
江苏无锡 基于经验 合理迁移 自然生成——从“二次函数”中的两个片段谈起 朱 页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匡村实验学校
江苏无锡 例谈初中物理复习课“说题”的应用和思考 杨月敏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匡村实验学校
江苏无锡 触觉学习风格和集体学习风格在教学中的运用 ——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实录与反思 朱建霞 江苏省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
江苏无锡 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有意义地学习——以《力的合成》一课教学为例 浦建军 江苏省无锡市锡东高级中学
江苏无锡 视听冲突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 伟 江苏省无锡市查桥中学 江苏无锡 好实验更需要好“包装” 朱 坚
王亚峰江苏省无锡市太湖高级中学
江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江苏无锡 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运算能力 陈寅文 江苏省宜兴市第一中学 江苏南通 建设有“南通味”的学校课程 帅宁华 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江苏南通 跳出学科做教育——区域跨学科骨干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 季春华 严亚雄江苏省南通市开发区实验小学
江苏南通 家庭实验室的建立: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刘 琬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
江苏南通 作文基于现实的“再构提升法”——以一篇作文的现场修改指导为例 钱艺林 江苏省海门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 江苏南通 让“艺术英语”在儿童的生活里徜徉——儿童文化视角下“艺术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丁国纯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小学
江苏南通 从模糊阅读走向阅读表达——小学微课程开发“语用链接”与“儿童本位”的几点思考 徐 薇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小学
江苏南通 基于白板环境下的课堂情境“瞻前”与“顾后”策略 单群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小学
江苏南通 问题伴学:走向真学灵动的课改实验场 季爱云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镇邱陞中学
江苏南通 与淳美的“实境”相遇——我的教改试验 包春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仁中学
江苏南通 中职“双场合一”教学实验报告 姜汉荣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南通 初中语文开架式作业的实践研究 狄袁辉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中学
江苏南通 数学阅读力:初中数学教学的新突破 朱昌宝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实验初中
江苏常州 山坡上跑来的生态循环 谈馨文 江苏省溧阳市东升实验幼儿园
江苏常州 倾心观察,读懂幼儿与材料的对话 沈云娥 江苏省溧阳市东升实验幼儿园
江苏常州 “翻转课堂”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新变革 谭庆柱 江苏省常州市解放路小学
江苏常州 循困惑之源 抓计算本质 促思维发展——谈小学数学运算教学 周月霞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江苏常州 数学实验:从“遥望”走向“亲历” 陈美华 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 江苏常州 儿童阅读课程评价:追寻孩子的精神原乡 蒋 辉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河头小学
江苏常州 一次探索,一场修行——小记习作教学中的所做、所思、所得 杨凌芳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罗村小学
江苏镇江 我的一亩实验田——“仿国画面塑”教学改革 曹 娴江苏省镇江市实验初级中学
江苏镇江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简政放权” 王 鹏江苏省镇江市江南学校
江苏镇江 让诗歌从遥远沉寂走向滋润有声——小议诗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王玉臻江苏省镇江市江南学校
江苏镇江 学前特殊儿童蒙台梭利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 吴 玮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大路中心幼儿园
江苏镇江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运用影视资源的实验 吴文霞 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大港中学
江苏镇江 用“自然分材教学法”唤醒小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潜能 杨文秀 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实验小学
江苏扬州 合理设计导学案进行“问题导学”的试验和思考 刘玉萍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中学
江苏扬州 依托课例观察 探索有效提问 徐乳燕 江苏省扬州市景区明月幼儿园 江苏扬州 基于“主题实践性阅读”理念的“三度”语文研究与实践 刘 祥江苏省仪征市仪征中学 江苏扬州 活用“微写作”,用活“摘抄本” 张郑伟 江苏省仪征市第二中学 江苏扬州 我与33个孩子的“金色阅读课程” 赵宏梅 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西区校
江苏扬州 梳理立题 实践反思 形成成果——“小学古诗文教学的追寻与超越”研究历程 王树华江苏省扬州市北京新东方外国语学校
江苏扬州 在渐进中生成“生本对话场”——关于DH学校高年级数学“生本对话场”教改试验的研究 李相林江苏省仪征市都会小学
江苏泰州 “预”见不如“遇”见——数学课堂游戏下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肖 璨 “江苏省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
” 江苏泰州 “绿色种子”伴成长 朱春娟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中心小学北校区
江苏泰州 探究教学中“放”与“不放”的智慧 王 敏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中学
江苏泰州 幼教课程游戏化效度提升的教育环境改进研究 叶 赟江苏省泰州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江苏泰州 基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以《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的教学为例 张 丹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
江苏泰州 泰州实验小学值日班长制现状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卞彩云 江苏省泰州市实验小学
江苏泰州 玩转古诗词——古诗词的积累与运用初探 朱月琴 江苏省泰兴市横垛小学
江苏泰州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程塑造探析 于明勇 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江苏泰州 “幸福课堂”的理性思考与教学范式建构 陈德华 江苏省泰州市实验学校
江苏徐州 颠倒课堂实验研究 田 蕾 江苏省徐州市星光小学
江苏徐州 我的课改之路 陈国冉 江苏省徐州市西苑中学
江苏徐州 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问题研究与对策 王 乾 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
江苏徐州 “优点卡”在低年级学生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张珺汐 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
江苏徐州 为儿童搭建快乐阅读的脚手架——基于儿童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的深度跟进 杨 旭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睢城镇青春小学
江苏徐州 以“精细化”管理促班级发展——初中班主任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朱 婷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一中学
江苏徐州 小学数学感受型学材的开发与定制 路 伟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实验小学
江苏徐州 思维导图在五年级数学单元复习中应用的研究 孙 侠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汉王实验小学
江苏连云港 采撷“普爱”之花
沁溢“和润”课堂——“四润”课堂语文教学策略例谈 周 娟 江苏省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
江苏连云港 “饥饿教学”:激活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方式 柏纪荣 江苏省连云港市黑林中心小学 江苏连云港 混合式学习: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结构范式的重塑 马鹏华 江苏省连云港市师专一附小龙河校区
江苏连云港 “全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活动分层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李 文江苏省连云港师专一附小盐河校区
江苏连云港 读、思、议、写、拓——我的阅读课改革 陈方方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高级中学
江苏连云港 探究式小组建立的教改尝试 张 磊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中学 江苏连云港 你的课堂你做主——基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贯穿数学课堂的教改试验 张 琳江苏省连云港市朝阳中学
江西南昌 视频动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孙权劝学》公开课的反思 杨翠云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学
江西南昌 撒下一颗种,收获不止一株苗——我的班会课课改实验 刘海珍 江西省南昌市铁路第一中学
江西南昌 不开口的月月——把“沉默不语”转变为“主动开口” 王 娟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铁路第一幼儿园
江西南昌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记一次语文教具研制的心路历程 刘 慧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站前路小学
江西南昌 触及概念本质 提升数学素养——《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磨课记 邓颖洁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站前路小学
江西南昌 汇聚众智的“实践+”研究——以“日新”教师工作坊的开展与推进为例 杨 潜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实验学校
江西南昌 角色互换我让学生来讲题 邱佳佳 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麻丘镇武溪小学
江西南昌 原来批评可以变得更美的——微技能研究《小学老师批评用语与批评策略的研究》叙事报告 万 莉 徐 菁 江海珍 曾丽萍 方香莲 唐庆雯 曹 晔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红谷滩分校
江西南昌 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过程性写作教学的探索实践 聂县秀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生米中学
江西上饶 是谁在蜕变?——小学语文教改实验之“语文主题学习”实验 吕桂娥 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第二小学
江西上饶 挖掘团队合力 做课改指挥者——谈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 路光生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葛溪乡初级中学
江西新余 数学知识在体验性活动中转化为生活技能的教学实践与初探——以《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为例 苏小云江西省新余市特殊教育学校 江西新余 历史学习,从自主开始 谢远通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
江西新余 分层达标是架起学习质量提升的兴趣支点 黄文芽 江西省新余市第三中学
江西新余 “独思.共议.导拨”让我的高中生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梁诗云 江西省新余市第九中学
江西新余 在创新中成长——我的提高教学之路 陈水香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第三小学
江西新余 高一(8)班的QQ空间 符 荣 江西省新余市第三中学
第四篇:2014黄浦杯”我们的评价”征文启事
2014年“黄浦杯”长三角城市群“我们的评价”
教育征文评选活动启事
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科研领域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近年来,教育系统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引下,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评价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和经验。为了交流分享教育教学评价的好方法、好经验和好思路,探讨评价改进的问题和路径,《上海教育研究》编辑部、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以及长三角城市群教科所联合举办2014年“黄浦杯”长三角城市群“我们的评价”征文活动,欢迎广大教师、校长、教科研人员和教育行政人员踊跃参加。
一、主题内容
围绕“我们的评价”的主题,从区域、学校、教师、学生等不同视角出发,介绍实施某个方面的教育教学评价的背景、思路、方法、过程、效果与反思,提炼操作要点和实践经验,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评价的测量鉴定、反馈调节和激励导向的功能。
二、选材范围
本次征文选材范围较广,从评价实施主体来分,可以考虑如下选题。
1.区域层面:学校督导评估、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监控、招生考试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绿色评价)等。如发展性督导评估、学校等级评定、特色学校评估、校长和教师职级评定、升学办法改革、学业负担监测、教育满意度调查等。
2.学校层面:学校管理评价、教师发展评价、德育工作评价、学生素质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后勤管理评价、科研工作评价等。如绩效管理评价、学校自我评估、优秀教师学生或团队评选、好课的标准和评价研究、教研活动效益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评价、学生社团活动评价、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招生面试方法研究等。
3.教师层面:学科教学评价、考试命题研究、班主任工作评价、教师或学生自我评价等。如课堂诊断、实证教研、考试成绩分析、班主任评语研究、作业设计和批改研究、学生成长手册改进研究等。
此外,也可以是在参照有关评价理论和项目下开展的具体的改革实践研究。如:质的评价、大数据分析、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激励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以及PISA、TIMSS等国外重大评价项目的借鉴应用等。
三、注意事项
1.文体不拘,可以写成调研报告、叙事性的案例、论文式的经验总结等。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写作形式,体现出各自研究的特点。
2.文章篇幅一般以4000字左右为宜,未在省市级以上报刊中公开发表。
3.来稿请将电子文本交至学校教科研室。截稿日期为2014年5月30日。
第五篇:我的教育观
我的教育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可以预设,但需要生成。针对现在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所讲的也不可能一模一样,只有一样东西是一样的——教学的提纲。
2004年,新课改的微风已经拂面,到如今已是如火如荼,当然我们学校可以说总是站在浪尖上——学衡中、学诱思探究、学安丘四中、学洋思。我感觉我们的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确实是更新了,但对先进经验实质性东西把握仍然不够,特别是接了这样一个班级,我发现教师要上好一节课,需要你花费好大的功夫,需要你在备课上大做文章,而我们的教师是如何上课的?不仅是驾驭教材,更要驾驭学生。
我认为我们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得深挖教材以外的资源,要求教师专业性要强,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站在一定的高度,借助大量的课外信息,分析其与教材的结合点,让学生感觉到你所讲授的材料在课外,知识在课本。这无疑会让学生对你更加佩服,对你更感兴趣,以致于对你的学科感兴趣。
我有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也不知道合适不合适,既然有这样的机会,不妨提出来一块探讨:
作为一名合格教师,上课千万不要带教案。你上课就盯着你的教案,学生会把你给“估”了,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这是你在上课前备课时必须备好的。而且这个纲是刻在你心中的,但针对不同的学生可能更需要课堂生成,当然这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从我担任这班课以来,我更对这一至理名言有了更深的体会。我们每天都有课,切学生自主能力比较差,要想提高质量,但凭这45分钟是很难实现的。怎么办?那就得让学生多花费一些时间,而且又不是迫于老师的压力,必须是学生自觉主动的。“处处留心皆学问”,哪怕学生是在课间、饭间,睡觉前的讨论,星期天有事可做,这都是对学科学习有益的。同时,教师上课要抓住学生的心理,投其所好,就可以拉近跟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无异中教学质量就可以得到提高。
相反,如果我们再不多变花样让学生对你对你的学科感兴趣,教学质量能提高吗?
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理念要更新,教学的方法也应该是多元化,尤其是要鼓励教师要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自己的特色,这才更符合新课改精神,更利于我校乃至我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