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有感。梁丽敏
幸福工作
快乐生活
————读《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有感
做班主任五年了,我总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的劳作,付出。一直坚信付出就会有收获,但经过阅读梅洪建老师的书,让我愿意静下心来思考我的教育工作,让我明白了教育不能一味地低头拉车,还应该抬头看天,不然,站在错误的位置,越努力越目标会越远。梅老师的《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这本书给我启发很多:
第一、我们在学生成长的路上,并不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一个人性格形成、习惯、品行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在3岁左右,所以我们不能规范孩子的成长,不能给孩子方向,因为我们给的方向不一定是科学的,应该给孩子的是土壤,然后给与孩子动力,一种流淌在孩子身上的精神力。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才是我们教育的目标。这应该从两点出发,一是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包括向上、平和。二是优秀的思维品质,即遇到问题,懂得思考、会思考。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能够用淡定、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人,一个具有高水平思维能力,加上具有积极心态的人,这个孩子的成长一定充满动力,一定可以创造出美好的未来。用教育的现在,指向孩子成长的未来,教育或许本该如此。
第二、用一种好的习惯去代替一种坏的习惯。书上说,教育也有一种手段叫迂回,问题出现了要尽量避免直接扑向问题,而要找到一个边缘的存在,通过这个边缘的存在来激活学生,因为任何一个学生的内心里都有一个向上的欲望,而发现边缘存在的办法是让这个孩子先动起来。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就是他们没事做,无事可做,所以他们就会想法设法的出问题,给班主任找麻烦。作为班主任要充分相信学生,如果说学生刚入学时把他们看成幼儿园的孩子,那么现在的他们就得被看成大人了。所有的事情,班主任不必亲力亲为,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的放手让他们去干,相信他们一定不会让班主任老师失望的,出现问题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去解决,不但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也增加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以前的我总是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最后不但没有解决好问题,学生对我的依赖性更大了。有时候也想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每一件事情,但是对学生就是不放心,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累,忙。我们大包大揽,忘记了学生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书中告诉我们要让学生有事可做,而这事情应该是一种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是学会用别人的水浇自己的田,也就是学会借力。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能够让他人发挥作用,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才是卓越的执行者。一个懂得借力的人,远比只知道死干的人轻松得多,所以有人说:智慧的人是用三流的本事做一流的事。比如说,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可以利用家长来做我们坚强的后盾,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艺术地处理班级事务;可以团结自己的科任老师,辅佐自己共同管理好自己的班级。可以借助学校领导的特殊身份,参加班内活动并鼓励学生、振奋班风,为我所用。借助外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大有可为的班主任,何乐而不为呢!
第四,就是梅老师为了让班级形成一种良性竞争,又能减轻班主任的负担,他果断地选择了放手,把很多任务放手给学生,让孩子们创造无限的精彩,那就是制作班级名片。为了制作班级名片,梅老师举行了一个“让卫生成为第一张名片”的班会。他就是希望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讨论出一个班级在短期内迅速拿第一的名片。其结果可想而知,除了学习成绩,学生感觉哪一项都可以拿第一。梅老师又说,这么多项都拿第一,是不可能的,到底那一项可以确保拿到第一名,从明天起就可以
拿第一。在学生的讨论声中,最终讨论无果。此时班主任提出来卫生拿第一,接下来的问题是哪个委员会有信心为班级争得第一份荣誉,当然,很多委员会都举起了手,怎么办?继续讨论,最后还是有老师决定由荣誉委员会来做这件事,其他几个委员会都不服气,这时老师说:请大家睁开眼睛,拭目以待:如果他们明天 能拿第一名,就表扬,继续干,如果没有拿第一,对不起,请下台。让更有实力的委员会上。其实无论第二天结果如何,班级卫生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结果第二天他班取得了第二的好成绩。尽管很好,但班级荣誉委员会的孩子们还是被赶下了台,接下来的委员会上台自然就取得了第一的好成绩。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能拿第一继续干,不能拿第一就换人,这样一来,班级的常规工作也就慢慢都有了起色。因为班级的评价是针对集体而不是针对个人,所以即使被赶下台的孩子们也不会也挫败感,相反会将不良的情绪消逝在集体中,因为针对个体的评价往往会有很多负面的影响,例如表扬一个人有时会打击很多人,批评一个人有时会形成挫败感。班级名片,其实我们都有,比如我们每个班级富有班级张力的个性名称,比如我们的班级十佳,我们的孝星,我们的领航之星,这些都是我们共有的班级名片。任何一个团体都是在竞争的合作中取得进步和荣耀的。
我个人认为应该放平心态,对学生多一份责任心,少一份功利心,幸福的工作,快乐的生活,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童心的世界中做一个轻松快乐的班主任。
第二篇:读《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
建立合适的发展平台
——读《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3)
梅老师说,让孩子在“动”中舒展心灵、张扬个性是教育应该走的路径。个人由于喜欢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才是张扬个性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平台搭建必须在分析孩子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同样,平台选择也必须是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并符合孩子的个性特点。
成长的过程应该是幸福的,学习的本质也应该是幸福的。只是由于教育的短视和实际操作中的理念限制,往往使得成长成了负累,而学习也成了苦差事。梅老师的班级委员会的平台意图很明显,就是尽可能地还原成长的幸福和学习的幸福,主张孩子们充分享受“动”的丰富性和充分性,让孩子们在发展自我爱好特长的基础上感受参与地快乐和收获的幸福。
“幸福”这个词似乎被淡忘了。或许是学校竞争的残酷使然,或许是人们教育思想的变化,充斥于每个老师大脑的几乎全是尖子生、平均分一类的名词,所有的时间、空间都为课堂知识的学习和拓展所充满。仔细算算,从教师到学生,实在没有时间去思考“幸福这两个字的含义。有一些观点确实也无可辩驳,“严师出高徒”,“现在不逼迫学生学习,等考不上好的学校时,就会误了学生的幸福。”道理是不错的,然而逼迫式的学习,似乎不是科学的。也许是学校行政体系带来的弊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只有科学的方法才有合理的成长,可是没有人走出来,因为走出来就给了人指摘的口实,一旦稍有不足便要承担责任。而一味的拼下去,把所有的时间都填满,用在考试、培优、补差上,即使结果不理想,也没有人职责方法是否科学,因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一旦有了好的结果,则后来者更甚。这期间只充斥着一些缺乏责任感的冲刺,而少了孩子发展期的全面思考。于是“幸福”一词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我想,作为真正的教师,还应该为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为孩子搭建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享受更多的幸福感。我也曾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为思想基础,力图搭建这样的平台,怎奈没有梅老师思考的细致。梅老师讲到的平台搭建的三个特征值得我们借鉴。
多样性。因为每个孩子的生长环境不同,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都不同。在现行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如若让每个孩子的特点都得到伸展,甚至是蓬勃的伸展,就必须根据孩子们的特点搭建不同的平台。只有基于不同特点的不同平台,才能让每个孩子发展的理想成为现实。而搭建多样性的平台,就是根据班级每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兴趣、爱好和特长等,在人数相对保证的前提下提炼出来的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目标,不同运行机制的小舞台。
平等性。教育的平等,不仅是受教育的机会均等那么简单,在同一个集体内部,孩子们的精神平等和心理平等至关重要。在传统的“管理”或者“建设”的班级理念支配下,学生之间事实上是不平等的。孩子们在这类班级中受老师的重视程度不同,得到的锻炼机会不均,自然也就导致孩子们的机会不一、发展程度不同,孩子们在这样的班级里心理和地位也是不同的。班长甚至小组长得到的锻炼机会比较多,他们会有一种相对的心理优势。而“群众同学”则少了些锻炼的机会,会有心理的相对压抑。在一个精神和心理不平等的集体里,无论教育的口号喊得多么均等,事实都是不均等的。
由此反思我们的学习小组建设,尽管有互助学习方面的优势,从理论上讲可以实现“兵教兵,将教将”,将学习化整为零,具体到每一个小组的每一个成员。但小组划分初期即出现了等级,也就有了明星成员与群众成员的区别,造成了心理上的不均等,使得很多小组都不能完全的团结在一起,甚至矛盾重重。如果能够调整一下,赋予每个小组成员个性化的任务,小组成员的组合不再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为基础,而以个性特点为基础进行组合,消除这种先天的等级感你,也许会让每个同学在心理上都有自己的优势。
集中性。平台搭建的前提是尊重个性,但尊重个性不是让每个人都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而是让大家为了更好的发展这个团队,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而凝聚在一起的。只有大家凝聚在一起,这个团队才能走好,大家在这个团队里才能够取长补短,才能够因为抱成团而形成的较强的力量,进而开展更加广泛和有效的活动。
这个“集中”,是共同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一个团队的良好运行,需要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力量。没有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才能使这个团队有效、高效地运行,也才能在相互合作和分享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从班级层面讲,虽然各个委员会是独立的,但在面对全校层面的时候,班级还是一个统一的单位。因此,还需要有班级的相对集中。班级层面集中的达成,是需要广泛借力的。让自我独特的行为迎来别人的赞许,用别人的赞许赢得班级学生的自豪感,进而形成班级的凝聚力,折实凝聚班级的重要途径。
第三篇:读《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心得
做职业化的班主任
——读《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1)
梅洪建说:一个班主任,既要有宗教般的教育情怀,又要有科学的教育精神,正如一个人如果只有对爱情的神圣膜拜,而不懂爱情科学的话,就可能酿造近亲结婚的悲剧一样。做一个职业化的班主任,就是做一个懂得自己,又懂得职业落脚点的班主任。
我相信,大部分做班主任的老师,如我一般,喜欢这项工作,并且希望有好的结果,陶醉于学生成长的幸福之中。但是是否有科学的教育精神就值得商讨了。确实,真正做一个科学的按照教育规律工作的班级管理者是一个很难的门槛。梅洪建老师提出的两个“懂得”给我们提供了思考的方向。我很赞同那句话“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勇敢叫执着,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勇敢就叫愚蠢。”方向不对的时候,越努力,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就越大,更何况明知道方向不对,不符合规律还坚持前行的人大有人在,这部分人就不是那种具备“宗教般的教育情怀”的人,而是自私自利,靠教育博取政治资本的人。
“在教育当中,我该做什么,比我能做什么更重要得多。”
其实,班主任能做的事情就很少,“我们做不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书中,梅洪建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从成长生态来看,教师的生活视野和思维视野都是有限的。因为教师的生活圈子狭窄,相对而言,教师接触到的不是“社会”生活,而仅仅是学校生活,自然也形成了教师“学校化”的生活视角和思维视野,这可以说是这个社会上最单一的生活视角和思维视野。(二)从教师自身来说,教师的自身特征和知识阈限不足以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为每个人都不会是完美的存在,自然每个人都会有自身的缺陷。
只是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些,过分夸大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功能,其实真正不懂教育的正是这些人。因为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才是学校基础教育的原点。让家庭教育跟着学校教育思想,更确切地说是某一个固定了的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前行,而失去了原本拥有的教育主动权,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良好的习惯更多是家庭教育的结果。”而孩子的成长是多方力量共同影响作用的,单由一两个还不一定很成熟的班主任来引领是不可能的。“如果学校教育的原点在家庭,而终点在自学品质的话,那么良好的指导仅仅是一个过程。”特别可笑的是有的学校以家庭共同教育为名,让家长无条件服从学校统一教育思想,把不同的孩子塑造成统一的机械化的产物,单求得分效率的教育失去了其自然性,孩子的成长损失之大可想而知。
一个处处在外表现出“为学生”的班主任不一定是好的班主任,真正的好班主任往往是“大爱无痕”的。只有真心为孩子们铺设平台,创造机会,为孩子一生奠基的班主任,才是好的班主任,因为他做的是培育的事业,而非引领。
梅老师的总结很明确:一个职业化的班主任,就是明白自己价值微小和学生自身成长重要的班主任,是一个可以退而为俗人体验丰富生活进而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的班主任,是一个放低自己而不去盲目“引领”的班主任。
其实,这一切并非为班主任推卸责任,儿时给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加科学的不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为孩子服务,与家庭教育形成联动,在学校教育的背景下尽可能形成个性化的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空间。这也是我一直坚持的理念: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第四篇:读《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心得
让孩子动起来
——读《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2)
“班主任是不能轻言引导,不能盲目做事的,因为任何一种自以为是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伤害,那些自以为是身在局中的教师往往无从知晓的。班主任不能站在前面引领,只能俯下身子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舞台,提供力量。”
这是梅老师在本书中多次强调的一个观点,我是深表赞同的。孩子的发展着眼于一生,而我们与孩子的交集仅仅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甚至更短,孩子们早晚要跨过这个时期向前走去,作为教师就是这段时间里给孩子们足够的帮助,给他们铺设发展的空间。在空间的铺设是比较要求技巧的,既能让孩子的发展有效,又不能影响其自然规律,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动起来。
“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中永远成功的方法就是给每个学生一些事情去做,而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我们常说无事生非,就是说一个人没有事情做的时候,他总会给你惹出乱子。因此,避免乱子出现的最好途径就是让孩子们有事做,教育的基础途径是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
关于如何动起来,梅老师分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让孩子动起来;第二层是让孩子时时刻刻动起来;第三层是让孩子快快乐乐动起来。
关于动起来的意义,梅老师这样说:只要能动起来就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收获,感受到收获就能够让孩子拥有自豪感,而自豪感就是一个人继续前行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就能够继续创造进步,持续不断的进步就能够获得别人的赞许;有了别人的赞许,他就能赢得尊严。一人一旦有了尊严就会有维护尊严的动力,有了维护尊严的动力,他就会在各个方面要强,他的灵魂就会激活。灵魂被激活了,就不会有“疲沓”、“不学”、“偏激”等问题学生的出现。因此,拯救灵魂最好的途径就是让孩子动起来。
本学期初,我也围绕让学生动起来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因为之前班级活动并不多,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所以在晚自习前每天都有“每日一星”的活动,由同学们推举人选上台唱歌,现场推荐而无需准备。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被推举的人有的歌唱得好,有了表演的舞台;有的歌唱的不好,但也悄悄地练习,完成了自己的突破。同时,作为班主任的我也参与了一把,为了请一位比较内向的同学上台,我提出与他同台竞技的条件。结果那位同学的表演技惊四座,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尽管这个活动随机性很强,但孩子们热情很高,在几乎没有娱乐机会的学校生活中,孩子们有了短暂的心理放松,晚自习的疲劳感也减少了很多。班主任的同乐也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
我们班级的名称是战狼,围绕战狼精神,我们进行小组风采展示,通过具体的小组展示诠释狼的精神实质。在这一点上,有的小组就费了点心思,制作课件、海报,取组名,定组训等等,每个成员都参与,每个成员都展示,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拉近了,每个组员在一起喊喊口号,又有了前进的氛围。
成立学习部、体育部、文艺部、后勤部,成立班级篮球队、田径队,部长、队长们就职后精神焕然一新,做事的积极性也在提高。
我想,尽管不如梅老师那样的系统,但我的班级也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战狼班的的特色完美的展示出来。
写到这里,不觉心中一动。我的班级处于八年级下期。很多人多说,八年级特别是下期是学生两极分化的关键时期。说这话的老师或领导更多的强调学生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成长。实际上,学习上的变化只是这个阶段的表象,心理的变化才是关键因素。让学生动起来,调节好心理发展的节奏,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两极的分化,而是一起向前发展。只要不掉队,每个人都有机会。
第五篇:《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读后感
睡梦中醒来,拿起身边的书,接着认真地看,仿佛成为了梅老师的一名学生,感受着跟随他成长的自由与快乐,偶尔,也成为了一个教育旁观人,冷眼看着他的一个个教育事故变成了令人心生崇敬的教育故事。就这样,几回梦里辗转,几回幡然觉悟,几回心生澎湃……在感慨与啧叹中,在留连与反思中,梅洪建老师写的《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一书与我亲密接触了两天。
我看书向来都是慢性子,这样的速度对我来说,还真是少见的。随着书的走向,你的思维也跟着前行。然合上书后,许多思维的触动点,竟一时不知从何处拾起。但就像雨后被冲洗的的世界一般,欣欣然的感觉便是一种给予。
欣赏梅洪建老师有三处:
欣赏梅老师的质疑。其一,我们其实做不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二,班主任的作用没那么大。前一句话早有专家论述过,但没有梅老师说的理性与现实。或许,给教师如此高的称号,不过是一种寄托。但这种寄托也让许多人对教师给予了过高的要求,而教师不堪重负,那我们何必带着光环,流着眼泪?后一句话,实是给班主任敲了个警钟,希望班主任正视自己的作用。梅老师用一系列科学的数据分析,告诉我们,班主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的作用至多只占了2.5%的作用。这样的阐述,并不是否定班主任的作用。我们看一个人的文字,一个人的推理,总是要最终明白些什么。梅老师想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真实作用,我们不是救世主,我们只不过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过客,而我们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培育与发展。如果过于看重自己的作用,往往会自以为是地,主观地去判断,去决定,而结果是,我们滞后了孩子的成长,甚至伤害了孩子。梅老师说,学生的成长是教育的落脚点。一切为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但教师非职业化的行为,却是往往造成教育的悲剧的原因。所以,一名优秀的教师,既要有宗教般的教育情怀,又要有科学的教育精神。如果仅仅拥有对学生的关爱,那是远远不够的。你的专业知识,你的教育智慧,你对不同年段学生心理成长特点的了解,你对教育本质的认知,都决定了你能否胜任这一工作。这也是为什么教师必须终身学习的原因,时代在变,孩子在变。如果我们依然用旧的认识面对新的发展,结果只有一个,未成人师,却已误人子弟。
欣赏梅老师班级理念的四个支点。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有他育人的理念支撑,更有他理念背后的行动锦囊。本书的主体就是梅老师向我们介绍他的班级理念下的四个支点。即:班级委员会制度;多方借力;科学地给学生力量;小本子。我试图用简炼的话语来概括这几个方面。
班级委员会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与喜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成立了一种适合学生最优化发展的新式平台。而这个平台,就是能让孩子们动起来的平台,让他们有事做,让他们在各具特色的活动中锻炼自己,发展自己,认识自己。而这种动,正是可以让孩子取得进步,获得赞许,赢得尊严,从而激活了灵魂的动。小小班委会,却是学生大舞台。班委会有一系列的运行策略,通过梅老师的介绍,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班级内几个班委会蓬勃发展而促进整个班级共同前行的势态。
多方借力,则是班主任老师向家长,向科任教师,向领导,多方借力。当班主任清晰自己的本位,就会懂得,借力才可能实现教育的全方位与最优化。这也是当班主任,当前的学校发展最需要借鉴的一面。一个孩子的教育不能光靠学校,如何让家庭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如何让我们的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这应该是我们学校与每位班主任研究的课题。你看,梅老师与家长成为了朋友,什么原因,我认为,梅老师放低了姿态,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带着对孩子的关注与爱,任何一个家长不可能不喜欢这样的老师朋友。梅老师借力于家长,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的中,参与到孩子们的各种实践活动中;梅老师借力于科任教师,用“五人”策略团结了全体科任教师;梅老师通过班报给班级打开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借力平台,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班级励志教程》和班会课,无疑是梅老师向孩子传递能量和动力的主渠道。梅老师和我们分享的几篇文章和班会课的案例,让我看的是热血沸腾。梅老师哪里找来这么多好的东西。真是令我佩服。梅老师认为,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是一个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认为,值得做班主任的,做德育的老师思考。
此外,还有小本子,是梅老师与孩子们沟通最美妙的方式。拉近了心的距离,锻炼了学生的文笔,解压了孩子们不被理解的心灵。实际,小本子,我也曾与我的学生开展过,的确感受其间的不少谈话教育所解决不了的问题。而小本子之效益的发挥,也源于班主任在教育中的站位,还有文字功夫,还有何种心态,还有是否坚持……
欣赏梅老师实事求是的精神。梅老师的确取得了成功,创造了一个奇迹。以一个差班却百分之百考入本科,而好班都未做到的这样的事实,证明了他“培育-发展”理念指导下所采用的一系列教育措施的正确与高效。
但在后记中,却以一篇学生的来信,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当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在考上一所好大学后,却道出这并不是他们所想要的一切的时候,作为一名教育者的确应该再度思考: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真正平等,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
这是梅老师教育深度思考的延续,也是给我们的启迪。
在看梅老师的这本书时,我发现,梅老师先后引用了老子的若干句话,读至结尾,果然,《道德经》是梅老师的最爱。梅老师推荐班主任都应该读读,我也喜欢这本书,但远不如梅老师读得透彻,领悟的深刻。看来搞好教育,读好书,也是因人而异的!但正如梅老师所说:“错了,停下来就是进步”。而我们,慢了,发现了就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