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中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

时间:2019-05-14 22:2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改革发展中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改革发展中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

第一篇:改革发展中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

工作动态 : 改革发展中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

(内蒙教育网 2005-07-27)

改革发展中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

内蒙古位于祖国北部边疆,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仅次于新疆、西藏,居全国第3位。地跨“三北”(东北、华北和西北),毗邻八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4200多公里,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前沿阵地。

内蒙古是我国成立最早的,由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49个民族组成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人口2377.5万人,其中蒙古族404.1万人,其他少数民族92.23万人,现辖7个市、5个盟、101个旗县市区,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

内蒙古的地形以高原为主,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沙漠、湖泊,地形地貌多资多样、相互交错,把内蒙古大地装点得绚丽多彩。

内蒙古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年日照数普遍在2700小时以上,年降水量少,一般只有50-500毫米,从东向西递减。

内蒙古有肥沃的农田、丰美的草场、茂密的森林、广阔的水面、众多的野生动物、丰富的矿藏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具有发展经济的巨大潜力。

内蒙古地形状似飞腾的骏马,又似展翅的雄鹰,预示着这片丰饶的土地必将在新的世纪里经济振兴,社会发展,教育腾飞。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年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的民族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尤其是在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西部大开发,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过程中,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自治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民族教育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民族小学1150所,在校学生212861人,其中民族语言授课小学1014所,在校学生180872人;民族初中226所,在校学生137619人,其中民族语言授课初中202所,在校学生109352人;民族高中64所,在校学生58372人,其中民族语言授课高中55所,在校学生48074人;民族职业初中18所,在校学生6718人,其中民族语言授课职业初中17所,在校学生6388人;民族职业高中19所,在校学生6380人,其中民族语言授课职业高中19所,在校学生3934人;民族幼儿园77所,在园幼儿14961人,其中民族语言授课幼儿园67所,在园幼儿11232人;民族学前班1071个,在班儿童119144人,其中民族语言授课学前班987个,在班儿童17521人,全区27所普通高校中共有15所开办民族语言授课专业,在校学生15777人。

全区现有大中小学生总数为421950人,其中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在校学生总数为348620人。全区民族小学、初中应有住宿学生174418人,实际住宿学生135980人,民族高中应有住宿学生72881人,实际住宿学生62596人。

全区现有蒙语授课专任教师,小学17897人,学历合格率97.41%,其中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34.5%;初中8243人,学历合格率90.83%,其中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25.19%;高中3240人,学历合格率77.19%;职业初中616人,学历合格率82.79%,其中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22.56%;职业高中311人,学历合格率61.09%;幼儿园学前班1703人,学历合格率99.65%,其中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30.89%。

二、主要工作成绩

第一,坚持“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的方针,各级各类民族教育协调发展。集中体现在:统筹规划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坚持“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从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学校布局到专业设置、招生收费以及教材建设等,制定了一系列倾斜优惠政策,特别是在学校基础建设、办学条件的改善和经费投入上予以重点倾斜,有力地保证了民族教育的健康、稳步发展,已建立起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比较合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

第二,坚持推行“两主一公”办学模式,促进了民族教育的发展。根据我区民族和地区特点,自治区积极探索并实行以学生寄宿制和助学金为主的公办学校的办学模式(简称“两主一公”,后被写入《民族区域自治法》),加大民族学校的建设力度,采取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集中改善了全区边境旗市和内地苏木中心校的办学条件,使这些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内部管理等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第三,“两基”达标步伐明显加快,建立了一批示范性民族学校。到2002年底,全区有74个旗县(市、区)通过了“两基”验收,占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的73.27%,人口覆盖率以旗县为单位计算,累计达到69.85%。其中,共有28个边境旗市和牧业旗实现“两基”达标,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三个自治旗率先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近年来,自治区实施国家“一期义教工程”,共51个旗县市区,其中边境旗市和牧业旗占22个;“二期义教工程”共30个旗县市区,其中边境旗市和牧业旗占14个;“危改工程”共71个旗县市区,其中边境旗市和牧业旗占25个;2001年起,国家实施国门学校建设工程,全区19个边境旗市的23所民族小学、10所民族中学成为项目学校。各项投资优先用于民族教育,集中财力改善边境地区、牧区、半农半牧区民族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快了民族教育的发展,涌现出129所办学条件较好、办学水平较高的示范性民族学校。

第四,通过调整布局结构、重组资源,提高了民族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效益。针对自治区民族中小学布局分散、规模小、效益低的实际,自治区结合“义教工程”、农村牧区撤乡并镇、围封转移战略的实施,及时、合理地调整民族中小学布局,优化重组教育资源,撤并了一部分规模偏小的民族中小学。从“九五”末期至2002年底,全区民族中小学共减少了687所。通过布局结构调整,民族中小学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办学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第五,重视加强民族师资队伍和民族教材建设。自治区把民族师资队伍建设和民族文字教材建设作为发展民族教育的基础工程,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建设力度,具有地区和民族特点的师资队伍和教材体系已经形成。区内高校主动承担培养培训民族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任务。近几年,举办了民族高中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培训,共80多名教师参加;举办了蒙古语授课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共170多名教师参加;举办了蒙古语授课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者自治区级培训,共520多名教师参加。国家部属院校积极为我区培养培训蒙语授课英语、计算机教师,通过举办民族预科班,几年来国家共为我区下达培养英语、计算机师资计划500多名。民族文字教材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果,蒙古文教材种类增加,编写质量提高,共翻译编写蒙古语授课中小学教材和教辅用书1500种,翻译编写蒙古语授课大中专教材284种。不仅满足全区的需要,而且供应新疆、辽宁等八个协作省区使用。

第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增强了民族教育的适应性。我区重新修订了中小学蒙古语文教学大纲,整合了课程结构和知识体系;全面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正在研究制订新的课程标准。在确保蒙古语授课和汉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从2001年新学期开始,全区民族中学从初中一年级起开设了外语课,为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

第七,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民族教育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自治区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工程”,依托中国教育科研网,以内蒙古大学为中心节点,建成了呼和浩特教育城域网和连接各盟市、高校的宽带网,并为部分农村牧区中小学及民族高中配备了现代远程教育卫星地面接收及应用系统。1999年、2000年,自治区投入525万元,地方匹配270多万元,为全区47所民族中小学配备了“新三室”; 2001年,自治区投入200万元,地方匹配140多万元,为全区53所民族高中建设地面卫星接收站校园网;2002年起,自治区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重点向民族中小学倾斜,目前,共为156所小学,39所初中,12所高中建立接收系统。同时,自治区组织专家和技术力量研制开发民族语文教学课件,开发建设自治区民族教育网站,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第八,积极开展民族教育政策、理论、教学研究,加强信息交流和国内外的协作交往,树立了自治区民族教育的良好形象。去年11月份,会同自治区民委下发了《转发教育部、国家民委关于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并开始组织调研,研究制定自治区的实施意见;今年7月,会同自治区财政厅共同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中小学助学金暂行办法》,提高了助学金标准;开展八省区民族教育工作交流,建立了民族高中协作关系,今年9月开展了第18次协作交流活动;组织了7届蒙古语授课高中理科“明安图”杯、文科“尹湛纳希”杯竞赛;今年底明年初将开展第3次民族教育论文评选活动;部分民族学校吸收留学生,聘请外教,扩大了国际交流等等。

三、几点建议及今后工作思路

第一,从加快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力度。

1、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真正实现民族教育的“两主一公”,关键是解决好寄宿制为主和助学金为主的问题。建议自治区政府批转自治区财政厅、教育厅制定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中小学助学金暂行办法》,各级财政应列专项资金,积极筹措经费,明确自治区、盟市、旗县各级对新提高的助学金标准的补助比例。

2、对民族文字教材建设实行列入财政预算政策。

3、对民族学校教师编制标准、公用经费标准给予倾斜。民族高中和普通高校招收民族语言授课学生政策规定的学费减免部分应由各级财政补足。

4、增加区内高校招收蒙语授课学生本科计划和高职计划。拓宽民族语言授课学生升学面向,集中办好民族预科教育,加快理工类、经济管理类和外语类应用型民族人才的培养。

5、研究制订试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办法并启动此项工作;研究制订民族语言授课学生高考、“三语”计分办法;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落实民族预科生招生政策及规定。

第二,自治区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积极争取国家以及各有关方面对全区民族教育事业的更多支持。

1、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老少边穷地区,特别是边境地区的民族学生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可视财力情况逐步实施。

2、希望国家对我区的民族教育在学校基本建设、学生助学金、民族文字教材建设等方面实行年度专项补助政策。

3、增加国家部属院校和内地重点高校在我区招收民族预科生计划,由2003年的不足300人增加到1500人。参照国家对新疆、西藏的作法,在发达地区高校和国家重点高校为内蒙古举办民族班,定向培养自治区短缺人才。考虑到我区研究生教育规模小,人才流失严重,建议国家重点高校为我区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硕士、博士生定向招生计划。同时增列我区研究生授权单位和授予点。

4、进一步加强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加大民族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力度。希望国家部属院校继续承担我区蒙语授课英语、计算机教师的培养培训任务。

第三,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支持民族教育工作,营造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更加良好的环境。

1、研究制定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并在适当时候召开全区民族教育工作会议。

2、加强民族政策宣传教育,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自治区在全力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进程中,要突出民族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建设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民族学校。

3、认真研究制订全区民族教育发展规划,保证民族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4、加强自治区民族教育的科学研究与理论研究。重视学科领域和教学领域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工作,促进全区民族教育走质量、效益、特色之路。

第二篇: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

2016最新《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全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和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民族教育,是指自治 区行政区域内,对蒙古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公民所实施的以学校教育为主,以本民族语言文字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为重点,以科学文化知识传授和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 承发展为基本内容的各级各类教育。

第三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和民族教育机构开展民族教育活动适用本条例。

各级各类民族学校是指以少数民族公民为主要教育对象的民族幼儿园、民族中小学校、民族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等教育单位。

民族教育机构是指旗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批准设立的民族教育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单位。

第四条自治区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坚持国家教育方针同民族政策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民族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推进民族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第六条自治区对民族教育实行财政优 先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和民族教育机构的发展需求以及办学经费的稳定增长。

第七条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区民族教育工 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设置民族教育工作机构或者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民族教育工作。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民族教育工作。

第八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中做出 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办学形式与管理

第九条民族教育应当结合民族特点和地区实际,完善办学形式和发展体系。

第十条民族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实行自治区统筹规划,盟市、旗县分级办学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第十一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 民族幼儿园、中小学校纳入城乡规划、合理布局,保障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及流入地就近入园入学。

第十二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独立设立民族幼儿园和民族中小学校;在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设立相应的民族幼儿园、民族中小学校或者在当地普通幼儿园、中小学 校开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班。

第十三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或者在普通中等职业学校独立开 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班。

第十四条高等学校应当设立民族语言授课为主的院、系或者专业,举办民族语言授课的专业教育和民族班、民族预科教育。

第十五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少数民族残疾儿童、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

第十六条民族幼儿园、中小学校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 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民族幼儿园、中小学校的名称按照地方名称、民族名称、办学层次的顺序组成。

第十七条民族幼儿园园长、中小学校校长应当由具备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任职条件,符合岗位要求的相应少数民族公民担任。

第三章教育教学

第十八条自治区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决定自治区民族教育的发展规划以及各级各类民族学校的设置、学制、办学形式、教材 建设、教学内容、教学用语和招生办法。

第十九条自治区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应当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或者本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重 点发展民族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

第二十条蒙古族幼儿园、中小学校,应当主要招收蒙古族学生,实施以蒙古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或者以 汉语授课为主加授蒙古语的双语教学。

朝鲜族幼儿园、中小学校,应当主要招收朝鲜族学生,实施以朝鲜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或者以汉语授课为 主加授朝鲜语的双语教学。

其他少数民族幼儿园、中小学校,应当主要招收其本民族学生,使用本民族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开设适合 学生特点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自治区支持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以学校教育形式学习传承本民族语言和本民族文化。

第二十一条实施双语教学,应当在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能力和学习汉语兴趣、义务教育阶段基本掌握本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字、高中阶段教育熟 练应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字。

双语教学民族中小学校,应当按照自治区规定的课程计划开设一门外国语课程。

第二十二条高等学校应当加强具有民 族特色的重点学科和专业建设,设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应用型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和蒙汉兼通的高层次人才。

蒙古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的高中毕业生考入区内高等学校,选择蒙古语授课专业学习的,鼓励辅修宜于就业创业的第二学位、第二专业或者汉语授课的应用类课程;通过 民族班和民族预科教育形式选择汉语授课专业学习的,继续开设大学蒙古语文课程。

汉语授课为主加授蒙古语的高中毕业生考入区内高等学校,选择汉语授课专业学习的,鼓励继续学习大学蒙古语文课程。

第二十三条自治区对蒙古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的民族学校学生,实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制度。对汉语授课为主

加授蒙古语的民族学校和开设蒙古语文选修课的普通学校学生,实行“蒙古语文应用水平等级考试”制度。

鼓励各民族学生互相学习语言文字,互

相了解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第二十四条自治区对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学生和少数民族毕业生实行升学优惠政策。

对报考区内外高中等院校的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考生实行加分录取政策。对其他少数民族考生实行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政策。

第二十五条自治区逐步扩大蒙古语授课高等学校办学规模,办好民族班和民族预科教育。

招收蒙古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的高考学生,应当单列招生计

划、单独划定录取分数线、单独录取。允许考生兼报区内外高等学校的汉语授课专业。

区内高等学校举办的民族班和民族预科班,蒙古语文协作省区高等学校下达的协

作招生计划,应当招收蒙古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的高考学生。

区外高等学校下达自治区的民族班和民族预科班招生计划,应当划出一定比例招

收蒙古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的高考学生。

区内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为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考生举办民族预科教育。

第二十六条建立健全符合民族教育实

际的双语教学课程教材体系,建设蒙古文教材编译专兼职队伍,提高国家课程教材编译质量,突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材特色。

制定蒙古语言文字中小学、大中专教材

和教辅资料及教学资源开发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加强编译、审查、出版、发行工作。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教育信息化工程,实现民族教

育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第四章教师

第二十七条各级各类民族学校教师应当具备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教师资格和任

职条件,严格遵守教师道德规范。

从事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应用蒙(朝)汉两种语言文字能力应当符合岗位要求。

第二十八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逐步提高各级各类民族学校教师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对双语教学民族幼儿园、中小学校教师

实行绩效工资特殊政策。

民族学校设置的教师专业技术岗位,高级职务比例应当高于同级同类其他学校。

第二十九条自治区对双语教学民族幼

儿园园长、中小学校校长和教师实行免费培训。

对民族幼儿园园长、中小学校校长和少数民族优秀中青年教师组织进修提高、挂职锻炼。

第三十条自治区优先保障民族师范院校和民族师资培训基地的建设发展。

民族师范院校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面向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定向就业招生。

鼓励各民族优秀教师和符合任职条件的各民族优秀毕业生到民族学校任教、支教。

第五章科学研究与协作交流

第三十一条各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应当配备一定比例的民族教育研究人员。各级教学研究机构应当配齐蒙古语授课主要学科研究人员。

第三十二条自治区加强与蒙古语文协作省、自治区在蒙古语授课教育领域内的协作,共同协商不同行政区域蒙古语授课教育的学制年限、课程计划、教材建设、教育科

研、协作培养学生、教师培训等事项。

第三十三条自治区鼓励对农村牧区及边境旗市民族学校开展对口支援。

第三十四条自治区依照国家规定,积极

第三篇: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

(草案)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和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民族教育,是指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对蒙古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公民所实施的以学校教育为主,以本民族语言文字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为重点,以科学文化知识传授和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为基本内容的各级各类教育。

第三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和民族教育机构开展民族教育活动适用本条例。

各级各类民族学校是指以少数民族公民为主要教育对象的民族幼儿园、民族中小学校、民族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等教育单位。

民族教育机构是指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民族教育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单位。

第四条

民族教育应当坚持国家教育方针同民族政策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自治区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民族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推进民族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第六条 自治区对民族教育实行财政优先保障制度,切实保障

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和民族教育机构的发展需求以及办学经费的稳定增长。

第七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区民族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设置民族教育工作机构或者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民族教育工作。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民族教育工作。

第八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 办学形式与管理

第九条

民族教育应当结合民族特点和地区实际,完善办学形式和发展体系。

第十条

民族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实行自治区统筹规划,盟市、旗县分级办学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第十一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民族幼儿园、中小学校纳入城乡规划、合理布局,保障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及流入地就近入园入学。

第十二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独立设立民族幼儿园和民族中小学校;在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设立相应的民族幼儿园、民族中小学校或者在当地普通幼儿园、中小学校开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班。

第十三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民族中等职

业学校或者在普通中等职业学校独立开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班。

第十四条 高等学校应当设立民族语言授课为主的院、系或者专业,举办民族语言授课的专业教育和民族班、民族预科教育。

第十五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少数民族残疾儿童、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

第十六条

民族幼儿园、中小学校的设立、变更和终止,应当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民族幼儿园、中小学校的名称按照地方名称、民族名称、办学层次的顺序组成。

第十七条

民族幼儿园园长、中小学校校长应当由具备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任职条件,符合岗位要求的相应少数民族公民担任。

第三章 教育教学

第十八条

自治区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决定自治区民族教育的发展规划以及各级各类民族学校的设置、学制、办学形式、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用语和招生办法。

第十九条

自治区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应当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或者本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重点发展民族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

第二十条

蒙古族幼儿园、中小学校,应当主要招收蒙古族学生,实施以蒙古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或者以汉语授课为主加授蒙古语的双语教学。

朝鲜族幼儿园、中小学校,应当主要招收朝鲜族学生,实施以朝

鲜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或者以汉语授课为主加授朝鲜语的双语教学。

其他少数民族幼儿园、中小学校,应当主要招收其本民族学生,使用本民族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开设适合学生特点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自治区支持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以学校教育形式学习传承本民族语言和本民族文化。

第二十一条

实施双语教学,应当在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能力和学习汉语兴趣、义务教育阶段基本掌握本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字、高中阶段教育熟练应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言文字。

双语教学民族中小学校,应当按照自治区规定的课程计划开设一门外国语课程。

第二十二条

高等学校应当加强具有民族特色的重点学科和专业建设,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应用型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和蒙汉兼通的高层次人才。

蒙古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的高中毕业生考入区内高等学校,选择蒙古语授课专业学习的,鼓励辅修宜于就业创业的第二学位、第二专业或者汉语授课的应用类课程;通过民族班和民族预科教育形式选择汉语授课专业学习的,继续开设大学蒙古语文课程。

汉语授课为主加授蒙古语的高中毕业生考入区内高等学校,选择汉语授课专业学习的,鼓励继续学习大学蒙古语文课程。

第二十三条

自治区对蒙古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的民族学校学生,实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制度。对汉语授课为主加授蒙古语的民族学校和开设蒙古语文选修课的普通学校学生,实行

“蒙古语文应用水平等级考试”制度。

鼓励各民族学生互相学习语言文字,互相了解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第二十四条

自治区对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学生和少数民族毕业生实行升学优惠政策。

对报考区内外高中等院校的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考生实行加分录取政策。对其他少数民族考生实行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政策。

第二十五条 自治区逐步扩大蒙古语授课高等学校办学规模,办好民族班和民族预科教育。

招收蒙古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的高考学生,应当单列招生计划、单独划定录取分数线、单独录取。允许考生兼报区内外高等学校的汉语授课专业。

区内高等学校举办的民族班和民族预科班,蒙古语文协作省区高等学校下达的协作招生计划,应当招收蒙古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的高考学生。

区外高等学校下达自治区的民族班和民族预科班招生计划,应当划出一定比例招收蒙古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的高考学生。

区内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为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考生举办民族预科教育。

第二十六条

建立健全符合民族教育实际的双语教学课程教材体系,建设蒙古文教材编译专兼职队伍,提高国家课程教材编译质量,突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材特色。

制定蒙古语言文字中小学、大中专教材和教辅资料及教学资源开

发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加强编译、审查、出版、发行工作。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教育信息化工程,实现民族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第四章 教 师

第二十七条

各级各类民族学校教师应当具备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教师资格和任职条件,严格遵守教师道德规范。

从事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应用蒙(朝)汉两种语言文字能力应当符合岗位要求。

第二十八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逐步提高各级各类民族学校教师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对双语教学民族幼儿园、中小学校教师实行绩效工资特殊政策。民族学校设置的教师专业技术岗位,高级职务比例应当高于同级同类其他学校。

第二十九条

自治区对双语教学民族幼儿园园长、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实行免费培训。

对民族幼儿园园长、中小学校校长和少数民族优秀中青年教师组织进修提高、挂职锻炼。

第三十条

自治区优先保障民族师范院校和民族师资培训基地的建设发展。

民族师范院校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面向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定向就业招生。

鼓励各民族优秀教师和符合任职条件的各民族优秀毕业生到民族学校任教、支教。

第五章 科学研究与协作交流

第三十一条

各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应当配备一定比例的民族教育研究人员。各级教学研究机构应当配齐蒙古语授课主要学科研究人员。

第三十二条

自治区加强与蒙古语文协作省、自治区在蒙古语授课教育领域内的协作,共同协商不同行政区域蒙古语授课教育的学制年限、课程计划、教材建设、教育科研、协作培养学生、教师培训等事项。

第三十三条

自治区鼓励对农村牧区及边境旗市民族学校开展对口支援。

第三十四条

自治区依照国家规定,积极发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支持民族学校利用地缘优势和语言文字条件开展有关活动。

第六章 投入与保障

第三十五条

自治区保障民族教育投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民族学校的经费保障标准,加大对民族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

第三十六条

自治区对中央财政安排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边境地区事业补助费和基本建设费、扶贫开发资金等,应当按照一定比例用于民族教育。

自治区财政安排的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和民族机动金用于民族教育的比例应当逐年增加。

民族教育经费应当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挪用。

第三十七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核定民族幼儿园、中小学公用经费时,补助标准应当高于当地同级同类学校标准。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民族幼儿园、中小学所需的水、电、取暖费用,应当按照实际支出纳入预算,足额核定并及时拨付到位。

第三十八条 各级财政应当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资金。对少数民族聚居且人口多,民族教育工作任务重、困难大的地区,自治区财政应当给予适当倾斜。

各级财政设立的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资金,应当根据需要足额核定,纳入财政支出预算按时拨付。

第三十九条

建立完善少数民族学生助学金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分担机制。

助学金标准由自治区人民政府财政、教育部门统一规定,纳入各级财政支出预算,保证按时足额发放。

第四十条

自治区对双语教学民族幼儿园在园幼儿减免保教费,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

对双语教学民族中小学校在校学生免学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一套教辅资料,对寄宿制学生补助生活费,所需资金由自治区本级财政承担。

第四十一条

自治区对考入区内高等学校的蒙古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学生,减收20%学费,所需资金由自治区本级财政承担。

区内高等学校蒙古语授课专业学生,辅修宜于就业创业的第二学位、第二专业和汉语授课的应用类课程,取得合格证书或者合格成绩

单的,由政府补助选修费用,所需资金按学校隶属关系由各级财政承担。

少数民族预科生应当享受生源地政府贴息贷款。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学生优先享受国家及自治区各项助学奖励。

第四十二条

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时,每年应当从录用(招聘)计划总数中划定不低于15%的职位(岗位)用于蒙古语授课大学毕业生。

国有企业招录人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蒙古语授课大中专毕业生。

第四十三条 自治区重视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事业和蒙古文图书、音像制品的出版发行工作。

对蒙古文教材、教辅资料、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出版发行实行财政补贴政策。

对蒙古文教材和教辅资料的编译、审查等给予资金保障。第四十四条

自治区加强民族教育的督导评估和办学条件保障工作。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各级各类民族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设备购置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并建立长效机制。

各级各类民族学校的办学条件应当达到标准化要求,满足特色化发展需要。

各级各类民族学校的资产管理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的相关规定。

第四十五条

自治区鼓励和扶持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兴办校办产业。各级各类民族学校的校办产业依法享受减免税等优惠政策。

第四十六条

自治区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对民族教育捐资助学。吸纳国外、境外组织和个人对民族教育提供资助和捐赠。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对在民族教育活动中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四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各级各类民族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

(二)将各级各类学校校舍、场地及其它设施出租、出让或者挪作他用,妨碍正常教学工作的;

(三)挤占、截留、挪用民族教育款项的;

(四)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的;

(五)发表或者散布不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教育发展言论的;

(六)未经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擅自设立、变更和终止各级各类民族学校的。

第四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宗教或者封建迷信活动,妨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

(二)侮辱或殴打教师、学生的;

(三)体罚学生情节严重的;

(四)造成教师、学生伤亡的;

(五)传播非法物品及有害信息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

(六)侵占或者破坏学校校舍、场地和其他设施设备的。

第五十条 第八章 附 则

年 月 日起施行。

本条例自

第四篇:我校民族教育综合改革

我校民族教育综合改革

实施情况

民族教育综合改革实施以来,直卡中心完小全体师生为了进一步加强本地区的教育工作,规范学校管理,顺利开展“民族教育综合改革”的各项工作,在州、县教育局的指导下,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实施民族教育综合改革。(1)汉语《会话》

汉语会话课的普遍教学,作为藏汉“双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突出。主要由各校教导主任负责,按照州教育局教研室的建议把每周三定为“汉语会日”,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加强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定时检查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州、县教育局的指导下,我校使用黄南州教育局教研室所缩编的《会话》教材,分别供一、二、三年级使用。每册六十四课,每学期完成三十二课,每周安排两个课时(一课时为课外)。每课时学习一课,每学期按十八周计算,实际授课时间安排十六周,其余两周为机动时间,教师可自行安排训练。

会话课的教师为本班的汉语文老师,教师要有教学计划,教案和作业。在学区检查开展情况时,按主课对待,并进行惩处制度。

(2)《汉字宫》视频教材 为了更好、更多、更快地学习并掌握汉字,从本学期开始我学区四所学校19个教学班配备《汉字宫》视频教材播放设施,一年级起开设《汉字宫》课程,统一安排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同时要求汉语文老师跟班指导、各校负责人检查督促、定期进行口试和笔试,使学生从看图、听音、跟读、识记等多方面直观地学习。

播放《汉字宫》教学光盘,要求一年级每周要播放1集,每集需6分钟,每天要播放一次,大约25钟;二年级每周播放2集,每集需6分钟,每天播放一次,大约25钟;三年级每周播放3集,每集需6分钟,每天播放一次,大约25钟;四年级每周播放4集,每集需6分钟,每天播放一次,大约25钟;五年级每周播放5集,每集需6分钟,每天播放一次,大约25钟;六年级每周播放6集,每集需6分钟,每天播放一次,大约25钟。播放光盘,不能让学生糊里糊涂,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看视频教材,而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要求老师要有播放计划,学生要有观看记录,并把学生掌握的情况要有书面记录,要学生布置多样化的书面和口头作业。

(3)藏文版《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藏文版教学方面,从三至六年级进行教学,由电教老师负责进行教学,各校教导主任安排课时,每个班每周要安排2课时(课外1课时),做到各年级每周1课时的实际操作课;要求学生基本掌握教材内容,让学生初步学会打字、文章编排、绘制简单表格、查看网上材料等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要有教学和进度计划、教案。

(4)使用自然、科学教学仪器

自然、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管理方面,中心完小统一制定严格的使用管理制度,做到使用每一件仪器都要登记并及时归还,由教研组长负责管理,严厉禁止各种仪器改作他用;做实验课记录,并归档。

(5)民族文化进校园

我校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以立足实际,重点突破,在各校开展省编锅庄舞、民歌和民间艺术特色的活动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分布实施,抓住成效的目标,各校音乐老师负责,安排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民歌欣赏、弹唱歌咏比赛、锅庄舞比赛、民族谚语及民间故事说唱比赛等,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使学生劳逸结合;发挥各方面的特长,逐步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民歌、弹唱、谚语等各4-5个民间文艺节目,尤其在6.1节目中呈现出民族特色节目的学校进行嘉奖制度。

(6)编写校本教材及实用教材

为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激发广大学生爱国爱乡热情,弘扬本地民间民俗传统文化,我校本学期初组织语文老师开始编写校本教材工作。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认识规律,根据地方的实 际情况,为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实践能力,增强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意识,特拟为《可爱的家乡》命题的教材,并安排教师。要求教师要有教材的教学计划。

(7)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方面 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为了提高我校学生的汉语水平,学区组织各校教师大力宣传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的重要性,并统一订购《民族汉考仿真模拟试卷》。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演练,要求全体学生参加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一级考试。逐年提高考试合格率。

根据州、县教育局要求,与其他学区、校际间就民族教育综合改革实施经验、心得举行讨论和观摩会,提高全面教育质量。

总之,我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继续将“民族教育综合改革”努力实施下去,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校实施“民族教育综合改革”期间,州、县教育局有关领导到我中心完小督察民族教育综合改革情况,期间提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如下:

1.语文方面,写作能力和写字能力有待加强。

2.《汉字宫》教学时,要有计划、进度、教案;学生学习、写字记录。

3.备课时,多搜索各科资料和教学参考书,时刻注意教学是师生双向的活动。

3.信息技术教育有计划、进度、教案。4.实验课记录每月至少有一次。

5.各项教学成绩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抽查。

6.合理使用教学时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注意教学过程当中的细节,注意观察课堂中的问题和不足。7.教学方法要恰当,并举一反三。积极探索好的教学方法。综上所述,我校存在不少的问题和不足,因此在这学期的工作中,我们及时采纳意见和纠正自身存在的不足,因地制宜努力开展“民族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提高本地区的教育状况,改善民族地区的教育面貌而努力。

第五篇:民族教育材料

民族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民族教育是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可靠保证,开设民族课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手段,加强实践体验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是民族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几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在民族教育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项工作显著进步。

一、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学校民族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领导始终对民族教育工作高度重视,组织教师学习贯彻第六次全国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朝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通过理论学习,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民族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是少数民族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全民族教育的一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我校民族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校是民族学校,我校有附设民族班3个,学生总数77人,期中七年级44人,八年级18人,九年级15人,有专用教室和专职的教师授课,全体少数民族学生均采用双语授课方式,使我校少数民族学生综合素质和双语能力不断提升,特别是使民族语言文化得以传承发展。

三、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情况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在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三个蒙语班分别开设汉语文,蒙语文课程,每周均为5课时,由专职汉、蒙语教师授课,学期初有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效果显著,在2017年中考中民族生升学率达80%以上,学校应配备民族老师3人,实配备3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市组织的双语教师培训,加强民族教师的校本培训,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要求蒙语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向学生介绍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使学生体会到少数民族文化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在体味中收获知识,学校领导班子中有一人为少数民族。

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本学期在学校组织开展的民族团结宣传活动中,利用校报、校园之声等工具大力宣传民族精神的内涵,各班级积极组织,学校开展学唱一首民族歌曲,学跳一个民族舞蹈,学画一幅民族风情画,讲一个民族英雄故事,看一部民族故事片活动,开设了民族团结教育课,由思品教师任课,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意识和大民族观。

总之,我校在民族教育工作中,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使青少年树立起科学的民族观,不断增强民族意识,只要我们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我校的民族教育之花的绽放必然更加绚丽多姿。

下载改革发展中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改革发展中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巩固训练: 1、九年义务教育属于: A、高等教育B、中等教育C、基础教育D、小学教育 2、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什么为国策,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A、863计划B......

    改革在发展中应运而生

    改革在发展中应运而生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这在党的历史上前所未有,是我国发展事业在历史新起点上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道路实践......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局

    巴彦浩特城市供水价格调整关于巴彦浩特城市供水价格调整方案,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深化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实施意见。巴彦浩特城市给排水管网建......

    呼伦贝尔市民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5篇材料)

    呼伦贝尔市民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精神,结......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说课稿

    19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八年......

    医院改革发展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

    医院改革发展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医院改革发展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为我们......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 社会团体“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展改革委主管的各社会团体: 内蒙古纪委、监察厅、民政厅、财政厅、审计厅联合下发了......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综合改革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综合改革 动 态 第7期 (总第32期)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年9月15日 本 期 目 录 ▲ 自治区召开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