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在发展中应运而生

时间:2019-05-13 05:0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改革在发展中应运而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改革在发展中应运而生》。

第一篇:改革在发展中应运而生

改革在发展中应运而生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这在党的历史上前所未有,是我国发展事业在历史新起点上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道路实践35年,一路冲破层层障碍,跨过处处险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又重新面临严峻的问题:我们众多产业产量居世界第一,却掌握不了核心技术,始终处于价值链的最末端;经济飞速发展,付出的却是沉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代价;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却成为了奢求;钱袋子鼓起来了,对分配不公的抱怨却多起来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应有尽有,人们却开始疾呼食品安全„„系列“硬骨头”,只有啃掉,才能继续维持社会运行应有的健康肌体。

35年来,发展难题面前,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系列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门”;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开始摆脱“计划”包袱;十六届三中全会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让我们突破重围,在困难面前找到了出路。

今天,在前进的道路上,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现有利益格局调整等,已是绕不开的“险滩”。不改革会有更大的风险,不勇敢前进就只能倒退。这样的时代节点上,改革在发展中应运而生。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的旗帜高高竖立,并且以“全面”和“深化”,指明了价值取向和尺度。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审议通过,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必然困难重重,但必将释放全社会创造活力,解决发展所面临的突出矛盾。

院感科

2013年11月28日

第二篇:佛山在改革发展中的变化

佛山经济在改革发展中的变化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这是《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第一句话,这句话道出了佛山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地级市,健康快速地改革发展是多么迫切的事情。

(一)关于佛山的经济历史

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在秦汉时期,佛山已经成为颇具规模的农渔业民聚居的村落,乡人称为“季华乡”。唐贞观二年,因为在城内的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于是立石榜称“佛山”而得名。明清年间,佛山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和河南的朱仙镇并称我国的“四大名镇”。自古以来,佛山就有“广纱中心”、“南国陶都”、“岭南药材发祥地”的美誉,名声显赫。唐宋时期,佛山手工业、商业已鼎盛南国。明未清初,陶瓷、丝织、铸造、成药、工艺品已享誉南洋。重农抑商的小农经济时代,佛山已商贾云集。

在2003年,佛山辖下的原顺德、南海、三水、高明4市此番同时改为区,加上禅城区,共五区。佛山五区成立之后,各区根据自己的特点有了不一样的定位,结合自己的资源和环境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关于佛山的现代产业体系 1. 提升优势传统产业

有“中国瓷都”之称的佛山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陶瓷产业的发展对佛山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一直停滞不前的生产模式让佛山陶瓷产业面临着一系列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陶瓷产业是典型的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行业。近两年来,油价的攀升让陶瓷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约40%,这对于本来就存在工人短缺问题的陶瓷行业简直是雪上加霜,所以提升作为传统产业的陶瓷业是发展佛山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今年的6月1日,在“佛山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培训班”上一个名为“佛山陶瓷产业的升级之路”的专题讲演指出,佛山陶瓷无论在广东省还是在全国,都是名闻遐迩的优势传统产业,而且极具国际竞争力。佛山陶瓷的升级之路需循序渐进,不要搞一刀切,产业兴邦、创新立业是佛山陶瓷发展的基本,政府应该鼓励佛山陶企做大做强,甚至适当兼并,鼓励上市。佛山陶瓷的区域品牌要在品牌上、法律上、商标上全面完善,打击外地的假冒佛山陶瓷,提升佛山地 区的佛山陶瓷。佛山陶瓷产业的升级之路需要全面地总结佛山陶瓷三十年发展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近几年的经验教训。佛山陶瓷产业需要建立完整的发展规划与一系列的产业、产品、节能、减排、降耗的标准,而且要做到标准面前人人平等。

在2010年4月,国家督促检查组长、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在国家督促检查组在佛山检查后指出,佛山一直以来坚持产业结构调整,很好地实现了五个结合:把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与调整优化传统产业结合起来,巩固专业镇优势与形成新的产业集群结合起来,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与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结合起来,自主创新与集成创新结合起来,巩固传统市场优势与发挥现代市场优势结合起来。

所以可以看出,佛山的陶瓷产业只有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相结合,相互取长补短,营造自主创新文化氛围,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市场,才能更好地发展。佛山的陶瓷业如今正努力地发展创新一个新的生产模式,开拓一条环保高产的生产线。另外,佛山的石湾将有更大的陶瓷买卖市场落成,相信响彻中国的佛山陶瓷将会迎来新的生机。

虽然佛山的陶瓷行业发展可能正处于瓶颈位置,但是按照《纲要》的指导,佛山的传统行业----陶瓷行业一定能够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继续拉动佛山的经济发展,为珠江三角洲的改革发展作更大的奉献。

2.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

《纲要》中指出珠江三角洲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本土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创新型企业,重点支持打造50家国家级和10家世界领先的创新型龙头企业。”

佛山有良好的企业创新基础,佛山市的“中国驰名商标”就是最好的例子。三水区的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顺德区的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禅城区的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等等。

佛山有如此良好的企业创新基础,每个品牌都每年的生产预算中都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投入到企业的研发和创新中。另外,结合《纲要》中的“加强自主创新环境建设”的要求,佛山政府提出了要把佛山打造成适宜“创新、创业、创造”的创新型城市,这个口号刚好体现出佛山政府对建设自主创新环境的决心。无论是教育、生活、文化还是企业发展,近两年来佛山政府开展了相当多的活动和研讨会,营造全市创新的氛围。

第三篇:充分发挥党校在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党校在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磐石市委党校魏松岩

进入新世纪,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越来越重视党校工作,同时也对党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委党校作为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作为学习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阵地,肩负着提高我市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因此,党校一班人要按照新时期对党校工作的要求,围绕“进入全国百强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建成中等城市、赶超一个地级市”的目标,继续发挥好自身在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干部培训的“主阵地”、理论创新的“排头兵”、决策咨询的“参谋部”,为加快富民强市提供有力保障。

一、要坚持党校办学方向,使党校成为干部培训的“主阵地”胡锦涛总书记在研究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时指出,“‘十一五’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市委党校应按照干部培训的办学要求和方向,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全面落实“十一五”时期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真正把党校办成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

1首先,创新教学内容,强调针对性。在理论教育上,重点加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突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点内容,帮助干部打下扎实的理论功底。在知识培训上,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用结合的目的。在能力建设上,着眼于培养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以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

其次,创新教学方式, 强调多样性。认真抓好课堂教学这个关键环节,增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注重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掌握,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实现教育培训与全市中心工作有机结合、与广大学员的需求有机结合。此外,要依托多媒体、远程教学网等现代化手段,实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个性化、网络化,提高培训工作的整体效益。

第三,创新管理机制,强调实效性。建立领导责任联动机制,实施部门领导培训工作责任制,层层负责,逐级检查,逐级考核。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把干部的教育培训与评先评优、使用提拔结合起来,把学员学习考评结果作为使用与提拔的重要指标。建立干部教育培训跟踪管理机制,把教育培训跟踪管理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时期,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监控管理体系,巩固教育培训成果。

二、要努力把握时代特点,使党校成为理论创新的“排头兵”党的理论建设是党建的灵魂。适应时代变化,不断开辟理论和实践新的境界,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凝聚着中国文化的智慧。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理论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课题、新内

容。党校作为我们党理论研究、理论创新、理论宣传、理论学习的主阵地,要在党的理论建设上勇于探索、善于总结,努力成为理论创新的“排头兵”。

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党校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让我们的干部“修百家之法”、“应当时之变”,我们自己首先要站在时代前列,准确把握时代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这是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保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党的事业的主心骨,也是我们党校的主课。“老五门”讲了几十年,是我们的传统和优势,今后还要继续讲下去,但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中心内容,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十六大以来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武装学员、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要着眼解决实际问题,使党校成为决策咨询的“参谋部”检验党校工作做得好不好,不仅要看是否始终站在理论创新的最前沿,是否促进了干部队伍素质能力的提高,还要看是否发挥自身优势、围绕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决策服务。也就是说,市委党校不仅要为全市发展提供理论引导和人才保障,更要为全市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努力成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的“参谋部”和“智囊团”。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科研意识。党校的同志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强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不仅是自身职能和职责所在,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党校既是培训党政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又是进行理论宣传和科研活动的重要阵地,它需要教师把党校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因此,市委党校全体同志必须切实强化科研服务意识、参与意识和创作意识,形成广泛参与、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大科研力度。要积极主动地深入研究全市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中带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拿出有新意、有创见、有分量、有说服力的理论研究成果,引领磐石经济社会的进步。同时,详细制定科研工作的规划和制度,在责任分解、成果评选、考核奖励等方面制定保障措施,逐步形成与我市实现“四大奋斗目标”相适应的科研创新体系,建立符合县级党校科研发展和队伍建设规律的运行机制,努力推进科研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

三是培养科研队伍。要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实施“学历提升工程”、“在职培训工程”,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结构;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优秀骨干教师脱岗学习、外出进修,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水平和能力;改变那种“关门搞科研、闭门写文章”的现象,积极鼓励和组织教师开展社会调查,增长实践知识,丰富实践经验。通过以上措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中青年科研人才,努力为全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多行业、多领域的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

2008年12月

第四篇: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巩固训练:

1、九年义务教育属于:()

A、高等教育B、中等教育C、基础教育D、小学教育

2、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什么为国策,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A、863计划B、希望工程C、科教兴国D、科技兴国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1)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高等教育迅速发展(4)制定了《863计划》

4、教育部启动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工作,开始于20世纪:

A、80年代B、90年代C、70年代D、2001年

5、填空:______年,全国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______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6、简答: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在什么时间?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五篇:在发展中不断创新

在发展中不断创新

——湖北省竹山县深化“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竹山县委

竹山县人民政府

竹山县地处鄂西北边陲,与陕渝山水相连,国土面积3586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基本县情是资源丰厚,经济贫困,开发潜力大,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多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把“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四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创新发展中不断深化和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水平,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主要做法

1、创新思路,在与时俱进中保持“十星”品牌常创常新

早在1993年,针对我县部分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出现“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这一实情,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并实施了以“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为抓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农民在争星创星中提高文明素质,增强致富本领,收到了积极效果。这一创建活动,先后得到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和中央、省市媒体的充分肯定。1997年,我县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示范点。2003年初,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有关精神,针对农村变化了的新形势,提出实施扶贫、生态、信用、文化、平安、健康“六大工程”,以此为载体和手段,来巩固和深化“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构建农户争星创星的新型激励机制,使农户参与“十星”创建的热情再度高涨。2005年初,我们又立足农村变化和农村建设发展的实际,提出了“一主两翼”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思路,即以“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绿色产业发展,人际关系和谐,基础设施完善,群众生活富裕的„绿色小康村‟为主体目标,以实施„六大工程‟和深化„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为两翼驱动”,全面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2005年12月,湖北省文明办在我县主持召开“全省„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将我县以文明创建的形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做法誉为“竹山模式”,并认为“竹山模式”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又结合潘口水电站建设和移民安置工作,在移民安置区重点开展“十星级移民新村”和“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实践证明,“一主两翼”的创建思路,既解决了“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的动力和机制问题,又明确提出了创建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建设绿色小康村,充分体现了创建思路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创建理念的先进性和务实性。

2、创新方法,用精神文明创建的形式推进新农村建设

科学设星,激活细胞,实现创建内容上的创新。自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以来,结合农村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县先后六次对“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的内容、标准进行了调整和完善,突出“致富星”,努力形成“一星带九星”的格局。现在十星内容为致富星、生态星、信用星、道德星、科技星、法纪星、计生星、文教星、团结星、健康星。十星设计更显科学性,创建内容更加契合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十颗金星始终与农民群众求富求荣求乐求美的心紧密相联,“星”心相应,从而激活创建细胞,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创建、追星争星的热情。

规范程序,强化创评,实现创建形式上的创新。县文明委多次修订、完善《竹山县“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十星”创建的协调、指导,使创建活动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各乡镇、村坚持按照“自评、互评、定星、公示、公布、授牌”的程序和“半年初评、年底复评”、“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统一要求,开展创评活动,并先后组建100多个评星协会,负责组织开展评星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村民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十星”创评,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觉向新型农民的标准看齐。

整合力量,整村推进,实现创建手段上的创新。2006年初以来,我们每年都从省、市、县三级文明单位中选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开展结对共建绿色小康村活动,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县乡村户四级联动、合力推进绿色小康村建设的浓厚氛围。目前,县直96个单位组成了68个工作队开展了绿色小康示范村帮建活动。

试点示范,逐步推进,实现创建步骤上的创新。在创建布局上,坚持按照试点、延伸、铺开“三步走”的原则,科学制定农村精神文明创建规划和“十一五”规划。2003年以来,我们选择305省道沿线的部分村作为建设“绿色小康村”连片创建示范区,同时各乡镇也都分别选定3—5个交通便利、基础牢固、群众热情高的村创办试点,进行重点培植,实行示范引导,逐步延伸和铺开,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让全县80%左右的村达到绿色小康村的创建标准。

3、创新机制,保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提高认识,强化领导机制。全县上下始终把以“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形成了县委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组织协调、责任单位牵头负责、乡镇具体抓好落实、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齐抓共建、上下联动的创建机制。

整合资源,强化投入机制。在不违反政策的前提下,我们坚持将通村水泥路建设、沼气建设、农业产业建设、文化发展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捆绑起来,集中投向创建示范村,帮助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发展基础。各创建村抢抓机遇,一方面开展诚信教育、村标、十星歌文化墙、公民道德规范告示牌、新农村建设书屋等软件建设,一方面加大村庄规划、道路硬化、沼气推广、房屋改造、卫生设施等硬件建设,做到软硬结合,虚实相济,使农村面貌大为改观。

激励引导,强化动力机制。为充分调动农户创建积极性,各乡镇党委、政府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实施扶贫、生态、信用工程等惠农项目与十星创建挂钩,对创建为“十星级文明农户”的,优先给予“三改一建”等项目扶持,优先评为信用户,并按信用等级高低确定授信额度和贷款利率,使农民在参与“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中既争荣誉,又得实惠。县委、县政府每年还在全县范围公开评选表彰一批“十星级文明农户示范户”、“十大文明致富之星”和“绿色小康村建设示范村”,并在“十星级文明农户”中广泛开展“十佳儿媳”、“十佳公婆”、“十大孝子”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命名表彰的“示范户”和“绿色小康村示范村”,分别给予1000元和10000元的现金奖励。

量化考核,强化考评机制。县委、县政府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到目标管理体系,实行量化考核。对各乡镇、各帮建单位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并把工作好坏与评先表模、与文明单位评选、与考察干部政绩直接挂钩。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加强对各乡镇、村“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工作情况的督办、协调和指导。

二、主要成效

通过扎实有效的创建,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新型农民。“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讲道德、有文化、守法纪、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我们在开展创评活动中,注重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使农民群众在参与创建中,不断提高文明素质和致富本领。目前,在全县11万农

户中,有5.8万户达到了十星创建标准,“十星级文明农户示范户”和“十佳公婆”、“十大孝子”等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学习的楷模。我们通过“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的做法得到充分肯定,《培养造就大批新型农民》一文先后在《求是》杂志等党报党刊发表。

二是助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通过争星创星,广大农民树立了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和谐意识、集体意识、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十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中。在各创建示范村,采用山石制作的村标充分彰显了村民的集体感和荣誉感,公民道德规范告示牌和统一规范的“十星歌”文化墙赫然醒目,图书室、篮球场、乒乓球台、小型健身广场等文化体育设施,使村民在参与创建中共享文明建设的成果。全县共培植文化中心户1100户。在信用工程创建中,全县创建信用乡镇达到10个,信用村134个,9.3万个农户被评为信用农户,总授信额达到3.2亿元,我县连续两届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最佳信用县”。

三是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创建,有效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农村产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全县已有50个村已具绿色小康村雏形。各创建村基本达到了“五改五通三建”的标准,完成通村水泥路建设1500余公里、硬化入院到户路800公里、安全饮水工程惠及2万余农户。建设以茶叶、肚倍为主导的农业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63多万亩,加工企业配套发展,农民每年人均增加现金纯收入300元以上。村容村貌发生明显变化,基本达到了“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的要求。完成以沼气为主的“三改一建”2.5万余户,新建垃圾集中处理池617个,农村环境整治面达到50%以上。完成村院绿化植树50万株,四旁植树120万株。甲级村卫生室达到100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40%,全县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比例达到98%以上,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是促进了城乡文明程度的提高。“十星”创建活动已延伸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保持“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常创常新的同时,“十星级”社区、“十星级”居民户、“十星级”民营企业、“十星级”窗口单位、“十星级”党员、“十星级”少先队员等创建活动正蓬勃开展,在全县上下形成了行行业业创“十星”、家家户户争“十星”的生动局面。旋律优美的《十星之歌》,在全县上下广为传唱,人民群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十星”创建已经深入人心。

五是服务、推进了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竹山是鄂西北水电资源富县,近年来,以潘口水电站建设为主体的水电大开发如火如荼,移民安置成为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这一中心工作,我们在移民安置区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和“十星级移民新村”创评活动,移民群众较快较好地融入到了新环境,原居民积极热情地接纳了新移民,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逐步形成,一座座崭新、靓丽的移民新村拔地而起。“十星”创建象一个神奇的法宝,较好地解决了移民安置中的敏感、焦点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精神文明创建上取得了一定成绩,这是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和省、市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这是全县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与全国其他兄弟县市相比,与中央、省、市的要求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将借这次会议的东风,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鼓足干劲,强化措施,努力使我县的精神文明创建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载改革在发展中应运而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改革在发展中应运而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发展中求生存

    在发展中求生存,在进步中找到发展的根基,这些都是在不断的进步中和努力中慢慢实现的,这些都是学校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学校的发展不仅仅是教学成绩的进步,还有综合方面的要素,这......

    改革发展中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

    工作动态 : 改革发展中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 ( 内蒙教育网 2005-07-27 ) 改革发展中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 内蒙古位于祖国北部边疆,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仅次于新疆......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说课稿

    19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八年......

    医院改革发展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

    医院改革发展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医院改革发展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为我们......

    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应运而生

    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应运而生随着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迅猛发展,“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日渐升温。在国际交流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外汉语”专业也迎来了难得的发......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划及其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德......

    发展中的医药分业改革模式

    发展中的医药分业改革模式:药房托管 08/10/15 【摘要】近年来医药分业一直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医院门诊药房托管作为我国进行医药分业改革中的一种试点模式,在我国......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编写人:张瑞红审核组长:一.学习目标: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划及其成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 增强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