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法
1.依法执教: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2.特点:①执教主体的特定性。②执教依据的专门性。③执教性质的特殊性④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3.必要性:①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②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③教师法律素质的提高。④教师以德执教的必然要求。⑤教师依法维权的迫切要求。4.狭义的教育法进指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制定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即教育法律。5.教育法(广义)是指体现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基本原则:①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②体现教育的民主性原则③保障教育的公共性原则④确保教育的战略地位原则⑤遵循教育发展近程规律原则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⑦教育经费地出的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6.教育机会平等基本环节:①起点上的平等②过程上的平等③终点上的平等。7.教育法的规范作用:①指引作用②评价作用 ③教育作用④预测作用⑤强制作用。8.教育法律规则:是指由教育法所规定的,通过教育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规范人们教育活动的行为准则。六要素:假定、处理和法律后果。9.类别:①按教育法律规则调态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a授权性规则b义务性规则②按强制性程序不同分为:强制性规则、任意性规则③按内容确定性程度不同可分为:a确定性规则b委托性规则c准用性规则。10.教育法律关系:是指由教育法律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11.构成(三要素):主体、客体、内容。13.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①公民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③国家机关④利益共同体⑤国家14.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物,行为及其后果,精神产品15.教育法律事实:是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根据,它是多种形态,但主要包括两类:教育法律事件和教育法律行为。16.教育法律形式的类别: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规章及国防教育条约协议等。17.教育法律形式:也称教育法的渊博,是指教育法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即由不同国家机关按照不同方式创建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效力的教育法律规范外在表现形式。
18.判断和确定教育法律的效力等级原则:①下位法优于上位法②特殊法优于一般法③后定法优于前定法④特定程序法律优于一般程序法律⑤被授权机关的立法等同于授权机关自己的立法。20.教育法的产生与发展:①方式教育法:公元前8世纪左右古希腊斯巴达人制定的“军事教育法”②近代教育法: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颂布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史密斯——休士法》1944年的英国的《巴特勒法案》1881年法国《费里法案》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是从明治维新以后开始建立的③现代教育法;21.国外现代教育法的特点①教育观的法治化。②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义务教育法。③教育法律体系的形成和逐步完善。④教育发达国家况相进行新的教育立法。
23.1902年清朝张百熙拟定了《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清政府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
24.教育法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启示:影响教育法产生与发展的几个主要的直接原因的角度进行简单概括:①教育和法律两种社会现象职能的交互作用是推动教育法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前提。②教育权的社会化,国家化是教育法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③科技的发展是教育法产生与发展的直接原因。④现代教育普及化和大众化、现代国家法治化等也是影响教育法产生的原因。25.教育政策的特点:①政治性②可行性③原则性④权威性⑤稳定性26.教育法与教育政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27.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共同点:①经济基础相同工同②体现的阶级意志相同③指导思想和历史使命相同④都是教育规律的反映。区别:①制定的机关和程序不同②表现形式不同③两者高速的范围、实施的方式不同④稳定程度不同28.关系:教育法以教育政策为指导,教育政策是教育法的灵魂。教育政策是教育法制的依据;教育政策对教育法的执行具有指导作用。29.据宪法和立法的规定,我国现行体制属于“一元多级”.30.教育立法程序的四个阶段:①教育法律议案的提出②教育法律草案的审议③教育法律案的通过④教育法律的公布31.教育执法的基本要求:正确、合法、及时32.基本原则:①行政合法性原则②行政合理性原则③责任行政原则33.形式①教育行政措施②教育行政处罚③教育行政强制执行④教育行政救济34.教育法制定后实施的环节:教育立法、教育执法、教育司法和教育守法四个环节。35.教育守法的主体有公民和社会组织两大类。36.教育违法行为的条件:①教育违法行为的客体②客观方面③主体④主观方面。37.教育法律责任分为:①行政法律责任②民事法律责任③刑事法律责任④经济法律责任
38.教育法律解释可分为:①有权解释②法定解释③正式解释;根据解释的机关不同可分为立法、司法、行政解释、无权解释(非正式解释)39.教育法律监督的种类:国家权利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党的监督。40.教师基本权利:①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前称教育教学权)这是教师的最基本权利。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简称科学研究权)③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简称管理学生权)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简称获取报酬待遇权)⑤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简民主管理权)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简称进修培训权)41.教师的义务: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③对学生进行曲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民族 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社会活动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装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⑤制止有害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42.教师资格条件:①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②必须是中国公民③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④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⑤教师的身体状况也应当符合有关规定。44.教育培养的形式:①“定向型“师范教育②“开放型”③“混合型”。45.教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46.教育考核的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公正性原则③准确性原则。47.据我国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教育行政机关具备行政法上的主体资格,属于机关法人。48.教育行政机关法律地位特征:①相对独立性②专门性③地域性49.法律意义的学校:是指经主管机关批准或登记注册,以实施学校系统内各阶段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50.学校法律地位的特点:①具备相应的法人资格 ②依法自主办学③享有法人财产权④具有公益性质。51.学校应有的权利:①按照章程自主管理②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③招收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④对爱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⑤对爱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⑥聘任教师及其他员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⑦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⑧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⑨法律法规定的其他权利.52.学校的义务:①遵守法律法规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③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④以适当方式为爱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爱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⑤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⑥依法接受监督53.教师聘任三个特征①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三者之间的法律行为②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③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54.形式:招聘,续聘,解聘,辞聘.55.学生的基本权利:①参加教育教学计划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权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或助学金③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取得相应的学业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④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⑤法律,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56.学生的义务①遵守法律,法规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④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57.国家奖学金制度是经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研究决定,自2002年在全国普通高校中首次设立的58.请求救济的途径和方式(教育法律救济主要渠道):诉讼渠道(司法救济渠道),行政渠道(行政救济渠道),其他渠道.59.建立和完善教育法律救济制度的意义:①有利于确保和实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诉权和受救济树②有利于切实维护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③有利于监督和促进依法行政④有利于加强和完善教育法制建设.60.教育常用的教育法律救济制度:①教育中诉制度②教师申诉制度③受教育者申诉制度④教育行政议制度⑤教育行政诉讼制度⑥教育行政赔偿制度.61.教师申诉制度特点:法定性,专门性,行政性.62.教师申诉的管辖:隶属管辖,地域管辖,选择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63.教师申诉的程序:①申诉的提出②申诉的受理③申诉的处理.64.教师提出的申诉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符合法定申诉范围.(2)有明确的理由和请求,(3)以法定形式提出.65.行政复议机关应为自受理申请的三日起60日内做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66.教育行政诉讼的主管机关是人民法院.67.教育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1)损害事实存在.(2)职务行为主体确定.(3)职行为违法.(4)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第二篇:教育法
廊沧高速公路建设
简 报
第7期
廊沧高速廊坊段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三日
廊沧高速公路最新工程进展及存在问题。工程最新进展:截止3月22日,施工便道已完成62.5公里,占总量的70%;路基填筑完成5760立方米,占总量的0.03%;水泥搅拌桩完成174300延米,占总量的4.4%;CFG桩完成7169米,占总量的0.8%;桥梁钻孔灌注桩已完成31008米/646根,占总量的12.8%;系梁6个,T梁1片。完成投资16263万元。存在问题:廊沧高速的拆迁工作虽然已于今年1月25日前基本完成,但是由于该项工作反复性很强,部分群众对已签订的协议不予承认,导致全线仍有6.9公里不能施工,部分标段群众阻工现象严重。其中永清县:第二标段500米因土地补偿费分配问题村民与村委会未达成协议,第五标段涉及养猪场、塑料厂、卫生院、民房共四处,因赔偿金额未达成协议,永清县分指挥部已安排进行评估,影响施工长度500米。霸州市:第五标段因煎茶铺镇四家工厂和两家拌合场赔偿金额未达成协议影响施工600米。第七标段因厂房、树木等有2000米不能施工。文安段:第八标段唐头村因土地赔偿问题,有2400米不让施工。第十标段保静公路两侧土地10亩(有土地证)赔偿未达成协议影响施工200米。大城县:第十四标段有一处门市房正在协商赔偿价格,影响施工300米。另外施工便道尚未贯通,电力线路拆迁进度缓慢。以上原因严重制约工程进度。
廊沧高速公路廊坊段建设指挥部召开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为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建设期间不出任何重特大责任事故,力争将廊沧高速建设成为 “全省第一、全国优质”的精品工程。3月22日上午,廊沧高速公路廊坊段建设指挥部组织召开了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廊沧高速廊坊段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市交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树奎,市交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佟爱民,市交通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朱广水,市交通局总工程师夏长永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建管处处长张俊杰同志主持。施工、监理代表对如何开展好这两项工作作了表态发言后,佟局长对全线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最后李局长就当前质量和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点要求:第一,一定要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工作。这两项工作意义重大,它不仅关系到廊沧高速能否能高效、优质、顺利地完成任务,各单位能否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更关系到廊坊南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第二,一定要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各参建单位要抓紧传达和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第三,抓紧起草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定期评比办法,用数据说话。第四,要在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生产三方面工作中开展比、学、赶、超活动,并把此项活动贯穿工程建设的始终。开展定期评比,评比活动要公开、公正、公平,将全线检查结果进行排序并通报,将通报下发给各单位及法人单位。第五,要进行责任倒查。出现问题要对监理、施工单位一查到底,加大处罚力度,重惩重罚,绝不姑息。
廊沧高速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市交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树奎同志对廊沧高速施工现场以县分段进行调研工作。3月12日,廊沧高速廊坊段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市交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树奎对廊沧高速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以县分段现场调研工作。在施工现场调研会上,李局长听取了各施工、监理单位有关工程进度和质量情况的汇报后,对廊沧高速建设提出了八点要求:
一、明确责任目标。廊沧高速各施工、监理单位要以创建“全省第一、全国优质”工程为目标,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使所有参建人员明确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二、提高工程质量。各单位要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加大检查力度和频率,确保工程质量优质高效。
三、注重生产安全。要把安全生产放在与质量同等重要的位置和高度,注重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的监管,确保整个建设过程中不出现死亡和群伤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四、加快工程进度。各单位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科学地制定和完善工程计划,以“大干一百天”活动为契机,倒排工期,加快工程进度。
五、加强合同履约。建管处要进一步规范各参建单位合同履约工作,加强对履约人员和设备的管理,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六、强化地方协调。各参建单位尤其是施工单位要加强地方协调工作,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对工程建设的支持。
七、加大宣传力度。建管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办法,在施工现场营造大干快进的强大声势,通过各级新闻媒体加强宣传报道。
八、严明工作纪律。各参建单位要严格执行建管处、总监办的各项工作指令,令行禁止,坚决不允许打任何折扣,否则将予以严肃处理。
责任编辑:潘福利 审核:李树奎、张俊杰、薛兴东
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
送:永清、霸州、文安、大城县(市)委、县(市)政府,市交通局党组成员
发:廊沧高速公路廊坊建设管理处,永清、霸州、文安、大城县(市)指挥部办公室,交通局
廊沧高速廊坊段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2009年3月23日印 电子邮箱:lcgsgl@yahoo.com.cn
(共印65份)
第三篇:《教育法》
学习《教育法》心得体会
教育能够决定和改变一个人未来的命运,教育也能决定和改变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自主创新,要变人口大国优势为人力资源大国优势,我们就务必确保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贯彻落实。
透过学习,我更加明白教师应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爱护学生,忠于职守。《教师法》告诉我们: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和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透过学习,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应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个性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这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资料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这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务必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二十一世纪的学校教育需要的是对学生有爱心,对工作敬业,对自身不断充实的高素质、强潜能和综合知识潜力完备的教师。期望我能在自己的努力后,早日成为这样一名高素质的、合格的教师。
2018年9月9日
第四篇:教育法(推荐)
第五章受教育者
第六章教育与社会
第七章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第八章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十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
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第四条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六条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第七条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第八条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第十条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十一条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第十二条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第十三条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十四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第十五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
第十六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教育工作和教育经费预算、决算情况,接受监督。
第二章教育基本制度
第十七条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第十八条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第十九条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并保障公民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或者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
第二十条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国家教育考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并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
第二十一条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
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第二十二条国家实行学位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扫除文盲的教育工作。按照国家规定具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能力的公民,应当接受扫除文盲的教育。
第二十四条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第三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第二十五条国家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并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
第五篇:教育法
依法治教与教育的法治化依法治教的目的是要实现教育的法制化。(1)教育法 制化是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简称,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照 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教育事务,促进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2)教育法制化的要求:A、主体合法。B、内容合法。C、程序合法。D、救济 有道。当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遭到不法侵害时,国家能为受害主体提供 相应的救济渠道,以惩罚不法者的教育侵权行为,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3)教育法制化的主要内容: 包括教育立法、教育行政执法、教育司法和教育法制监督等方面。教育法的概念:国家拥有教育立法权的专门机关在其职权范围之内,依据教育 立法的程序制定或认可的调整教育法律关系,规范社会主体的教育行为,规定社 会主体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教育法体系的基本原则:
1、依法治教的原则;
2、提高全民族素质,推进人的 现代化的原则;
3、依法保障教育主体合法权益的原则;
4、公民教育权利平等原 则;
5、教育活动应当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6、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 教育协调发展原则;
7、增加教育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稳定来源和增长的原则 教育法的渊源指教育法的形式渊源,即教育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我国教育法的主要渊源:①宪法关于教育的法律规范。②有关教育的法律。③ 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教育的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④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 的行政规章。⑤地方性教育法规。⑥地方性教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性文件。⑦最高 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查院有关教育法的司法解释,我国政府加入的及其与外国 政府缔结的有关教育的国际公约和条约。教育法律体系是教育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系统结 构,是指一国现行教育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有机联系的 教育法律的整体系统。法律部门是法律体系的构成单位 我国的教育法体系 A、教育根本法(宪法规定的教育法律规范)、B、教育基本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教育主体法、D、义务教育法、E、学前教育 法、F、中小学教育法、G、高等教育法、H、职业教育法、I、教育行政法。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 答:道德与法律都是属于社会调整体系的范畴,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① 社 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规定的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② 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 范贯彻于教育立法之中,是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 ③ 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得以 实现的伦理道德基础 ④ 教育法的顺利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