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秘书与领导非角色交往心理之我见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秘书与领导非角色交往心理之我见
姓
名: 学
号: 院(系、部):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年 月
秘书与领导非角色交往心理之我见
摘要
现代社会中,秘书与领导的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任务基础之上的。在当今社会中,秘书与领导都是人民的公仆,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只是他们的职位不同,分工不同。而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无贵贱之分。
秘书人员在办公室里起到一种枢纽桥梁的作用,主要负责上下级间的沟通、内外部门的沟通,是领导者工作上的参谋和助手,同领导者朝夕相处并与领导的工作同步运转,这是领导与秘书的角色关系,而秘书与领导的非角色关系同样是职场中重要的关系。
关键字:角色关系;非角色关系;领导与秘书; 引言
从职场和社会学的角度来说,职场交往是领导与领导、领导与下属,下属与下属之间纵横交错,以改变自己、改变他人为基本特征的人际交往活动。其中,领导与下属之间的互动是实现职场工作目的最为主要的交往活动。在职场中,秘书与领导之间的交往也是属于一种社会交往,不同于其他同事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也不同于领导与下属的关系,而是一种”特殊”的领导与“下属”的关系,这种关系比较特殊,从不同角度去看,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的。
角色交往和非角色交往的概念
作为一种人际交往,领导于秘书间的人际交往活动必然包涵角色交往与非角色交往两种形式。
所谓角色交往是指领导与秘书在工作中,在约定俗成的范围、特定的场合,遵从自己的角色身份,履行自己的角色义务和角色行为的交往方式。毋庸置疑,在这种交往活动中,一方面领导能够比较有效地控制各种影响因素,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秘书能够“习惯”地遵从必须扮演的角色,将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逐步内化,形成新的认识图式。所以,这种交往方式是领导可以有效地控制秘书,使其进一步角色化并最终实现社会化的主要手段。
所谓非角色交往是指领导和秘书双方在交往活动中没有明确意识到彼此的角色身份,仅以“普通人”和“私人”身份而展开的交往活动。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领导和秘书的非角色交往主要包括下述几种类型。
第一,运动型交往。如以朋友的身份进行晨跑、一起游泳赛等体育运动中的交往即属此类。激烈的角逐往往会降低领导与秘书双方的角色意识。
第二,娱乐型交往。如同单位同事共同欣赏一场电影、共同组织郊外野餐等活动中的领导与秘书之间交往是以娱乐为目的的活动,即所谓娱乐型交往。较为强烈的欢快气氛常常会打破领导与秘书的身份隔阂。
第三,生活型交往。如春节期间秘书给领导拜年、领导参加秘书的生日庆典等等。浓厚的生活气息通常会缩短领导与秘书之间的心理距离。
第四,趣缘型交往。如有收集艺术品的共同爱好、都爱好航模等共同兴趣的,均可以使领导与秘书双方突破对峙的“壁垒”。
第五,地缘型交往。有些公司的领导和秘书由于居住地理空间的邻近性,以老乡、邻居的身份进行交往。
上述列举的几种非角色交往形式,并非囊括了职场交往,工作中领导与秘书之间所有的非角色交往。在职场交往中,领导与秘书的非角色交往形式多种多样,错综复杂,并非完全以上述划分方式进行,而总是以某种形式为主兼有其它方式进行复合交往。领导和秘书非角色交往的意义
领导与秘书之间的非角色交往尽管不象角色交往那样有着鲜明的社会意义。但是它的潜在功能却是独特的、不容忽视的,也是角色交往无法替代的。这些功能主要包括下述几方面: 3.1心理沟通的功能
心理沟通是取得工作上高效率的必要前提。领导与秘书之间如果心理相容,甚至心领神会。秘书的积极主动性便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乐于接受领导的种种规范和要求,乐于参加领导组织的括动,也乐于与他们喜欢的领导共同活动。反之,领导的一切规范与要求,对秘书来说就成了一种负担,他们被动接受、闷闷不乐、消极抵制,甚至有些秘书将领导的正常工作安排也看成是故意刁难,产生逆反心理与逆反行为。领导与秘书之间的非角色交往通常能够增进领导与秘书彼此之间的了解。由于摆脱了角色交往的“刻板”与“纪律”,领导与秘书均能在相对宽松的气氛中畅所欲言、畅所欲行,心理上易于产生共鸣与理解。特别是对秘书而言,通过与领导进行一定数量的非角色交往,就会觉得领导平易近人,工作起来更加积极。随着时间的推移,秘书越来越喜欢那些经常与他们共同从事工作以外的活动、娱乐活动的领导。他们认为,那些经常参加他们休闲活动的领导,没有“架子”,没有两副面孔,比较真实、可信,关心体贴人,容易沟通。可见,领导与秘书非角色交往非常重要。
3.2 矛盾缓解的功能
在职场交往过程中,领导与秘书之间因为误解、情绪影响以及认识上的差异,产生矛盾的机会是比较多的。产生矛盾就必须解决矛盾。在某些情况下,领导不便于在角色交往中揭示、化解矛盾。非角色交往就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轻松的言谈、愉快的活动,领导能够向秘书传输出角色交往无法表达的信息。如“我对你没有敌意”、“尽管我们之间有矛盾,但仍然是平等的”、“认识上的矛盾并不影响正常的领导与秘书关系”等等。如果这些“潜台词”在角色交往(比如在办公室内的交谈)中出现,效果怎样是可以想见的。搞不好还会产生负作用。非角色交往能够淡化秘书对领导的误解、猜忌和戒备。这是对领导有成见、有矛盾的秘书不可缺少的理想手段。
3.3信息收集的功能
管理秘书首先必须了解秘书。只有深刻全面地掌握了秘书的情况才能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了解秘书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场合立体地观察。在与领导的角色交往中,秘书们往往带着“面具”,不敢、不愿完全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兴趣爱好、品德和才能表露出来。可以说,在角色交往中,绝大多数秘书表现出来的言行均是精心“文饰”、“过滤”过的言行。尽管不乏真实的成分.但却不能完全体现秘书的个性和人格。在非角色交往过程中,适宜的环境和适当的气氛.往往会诱发秘书不自觉的“暴露”出隐遁在外在行为后面的真实的动机、愿望和人格。把握住非角色交往.领导便能充分掌握秘书的背景信息,从而减少工作中的摩擦,增强工作的效率。当然.从伦理学的观点看,领导应该避免利用非角色交往中秘书暴露出的某些缺点.故意“整”秘书。如果这么做,就是不道德的,也是违反社会及职场规律的。3.4自我认识的功能
在角色交往中,领导与秘书双方不仅认识到的是对方“文饰”过的言行,而且双方对自己均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如,领导不知道秘书是怎样看自己的,他们对自己有什么要求。这对日常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而秘书常常处于角色交往的紧张状态中。一心想到的、关心着的是领导的态度、要求及自我适应,不可能自我解剖和公正地进行自我评价。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通过非角色交往,领导与秘书双方可以借助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在可信的人那里的反映来更为恰当地、更为全面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如领导可以通过秘书在放松状态下的言行对自己做一客观评价,及时调整工作方式方法;秘书可以通过与领导的接触.意识到领导对自己的鼓励态度和积极期待,认识到自我发展的内在潜力,努力克服困难以不让领导失望等等。
3.5 榜样示范的功能
领导是秘书最直接的模仿对象之一。领导的一言一行均有可能为秘书所观察、接受、内化,并在相应的情境中再现出来。因此,利用自身的言行感染、陶冶秘书是领导的工作艺术之一。显然,在现代职场交往中.榜样示范仅仅在角色交往过程中出现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非角色交往中的示范也很重要。比如,在娱乐活动中领导如何高兴而不失态,在休闲活动中如何既注重竞争又保持合作等等.这对秘书的社会化是非常重要的。领导不仅要在工作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而且要在工作外,在秘书及其他人面前表现出良好的修养,这对影响秘书是非常必要的。
由上述可见,领导与秘书之间的非角色交.往蕴含着独特的职场价值,开发和有意识挖掘其中的功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怎样提高领导与秘书非角色交往质量
领导与秘书非角色交往的教育价值对广大领导提出了怎样提高领导与秘书非角色交往质量的新的话题。我认为,主要从认识与方法两方面入手,便能取得较好的预期效果。
4.1对领导与秘书间的非角色交往要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要树立正确的交往观
习惯上.提起领导与秘书交往,人们便会想起领导的不苟言笑,一板一眼和秘书的唯唯诺诺、诚惶诚恐;想起领导的命令、指派和秘书的接受、服从,这是不全面的。领导与秘书之间的交往是多种多样的,交往过程是平等民主的。作为领导,一切从公司的利益出发,应该努力探寻一切有效的途径,不能因为认为非角色交往会“降低”自己的身份,容易“闹笑话”、“丢脸”而不愿与秘书多接触。2 要树立非角色交往教育意义的辩证观
要充分认识到领导与秘书之间非角色交往在职场交往中的两面性。尽量挖掘其中的积极意义,克服它的弱点与不足。例如.领导与秘书之间的非角色交往通常规范性较低,领导与秘书交往的自由度比较大,交往的对象、范围和交往的数量均由自己掌握,很少受到角色规范的限制。对领导来说,这是有利有弊的。利者,领导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秘书的具体情况等在交往的方式、地点等方面酌情处理。弊者,由于交往次数的多寡会引起秘书的误解(如:秘书往往把领导与秘书交往次数的多少看成是关系亲疏的表现),所以,如果某领导与不同下属接触多少不均,秘书就会认为领导“偏心”、“不公平”,从而降低领导的威信,损害领导在秘书心目中的形象。作为领导,就要学会比较科学地、艺术地处理好个别秘书与下属集体、个别秘书与个别秘书等方面的关系。再如,领导与秘书的非角色交往容易促成秘书对领导的信任感。这对领导而言是好事也是潜藏着危机的事。说是好事,是就教育秘书可能的效果而言的。古语说:“诚则信,信则灵。”秘书对领导的充分信任往往会使领导的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信任之中也孕育着危机。秘书信任领导,所以他们对领导的期望特别高。信任程度越高、期望程度也越高。如果领导在工作中做出了“自相矛盾”的事情,或者言行不小心伤害了秘书的自尊心,秘书们往往滋生出上当受骗的感觉,甚至“悲痛欲绝”、“心灰意冷”。这就给日常工作的深入开展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利用非角色交往开展工作,领导必须对其中的利弊得失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4.2要讲究领导与秘书之间非角色交往的方式方法
1.要注意充分调动秘书的积极主动性
尽可能降低、淡化乃至设法暂时使之忘却与领导相对的秘书角色身份。这不是领导一时的努力所能收到的效果。它要求领导在日常的工作活动中平易近人。如果一位领导在通常的工作中不苟言笑,严肃有余、开朗不足.那么秘书必然对他敬而远之,退避三舍。当然,要求领导平等对待秘书绝非要求领导不讲原则,放纵讨好秘书,而是说教育之道犹如文武之道,一张一驰。2.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情境,渲染宽松自由的气氛
人的情绪、情感和思维、意识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为环境具有暗示性。领导与秘书之间的非角色交往要尽量减少正规环境的暗示。如办公室、文件等会无意之中提醒秘书领导与秘书有别、不可造次。相反,如在竞争激烈的球场上,在易于产生心理共鸣的剧场里,在欢声笑语的野餐会,紧张激烈、轻松愉快的场景与气氛往往会分散秘书的注意力,冲淡乃至淹没领导与秘书必须遵守的角色规范。这就比较有利于领导与秘书非角色交往的开展。捕捉住这些时机,领导或观察、或暗示、或点化、或教育、或与秘书共同活动增加心理相容,便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非角色交往的育人功能,在远离公司的地方收到在公司无法实现的沟通、缓解、塑造、陶冶等多方面的综合职场效果。
参考文献:
[1]博文.会做事不如会来事:与上司同事相处的技巧[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2]陈玉斌.这样的秘书最受欢迎[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3]邓雪强.探析秘书与上司相处的语言技巧[M].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8,(10)[4]黄漫宇.商务沟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刘焕群.言语交际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6]杨素华.秘书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猛婷婷.交际语言技巧[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8]高艾华.试论秘书工作的艺术性[J].克山师专学报,2004,(4)[9]胡淑芳.谈增强秘书说话的艺术魅力[J].管理之窗,2005,(9)[10]方国维.谈秘书职业语言特性[J].秘书工作,2002,(8)
谢辞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老师,她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中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感谢附属医院的每位同事,是你们给我上好了工作的第一课,我一定会向你们学习,敬职敬业,做好工作!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第二篇:谈秘书与领导交往的艺术
谈秘书与领导交往的艺术
内容介绍>>
秘书岗位是与领导岗位相伴生的,有了领导才有秘书的存在。秘书与领导的关系是一种有别于同事关系的特殊关系。这种关系处理的好坏事关全局工作的开展和秘书工作的成败。在国际事物处理过程中有种“等距外交”的模式。“等距外交”指世界上一切国家之间或国内各政治派别举行政治谈判,为了避免席次争执,表示参加各方的地位平等,采取一种“圆桌会议”的形式,各方都围绕圆桌而坐,看不出上下、主次、高低之别,主持人也由各方轮流担任。一般机关单位的秘书皆不是某个领导的专门秘书,是要为整个机关单位领导群体服务的,工作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要做一名出色的秘书,除了自身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外,与领导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是很重要的,我认为在现实中可以效仿外交事物处理过程中的“等距外交”的做法。与领导的“等距交往”具体是指秘书处理与领导关系的过程中,应从工作出发,对各领导人态度中立,一视同仁,密疏有度,保持等距,建立和发展与领导的良好人际关系。
一、与领导保持“等距交往”的必要性
一是有利于班子团结和工作开展。领导班子是否团结,是否具有较强的战斗力,与内部因素有关,也与外部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秘书是领导班子外部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能够对每一位领导保持“等距交往”,一碗水端平,无疑会减少出现不和谐因素的可能性。每位领导成员有自己的工作特点和个性特点,他们不可能在所有问题上都思想一致,有不同意见甚至产生矛盾冲突都属正常现象。秘书是领导身边的综合辅助工作人员和公务服务人员,很多时候不得不接触这些分歧和矛盾,如果能客观公正,顾全大局,妥善协调和处理,真正做到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则有助于促使领导人之间消除误解和隔阂。但如果褒此贬彼,搬弄是非,则将促成或加速领导班子内部不团结现象,导致领导群体协同效应的破坏,整体功能的削弱,使上下级产生分力,从而给组织的工作带来损失。
二是有利于与领导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处理与领导的关系问题上,秘书应把追求领导集体对自己的认可作为目标,而不是以追求某个领导对自身的良好评价作为目标,倘若这一指导思想发生变化,势必不能做到与领导的“等距交往”。在一个组织中,领导职务变动、人员变动是常有的事,秘书能一贯与领导成员大致保持等距,使关系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良好关系就会顺利为继。反之,秘书与领导的关系会因个别人的进退而受到较大冲击,出现波折,从而严重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是有利于秘书个人成长进步。正如在为人处世方面“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一样,秘书和某一领导交往甚密而疏远其他的领导,就只能从这一领导身上学习有限的知识,因而不利于秘书个人的成长进步。
二、保持“等距交往”要做到“三个同等”
在与机关单位领导交往的过程中,我认为要做到“三个同等”。
一是要同等尊重。秘书对同级领导人要同等尊重,即同等尊重他们的职权和发出的指示意见。对每位领导都不卑不亢,同样热情,同样对待,切忌因人而异,“冷”“热”过度。
二是要同等辅助。秘书对领导人交办事项要愉快地接受下来,以同等的努力,认真完成。即使手头正忙,也应先接受领导交办的任务,然后向秘书部门负责人报告,以便按轻重缓急做出统筹安排。因为秘书对领导的服从,是制度所决定的。这里有必要指出,强调秘书对领导工作上同等辅助,是就指导思想而言。某一具体工作联系,某一特定行为不在此列。一般来说,秘书同主管领导、主要领导的情况沟通和工作联系,比其他领导要多些。这些情况其他的领导是能够理解的,因而秘书人员只要是工作的需要,不必因拘泥“等距”而束缚自己的手脚,不敢同有关领导进行正常的联系和接触。
三是要同等照顾。在现行体制下,秘书人员往往与领导人的待遇分配的落实挂钩。对领导人政治、生活待遇,应该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执行,不能因与领导人的疏密情况自行放宽或缩小其待遇标准;不能厚此薄彼。
三、保持“等距交往”的关键是按程序办事
保持“等距交往”,要求秘书有较高的素质,有优良的职业道德,能顾全大局,有较宽广的胸襟。在具体行为上,我认为关键是按程序办事。领导人是有层次的,是有分工的,他们的职权不一样。秘书应经常请示、汇报工作,按照权限和程序办事。在这方面有五忌:
一忌只与直接上级搞好关系。直接领导安排的工作就很卖力,非直接领导安排的工作就遇事推委或者敷衍了事。
二忌只尊重能力强的领导。对领导的评价坚持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能力好的领导就尊重;对自己认为能力一般的领导不够尊重,不检点自己的言行。
三忌只服从自己认为正确的领导。有时候你认为是错误的,或不能接受和理解的,并不见得就是错误的,要靠时间和实践加以检验。
四忌只亲近和自己有关系的领导。因为是同乡、邻里、同学、战友等关系,而对其特别亲近,对那些与自己有隔阂或误解的领导有所疏远。
五忌轻易越级报告或恣意越位。动不动就绕开直接上级、撇开主管上级,去找负责全面工作的上级说明看法或争取权益,这样将会破坏单位的运行秩序,容易引起直接上级的不满。
第三篇:网络交往与社会交往的心理比较
题 目新闻传播学术前沿 论文网络交往与社会交往的心理比较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的网民关于网络交往和社会交往的心理比较。当今社会互联网被广泛普及,人民使用互联网进行各种网上交流,其中网民的网络交往现象也被普遍关注着。网络交往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交往,给予人的是一个更大的空间,网民在网上创造一个角色,通过使用这个角色来和网络上的另一个角色进行交流。由于网络交往虚拟的特点,所以网民在网络上交往的心理也会大大不同于传统社会交往心理。网民在网络交往的心理上具体展现出更高的自我认知、更大的娱乐性和更积极的表现性着三个方面。
传统的社会交往中,我们结交一个新的朋友,主要是通过互相自我介绍,谈论话题更深入了解各自的兴趣,进行活动互动,多次反复的接触交流最终相互认识。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或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交互影响的方式,主要的是人的心理交感和行为交往的一个过程。而在网络交往中,我们结交一个新朋友,主要是通过各种聊天工具还有各种网络上注册的用户名和别人进行交流,这种交流通常大部分只局限于文字图片上的片面交流,并且相互的交流中谎报虚假信息也是很严重的一个问题,网络交往相互的双方只能通过互相的语言文字去模糊的相互认知,这种认知后结交的朋友关系也是很不稳固的。总结来说网络交往有着匿名性、平等性、自由性、间接性、无限性这五个特点。网络交往的这些特征造成了其不同于传统社会交往的特殊性,也是众多大学生网民热衷于此的原因。下面开始比较网络交往和社会交往在心理方面的几点不同。
首先,网络交往中网民表现出更高水平的自我认知。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让成千上万台电脑通过光纤、路由器和数据线连接起来, 它们构成了互联网的物质存在部分。目前已经被广泛使用的互联网结构式分布式的,也就是只要彼此愿意, 网民将可以借助互联网摆脱空间的限制, 直接与其他网民进行实时交流。互联网的这种接口对接口的连接方式以及多媒体通信技术从技术上来呢看可以支撑起一种新的交往方式的平台, 达到个人与他人之间信息与情感交流的目的。互联网为网民打造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间也便利。以网上的各种聊天工具,BBS、论坛为媒介,通过制造一个个性化ID,根据自身的兴趣总能在网络上找到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进行交流。网名是网络交往主体的“自我”的符号象征, 它本身也许不具有任何意义, 但在虚拟空间里, 网民发表的评论、表达的情感和聊天的话语等各种网络符号附着于那个看似抽象的网名, 不断充实和丰富着网名的内涵和意义, 从而也使得“自我”以网名这种特殊形式存在于网络交往中。网名实质上是交往主体参与网络交往的必要中介, 在虚拟空间里往往表现出主体的某种真实性。这种“网络实在性”与传统的现实交往的大不同。在传统交往中, 容貌、地位和财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网络交往中, 这些因素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了(当然也不排除某些人在网上交友中存在明显的外貌偏好, 但这只是传统交往在网上的延伸, 并不网络交往的本性所在), 精神和情感的交流互动有可能摆脱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性因素的束缚。此外, 网络交往还允许一个人拥有多个网名(ID), 并且可以分身无数甚至同时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这种看起来是“自我分裂”的行为恰好是“自我统一”的表现。马克思认为,“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 同样, 他也是总体, 观念的总体, 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的自为的主体存在, 正如他在现实中既作为对社会存在的直观和现实享受而存在, 又作为人的生命表现的总体而存在一样。”网络上的“自我”分裂是积极的, 理由是它完全是出于自愿的, 即自为的。网络上分裂出的各个“自我”,其实都是网民根据本
身对于“自我”的认知和爱好表现出来的真实“自我”的各个方面。网民在网络交往中的使用的各个自创的“自我”是对其现实生活中片面、单一“自我”的补充和进一步认识。整个网络交往中网民表现出更高的自我认知水平。
其实,在网络交往中,网民表现出更大的娱乐心理。这里所指的娱乐心理是网民在网络交流中发布虚假信息,或者不顾后果的对交流对象说一些肮脏、淫秽、挑衅等等的语言。传统的社会交往中,由于交往的对象能够和你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交往的对象通常也是和你其他的交往对象有共同的生活圈,为了塑造自身的形象,建造更好的人际关系,人们通常会很谨慎的交流,为了给人好的印象,人们也会尽量表现的诚信,认真的进行以现实为基础的沟通。而网络交往就大不同了,由于网络上注册一个ID或者用户都是很简单方便的,很多网民都会在各种的社区、聊天工具、论坛注册他们自己的用户。网络上认识一个人,找到一个人交流是很简单的,但是这种交流通常是比较表面,而且虚拟。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民之间的这种网络交往可以很自由,没有的现实的一些因素的限制,网络上的交往在这种没有牵制的条件下就会产生很多的虚假信息,网民可以随便的去骗一个人,或者娱乐一个人。因为这种网络交流不会产生任何现实生活中负面的影响,网络交往的对象不可能去验证你的信息的真实性,并且就算知道是虚假的了,也不能像传统交往中那样,告知身边的人,从而影响你的形象。因为网络交往的对象不限,随时都能找到一个交流对象,所以网民不会太注重每一个交往对象,交流也就变得很随意甚至可以不用考虑后果。也许由于传统交流的局限性使得整个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是压抑的,网络交往的虚拟让人们获得了自由的空间,人们在这个平台中展现出现实生活中不会展现的另一个“自我”,网民也是抱着娱乐的心情去进行网上的交流来缓解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压力。所以网络交往比社会交往具有更大的娱乐性质。
最后,网民在网络交往中比社会交往中具有更积极的表现性。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因为对外表、能力的不自信往往是交流中的比较被动的一方。两个面对面交流的人,很容易因为一些客观因素影响到交流的积极互动性,每个人都会外在表现出一个“气场”,这个“气场”是由一个人外貌,穿着,谈吐等多种因素组合而成的,两个面对面交流的人,各自就会感受到相互的“气场”,而其中势必有一方是“气场”比较弱的,通常这个人就是交流中比较被动的一方,也就是不大愿意表现自我的一方。而网络交往时在一个虚拟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双方只是通过聊天工具、BBS等的文字来相互沟通。这种接触没有的现实中可见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只是精神、思想上的交流。在这种自由。开放的空间中,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可以是交流的主动方,网民也就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说,现实交流中,表达一个观点后,交流的对方就会立即全面的表现出对你这个观点的看法,如果你这个观点他觉得很错误,他就会从语言、表情、语气、姿势等多方面可见的因素来表达不赞同,这样就会影响到你下面观点的表达,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变得不愿意表达。而网络交往中,如果对方对你表达的观点不赞同,他只能从文字语言上来表达不满。相对于上面这种不满就显得比较弱,也就会较少的影响到你对于下面观点的表达,同样网络交往中你也可以完全不用顾及对方的地位、性格等去批评一个人的观点,这种相互平等的交流方式让人们更愿意去表现自己。特别是对于现实社会交流中不愿意去表现的网民,在网络上也可以找到一片自己可以畅所欲言的天空。只要你想说你就能说,这也是网络交流吸引人的一
大特点。总结来说,网络交往中人们的表现积极性更强。
综上所述,人们在网络交往时的心理和社会交往的心理确实大有不同。这也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特点造成了网络交往的各种不同于社会交流的特点。现今网络交往也是网民上网的一大目的,人们抱着不同于现实生活中交流的心态去网络上交往,必然会表现出很多不同于现实生活中交往的行为。不管怎样,人们总能在网络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尽管那个人也是虚拟的,但是网络交往也确实满足了现实生活中人们不能感受到的平等和自由。也许正是由于平等和自由难得可贵,虽然是网络虚拟中的,人们也能在那边找到呼吸的空气,缓解现实压力,充实自己的生活。
第四篇:如何与同伴交往:小学心理辅导教案
10课时:《如何和同伴交往》
教学内容:如何处理好同伴关系。
主题阐述:
本节课设计以人本主义教育心理观作为理论指导,重视学生的精神需要,重视个人体验,强调每一个主体都参与其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心理交流,使学生不仅是从教师那里、更重要的是从心理健康课中获得心理支持并获得经验,培积极的情绪。最重要的,通过“如何和同伴交往”为主题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方面健康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教材分析:
同伴交往中,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矛盾冲突,嫉妒就是其中之一个原因。嫉妒是对才能、成就,地位以及条件和机遇等方面比自己好的人,产生的一种怨恨和愤怒相交织的复合情绪。通常所说的“红眼睛”,就是嫉妒心理的典型表现。嫉妒心理在青少年中很常见,当别人获得成功得到赞扬,而自己默默无闻或是遭遇失败时,心中便会愤愤不平,充满妒意。此外,青少年还会因他人的身材长相,生活条件,各种用品等比自己强,而产生嫉妒心理。不少孩子爱嫉妒别人,闹情绪,这样孩子就不能很好的和其他同学相处。这便会使使家长担心,尤其是不知道怎样教育嫉妒心强的孩子。所以教材设计这个问题,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性格。学情分析:
现代儿童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人员较少,再加上单元式住宅又在客观上阻碍了儿童与人交往的机会。不少儿童存在交往心理阻碍,不够主动等现状,与人交往的能力、方法等不够理想。与同伴之间,由于性格、生活等条件迥异,相处时难免有矛盾冲突,课前通过调查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帮助学生消除交往中消极的嫉妒情绪,用积极的乐观的心态主动交朋友,与同伴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理念: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很多 ,尤其在小学高段更是青少年心理及人格各方面日渐成熟的阶段 ,在此阶段各种因素都会对其人格的发展产生影响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尤其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而每个小学生都有其自身的性格特征,不同的性格特征又有其不同人际关系交往方法。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孩子们可以认识到嫉妒心理的表现、感知产生的原因和对自己的危害。2、情感目标:
辅导员老师指导孩子们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和自我调节的方法,主动克服嫉妒心,为他人喝彩而内心觉得快乐。3、能力目标:
孩子们懂得嫉妒心理对人对已的危害性,能主动区分识别嫉妒的行为表现,愿意有意识地克服嫉妒心理。教学重点:
认识到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学会避免和克服嫉妒心理,懂得赞美他人,并为懂他人喝彩。教学难点:
学会如何避免和克服嫉妒,以友爱、亲密和宽容的态度与他人相处,适时地赞美他人,为他人喝彩。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嫉妒的故事:
有一天,你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个小天使出现在你面前,她说帮助你实现你的一个愿望,你有什么样的愿望呢?(生自由答)这时小天使说,无论你的愿望是什么我都会帮你实现它,但是我同样会把你的愿望的两份送给你的好朋友,现在你有什么愿望?你的愿望有变化吗?可这时同样的情形出现在一个坏孩子身上,这个坏孩子想了很久,最后他一咬牙告诉小天使:你挖掉我一只眼睛吧!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二.身边的嫉妒。
情境剧:百分背后
现在请你在心里默默地想咱们班级里,你一个好朋友的名字,想好了吗?那好,现在就到他身边去,和他手拉手。你们每天都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可是现在有这样一件事发生:你们班老师刚刚发下来你们的考试卷,你刚刚及格,而你的好朋友却得了一个100分,这时正巧放学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你们选择各自的角色,加上丰富的想象,把想到的情况真实地表演出来。小结:
这样做,主要是嫉妒心在作怪。*嫉妒心理就是看见他人比自己强,心理就不舒服,甚至产生强烈的憎恨。总想排除别人超越的地位,破坏别人超越的状态。
*可见,嫉妒心理是个双面佳人。适度的嫉妒心理能唤醒人们的进取心,使人产生赶上他人和超越他人的想法。而过度的嫉妒心理对人的成长是有害的。
嫉妒给我们带来的不良后果那么多,我们怎样想办法克服它呢? 三.如何克服嫉妒心理? 1.你们有什么好方法?
2.*当别人超过你,而你的心理不平衡时,请背诵下面的话:
同学进步祝贺他,制定计划赶上他,找找同学夸夸他,换个想法不恨他。3.做一做,乐一乐;
设置情境:班级的一位同学获得了大队长的光荣称号,同学们会怎么做呢?如果让同学说赞美祝贺大队长的话,大队长和同学各有什么感受?
两个小学生一组,一个同学向另一个竖起大拇指,让另一个同学说一下感受。交换角色。
4.大声对自己说……
我也辉煌过,我也还一样会了不起!四.生活感悟(格言警句)
小结:大家的感悟就像一些名言警句一样,比如:
1、嫉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嫉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2、嫉妒是心灵的野草,它妨碍健康的思想生成.
3、像空气一样轻的小事,对于一个嫉妒的人,也会变成天书一样坚强的确证;也许这就可以引起一场是非。五.课外作业:
搜集关于嫉妒的名言警句,和好朋友一起制作一份手抄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发现彼此做的好的地方,并加上适当的赞美。
第五篇:如何与同伴交往:小学心理辅导教案
关于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的教案
《如何和同伴交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如何处理好同伴关系。主题阐述:
本节课设计以人本主义教育心理观作为理论指导,重视学生的精神需要,重视个人体验,强调每一个主体都参与其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心理交流,使学生不仅是从教师那里、更重要的是从心理健康课中获得心理支持并获得经验,培积极的情绪。最重要的,通过“如何和同伴交往”为主题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方面健康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发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教材分析:
同伴交往中,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产生矛盾冲突,嫉妒就是其中之一个原因。嫉妒是对才能、成就,地位以及条件和机遇等方面比自己好的人,产生的一种怨恨和愤怒相交织的复合情绪。通常所说的“红眼睛”,就是嫉妒心理的典型表现。嫉妒心理在青少年中很常见,当别人获得成功得到赞扬,而自己默默无闻或是遭遇失败时,心中便会愤愤不平,充满妒意。此外,青少年还会因他人的身材长相,生活条件,各种用品等比自己强,而产生嫉妒心理。不少孩子爱嫉妒别人,闹情绪,这样孩子就不能很好的和其他同学相处。这便会使使家长担心,尤其是不知道怎样教育嫉妒心强的孩子。所以教材设计这个问题,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性格。学情分析:
现代儿童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人员较少,再加上单元式住宅又在客观上阻碍了儿童与人交往的机会。不少儿童存在交往心理阻碍,不够主动等现状,与人交往的能力、方法等不够理想。与同伴之间,由于性格、生活等条件迥异,相处时难免有矛盾冲突,课前通过调查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帮助学生消除交往中消极的嫉妒情绪,用积极的乐观的心态主动交朋友,与同伴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理念: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很多 ,尤其在小学高段更是青少年心理及人格各方面日渐成熟的阶段 ,在此阶段各种因素都会对其人格的发展产生影响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尤其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而每个小学生都有其自身的性格特征,不同的性格特征又有其不同人际关系交往方法。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孩子们可以认识到嫉妒心理的表现、感知产生的原因和对自己的危害。2、情感目标:
辅导员老师指导孩子们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和自我调节的方法,主动克服嫉妒心,为他人喝彩而内心觉得快乐。3、能力目标:
孩子们懂得嫉妒心理对人对已的危害性,能主动区分识别嫉妒的行为表现,愿意有意识地克服嫉妒心理。教学重点:
认识到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影响健全人格的形成。学会避免和克服嫉妒心理,懂得赞美他人,并为懂他人喝彩。教学难点:
学会如何避免和克服嫉妒,以友爱、亲密和宽容的态度与他人相处,适时地赞美他人,为他人喝彩。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嫉妒的故事:
有一天,你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一个小天使出现在你面前,她说帮助你实现你的一个愿望,你有什么样的愿望呢?(学生自由答)这时小天使说,无论你的愿望是什么我都会帮你实现它,但是我同样会把你的愿望的两份送给你的好朋友,现在你有什么愿望?你的愿望有变化吗?可这时同样的情形出现在一个坏孩子身上,这个坏孩子想了很久,最后他一咬牙告诉小天使:你挖掉我一只眼睛吧!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悟? 二.身边的嫉妒。
情境剧:百分背后
现在请你在心里默默地想咱们班级里,你一个好朋友的名字,想好了吗?那好,现在就到他身边去,和他手拉手。你们每天都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可是现在有这样一件事发生:你们班老师刚刚发下来你们的考试卷,你刚刚及格,而你的好朋友却得了一个100分,这时正巧放学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你们选择各自的角色,加上丰富的想象,把想到的情况真实地表演出来。小结:
这样做,主要是嫉妒心在作怪。嫉妒心理就是看见他人比自己强,心理就不舒服,甚至产生强烈的憎恨。总想排除别人超越的地位,破坏别人超越的状态。
可见,嫉妒心理是个双面佳人。适度的嫉妒心理能唤醒人们的进取心,使人产生赶上他人和超越他人的想法。而过度的嫉妒心理对人的成长是有害的。
嫉妒给我们带来的不良后果那么多,我们怎样想办法克服它呢? 三.如何克服嫉妒心理? 1.你们有什么好方法?
2.当别人超过你,而你的心理不平衡时,请背诵下面的话:
同学进步祝贺他,制定计划赶上他,找找同学夸夸他,换个想法不恨他。3.做一做,乐一乐; 设置情境:班级的一位同学获得了大队长的光荣称号,同学们会怎么做呢?如果让同学说赞美祝贺大队长的话,大队长和同学各有什么感受?
两个小学生一组,一个同学向另一个竖起大拇指,让另一个同学说一下感受。交换角色。4.大声对自己说……
我也辉煌过,我也还一样会了不起!四.生活感悟(格言警句)
小结:大家的感悟就像一些名言警句一样,比如:
1、嫉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嫉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2、嫉妒是心灵的野草,它妨碍健康的思想生成.
3、像空气一样轻的小事,对于一个嫉妒的人,也会变成天书一样坚强的确证;也许这就可以引起一场是非。五.课外作业:
搜集关于嫉妒的名言警句,和好朋友一起制作一份手抄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发现彼此做的好的地方,并加上适当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