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市志愿服务当前现状及存在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志愿服务现状、存在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
志愿服务作为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实现中国梦,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是有重要意义的。我市的志愿者服务事业从兴起到现在的健康蓬勃发展,是与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分不开的,志愿服务现在已经成为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已经成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从而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崭新舞台。
一、我市志愿服务现状
1.我市志愿者普及程度。目前,我市通过省志愿者平台注册的志愿者才26万余人,和其他市相比,规范注册的志愿者数量上还有差距。受访市民中,90%以上的知晓志愿者,70%以上的参与过志愿服务,大多数市民是通过网络、电视来获知志愿者相关信息的。这足以说明,虽然志愿服务在全市还很年轻,但假以时日,就会星火燎原,其带来的社会影响,会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
2.志愿者组织发起情况。各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分别成立了各自的志愿者服务队。我市的志愿者队伍主要有三种发展模式,一是自上而下发起、推广模式。二是自下而上发起、自上而下推广模式。三是自下而上发起、自下而上发展模式。
3.我市志愿者队伍数量及归属情况。在省志愿者平台上注册的我市的志愿者队伍共有537支,队伍虽多,活跃在市区、县的志愿者队伍主要归属于团委的青年志愿者和红网义工协会。
二、我市志愿者所面临的部分困难
近年来,我市的志愿服务工作有了较大发展,对建设和谐全市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但是,与其他市相比,我市的志愿服务工作起步较晚,经验尚浅,在运行方式、工作机制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1.平台尚未建立。尚未建立统一的志愿者队伍及有效的志愿者服务平台,缺乏有效整台。成立全市市志愿者协会是开展志愿服务最强有力的支持,也是整个志愿服务规格化发展的前提。目前,我市尚未建立全市性的志愿服务供需平台,诸如互联网站、志愿者交流中心、专刊等,以致志愿服务组织之间得不到有效沟通,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社区需求、技能培训等信息和资源难以共享,志愿者之间缺乏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2.组织身份模糊。志愿者协会的定位是“非盈利性社会组织”。现代意义上的“非盈利性社会组织”依据其组织性、民间性、非盈利性、独立性、志愿性和公益性等六大基本特征,属于政府和经济组织之外的“第三部门”。由于我国社会第三部门发育水平比较低、政府对第三部门的扶持与管理尚未形成制度化对策,各级志愿者组织事实上既不真正具备第三部门的“角色功能”,也不可能真正按照社会第三部门的规则来运作。
3.管理人才缺乏。虽然我市正在筹建志愿者协会,但是目前却没有正规的办事机构,没有正规的办事人员,主要的办事人员是通过“借”的方式“挖”过来开展工作,没有根本的“待遇”及相应的管理身份,这些办事人员都面临着再次选择工作的考虑,这非常不利于志愿服务指导工作的连续性。“临时工”身份的办事人员,基本上是经过一到二年的了解,业务基本熟悉时,人也即将离开志愿者中心了,并且这种现象在可预见的未来会一直重复下去。显而易见,这种模式对我市的志愿服务工作将是一个严重阻碍。
4.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志愿者是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志愿服务事业不像平常职业,每天都要履行,而是在自己空闲的时间去开展。然而人们因为从事的事业不同,空闲时间亦不同而且难以统计,很难一起搞一次活动,能够让所有志愿者都奉献爱心、出力。由于志愿服务事业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有些有意成为志愿者的人不知如何加入志愿者组织队伍,而加入后的志愿者又因组织活动的不健全
而有所灰心失望。志愿者事业不需要围观者,更多的是需要参与者!但吸引、吸收更多参与者的前提是应先致力于志愿者事业本身的建设,健全它的组织机构,并完善它的相关制度,并大力宣传志愿服务的相关知识。
5.活动的形式简单。受当今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人参加志愿者活动并非是发自内心真诚地想要帮助别人,只是觉得志愿者这个称号好听而光荣,对于志愿者事业“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缺乏恒心,不能持之以恒。这就使得志愿者活动只看重形式而缺乏实质性内容,口号喊得响亮,声势做得浩大,却并未做出相应效果,“提供志愿服务、弘扬志愿精神”的宗旨亦未能够体现。这种现象一方面不利于志愿者良好精神风貌的养成,爱慕虚荣之心的远离,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改善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之,参加志愿者活动要用“心”,要用“真心”。
6.运转资金困难。志愿服务组织的经费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保证志愿者组织的正常运行,活动宣传、志愿者招莠、志愿者培训、评选表彰等活动经费应予以保证。此外志愿者在开展志愿服务时产生的交通费、食宿补贴、人身保险等相关费用目前也得不得保证。这些费用光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为保证活动的这些必要资金,应建立符合当前实际的经费保障制度。在国外一些志愿服务较为成熟的国家,政府拨款、企业和社会组织赞助、个人捐赠是志愿者组织活动的主要经费来源。结台我市情况,可以考虑设立志愿者基金会,将志愿服务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在建立必要的经费保障制度的同时,还应建立健全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配备专职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的资格、聘用要符合法律规定;建立志愿者组织资金收支情况公开制度,收支明细定期向全社会予以公布,避免暗箱操作,确保专款专用。
7.缺乏必要的工作考评制度
目前,我市对志愿者服务考评没有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对优秀志愿者组织、杰出志愿服务集体,以及各组织对优秀志愿者等的评选,没有规范的考核标准;对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是否合乎受助人满意、是否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等问题都没有量化考核标准;对志愿者参与活动的态度、责任心、服务质量也没有明确区分,常常出现只要参加了活动,做得好不好结果一个样的现象,这些都不利于志愿者组织自身的发展和志愿者精神的弘扬。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1.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志愿者认定、考核、激励、表彰等制度,积极探索和研究注册志愿者网络招募和管理新方法,不断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迈进。成立全市市志愿者协会。建立志愿服务资金募集、投入保障和优秀志愿者奖励机制,为志愿服务工作提供制度机制保障。
2.建立信息平台。信息平台建设是志愿服务记录工作的重要保障和主要实施载体。要充分发挥市区两级志愿者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整合本市志愿服务信息平台资源。为了方便志愿者服务工作,应成立全市市志愿者协会,并通过门户网实现志愿服务互联互通和数据录入、查询、转移、同步和共享功能。
3.运用行政力量。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民间志愿者团体的支持和推动,这对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如果政府能够全面支持民间志愿者团体活动,能够给志愿者活动一些资金支持,政府领导用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志愿者活动,我市的志愿服务活动定蓬勃开展,志愿服务力量定为越来越强大。
4.整合社会资源。社会整合是协调社会各个相互分离但又有关联的单位,如阶级、团体、个体等,使其成为和谐状态的过程。志愿者组织作为民间中介团体有助于加强社会与个体之间的联系,其有效运行作为帮助社会成员的活动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样社会、团体、个
人在新的互助基础上建立起了密切关系.从而促进了社会的整合。通过整合社会资源,统一到市志愿者协会管理中来,有利于调动和开展志愿服务,节约资源成本,花最小的代价做最大的事情。
5.完善工作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志愿者服务工作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包括对志愿者的管理、运行机制、服务理念等各个方面都要进一步完善,与省志愿者服务开展也要接轨,以形成有全市特色的志愿服务工作。所以,相关组织应积极争取政策,制定相关的志愿者管理机制,并落实相应的人力、物力等必要的保障条件,为今后志愿者工作的长效性、稳定性打下坚实的基础。尽量挖掘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按照“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我”的志愿服务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对志愿者的培训,灌输志愿者工作的全新理念。让每一位志愿者本着一颗纯洁的心、善心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以相关部门为牵头单位,对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增强认识,提升技能,使志愿者服务能更加规范、有序、合理。使志愿者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明确志愿者的权利、义务和宗旨,履行志愿者的承诺。
6.规范服务活动。志愿活动的工作内容、方式、方法要结合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实际特点。一方面要因人而宜。我们要根据志愿者的个体条件的不同以及个人服务意向及需要,安排志愿者的工作,使其自身特长和专长在工作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要因时因地而行。结合时代特点设计、实施服务计划,结合服务对象所处环境的实际状况,结合服务对象的需求及特点开展相应的志愿者活动,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为服务对象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更多地考虑志愿者意愿的基础上尽量为志愿者提供适合的岗位,真正作到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毕竟志愿者服务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只有真正的自愿者,才有真正的志愿者。
7.搞好宣传发动。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传播作用,大力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大力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提升公众知晓率和参与率,使志愿服务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舆论氛围。特别是要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形成网上舆论强势,大力度地传播志愿理念,不断扩大志愿服务活动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8.丰富载体,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要抓住社会的热点和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关切点,抓住全市开展的重大活动和能打动人心的好事来设计和开展活动。继续围绕困难群众这一核心,组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农民工、关爱残疾人这三大支柱来开展志愿服务。要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和行业志愿者队伍的特长,积极参与城市环境卫生整治、扶老助残、科学普及、计划生育、交通秩序、便民利用等志愿服务。
9.完善评价机制。为了方便对志愿服务项目的社会监督与评价,志愿服务项目从提出创意、调查论证、项目推介、志愿者招募,到具体实施,在各个环节上都要坦诚地征求、广泛采纳一切有助于推进项目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争取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并将工作置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在项目总结阶段,则应当广泛听取项目委托方、受益方、直接的服务对象等各方面的意见,用全面客观的社会评价代替“自我评价”,促进品牌持续健康地发展。
10.培养志愿骨干。志愿者行动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造就合格公民的实践教育活动。完成一项志愿活动,培养一批志愿人才应当成为志愿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要通过活动选拔出一批志愿者骨干,提升全市志愿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并不断探索志愿服务的新思路,新途径,使志愿者服务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志愿服务是杜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推进和深化有赖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辅相成的时,志愿服务也能促动经济、政
治、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伴随着全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探索和把握志愿服务科学的机理与规律后,通过志愿服务机制的不断健全完善,志愿服务会成为全市一项创新的社会工作。
第二篇:当前我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时间:2012-7-4 14:23:45 作者:东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量:1612
当前我市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我市经济运行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份预测世界经济今年增长3.5%,比去年9月份的预测低了0.5个百分点,警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大风险并未完全消除;国家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5%,低于前几年的8%;1-5月份我国投资、消费、出口增速较去年全年分别回落3.7、2.6和11.6个百分点。省内周边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比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潍坊、淄博、威海、烟台分别降低3.7、3.4、6.4和3.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潍坊、淄博、威海、烟台分别降低0.5、2、5.1和2.1个百分点。虽然我市各项指标增速在全省和黄蓝两区排名较好,但受大环境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增速也分别降低0.9、0.6和10.9个百分点。尤其是地方财政收入,前五个月增幅分别为33.1%、27.8%、20.3%、18.8%、18.1%,增幅逐月回落趋势明显,我市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二是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企业产品销售存在较大困难。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8.3%,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三是融资形势仍然严峻,尽管国家2月24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点,6月7日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但工业贷款增长有限,且主要投向大中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状况在短期内难有大的改观。
四是利用外资形势仍不容乐观。目前全市有一批在谈项目,但是新批外资项目太少,到目前实际利用外资形势仍没有实质性的改观。同时,用工难、项目审批手续慢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
五是项目用地刚性需求较大,全市尚有一批工业项目用地缺口难以落实。
第三篇:当前村干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当前村干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面对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战斗在农村一线的村干部能力建设上的一些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发现和解决村干部身上的共性问题,提高基层战斗力,八宝镇组织部从第十一届村支两委换届至今对此展开了专题调研,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八宝镇根据村干部级数设臵的有关规定,精心组织,科学引导,共选有138名村干部。其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38人,仅占27.5%;平均年龄51岁,45岁以上的108人,占78.3%。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导致对政策理论水平低,对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领会不全、把握不准,更难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
2、观念落后,双带能力不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靠村干部响应国家政策,顺应市场形势,带领村民搞建设。当前,不少农村干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开拓进取精神不强,市场经济意识淡漠,满足现状,固步自封,很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在带领农民找市场、闯市场、发展农村经济上没点子、缺主意、少办法,很难找到真正适合村情发展的致富路,多数停留在维持现状的层面上。一些村干部自身发展致富能力强,但是谋划一方,带领致富能力欠缺,总是认为没有上级的支持发展不起来,“等靠要”思想严重。
3、软弱涣散,班子结构不稳。表现在一是“不团结”,村支两委成员之间为了各自宗族派系、个人争权夺利,工作中不能相互配合,甚至相互拆台,形成不了工作合力;二是“不公正”。表现在村干部民主意识不强,办事不公开,处事不公正。一些村干部存在着“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的现象,管理不规范,制度不执行,形同虚设。三是“不廉洁”。表现为有的村干部以权谋私、挪用公款,生活不检点,不注意小节,不能很好地自律。
二、主要原因
1、选拔机制不够完善。虽然当前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外出,村干部选人用人的范围较小,但是随着国家对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发展空间巨大,如果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制度不完善,选贤任能的责任制度不落实,阻滞了年青富有朝气的能人发挥作用,将进一步导致人才的流失;三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从上到下看,对村干部要求高,支持少,指责多,理解少,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村基层干部在退休或离职后,没有好的出路和退路,缺乏保障。有一些素质好、能力强的村干部没有走上更高层次领导岗位的机会,激发不了他们的上进心。四是教育和培养机制不健全。村干部对学习的认识程度以及我们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 2 法上都存在着差距,致使许多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作风老化,工作方式、方法不新。
2、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农村两委“协调”工作的制度没有建立起来,或者支部包揽村务,或者村委会与支部“顶牛”,“有章理事”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村干部的责任制度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不规范,随意性大,任期目标不明确,造成工作推着干,绩效差,积累的问题多。对村干部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村务透明度不高,村级人、财、物管理,尤其是村级财务管理等问题均未能很好地解决。
3、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村干部长年工作在第一线,直面问题和矛盾,群众工作经验丰富。一些政治素质硬、思想觉悟高、干事能力强的村干部完全可以吸纳到公务员队伍中来,发挥本领,服务群众。当前村干部吃上“皇粮”的渠道还很窄,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
4、保障机制不够完善。村级组织是我国现行体制中最基层的组织,地位重要,责任重大。虽然每年国家都有转移支付发放到村里维持村组织运转,但是一个行政村每年除去村干部工资,日常开展的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接待宣传等工作,很多村级集体经济长年亏空,无法再次投入开展生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价的上涨,村干部的工资还停留在2001年税费改革测算的水准上,还不及一个打零工者的收入和部分城市城镇低保户的补助水平,同其所要承担的职责、任务与享受的工资待遇不成正比,导致很多年轻人宁愿远走 3 他乡务工,不愿去竞选村干部。村干部离职后享受的基本养老金标准不高,且条件比较苛刻。
5、培养机制不够完善。乡镇一级每年对村干部的培训机会少,形式单一,且一般是布臵某些工作任务进行的宣传动员和业务学习,形式多为以会代训。村干部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市场行情、实用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机会不够,制约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解决问题方法
要解决面临的问题,提高村干部干事热情和能力,推动农村事业全面发展,调研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有甜头。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高转移支付额度和村干部待遇标准,同时减少摊牌截留,保证发放到位,让村干部尝到“甜头”。县、乡镇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考核奖励,对于成绩突出、作风过硬的村干部要大胆表彰奖励,树立典型进行推广。
二是要有干头。一些村干部干事热情很高,但因为能力、视野、市场条件的限制,想干成事却很困难。上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乡镇一级要切实做好服务工作,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提高村干部综合能力。对于政策性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要提早介入进行引导,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
三是要有奔头。乡镇党委政府在完善制度严格管理的基础上,对村干部进行考核评定,对于评定中群众反响好,政治素养高,综合能力强的的村干部向县级组织部门进行推 4 荐。县级组织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在村干部定向录用公务员考试中可以采取推优报考,量化加分等奖励措施,提高村干部岗位吸引力,让村干部工作有前途、有奔头。
四是要有苦头。“尝点苦头”不是削减村干部相关待遇,而是建立完善村干部考核管理体系,并严格落实执行。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可行的考核管理办法和监督机制,对村干部进行有效管理。让村干部工作臵于制度的管理下,落实村支部“三会一课”和村支两委“四议两公开”制度,对重大问题及事项的决定,必须通过“两委”会研究通过,然后按照法定程序,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民主议政制度、财务审计制度,用制度来保证民主监督程序化。
第四篇: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信访工作作为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连心桥,在为党委政府分忧、为信访人解难、维护社会稳定中确实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得到了信访人的首肯和认同,同样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目前,从总体来看,部分信访人反映的问题比较真实,提出的要求比较合理,信访行为也比较规范,体现了信访人对信访部门的充分信任,反映出《信访条例》已深入人心。但从近年来的信访总量和信访人的具体信访行为来看,信访工作形势不容乐观,由于部分信访人的信访行为不当,导致信访总量不断攀升,信访行为愈演愈烈,大有挤破信访部门大门之势,苦了信访部门,累跨了信访干部,伤透了接访人员。如果让不正当信访行为长期延续下去,势必影响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经济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因此,务必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
一、信访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观其信访工作现状,由于我国正处于法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化,利益格局的调整,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因土地承包、涉法涉诉、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企业改制、下岗职工、移民问题、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各种因素引发的矛盾纠纷不断增多,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诱发许多信访问题:一是信访人信访观念出现偏差。主要表现在信访人抓住领导不放,抱着领导好说话、说了算数的心态,明知不应解决的问题,也许能在领导那里开开绿灯,一旦上方宝剑到手,让信访部门吃不了兜着走。二是信访人滥用信访权利。信访人深谙信访渠道简便、快捷,相当一部分信访人明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就是不依法依规办事,认为找领导来的快,成本少,实惠多。有许多问题的解决也确实如此,误导了信访人。三是信访人信访行为过于偏激。信访人摆出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式,无论是找领导还是信访部门,只要没有达到目的就死缠乱打,寻着领导吵,抓住信访干部骂,更有甚者动手动脚,以死相威胁,其结果是缠访、重访、越级访、集体访上升。
二、信访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个人利益主义意识加剧。信访人重权利、轻义务的现象比较普遍和严重。二是部分社会行为失范。包括少数干部的权力致富现象、一些公民公然践踏社会公德和法律而致富的现象。三是对信访工作不够重视。极少数部门和人员在对待上访人信访问题方面,无论是认识上还是措施上都存在较大差距,认为信访访问题是小事儿、不算事儿、不当一回事儿。在工作措施上,重治标、轻治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思想上相当忽视。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很难形成良好的信访工作秩序。
三、解决信访问题的对策
群众利益无小事。正确处理好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如何更好地做好信访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拿在手上,信访部门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治标和处理个案上,要在治标的同时,集中精力在治本上下功夫、做文章:
--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一是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基础性、长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从源头上和根本上减少和防止信访行为的发生的重要措施和根本途径,必须常抓不懈。二是加大政策宣传落实力度。党的政策涉及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群众的根本利益。无论是政策宣传,还是政策执行,任何一个环节不到位,就会诱发上访和引发各类矛盾,因此,各项工作一定要细,作风一定要实,尤其是在政策执行上要保证公开、公平、公正,把信访行为降到最低限度。三是加大《信访条例》宣传教育力度。要保持《信访条例》宣传的持续性和经常性,信访部门要把《信访条例》的宣传融入信访活动的全过程,引导信访人依法信访。
--进一步规范信访行为。一方面要在保证信访渠道畅通的前提下,重点在规范信访人信访行为上下功夫,对信访人合法、合理的诉求要依据政策及时解决。没有政策依据的,要尽力做好“息访”工作。对有极端行为的信访人应当采取必要措施,以维护正常的信访工作秩序。另一方面,信访部门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真对待每一个信访人,尤其是信访承办单位,绝不能草率从事,对信访人反映的信访问题要全面深入地调查,客观、公正的处理。
--进一步提高信访工作质量。信访工作部门及信访承办单位要以“事要解决,人不回流”为目标,以提高信访队伍业务素质为重点,以提高信访人满意率为标准,全面提高信访事项的办结质量,力求在每一件信访事项的处理上达到“三性”事实调查的客观真实性、适用政策法律的准确性、文书制作的规范性。避免重访、缠访行为的发生。
--进一步强化信访工作机制。一是领导机制要有新突破。首先是在领导重视程度上、组织建设上、经费保障上要有新思维,其次在工作落实上、目标管理上、考核内容上要有新举措。二是运行机制要有新创举。在整合资源,构建大信访工作格局上要有新思路,在畅通渠道,整体联动上有新动作。三是处理机制
第五篇:浅论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浅论我市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及解决办法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如何与地方经济、劳动就业有直接的联系。我市中小企业的总体水平不高,存在着缺乏科学的经营战略、融资难、自身的企业文化阻碍其健康发展、客户关系管理不完善、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管理方法落后及水平低下、税赋和人工成本偏高等问题。中小企业要发展必须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寻找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虽然各级政府部门想方设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成立了很多担保公司,但也存在门槛过高、前置性审批复杂、利息过高等问题
(二)中小企业战略模糊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管理体系的平台,企业应当在其战略管理的框架下加强基础管理,从人治过渡到制度化管理。但问题是许多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一个明确的战略作支撑,企业没有一个战略平台,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那么企业的发展与管理很容易在重大问题上迷失方向,因为市场与竞争的发展已经到了仅仅依靠个人聪明才智而无法把握的程度,企业应当理性的从研究战略开始。
(三)中小企业没有明确的核心竞争力
竞争力其实就是企业在长期竞争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不针对
竞争对手的能力。包括研发能力、制造能力、核心竞争能力、品牌能力等,核心竞争力不同于一般的竞争力,它是企业成功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竞争力,是企业永荣强盛的基石。当前许多中小企业对于核心竞争力缺乏清晰的认识,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四)中小企业人才素质偏低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唯一“活”资源,企业产品和管理的创新都需要合格的人才。人才缺乏导致了中小企业产品创新管理制度跟不上时代步伐,阻碍了中小企业上升的势头,人才素质低下,成为民营企业顺利实现二次创业的瓶颈。
二、中小企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中小企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问题的背后深层次原因也很多。
(一)企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政府营造一个特别适合企业发展的大好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特别是在于政府管理机制的改革,要得到政府明确、有力的引导和扶持。政府政策不到位,不少领导对中小企业存在偏见而导致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进、投资、融资、地方税收等方面受到不平等待遇。市场环境、服务环境等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企业内部思想观念落后,管理不科学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既有外部的不利环境造成的,更多的来自企业自身的思想观念和管理理念上的落后,内部人员缺乏相互沟通的机制和动力,企业信息很少能在应有范围内得到传播,上下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些问题造成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障碍。
三、解决企业问题的方法
(一)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宏观环境,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及全民对中小企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以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契机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二)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准备金制度,准备金由政府掌控,重点在于支持成长性中小企业发展,用在鼓励成立行业协会,为企业互帮互助服务。
(三)必须要强化战略管理
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小而精,小而专”战略、经营特色战略、高新技术战略或特许经营战略,建立适合自身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采取股权激励、提供晋升和发展机会等方法留才用才,创建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与时俱进,凝聚企业员工,建立健全客户关系管理制度,对有价值的客户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同时政府也要介入,政府金融机构与企业协作,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便利。
(四)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政府应通过改革,将相关行政职能逐步转化为服务职能,形成“小政府、大服务”的格局,为企业提供创业辅导、经济诊断、信息咨询、市场营销、技术支持、人才培训与引进、法律咨询等全方位服务。社会各界都应积极为中小企业牵线搭桥,做好中小企业的红娘和载体。
(五)为中小企业发展培训人才,更新观念
中小企业无论是经营管理的高级人才,还是从事各种专业管理技术工作的专门人才都远不能适应去发展需求,而这些企业自身又没有能力实现人才的自我培训,这就使得政府和社会的帮助显得十分重要。中小企业应及时更新观念,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要舍得在人才市场上投入。
(六)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应当深化改革,发展市场经济,形成适合各类企业并进的大局,要在中小企业的开业登记、注册登记等方面降低条件,简化手续,减少费用,更好的为中小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