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务必”重要思想与西柏坡精神(设计院)(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22:0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两个务必”重要思想与西柏坡精神(设计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两个务必”重要思想与西柏坡精神(设计院)》。

第一篇:“两个务必”重要思想与西柏坡精神(设计院)

“两个务必”重要思想与西柏坡精神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容,其中,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是其核心与本质特征。西柏坡精神是在特定历史时代产生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坚持做到“两个务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弘扬“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源于其自身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须臾不可丢弃的优良作风也同样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继承发扬下去。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形成的一种优秀革命精神,是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西柏坡精神中,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西柏坡精神作为代表伟大历史转折时期要求的一种革命精神,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继承和发展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党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内涵。具体说来,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西柏坡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唯物辩证法认为,革命精神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只有建立在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上的革命精神,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和促进力。西柏坡精神作为历史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后人不论从何种角度去概括总结,都不能超越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三大战役和七届二中全会都是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件,在西柏坡这个农村指挥所里,党中央,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吹响了彻底埋葬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的号角,这就是历史事实;人民革命力量发展壮大,革命形势急剧高涨,群情振奋,胜利在望,这就是革命精神产生的客观物质条件。

二、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是两个“敢于”、两个“务必”

党中央进驻西柏坡期间,解放战争已进入第三年,敌我力量对比虽然在数量上仍然表现为敌优我劣,但如果加上人心向背和质量对比,我则已占优势。正是这种形势下,我们党发出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号召,用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鼓舞人民,藐视敌人,夺取胜利。三大战役胜利后,我们党提出两个“务必”,要求在夺取政权后,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两个“敢于”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革命主义精神,两个“务必”体现了积极进取不断革命的精神。这两种精神贯穿于党中央在西柏坡期间革命斗争的全过程,成为最突出的特点,并且两种革命精神互相辉映,相得益彰。总之,西柏坡精神尽管有多种概括,但其本质特征,应该是两个“敢于”、两个“务必”。

三、西柏坡精神是全党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是敌强我弱对比悬殊的条件下,红色政权被四面包围或者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特定环境下产生的。艰难困苦的环境要求党领导下的军民,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坚毅的革命精神,顶住压力,战胜困难,求得生存和发展,因此,与之相适应的革命精神是被逼出来的,有自发产生,逐步发展的特点。而西柏坡精神则是党已经取得了战略决战主动权的条件下产生的,它汇集了党的传统的革命精神,反映了党进行战略决战的决心,体现了全党和各解放区军民的精神风貌,具有主动性、集中性的特点。

四、西柏坡精神具有指导现实、昭示未来的不朽意义

革命精神是一笔财富,具有凝聚党心、军心、民心的巨大作用。概括西柏坡精神,既要尊重历史,总结出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革命精神的内涵,又要遵循历史为现实服务的方针,挖掘出在当时产生,但对现实和未来都有指导作用的革命精神的内涵,以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永久的精神财富。

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价值源于其自身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西柏坡精神的核心――“两个务必”的思想,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即将发生历史性转折、中国共产党即将登上执政的历史大舞台的关键时刻,对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告诫,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成果,必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到1991年9月江泽民考察西柏坡重提;再到2002年12月胡锦涛考察西柏坡时再次强调;再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向全党提出一定要戒骄戒躁、一定要艰苦奋斗的要求。应该说,从1949年的提出到2007年的一次又一次重申,跨越了中国社会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20世纪到21世纪,两种社会形态、两个世纪更替的巨大变化。“两个务必”的不竭的生命力,就在于其理论内涵总是与时俱进地追随着实践发展的步伐。

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时,是着眼于打碎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

因为革命即将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由在野党变为执政党,实践本身给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觉悟水平、进取精神、创造能力等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严峻的考验。毛泽东曾几夜难眠,反复思考。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胜利后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针对革命胜利后党内可能出现的“四种情绪”,毛泽东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所以,毛泽东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因为我们不但要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当时“两个务必”的提出,是为了给即将执掌全国政权的共产党打预防针。

1991年江泽民重提“两个务必”,是着眼于治党、治国,严惩腐败,深化改革。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世界社会主义严重受挫,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无论是现实的需要,还是我党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都向我们昭示:要将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亲临西柏坡,重申“两个务必”。他站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前,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我来到西柏坡,最感动的就是,我来到了毛主席当年提出警惕“糖衣炮弹”的地方。多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搞和平演变,关键是我们自己不要演变自己。只要我们牢记毛主席提出的“两个务必”,我们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他要求我们要永远铭记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创下的丰功伟绩,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把我们这个党建设好,把中国建设好。

2002年底,胡锦涛到西柏坡再次重申“两个务必”,是着眼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西柏坡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坚持做到“两个务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国内繁重艰巨的改革、建设任务和我们党肩负的庄严使命,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而止步不前,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只是在奔向现代化宏伟目标的伟大征途上迈出的坚实一步,要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其次,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的。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法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牢记“两个务必”,时时处处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

第三,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能不能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能不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对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是一个很严峻的考验。我们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期考验,就必须继续弘扬西柏坡精神,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今天,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倡导“两个务必”的精神,就是要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我们讲谦虚谨慎,主要应该着眼于提高党的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等多方面的素质,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我们讲艰苦奋斗,主要应该着眼于倡导共产党人必备的奋斗、奉献的境界,要具有奋斗、创新的精神,使我们党真正成为全国人民的开路人、领路人、带头人。半个世纪以 来,西柏坡精神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增添着新的时代内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方位上,都提出坚持“两个务必”这个共同课题,说明了“两个务必”具有鲜明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从而彰显出自身的时代价值。其生命的活力就在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须臾不可丢弃的优良作风也同样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继承发扬下去。因此,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使“两个务必”的西柏坡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两个务必”,不仅应当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保持的优良作风,成为中国共产党永远拥有的党的党魂,而且应当成为全体中国人民永远保持的优秀品质,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之魂。

第二篇:两个务必,西柏坡精神

“两个务必,永恒的精神力量”——西柏坡之行有感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的声音就枉如发生在昨日,回响在我耳边。

2011年5月28日,我来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参加红色之旅。我遵循着伟人的足迹,踏步在伟人们的住处,沉思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的长椅上。我用心感受着革命先辈规划新中国未来发展蓝图时的雄心和气魄;就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经毛泽东倡议,全会作出了称之为“六曰”规定:“一曰不做寿;二曰不送礼;三曰少敬酒;四曰少拍掌;五曰不以人名作地名;六曰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并列”。这在送礼泛滥、敬酒成风的今天,这些看似平易却饱含深情的历史叮咛,再次显示出了它深邃和凝重!

在旧址成列馆里,泥砖垒砌的平房,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家什,这一幕幕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在这样一个偏僻农村、在这样一个恶劣的条件下做出了惊天动地伟业,将闪烁着时代光芒的深刻痕迹雕刻在中国历史的年轮上。从留存的文字和资料中,我似乎听到巨人们曾经发出过声音,就像先辈们谆谆历史叮咛,始终萦绕于耳,久久难以磨灭。心中也不免有一种感觉:尽管西柏坡没有故宫馆藏文物那样价值连城,没有临潼兵马俑的雄伟壮观,但因为它的精神和力量而成为了中国13亿同胞心目中的圣地。在这样的条件下,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着旧中国的贫穷人民,推翻了压在身上的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还是在这样的条件

下,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胜利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走向全国胜利的伟大历史转折。这是老一辈革命家在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共产党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更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中国共产党人确确实实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感到骄傲和自豪,但决不能因此而自满和懈怠。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管理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已经日益突出,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都出现在管理者面前。相对落后而集中的管理模式、不完善的管理体系、不健全的管理组织、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特点。特别是在实有人口管理方面,随着社会流动的不断加快,就业方式日益多样,而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管理新格局远未形成。目前,农民工、城镇下岗职工、大学生就业呈现多元化、大流动趋势,使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公民社会开始形成,这就给社会管理带来新的难题。而城乡社会管理网络的不健全,使之出现了许多管理盲区,出现无人管无人理的“社会人”,这都给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在这个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我认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更应该学习以两个务必为核心内容的西柏坡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改革创新发展为动力,从基层基础建设入手,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作风,充分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加快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实现从传统集中管理模式向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民主自治管理良性互动,社会管理与单位管理有机结合,管理与服务融合统一的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转变。健全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以此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有效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依次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稳定的平安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环境、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化水平,努力将社会管理工作做到最好。

作为我个人来讲,在平时繁琐的工作中我面对成功难免有浮躁和骄傲的情绪,面对失败又难免有气馁和失落的情绪。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时刻牢记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以西柏坡精神指导自己的工作,以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的警句激励和约束自己,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和创新社会管理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西柏坡两个务必

我们怀着无限的崇敬奔赴西柏坡,去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共和国建立的历史背景,接受革命传统的再教育。西柏坡,巍巍太行山东麓的一个小山村,是党中央领导全国解放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我们前往西柏坡参观学习,回顾那段令人心潮澎湃的历史,倾听“两个务必”的回声,重温党的三代领导人和党中央关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论述,使我有机会接受教育并从中受益。

西柏坡,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土坯房、农家坑,破旧衣,油灯碗……,一一见证了真实的历史背景。谁曾想到,这里就是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在这里指挥了震撼世界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靠着心怀天下的魄力和高超的智慧,中国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缔造了新中国,谱写了人类历史的壮丽诗篇。正当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夜,我们党正面临着由农村向城市,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由夺取政权向建设国家的历史性转变。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泽东同志总揽全局,高瞻远瞩,总结了人类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非凡的胆识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为我们党在执政后继续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今天,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我们又一次处于历史性的转折时期。党的十六大闭幕后不久,胡锦涛同志亲赴西柏坡学习考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大力提倡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提出“四点希望”,要求全党同志以良好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们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脊梁,我们为有这样伟大的党感到骄傲和自豪。“两个务必”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高度智慧的结晶,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传承,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定,是我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必须代代相传。无论时空怎样变换,无论我们取得怎样的成就,都必须始终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做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牢记“两个务必”我们才有精神依托,才不会迷失自我,我们党的事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大队将西柏坡列为党员主题实践活动的课堂,号召全体党员讲党性、比奉献、促发展,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通过学习,教育和激励自己增强忧患意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把好关,服好务。激发奋斗精神,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审视自我,反思自我,解剖自我,找出差距,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不断提升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在工作中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积极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时时不忘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处处起到先进性作用,努力使自己的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篇:“两个务必”思想永放光芒

“两个务必”思想永放光芒

李永山

[摘 要]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两个务必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针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在即、我们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的新形势,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全党同志必须做到“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深刻总结了历史上政权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奠定了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思想基础。

一、“两个务必”思想的理论依据和历史意义

我们党在成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考虑和致力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夺取政权,至于党执政以后怎样办,还停留在一般的理论概念上。最早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是在抗战中期,当时一位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共产党的老朋友黄炎培先生到延安访问考察,当他看到解放区的军民团结一心,共产党人朝气蓬勃,事业前途不可限量,感到非常高兴,同时又担心共产党人是否会重蹈历史覆辙,跳不出极盛到极衰的周期率。毛泽东回答说:“我们能够做到,就是民主,让人民起来监督我们的政府”。

1949年三大战役刚刚落下帷幕,蒋家王朝摇摇欲坠,全国解放指日可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基本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新中国黎明的曙光已在东方闪烁。在这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了。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建设新中国是历史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能否实现这一历史性转变,能否执好政,对于全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面对考验,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一方面充满自信地向世界宣告,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另一方面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感悟,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两个务必”的告诫,旨在强化全党的忧患意识,自觉认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旨在强化全党的使命意识,坚定勇于胜利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激发奋斗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为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做好思想准备。倘若忘却历史的教训,缺乏对历史转折的自觉意识,缺乏奋斗不息和开拓进取的精神,我们的党员干部就适应不了历史使命的转变,就经受不住执政后“糖衣炮弹”的袭击,就会在骄傲自满和贪图享乐中消解朝气和锐气,历史的伟大转折也就难以实现,甚至有丧失胜利成果的危险。因此,在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时,毛泽东意味深长地对周恩来说,进京赶考去。周恩来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毛泽东也自信地说,我们决不学李自成,我们会考出好成绩。

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一是在伟大的成就面前,党内的一部分同志可能会骄傲起来,贪图享乐的思想可能滋长,不愿意再做艰苦的工作,如果不坚决防范和克服这种情绪,党的事业就不能继续向前发展,甚至会失败。二是不论我们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坚持艰苦奋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宗旨,不断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三是坚持发扬共产党员时代先进性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体现时代的要求,必须密切联系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要把为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同坚决执行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起来。在新时期,既要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要立足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尽心竭力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应该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努力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前进的,忘记了远大目标,动摇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而努力奋斗,不积极贯彻执行党在现阶段的方针、政策,不自觉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所有共产党员都要按照党章和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自觉地站在时代的前列,从思想上到行动上体现先进性的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两个务必”思想的历史回顾和基本要求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我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与过去战争年代相比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呢?关键要正确理解新形势下艰苦奋斗的内涵。这些年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中有滋长蔓延之势,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一部分党员和党的干部那里被淡忘了,在少数人那里甚至被丢失殆尽。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一些人认为艰苦奋斗的作风,只有在艰苦条件下才需要。现在条件不艰苦了,艰苦奋斗也就不需要了。其实,艰苦奋斗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优良传统,也是与时俱进的。我们讲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艰苦奋斗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应有内涵是:一是自强不息;二是不怕困难;三是勤奋工作;四是节俭朴实。可以说“两个务必”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展示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从实质上讲,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就是一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艰苦奋斗的作风就是一

种坚韧不拔、奋斗不息的使命意识。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未雨绸缪,四次向全党提出了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警言。第一次是在延安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他指出,“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哪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艰苦的工作就像担子,摆在我们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担子有轻有重,有的人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别人,自己拣轻的挑,这就不是好的态度。有的同志不是这样,享受让给人家,担子拣重的挑,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这样的同志就是好同志。”《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61页。

第二次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在望的1944年,该年三月,郭沫若著《甲申三百年祭》,纪念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三百周年。郭沫若在这篇文章中,阐述了李自成起义军的崛起、发展和失败的过程,着重总结了这支队伍由胜利到失败的历史教训:一是骄傲自满,由于“在过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过大的成功”,农民领袖们进城后飘然而陶醉了;二是不能保持革命队伍起初的朴素作风而生活腐化。毛泽东对郭沫若的文章非常重视,建议印发给高级干部学习,告诫全党“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后骄傲的错误。”《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48页。1944年11月21日,毛泽东致函郭沫若,再次讲到这个问题:“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毛泽东书信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41页。第三次是在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对党执政后可能要出现的腐败现象既高度警惕,又嫉恶如仇,他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企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不曾被拿枪的敌人所征服,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为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因此,他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3-1439页。

第四次是在1949年3月23日上午,中央机关从西柏坡迁往北京的时候,毛泽东形象的称之为进京赶考。他向世人宣告:“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合格,决不当李自成,不能退回来,退回来就失败了。”《党史文汇》1999年第7期第12页。

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所具有的深谋远虑的战略眼光和洞幽烛微的卓识能力,及时向全党敲响了警钟,并三令五申地教育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继续保持党的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这一思想是当前净化社会风气,惩治腐败的灵丹妙药,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事事以身作则,他们身体力行,带头发扬艰苦奋斗革命精神,凭这种革命精神,我们胜利地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凭这种革命精神,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三大改造,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凭这种革命精神,我们成功研制了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由此,“艰苦奋斗是党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已成为至理名言和历史佳话。

可以这样讲,现在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仍是进京赶考和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继续。邓小平指出,“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江泽民同志把新时期创业精神概括为六十四个字,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顾全大局、同心同德、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这六十四个字中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核心内容。

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轻车简从,来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号召全党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他指出,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肩负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很多,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他还说:“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在我们党80年的历程中,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顽强进取、百折不挠,在各种艰苦奋斗和考验面前巍然屹立、敢于胜利。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个重要法宝。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应当特别指出,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的讲话,有着很强的针对性。我们也不否认,在我国扩大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有些群众、党员和党的干部淡化党的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丢得无影无踪,有的甚至是背道而驰。尤其是当前有几种带 有倾向性的问题值得注意和思考。

第一,近几年来艰苦奋斗的思想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淡薄了。有人把它斥之为旧的传统观念,并与其精神背道而驰。他们认为现在已经进入新世纪了,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再讲艰苦奋斗已经时过境迁了。由此极力提倡高消费„„当然,我们不赞成人为地抑制人们的消费。我们提倡艰苦奋斗并非要搞“四人帮”的那套“穷社会主义”,不能认为越穷越革命,更不能认为生活越苦越好。因为那样做既不符合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又会使社会主义的生产失去充沛的动力。我们还认为,如果把艰苦奋斗的精神简单地理解为维持某一固定不变的生活水平也是不正确的。现在当然没有必要号召人民去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啃树皮。在一般的家庭中,也不会再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方式来解决衣着的事情了。因为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标准,封建皇帝从没有坐过吉普车也没看过电视,但不能说他的生活不奢侈。今天的一个普通工人家里买了冰箱、彩电等,你也不能说他是浪费。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不可能超越时代来提倡高消费。目前社会上刮起的“消费风”愈演愈烈。什么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无度,仅电脑、轿车、空调等几大件,就花十几万元巨款。这种压力在我国大多数人当中是承受不了的,这种力不能及的负担势必潜伏着祸根。俗话说:“成家犹如肩挑土,败家犹如浪冲沙”。这话已经在生活实践中得到了证实,有的结婚因超经济“负荷”,导致柴米夫妻而分道扬镳。还有的为了攀比,逼迫父母掏空腰包,求亲告友,借债累累,为偿还

欠债铤而走险,未进洞房,先进牢房,这样的事例发人深省。

第二,有些企业干部把发扬艰苦奋斗革命精神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立起来。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就要焕然一新。因而在工作中浮躁浮夸、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只讲大干快上,不讲核算和效益,滥上项目,乱铺摊子,一建十几年,可惜的是有些项目建成之日,就是报废之时。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对失误者不仅没给处分,而且还提升或者调走。结果失误者越来越多,失误的程度也越来越惊人,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必将功亏一篑。俗话说:“骄生恶,贪生邪,富贵生淫心,居功求安逸。”无论是骄傲自满还是贪图享乐,都是肌体毒瘤的催化剂。这样发展下去,这些党员干部最终会失去民心而走向人民的反面。“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树必内朽而后风折之”、“千里之堤,溃于蝼蚁之穴”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对一个人来讲,骄傲自满,贪图享乐,似乎是生活作风的小事,但它可以消耗掉你的精神斗志,亵渎你的理想信念,冲垮你的灵魂防线,最终把你拖入犯罪的深渊。

由此可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不仅在过去有价值,而且在今天还应该升值。我们有必要对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价值加以重新认识,使中华民族的美德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扬光大。

第五篇:习近平参观西柏坡——毛泽东所提两个务必意义深远

习近平参观西柏坡:毛泽东所提“两个务必”

意义深远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月11日至12日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他强调,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要求,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充分调动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两个积极性,通过深入学习教育、广泛听取意见,推动深入查找和解决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保证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11日上午,习近平一下火车,就来到正定县正定镇塔元庄村,正定县是习近平工作过的地方,他笑称这次回来是“充充电,接接地气”。

下午,习近平来到西柏坡,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毛泽东旧居、中央军委作战室、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在著名的九月会议旧址,习近平主持召开了座谈会。他表示,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习近平指出,毛泽东同志当年在西柏坡提出“(务必保持),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

【为人民用好权】12日上午,习近平来到河北省民政厅。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仔细察看墙上挂着的处长、副处长、科员的岗位职责和人员分工示意图,他语重心长地说,省直机关的一个处,每个人有一定权力。但是,大家都要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为人民用好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决防止搞形式走过场】习近平表示,教育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就是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实践。实践,关键在整改落实,把问题解决到位。整改工作一开始就要抓得很实,兴实招、求实效,坚决防止搞形式、走过场。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以官僚主义反对官僚主义,是不行的。

【不能使规定变成“稻草人”】习近平表示,这些年,一些单位包括有的领导机关,讲面子不讲规矩,讲关系不讲原则,遇到矛盾绕道走,问题摆着拖着长期得不到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使一些规定变成了“稻草人”,摆在那里没有用,群众反映很大。在这次活动中,要好好纠一纠这种现象。

【接地气才能培养和人民群众的感情】习近平说,机关干部接地气很重要。多接地气,才能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不带着深厚感情去联系群众,就可能是“作秀”。如果那样做,老百姓心里是很清楚的。要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体验,在实践中增强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解决好接地气的问题。

【领导干部带头是具体的】12日上午,习近平在河北省民政厅座谈时强调,领导干部发挥带头作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全面的而不是有选择的,要让群众看到自己敢于正视并解决问题的决心,看到自己拜群众为师、向群众求教的襟怀,看到自己以身作则、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行动。

【链接】“两个务必”与保持党的纯洁性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同志在会上谆谆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作为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为我们党攻坚克难、不断取得新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都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实践看,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践行“两个务必”,对保持党的纯洁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两个务必”提倡的宗旨意识和执政理念,是保持党思想上纯洁的前提条件

对一个政党来说,能不能在思想上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关系事业兴衰成败。党的纯洁性体现在思想上,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指导思想,坚持把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作为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抵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侵蚀,坚决同各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作斗争。从延安整风“思想上入党”的洗礼到“两个务必”所蕴含的理想信念,都体现并强化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体现着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实践证明,要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无论是在革命战争还是在建设事业中,都必须时刻坚持艰苦奋斗作风,做到不骄不躁、谦虚谨慎,否则,为人民服务就会成为空谈。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二者统一于党的根本宗旨的不断实现之中,统一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历程中,统一于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征程中。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那样:“只有坚持艰苦奋斗,心中装着人民群众,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保持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增强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才能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如果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作风,贪图享乐,不愿意再做艰苦的工作,对群众的疾苦漠然置之,对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就必然会脱离群众。”

“两个务必”坚持的群众路线,是保持党政治上纯洁的必然要求

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必须把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点必然地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工作路线。党的纯洁性体现在政治上,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坚决执行党的纲领、章程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抵制和反对一切违背党的基本路线的错误政治倾向。因此,坚持群众路线,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在情感上“亲民”,在行动上“为民”,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为什么要以“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来告诫全党,来郑重强调党的群众路线?因为在西柏坡时期,面对即将到来的革命胜利,党内、军内逐渐暴露出一些错误思想和不良情绪,如果任由这些错误思想和不良情绪滋长,必将危及党的事业。因此,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就是要求广大党员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把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取得革命胜利、实现党的纲领的根本途径和基本要求。“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否则共产党就不能率领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就不能率领群众,整个机器就要散架。”

“两个务必”涵盖的党的优良作风,是无产阶级政党作风纯洁的集中表现

党的纯洁性体现在作风上,就是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坚持贯彻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和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坚决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权谋私、弄虚作假和个人专断、追求奢华等不正之风。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西柏坡时期,面对即将到来的全国胜利,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思考如何应对今后的执政考验。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不仅保证了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后,继续地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一种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伟大精神;是一种虚怀若谷、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是一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可贵品格。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两个务必”,不因胜利而骄傲,不因居功而自傲,不因环境改变而贪图享乐,不因生活改善而不思进取,永远虚心地向群众学习,永远秉承为人民服务宗旨,我们党才能不辜负人民的期待,在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同时,永葆青春活力,在实现伟大理想的征程上不断前进。

下载“两个务必”重要思想与西柏坡精神(设计院)(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两个务必”重要思想与西柏坡精神(设计院)(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坚持和弘扬两个务必与党的群众路线

    【资料史实】 两个务必是指“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9年3月在河北省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

    重温“进京赶考”的警示和“两个务必”的重要内涵的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组织生活会发言材料按照委局机关党委关于召开“重温进京赶考,交出满意答卷”为主题的组织生活会的通知要求,近一段时间,我重温了党中央、毛主席“进京赶考”的警示和“两个务必......

    毛泽东同志曾提出“我党我军要始终保持“两个务必”精神”

    共产党人时刻保持“两个务必” ---丁丽华入党培训班心得体会 毛泽东同志曾提出“我党我军要始终保持“两个务必”精神”。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也多次对保持和发......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单选题 (共8题,) 1.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 A. 战争与革命 B. 和平与发展 C. 贫穷与富裕 D. 民主与人权 正确答案:B 2. 我国在( )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A. 1949年 B. 195......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范文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本质区别,从所有制结构来看,在于 错误:正确答案为:D A.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用 2.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命题作业: (1)作业名称:诚信体系构建的重要性与具体途径 作业要求:阅读下列材料,依据本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相关原理,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当代大学生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当代大学生 教学对象:入党的积极分子;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使命感; 教学时间:45分钟。 授课人:孙亚飞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拟题论述

    三、论述题(第一题20分, 第二题30分,共50分) 1.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20分) 答:党在新时期需要不断提高的执政能力的内容包括: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