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 专题三 拓展材料13 关于
初中语文 专题三 拓展材料13 关于《安塞腰鼓》
作者: 初中语文团队 评论数/浏览数: 15 / 53 发表日期: 2008-07-15 15:34:28
给作者发送信息 | 推荐此文章 | 添加到收藏夹
关于《安塞腰鼓》
刘成章
迄今为止,我一共有七篇作品(《安塞腰鼓》、《扛椽树》、《走进纽约》、《读碑》、《七月的雷雨》、《牛群》、《压轿》)被选入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但我只想谈谈其中影响最大的《安寒腰鼓》。
1986年秋,我坐在陕西千阳县城关镇政府一间临公路的小屋子里,花了半上午的时间,写成了《安塞腰鼓》。其时正好有同来扶贫的省委宣传部青年干部到我处闲聊,他看了后认为作品开篇的三个字显得累赘,我觉得这意见很好.就把它删掉了。而在我,此文就像我写出的其他散文一样,因此并没有特别的激动和特别的欣喜。大约半个月后,经编辑丛培香女士之手,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出来了。
我听到的第一个对此文大声叫好的是我妻子单位的一个青年业务员,接着,《散文选刊》选了它。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季涤尘先生编散文选本的时候,选了进去,还特别来信对我说了这篇文章的价值。从此这篇文章便不断进入各种选本,逐渐成了我的代表作。过了三年,即1989年,四川广元剑阁中学的语文教师段增勇先生率先撰文在上海《语文学习》上向中学课本极力推荐,又过了十一年,即2000年,作品终于入选人教版、上教版中学语文课本。而此时距作品最初发表,已经过了整整十四个年头了。粗略计算一下,这些年来,选用此文的各种书籍和网站,恐怕已有百种之多,其中八种为语文课本。大约有20多位朗诵艺术家在各种晚会上朗诵了它。有时,我透过网络悄悄地看着它,它竟比我本人活跃得多.几乎每个月都会有新作为。于是我想,我虽然老了,我年轻的血气却运转在它的身上了。我因此而非常欣慰。
说到这篇短文的写作情况,是很值得回味一下的。
早在1977年,我即被安塞腰鼓深深震撼了。那时我在延安歌舞剧团工作。一天,团里从安塞县请了一些作为腰鼓手的农民后生,让他们给舞蹈演员传授打法。剧团简陋的黄±院子就是教学场所。那天我正在写什么东西,根本没兴趣去看。还是在出门上厕所时,无意瞟了那么一眼,但这一瞟就放不下了,觉得那些农民后生简直神透了,他们舞臂啸风,踢腿喷火,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扑打着我,点燃着我。那是一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剧烈的艺术体验。可我们剧团那几十号基本功很过硬的专业舞蹈演员,却硬是没有一个能学会的。后来经过好几年的练习,虽也能踢打起来.却和安塞农民后生的踢打大相径庭。这些舞蹈演员根本出不来那样的气势和味道,最终知趣而绝望地放弃了。从此我得出一个结论,安塞腰鼓是安塞农民骨头里生出的艺术,没有那样的骨头,你休想学会。我不知这样的结论对不对,反正,我是被安塞腰鼓彻底征服了。但在此后的八九年时间里,我从来没有想到把它写一写。不过,这八九年,我艺术创作的子宫并没有空着,而隐隐包裹的就是它。
一个小小生命的孕育期,居然有八九年!
它的分娩其实也是很偶然的。1986年,为了样书的事情,我和《人民日报》的丛培香女士有了联系。我先给她寄了一篇以千阳重视教育为内容的文章,她认为没写好,将文章退了回来,让我另写一篇。我忽然想到可以写写安塞腰鼓。怎么写呢?我不想走一般路子,比如先写到了安塞,安塞的自然风光,再写看腰鼓表演,接着写安塞腰鼓的历史传说,尔后再写安塞县近半青年都会打腰鼓,甚至连上小学的六七岁的娃娃都会打,其中还写上专业舞蹈演员如何学不会,等等等等。我觉得这样写诚然省力,却是一种没出息的写法。我曾看过一篇外国的写花朵开放的散文,受其启发,我决定把以上那些信手拈来的东西甩开,扔远,视之为庸物,而只留下观看安塞腰鼓表演的一小段,正面描写它。后来每当我想起来都觉得脑门子发紧,觉得自己那时有点太冒失了,简直是给自己出了一道最难的难题,成功的把握几乎为零。但奇怪的是,当年写作时却一点没有费力,只觉得各种词儿像泉水一样从脑子里咕嘟咕嘟往外冒,一气便呵成了。写的时候我甚至还借鉴了《阿房宫赋》的修辞方法:排比,比喻,本体和喻体的倒置,具体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事实证明也是借鉴对了。
我在陕北生活多年,陕北以她的山河五谷养育了我,我在陕北发现了无数闪闪发光夺人魂魄的人类美质,因此当我决定此生以写作为业的时候,我就立誓,要长时间地写陕北,要把陕北那些令人感动的地方统统挖掘在世人面前。而在写《安塞腰鼓》之前,我已接连写了好几篇颇有影响的文章,如《转九曲》、《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等。这些文章不但使陕北骄傲地在新时期美的视野中踏出一方天地,而且都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讴歌改革开放。那个时期,我满脑子都是改革开放。因为天地的巨大变化给我个人和国家都带来了希望,我对改革开放充满了热情。同时,我多年写诗、读诗的经验,或者作为思想积淀,或者作为艺术积淀,都构成了作品的坚实基础。
但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我动笔时的思维处于一种自由状态,沸腾状态,几乎像风样自由,水一样沸腾。这状态太重要了。我在网上看到关于《安塞腰鼓》的许多评论文章,许多教案,见仁见智,分析出此文的无数好处,并且特别强调了此文主题的多义性。但我回忆,在当年写作的时候,根本不曾想到这些。这一切,全都是在那种状态中几乎是下意识地涂写出来的。我体会,作家必须敏感于这种状态出现的时机,并奋力抓住。抓住它,就等于抓住了自己最高质量的心血。如果错过它,比方让我三五年后或者现在再写《安塞腰鼓》,那是断然写不出来的。
我看到,有的分析认为,这篇作品的最后一句话“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有着深刻的寓意。其实在我写作的刚候,想法很单纯,只是如实写出曾经无数次经历过的一种生活体验。不过那样的分析也绝对是没有错的,因为好的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但也有些句子被评论者忽略了,比如:“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其实,我写作时对这两句倒是很有些想法的。“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只是一句信天游的比兴部分,我没明写的是什么呢?“红旗一展天下都红遍”,我是企图以这句和前一句“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让人看到历史的纵深,感受到我想说的更多的内容。人们没有看出这点,恐怕是因为对陕北民歌不熟悉。最后还想交代一件事情,我虽然多次看过安塞腰鼓的表演,但却绝不是写其中任何一次。作为文学作品,完全可以用虚构使素材得到升华。《安塞腰鼓》中后生们身后的高粱,长着酸枣树的山崖,咝溜溜的南风,以及前边说到的渺远的鸡啼等等,都是凭借我胸中丰厚的陕北资源信手布置出来的。
第二篇:回顾拓展三
回顾〃拓展三
学习目标 :
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课前准备 :
1.重新阅读本组几篇课文。
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
3.阅读成语故事书。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二、体会范例。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四、拓展练习。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怎样加深的;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写作方法。
日积月累
一、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
二、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三、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
四、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
五、当堂检查背诵情况
六、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成语故事
一、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
二、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三、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
四、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和《蜥蜴失策》两篇文章,供学生阅读。
第三篇:初中语文知识拓展(原创,非应试)
语文字词积累
常见,明白词义,运用不熟练 风景、静物
草木葳蕤(wei rui 2)柏树苍幽 野草荒藤 松涛如怒 / 纤毫毕现 / 山野、荒野、旷野 砾石 / 细雨霏霏 疾风骤雨 云横风狂 暮色四合 落日熔金 / 屋舍俨然 / 孤烟寥寥 / 松涛如怒 / 疾风骤雨 云横风狂 夜深露重 / 大漠孤烟 万里长河 浩瀚深海 / 通衢大道 市井深巷
人物情态、动作
浪掷 / 穿凿附会 张口结舌 照本宣科 / 死样活气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絮语 / 紧锣密鼓 / 轻描淡写 / 前言不搭后语 / 粗声大嗓/ 口笨舌拙 / 不明就里 / 轻车熟路 游刃有余 / 推己及人 / 垂头丧气 没精打采 大惊失色 无可奈何 神采奕奕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 喜出望外、忐忑不安、心慌意乱、胆战心惊、心旷神怡、心花怒放、乐不可支 / 三复斯言 鞭辟入里 / 臊眉耷眼(羞愧、窘迫)/ 事与愿违 大相径庭 / 经天纬地 虚怀若谷 / 见识广博 才华横溢 / 三令五申 / 斧正 / 耳提面命
人、生命、生活、世界
游侠浪客 孤胆英雄 / 短歌可咏,长夜无荒 / 筚路蓝缕 / 越山渡洋 天遥地远 万水千山 / 亘古不变 / 变动不居(指事物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物走星移 / 积重难返 / 长年累月 / 历久弥新 / 乏善可陈 / 人事音书 / 倾盖如故 / 疏狂(青春不应当有一种游侠浪客的疏狂吗?或者两手空空依然义无反顾的勇气)枕戈待旦(可用于形容中高考备考)/ 公序良俗 / 藩篱
*附加词(好玩的词)剪草为马 撒豆成兵
九头身:指头和身高的比例为1:9,最美的身体比例
见(xian)素抱朴:现其本真,守其纯朴,谓不为外物所牵。“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老子 三纸无驴:写了三张纸,还没有见到一个“驴”字。讽刺废话连篇,不着边际,文辞繁冗,连篇累牍而不得要领。马上风:性交猝死
打秋风:假借名义、利用关系向人索取财物或赠与的一种社会现象。仙人跳:鸡喊捉贼,男女骗子唱双簧 短句、俗语
牵着不走,打着倒退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李生大路无人摘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 言必行,行必果 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 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 万变不离其宗
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
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窿。(粤语俗语)知易行难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多用于贬义,是说现在有些人做事或处世不相信身边熟悉的人,而盲目地信奉外人的话。摘抄、名言、诗词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写滕王阁序的王勃)2.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画眉鸟》)
3.云无心以出岫(xiu),鸟倦飞而知还。(晋·陶潜《归去来辞》)4.唐人李涉诗云: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5.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自身要多做义举做好当下,而不要去牵挂往后的发展。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梦游天姥(mu二)吟留别》)7.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8.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
9.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曹丕《善哉行》 /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曹丕 1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11.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陶渊明
12.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尼采
13.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病危前手书之偈语)14.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15.因为在友谊里,一切思想,一切愿望,一切希冀,均在毫无炫耀之中而产生和共享。你与朋友别离时,不要忧伤;因为朋友的可爱之处在于,当他不在时,你会觉得友谊更加清新,这正如登山者在谷地里望山峰,山峰显得更加分明。你要把你灵魂中最美好的东西,留给你的朋友。朋友要知道你生命的落潮,也要让他知道你生命的涨潮。你为打发空余时光而找的人,那算是什么朋友?你要常找朋友共度生命的宝贵时光。朋友不是为了填补你心灵的空虚,而是为了满足你的需要。——纪伯伦《论友谊》 16.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
17.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
18.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白居易《偶作寄朗之》 19.夜雨——白居易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20.人只不过是一棵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棵有思想的草。——帕斯卡(摘自初中或者高中的课文)21.不要觉得一切都已熟悉,到死时抚摸自己的皮肤,发生了疑问,这是谁的身体。——冯至 22.我会努力快快长大,可是有时请你们等等我,等等我,在我没能长大前,请待我像个你幼稚可怜的小妹妹,我怕黑,更怕陌生冷然的世界。——《击壤歌》朱天心(当年朱天心17岁)
23.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鲁迅 《呐喊》 24.如果你总是害怕痛苦,你的人生将会是无趣的。——《机械心》(法,电影)
25.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自我反省,觉得是我理屈,即使对方是穿粗衣的卑贱之人,我也不会吓唬他。自我反省,觉得理直,即使对方有千万人之众,我一定要前去和他们论个是非曲直)——曾子 26.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孙子兵法》 27.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朱熹(仲尼,孔子)
*读诗词读文章,要先去感知作者表达的情感,例如白居易的《夜雨》,他开心吗?伤心吗?他在想什么。例如鲁迅,你能感受到鲁迅二十岁出头,写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情感吗? *建议记录一些自己写的短句。有趣的知识,有趣的理论
1.句读——汉代:开始使用句读。宋代:圈点 新中国成立后:共列标点符号十四种,包括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引号、冒号、问号、感叹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专名号、书名号、着重号。2.乌鸦反哺:乌鸦没有家庭,没有反哺之说。
3.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子路:哇一声哭出来)4.凌人:古代专门储藏冰的官职
5.外祖母悖论:如果一个人真的“返回过去”,并且在其外祖母怀他母亲之前就杀死了自己的外祖母,那么这个跨时间旅行者本人还会不会存在呢?
6.马王爷:马神,全名“水草马明王”。道教的神明,全称“灵官马元帅”。是中国民间信奉的神仙之一。传说长有三只眼,又称“三眼灵光”、“三眼灵曜”。
7.俄狄浦斯王——希腊戏剧,俄狄浦斯,外国文学史上典型的命运悲剧人物。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
8.同朝的王安石与苏轼。苏轼是旧党,王安石是新党。苏轼曾反对王安石的新法
9.(时代背景 黑人)在 1968 年奥运会上,史密斯和卡洛斯让世人瞪目的黑权礼,不仅是对当时的民权运动,也是对另一位运动员,默罕默德·阿里的致敬。1972 年的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阿里,在去逝时,希望世人会如何想起他。阿里答到——我希望他们会说:他取了几杯爱。他取了一汤匙耐心,一茶匙宽容,一品脱善意。他取了一夸脱笑容,一撮关怀。然后,他把好意和快乐混在一起。他加了好多的信仰,把它搅匀。然后,他用了一生去把它抛洒,献给他遇到的每一个配得上它的人。10.孟姜女万里送寒衣,历经108难,遍寻不见丈夫,哭倒长城,只见白骨满青山
11.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张岱 《自为墓志铭》(张岱:明末清初 写出了当时诗人的生活,比较实在。)
12.共济会(Free-Mason):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是一种带宗教色彩的兄弟会组织,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庞大的秘密组织,他们自称宣扬博爱和慈善思想,以及美德精神,追求人类生存意义。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这一年成为A.L.(Anno Lucis,“光明之年”),他们自称为该隐的后人,通晓天地自然以及宇宙的奥秘。共济会并非宗教,在成立的初期属于一种秘密结社,申请者必须是有神论者。著名成员:孟德斯鸠、伏尔泰、维克多·雨果、歌德、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乔治·华盛顿、马克·吐温、阿瑟·柯南·道尔、温斯顿·丘吉尔、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爱迪生、李嘉诚、麦克阿瑟
13.柏拉图理型: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所以世间才没有不会分解的“物质”。属于“物质世界”的每一样东西必然是由某种物质做成。这种物质会受时间侵蚀,但做成这些东西的“模子”或“形式”却是永恒不变的。
就像大多数哲学家一般,他看到所有的自然现象都如此类似,觉得非常惊讶,而他认为这一定是因为我们周遭事物的“背后”有一些特定的形式的缘故。柏拉图称这些形式为“理型”或观念。在每一匹马、每一只猪或每一个人的后面,都有一个“理型马”、“理型猪”或“理型人”。
柏拉图因此得出一个结论: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型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这种独树一格的观点我们称、之为“柏拉图的理型论”。14.柏拉图、苏格拉底
①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许多与苏格拉底的假设对话
②苏格拉底最后因反对民主(无理智民主)被毒死,他认为民主不是理所应当所有人平等参与,而与此人的教育程度相关。③柏拉图“洞中人”理论:知己所思;让你的爱人改变你(爱是因为欣赏);解读美的事物;改革社会 常识
1.王维(诗佛)晚年归隐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2.白居易的诗有故事,平铺直叙,让老妪也能看懂。
3.李白 杜甫 王维:李白与王维同岁,老死不相往来。杜甫调停,经历安史之乱。4.老子——(≈前571-前471)姓李名耳,字聃(dan)孟子——(≈前372年-前289))名轲,字子舆
孔子——(≈前551年-前479),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5.史鱼尸谏——春秋,卫灵公,大夫,正直敢谏 6.黄帝历(中国最早的历法)10.高丽人 宋元时期 韩国人 11.五言之冠冕——古诗十九首
12.瞎子阿炳:私生子,道士,因梅毒瞎了眼,流落街头,后受寡妇董彩娣照顾。街头卖艺,成为以“瞎子阿炳”闻名的创作型民间艺人。著名作品《二泉映月》
13.伪命题:不符合客观事实;不符合一般事理和科学道理;无意义,无法断真假。(这个词可以用在作文中,例如“所有父母都爱孩子”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伪命题)
14.片幡:旧时出殡 队伍中用竹竿打的一种旗子
/ 雪柳:殡葬仪式用的仪仗物,状如树枝,上粘白纸条
15.秦香莲与陈世美:陈秦相爱,相濡以沫,家境贫寒,时陈不失青云之志,力求考取,最终功名得中,选为驸马。弃家中妻子,迟迟不归,后妻子进京寻他,历经周折,终于想见不相认,陈世美暗中派手下杀人灭口,其中还穿插了秦香莲哭坟的故事,后包公破之,斩杀陈世美
16.潘安之貌宋玉情,嫪毐之阳项籍雄:潘安的样貌、宋玉的才情、嫪毐(lào ǎi)的X能力、项籍的勇猛之人。
嫪毐:秦始皇母亲赵姬之情人。受秦国丞相吕不韦之托为伪宦官入宫,与秦王嬴政之母太后赵姬私通,倍受太后宠信,被封为长信侯,与太后私生两子,并自称是秦王嬴政的“假父”,后来因事情败露,发动叛乱失败而被秦王嬴政处以极刑,车裂(五马分尸)而死。17.西西弗斯:希腊神话。(重点记一下,一个意味较深的故事,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
西西弗斯是科林斯的建立者和国王。他甚至一度绑架了死神,让世间没有了死亡。最后,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但有人说西西弗斯是快乐的,比如加缪(《局外人》《西西弗斯的神话》的作者)西西弗斯无声的全部快乐就在于: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他的岩石是他的事情。——加缪
18.阿努比斯:埃及神话中亡灵的引导者和守护者(审判之称)。形象——山犬或犬首男人。象征——黑白相间的公牛皮溅满血悬于杆上
19.桐叶封弟:指帝王封赐臣民,言出必行。周代,叔虞为周成王的胞弟,一天叔虞与成王玩耍,成王把一桐叶剪成一个似玉圭的玩具,对叔虞说:我将拿着玉圭封赐你。摄政王周公旦听说这件事,提醒周成王应当言出必行,君子无戏言;于是周成王把唐作为封地封赐给叔虞。
20.走马观碑:苏秦过目不忘。苏秦:战国时期纵横家。(悬梁刺股的主角)
21.新民会:起源于抗日战争时期,是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沦陷区建立的一个反动政治组织。其主要任务是:防共反共,收买汉奸,搜集情报,宣扬“中日亲善”、“大东亚共存共荣”等奴化思想,推行日本的治安强化运动,镇压沦陷区人民的反抗;同时,它控制沦陷区各机关、学校、工厂、农村和各社会团体,举办各种训练班、讲演会等,推行奴化教育和欺骗宣传,直接为日本侵略政策服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汉奸组织。22.伪满洲帝国:1932.3.1-1945.8.18 23.混合面:抗战期间,日寇给沦陷区配售的劣质面粉,用树脂中发霉粮食杂料混合而成,蒸出来的窝头黑黑的,难以下咽。混合面本来是喂大牲口用的,但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了北京市民的主要口粮。那时日本的马匹等牲口都吃大豆、高粱,北京的老百姓偷偷的到日本人的牲口圈,或者跟在日本人的马匹后面捡马粪,回去敲碎挑拣没有被牲口嚼碎的大豆粒改善生活。吃了这混合面拉屎很困难,往往大便带血。24.关于古诗词
“红”专指春花,例如“春红”“落红”,“黄”专指秋花,例如“满地黄花憔悴”
四言六言的断字是2/2,五言2/3,七言4/3,有一个常见的错误:“断肠人在天涯”的念法是——断肠/人在/天涯
第四篇:基于课外阅读和拓展训练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基于课外阅读和拓展训练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该环节中课外阅读以及扩展训练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课外阅读以及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从而改善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本文主要探索基于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课外阅读 拓展训练 初中语文 作文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实践结果表明,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的优化,可以显著改善其教学效果。阅读作为写作的基础,是语文综合素养培养的有效方法。
一、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课能够显著改善学生的整体阅读素质,从而改善学生在文章上的分析能力,为作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初中语文教师通过进行有效阅读指导,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阅读教材,保证学生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的有效性。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网络、报刊杂志宣传等多种途径,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读物,不断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进而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文作文教学素材的丰富,不断改善其写作能力水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该环节中课外阅读以及扩展训练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课外阅读以及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从而改善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有效结合,能够将初中学生的阅读范围从简单的量上的变化,改变为阅读质量的改善,从而为语文作文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持力量。
二、基于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优化策略
(一)贯彻因材施教理念,实现作文教学的课堂优化
初中语文的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必须要做到从学生特点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展开因材施教策略。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特点,确定学生课外阅读以及拓展训练的范围。在课文节选内容的学习时,可以与整篇文章展开拓展。在名家作品的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到作者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进而促进学生对作品的深刻认识,引导学生促进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多阅读、多思考,实现阅读的逐步深入,从而促进初中语文写作课堂的优化。
(二)创新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模式,改善作文教学的效率
(1)以课纲为实线,强调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体验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依据课程大纲,选择合适的阅读模式,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在阅读课中,应该引导学生建立“以自我为中心”的课外阅读习惯,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课外阅读模式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以自我为中心,伴随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从而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情境,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2)虚实结合的课外阅读模式,提供多角度写作途径
初中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对课外信息具有比较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应该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满足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根据爱好,选择合适的阅读报刊资料,进而扩充学生的阅读量,并扩展学生的视野范围。教师在分析学生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制定出与其相关的阅读任务,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深化,并布置一些相应的写作任务。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杂志文章作为实线,结合基本写作手法,利用课外阅读素材,选择相关的题材,展开写作训练。为学生多角度展开写作提供途径,实现对学生写作技能的拓展训练。
(三)有效应用网络阅读材料,提高作文教学的与时俱进性
在信息化时代,科技得到了不断发展,随之影响到人们的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同样地,学生的阅读方式也受到了影响。初中语文的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应该有效应用最新的科技技术,应用多样化的信息资源,提高课外阅读的便捷性以及有效性,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不断丰富初中的阅读资料。在信息资源的利用中,教师应该做好把关工作,避免学生丧失自我,沉浸在不良信息的获取中,保证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网络资源本身具有比较强的覆盖面,丰富的网络资源的有效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以及写作兴趣,同时也提供了学生的写作题材以及感悟来源。
【结 语】
基于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必须要有效应用相关的教学策略,不断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改善,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水平。在初中语文作文作文教学中,有效应用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符合时代发展的步伐,可以有效减轻课业负担,推动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晓山.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
【2】王永月.试论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03)
【3】赵娜.基于作文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就应拓展更大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立足课本,跳出课堂。
然而,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大多把注意力放在对一篇篇文章的分解和剖析上,易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定势。限制了教师的文化和学术视野。同时,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除了对文章能作文体上的把握外,并没有能积淀起应有的文化底蕴,以及鉴赏文学作品的创造性能力,甚至没有建立起应有的语文知识框架。
杨振宁教授曾这样评论中美学生:“中国的留学生,学识成绩都是很好的,但是知识面不够宽;还有就是胆子太小,觉得书上的知识就是天经地义的,不能随便加以怀疑,跟美国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 他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教育教学的弊端,同时也从反面提醒我们语文教师,在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基础上,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沟通生活,培养语文素养,是很重要的。
一、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
拓展延伸是针对教材的和课堂教学而言的,离开了教材就无所谓课内外衔接,也就谈不上向课外延伸。叶圣陶先生曾把教材定论为“例子”,既然是例子,教师就必须用好。语文课外延伸必须建立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那么,我们该确定什么样的延伸角度?又该向哪个方面延伸?“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中的“此”与“彼”又是什么呢?关键在于教师在钻研教材过程中要精心选点、设点,使要拓展的面与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及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实施。不妨从情节、主题、作家、文体等四个角度着手。
1、从情节角度中延伸
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延伸,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我们知道《孔乙己》一文,最后作者用句近乎模糊的语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来作结。可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怎么去“结案”呢?于是,让学生想象。许多学生就结合上文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的情形,断定孔乙己是必死无疑,——饥寒过度,暴尸野外。而有部分学生却认为“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学着武侠剧中惯用的一环——无巧不成书,给人以惊喜,孔乙己在他最危难之际,来了个救世主,不但救了他一命,而且支持他读书,孔乙己一改往日作风,最终取得功名,且回到当地(鲁镇)任父母官„„
这种“续编”活动,实际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发展,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从主题角度延伸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一样的主题,一样的题材,在不同作家的笔下,往往会演绎出不同的风貌。此时,教师可由一点出发,指导学生搜集相同或相似题材的作品,比较分析、讨论思考,学生会更容易地领会每一部作品的特色。
例如,讲黄昏与中国人的日暮情思时,我从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到现在女作家张洁《挖荠菜》里的日暮黄昏不敢回家的描写;从诗经的“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到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让学生们感受到在中国诗人的笔下,夕阳黄昏的意象传递的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存状态和生存意识,多了一层家园落日的温馨和人生迂世的感情。
再如,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请来席慕蓉的《乡愁》;学《爱莲说》,引进《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品质的诗歌,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教师如此有意识地查找这样的资料,让学生课后去阅读,在对比阅读中,学生既了解了文章的写法有哪些异同,又理解了对于同一件事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道理,在自己的写作中也能做到视野开阔,观点独到。
从作家角度延伸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不妨借此机会,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其风格。如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只是《水浒传》中第三回部分,将花和鲁智深(鲁提辖)的行侠仗义、嫉恶如仇、报打不平的英雄形象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教师可趁机,向学生介绍《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名著,让学生去关心鲁提辖后来的命运,激起学生探知的兴趣。
另外,一个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其风格往往也是有差异的,可就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作比较,将文学史的知识贯穿其中,把学生引入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和积累中。例如,学习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时,可结合她的前期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学生在理解了这两首词截然相反的意境后,不难知道这与词人所属的时代背景有关。
4、从文体的角度延伸
拿说明文为例,我先从课本中选取一篇比较典型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分别从课文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设置问题,让学生精读,分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点拨。而后选取另一说明文——《万紫千红的花》进行比较阅读,找出彼此的异同。
经过反复讨论、分析、总结,每个学生都逐渐理清了:“说明文有的介绍事物的特点,有的是说明一个道理,要介绍明白这些特点和道理要用到不同的说明方法,而且语言必须准确”。这样的一种阅读思路,也就是帮学生拿到一把开启说明文阅读大门的钥匙。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领”实际上就是“导”,是从学生的“学”出发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总结。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二、跳出课堂,沟通生活,培养语文素养;
语文作为母语,这就决定了它的学习资源极度丰富;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决定了它的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所以也就决定了语文的学习不一定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从你的房子里面走出来”,走出象牙塔,让知识向生活延伸,可以接触更多的,更贴近生活中的学习资料。
首先,跳出课堂,就是在与学生集体备课、讨论、讲解及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感兴趣的,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就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例如在学习《死海不死》一文时,有同学提出“咸度高真的浮力大吗?”这个小组的同学就主动查阅资料,请教老师,进行探究性实验,在获得答案,服务课堂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普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其次,课外延伸方式要多样化。如果只给学生提供一个读本,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不能在最大程度上开辟语文学习的天地。我们除了提供阅读作品外,还有更多的延伸方式:如让学生去了解校内外新近或从前发生的事;给学生播放切合教学实际的电视、电影;让他们欣赏各种名曲、名画,了解艺术名人;让他们就某一触发点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让他们对某一现象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慨,发表自己见解;让他们放开手脚对课本或课外名著进行表演;还可以让他们走向大自然等去体验生活„„
例如,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到校外的一个风情园参加实践活动,见到花圃中几棵桃树红花夭夭,我提醒学生,对照已学的课文和此情此境,有何感受。学生便争先恐后地吟起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正是学过的《渔歌子》。
一句话,只要是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较大帮助的形式我们都可以选择。这样不仅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把在课堂上获得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在生活中得以拓展和延伸。学生在博大的生活课堂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体验到语文真正是一个施展才华和体验人生的大舞台。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服务课堂。
此外,还要化有限为无限。课外延伸仅靠课堂是十分有限的,要想借助课外延伸这条渠道达到真正开辟语文天地的目的,必须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如果一年四季,从开始到结束都由老师给学生朗读,给学生播放录音,带学生走向社会,那么,精力再旺盛的老师也会被累垮。而且还会使学生养成事事依赖、被动接受的不良习惯,也不符合叶圣陶先生“现在教是为了将来不教”的原则。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进行课外延伸的同时,更要让学生体会到延伸的妙处,懂得怎样去延伸,向哪个方向延伸,延伸的目的是什么,继之以自觉地、津津有味地向课外不断扩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寻觅。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向课外延伸的兴趣,一方面进行合理指导。如摘抄精彩片段、评析佳作、记录有意义的事、主持辩论会等各种有益的活动。长此以往,积少成多,变不能为能,变少能为多能。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从一滴水中就可以看到整个世界,同样,上述的分析也试图想让更多的人能对初中语文拓展延伸有一个全貌的认识和理解。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拓展延伸的教学步骤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因此,在实践操作的运用过程中,我们绝不能机械地去模仿、照搬,而应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灵活地去应用、尝试。既立足课文,又跳出课文。
“风弄林叶,态无一同;月当流波,影有万变”。客观事物有如此多的变化,我们的思维更应当有无限的空间。对于包罗万象的语文,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立足课文,又跳出课文,克服 “一锅炒”、“一刀切”、“一言堂”;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课外世界,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天地去探索,去摘取新的知识之果,去获取更大的创造能力,才能真正做到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是一种理想,这理想的实现需要“新教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与同仁共勉,努力为“新教师”,为“新课程”的完美开展添砖加瓦。让充满着思想和智慧的火花,在我们语文课堂上闪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