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学生活动,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19-05-14 22:0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强化学生活动,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强化学生活动,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篇:强化学生活动,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强化学生活动,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07-02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它以培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科学》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以探究活动为重要形式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积极开展学生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达到在活动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充分满足学生的要求,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眼心结合,手脑并用;积极开展综合实践,给学生广阔时空,努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一、积极开展观察活动,让学生做到“眼心结合”。

观察是让小学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有意识地去认识客观事物与现象的一种方法。当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们提供了观察的材料之后,首先不要指定他们观察材料的哪些特征,提出这样、那样的观察问题,限制儿童的自由观察活动和观察方法,而是尽量地鼓励他们主动地、独立地、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感官,以各种方式观察提供的材料。陶行之先生提出的“做” 是指广义的“做”,既要用手做,也要用眼、耳、鼻、嘴等各种感官做,更要用心、用脑去做。其中一个重要含义就是“眼与心” 的结合,即观察与思考要有机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学生从小就要在观察过程中学习眼与心的有机结合,通过无数次的观察经历逐渐掌握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揭开事物本质特征的观察方法和技能。为此,老师应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训练学生运用多感官观察,真正做到“眼”与“心”的有机结合。例如《开花了,结果了》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自行认识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会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等科学概念时,我事先采集了几种植物的花。上课前,便将装有花朵的小盒放在实验桌上,当讲到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时,让学生观察各种实物。首先不要提出任何问题,而是放手让学生带着对花朵的神秘感和好奇感自由去观察,学生在观察花朵的活动中,喜欢用眼看,鼻子闻,手去摸,甚至有的控制不住还将漂亮的花朵一片一片地扯下来观察,对学生的这些活动,教师不要加以干涉制止,只要他们是在进行观察花朵的活动,不论观察方式如何,其实都是利用自己的各种感官获得感性认识,并自行获取知识,增强探究能力。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开展学生的观察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做到“眼心结合”。

二、积极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做到“手脑并用”。

实验教学是促进学生手脑联系的桥梁,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手脑并用”,就一定要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正如陶行知所说:“要创造,你在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非用脑不可,手和脑在一起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因此,《科学》教学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因为实验过程本身就是行知结合的过程。实验教学通过学习各种实验操作启发学生探究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在探究奥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前学校条件比较差,实验教学难以开展,现在我县大多数完小都有实验室,以现有的条件,加上我们教师的创造,教材中的实验基本都可以做起来,能否积极开展实验教学,主要是我们的教学理念问题。当然实验教学也决非是教师简单地做几个演示实验,而要让学生动起来。在实验中,我们要不断地“设疑――动手――观察――质疑――探索――讨论――解疑――结论”,才可能激发学生动手的愿望,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达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

1、设疑难,引导学生争论。

《科学》课教学如果只是对着课本“念经”,必然会使学生“味同嚼蜡”。学生常常会“昏昏欲睡”,课堂气氛当然也就“死气沉沉”。在此情况下,如果采用争论设疑法,提出疑难,引起争论,往往会收到意料不到的教学效果。争论设疑,就是通过设疑来引起学生争论,以激发学生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和辩论,打破课堂上的沉闷,以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如《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桌子上放着两盆液体,我出示两个马铃薯,马铃薯在一盆液体里沉,另一盆在液体里浮。把两个马铃薯放入盆中,都浮起来了,放入另外一盆,马铃薯都沉下去了。“咦,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进入实验,兴趣更浓、注意力更集中,不仅加深了实验结论的记忆,更学会了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方法。接着学生动手实验,按照方法烧盐水,真的烧出了粉末,学生认为这就是盐。证明了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就是盐水。这样学生亲身实验,学习积极性高,效果也很好。通过观察实验活动,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索未知的能力。

2、创情境,诱导学生思维。

教师针对不同的课题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方法,利用与科学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谜语、游戏、演示、实验等手段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并以此来设疑,使学生在感性上得到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求知欲,为后续的学习和探究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如:《了解空气》一课,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创设情境,首先演示了“纸的奇遇”实验,当学生看到烧杯中的纸团被压到水下却并没有如他们预期中的被浸湿时,顿时被激起了求知欲,这时教师又适时提问:“是谁保护了杯中的纸团不被浸湿呢?”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初步推断出可能与空气有关,那么究竟是不是空气呢。由于课堂一开头就引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自然也就产生了如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空气、摸到空气等等一连串的疑问。

3、倡交流,训练学生推理。

当学生获得了许多实验信息和直接经验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交流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读和分析数据,对实验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根据实验现象、数据进行分析推理,作出科学的结论。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还可以让学生对各种实验结论进行评论,从而懂得对别人的研究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讨论时,要求每个同学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一点、两点。交流中善于发现别人的亮点,敢于质疑;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时,各小组发现发言者的想法与自己有出入时,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形成辩论的氛围。如在教学《光的传播》一课,设计实验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做完小孔成像实验后进行讨论交流时,一学生说“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因为我们小组在屏上看到了蜡烛火焰的倒像。”这时,另一小组的一个学生马上反驳说“不对,我们小组也在黑纸片上挖了孔,但没看到屏上的成像,因此光不一定是沿直线传播的”。在辩论中,学生的思维显得极其活跃,每个学生都在积极主动参与,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三、积极开展综合实践,给学生广阔时空。

《科学》课上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这些活动在课堂上是无法完成的,带领学生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上这一类课行之有效的方法。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其生活性、综合性的课程内容,自主性、探究性的运行方式,个性化、开放性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让学生学会学习,把更广阔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创新的前提是自主学习,有了学生自己的时间保证,才能玩得尽情尽兴,探究也就更加深入有效。为了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时空,我们在《科学》教学中更应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等一系列天文知识课文,《食物链》等表现多种生物类课文,这类内容除了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外,更好的办法是把学生带到大自然,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亲耳听一听。这不仅能进行直观地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感。

第二篇: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精选)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自从担任小学科学教师以来,可以说迎来了我教师生涯以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现在的科学课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个领域,面对这么一门涉及面广,给学生带去无尽新奇、思考与挑战的学科,我作为一名科学课教师对如何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备课一定要充分。

新课程之后科学课的内容很难教,它涉及的面广,跟中学科学的教学内容已经接轨,对于我这种非专业毕业的老师来说是有难度的。这就要求我提前精细化备课:提前备课会让我们发现很多问题,甚至我们自己怎么思考都找不到答案。这个提前的空间就留给我们去查资料,向别人请教,读懂教材。多方面广泛学习,提高自己学科素养。

2、材料要提前准备。

科学课的材料是课堂的灵魂,而且很多课堂的材料是多样化的。有时候借一堂课的材料从找到,到分组加工,可能不止一节课的时间。还有些材料的准备需要一个过程,不提前几天时间准备就会导致上课失败。比如现在六年级下册教材《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一课中涉及到制作化石模型,从开始制作模型到把模型晾干差不多需要一两天时间,因此材料准备一定要提前,否则很多时候就会手忙脚乱地走进课堂。

3、体验要形式多样,张扬个性。

科学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科学学科教育的一个特征与优势。科学的学习“动脑、动眼、动手”是关键。“动脑”——在于知识的获取;“动眼”——则是体现在学生的观察能力方面,特别强调对科学作品独特的感受;“动手”——则是敢于实践,掌握有关的形式表现手段,让学生由不会到初步掌握,由生疏到熟练,均得益于实践的动手能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让学生多看、多想、多做,特别是作业体验环节主要体现的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学习“动脑、动眼、动手”的成果。学生学习是有差异性的,因此,作业体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灵活多样,充分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做到形式多样,以需而作,如一题有不同的成果,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做法等,让学生充分施展个性才能,创造出具有真正自我意识的个性作品

4、旁征博引,有点幽默感。

科学课涉及的范围广,学生对于丰富的课外知识很感兴趣。在课堂上就一些内容

展开延伸,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是纪律调控的一种手段。另外,科学课不是在上午第3节就是下午,这个时间段学生的思维一般都处于有比较疲惫的状态,所以他们往往对太严谨的课堂有些反感,尽可能地挖掘一下自己的幽默细胞,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笑几次,他们对课堂的专注度会高很多。当然,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等方法不断积累与提高!

小学科学课涉及面广,揭示的自然现象复杂,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科学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可以用玩游戏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小学生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玩是他们的天性,只有教师引导得当,他们不仅能玩的开心,玩得放心,玩得尽兴,而且能玩得有所感,从中悟出科学道理。

第三篇: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析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析大渡口区实验小学 王雪梅

在进一步深化现实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人们往往对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和操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差,但集中反映了一个非常重要而实际普遍存在的有效性问题,即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却不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我们即使有再好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很难改变目前教师和学生负担过重而教学质量低下的现状。因此,在推进课堂素质教育的今天,增强教学有效性的意识,注重有效教学方法与技术的运用,对于每一位教师显得十分重要。

(一)有效教学的含义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那么,如何变辛苦的教学为有效的教学,变痛苦的学习为轻松的学习呢?有效教学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念。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提高,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例如我在教学地震时,就由同学们熟悉的5。12大地震引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机。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目的地主动参与。我与学生激情互动时,适时地说明了本次课的目的是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学生明确了目标,马上开始探究实验。三是采用学生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方法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弄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再现模拟、实验、类比对照、直观展示、现场

互动等。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现在大家公认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什么特征呢?

1.课堂是贴近学生生活世界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学生的生活世界指的是学生全部的生活,得以展开的背景和种种可能性。“生活世界”是教育之所以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多种品质生成的奥妙蕴藏的处所。

2.课堂是给予学生先进文化浸染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全面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所以要善于营造一种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之中接收文化的洗礼和熏染。

3.课堂是培养学生灵性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究性,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和对话。有效的课堂不是机械的生产一些整齐划一的脑袋,它培养的学生是鲜活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三)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

科学教学要真正走进课堂,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深入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把过程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师生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和共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使课堂成为学生积极思维的舞台,让每个知识点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快乐音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转变一些传统的观念。

1.由注重“教” 转向注重“学”。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虽然已提出很久,但在科学教学中很难实现,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适应和配合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接收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新课标倡导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最佳有效的结合,它要求教师以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情境和方法,从而保证教法与学法改革的同步进行。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讲授一个新的知识点时,通过丰富的情境实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讨论、提出猜想、实验探究、归纳分析得出结论,从而体现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培养。

2.由注重“传授” 转向注重“引导”。当今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学生容易从课外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应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呈现者,而应成为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探究地震的中心和强弱时,先让同学们做模拟实验来探究地震中心和强弱,然后在出示一些在5。12地震中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的地方的图片,让同学们来讨论这次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3.由注重“模式” 转向注重“个性”。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努力形成教学个性,也就是说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在教材处理上,教师要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也就是要针对教材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作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其次是在优化教法上,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需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克服组织形式上的模式化,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突破和创新。这样就可以实现“模式化”向“个性化”的转变,从而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目的,使每一个学生对学习科学有兴趣,使每个学生向着“个性化”方向发展,而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新课程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要求更高了。

4.注重“结果” 转向注重“过程”。所谓重视结果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却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思维过程,甚至要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所谓典型习题,严重影响创造思维的培养,扼杀了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重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对知识、思维方法的探究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5.注重“成绩评价” 转向注重“多元评价”。课程实验需要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式,对于教师教学实践的评价应由单一的考试成绩的评价转变为“多元评价”机制。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教学行为必须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

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总目标,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第四篇: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小学科学教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育部门和教师不懈地追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改的理念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为。然而,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的现象也很普遍。本文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的,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 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改的理念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为,课堂发生着可喜的变化,这一小学科学课堂的核心理念已深深地植入广大科学教师的思想与行为之中,使我们的科学课堂真正落实了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科学课的学习逐步让学生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能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身边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要做到这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进行探讨。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指什么?

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二、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的?

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从专业角度来说,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这是从新课程基本理念来规定“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得少到懂得多,从不喜欢到喜欢这门课程,这都表示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

三、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转变思想,真正重视科学课程。在小学阶段多数科学课教师均为科学兼职教师,专职教师缺乏,有的学校虽然配备了专职教师,但课时安排过多。学校、师生在思想上没有很重视这门课程,教师在课前教材解读不深刻、目标定位不准确、探究材料准备不充分等等,不能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因此就不能保证科学课的质量。先从教师的思想上改变科学课不重要的观念,其次是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只有真正认识了科学课程的重要性,课堂的有效性才能被充分实行。

(二)改进教学策略,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在课堂教学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从教学目标入手和有效的教学手段入手,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力争实现较大的教学效果。

1.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教学目标达成。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我们首先要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深刻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趋向于全面性——既提高其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教学目标尽可能用清晰明确的语言陈述,易于理解;教学目标要陈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的行为和情感变化等,避免用“教师行为”代替“学生行为”;教学目标应尽可能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不要因目标而限制了教师教学的灵活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2.合理巧用电教,化难为易。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进行实际演示,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虚实互补,让学生不感觉生疏,大大的提高学生兴趣。例如,《时间在流逝》一课:抓住学生都非常爱看动画片一点,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大家都很爱看动画片,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学生兴奋起来,看后进行提问:“现在请大家思考估算一下刚才的动画片几分钟。”最后,同学们总结出:时间在做快乐的事情会感觉度过的很快,但时间没有快慢。

3.突出探究,保证有效课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了“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课程理念。增强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一是依据探究程序,明确课堂探究的重点。探究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交流评价。”二是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探究时间。三是把握好探究的开放度,实现由扶到放。

4.合理运用小组合作,提高课堂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

多向合作探究学习,既要分工,又要合作。例如《水的三态变化》一课,为了让学生熟记水的三态变化,教学中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要想快速地闯过关卡,欣赏美景,小组各成员必须做到通力合作:有出谋划策的、有写字的、有涂颜色的,有画画的。实践表明,合作好的组的确要比合作差的组闯关速度快很多。

(三)创设情境,重视学习情感的有效性。“亲其师,信其道”这一名言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有迁移功能,学生如果对你有感情,就会喜欢你所教的课。教师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该关注每一个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学习者、合作研究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从语言到行为,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并认真倾听和接受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

(四)课外升华,“课有尽而意无穷”。有效的课堂,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还应该延伸到课外,实现教学的升华。尤其是科学学习,可以说生活处处是科学学习的课堂,受教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外的资源融通共享,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能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常论常新的问题。只有我们不断思考,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2.余文森.“三维目标”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3.夏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对策》(ol)

4.沈明忠:《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

第五篇: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论文

——谈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单 位:惠安荷山小学

姓 名:刘 炳 辉

联系电话:***

2014.10.28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这种现象引发我们对小学数科学课堂教学的思考: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小学科学科特别关注自然知识转向关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就科学探究目标来说,虽然科学探究不仅涉及到提出问题、做出假想、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数据、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虽然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一般要经过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或猜想→收集证据→解释→评估→交流和推广。但是小学科学教学各学期各年级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以小学科学教材(教科版)为例:三年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上,包括体验知道什么是科学观察、不断扩展观察内容、不断学习和扩展观察的方法。四年级在此基础上重点是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五年级重点是调查研究,调查和研究有关的科学的问题,在调查研究有关科学问题中理解科学概念、培养探究能力。重视了对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分析以及充分讨论,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逻辑推理能力。即使是同一学段,教学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例如《材料的特征》)和《杠杆》),虽然教材规定设计的活动都能够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收集证据→解释→交流的过程,但是前者重点在收集、加工数据,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后者侧重于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尤其是如何制定科学探究计划。

因此,为了实现科学课程的应有教学价值,首先教师应该把握课程标准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把握课程目标;其次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有整

体性认识;其三至少应该切实研讨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避免教学目标的偏离,避免探究过程的无效重复。

二、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一方面,它保证科学探究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生成性,另一方面,为了追求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还要保证给予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以必要的指导、帮助和激励。

首先要创设平等和谐的探究环境。

教师要倡导课堂教学民主、和谐、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教师要把心交给学生,与学生做到融合,是科学探究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经常面带微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用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蹲下来和学生交谈等激励的动作都能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心理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或需要,巧妙地利用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变化,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心理合作,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其次要激活学生的内趋力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中就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上。如在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时,我出示了插有一支吸管的一只灌满牛奶的酸奶瓶,放在两只已包装好的冷水盆和热水瓶中,学生发现在热水盆中的吸管中的水会喷出来,而放在冷水盆中却不会是喷出来。学生被这个情景牢牢地吸引住了。接着我就请学生分析猜测其中的原因,学生猜测可能是盆中的有冷热差别,热的能使物体膨胀,冷的能使物体收缩。然后学生就想出各种方法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最后与自己的分析相比较。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环节一环紧扣一环,抓住了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心,成功地创设探究的情景,使学生有一种验证预测的迫切感,使探究成为学生内在的一种需要,学生探究积极性高,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自主性。

再次要有开放的课堂设计

在科学教学的过程:

1、收集事实;

2、整理事实材料;

3、研究事实材料,得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结论;

4、解释学到的科学。在这个教学过程

中,我们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环节设计要有开放性,幅度要大,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真正进入探究状态,进行充分的探究;只有开放的幅度大,学生才可能少受教师的遮断刺激。如在《教学电路出故障了》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一上课就出示了带底电池和灯泡,让学生用电线接亮小灯泡,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活动,却还是难住了学生,学生上台演示时,接来接去都搞不明白这线该接在何处,后来请同学们共同探讨,终于得出了结果,原来只要把底座的弹簧压倒,就能把电线插进去就行了。虽然花去不少的时间,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合作探究。

从以上的教学环节看,教师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参与,保证学生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而且这样开放性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一种易于掌握,又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因为环节大,学生才能真正独立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究,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体,体现他们的自主。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障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科学课程的评价理念:“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强调科学知识的系统传授,而重视学生探究过程的体验,重视科学素养的养成。”因此,其评价体系必然不同于传统单一的一张考卷、一份成绩的评价,而应该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重点从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志趣、态度、技能、方法、思维水平、活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把从评价中得到的信息,及时地反馈到对学生的激励、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设计的调整上,以动态的发展历程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达成教学目标,从而取得更好的评价效果。

1.科学学习评价单。结合每一个科学探究活动设计出科学学习评价单,让学生尽量详细地记录他们的思考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一边做一边写下每个阶段的思考。教师在课后通过分析每位学生的科学学习评价单,从中评价其学习情况。

2.技能操作评价。

对技能学习型的实验操作,如温度计的使用、指南针的使用等,可以使用操作评价表,请小组长分别评价每位组员的操作技能,从中可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3、小组竞赛。

平时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可采用小组竞赛的评价方式。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各组的代号(可以事先作一套各组的标志,用时贴在黑板的一侧),当小组或组员表现优秀时,就在该组标志下方加分,各组累计的总分在每次单元评价前结算成该小组每位组员的平时学习成绩。

4.单元评价。

单元评价时以笔试为主,作为单元学习终结性评价。我们要特别注意端正评价目的,尽量避免单纯的偏重知识记忆、理解的考查。(1)挑选重要的、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再次学习。(2)单元评价能使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思考。(3)尽量采用影片、图片等媒体或实物,创设具体生动、活泼有趣的评价情景。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科学教师应以“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教学为学生服务的”的宗旨,设计每一教学环节,甚至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微笑„„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发展!使“一切为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不再成为一句空话!

下载强化学生活动,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强化学生活动,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ord 文档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新房乡中心学校邱熙【摘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是教学有效性追求的目标之一。教学的有效性,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怎样在40分钟的......

    践行科学发展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践行科学发展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课堂教学的改进和重组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重要契机。重新组合和构建课堂教学,其核心是教学观念的问题。过去课堂上教师充......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目标有效性。教学目标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前提,有了教学目标,也就有了教育的依据。我们就可以按计划推......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范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俗话说“千方易得,一效难求”。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才是好的教法。如何实现数学课的有效教学,一直是广大数学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下......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朱叶琳常州外国语学校 新课程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而智慧和人格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生成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