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高校教师招聘评价机制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教师招聘评价机制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根据高校招聘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借鉴企业人才招聘测评制度的经验,对建立高校人才招聘评价机制进行一些思考,提出一些探索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师;招聘;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5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7-0000-00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发源地,也是知识密集的人才聚集地。办一流大学,要有一流师资队伍来支撑,建高水平师资队伍首要环节是把好进人招聘关,本文真对当前高校人事招聘机制环节中的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进行探索和思考。
1当前高校人事招聘中的几个误区
在高校人员招聘工作中,因没有一个很好的招聘评价机制,使得高校招聘工作往往陷入盲目的误区,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1.1对招聘需求信息上的误区
高校人才招聘渠道大多是:通过网上公开招聘进行人才信息发布;应聘者投递个人资料;参加省市级人才招聘会或通过同学、同乡、各种渠道推荐获得人才信息情况。作为人力资源部门往往只注意从信息渠道提供的材料中看专业、学历、导师等选人,而忽略了应聘者的学校文化积淀、专业排行、家庭背景等考虑,其结果往往招聘效果不佳;另外盲目赶赴各类招聘会,针对性不强,往往无功而返;再有仅凭私人介绍或在招聘会上散发学校招聘信息宣传页,覆盖面窄,不仅应聘人员不足且应聘者对招聘学校整体专业情况了解不深,这种传统的招聘渠道,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负面效果和信息诚信差异较大。缺少客观、科学评价,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1.2对应聘者面试环节的误区
面试是许多高校招聘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在不少高校中往往把面试环节混同于一般专业面试,误认为高校教师专业试讲面试合格就可录用,而忽略了对应聘者的品德、性格、人文素质、团队意识、兴趣爱好等全面考察,影响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整体素质质量,因此专业面试不能替代人事面试。
1.3对教师岗位招聘要求的误区
大多数高校教师招聘宣传,只介绍学校概况、需求专业、招聘人数、联系方式、优惠政策等,而对从事教师职业的特殊说明确很少提供,如:教师的仪表、授课能力、普通话、团队意识、心理测试、创新能力、爱心、责任等,造成一些应聘者由于对教师岗位缺乏认识,仅凭学历、专业等条件与高校签订合同,一旦走上讲台,才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教师岗位,有的甚至不能胜任教师工作,导致人事招聘工作被动,只好提前辞聘或解聘。
1.4聘后管理服务认识上的误区
高校人事部门往往把招聘工作误认为应聘者通过面试、试讲、合同签订完毕,招聘工作即终止,而忽略了聘后管理服务,实际上许多应聘者考虑自己前途的发展,仍会通过各种关系或途径了解所想应聘单位的各种信息,如果人事部门的聘后管理不能跟上或不给予重视,应聘者听到的一句怨言或一句误导就足以毁掉一个优秀人才的加盟。
2成功企业人才招聘的范例和经验
由于高校招聘评价机制现有的范例不多,所以想参考、借鉴一下企业的人才聘用评价机制,从一个侧面探讨作为高校的人事工作者应该如何对教师的招聘评价进行考量,并得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2.1企业人才测评制度的透视
“招贤纳才”是一项看似简单却需投入大量精力的工作,而且在招聘时,企业往往会放下手中的工作来组织招聘,影响项目的正常进行。故管理者们常常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案来适合组织的需要。对比现在事业单位当中常用的一些传统招聘手段,比如面谈,自荐,测验,参考工作经验等方法,目前企业较为先进的招聘方式是一种名为“人才测评”的方法。“人才测评”充分利用了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实验中实施常模分析(从大量的测试中总结被测试者的的共同素质特征,并利用该特征制定测试系统),因此,人才测评的针对性和分工都较传统方法明确、科学;测评结果也比传统方法要真实、有效的多。从使用过人才测评技术的美的集团、万和集团、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新天利电子有限公司对人才测评的评价来看,均反映人才测评技术准确、高效地反映出员工的水平和人格特征,被测试者也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确实有某些特点及不足。招聘组织大可不必采用兴师动众的传统面试方式,既浪费人力物力、也没有好的效果。招聘单位可借助于人才测评软件,只需给被测试者做一个简单的职业心理(素质)测试,就可以对被测试者的人格特征、解决问题风格、能力层次等有一个准确的了解。人才测评的主要依据就是心理学家们在大量的实例筛选中发现智商水平和情商素质及能力结构与人的成就机会存在着具有某种必然联系,因此,现代人才测评才以他独特的预见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占着重要地位,受着测评用户的青睐。
2.2员工的培训与考核
企业的管理者们知道如何利用现有及潜在资源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他们对新员工进行培训,促使新员工早日发挥自己的才干,在这里,就涉及到员工在各种能力层次和人格特点上的优点和不足,对员工的特长,要创造机会让他们去发挥和利用,对于不足,要让他们改过和弥补。但对员工的能力层次和性格特点,刚到新公司,管理者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不如利用人才测评技术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进行测量,测试系统会对被测试者的各种能力情况情况输出详细报表,如领导能力、社交能力、工作能力(又分为几大类)、工作投入度等等,既节约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在进行员工考核时,亦可选用不同的测评系统(管理人员考核版和普通员工考核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工作态度、工作能力、智商、情商水平进行测量。由于测评项目分工细密,因位施用,针对性强,故深得测试用户的信任。
2.3员工的激励机制
时刻记住,把“人”拿掉,“企”就成了“止”。很多企业如是说。自然,员工的激励充当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一课。一个好的企业必然有前卫的激励机制。但员工的激励建立在对员工的了解基础之上。如,需要激励的员工属于什么类型,什么样的说教方式对他(她)更有效,他的职业价值观中更注重什么?他更注重的是工作环境、工薪、福利、进修、晋升、自由还是创造或人际环境?这些都需要管理者去涉足。并不是所有的离职者都因为自己所在的企业没有前景,或者工资太低,或者环境太差。早在20世纪初期,我们就清楚关于人的“X理论”“Y理论”„„但很多企业却并没有把这些理论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去。目前,不少企业利用人才测评技术,对员工进行一下“职业生涯设计”的测评,了解员工究竟喜欢从事什么行业,擅长什么行业、职业价值观中更注重什么?这样一来,人力资源管理就会步上一个新的台阶。
2.4员工的晋升机制
中国的人格文化影响了中国的人才机制,自古以来,中国文化里就埋伏着“任人唯亲”的病根,因此,企业管理者在晋升员工的时候,往往更倾向于提拔与自己较为接近的人,且对自己的眼光确信无疑,对平时与自己较为生疏但有潜力的员工却无暇顾及,因此心理学家们曾建议人力资源管理者不要过分自信自己的眼光,一定要考虑到员工的潜力和成就因素。早在1956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就利用人才测评技术(当时称为“管理发展研究项目”),对几百名初级管理人员进行了评价,然后将评价结果封存起来,8年以后,将当时的情况与这8年里的实际升迁情况进行核对。结果证明,在被提升到中级管理职位的人员中,80%的评选鉴定是正确的;在未被提升的人中,有90%的人员就预测到了。故企业在进行员工的晋升时,完全可利用人才测评来对员工进行一下“摸底”,了解一下员工的成就因素有多大(并不是说员工的智商情商越高,他在工作中的表现就越好,相反必须考虑到工作内容和职业适应性),还可对员工的解决问题风格进行测量。与之相对应的人才综合素质测验项目,就是针对这一目标而设立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做好晋升工作,为企业长远规划打下基础。和任何一种工具一样,人才测评也只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工具而已,他并不能越庖代俎取代管理者的决策地位,因此管理者在运用人才测评技术时一定要学会分析和利用测评报表的输出信息(一般测评机构都会对测评用户进行测评培训),明确哪个位置适合任用哪一个人,从而真正做到“事适其人,人尽其才”。
第二篇:美国高校教师评价体系
据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与IDP教育集团全球首发2011—2012年世界大学排名公布的数据,全世界高校前200名内,美国75所大学稳占团体第一,英国32所大学位居第二。2011年的前10排名中,美国占7席。一直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独占鳌头,与其优秀的教育资源是分不开的,优秀的教师资源就是其中之一。与此相对应的,是一套运行完善的高校教师评价机制,从而保障了美国一流的教师水平,为美国杰出的高等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实,美国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也经历了漫长的摸索过程,大致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评价主要侧重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与权威一致,在一种对比的情况下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第二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侧重于教师的个人素质,主要判断教师是否具有从事优秀教学活动所要求的个性特征;第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及以后),大学教师评价的重点转向了教师的一般教学行为。对教师的评价工作每年开展一次,主要从科研、教学、服务三方面进行。由此可见,美国的教师评价体制从权威理论越来越靠近实际教学,以下简要介绍当今美国高校的教授评聘、人才测评理念和评审内容三个方面。
非升即走——教授评聘制度
美国大学教授分助教、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每个院系基本上没有欧洲大学的极其严格的教授岗,也就是说,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想聘多少教授就聘多少教授,而没有严格的数量限制。在美国,一个系的教授的人数可能比助理教授还要多,而这种情况在英国与德国则极少。例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至少有20 名以上教授,而剑桥大学哲学教授只能有2 名。教授的聘任基本上按年限与成果,采取“非升即走”原则,每5 年左右就要上一个新台阶,如果上不了,就准备走人,这种高度的流动状态,是目前我国的大学所不具备的。在这种正常的晋升以外,也有“破格”评聘,有突出成就可以不受任职年限与学历的限制。
美国大学素以人才高流动为特征,但是知名教授的稳定性也非常显著。像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加州伯克利等名校,有许多教授甚至从博士毕业时就进来,一直教到退休,但是,最典型的情况是被某校聘为教授以后,在该校一直呆下去。所以,和中国情况一样,年纪稍轻的人流动要大一些,而年纪与名气越大,流动就相对小一些。像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这些美国学界的大人物,基本上一生都呆在哈佛。
为了稳定教授队伍,美国一般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都试图聘请那些在学术上极有影响的教授为终身教授,这是许多人后半生一直呆在某校的基本原因,终身教授一般也称作某大学的讲座教授。在一般的讲座教授以外,还有以某人名字命名的讲座教授或教授。这在西方是共同的。以某人命名的教授知名度更高,如哥伦比亚的杜威讲座教授、牛津大学的齐切里道德——政治讲座教授、剑桥大学坦纳宪法讲座教授等。这些一般以某一学科的最知名的人名命名的教席,在待遇上、类似于我国的“特聘教授”。与我国的特聘教授不同的是,讲座教授有更严格的任期,一般在两年之内,有的只有几个月或一学期。
软硬兼施——人才测评理念
美国大学的人才测评注重真才实学,可以归纳为“软硬兼施”两个方面:一方面,看发表的论文或著作,但并没有数量的要求。另一方面,看他在教学与研究中的表现。一般而言,对于年轻人才,硬的方面看重一些,对老的教授,软的方面看重一些。
在美国大学,非常重视学术期刊的“档次”和文章的质量,在《美国社会学评论》或《美国经济学评论》上发表10篇非常一般化的文章,没有新意或重复自己的观点的文章,还不及一篇真正有见解的文章,所以,在美国,既有著作等身的名教授,也有著述极少的名教授。1991 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罗纳德·科斯,一生写的文章加起来只有中文300 多页,而获奖的论文竟是1937 年的论交易成本的文章,他的第二篇重要文章是在1960 年发表,但这并不妨碍他在芝加哥大学当几十年的名教授,新制度经济学和交易成本理论都是在他的思想启发下出现的。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怀尔斯教授。当时年仅32岁的安德鲁·怀尔斯(Andrew Wiles)就被学校大胆地聘为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怀尔斯埋头做数学研究,九年没有发表一篇论文,普林斯顿大学各级领导“九年不问怀尔斯教授在做什么”,沉寂了九年后,怀尔斯一鸣惊人,终于以长达130多页的论文终结了数学界最难的题目——“费马大定理”。声望和荣誉纷至沓来。1995年,怀尔斯获得瑞典皇家学会颁发的罗尔夫朔奖(Rolf Schock Prize),1996年,他获得沃尔夫奖(Wolf Prize),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这不得不令人感叹普林斯顿大学开放而包容的教师政策。
面面俱到——工作评审
美国大学任教的教授一般每年都要对其在过去一年的成绩进行一次书面汇报,该报告经系主任审阅后写得出对该教授的书面评语,然后交学院备案。工作汇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以全美排名第三的佐治亚理工学院为例):
1.教学
在美国,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授的最高职责,只有担任课堂教学的教师才能被正式称为教授,否则只能是研究员。课堂教学包括课时量和学生评估所得的分。课时量是和本系其他教授相比而论的。学生评估教师授课的质量是根据校方统一给定的题目来打分的。学生评价一位教师的教学是该教师教学成绩和水平的集中表现,该成绩是要被校方存档并作为未来提职和升终身制的重要依据之一。学生在每一学期结束的两周前对教师的教学进行书面答分,主要答分的项目分类比较详细,一共有十几项,每项答分是从5到0分好坏六个层次供学生无记名选择。根据这些答案,经过校方统一的计算机数据分析,将得分将被存入该教师的档案。
2.科研
科研汇报的第一个要求是本拿到的科研基金,报告应列出属于自己可以支配的项目的名称,基金数额,基金来源和基金的起至日期;第二个要求是本撰写的基金申请书的题目,申请部门,金额,本人的贡献和申请的结果;第三个要求是本撰写和发表论文的情况,包括书的章节,正式期刊的文章(发表了的和正在受审的),会议文献等;第四个要求是在国内外专业会议上被邀请做特邀报告和自己发表报告的情况。
3.服务性工作
教授对本系、学院和学校的服务性贡献,对专业学会的贡献,包括组织会议,学术带头和促进学科发展等,对专业期刊的贡献,包括编辑,审稿和制定发展计划,参与国内外重大基金的评审等,因为它标志着本人的学术水平和地位。
4.获奖情况
列出本的获奖情况以及该奖的重要性和被承认程度、下的奋斗目标和重大举措、专利申请、目前所从事的研究的题目和简短索引,以及人员分配情况等。
工作汇报提交给系主任之后,系主任按照材料情况进行打分。综合评估后,根据打分的结果,教授可以被分为四个类别:
A:对教学和课程发展有突出贡献但研究属于中等平均水平者
B:教学和课程发展属中等平均水平但具有杰出的科研能力者
C:教学和课程发展以及科研均属中等平均水平者 D:教学和课程发展以及科研都具有杰出贡献者
从以上的分项来开,比如作为一流大学并以研究为主的佐治亚理工学院,它的中心点还是教学和培养人才。学校的顾客是学生,而学校的产品也是学生,这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在美国任何教授都必须课堂教学,而且一些本科生的基础课往往是由有名的教授来担任。学校对研究也是相当的重视,因为它关系到学校的质量,声誉和排名,但没有一处提及SCI和片面追求发表文章的篇数。同时,在校内外的服务性工作也是很重要,因为它和学校的显示度有关系。
曾任哈佛大学校长的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1893-1979)说过一句话:“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代教师的质量。”这句话正是美国大学重视教师质量的写照。美国比较成熟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起到了关键的发展作用。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的,应该是其精细全面的各方考量,多元化和灵活性的评价处理。这样,既能保障高校教师安心教学和科研的权力,又能鞭策高校教师在真才实学的学术高峰上步步攀升。
(参考资料:《美国大学的教师评价体系给我们的启示》、《美国大学如何评审教授工作成绩》等文献。)
第三篇:班主任评价机制
凤梅小学班主任工作评价制度
一、班主任工作的指导思想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对学生进行 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在特区工作的班主任更是具有特殊的使 命,她不仅肩负着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 主义一代新人重担,还承担着改革开放前沿抵制资产阶级反动腐 朽思想侵蚀的重任。因此,班主任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全面 的严格的贯彻国家教委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和《小学生行为 规范准则》,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主动、积极、创新之精神关怀和爱护学生的发展,并通过各种健康、向上的活 动,努力使本班成为一个尊规守纪、团结活泼、奋发刻苦、朝气 蓬勃的集体。
二、班主任工作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班主任工作共分五个方面(1、常规工作;
2、思想教育; 3、班 风 学 风 ; 4、文 体 卫 生 ; 5、能 力 培 养,(一)常规工作
1、制定和执行班级工作计划,真实填写好点名册、班级日志和 学生手册、工作手册上各种原始记录。
2、每学期家访人次应占全班三分之一以上,并在工作手册 上写出简要的家访记录(何时、何故、效果)。
3、经常找学生了解情况或个别谈心,每周不少于 3-5 次,并在工作手册上有简要的谈话记录(何时、何故、效果)。
4、重视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如开学初的入学教育,日常 的安,劳动教育,每期不少于 5 次。
6、组织全班学生参加课外体锻等活动,广播操、眼保健 操、等活动参加人数达 95%。
(二)思想教育
1、经常进行理想和道德教育,形势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每学期期不少于 3-5 次。
2、根据上级或学校布置的重要思想教育活动做到积极响应 并能取得良好效果。
3、每学期举行 2-3 次有一定收效的主题班队会,做到会前 有计划,会后有简短小结。
4、有本班思想品德优良中差及各科学习成绩的基本情况表。不偏爱学生,不歧视特殊生,并有较典型的特殊学生转化情况综 合分析记录。
(三)班风、学风
1、班级有一个遵规守纪、尊师爱友、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团结向上的班风。全班全年出勤率为 95%,迟到人数每周不能超 过 5 人次。无违法乱纪现象和较严惩的事故。
2、班级有一个学习目的明确、勤奋进取、互相帮助、学习习惯良好的学风,全班主要科目学习总分在原有基础上有所上 升。
3、每学期初或末有 1-2 次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听取学生 对教学的意见,主动联系任课教师共同商讨改进教学方法,每学 期不少于 10 次。
(四)文化卫生
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和区以上单位组织的各种文化竞 赛活动并取得一定成绩。
2、重视防近视工作,全班眼保健操基本准确,全年近率保 持原有水平或略有下降,读写姿势合格率每学期递增 20%。关心 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达标人数符合上级有关标准。
3、搞好班级和包干区的卫生工作,坚持每天两小扫,每周 一大扫。
(五)能力培养
1、建立定期的学生干部会议制度,每期不少于 4 次。
2、发挥和支持学生干部在班级中的自治自理作用,每学期 有学生自己组织的班、队会课 1-2 次。
3、有计划地培养 1-2 名全面发展的典型。
4、主动为学校输送有一定能力的干部,积极指导少先队工 作,队活动正常。
(六)推动班级家长委员会运作
1、组织家长推选班级家长委员会委员,成立班级家长委员 会。
2、协助家长委员会委员进行人员分工,拟定学期工作计划。
3、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的感召力,引导家长们积极配合、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如:家教经验交流;及时反映孩子的思 想、心理状况等。
4、听取家长委员们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家长委员向家长 们宣传学校的理念举措,以畅通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渠道。
第四篇:高校教师论文:关于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
高校教师论文:关于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
摘要:如何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提高创新能力和科研质量,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本文对当前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校教师 科研业绩 考核 评价体系 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评价是教师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师履行科研职责,形成激励机制的有效手段。一个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挖掘教师发展科研潜力,引导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激励教师认真履行其的岗位职责,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因此,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使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能够进行相对客观的比较,对教师科研业绩做出公正、准确的评价,防止急功近利和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是高校人事和科研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对增强教师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中的主要问题 1.科研业绩考核评价数字化,重数量而轻质量。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评价量化的考核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可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相对来说比较公平。但一些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着过分量化、标准化的倾向,重数量考核而轻质量考核,以论文和著作的数量及科研经费的多少作为衡量教师科研水平的重要条件。如教师一年来的科研情况:主持或参与的研究项目,是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还是校级;是纵向课题,还是横向课题,有多少经费。发表了多少篇论文:是权威期刊、核心期刊,还是一般期刊;论文有多少被sci、ei收录,出版的专著有多少字等等。实行数字化管理,简单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在评价中的份量。由于教师科研工作量的酬金多少是根据教师本人当年所完成的科研工作量来计算发放的。所以,教师会只注重学术论文的数量,而忽略论文的质量,这不利于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
2.科研业绩考核评价忽视学科差异性。由于不同的学科和其学术研究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律性,其研究探索的途径、方法,研究周期的长短,出成果的形式都各不相同,不能采用统一的科研量化评价体系和标准对所有学科研究进行评价。如文科的研究评价涉及价值判断、历史判断和性质判断,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评价。而理工科的科研大多为应用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率高,直接经济效益明显,申请发明专利会较多,评价指标易于量化。再从高校科研分类来看,高校科研主要可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产业化三类。高校学科侧重点、科研条件等原因,造成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之间、文科与理工科之间,教师科研工作量差别很大。由于大多数高校在制定考核标准时,为了方便考核,通常以同一种评价标准来统一评价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难以实现评价的客观、公平和公正,影响了部分教师科研积极性的发挥。
3.过度的量化易使教师急功近利和发生学术不端行为。当前高校的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轻视过程、重视结果的问题。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主要是根据教师文章发表刊物的级别、承担科研项目的级别和经费数额等为依据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每一个人的年终酬金、职称晋升等直接挂钩。在这种政策的引导下,部分教师为了满足考核分数的要求,缺少了学术创新,乐于从事短平快的小项目的研究与开发,致使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很少,科研成果水平低下。一些教师甚至将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分成数篇来发表,或者东拼西凑应付考核。从近年来的高校学术科研成果来看,项目跟踪的多,文章原创的少。论文质量整体处于下滑的态势,虽然论文数量在急剧攀升,但被国际学术界引用的却很少。甚至发生“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
二、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制行政化。从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实行的是国家集中计划和政府直接管理的体制,高校是被作为政府机关的附属单位来管理,政府的教育行政体系深入到高校内部,高校的管理体制主要是沿袭行政管理的体制,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由行政主导,缺乏广大教师的参与,在评价标准和评价政策的制定上易表现出追求效益和效率的最大化。本来,按绩效评价理论,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符合学校的发展目标,才能改善教师的绩效水平,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也就是要求学校根据自己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时期的总体战略目标及具体的客观环境有针对性地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制行政化,许多高校都做不到这一点。
2.科研业绩考核评价指导思想导向功利化。当前,为了激发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科研的积极性,高校的各种激励政策,如岗位津贴、业绩津贴和科技奖励等纷纷出台,这些津贴和奖励的发放都是以科研业绩考核为基准的,存在功利化导向。由于高校科研考核评价存在功利化的导向,科研成果与利益挂钩,导致部分单位部门和个人过分强调产出而片面追求数量指标,心浮气躁和急功近利的趋向。教师如能多发表论文,多申请科研项目,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三、完善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的措施 1.根据学校情况和教师自身特点,实行分类考核评价。不同学科和类型的科研活动应当采用不同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评价的目标、内容要有所区别。因为不同的学科,其研究探索的途径、出成果的形式都各不相同。如对于从事理工科研究的教师,应从其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和成果转让产生的经济效益等方面评价其科研成果。对于从事人文社科类研究的教师,应从其在国内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及被引用情况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此外,由于每一个教师的年龄、科研经历、职业特长和职业目标等都有明显的差异。在设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指标体系时,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合理权重,细化考核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的科研工作业绩,提高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2.实行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的有机结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定量方法的优点在于它的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较高,可操作性较强,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小。但是,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不仅要进行定量分析,也要进行定性分析,做到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相结合。要符合学术发展的规律,把创新性放于首要位置,逐步由“以量为核心的评价”转向“以质为核心的评价”。例如,衡量学术论文水平,既要看是否在权威、核心刊物发表,也要通过综合考察论文的被引用次数、网上下载率等指标,进行更科学的评价。既要看到教师有多少科研项目、申请了多少专利、获得多少奖励;也要看到潜在的社会效益等情况,做到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有机结合。在评价科研数量的同时也关注科研的质量,使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更加公正、公平。
3.鼓励教师“十年磨一剑”,克服学术上的急功近利行为。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机制关系到教师的聘用、职称晋升、岗位津贴等方面,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学术研究的投入和价值取向。科研成果对教师来说既是动力又是压力,也是他们奋斗的目标,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由于当前高校教师科研激励机制的片面性,在考核上又制定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指标,使一些教师为了职称晋升、津贴分配目标等,存在急功近利、浮夸浮躁等不良风气和短期学术行为等。如喜欢做一些短平快的项目,完成的项目多,专利少,成果转化率低等情况。发表的论文数量多,质量低,引用率低。自顾自地写文章、做项目,难以形成科研团队,难以承担大项目。因此,高校要努力探索一种既符合科学研究发展规律,又符合本校实际的科学、合理的科研业绩考核评价标准,鼓励教师“十年磨一剑”,鼓励教师出原始创新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校科研工作上水平。
4.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广大教师的研究热情。没有考核的科研工作将可能是低绩效的工作。但是,对科研业绩过多地量化考核,对高校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未必能充分转化为科研动力,反而会容易使教师产生浮躁心理。因此,高校应以发挥教师的创新潜能为宗旨,为教师创造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激发教师研究热情。既鼓励成功,也允许失败。另外,学校要重视实验室和网络数据库等科研硬件条件建设,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使教师乐于科研活动过程而不仅仅是科研结果本身,使教师能“我要科研”,而不是“要我科研”,从被动科研转变为主动科研。
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问题。因此,高校要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和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不断研究改进和完善指标体系,及时调整评价内容,并吸取广大教师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与时俱进,完善科研激励机制,从而充分发挥科研绩效的评价作用,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燕刚,庾光蓉.我国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体系的导向及其合理性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9-123 [2]李俊杰.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教育发展研究,2011,(7):74-76 [3]周春燕.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评价及建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1):210-212 [4]杜伟锦.高校科研评价现状与完善途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4):61-64 [5]于敬,周玲.高校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 科技管理研究,2010,(18):73-75 [6]李星.关于高校教师科研业绩绩效评价的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
与产业化,2010,(5):40-41 [7]朱茜, 施晓峰.论对高校科研教师的非物质激励的思考[j].科技
管理研究,2010,(4):185-186 [8]郭建宏.试析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特点及治理[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0,(1):49-52 [9]田在兰.优化中国高校教师的科研绩效评估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8):238-239 [10]周文燕.我国高校科研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7):119-121
第五篇:高校教师人才测评招聘题目
高校教师人才测评招聘题目
一、填空题(7题,每空1分,共20分)
1.十八大“五位一体”中的“四个河南”指()
解析:根据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结合河南实际,我们提出打造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四个河南”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加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制度建设“两项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各方面工作再上新台阶。
2.高等学校的四大基本功能是()
解析: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高校四大基本职能。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任务,为未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就高校而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必须以高校的四大基本职能为根本着力点,积极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科学的发展。(1)高校要以提升质量为核心,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高校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贡献。(3)高校要发挥知识和科研优势,实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4)高校要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文化传承和创新职能。
3.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综合改革的四个基本要求是()
解析: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本质要求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四风”问题是指()
解析:四风问题是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由习近平在2013年6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提出。四风问题是违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
5.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五个基本标准是()
解析: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则应关注学生的学;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倡导主动、合作、探穷的学习方式,重视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般考察三方面:教师教学设计的合理与否,学生的参与是否积极,教学过程对学生创造性的激发程度。
6.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
解析:(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3)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7.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
解析:教育有两大基本规律: 一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称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二是,关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称为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二、选择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
1.高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技能人才)
2.“不陵节而施”属于(循序渐进)教育原则
解析:不陵节而施,出自《礼记·学记》。不陵节而施之谓孙(xùn):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
3.(依法执教)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
4.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性格)
5.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包括()
解析:学校教育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主要部分,是接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而系统实施的,具体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四个阶段。
三、简答题(2题,每题5分,共10分)
1.心理健康的标准是?
解析:一般说来,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2.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有?
解析: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本质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稳定性、必然性。教学规律是制订教学原则,选择和运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科学依据。主要包括四条规律。
1、简捷律。教学必须以间接知识为主,使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简捷地获得较完全的知识。使学生避免重复前人的错误和曲折,最有效地掌握知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攀登新的科学高峰。
2、育人律。在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着对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和影响。所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总是对学生的思想感情、立场观点、意志性格、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一定的影响,使学生受到一定的品德和思想教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质,言谈举止,无不对学生发生感染,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教师应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3、发展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使学生在智力、体力、审病美能力、劳动能力以及情感、意志、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辩证统一的,单纯抓 知识的传授或只重能力发展都是片面的。(不要象有些人说的,课改了,注重能力的培养,要淡化知识的传授。)智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无必备的知识,智力、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知识多,并不意味着能力强,其转化为能力需要实践的锻炼等条件。
4、二主律。在教和学的统一活动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主导是对主体的导,而主体却是主导下的主体。
四、分析题(1题,每题15分,共15分)
1.高职教师是否需要进企业锻炼?(运用高等教育学知识进行作答)
五、论述题(3题,每题15分,共45分)
1.“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如何理解?
解析: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一是将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直至研究生教育上下贯通;二是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构建“立交桥”,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与衔接。即“上下贯通、内外衔接”。
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
解读
《意见》提出,建设以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开放兼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一是将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直至研究生教育上下贯通;二是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构建“立交桥”,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与衔接。即“上下贯通、内外衔接”。
(1)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学习和成长渠道。给职校学生以更多的机会和希望,给劳动者以职业能力提升的支持,有充足的发展空间。(2)更多职校学生毕业可以拿“双证”。
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联手为职校学生成长铺路搭桥。
四、进一步完善高考招生制度、为职校学生搭建起多座“立交桥”。
五、县域内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要实现两个“大体相当”。
2.你认为高等职业学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重点做好哪些方面工作?
解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是解决三农问题、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
一、明确认识、科学谋划,是职业院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二、职业院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办学质量的措施
1、加强全面管理
2、完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3、建立多元化质量评价体系
4、优化学校资源配置
三、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客观上要求职业院校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正确处理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关系
2、正确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3、正确处理“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关系
3.从高等学校教师角度,如何加强自身诚信体系建设以及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解析:目前,我国高校中普遍未建立起系统的教师诚信体系。高校中诚信教育不到位,缺乏“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部分教师不能树立“诚信至上”的道德意识;高校教师诚信制度不健全,诚信评价、监督机制缺位,教师诚信记录、诚信信息不完整,导致了一系列教师诚信问题的出现。通过建立高校教师诚信教育机制、约束和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来构建有效的高校教师诚信体系。
当前,尽管各大高校始终将诚信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中心,然而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助学贷款、假文凭、假学术等现象仍呈增长趋势,这不但突显了部分大学生存在诚信危机的客观事实,同时也为高校的诚信教育拉响警钟。
加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我们呼唤建立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一、在教书育人中,以德育教育为先导,创建诚信的校风、学风,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二、在管理体制中要强化诚信道德建设,建立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体系。
1、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道德建设制度,以强化诚信教育。
2、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
3、在高校中积极拓展诚信监察渠道。
4、在学生自育时要强调诚信道德建设。
三、深化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建立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
四、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构建社会诚信文化系统,在环境建设中要体现诚信道德建设,引导学生共建和谐校园。
总之,高校的诚信教育的效果是事关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的大事,是事关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与命运的根本任务。我们全体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并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举措,真正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共创新时期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