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建立旅行社员工激励机制的措施
论建立旅行社员工激励机制的措施
学生姓名:张春
学号:20075127025 经济与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 指导教师:罗艳玲
职称:讲师
摘要:目前我国旅行社员工呈现出流失率过高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国旅行社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高层管理人才观念淡漠、旅行社现行薪金制度不合理、缺乏有效的精神激励措施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推进产权改革,转变用人观念,努力完善旅行社薪金制度,发挥精神激励的巨大作用的相关措施。关键词:旅行社;员工;激励机制
Abstract: China travel service staff at a high wastage rate,the extent of our travel service to the staff motivational mechanism of the senior management personnel with indifference, the current concept of salary system irrational and the lack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 encourage the spirit of the problem.In response to these problems,and changes in the reform of the property,travel agency to improve the salary system,a spiritual motivation to the role of the relevant measures.Key Words: Travel Agency;Employee;Incentive Mechanism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旅行社是智力密集型企业,旅行社之间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而目前我国旅行社人才流失率过高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旅行社的正常经营,大大削弱了旅行社的竞争力。造成这种情况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目前我国旅行社普遍尚未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
一、员工激励机制的概述
(一)旅行社员工激励机制的概念
旅行社员工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员工与旅行社相互作用的体现。一是旅行社可以运用工作激励,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二是旅行社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旅行社的归属感、1 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旅行社管理者要把物质激励与形象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予先进模范人物奖金、物品、晋级、提职固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形象化激励能使激励效果产生持续、强化的作用。
(二)旅行社员工激励机制的意义
员工激励激励在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源于旅游业特殊性、日趋激烈的竞争和激励对象的差异性等因素。旅行社员工激励是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旅行社必须建立自己的有效激励机制,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调动旅行社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才能吸引住人才,留住人才,才能够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旅行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为旅行社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具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旅行社的特殊性是以服务为中心,它出售的产品主要是服务。服务这种无形的消费品是不可贮存的一次性消费的特殊产品。服务人员身兼了生产和推销双重职能,其工作素质、工作态度、工作热情直接关系着旅行社的成败兴衰。因此,如何发挥旅行社员工的积极性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我国旅行社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旅行社行业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尽管国内外旅行社竞争的直接表现是市场竞争,但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虽然旅行社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得到逐步改善。我国旅游从业人员中旅行社经理队伍年龄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以中青年为主,40岁以下的占80.19%,七成的导游人员年龄在30岁以下,年龄结构偏年轻,但基本上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从知识结构看,我国旅行社从业人员的学历偏低,在导游人员中表现更为明显。导游队伍中高中、中职、中专学历者占41.7%,大专学历者占39.4%,本科以上学历者占18.9%。外语类导游人员的学历比中文类导游稍高一些,但大专及以下学历仍占52%。
在其他行业,正常的人员流失一般在5%—10%左右,而当前旅游企业员工的流失率竟高达20%以上。旅行社人才流失率已超出合理的范围,这一现象暴露出目前我国旅行社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高层管理者人才观念淡漠
首先,我国旅行社普遍存在高层管理者对人才重视不够的现象,人才资源的价值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其次,我国旅行社许多高层管理者对人才流失导致的旅 行社经营成本的增加,经营理念的流失及客源的流失等消极影响认识不清。大多数旅行社缺少对人力资源的长远规划,在人才的引进和使用方面急功近利。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许多企业只有用人观念,没有育人思想,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明显不足。如很多旅行社根本没有自己的人才规划,觉得没有人用时就招人。由于旅行社业员工流动性大的特点,旅行社普遍不愿投入资本对现有员工进行在职培训,认为这不过是为别的旅行社培养人才而已。因此,在很多旅行社特别是国有旅行社中,仍然讲究论资排辈,而学历高、旅游管理和业务知识全面的新人因资历不足得不到重用,无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旅行社现行薪金制度不合理
首先,按照我国的行业习惯,旅行社向游客收取的团费中是包含导游服务费的,这部分费用记入旅行社的营业收入,并成为导游工资的主要来源,游客以这种形式对导游的服务给予报酬。但在现实中,旅行社为了进行市场竞争不得不一再地压低团费,甚至恶性的价格竞争使团费低于采购成本,因此旅行社收不到导游的服务费。在这种情况下旅行社发给专职导游很低的基本工资,有些旅行社的兼职导游不但没有基本工资和“三险”等基本福利保障,反而还要付给旅行社团费、人头费等费用。这样的收入结构事实上对导游实行了违规激励,鼓励了导游的导购行为,促使导游以回扣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而导游人员在接待过程中收取回扣在我国《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是明令禁止的,是不合法的。
其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物质需要仍然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基本动力。所以说经济利益激励到目前为止还是激励的主要方式。目前,国内导游人员的收入主要由基本工资、带团津贴、“回扣”和少量小费构成。但只有专职导游才有基本工资,而且一般都很低,金额多在300元左右;至于小费,在海外旅游团中比较普遍,而在国内除了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少数旅游团外,基本上不多见。如此一来,“回扣”就成了大多数导游人员的主要收入来源。这反映了目前旅游行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导游获取收入的正当途径不能得到落实,旅游服务质量就无法获得本质的改善,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将受到影响。
另外,旅游业具有季节性较强、波动性较大的特点,导致导游人员收入的波动性、风险性大,再加上缺乏合理的薪金制度作保障,这势必造成旅行社人才流失率过高的局面。(三)缺乏有效的精神激励措施
人的需求是极为复杂的,有高低层次之分,除了满足员工物质需求之外,还要考虑他们对名誉、地位、成就的需要。而目前旅行社缺乏为员工提供富有刺激性的一系列精神激励方案,结果严重挫伤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其中缺乏福利激励是重要的一个方面,由于福利与作人员的劳动数量及质量无关,所以强烈暗示了工作人员与单位的关系,是同舟共济的大家庭的关系。这就满足了员工的感情的需要。因此,福利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在旅行社工作人员的收入中,既要有与工作绩效挂钩的劳动性收入又要有福利这种非劳动收入。这样,旅行社员工才能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为提高旅行社效益而服务。
对旅行社员工开展定期在职培训是有效的精神激励措施之一,可以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是对员工最好的福利待遇,是企业最有效的竞争手段。此外,诸如授权、沟通等措施也可以起到良好的精神激励效果。而我国大多数中小旅行社至今仍采用家长式的集权管理方式,不能做到及时授权,时刻要求下属按管理者的意志行事,管理者和下属缺少开诚布公、有建设性的沟通和交流,下属的建议和想法得不到重视,员工普遍抱着短期打工的心态。
三、我国旅行社员工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简单化
人力资源管理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但旅行社在这方面的管理力度远远不够,在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设计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相当落后,有许多旅行社将薪酬设计简单地理解为工资等级。在旅行社内部对人才的选拔、使用、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我国旅游产业集中度偏低,旅游企业普遍存在着“小散弱差”的状况。众多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进行恶性价格竞争,导致整个行业在总收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利润率却在不断下降,有些年份甚至为负利润率。这说明我国旅游产业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过度竞争状况。在过度竞争中,许多企业甚至全行业处于低利润率状态,旅行社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因此,大多数旅行社的组织管理形式是实行“承包责任制”,即旅行社将业务经营特许权和牌子全部或部分租赁给一个或多个人员,承包者与旅行社签订承包合同,期限一般为一年,承包者按年度交纳旅行社一定的承包费用。承包者拥有极大的经营管理权,包括独立的内部财务管理权,同一旅行社中的不同承包者之间存在相互竞争的关 系,承包责任制表现为承包者短期行为严重。
人力主管不熟悉本单位的人才现状,不明白本单位的人才需求,不能激发本单位的人才潜能,在使用人才时只凭感觉行事,甚至只会机械被动地例行日常事务,不会对本单位的人才现状和发展战略做研究和分析,更不用说具有完善的解决旅行社人才危机的措施与手段。
(二)绩效考核体系不严密,激励机制不健全
目前,许多旅行社进行绩效评价时把重点放在个人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而忽视了工作结果本身。因为个人素质只能说明员工的工作潜能,而并不代表实际的工作行为。科学的激励机制是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提高员工努力程度,取得更大业绩的重要管理手段。激励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薪酬外,还包括诸如成就感、更多的责任、个人成长机会、参与决策、工作满足感、满意的办公条件、满意的工作分工、乐趣感、有趣的工作、有挑战性工作、更大的工作自由、压力感、竞争压力等方面。人力资源是旅行社最重要的资源,没有员工普遍的积极参与,要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稳健的持续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三)人们对旅行社行业片面的认识
旅行社和其他许多服务性行业一样,人们都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人认为旅游业是一个新兴行业,我省许多大中专院校相继开设了旅游专业,导游人力资源及储备丰富。有的人则认为旅行社是吃青春饭的,特别是女游员。女导游工作年限短,成家后照顾家庭、养育子女,不适合继续带团,转向旅行社内部的业务部门工作。可以看到在各景点手拿导游旗的都是些年轻人,许多旅行社行业在招聘启事上都有年龄限制,在旅行社干了五年、八年的人员有很多转行到了其它行业。
四、建立有效的旅行社员工激励机制的相关措施
据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指出:绝大部分的员工对承担的工作只付出自己能力的20%—30%,而一旦受到有效的激励,就可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因此,建立有效的旅行社员工激励机制,对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产权改革,转变用人观念
我国旅行社许多高层管理者对人才流失导致经营成本增加、经营理念的流失及客源流失的消极影响认识不清,缺乏对人力资源的长远规划,在人才引进和使用方面急功近利。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许多企业只有用人观念,没有育人思想,对 人力资本的投入明显不足。同时,由于旅游业存在着明显的淡旺季之分,人力成本会给企业带来一定压力,因此,旅行社员工的整体固定收入较低,对导游人员的雇佣观念是“淡季放假、旺季使用”、只使用、不管理。
旅行社在人才上的竞争,其实质是企业机制的竞争,因为只有良好的经营管理机制,让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才能培养和留住人才。长期以来代表我国旅行社发展方向的大型旅行社基本上是国有,股权结构单一,未能形成较好的企业治理结构。因此,进行产权改革,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必然的选择。产权改革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进行股份制改造,股份制改造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旅行社由原来的对国家或上级部门负责转为对全体股东负责,摆脱了对行政机关的依赖,实行依法独立经营。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必须转换经营机制,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使企业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旅行社转变用人观念,真正重视人才在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意识到员工是企业能动的资源,未来的收益,从而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
(二)努力完善旅行社薪金制度 1.建立合理的薪金制度
在旅行社员工中导游人员的薪酬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为从根本上杜绝“回扣”等违规现象的发生,激发导游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我国应逐步建立合法佣金制,稳步提高导游人员的工资待遇,实施“高薪养廉”的政策。
所谓公对公佣金制度,是指旅游企业之间签订诚信公约,公开承诺不私授私收佣金;企业之间签订佣金协议,明确佣金的收授办法;旅行社与导游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导游人员劳动报酬的管理办法。公对公佣金制相当于将潜规则下的“回扣”操作公开化。实行公对公佣金制的优点体现在:政府可以获得税收;避免旅游商品的超高价格,维护游客的利益。但实施的难点在于能使旅行社、导游、旅游购物点、司机四方之间的利益协调一致。从理论上看,公对公佣金对导游和司机的既得利益有一定的损害,如何能获得其支持也需要设计更完善的方案。
合法佣金制是指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参加自主项目的花费直接付给自主项目供应商,自主项目供应商为答谢和鼓励旅行社给他们带来客源而付给旅行社佣金,这将增加旅行社的收入,又从根本上堵住了导游私收回扣的路子。在实行了公对公的佣金制度后导游的实际收入就会大幅度减少,这与导游承担的风险、付 出的努力是不相符的。因此增加了收入的旅行社应相应付给导游较高的工资,实施“高薪养廉”政策,使导游在带团过程中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而不是再像以往一样想方设法拿回扣。
2.积极推行员工持股计划
员工持股计划在西方企业中已被广泛采用,伴随着我国旅行社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员工持股计划也应试点运行。员工持股计划的特点是:让员工持有一部分企业的股票成为股东,员工不仅能获得劳动收入而且可以获得资本收入。员工的收益与其对企业的股权投资联系起来,从而将员工的个人利益同企业的效益管理,以及员工自身的努力等因素结合起来,带有明显的激励成份。员工会更加重视企业的发展,为确保企业在市场中的领先优势而积极献计献策。
3.建立完善的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
除了使员工获得合理的收入之外,旅行社还必须建立完善的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旅行社应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政策的规定,为旅行社的员工提供相应的福利,提供失业、医疗、养老、人身意外伤害等保险,以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为旅行社的长期发展获得不断的动力源泉。
(三)发挥精神激励的巨大作用 1.努力营造员工的成长和发展空间
新经济时代的人才非常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旅行社要不断增加旅行社人才的智力投资,开展在职培训,给人才不断提高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员工清楚地看到自己在旅行社工作的发展前途,从而培养旅行社员工的成就感,使员工与旅行社结成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
旅行社应为员工创造成功的机会,提供成才的条件,不断满足其成就欲望。对能力强的人才要及时授权重用,将他们推上管理和生产业务的重要岗位,赋予必要的参与权、决策权、处置权,同时可以鼓励他们开设分社,使其看到自己在逐步走向成功。
此外,旅行社各级主管应积极与员工进行有效地沟通,欢迎旅行社员工随时反映情况,提出意见与建议,并予以妥善处理,从而形成旅行社内部从上到下无尊卑之分,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的良好氛围,增强旅行社员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2.培育独特的企业文化,增强旅行社的凝聚力
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旅行社的员工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有利 于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培育健全的人格,从而在旅行社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做到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为此旅行社应创造出一种奋发、进取、和谐、平等的文化氛围,激励员工锐意进取,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参与旅行社的管理,逐步形成有利于整个旅行社行业发展的共同的价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使员工对旅行社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其继续在旅行社工作的热情。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行社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企业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最大程度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成员工个人价值与旅行社目标实现的双赢局面,激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目前来看,改善旅行社员工激励无效这一局面是提升行社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每个旅行社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组织要生存,旅行社要大发展,就必须从旅行社的实际出发,透彻认识并准确分析其激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引起问题的根本原因,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从根本上改进旅行社员工激励无效的局面,从而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大发展。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旅行社员工的动力之源,也是留住优秀员工的有效对策。旅行社管理者应将各种物质与精神激励方法有机结合,对员工的多样性需求给予多样的满足,以达到其最大的满意度。为企业留住优秀的人才,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最大最主要的资本。参考文献
[1]杜江,戴斌.旅行社经营管理比较研究[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13-15.[2]宋耘,傅慧.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21-38.[3]韦夏婵.入世后旅行社人才竞争对策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2):125-126.[4]黄婕,冯淑华.人才:旅行社的竞争资本[J].企业经济,2002,(12):6-8.[5]朱玉清.旅行社人才流失及其处理对策[J].邵阳学院学报,2003,(6):5-9.[6]郭鲁芳.旅行社留住人才策略探讨[J].商业研究,2003,(20):59-63.[7]马爱萍.信息旅行社战略管理思考[J].学刊,2003,(2):12-21.[8]冀莎莎.基于人力资本价值的旅游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D].燕山大学,2003,(02);2-3.[9]郭萍.中小旅行社人才开发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5:6-9.[10]钟华.旅游企业员工忠诚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6,(02):8-10.[11]熊伯坚,张根水.建立合理导游薪酬制度管理层面的思考[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6,(03):23-26.[12]吴丽霞.河南省旅游景区开发策略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05):78-80.[13]周美芳.中小旅行社导游人员的激励对策[J].消费导刊, 2007,(08):5-6.[14]Ann Fillman Pekruhn.Traveling To The Client[J].Pittsburgh Business Times,April 30,1996:2-6.[15]John Shors Ⅱ.Sales,Strategies and Safe Heavens[J].oines Business Record,February 10,1997:16-19.
第二篇:旅行社激励机制
XX旅行社导游人员激励机制
前言:旅游业以绿色环保、可持续性、及高带动性正在我国经济体系中扮演着不可小视的角色。而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我国知识经济时代和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开始临近,这些变化对导游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导游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无法适应现代游客对旅游的需求,严重阻碍了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以下以XX旅行社为例。
一、员工激励机制的概述(一)旅行社员工激励机制的概念
旅行社员工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员工与旅行社相互作用的体现。一是旅行社可以运用工作激励,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二是旅行社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旅行社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旅行社管理者要把物质激励与形象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予先进模范人物奖金、物品、晋级、提职固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形象化激励能使激励效果产生持续、强化的作用。
(二)旅行社员工激励机制的意义
员工激励激励在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源于旅游业特殊性、日趋激烈的竞争和激励对象的差异性等因素。旅行社员工激励是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旅行社必须建立自己的有效激励机制,才能够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旅行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为旅行社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旅行社的特殊性是以服务为中心,它出售的产品主要是服务。服务这种无形的消费品是不可贮存的一次性消费的特殊产品。服务人员身兼了生产和推销双重职能,其工作素质、工作态度、工作热情直接关系着旅行社的成败兴衰。因此,如何发挥旅行社员工的积极性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XX旅行社导游人员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1.数量上,从事导游工作的人数不多,而且导游人员的流动性大,稳定性不强。
2.导游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从学历结构来看,在导游人员中,在高中(中专)学历占42%,大专以上的学历只占48.3%。综合素质较好的旅游院校毕业生较少,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参差不齐,综合素质较高的导游人员十分缺乏。再者,外语导游员极其缺乏,而且外语导游元主要以英语导游为主。
3.导游人员薪金制度不合理
导游人员收入由工资、奖金、出团补贴、购物回扣和小费五部分构成。导游薪酬机制分为广义的报酬和狭义的报酬两类。广义的报酬机制:游客的旅游消费是这一报酬机制中全部资金流动的起点,游客付给旅行社团费往往很低,游客还要在自主项目上进行消费并直接付给旅游供应商。旅行社以工资、出团补助德国形式付给导游一定数量的报酬。自主项目供应商以一定比例从游客的购买额中拿出部分付给导游,进行商业贿赂,此即为“回扣”。一些情况下导游为了能够上团不得不向旅行社交人头费等费用,旅行社以此来弥补自己低团费带来的损失。导游报酬机制的狭义机制为:
第一种:导游收入=工资+出团补助+回扣+少量小费+其他 第二种:导游收入=出团补助+回扣+少量小费+其他
第三种:导游收入=导游服务费+回扣+少量小费+其他中介费。具体而言,目前专职导游员的固定工资一般在300-800元左右,带团津贴大致为每团每天15—30元左右,再者需要交纳一定比例的“人头费”,小费在国外团中比较普遍,在国内团中一般没有。于此,“回扣”则变成大多数导游员收入的主要来源,这点几乎是没有保障的,而且导游员还要承担淡季的“短暂性失业”而缺乏收入来源的风险。其次,旅行社没有为导游员没保险,没有相应的五险一金。需要指出的是,回扣并非是导游个人所得的收入。购物回扣最终基本由导游、司机、外联和各承包部门四个方面支配,来纳入旅行社的营业收入。
导游员的薪酬体制是一种畸形的体制,导游付出了大量艰苦的劳动,却得不到合理的工资,不符合经济常理,收回扣的方式不合法,又存在风险。所以现行的导游薪酬体制下,导游不管是“名”还是“利”都受到了损失。
4,从性别结构来看,导游员以女性导游员为主,而且几乎是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
5.按等级分,导游等级分布尤为为不合理,以中级导游的需求数量最多,初级和高级、特级导游弱之。
三、基于以上现状对导游人员采取的激励机制:
1.强化导游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导游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者自身素质、文化素养、知识层次的不断提高,对导游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训中要坚持业务培训、考核和职业道德教育并重,加强学习顺应潮流,与时俱进。
2.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建立一种既能使尽职的导游获得应得的回报,又能使导游为其质量问题付出代价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导游工作的积极性,保证导游服务的质量。
一是改革不合理的薪金制度,建立合理的薪酬制,提高导游员的物质待遇,满足其合理的物质需要,改善导游的生存环境,使其无后顾之忧。
二是建立导游员的职称评定机构,不断完善导游晋级制度,使其队伍走向职业化建设。
三是采取竞争淘汰机制激发导游员努力工作和不断学习的动力,通过营造氛围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以适应竞争和形式发展的需要。
3.建立完善的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
除了使员工获得合理的收入之外,旅行社还必须建立完善的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旅行社应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政策的规定,为旅行社的员工提供相应的福利,提供失业、医疗、养老、人身意外伤害等保险,以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为旅行社的长期发展获得不断的动力源泉。
4.发挥导游协会作用,健全导游激励机制
通过导游协会规范导游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可以以分散管理为统一管理,以形成竞争机制。除了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外,还可以授予荣誉。
5.加强相关行业的合作
采取相关公共关系措施,使媒体正面宣传,报道,提高导游的社会地位,让社会和广大游客认识导游、理解导游、尊重导游,从而使导游的个人价值得到认可,也使导游更加具有责任感、光荣感和自豪感、更加热爱导游事业。6.帮助导游进行职业规划,激励导游员的工作积极性。
7.进一步打破导游人员地域性就业限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导游人才市场和网上导游人才库,鼓励导游人员的跨地区流动,加强对导游从业行为的行政监督、行业监督和游客监督,在合理配置导游人才资源的同时,提高导游服务的整体质量。
8.推行考核,发放年终奖。
对于平常带团出色的导游应该给予奖励和适时的鼓励,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对工作感兴趣。在节假日可以分发些小礼品,或是奖金,特别是在年终时可以适情况分发奖金,以鼓励员工在新的一年更努力的工作,评选模范导游员。
9.积极推行员工持股计划
员工持股计划在西方企业中已被广泛采用,伴随着我国旅行社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员工持股计划也应试点运行。员工持股计划的特点是:让员工持有一部分企业的股票成为股东,员工不仅能获得劳动收入而且可以获得资本收入。员工的收益与其对企业的股权投资联系起来,从而将员工的个人利益同企业的效益管理,以及员工自身的努力等因素结合起来,带有明显的激励成份。员工会更加重视企业的发展,为确保企业在市场中的领先优势而积极献计献策。
四、实现激励的日常举措
1、合理性目标
旅行社的经理提出的目标一定要是明确的。比如,“本月销售收入要比上月有所增长”这样的目标就不如“本月销售收入要比上月增长10%”这样的目标更有激励作用。同时,目标要具有挑战性,但同时又必须使员工认为这是可以达到的。实践表明,无论目标客观上是否可以达到,只要员工主观认为目标不可达到,他们努力的程度就会降低。目标设定应当像树上的苹果那样,站在地下摘不到,但只要跳起来就能摘到。
2、适时的奖励与赞赏
马戏团里的海豚每完成一个动作,就会获得一份自己喜欢的食物。这是训兽员训练动物的诀窍所在。人也一样,如果员工完成某个目标而受到奖励,他在今后就会更加努力地重复这种行为。这种做法叫行为强化。对于一名长期迟到30分钟以上的员工,如果这次他只迟到20分钟,管理者就应当对此进行赞赏,以强化他的进步行为。可能大家会想不通,为什么迟到了20分钟还要赞赏他呢?很简单因为她进步了。
3、个别化激励
旅行社的经理人应当针对员工的差异对他们进行个别化的奖励。比如,有的员工可能更希望得到更高的工资,而另一些人也许并不在乎工资,而希望有自由的休假时间。又比如,对一些工资高的员工,增加工资的吸引力可能不如授予他“优秀导游员”的头衔的吸引力更大,因为这样可以使他觉得自己享有地位和受到尊重。
总结:据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指出:绝大部分的员工对承担的工作只付出自己能力的20%—30%,而一旦受到有效的激励,就可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因此,建立有效的旅行社员工激励机制,对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行社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企业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最大程度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成员工个人价值与旅行社目标实现的双赢局面,激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目前来看,改善旅行社员工激励机制是提升行社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每个旅行社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旅行社员工的动力之源,也是留住优秀员工的有效对策。旅行社管理者应将各种物质与精神激励方法有机结合,对员工的多样性需求给予多样的满足,以达到其最大的满意度。为企业留住优秀的人才,将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最大最主要的资本。
第三篇:论企业如何建立激励机制
论企业如何建立激励机制
【摘要】近几年来,人力资源不再像过去那样被当作一种成本,而作为一种重要资源越来越被企业重视。激励作为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文中就有关激励的一般性问题做了阐述,总结了企业中常用的激励方法和建立激励机制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激励
如何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在哪里?无数优秀企业的实践告诉我们: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众多内容中,激励问题是重要内容之一。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笔者试从有关激励理论、激励机制的作用、激励的模式及企业建立激励机制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方面入手浅作分析。
1.有关激励理论概述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在企业管理中,激励可以理解为企业通过创造满足企业人员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企业人员的各种潜能及努力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员工为什么可以被激励?怎样的激励才算是有效的激励?要弄清这些问题就必须了解什么是“需要”。需要是指个体由于某种重要东西的缺乏或被剥夺而产生的紧张状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激励理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它把员工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各层次的需要可以相互转换。在众多的需要中有一种是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需要,称为优势需要。员工工作的动机正是为了达到需要的满足,尤其是优势需要的满足。只有需要达到满足,员工才有较高的积极性。
员工各式各样的需求正是激励的基础。激励手段必须针对员工的需要,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另外,好的激励手段还应该引导员工的需要向高层次发展。总之,只有让员工满意的激励措施才是有效的。要建立使员工满意的激励措施,就要立足员工的需要。
2.激励机制的作用
2.1 吸引优秀人才
在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中,往往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丰厚的福利待遇、快捷的晋升途径来吸引企业需要的人才。
2.2 开发员工潜能
美国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在对员工激励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分配制度仅以发挥20%~30%的能力,如果受到充分激励的话,员工的能力可以发挥80%~90%,两种情况之间60%的差距就是有效激励的效果。
2.3 留住优秀人才
彼特.德鲁克认为,每一个企业组织都需要3个方面的绩效:直接的成果、价值的实现和未来的人力发展。缺少任何一方面的绩效,企业注定必垮。在这3方面中,对“未来的人力发展”就是来自激励工作。
2.4 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
科学的激励制度包含有一种竞争精神,它的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组织成员就会受到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将转变为员工努力工作的主要动力。
3.激励的模式
有关激励的理论有很多,管理实践中常用的激励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即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来达到激励职工工作的目的。常见的物质激励主要有薪资激励、福利激励和股权激励。
(1)薪资激励与福利激励
薪资激励就是通过对员工薪资体系和薪酬水平的合理设计,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薪资通常包括基本薪资、奖金和津贴等。薪资使员工从企业获得的较为稳定的经济报酬,为员工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
广义的员工福利,一是法定福利,即政府通过立法,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税(费)的方式提供的具有强制性的社会保险项目,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另一层次的员工福利,是用人单位或行业在没有政府立法要求的前提下,为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吸引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人才,并鼓励他们在岗位上长期服务,而主动提供的福利,这种福利可以称为用人单位福利。单位福利具体包括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通讯补贴、教育补贴、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
(2)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指通过公司股权的安排,实现对员工激励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①股票期权
实行股票期权的目的是为了将企业利益和经营者的利益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有利于吸引优秀的人才和激励员工参与公司的发展。股票期权的范围仅适用于公司经营管理者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群。
②股票增值权
股票增值权的持有人可以不通过实际买卖股票,仅通过模拟股票认股权的方式获得公司支付的公司股票在规定时段内的市价差额。股票增值权适用于公司股价成长性好的上市公司。
③限制性股票
是指员工只需花费很少的个人投资即可获得的股票,但需要最低服务年限,否则一切权力都将被剥夺。这种方式有助于留住人才,适用于对企业经营业绩不承担直接责任的高绩效员工。
④股票赠与计划
股票赠与计划是指将股票无偿赠送给高绩效员工的一种股权激励方式,企业往往要求员工在达到一定的资格条件(通常要求达到一定的服务年限)之前一般不会立即拥有股票的完全所有权。一旦渡过了股票被没收的风险期,员工就拥有了倍增于股票的完全所有权,这时员工所得的股票收入将会被视为一般收入。这种方式适合于对经营业绩不承担直接责任的高绩效员工。
3.2 非物质激励
非物质激励是指企业采取货币以外的方式激励员工,主要包括以下方式:
(1)带薪休假
①享受国家法定的福利,指企业在员工非工作的时间里,按工作时间发放工资和福利的一种制度。
②除以上国家法定的福利外,企业组织的短期休闲度假等。
带薪休假制度有利于缓解员工因竞争激烈、工作紧张而带来的压力,可以为员工的身心调整提供便利的条件,使其在正常的工作时间里更加高效地工作。
(2)职业发展
员工工作的目的除了获取物质需要外,还要追求个人事业的发展,提供明晰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良好的晋升机会是对员工的重要激励方式。职业发展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激励因素,对员工特别是处于事业发展阶段员工的激励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3)工作激励
工作激励是将工作本身变成一种激励方式,使员工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从而获得最大的满足。常见的工作激励包括:临时授权、增加工作的挑战性、肯定员工的工作成就、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实行弹性的工作方式、提供稳定的工作机会等。
(4)培训激励
培训激励是指企业将培训作为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手段。企业通过培训员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员工通过培训,可以挖掘自己的潜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从事更加具有挑战性和竞争性的工作,从而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实现自我价值。
(5)荣誉激励
荣誉是企业对个体或团队的崇高评价,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荣誉激励适用于企业的所有员工。
(6)参与激励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的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职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7)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就是加强与职工的感情沟通,尊重职工,使职工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
(8)企业文化激励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能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内在的约束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会对员工的行为产生永久的激励作用。
4.企业建立激励机制需要注意的事项:
4.1 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例如有些企业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实行不偏不倚的原则,极大地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平均等于无激励;而且目前中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力量在物质激励上大做文章。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因此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4.2 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那么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而且这些因素对于不同企业所产生影响的排序也不同,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在年龄方面也有差异,一般20-30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的比较高,因此“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31-45岁之间的员工则因为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4.3 企业家的行为也是影响激励制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企业家的行为对激励制度的成败至关重要,首先是企业家要做到自身廉洁,不要因为自己多拿多占而对员工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是要做到公正不偏,不任人惟亲;要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尊重支持下属,对员工所做出的成绩要尽量表扬,在企业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后是企业家要为员工做出榜样,即通过展示自己的工作技术、管理艺术、办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下属对自己的尊敬,从而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总之企业家要注重与员工的情感交流,使员工真正的在企业的工作得到心理的满足和价值的体现。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管理》.人民大学出版社.[2]《现代企业管理原理》.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第四篇:如何建立基层员工的激励机制
如何建立基层员工的激励机制
作为基层区级局,如何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切实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员工队伍建设是根本。如何满足员工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需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加快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是摆在区级局领导班子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一、激励机制及其作用分析
“激励”一词是心理学上的术语,是指为满足人们生理的、心理的愿望、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通过有效地启迪和引导,激发人的动机,挖掘人的潜能,引发和增强人的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即内驱力,使人达到一种兴奋的状态,从而把外部的刺激转化为个人的自觉的行动,朝着所期望(或规定)的目标前进的一种目的性十分明确的管理活动。
激励机制就是通过诱导因素、产权和约、组织设计以及各种报酬与补偿等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把各种激励方法与其他措施相配合,实现现代企业良性运行、快速发展的激励体系。具体来说,是指激发经营者及其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经营者与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经营者及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并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展下去。管理大师彼 得.德鲁克曾经说过:经营者的任务不在于改变人,而在于有效活用个人长处,以增强组织的工作效果,因此有效的激励机制的建立和运作便是一个企业成长的关键。
激励机制一旦形成,它就会内在的作用于组织系统本身,使组织机能处于一定的状态,并进一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激励机制对组织的作用具有两种性质,即助长性和致弱性,也就是说,激励机制对组织具有助长作用和致弱作用。
1、激励机制的助长作用
激励机制的助长作用是之一定的激励机制对员工的某种符合组织期望的行为具有反复强化、不断增强的作用,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作用下,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成长。称这样的激励机制为良好的激励机制。当然,在良好的激励机制之中,肯定有负强化和惩罚措施对员工的不符合组织期望的行为起约束作用。激励机制对员工行为的助长作用给管理者的启示是:管理者应能找准员工的真正需要,并将满足员工需要的措施与组织目标的实现有效的结合起来。
2、激励机制的致弱作用
激励机制的致弱作用表现在:由于激励机制中存在去激励因素,组织对员工所期望的行为并没有表现出来。尽管激励机制设计者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激励机制的运行,能有效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组织的目标。但是,无论是激励机制本身不健全,还是激励机制不具有可行性,都会对一部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起抑制作用和削弱作用,这就是激励机制的致弱作用。在一个组织当中,当对员工工作积极性起致弱作用的因素长期起主导作用时,组织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直到走向衰败。因此,对于存在致弱作用的激励机制,必须将其中的去激励因素根除,代之以有效的激励因素。
二、烟草行业基层员工激励机制现状
当前,区级烟草局为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采取的激励方式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过程激励和综合激励四种。
物质激励主要表现为薪酬分配。包括:工资,即企业员工劳动报酬;奖金,即超额劳动的报酬;津贴,为了补偿和鼓励员工在特殊岗位和特殊环境下从事特殊劳动或额外劳动而给予员工的一种补偿性的劳动报酬;罚款,即对员工工作过失或过错的一种惩罚性的补偿;工资、奖金、津贴、罚款都属于摸得着的“硬通货”,无论采取哪种激励模式都必不可少。
精神激励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机会激励、考核激励等。目标激励体现为推行目标责任制,将各项指标、重点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及每个员工,并对目标落实情况优秀的部门级个人给予奖励;榜样激励体现在以竞赛、评选等形式,挖掘各条工作战线上表现突出的员工,并给予荣誉奖励;机会激励体现在将培训、考察学习的机会发放给合适的员工,使其更加主动地学习知识并灵活运用;考核激励体现在开展全员绩效考核,工作效果直接与其收入挂钩,并作为年终评选的重要依据。
过程激励指在员工成长过程中采取不同的培养形式,使其在企业管理、业务领域上成为中坚骨干力量;对一般员工进行关心爱护、帮扶救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和身心上的困难。
综合激励指在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过程激励的同时,以强制约束手段限制其违法违规行为,牢固树立员工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职业道德。如烟草行业行为规范、党风廉政建设腐败风险防范等系列规章制度的健全,为基层员工提供了行为指南,有效地维护和提升了烟草企业的社会形象。
三、烟草行业基层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把激励等同于奖励
由于实行国家垄断经营的专卖制度和分级垂直管理,烟草行业用人制度的特点是“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往往只片面地考虑正面的奖励措施,而轻视或不考虑约束和惩罚措施。从完整意义上说,激励应包括激发和约束两层含义,奖励和惩罚是对立统一的。激励并不全是鼓励,它也包括许多负激励措施,如罚款、降职、淘汰激励等。在每个企业中,员工都有不同的行为方式,但其中有部分行为并不是企业所希望的。对希望出现的行为,公司可以采用奖励进行强化;对不希望出现的行为,按照激励中的强化理论,可采用约束措施和惩罚措施,即利用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控制技术,如批评、罚款、淘汰等,来创造一种令人不快或带有压力的条件,将员工行为引导到特定的方向上。
(二)平均主义盛行
烟草行业一些岗位存在职责划分模糊的情况,导致考核体系设计不够科学,主要表现在:
考核指标设置无导向性、各岗位人员对效绩考核体系、考核指标、考核标准的认识与理解不到位;考核无具体操作流程,容易形式化等。由于没有辅以系统科学的评估标准,最终导致实施过程中的“平均主义”,例如评优中的“轮庄法”、“抓阉法”等等,打击了贡献大的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建立起激励制度后,员工不但没有受到激励,努力水平反而下降了
(三)忽视精神激励
事实上人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美国的一项有关激励因素的研究
表明,企业员工把经理对其某项完成工作的赞扬列为所有激励中最重要的。只重视物质激励而忽视了精神激励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员工的积极性,产生激励与需要的错位。而且空洞的精神激励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因此在建立激励机制的过程中要增加精神激励的手段和方法。
四、完善烟草行业基层员工激励机制的设想
(一)奖惩并用,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选拔用人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配置体系,关键是要彻底打破依靠指令性配置员工的单一模式,建立开放的、与市场接轨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通过有效的业绩能力考核,实现优秀外聘职工向人事代理人员、人事代理人员向正式职工的身份转换,进而提高他们的各项待遇,逐步实现同工同酬,为外聘人员的成长开辟通道,促进关键岗位人才队伍建设,给新调入的人员增加压力和工作动力,同时有效地控制企业的人工成本。
(二)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体系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薪酬福利和工作环境等,这些因素对于不同文化的企业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在制定激励制度时要体现科学性,企业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不断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激励制度一定要体现公正的原则。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其绝对值,而要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通过比较,判断自己是否受到了公平对待,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工作态度。因此,企业要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并且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
(三)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重
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应有机结合,互相补充,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在不断满足员工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加强精神鼓励,使员工在工作中能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才能更好地激励他们为企业的发展多做贡献。对于一些工作表现比较突出的优秀员工,我们完全可以采用精神激励的方法,给予必要的荣誉奖励。对于渴
望社会赞同的员工,管理者可以公开对他们的成绩表示认可,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也可以设计一定的级别和头衔并创造出足够的层次,以便让员工一次又一次地提升。为了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激励,管理者还可以召开会议来表扬那些有成效的团队。
总之,建立基层员工的激励机制,应在全面了解基层员工的真实需求上,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合理地使用多种激励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施展出最大的潜能,保质保量完成上级的工作部署,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第五篇:浅析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建立
浅析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建立
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文章根据企业现行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激励基本原理,提出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员工激励手段和措施。
关键词:激励机制;激励原则;激励措施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最本质的竞争是人才竞争,是企业所拥有的认同企业理念、具有知识、技能和高度工作热情的企业人力资源之间的竞争。著名管理顾问尼尔森(Bob Nelson)认为,未来企业经营的重要趋势之一,是管理者不再扮演权威角色,只有间接引爆员工潜力,企业才能创造最佳效益。因此,如何培育人才、使用人才,成为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研究的重点,许多管理者都希望在本企业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今天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一、充分认识企业建立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激励一词译自英文单词“Motivation”。激励一般是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它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即人们常说的调动积极性。激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需要的满足过程。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动机性的行为,即所有人的行为都是有一定目的和目标的。而这种动机又起源于人的需求欲望。有需求欲望就会产生动机,有了动机就有行为。一种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是整个激励过程的起点。因此,一个激励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需求的满足过程,激励对于企业管理至关重要,员工能力和天赋并不能直接决定其对组织的价值,其能力和天赋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机水平的高低,无论一个组织拥有多少先进的技术设备,除非由被激励起工作动机的员工所掌握,否则这些资源不可能产生价值。
二、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企业基本都建立的员工激励机制,但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共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激励手段“一刀切”,对所有的员工应用相同的机制措施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许多企业在实施激励措施时,并未对员工的个性需求进行认真的分析,“一刀切”地对所有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结果适得其反。
(二)激励制度单一,忽视精神激励
现实中,有些企业管理者不考虑员工的内心需要,一味使用物质激励手段。物质需要虽然是员工关心的重要方面之一,但不是唯一,职位的晋升、荣誉称号授予、成果的评价及对人的信任尊重等,都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而激发人的积极性。在激励时不分层次、不分形象、不分时期,都给予物质激励,造成激励的边际效应逐年递减,激励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在激励时必须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进行有机的结合,必须在形式上多样化,这样才能保证实现激励效应的最大化。在制定激励措施之前,要搞清楚员工最需要什么,然后再制定相应的激励手段,才能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
(三)缺乏考核依据,激励成为无源之水
在一些企业中,实施激励制度后,员工不但没有受到激励,努力水平反而下降了。某公司推出“年终奖”计划,本意希望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但是因为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系统科学的评价标准,难以对员工进行合理的业绩考核,最终导致实施过程中的“平均主义”,打击了贡献大的员工的积极性。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是孤立的,应当与企业的一系列相关体制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其中,评估体系是激励的基础,有了准确的评估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提高激励效果。
(四)激励时机不当
激励时机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超前的激励可能会使工作人员感到无足轻重,迟来的激励可能会使工作人员觉得多此一举,产生淡然置之的心理,从而削弱激励的作用。应当选择恰当的激励时机,基本原则是及时性,应该在需要激励的事情结束后马上进行,才能达到激励的效果。
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基本原则
在建立企业员工激励机制时,应当遵守基本的激励原理。
(一)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对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来说,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都是必不可少的。经调查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对各类人员来说,把生存需要作为第一需要的仍然占大多数;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说,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也是比较强烈的,主要是地位、权力、工作的挑战性等的需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是对人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而人们这两种需要的层次和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一般来说,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人们的物质需要比较强烈,而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条件下,人们的精神需要比重会逐步加大。此外,文化程度、职业、思想境界、品德修养等因素也会对人的需要产生一定的影响。激励的出发点是满足员工的需要,在制定和实施激励政策时,只有不断了解员工的需求层次和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才能收到实效。
(二)适时原则
激励时机直接影响激励效果,应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一般来说,根据激励时间与工作性质、复杂程度和完成周期的关系划分,可将激励时机分为期前、期中、期末3种形式,具体如下:期前激励:在工作开始前,公布任务指标和相应奖惩措施。适用于工作周期长、任务明确的情况。期中激励:在工作进行中,分阶段规定任务指标和相应奖惩措施。适用于工作内容庞杂、需分阶段完成的任务。期末激励:在工作完成后,在总结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激励。适用于工作任务复杂,开始时难以确定指标的情况。除上述激励时机形式外,激励时机还包括多种形式。如根据激励时间快慢划分,可将激励时机分为及时激励和延时激励;根据激励时间间隔规律划分,可将激励时机分为规则激励和
不规则激励等。在激励工作中,应根据客观情况,灵活地选择激励时机,有时还可以对多种激励时机形式进行综合运用。
(三)适度原则
在人才市场中,企业的薪酬标准、福利待遇、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要有吸引力,才足以战胜其他企业吸引企业所需人才,同时也才能达到留住人才的目的。但在制定激励方案时同样要考虑成本因素,激励制度必须受经济性的制约。加强对员工的激励,物质激励是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而提高员工的薪酬水准,固然可以提高其竞争性与激励性,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导致人力成本的上升。因此,因激励而增加的成本费用应该坚持不超过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员工具体激励措施
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在遵守基本激励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具体激励措施。
(一)了解员工需要,因人而异进行差别激励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不同于其他人的个体,每个人参加工作的动机或需要也不尽相同,只有当职务很好地满足了个体的需要时,员工才有可能对工作保持持久的热情并提高对企业的承诺与忠诚。因此,一个好的管理者要经常走出办公室,通过与员工的沟通,管理者才有可能更准确地了解企业的情况,了解员工的兴趣、习惯和敏感的事物,从而在制定激励机制时能够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找到他们的激励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以满足不同员工的需求。同时在这种形式的平等自由的沟通中,也有利于唤起员工的参与意识和工作热情,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二)多种激励机制综合运用,注重精神激励
物质激励是物质刺激的手段,可以激励员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精神激励是员工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精神奖励的方式可以
是授予某种象征意义的称号,也可以是对行为、价值观的认可与赞赏,职务晋升、荣誉称号授予、成果的评价及对人的信任尊重等,都可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而激发人的积极性。企业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一是薪酬激励。薪资等物质因素是员工关心的最重要方面之一,运用好物质激励首先是要有合理的薪酬设计。要打破薪资分配和奖励中的平均主义,对那些工作表现出色、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应给予重奖,以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在薪资分配上,要建立以绩效为依据的分配机制。员工凭竞争上岗,靠贡献取酬,形成一个合理的分配机制。二是参与管理激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如自我发展计划、合理化建议、雇员调查、员工评议、授权等,使职工在管理和决策中发挥作用,以激发其工作动力和热情。通过参与管理,可以形成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和成就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参与的员工越多,激励的效果越明显。三是情感激励。情感激励既不是以物质利益为激励手段,也不是以精神理想为激励手段,而是以个人与个人或组织与个人之间的感情联系为手段的一种激励方式,其主要是通过调节人的情绪系统,实现激励的目的。情感激励要求企业管理者把每一名职工当成自己的亲人,使他们感受到,企业不是以他们为获取利益的手段,而是把他们视为企业大家庭的一员,从而确保了职工的忠诚和工作积极性。四是企业精神文化激励。员工所进行的所谓道德、价值、观念方面的激励,都是建立在对现代企业文化或组织文化的认同基础之上的。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凝炼出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企业精神,在员工中形成强烈的使命感和持久的驱动力,员工在企业精神的激励下,能够完全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信念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我激励的主动性,激发员工巨大的工作热情。此外,对个人的培训才能展现的机会,领导对其工作成果的理解、关心和赞赏,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改善,同事间的团结与和谐等也是精神激励的因素。
总之,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激励措施的组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凤敏.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管理艺术[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2、齐荣生.企业建立激励机制的必要性[J].河南科技,2008(10).3、任倩.浅谈企业如何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J].甘肃科技纵横,2006(3).4、王文联.组织员工的激励原则及策略实施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9).(作者单位:新疆油田公司乌鲁木齐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