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良好文化.促校园和谐doc

时间:2019-05-14 22:5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育良好文化.促校园和谐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育良好文化.促校园和谐doc》。

第一篇:育良好文化.促校园和谐doc

育良好文化,促校园和谐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精神,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它主要体现为物质文化、教育文化、管理文化以及文化活动。优秀的学校文化应该是一种历史的积累,需要精心培育、长期积累,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发展。它既可以提高师生的文化生活质量,又是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学会做人、做事起着 “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可以说,优美的校园环境和高尚的校园文化是最直观的隐性教材。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格调高雅的校园环境熏陶人,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人,以蓬勃向上的校园精神激励人,以规范科学的校园制度约束人。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师生为中心”,贴近师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行为实际,注重实际效果。在此基础上建设的校园文化,才能具有和谐校园的内在本质和外部形态,才能产生让人满意的效益。

怎样才能建设好校园文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突出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因为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也是形成学校物质文化和管理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对师生具有一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它容易成为大家认同的目标,并与师生的成长与发展相融合,贯穿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只有在被大家认同的基础上,才能逐步积淀为学校的文化。因此,只有用科学的发展观解决学校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和制度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最终实现校园的和谐。

二、建设丰富高雅的物质文化

学校师生长期生活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校园环境的基础设施是学校文化的硬件,不仅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对人的思想、情绪、情感都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载体,从中可以映射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因此学校物质文化一定要明确体现办学理念,突出人文内涵,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校园面积有大有小,但是利用不同的场地都可以做大文章,关键是如何利用学校的一草一木去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要突出丰富与高雅,把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师德 教育和养成教育的内容渗透到里面。通过这些无声的语言让师生们去感悟校园文化的魅力,感悟所从事职业的魅力。利用校园的物质文化突出对师生的影响,有利于形成师生共同成长的氛围。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注重校园景点建设、校园绿化以及场、室的文化建设,力争这些硬件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文化内涵,让校园处处会说话,处处能育人,避免单调生硬。

三、制定和谐融洽的制度文化

教育是充满阳光的事业,那么校园制度文化的内涵就更应该体现和谐与融洽。学校的管理制度一方面要体现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另一方面要突出人文环境的建设,把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结合,实现管理的最优化。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树立“领导即服务、管理即服务、教育即服务”的理念,领会和掌握“人本思想”的真谛,突出人本管理的主体性地位。通过履行管理智能,使人的主体价值得到体现。

在人文化管理过程中要学会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服务人。要把尊重教师、服务学生当作最重要的事情;要搭建民主的平台、理想的舞台,营造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如激发教师主人翁的意识,调动教师参与管理的热情,积极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让教师的精神和人格得到自由的舒展;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功能用室、场地器材等教学设施;通过教职工良好的服务去陶冶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管理制度要突出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如奖励激励、评价激励、情感激励等。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敬业的精神和乐业的态度。管人,重在管心;用人,贵在用人之长,挖掘人的潜力,形成人的合力。用人,更要发展人;留人,做到感情、待遇、事业三留人。

要注重营造校园竞争与协作的氛围,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激发教师个体与群体的潜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培育良好的团队精神。

实践证明,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能促进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有更深层次的感悟,当教师把日常工作当作自己成长的载体时,会把知识的传授与生命情感交融为一体,他们便把敬业升华为乐业,去尽心的改变自己、超越自己,去追求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

四、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折射和反映,其核心是精神文化,而这一文化的核心又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精神文化在本质上是用文化唤醒和高扬师生的主体意识,关注师生真正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使师生在总体上具备共同的奋斗目标,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自觉认识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深入了解培育校园文化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强烈的校园文化心理。当达到了这一步,只要学校领导者善于引导,善于充分调动师生的这种心理,善于激发这一心理所带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则学校运作自然就会协调而有序,从而有效促进校园的全面和谐。

五、创办清新健康的网络文化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校园师生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师生的思想观念和学习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它那快捷方便、信息丰富、交互性强的优势,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载体和新途径,但网络上信息庞杂、空间虚拟、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又使得传统的思想意识、思维方法和审美方式等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应对挑战,抢占思想舆论和科技传播的制高点,用正确、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丰富、尖端的科学知识占领网络阵地,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灵魂人物的校长,在这方面应该积极介入,加强引导,做好督察。应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注重网上管理、监控和引导,努力保证学校网络文化的质量。另外,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让学校领导和师生双向互动,彼此真诚沟通,增强群体合力。例如,当师生需要对学校工作了解和提意见时,可通过论坛等形式,开诚布公地发表个人见解,学校领导可以在论坛上答复;而如果学校领导需要向广大师生征集意见寻求参谋时,也可通过网络发布消息,号召大家参与讨论,让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通过这些方法搭建沟通的桥梁,能实现校园的安定和谐与团结有序。

六、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文化 教师和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没有学生参与的文化,不能称其为校园文化,让师生成为校园文化的策划者与构建者,这是校园文化活力的根本所在。校园活动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德育活动、学习活动、文体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要突出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应强调师生的参与性,让教师在学校里能展示一门特长,能创立一种风格,能有一项新发现等;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学会一门艺术技能,擅长一项体育活动,获得一次登台的机会,留下一件值得回忆的作品,做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情等。通过提高参与率,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悟,在参与和探究中去发现和提高。通过活动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和谐的课堂文化不仅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进行文化思想的交流,受益的不仅是学生,教师在活动中也不断进步,从而达到教学相长。除此之外,结合新的教育形势还可以在校园内开展一些以感恩教育、科技教育、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存技能训练、个性特长展示等为主题的专题教育活动。以影视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家校同育、社区共建、校际联谊、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教育形式来开展。

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蕴涵着巨大的教育价值,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大量的事实表明:成功教育的特点是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发生的,这种教育往往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学校文化在这方面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当用文化经营学校,以文化孕育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演奏和谐校园的最佳乐章,使校园这个知识的海洋能真正成为孩子们自由翱翔、健康成长的地方。

第二篇:“以人为本”促校园和谐

“以人为本”促校园和谐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重要基地,因此,学校教育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致力于和谐校园的创建,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创建和谐校园。校园和谐与否,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校园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的大家庭,教师的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都在此赖以进行,如果没有一个和谐的环境,领导与老师关系不和谐,老师与老师关系不和谐,老师与学生关系不和谐,学生与学生关系不和谐,那么一切美好的教育理想都将是一句空话,永远无法实现。

一、团结和谐的学校领导班子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和谐校园的生存与发展,教师是根本,班子是关键,校长是灵魂。只有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全校师生员工才能团结一致,有共识,同努力,形成最大的合力。因此,抓好包括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在内的班子建设,就成了创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学校的工作纷繁复杂,比如安全工作、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卫生工作乃至校园美化工作等等,千头万绪。校长作为这些工作的总执行者,想独自把这一切都做圆满做精致是不可能的,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校长要善于把自己的目标变为学校全体教师的目标,让所有教师都成为自己的助手。拉紧教师的手,携手共进,这样一则缩短了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把学校的发展与困难让教师有充分的了解与认同,营造一种宽松、协调、体恤、包容的氛围,就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工作合力。

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根本

教职工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是创建和谐校园的主体力量,因此,加强教工队伍建设是保证创建和谐校园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

在校园里,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建立在如何共同教育好学生之上。如果大家都是亲密的伙伴,在工作中学会分享,在工作中学会给予,在工作中学会宽容,时时处处事事从教育教学的需要出发,形成良好的群体环境,这样不但老师有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同时这也能给学生一种示范性的作用,成为对学生一种示范性的和谐教育。

同时,学校必须从教职工的长远发展出发,支持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和业务培训,为教师提供乐业的空间、发展的空间、创新的空间,发掘教师的潜能,激发教师的内部动力。任何一所学校,必须通过全体教师齐心协力,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因此,学校应大力提倡同心同德,团结乐群的协作精神。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生生关系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核心

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以民主、平等、和谐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校园里,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固然讨老师喜欢,但老师如果在学习上、生活上只关注和照顾这些班里的“佼佼者”,忽视或冷落那些学习困难的弱势学生,那么这些学困生势必会给学校和老师添麻烦,要给和谐的校园之曲添一些杂乱的音符。要想校园永远和谐就要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生命的精彩,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平等关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获得有差异的成功,实现和谐的发展。

学校是一个舞台,一个给孩子提供学习知识的舞台,一个给孩子提供学习做人学习生活的舞台,同时也是一个给孩子提供交流互助共缔友好的舞台,孩子一天中在学校和同学相处的时间最多。学生的性格行为就在成长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因此应该培养他们如何与人进行人格的交流,如何宽容与尊重别人,如何与人和谐快乐相处。

在同学之间应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平等互助的新型同学人际关系。一个学生在学校度过的时间是比较长的,他只有与周围的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保持一个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归宿感。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爱好、个性上的差异,在待人接物上有一定的主观倾向性,他们很容易由于趣味相投而形成一个个小群体,对班产生一定的影响,若不加以引导,往往会产生磨擦,破坏彼此间的关系。对待差生,则应教育学生不要歧视、疏远他们,应该伸出温暖的手拉他一把,给他一个悬崖勒马,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跟着班集体一同进步,共同搞好班集体。通过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只有建立良好的关系,学习上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对双方都有莫大的得益。

此外,学校还要完善教育设施,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开发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总之,一个和谐的社会离不开和谐的教育,而和谐的教育正是通过创建和谐的校园去实现的。我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的学校文化、创建和谐的课堂才能去创建和谐的校园。在和谐的校园里教师有职业的幸福感,学生生活学习愉悦而满足,那么这样的学校便是成功的学校,这样的教育便是成功的教育。

第三篇:诵文化经典 建书香校园 促和谐发展

诵文化经典 建书香校园 促和谐发展

——平邑兴蒙学校“蓓蕾读书工程”经验介绍

平邑兴蒙学校在“蓓蕾读书工程”活动中,以“大语文”教育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精神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以大量阅读为主要途径,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和全面性发展,努力创建书香型校园,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未来人才。

一、加强读书领导

为了切实搞好“蓓蕾读书工程”,我们建立健全了“蓓蕾读书工程”领导组织,形成了领导重视,分工明确,各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我们成立了校长、副校长、工会主席、教导处成员、图书管理员、各年级组长组成的“蓓蕾读书工程”领导小组。各个系列、主题读书活动职能分解到具体领导,“教师系列读书活动”由党支部、工会协作,齐抓共管。“学生系列读书活动”和“家庭系列读书活动”由教导处负责,具体组织开展学生在校内外的课外读书活动。

二、营造读书氛围

学校氛围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独特的交往形式,蕴含着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意义。走进兴蒙,你会发现不论是走廊的墙壁,还是教室内的悬挂张贴,激励师生读书进步的宣传标语醒目可见:“一天一个好习惯,每天进步一点点”“阅读改变人生,习惯决定未来”“读书高雅行为,读书丰富精神”等。既有古代书法大师颜真卿的“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有现代作家赵树理的“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有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托尔斯泰的“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也有学生们自己创作的关于读书的妙语佳句。不仅如此,学校还要求落实三个“一”,即读好一本书——师生携手共读一本书,读完、读懂;做好一件事——教师引领学生一同做,边读边记;树立好一个读书榜样,实践一种读书精神。为创建书香校园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开放学校阅览室

书香校园建设要服务于师生高质量的阅读需求,将校园建设成对每一位师生开放的图书室、阅览室,充分发挥图书室、阅览室、知识长廊的阵地作用。分低中高年级开放阅览室。学校图书室向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藏书。学生可以按照规定的时间到图书室借阅,图书也可开架借阅,供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自主阅读。

2、摆放班级图书橱

走进兴蒙的每一口教室,你会发现摆放整齐的班级图书橱。书橱里的书以学生捐赠为主,加上由学校统一给各班购置的图书,每隔一大周同年级各班互相调换,每大周语文老师可以从学校图书室为学生借阅新书,提高图书的流通率。每班一橱,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更新、交换、补充,每个班就相当于一个“小小图书室”。

3、布置美化书香校园

学校将加强校园阅读氛围的创设,精心布置美化校园,使校园更具有“书香气”。在校园内开辟阅读长廊、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把学生浸润在书香中。充分发挥图书室、画廊阵地作用,每一个教室都要有班级图书角,每一层楼道的画廊,每一面墙壁都散发出浓郁的书香。

4、保证读书时间

无论书再好再多,无论学生多么热爱读书,如果没有时间保证,读书行动必定不会落到实处。然而残酷的现实是急功近利思潮害及教育,学校大多为了追求短期绩效,舍不得拿出太多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在为“孩子一生奠基”的理念下,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增设阅读课。

(1)低年级增设一节阅读课,中高年级增设两节连排的阅读课。

(2)每天下午设有两节活动课,让学生有自由借阅图书的空间和时间。

(3)严格控制各学科课外作业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障学生课外自由读书的时间。

(4)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让家长配合老师,督促学生充分利用大休的时间进行自由阅读。

三、开展读书活动

“读书工程”实施以来,我校采取多种措施,广泛开展趣味读书活动,组织和引导全校学生读书学习,积极营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既培养了学生读书兴趣,又促进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精神基础。、教师读书“一一二工程”。

我们实施了教师读书“112工程”。就是“每天花一小时读书、每学期读一本理论书籍、每学期写两篇高质量的读书体会”,此活动也吸引了教师的积极参与,撰写读书笔记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让教师和学生在同读同写中共成长。

2、学生读书“三个一工程”

我们全面启动了“三个一读书工程”,即“每月一书”、“每周一文”、“每天一成语”。此活动要求重视过程,重视资料积累,而且参与人数涵盖全校每一位学生,活动时间绵延整个学期,真正做到大面积铺开、长时间坚持。现一进各班教室,黑板左侧温馨提示栏里便可见“三个一”的内容在随时更新。

3、举办校园“快乐读书节”

每学期,我们都要举办校园“快乐读书节”。例如在我校首届读书节中,我们以“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为宗旨,以“热爱书籍,享受阅读”为口号,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有学生方面的读书活动,也有教师方面的读书活动;有做读书摘记、写读书体会、填读书记载卡等大面积的师生自我阅读,也有“讲成语故事”、“诗王争霸赛”“百科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师生读书比赛活动。在第二届读书节中,我们围绕“读儿歌,诵儿歌”、“读童话,讲故事”、“读小说,编演剧本”三个阅读主题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切实感受到读书是一件幸福的事,让他们的读书热情得到维持和高涨。开展的主要活动有:

(1)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其中那些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理性光辉的经典著作,那些浓缩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象的诗词曲赋,就像灿烂的星河,熠熠生辉。这些古诗文经典,对于治学修身、陶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位以及培养语文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是怎么估价也不过分的。

首先,我们要求学生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唐诗三百首》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篇,让学生在读书中陶冶情操,传承中华经典文化,不断丰富学生古诗文涵养;其次,为保证读书质量,学校有计划地开展诵读比赛,形式多种多样:低年级有儿歌比赛、古诗诵读比赛等,中年级有讲故事比赛、编写童谣比赛等,高年级有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等,比赛成绩公开、公正,全校公布,对成绩优秀的班级及学生,学校进行表彰和奖励,给学生颁发 “读书大王”奖、“读书小博士”“书香少年”等奖,给班级授予“书香班级”奖。

(2)讲故事、诵诗歌比赛。每年结合“六一”国际儿童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各年级各班都要发动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情况讲故事,评出班内优秀选手,参加全校讲故事、诵诗歌比赛。学校分年级评奖,授予“故事大王”、“小诗人”等称号。

(3)读书笔记展评。低年级学生阅读虽然不要求写读书笔记,但是,教师们鼓励学生将自己欣赏的词、句或段摘抄下来,一段时间后展出,比比谁采的“蜜”最多、最甜、最美。中、高年级学生须做读书笔记,每位语文老师都有目的 的布置学生去做读书笔记并且检查、指导、评价学生的读书笔记。在教给学生读书笔记方法(摘录式、提问式、心得体会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兴蒙学校有自己特制的读书笔记和课外练笔。学生很乐意去做“读书笔记”,有的同学还讲究包装艺术,绘制各种插图,起别致的书名如:《成长日记》《心

灵独白》等。读书笔记成为学生自由吸收和创造的快乐小天地。每学期末,学校都要选出优秀的学生读书笔记评奖,并将证书和读书笔记本一同放在学校展室内,组织学生分批参观学习。

(4)办好手抄小报,制作读书卡、书签,进行古诗文配画、读报剪报活动。“文苑报”展评有声有色。文苑报是兴蒙学校小学部的校报,人人参与,定期收藏。办报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每个班级的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然后学生把这些资料集中整理,分类编辑,完成自己的文苑读书小报,参加学校定期评比展示。这一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读写能力,还极大地培养了学生有选择地读书、编辑、筛选知识等综合能力

(5)建立阅读反馈表。学生们毕竟是孩子,让他们坚持课外阅读,持之以恒地自觉融入书海中,确实不容易。为此学校通过“阅读反馈表”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学生到学校图书室或班级图书橱借阅一本书,就发一张“阅读反馈表”,学生读完后必须填写好反馈表,方可再借一本书。反馈表上要学生填写作者、主要内容、精彩片断、百科小知识等,这样督促学生借了书就得认真看,而不是借书时兴致勃勃,借完后就不再过问。

(6)组织阅读、写作考级。在“蓓蕾读书工程”活动中,我校开展了别开生面的“阅读考级”和“写作考级”活动。活动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及写作水平申报级数,然后统一书目(写作考级统一命题)、统一时间、统一地点完成考级,最后教师评定并颁发证书。阅读根据阅读量和阅读效果分时间段评选阅读之星,分为三级:初级、中级、高级,每级又分为三档,即:一星,二星,三星;写作以兴趣、能力及志向采取积分升级制度,依积分之高低分为预备生、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这四级。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读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还以班级为单位编辑作文专集,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编辑到作文选中时其兴奋之情可想而知。

4、拓展阅读大课堂

社会是个大课堂,地方文化是宝贵的资源。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充分利用革命烈士纪念馆、自然博物馆、莲花山公园、老年公寓、热电厂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这些基地参观实、听英模报告等,让优秀的地方文化震撼学生的心灵、拓宽视野、陶冶情操。

四、养成读书习惯

1、倡导藏书

学校以“倡导藏书”为主题,引导学生走进书籍天地,让书籍真正占领学生的休闲时间,提高休闲生活质量。每学期学校都要评选“小小藏书家”(藏书50册以上或者每学期新增书籍10册以上),以此来激发学生藏书的积极性。

2、引导购书

如何购书,购适合于学生读的书,这是许多家长和孩子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引导购书”上做好以下两点:

(1)拟定一份书目序列表

学校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及其接受理解能力,结合国家教育部、团中央向学生推荐的优秀书目和各科教学要求,围绕促进学生素质提高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列出必背、必读和选读书目。其中文学类书籍占40%左右,科普类书籍占40%左右,其他占20%左右。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选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做了两个方面的动员

有人说过,一个人的家里有没有书柜、书柜有多大,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品位。同样道理,每个学生的家里案几床头,书本是否随手可取,也可以看出孩子能够在家庭中受到多少书香的浸染。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学校通过家长会或“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给家长讲明多读书的好处,使家长自己也爱读书、舍得花钱为孩子买书、下功夫督促孩子读书;

有的学生有自己的零花钱,通过开展“我的压岁钱怎么派上用场”“零花钱该怎么花”等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确读书的重要性,正确处理自己的零用钱,明白“买零食不如买本书”的道理。

(3)搞好三个层面的“好书推荐”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出版物如雨后春笋。对此,我们组织了三个层面的“好书推荐”:第一层面是学校和教师,在学校图书室开辟“新书介绍”栏目,定期为学生推荐新书,教师利用晨会课、阅读课向学生推荐自己喜爱的读物,以学生对教师的个人崇拜吸引学生翻开老师喜欢的书籍;

第二个层面是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等阵地,辟出栏目,让学生来推荐喜欢的书籍;

第三个层面是书店,和书店联系,举办“红领巾书市”,由书店工作人员向学生推荐书目,学生在书市上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红领巾书市” 每学期举办一次,书市中,还可以组织 “图书交易市场”,促进图书的流通,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自能读书,养成习惯

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情况,学生很难抽出时间去看书,更别说是自觉地进行读书活动了,因此,在读书活动开始时,必须向学生提出一定量的要求,并要强学生制订相应的读书计划,同时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语文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做读书笔记可以:①圈点勾划。在书的重点、难点或精彩之处画线或做各种符号。②写批语。阅读中,在书的“天头”“地脚”或其它空白处写上自己的一些看法或体会。③做摘录。摘录书中的重点或名言警句,历史典故,优美的词语或段落等,以便将来复习或参考用。④列提纲。把文章的提要写出来,概括出基本内容。⑤写心得。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随时将自己遇到的问题、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或有感而发,或指摘错误,或补充论证。

(2)“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朗读多背诵

“书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古人读书特别强调要有“朗朗书声”。要用普通话进行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在头脑中“放电影”。“口”到了,“心”却溜号了,是读书的一大忌。

青少年时代是记忆力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万卷书”,学生对课本中的范文要能熟读成诵,要能背诵一定量的古诗词。青少年时代记下来的东西,一定是学生一生中的宝贵财富。

(3)“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读书时要思考。读书并不是仅仅把书看一遍,还必须要求学生对书中或文中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对文章的遣词用句、立意主题、写作方法、人生启迪等有比较细致的思考。对上述一系列要求做到定期检查、不断督促,通过长期强化,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读书中积极展开思维,反复琢磨语言文字多表达的思想内容,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找出疑难问题,并允许学生提出与作品相反的观点和意见。

任何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训练,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并探索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五、保持读书热情

保持师生的读书热情是“蓓蕾读书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为了师生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我们借助多种形式与措施来推波助澜,使校园内的读书热潮保持下来。我们组织“书香班级”和“读书明星”等评选活动。评选既有量上的规定,又有质上的要求;既注重阅读的广度,又注重阅读的深度;既关注阅读能力考核的成绩,也关注学生阅读兴趣、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内容。当然,调动每一个孩子读书的积极性,让

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是进行阅读评价的第一宗旨。

2、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读书贵在坚持,重在日积月累,因此对学生平时的读书评价我们采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定期评价与随机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如果说自我评价是一个内化的过程,那么对外显的读书行为的评价则更多地依赖于他人的评价,这包括家长的评价,老师的点评,还有学生之间的互评。对于学生我们每学期组织一次以年级为单位的读书交流会,推出一批读书明星;组织写作能力较好的学生向报刊杂志积极投稿,享受读书的喜悦、读书的成果。开展“蓓蕾读书工程”一年多来,我校师生们少了些浮躁,多了些书香,群体素质悄然提高,三十多位教师的论文、随笔在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获奖。六十多篇学生的习作见于省报省刊。“诵文化经典,建书香校园,促和谐发展”活动的开展,精神了我校师生,学校特色得以彰显,学校逐步走上内涵发展之路。我们将延着此路走下去,走出精彩,走向辉煌

第四篇:品红色文化 促和谐发展

品红色文化 促和谐发展

对南昌市红色资源文化的调查与研究

革命神话的摇篮,红色资源的圣地。南昌是编织革命神话摇篮的竹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南昌革命洪流奔涌,北伐南昌的硝烟未尽,“八一”南昌起义又枪震寰宇,这里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升起了用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这里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遗产和革命斗争史迹,有多个由中宣部命名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红色旅游系列景点被评为“中国十大红色景点”,全市形成了以八一起义纪念馆、方志敏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等多个文化遗产的精品红色旅游路线。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更好地发挥革命文化、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有力地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

南昌这座曾被鲜血浸透的红色资源的圣地,是中国人的魂。这片古老的红色土地崛起了新四军,走出了小平小道,孕育了为数众多的革命先烈,近几年来,南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一方面加强对原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维修、扩建和改造;另一方面不断挖掘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历史积淀,新建或新纳入了一批陈列馆、纪念室、故居、遗迹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广学生进行党史、革命史和国情教育。

因此,我们在承载红色文化,突显研究目的,明确研究目标,亟需红色文化,最终确定了我们此次研究的主题-----“品红色文化 促和谐发展”。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采取新颖而有效的形式与红色资源有机整合。既要重视课堂教育,又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要完善外在的教育和管理,唤醒青年内心的自律意识,这样才能使红色革命精神深入青年内心深处,始终具备吸引力和感染力,并保持生机与活力,促进新时期的青年思想道德建设。

根据上述几点,我们选取了八一广场、八一起义纪念馆、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爱国教育基地等作为红色文化的代表,革命传统教育的典范。下面我们就这次调查在各地的情况展开论述。

一、调查基本概况

1.八一广场

八一广场改造工程是被南昌市委、市政府列入建设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的重大工程。经过广场管理员的介绍和实地采访我们了解到,整个广场的改造都倾注了领导者的心血,每一项工程设计都凝聚了设计者的智慧,每一寸土地都洒遍了建设者的汗水。经过3年的改造,八一广场核心区面积由原来5万平方米扩大到7.8万平方米,规划还把周边环境纳入广场改造范围,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使其集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及休闲性为一体。整个八一广场改造,以八一精神为灵魂,以八一起义纪念塔为标志,以历史文化为载体,以市民参与为目的,处处体现八一历史,展示八一文化。金水河下,百米长的音乐喷泉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走进新时代》等雄壮的乐曲翩翩起舞。还有八一军史浮雕,以江西现有的八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题材的山水浮雕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江西的地域文化特色。升旗台的北侧,镌刻江泽民同志的亲笔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突出南昌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历史地位;南侧用汉白玉镌刻毛泽东手书字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凸现了八一起义的深刻含义和伟大意义。

2.八一起义纪念馆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原为江西大旅社,是当年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创建于1956年,是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命名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我们实践队有幸受到纪念馆馆长助理的接待。经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多年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不仅致力于馆藏文物的征集和研究,不断丰富馆藏文物,对现有陈列进行了更新、改进,而且更加注重加强未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2007年7月改扩建工程完成后,着力提高服务水平,做好讲解接待工作,吸引了四面八方游客,充分发挥出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积极教育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据统计,2007年7月28日至2007年12月14日,该馆总参观人数达31.58万余人次,其中免票参观21.47万余人次;共接待3106批次团体观众,其中免费接待未成年人35批,定时讲解2300批,国际友人30批,并圆满完成了省市领导布置的重大接待任务。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强长期对未成年人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革命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与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等未成年人教育机构共同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得到了许多老师、市民家长的好评,效果显著。

3.新四军军部纪念馆

新四军成立于1937年,并于1938年迁入南昌设立总部,在叶挺、项英、刘少奇等人的领导下,由组建时的一万人发展到二十余万人,曾挥师皖南皖中苏北,杀向抗日疆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立下了丰功伟绩,在抗战期间,英勇牺牲的官兵战士就达两万两千万。

恰逢7月7日,七七事变71周年,在新四军纪念馆里回顾新四军曲折历史的游客众多,他们通过墙壁上的一幅幅字画,以及那栩栩如生的铜像,深深地体会到了革命的艰辛,深深的被那种为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矢志不渝的精神所震撼。

参展完纪念馆,我们有幸和当年的老战士进行了数小时的访谈,除了深入了解了当时革命环境,聆听了他们一些可歌可泣虽小却不乏悲壮的故事外,还就弘扬中国革命精神,培养民族精神,预防青年犯罪等方面的问题做了较深入的讨论。为了让我们能更加深入的了解革命,他们还赠与我们一套由新四军研究会编写的图书让我们研习。

4.象山南路三眼井社区

三眼井社区靠近新四军纪念馆,在这样的红色遗迹熏陶下的社区会以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给我们展现在我们面前呢? 带着期待,我们走进了社区,走访了当地的稽毒大队。

在深入住处去做调查问卷时我们发现,社区居民平时节俭的生活,勤劳的作风,朴实、直爽的性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天的问卷中我们也发现他们总体上对红色文化的了解比较好的。同样,虽然稽毒大队在这个治安较好的小区工作是比较轻松的,但是他们仍然没有放下戒备,恪守己任。他们还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接受了我们的访问,介绍了些他们工作的情况,给我们的实践提出了建议。

5.爱国教育基地

在崛起标志的红谷滩新区,簇拥着南昌市中共中央党委宣传部、人民法院、劳动局等众多国家政府机关。其中南昌市中共中央党委宣传部各部门分工协作,直接领导法院、检察院、派出所等机关。通过询问我们了解到,爱国教育基地时常会给各学校或各纪念馆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做些指导,下发各种指示性文件。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南昌开展过许多像学生免费参馆等形式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由此可见政府对南昌市的红色资源十分重视的。

二、调查中反映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调查问卷的结果反映的情况(调查数据来源于网络)

有人曾进行过调查,并将结果发于网上。主要方式为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对象为当地村民学生及游客,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回收率达100%,5份不符要求,有效率为98.3%。(被调查人群情况)

被调查人员的295份有效问卷中,年龄在20岁以下的受访者有50人,20至30岁的受访者102人,30到40岁的77人,40岁以上66人。从上面的比例可以看出:

政府宣传的“红色文化”未能对青年产生很好的效果。在问卷中未成年人所占的比例不到17%,而我们的问卷大多都是在政府利用的红色资源地发放的,结合问卷中“青年是否应该更早的接受‘红色教育’”等题的情况我们分析出,大部分市民反映青年在红色文化这方面的受教育情况过为薄弱,政府虽大力宣传却未能吸引更多的青年。

30岁以上的人,大都积极肯定了“红色文化”教育宣传对青年犯罪的预防由较大影响。还表示已身为人母的她,对小孩在家里挑食、浪费、爱攀比等习惯束手无策,多次想让他们学习革命那些吃苦耐劳的精神却不果。这间接说明政府宣传的“红色文化”未能对青年产生很好的效果,青年急需接受红色文化的教育。

专题一:群众对政府关于红色文化的保护利用的看法。

您知道南昌被人们称为“英雄城”吗?

这个问题其实在我们很多调查小组的同学看来是一道很简单的问题,但令很多队员诧异的是只有83.7%的受访者知道南昌的这个称呼,而更令很多队员遗憾的是,在剩下16.3%的未知者(48人)中,20至30岁的年轻人竟占了很大比重达到23人之多,或许,但从这一问题上我们就可以发现,在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力度上,我们的社会政府等各方面还有待加强。

您平时有参加过一些关于“红色文化”的宣传活动吗?

在这项问题的调查中,有23.1%和43.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常或者偶尔参加过红色文化宣传活动,由此可见大部分的群众还是能能够参与到这些有益的活动中来的,但仍有26.8%的人表示从未参加过此类活动,更有4.4%的受访人从未听说过此类活动,与前一题类似的是,这些“未知者’仍旧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居多,可见,红色精神已经开始在青年一代的身上有所退减。

您觉得当前南昌市政府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的情况如何 您觉得当地南昌市政府宣传“红色文化”的情况怎样?

此2道题可以看作是本专题的核心问题,但对于前一题,仅有23.1%的受访者表示很好,能够很有效的利用,有53.9%的人认为政府在利用方面做的一般般,利用的不是很到位,3.7%认为很差没怎么利用,2%认为从未有利用过,当然还有11.2%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或者不关心。类似的,后一题也出现了大致同一的分布,31.5%的人认为很好,宣传的很到位,也很经常,但占大多数39%的受访者仍表示一般,7.1%的人认为很差,没怎么宣传,2%认为从没宣传过,也有7.1%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不清楚。

从数据来看,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群众对于政府在红色文化保护利用方面作出的工作持满意态度,但应该看到,大多数的民众对于政府的此方面工作还是感到一般甚至是不满,他们期待我们的政府可以在红色文化的保护利用方面做出更好的成绩。而从这些数据里,其实我们也不难发现一点,绝大多数的群众对于红色文化的保护利用还是非常关心的,他们希望政府可以尽力挖掘这一精神教育的瑰宝,同时也显现出我们政府开展这些工作的责无旁贷。

您觉得政府应怎样宣传“红色文化”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多选)正像前一题所展现出的,很多民众对于红色文化的保护利用是很关注的,也有各自积极不同的想法,有72人次认为定期的在各大影院上映红色电影是有效途径,142人次选择了多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巧合的是也有142人次赞同适当的多免费开放一些革命纪念馆的做法,另外还有95人次建议加大开发红色旅游,79份选择了扩大宣传面,从农村到城市都有所涉及,当然,另有人选择了其他的方法。但从大家的选择建议里,也不难看出大家对于网络电视宣传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免费开放革命纪念馆也被视作政府红色文化利用的有力措施而被很多群众反复提及(事实上南昌八一纪念馆已经开始了免费参观制度)。

专题二:利用红色文化对于教育青年的益处

。您觉得应该让青年更早的接受“红色教育”吗?

正如大家可以积极预见到的,有70.8%的群众认为是应该的,并且是越早越好,但也有25.1%的受访者表达了相反的意见,认为没必要太早进行红色教育。诚然,不赞同提前教育的人们有他们的理由,但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民众已经认识到了红色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并愿意从自身做起,让自己或他人尽早接触到红色文化的熏陶。

您觉得宣传“红色文化”对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会产生影响?

您觉得宣传“红色文化”对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对于前一个问题,其结果就像图表里所展示的那样,认为有影响和有很大影响的受访者分别占到了28.5%和60.3%,占有极大比例,仅有小部分认为无影响,由此可见,大家对红色文化教育的开展,红色精神的普及的必要性有着深入的认识。而在后一题,影响方面的问题上,有180人选择了开展红色教育能让青年懂得吃苦耐劳、艰苦奋斗,156人次选择活动的开展会使青年意志更加坚定,更有毅力,102人认为会培养青年坚定的信念,96人认为有利于树立远大的理想。其实,无论是哪个方面,大家都意识到红色教育的开展,对于我们当代青年的成长磨练是有极大好处的,当代青年生活在和平幸福的环境里,在享受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却缺少了红色精神的传承,红色教育的全面展开,能够很好的弥补这代青年灵魂上的不足,也会为他们今后成才的道路提供很好的铺垫。

专题三:民众对于现今红色文化发展的看法。

.您觉得“红色文化”现在正在流失吗?

其实看到这一题的统计结果,不得不感到有些遗憾,41.7%的人认为红色文化有一点流失,32.5%认为流失很严重,现状已经很少人提及,由此可见,很多人对于现今的红色教育问题有着或多或少的担忧,确实这也反映出了一点,我们的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都应肩负起光大红色文化的义务,从一点一滴做起,把我们业已流失的红色精神再重新找回来。

您觉得在当下是否有继续提倡“红色文化”的必要性?

与前几题相对的,68.5%的人选择了很有必要,我们不能让这种文化流失,26.4%的人认为适当的可以加强,只有极少部分(3.1%)的人认为没有必要。从这些数据里,一方面可以看出,大家对于红色文化的开展工作还是很关心很重视,他们清楚知道红色教育所带来的益处,但另一方面,这也暴露出了民众对于现今红色文化现状的不满和担忧,值得有关部门的思考和重视。

。您认为“红色文化”流失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调查,32人认为原因是红色文化宣扬的内容已经失去了时代意义,80人选择了政府部门宣传的不够好,与之人数相当的86人觉得学校不够重视“红色教育”是主要原因,但更多的受访者(136人)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对其失去兴趣是红色文化流失的最根本原因。从这些选项里,我们不得不再次想起“红色教育从娃娃抓起”这句看似玩笑的话,诚然,我们的红色经典是优秀的,是支撑一个民族发展创新乃至生存的精神支柱,但我们也必须承认,现在的红色教育所有的简单说教,单一的参观,已经远远不能跟上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的发展,尤其是对于现在的一批青年,如何革新红色教育方式,让他们开始对于红色文化产生兴趣,正是我们社会、学校、家庭各个方面所要思考的问题。

正是通过以上各方面的调查,我们发现了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对革命精神所持有的态度对其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所发挥的作用。受访群众也提出了他们自己对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法。

第五篇:法治促和谐爱心育桃李(汇报材料)

法治促和谐爱心育桃李

——实验初中“公民法治驿站”工作综述

实验初中 “公民法治驿站”由一名热心法治建设的“基本服务人”和两名专业志愿者担任的“辅助服务人”组成,服务对象为本校全体学生、教职员工以及学生家长,于2010年8月建成,是我市教育系统率先建立的驿站之一。在实施驿站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学校领导高点定位,科学务实,建立并落实日常接待、例会学习、工作对接、情况通报、回访沟通和登记归档等制度,引领推动学校“公民法治驿站”有序运行,规范服务,提高了驿站的可信度。充分发挥学校驿站的职能作用,积极倡导师生学法、生活守法、办事依法、维权靠法,热心宣传法律、耐心答疑疏导、用心依法维权、关心明理矫治,提升了教育和谐度。

普法的窗口

(一)立足课堂,提高法制教育的渗透性。驿站专业服务人之一的蒋海燕老师是政治学科南通市骨干教师,她努力发挥自己的示范辐射作用,带领政治组老师认真备课,通过“案例教学法”、设计“模拟法庭”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法律常识教育落到实处,深入人心。驿站还组织全校班主任老师观摩政治老师的教学,指导班主任结合班级实际,把法律知识纳入班会课内容,经常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做到课标、教材、教师、课时“四保证”,普遍开展法制教育。由于思想重视,认识到位,教学效果较好。

(二)加强合作,注意法制教育的社会性。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橱窗、展板、广播台、学校“润物细无声”德育网站等宣传阵地,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切实推进争做守法公民的进程,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法制教育的良好氛围。驿站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一是邀请我校法制副校长——市检察院案管科科长刘兰定期到驿站进行法制讲座,请她结合实际,分析案例,摆事实、讲道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邀请市交巡警大队警官对师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禁毒教育;邀请市消防支队官兵对师生进行消防知识讲座,协助指挥消防演练和疏散演练;组织学生代表到市110指挥中心参观、听报告。二是争取执法机关——如城镇丰乐派出所的配合,对学生在社会的守法情况进行监督,对驿站工作中的困难给予帮助,和片警孙警官长期保持联系;三是通过家校联系本、“致家长的一封信”、开办家长学校、教师进社区等形式,与家长建立联系,对家长进行辅导,提高家长的素质,争取家庭的支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校内外结合的法制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增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多年来一直保持0记录。

(三)针对实际,强调法制教育的层次性。对初一学生,利用图片展览、表演、观看

专题法制教育片、演讲、绘画等直观形式加强教育,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了法律意识。对初

二、初三学生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做交通安全小卫士”“消费者权益宣传员”、排演法制教育小品等,让学生运用法律知识服务他人,学生的守法意识进一步增强。

(四)普治并举,突出法制教育的实践性。在法制教育过程中,驿站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争做守法好公民。为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我们每学期都评选“学法小童星”,在全校表彰,树立起以“学法守法用法”为荣的良好风气。

心灵的驿站

(一)加强队伍建设构建教育网络。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我们成立了以心理健康教师和驿站服务人员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其他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为基础的心理健康辅导网络。驿站通过讲座、开放辅导中心、参建学校德育网站“心理教育”栏目等方式向班主任、其他教师、家长委员会、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员普及心理健康的理念和常识,发挥他们尤其是班主任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二)整合教育资源,加大辅导力度。

1.利用媒介,宣传普及。通过板报、校刊、网络、广播、德育动态等媒介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立足基层,结对帮扶。指导班级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班级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各班选举心理委员,定期汇报班级学生心理状况,开展“爱心帮扶结对”活动,实施同伴辅导计划;开展“168爱生行动”,每一个科任教师结对帮扶一名学生,从学习、生活、心理、情感等方面关心学生。同时,驿站人员和心理辅导教师对心理危机学生开展“手拉手”行动,进行跟踪干预,倾注更多关爱。

3.开展活动,团体辅导。

(1)驿站根据年级特色,精心准备了几次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课。如针对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年龄小,学习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特点,举办《培养自信自立精神,增强适应能力》和《学习心理及其方法指导》的讲座;针对初二学生生理心理快速发育的特点,举办《青春期生理心理特点及对策》的讲座;针对初三学生升学压力大的特点,则主要进行心理调适辅导,进行理想教育和意志教育,中考前进行考前团体心理辅导。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帮助,塑造班集体良好的氛围、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利用诸如“母亲节”、“父亲节”、“5.12防灾减灾”纪念日、“5.25”心理健康日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促使老师、家长关注学习心理学知识,建立积极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家长、教师、同龄人),最大限度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

4.个别辅导,舒展心灵。

(1)辅导中心定时开放,值班辅导员不仅耐心辅导上门求助的学生,也关注有疑虑不愿求助以及有顾虑不敢求助的学生,通过班主任、任课教师、心协委员热情邀请他们来访,利用授课时机,进行跟踪辅导,解决实际问题。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也接受家长、教师预约。

(2)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还设“知心信箱”,开通心理热线、利用心理软件,方便羞于面谈的学生,利用写信、电话、邮件、网上留言的方式进行咨询。中心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原则,及时、认真地回复学生,解决学生中的心理困惑、心理问题,驿站共接受个体咨询20

多次。

和谐的使者

提供法律咨询。工作人员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充实法律书籍,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为师生提供法律咨询、出谋划策,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在法律范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驿站共提供法律咨询10多次。

参与调解矛盾。驿站人员密切联系班主任,主动参与调解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之间的矛盾。如混合宿舍学生之间相处不和睦,驿站人员和班主任一起召开学生座谈会,教育他们互相尊重、学会包容、遵章守纪、团结协作;初二篮球联赛后,有两个班级的学生因比赛产生了纠葛,互相指责、出言不逊。驿站人员分别找来两班同学,弄清原委,进行解劝,启发他们正确理解体育精神,加强个人修养,文明待人,文明参赛。经过教育,学生之间的矛盾纷争得到有效化解。

加强工作对接。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有时也会因教师教育理念方法、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等发生矛盾。遇到小摩擦,驿站人员会及时把家长的意见转达给学校相关部门、相关老师,并给以合理化建议,使摩擦及时消除。遇到涉法事件和疑难问题,驿站人员主动与相关政法部门对接,征得业务支撑,增强服务效能。

驿站人员真诚为师生、家长服务,密切关注学校舆论导向,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使校园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被师生誉为“和谐的使者”。

下载育良好文化.促校园和谐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育良好文化.促校园和谐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促和谐

    促和谐、依法执政保一方平安——关于学习《中共唐山市委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施纲要》的体会丰登坞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韩守恒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我们......

    总结:家园共育促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

    总结:家园共育促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 总结:家园共育促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 针对“入城”幼儿家长工作繁重、教育观念落后、配合度低的具体情况,我们运用多种途径、多种活动......

    建绿色校园,促和谐发展

    建绿色校园,促和谐发展 ——北京东路小学分校红太阳小学创建市‚绿色校园‛实施报告 我校始建于2010年8月目前有三个年级八个班,319名学生,23名教职工,是一所在充满活力、特色鲜......

    建和谐校园促我县崛起

    各位评委、各位来宾:大家好!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老子、孔子和庄子都曾提出过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西方学者柏拉图也曾提出过建立理想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实现社会和谐,建立美......

    法制宣传促和谐平安校园保平安

    法制宣传促和谐平安校园保平安 ——太和中学校长邹泉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邹泉,男,重庆合川人, 大学本科学历, 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87年9月参加工作, 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

    扬法治精神 促和谐校园

    扬法治精神促和谐校园 ——记锦星二小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为了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争做一名知法、用法、守法的好公民,今日,我校有幸邀请到派出所警官石振宇为大家做了一场别......

    2011-2(总结)以文化谋发展 以文化促和谐

    以文化谋发展 以文化促和谐 ——嘉定区南苑小学201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学校根据五年规划阶段性目标,进一步制定完善学校章程,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效能。依托“和”文化......

    党群系统倡导家庭文化促和谐

    倡导家庭文化促和谐为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党群系统妇委会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做好“家庭”文章为主线,大力宣扬中华传统美德,组织各单位积极参与市妇联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