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于大龙事迹材料 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十大优秀青年学生”事迹材料
于大龙,男,汉族,1990年8月3日出生,中共党员,现担任长春工程学院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热动1142班班长,动力1342班辅导员助理。
(—)思想上进 道德高尚
于大龙同学在思想道德方面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在进入大学后不久,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积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在刻苦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贯彻到实际中去,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指导自己。经过自己的努力,2012年12月,在经组织的审核批准下,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入党以后,仍然秉承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继续深入学习,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继续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二)勤奋刻苦 成绩优异
从上大学起,于大龙同学一直以“勤奋务实、积极上进”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时刻刻以此来鞭策自己。他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态度严肃认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坚定的学习信念,积极投入到各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中,经常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学习心得,从中获得了很多进步,他注重学以致用和学习创新,勇于实践,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正因如此,于大龙同学在2013年6月荣获全国节能减排大赛三等奖。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茅,在2012—2013学年荣获“国家奖学金”,连续两年获得了校级奖学金和校优秀学生称号,并顺利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考试。
于大龙同学的家庭并不富裕,但在他当班长的生涯里,他从没拿过一次助学金,因为他深知自己身边有很多同学更需要这份钱。平日里他坚持把每一分钱用到该用的地方去,勤俭节约,尽量让父母少为他在生活上担心。他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平时善于和同学沟通,也乐于帮助同学,在同学有困难时能挺身而出,获得了大家的信任和支持,为同学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三)踏实肯干 实践丰富
于大龙同学由一名普普通通的学生,成长为班级班长,生活部部长,到现在的院学生会主席。一路上,他没有心存高傲,而是愈加踏实,毫不马虎。在担任生活部部长以来,他虚心听取老师和同学的意见,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施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他认真地的完成晨检和夜不归寝的日常检查,保证同学们每天都能按时起床和按时入寝。每次检查寝室内务卫生,都认真严格地对内务卫生不合格的寝室进行通批,对内务卫生较好的寝室进行通表,制定了切实有效的奖惩制度,并在每周给班长生委开会,及时沟通解决寝室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得能动学院的寝室卫生一直保持着较好的效果。教室卫生管理的井然有序,曾多次受到教室管理科老师的表扬。同时,在工作中也合理的解决了很多问题,例如在一次扫雪活动中,个别班级同学因扫雪任务问题发生了冲突,他并没有置之不理,而是耐心积极地和那个同学进行沟通,讲述了原因,最后使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他知道,既然是学生干部,就要有模范带头作用,要付出责任,要将我们的共同愿望与普通同学的愿望相结合,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时刻要有主人翁的意识。
从大一入学开始,于大龙同学就担任动力1142班班长一职,面对来自24个不同省市的同学,他深深感到了自己责任之重大。平日里他把班级里的每一个同学当成自己的亲兄弟姐妹。在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他组织班级开展了许多活动,如班级联欢,水果拼盘大赛,春游以及篮球赛等,让班级同学感到了家的温暖,同时也丰富了班级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
在刚刚进入大三时,于大龙同学又被学院选为能源动力工程学院2013级辅导员助理,负责动力1342班的日常生活管理和思想疏通,此时,他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因此,他在各方面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力求自己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正确积极的引导2013级新同学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于大龙同学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大二下学期期末,他参加了长春工程学院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还连续两个暑期外出打工,担任饭店服务生一职,虽说每天都很累,但却锻炼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积累了很多社会经验。这不仅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今后,他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了解体会社会更多方面,使自己成为一个全方面的人才。
两年多以来,于大龙同学在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在思想上积极进取,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有较高的思想觉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学习上勤奋刻苦,求真务实,注重学以致用和学习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工作上踏实肯干,对学生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在社会实践上勇于开拓创新,不断磨练自己,积累了很多社会经验。他在思想道德上、学习上、工作生活中和社会实践上的优秀表现,都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第二篇:建筑工程学院.doc于治延
【建筑工程学院】师生元旦
2012年12月23日,建筑工程学院11级土木工程2班举行元旦晚会,学校领导十分关切同学们的大学生活,辅导员办公室主任韩玉坤一起陪同学们过元旦晚会。师生共享元旦十分精彩,不仅丰富了同学的大学生活,而且增进了师生的交流,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此次元旦晚会圆满结束。
随着主持人精彩的开场白,元旦晚会正式开始。首先表演的是唱歌,歌声十分动听,十分抒情,一开始就将同学们带入其中,很多同学捧着下巴,仿佛身临其中,一听到高潮就激情的鼓掌,优美的歌声增添了晚会的热闹,歌声一停,同学们更是热烈的鼓掌,全场一片热闹,激情澎湃。接着是小品,表演小品的同学一上场,就让大家哈哈大笑,幽默诙谐的动作使同学们笑得前俯后仰,韩主任也乐在其中,脸上洋溢着和蔼的微笑,热情地为表演的同学鼓掌。表演跳舞的同学热闹了全场,精湛的技艺,高超的表演,使同学们目不暇接,舞台虽小,却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与活力,最后一个节目是大合唱,同学们用歌声唱出了对学校的热爱,唱出了心中的激情,在一片掌声中,此次晚会取得圆满结束。
这不仅仅是场晚会,更是师生交流的平台。通过此次晚会既展现了同学们的才艺,也使师生更好地交流,互相理解,增进了师生的情感,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活肯定会过得很美好,一定会学有所成。
第三篇:于海河事迹心得体会
于海河事迹心得体会
于海河同志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年仅51岁,可谓英年早逝。农民出身的他,一生清贫。从事农业农村工作23年,把农民当至亲,把毕生精力全部放在为农民群众谋发展、谋幸福上,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心里装的还是百姓,就是这样一名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党员干部,却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诉说着他的不凡。看完于海河同志的先进事迹后,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是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
我们学习他,就要像他那样,真正的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体现出党员领导干部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本色。他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他用生命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
学习于海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党的坚定信念。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他坚信共产主义,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牢固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
学习于海河同志就要学习他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他在艰苦的环境下始终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带领一班人全力以赴投身农业事业,他把自己一生最大限度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高风亮节。
学习于海河同志就要学习他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于海河同志为人民服务意识极强,时刻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虽然患有严重的关节疾病多年,但他一直拖着病痛坚持工作在一线,扑下身子和普通百姓面对面、心贴心沟通,想方设法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虽然他没有多么豪言壮语,也没有多么惊天的壮举,可他却赢得了人们真诚的缅怀,正是因为他那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的信念,所以他担得起这厚重的哀荣!
于海河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中低要求,生活俭朴,从不铺张浪费,从不谋求私利。他的艰苦朴素、廉洁自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也是对“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响应。作为一名企业的党群干部,我们是党的基层工作的纽带,要始终以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实干精神,多多的为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对待工作要坚持摸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坚持实事求是了解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建议,不摆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努力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力求更好的完成分管工作。
第四篇:于海河事迹心得
“于海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2014年3月13日,局长带领社保全体员工学习了于海河事迹,通过这一次的学习让我了解了于海河的出生、家境以及他的敬业精神,而且深切的感慨到作为一个党员应该树立怎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
于海河,中国千千万万个名字中的一个普通名字,中国千千万万个基层领导干部中的一名普通干部,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于海河,却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他用生命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他用生命展示了共产党员的风采。
农民出身的他,一生清贫,却刚直不阿,不似地方官员那般迂腐。从事农业农村工作23年,把农民当至亲,把毕生精力全部放在为农民群众谋发展、谋幸福上,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心里装的还是百姓。于海河同志是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就要学习他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学习他为民服务意识强,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本色。
于海河同志是百姓眼中难得的“好官”“贴心人”。在本职岗位上始终兢兢业业,托病坚持工作在一线,去世前的最后时刻还在修改汇报材料。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就要学习他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的崇高境界。于海河同志把一生奉献
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高风亮节。
于海河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中低要求,生活节俭,衣着朴素,每天都是满面风尘,典型的“农民”形象,从不铺张浪费,从不谋求私利。他的艰苦朴素、廉洁自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也是对“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响应。
他的离开让众多送他的人如丧手足搬地悲痛,虽然他没有多么豪迈的誓言,也没有多么惊天的壮举,可他却赢得了如此铺天盖地的缅怀,正是因为他那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坚定的信念,所以他担得起这厚重的哀荣!
作为一个最基层的党员,我们应该学习于海河同志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学习于海河同志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学习于海河同志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以及利益观。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应该仔细,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做,用最好的服务态度去服务百姓。
第五篇:于现勇事迹
放飞梦想 收获人生
——记身残志坚的乡村医生于现勇
于现勇,平阴县东阿镇新合社区的卫生服务站站长,自幼因患小儿麻痹,导致下肢残疾,但他身残志不残,立志学医,二十年如一日,拖着残疾的身躯,走遍了社区每家每户,为社区居民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他以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赢得了群众的赞誉和信赖。人们亲切的称他为“小于大夫”。先后被授予“济南市优秀乡村医生”,“平阴县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残疾曾是缠绕他的恶魔,小儿麻痹给他造成了一生的痛苦,儿时,因腿脚活动不便,没有小朋友愿意和他在一起玩耍,大人们也不放心让他做任何事,小朋友们鄙视的目光,大人们不屑眼神,使他的童年充满了孤独与自卑。随着自己慢慢长大,他越发感到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人们的看法,要成为一个自食其力,对社会有用的人。他深感疾病给人们造成的痛苦,立志要当一名医生,帮助众多患者,解除病痛,使他们走上安康之路。年,他怀揣着梦想,考入了平阴卫校,学习临床专业,对知识如饥似渴的他,是全班最用功的学生,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清晨第一个去教室的是他,深夜被看楼大爷赶出教室的还是他,老师和同学们都戏称他为“不爱睡觉的人”。三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当他看到当时的农村缺医少药,父老乡亲看病要跑
1十多里,“小病抗,大病拖,绝症在家等阎王”的状况时,他依然放弃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决定回到家乡做一名乡村医生。用自己所学,给父老乡亲解除病痛。
怀揣着梦想,他回到家乡,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小诊所开张了。乡亲们都对这个残疾人大夫投来疑惑的目光,来看病的人寥寥无几,于现勇毫不气馁,把诊所开到了乡亲们家中,主动的上门服务,不管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雨,只要一声召唤他肯定拖着残疾的身子出现在病人的面前。经过他诊治康复的病人越来越多,慢慢的乡亲们开始接受他,从疑惑到信任,从信任到喜欢,从喜欢到敬佩,于现勇用自己精湛医术打消了人们的质疑,找他来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他不但为本村群众治病,方圆几十里村庄的居民都慕名而来,有的看他行动不变,甚至专车接他去看病,诊所收到的感谢信和致谢锦旗数不胜数。在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推动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苏桥村建成了由5个村组成的新社区,社区居民近3000人,农民也住进了小洋楼,实现了“楼上楼下,电视电话”的梦想,生活条件改善后的农民,对医疗条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改善群众就医条件,2010年,于现勇多方筹集资金10余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现代化的卫生服务站,至今借款还没还完。居民看在眼里,暖在心里,既为于现勇精湛的医术所折服,更为他乐于奉献,造福乡邻的善举而感动。乡亲们都说:“小于大夫心好人好,看病真是没的说,只要于大夫来了,什么病都没了”。
乡村医生的职责有很多,孕产妇管理、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居民健康调查体检等。于现勇尽管行动不便,但每项工作他都认真仔细对待,他常常是一个人走村串户,为儿童打防疫针的通知单,为孕妇做产前咨询,为产妇进行产后访视,为村民宣传健康教育知识。抗击非典时期,于现勇冲在最前线,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有他、有重病患者处有他,他从来不顾个人安危地登记流动人口、排查重大隐患……也就是在这一年,于现勇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成为了党的新鲜血液。而这一切都是一位普通乡村医生对“救死扶伤”的理解和对白衣天使形象的诠释。
2009年的夏天,他在去上班的路上遭遇车祸导致身上多处骨折,不仅花光了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还欠下了4万块钱的外债。看到自己当年的同学大多都开上了名车,住上了洋楼,他曾经迷惑过,在病床上他写下了:“乡村医生真是难,严寒酷暑只等闲。一生积德有行善,最后落个穷光蛋。积劳成疾无钱治,欠下药费几万元。家徒四壁空如洗,债台高筑心熬煎。治病救人无其数,自己有病却犯难。和谐社会大发展,村医日夜盼春天。”听说他住院了,乡亲们纷纷赶到医院去看他,看到满脸皱纹的老大爷用省吃俭用的钱给自己买的酸奶,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捧着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
他落泪了,这些年的付出值了。
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时刻牵挂身边的残疾朋友,时时向“我的兄弟姐妹”伸出援助之手,先后为九位贫困重度残疾人做居家护理,康复指导,帮助他们早日走上健康之路。对辖区内的残疾人殷际生,他更是倍加的照顾,殷际生和他的爱人都换上了脑血栓,行动十分不便,生活的相当的困苦。于现勇就利用下班时间给他们送医送药,坚持不断的定期为他做理疗,康复训练,外加精神鼓励,效果非常明显。现在都已能做简单的家务。他20多年如一日,饱受风寒雨淋,始终埋头苦干,舍小家顾大家,立足本职工作,一心一意为病人服务。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改善乡村卫生条件不遗余力,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群众的信赖和支持,被当地人民群众誉为“最贴心的村医生”。
“这里的村民养育了我,我离不开养育了我的村民,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如今,他仍穿梭在新合社区的千家万户中,为确保乡亲们的身心健康,用爱心传递着真情,用关爱奉献着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