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2017-2018年课题指引
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 2017-2018年度课题指南
2017-2018年度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将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全国统计工作会议和国家调查队系统成立十周年座谈会会议精神,聚焦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增强统计工作的科学性,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促进统计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我们在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一批选题作为重点研究方向,申请人可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选择申报,也可自行选题。现将《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2017-2018年度课题指南》公告如下:
一、统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1.建立并完善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统计管理体制机制问题研究;
2.统计数据质量与统计工作协调能力、统计机构规格、统计工作科学性权威性等问题研究;
3.从体制机制上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国际经验比较研究;
4.加强统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增强统计机构独立性相关问题研究; 5.建立统计数据质量追溯和问责机制研究; 6.建立健全统计信用体系研究; 7.官方统计基本原则研究; 8.统计工作规律研究;
9.统计能力建设和官方统计转型问题。
二、国家重大战略问题统计监测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发展理念”、经济转型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改增、精准扶贫等改革政策成效的统计监测研究;
2.“一带一路”建设进程的统计监测及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影响研究;
3.京津冀协同发展及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进程及成效的统计监测与实施效果研究;
4.“放管服”与我国营商环境统计及机关政策研究; 5.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服务等五大“幸福产业”的统计研究;
6.房地产市场问题研究; 7.人口和劳动统计问题研究;8.能源效率的提升与环境表现的关系研究。
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方法 1.推进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研究; 2.我国资产负债表编制相关问题研究; 3.自然资源资产估价方法及负债表编制问题研究; 4.混合型能源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与应用研究; 5.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在我国的应用和实践探索;
6.国内购买力平价测算研究; 7.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研究;
8.计量经济方法在国民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四、新动能新兴产业统计
1.新动能新兴产业内涵、特征、范畴研究;
2.健全“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调查制度和调查方法研究;
3.新兴产业增加值核算理论和方法研究; 4.数字经济规模统计测度及国际比较分析; 5.分享经济统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6.利用互联网平台大数据生产“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数据研究;
7.充分利用部门行政记录、企业财务数据反映“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变化研究。
五、统计数据质量
1.统计调查数据(如普查数据、抽样调查数据、联网直报数据)、行政记录数据、非传统数据(如商业记录和互联网大数据)质量评估和控制研究; 2.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统计指标的质量评估和控制研究;
3.不同来源(如不同部门间)的统计数据协调性与综合使用研究;
4.统计数据质量评估与控制相关问题研究; 5.统计数据质量保证体系相关问题研究;
6.联合国通用国家统计数据质量保证框架模板和准则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六、统计指标体系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及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2.测度“五大发展理念”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 3.反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4.衡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5.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6.2030年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七、宏观经济运行预测预判
1.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预测预判方法及应用研究; 2.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的测度方法及实证研究;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预测预判研究;
4.基于大数据的宏观经济监测、预测及预警研究。
八、统计调查制度与方法
1.构建现代统计调查体系问题研究;
2.我国分级管理行政体制条件下抽样调查研究; 3.“五证合一”背景下,国家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问题研究;
4.加强和改进产业活动单位统计相关问题研究; 5.改进和完善“四下”抽样调查制度研究;
6.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空间地理信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变革统计生产方式研究;
7.样本单位相对集中条件下的抽样调查数据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8.建立健全互联网平台、企业研发、企业创新等重点领域调查制度研究;
9.专项统计调查制度方法(服务业、投资、就业、能源、环境、居民收支等)改革研究;
10.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地理信息开发与应用问题研究; 11.机构部门分类问题研究;
12.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制度设计研究; 1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制度设计研究; 14.编制服务业生产指数理论和方法问题研究; 15.非正规经济的统计问题研究; 16.贫困监测问题研究; 17.统计标准的国际比较研究; 18.国际官方统计的最新进展研究。
九、大数据
1.大数据背景下的多来源数据融合研究(如API数据接口对多源异构大数据融合应用研究等);2.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3.大数据时代统计分类标准体系研究; 4.大数据时代数据属性特征的统计研究;
5.大数据统计分析建模理论与方法研究(如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大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等);
6.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可视化的分析及应用研究; 7.大数据应用的瓶颈及解决方案研究; 8.非传统数据应用办法研究; 9.大数据统计立法问题研究。
十、统计史
1.近代、现代和古代中国统计史研究; 2.中西方统计史发展比较研究; 3.描述统计思想演化与发展研究; 4.推断统计思想演化与发展研究。
十一、统计基础理论 1.复杂抽样调查方法研究;
2.相依数据(纵向、空间、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3.复杂多因素之间的统计因果推断及应用研究; 4.分位数回归的变点检测及其应用研究;
5.基于抽样学习的非平衡分布数据分类方法研究; 6.非结构化数据分析的统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7.超高维数据统计推断方法研究。
十二、其他
对统计理论发展和统计工作有重要作用的其他选题。
本课题指南列示的为研究方向,具体题目可自行拟定,要避免研究题目与研究内容过宽过大。
全国统计科学研究组织管理办公室
2017年4月25日
第二篇: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2018课题
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2018课题指南
2018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统计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围绕当前统计改革发展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聚焦统计理论、方法的新发展,拟定了一批选题作为重点研究方向,申请人可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选择申报,也可自行选题。现将《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2018课题指南》公告如下:
一、统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1.建立并完善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统计管理体制机制问题研究;
2.统计数据质量与统计工作协调能力、统计机构规格、统计工作科学性权威性等问题研究;
3.从体制机制上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国际经验比较研究;
4.加强统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增强统计机构独立性相关问题研究;
5.建立统计数据质量追溯和问责机制研究; 6.建立健全统计信用体系研究;
7.统计能力建设和官方统计转型问题研究; 8.现代化统计体系构建研究。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方法 1.推进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研究; 2.我国资产负债表编制相关问题研究;
3.自然资源资产估价方法及负债表编制问题研究; 4.R&D纳入GDP核算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5.文化、体育、旅游等派生产业增加值核算研究; 6.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研究; 7.我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研究。
三、“三新”统计
1.“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调查制度和调查方法研究;
2.“三新”增加值核算理论和方法研究; 3.“三新”统计分类研究;
4.利用互联网平台大数据采集“三新”统计数据研究; 5.充分利用部门行政记录、企业财务数据反映“三新”发展变化研究;
6.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标体系及测算方法研究; 7.建立反映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的统计制度研究。
四、统计数据质量
1.统计调查数据、行政记录数据、非传统数据(如互联 网大数据)质量评估和控制研究;
2.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统计指标的质量评估和控制研究;
3.不同来源统计数据协调性评估与应用研究; 4.统计数据质量保证体系相关问题研究;
5.联合国通用国家统计数据质量保证框架模板和准则在中国的应用研究;
6.基于大数据的数据质量评估方法研究。
五、统计指标体系
1.衡量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2.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目标指标体系研究;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4.测度“五大发展理念”统计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 5.反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6.衡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7.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8.“双创”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9.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培训等六大“幸福产业”的统计监测研究;
10.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统计测度方法研究;
11.探索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统计监测体系研究; 12.生态文明建设统计监测研究; 13.精准脱贫模式识别及扶贫机制研究;
14.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统计研究;
15.利用大数据测度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研究。
六、宏观经济运行预测预判
1.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预测预判方法及应用研究; 2.我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的测度方法及实证研究;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发展的预测预判研究;
4.基于大数据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研究; 5.我国宏观经济运行预警体系研究; 6.基于混频数据的宏观经济预测研究; 7.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研究。
七、统计调查制度与方法 1.构建现代统计调查体系研究;
2.统计调查从以法人单位为主向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并重的改革方案研究;
3.国民经济行业派生分类体系及应用研究;
4.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变革统计生产方式研究;
5.构建互联网平台、企业研发、企业创新等重点领域调 查制度研究;
6.专项统计调查制度方法(如工业、服务业、就业)改进研究;
7.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地理信息开发与应用研究; 8.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制度设计研究; 9.国际官方统计的最新进展研究;10.改进和完善“四下”企业抽样调查设计研究。
八、大数据
1.大数据技术与统计制度方法的深度融合研究; 2.大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3.大数据背景下的多来源数据融合研究(如API数据接口对多源异构大数据融合应用研究等);
4.大数据时代数据属性特征的统计研究; 5.大数据统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6.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可视化方法及应用研究; 7.大数据在政府统计中应用的若干理论方法问题研究。
九、统计基础理论
1.因子分析新理论及其拓展研究; 2.基于面板数据的多元统计方法研究; 3.贝叶斯面板数据协整模型及应用研究; 4.非结构化数据统计方法与应用研究; 5.大数据背景下抽样推断新方法研究; 6.基于网络结构的高维数据降维及应用研究; 7.统计机器学习相关问题研究;
8.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样本融合问题研究。
十、其他
1.中国统计史研究;
2.我国经济发展质量评价及国际比较研究; 3.我国居民收入和财富分配问题研究;
4.人口老龄化对经济潜在产出水平的影响研究; 5.民间统计调查的国际比较研究;
6.房地产溢出效应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 7.官方统计基本原则研究; 8.统计工作规律研究。
对统计理论发展和统计工作有重要作用的其他选题。本课题指南列示的为研究方向,具体题目可自行拟定,要避免研究题目与研究内容过宽过大。
全国统计科学研究组织管理办公室
2018年5月15日
第三篇: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5课题指南
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2015课题指南
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统计工作提出的具体任务要求和当前统计中心工作,在广泛征求全国统计系统和科研院校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2015课题指南》。现将课题指南公告如下:
一、我国建立现代统计体系研究
现代统计体系以领域完整、指标健全、标准统一的统计调查体系为基础,以科学规范的调查过程和行为准则为主导,以严格完备的统计法治为保障,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是全面及时、真实准确、运转高效的统计体系。建立现代统计体系是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统计支撑,使统计更好地适应社会化、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格局,更好地适应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迅猛发展大势,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更好地适应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实施。
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提高统计工作效率研究 在大数据时代,社会统计力量发展很快,只有提高统计效率才能应对这一挑战,才能提升政府统计权威性公正性,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统计职能,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就是要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增强预测预判能力,改变传统统计事后反映的被动局面。
三、大数据与统计云研究
大数据与云计算是现代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统计能力的重要手段。研究重点包括:传统统计如何应对大数据背景下社会统计力量快速发展的挑战研究;统计云与大数据平台研究;大数据、企业电子记录和行政记录的数据资源状况及在统计中应用前景研究;利用大数据提高统计工作效率研究;如何在价格统计中应用大数据减少采价工作量、丰富代表规格品种类和提高数据及时性研究;工业、贸易、居民收支、人口、就业、投资、建筑业、房地产、服务业、国民经济核算等专业统计领域如何利用大数据、企业电子记录和政府行政记录研究;利用大数据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研究;利用大数据预测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研究;如何利用云计算改革完善统计业务流程研究;如何利用云计算对部门数据、互联网数据进行收集、挖掘与分析研究;数据挖掘技术在政府统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统计中使用大数据的技术手段研究。
四、对我国经济及主要指标的预判预测方法研究 传统统计是事后被动反映,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研究经济社会的变动规律,对经济变动趋势进行预判。研究重点是以统计科学前沿成果为基础,结合我国经济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大数据,提出能准确预判预测经济变动趋势的实用方法。
五、国内外统计理论前沿成果在我国统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国内外统计理论前沿成果包括数理统计方法、国民经济核算、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质量评估、统计预测、大数据应用等众多方面。研究重点是如何利用这些最新成果来改进我国统计工作,增强统计公信力,为统计改革和统计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六、“互联网+”与统计改革
互联网已在统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统计改革和统计创新的源泉。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互联网在统计中应用又打开了新的空间。研究重点包括:利用互联网改造传统统计研究;利用互联网提高统计效率研究;利用互联网拓展统计服务研究;利用互联网改进数据采集过程研究。
七、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统计调查评价体系研究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成果考核评价要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研究重点包括:新常态下的我国统计调查体系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整;新常态下的反映提质增效升级统计指标体系研究;新常态下全面小康监测理论和方法研究。
八、统计调查制度研究
对现有统计调查制度进行研究,提出改进途径;对一些将来有可能开展的调查进行前瞻性研究,提出具体调查方案或对其中的一些难点问题提出处理方案。研究重点包括:基本单位名录库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研究;就业状况统计方法的改进途径研究;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研究;能源统计制度方法的改进途径研究;畜禽监测调查方法制度改革研究;居民收入调查方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影响住户调查记账户配合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样本轮换中新旧样本数据的衔接方法研究;住户调查数据收集方法改革研究;居民家庭财产调查与估算方法研究;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调查方法比较研究;固定资产投资价格统计中的设备、工器具采价方法研究;住房空置率调查方法研究;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统计核算制度研究;统计调查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
小微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的重要力量,由于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分散、经营灵活,因此如何构建一个低成本、高效率、时效性强的小微企业统计制度面临相当困难。研究重点包括:小微企业抽样调查的组织方式、方法研究;对现有规模以下企业抽样调查进行整合的研究;小微工业企业抽样方法研究;限额以下贸易企业抽样调查问题研究;小微企业抽样调查数据缺失处理方法研究。
九、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进途径研究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需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研究重点包括:FISIM和虚拟房租的核算方法研究;我国非盈利机构界定方法研究;R&D作为资本形成引发的问题研究;增加值的间接推算方法研究;编制资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面临的难点问题研究;生态环境资源核算中的难点问题研究;知识产权增加值核算方法研究;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研究。
十、统计分类标准研究
统计分类标准是统计的基础。研究重点包括:现有统计分类标准修订方案研究;新的分类标准研究;国民经济新业态的统计标准研究,如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高端服务业等。
十一、规模以上调查的理论基础研究
规模以上企业(项目)调查是对总体中规模较大的个体进行调查,在实际统计工作中应用较多。从直觉上看,对于个体规模差异很大的总体,规模以上调查是效率较高的做法,但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如:调查结果能否推断总体、能否反映总体变动趋势、规模以上标准如何设定、适用的条件是什么等等。从统计原理看,规模以上企业(项目)调查结果为截尾统计量,但只要知道总体分布或拥有一些辅助信息,推断总体特征仍是有可能的。通过研究,为规模以上企业(项目)调查建立起一套类似抽样调查的理论基础,从而为实际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十二、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改进原始数据采集方式研究 互联网、物联网、遥感、无人机、GPS等新技术新手段为改进源头数据采集方式提供了可能,原始采集方法将越来越多样化。研究重点包括:遥感抽样框在农作物种植面积调查的应用研究;用无人机影像提高卫星遥感测量精度的方法研究;移动采集终端在调查工作中的应用研究;手持GPS测量终端在农业统计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十三、统计数据质量的控制和评估
研究数据质量评估的实用技术和方法;对一些重要的数据进行准确性评估;关于统计调查方案对数据质量保障状况的评估;原始数据质量的控制方法研究;研究保障加工数据质量的技术规范;利用多种方式对官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实证研究;住户调查数据质量控制及评估方法研究;服务业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审核评估;行政记录在人口普查质量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旅游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方法研究。
十四、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以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探索社会经济的变动规律,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现象进行深入剖析。选题不仅要具有现实针对性,具有较高社会价值,同时还应具有探索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研究重点包括:城乡一体化进程分析;自贸区发展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景分析;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研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效果分析;经济转型升级进展状况分析;新型城镇化进展情况分析;新兴服务业发展趋势研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研究;农民工市民化住房问题研究;农民工生存与社会保障研究;城镇化进程中移居老年人生活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中国产业结构影响研究;我国居民休闲活动时间分配研究。
十五、其他
对统计理论发展和统计工作有重要作用的其他课题。
本课题指南列示的为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只要与研究方向一致即可,具体题目可自行拟定,要避免研究题目过宽过大。全国统计科学研究组织管理办公室鼓励并优先支持密切联系统计工作实际的选题。
全国统计科学研究组织管理办公室
2015年6月18日
第四篇:河北年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课题指引
附件1
河北省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2015课题指南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河北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促进统计理论研究与统计工作实践相互结合,围绕当前和今后一段统计中心工作和主要统计改革任务,制定了《河北省2015统计科学研究项目课题指南》。现将课题指南公告如下: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提高统计工作效率研究 在大数据时代,社会统计力量发展很快,只有提高统计效率才能应对这一挑战,才能提升政府统计权威性公正性,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统计职能,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就是要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增强预测预判能力,改变传统统计事后反映的被动局面。
二、大数据与统计云研究
大数据与云计算是现代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统计能力的重要手段。研究重点包括:传统统计如何应对大数据背景下社会统计力量快速发展的挑战研究;统计云与大数据平台研究;大数据、企业电子记录和行政记录的数据资源状况及在统计中应用前景研究;利用大数据提高统计工作效率研究;如何在价格统计中应用大数据减少采价工作量、丰富代表规格品种类和提高数据及时性研究;工业、贸易、居民收支、人口、就业、投资、建筑业、房地产、服务业、国民经济核算等专业统计领域如何利用大数据、企业电子记录和政府行政记录研究;利用大数据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研究;利用大数据预测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研究;如何利用云计算改革完善统计业务流程研究;如何利用云计算对部门数据、互联网数据进行收集、挖掘与分析研究;数据挖掘技术在政府统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统计中使用大数据的技术手段研究。
三、国内外统计理论前沿成果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国内外统计理论前沿成果包括数理统计方法、国民经济核算、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质量评估、统计预测、大数据应用等众多方面。研究重点是如何利用这些最新成果来改进我国统计工作,增强统计公信力,为统计改革和统计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四、“互联网+”与统计改革
互联网已在统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统计改革和统计创新的源泉。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互联网在统计中应用又打开了新的空间。研究重点包括:利用互联网改造传统统计研究;利用互联网提高统计效率研究;利用互联网拓展统计服务研究;利用互联网改进数据采集过程研究。
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统计调查评价体系研究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成果考核评价要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研究重点包括:新常态下的统计调查体系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整;新常态下的反映提质增效升级统计指标体系研究;新常态下全面小康监测理论和方法研究。
六、统计调查制度研究
对现有统计调查制度进行研究,提出改进途径;对一些将来有可能开展的调查进行前瞻性研究,提出具体调查方案或对其中的一些难点问题提出处理方案。研究重点包括:基本单位名录库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研究;就业状况统计方法的改进途径研究;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研究;能源统计制度方法的改进途径研究;畜禽监测调查方法制度改革研究;居民收入调查方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影响住户调查记账户配合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样本轮换中新旧样本数据的衔接方法研究;住户调查数据收集方法改革研究;居民家庭财产调查与估算方法研究;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调查方法比较研究;固定资产投资价格统计中的设备、工器具采价方法研究;住房空置率调查方法研究;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统计核算制度研究;统计调查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
小微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的重要力量,由于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分散、经营灵活,因此如何构建一个低成本、高效率、时效性强的小微企业统计制度面临相当困难。研究重点包括:小微企业抽样调查的组织方式、方法研究;对现有规模以下企业抽样调查进行整合的研究;小微工业企业抽样方法研究;限额以下贸易企业抽样调查问题研究;小微企业抽样调查数据缺失处理方法研究。
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进途径研究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需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研究重点包括:FISIM和虚拟房租的核算方法研究;我国非盈利机构界定方法研究;R&D作为资本形成引发的问题研究;增加值的间接推算方法研究;编制资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面临的难点问题研究;生态环境资源核算中的难点问题研究;知识产权增加值核算方法研究;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研究。
八、统计分类标准研究
统计分类标准是统计的基础。研究重点包括:现有统计分类标准修订方案研究;新的分类标准研究;国民经济新业态的统计标准研究,如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高端服务业等。
九、规模以上调查的理论基础研究
规模以上企业(项目)调查是对总体中规模较大的个体进行调查,在实际统计工作中应用较多。从直觉上看,对于个体规模差异很大的总体,规模以上调查是效率较高的做法,但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如:调查结果能否推断总体、能否反映总体变动趋势、规模以上标准如何设定、适用的条件是什么等等。从统计原理看,规模以上企业(项目)调查结果为截尾统计量,但只要知道总体分布或拥有一些辅助信息,推断总体特征仍是有可能的。通过研究,为规模以上企业(项目)调查建立起一套类似抽样调查的理论基础,从而为实际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十、统计数据质量的控制和评估
研究数据质量评估的实用技术和方法;对一些重要的数据进行准确性评估;关于统计调查方案对数据质量保障状况的评估;原始数据质量的控制方法研究;研究保障加工数据质量的技术规范;利用多种方式对官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实证研究;住户调查数据质量控制及评估方法研究;服务业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审核评估;行政记录在人口普查质量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旅游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方法研究。
十一、重大社会经济问题研究
以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探索社会经济的变动规律,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现象进行深入剖析。选题不仅要具有现实针对性,具有较高社会价值,同时还应具有探索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研究重点包括:城乡一体化进程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目标体系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景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脱贫攻坚研究;经济转型升级进展状况分析;新型城镇化进展情况分析;新兴服务业发展趋势研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研究;农民工生存与社会保障研究;城镇化进程中移居老年人生活质量综合评价研究;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
十二、其他
对统计理论发展和统计工作有重要作用的其他课题。
本课题指南列示的为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只要与研究方向一致即可,具体题目可自行拟定,要避免研究题目过宽过大。
河北省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12月21日
第五篇: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1年课题指南
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1年课题指南
为凝聚统计科研力量,引导统计科研方向,2011课题指南继续向统计制度、统计方法、统计标准和数据质量控制研究方面的研究项目倾斜,鼓励和支持项目申报者紧紧围绕统计工作中心,密切服务统计工作实践,为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公信力,推进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企业一套表制度、统一软件系统构建和联网直报系统四大工程建设提供科研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重大及重点项目
1.国民经济核算中收支统计口径和标准的优化;
2.综合发展指数问题完善与研究;
3.宏观经济数据质量评估方法研究;
4.内需与外需的理论界定及统计方法研究;
5.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大规模数据处理及联网直报技术研究;
6.新型服务业态增加值计算研究;
7.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完善研究。
二、一般项目
8.我国人力资本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方法研究;
9.我国资产负债核算方法研究;
10.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研究;
1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2.社会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研究;
13.我国服务业发展结构特征、问题及对策研究;
14.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现状研究;
15.官方统计方法改革与创新研究;
16.统计管理及统计调查组织模式研究;
17.基于SDMX标准的统计数据及统计元数据交换标准研究;
18.国外统计制度方法的介绍和比较研究;
19.统计学基础理论研究。
本课题指南所列题目涉及范围较宽,申报者也可在不改变课题方向和范围的前提下根据研究需要自行拟定题目。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鼓励并优先支持密切联系统计工作实际的选题。
全国统计科研计划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