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教育集团化模式中日本职业教育的启示[小编推荐]
职业教育集团化模式中日本职业教育的启示
【摘 要】日本的职业教育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起步的时间比较早,对其经济发展影响很大,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相信对国内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会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职业教育集团化模式中的日本职业教育进行研究,以便为国内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化;日本;启示
一、引言
近些年,国内的职业教育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因为起步比较晚,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职业教育集团化是指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组织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织的教育团体,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日本的职业教育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二战后,日本凭借其职业教育使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其综合国力。本文主要探讨日本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模式发展的启示。
二、日本职业教育的特点
日本的职业教育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经过半个世纪发展,已经比较完善。目前来讲,日本职业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重视法制化建设。通过建立相关的法制法规,从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是日本职业教育最为显著的特点。在《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产业教育振兴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中,不但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还制定了相关的基准与评估制度,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市场化为导向,重视产学结合。日本的职业教育始终将市场需求作为教学导向,根据市场变化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革与扩充,培养了一大批适合当前市场的人才,促进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政府还积极参与到企业与学校的合作过程中,为各项工作的进行提供保障,从而确保教学质量。
3.终身职业教育理念。日本具有完善的终身职业教育教育体系,有各种短期大学、专修学校、开放学校,以满足广大受教育者的需求。
三、日本职业教育中集团化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1.建立健全高效的网式政策。日本和职业教育有关的法律建设不仅起步比较早,而且十分健全,不管从微观还是宏观上,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为其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制度化保证。上世纪中期,日本就先后颁布了大量法律,借助经费的补助,对各种社会团体进行引导,使企业担负职业教育的责任和实名,对职业教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地方职业教育组织和财政状况等进行详细规定,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全面保护与助航。此外,在2003年,日本还提出《年轻人自立和挑战计划》,为年轻人职业的自立提供相应政策支持,解决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问题。
2.产学合作。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的产业结构开始转型,企业的研发无法跟上创新经济发展的步伐,于是就寻找职业学院当做合作对象,产学合作就此开始。从纵向角度出发,不仅是高等教育方面和企业开展紧密的合作,把职业生涯规划始终贯穿于学生时代,这一特点使中高层次的教育就和企业界建立了合作的良好关系。从横向的角度来看,高校与企业合作又涉及到对技术进行研发、对学生进行培养、企业要购买科研成果,技术的咨询以及创业等活动,涉及面十分广泛。在转化的周期不断减少与科技创新的背景下,日本产学合作形式为其经济的自立作出重要的贡献。不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员工职业技能和素质,还使员工的创新意识与企业的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实现教育的成果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如果将教育集团当做一种生态体系,那日本的集团化教育成员间可以说已经形成了共生且互惠的关系。
3.终身学习的企业文化。日本的企业对教育关注的力度是其它国家都不能比拟的。企业都把终身学习理念贯穿于管理的始终,并将员工培训教育当做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方式。在二战后经济的复苏时期,企业内部展开的教育培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是日本企业内部劳动力的市场得到巩固,还形成独特的职业教育模式。日本企业内的教育主要有技能培训、管理和实践以及企业的文化等,有的是在企业车间中现场进行教学,有的是脱离生产进修深造。日本的企业对职工进行严格的培训已经成为常态,可以充分的挖掘所有员工潜力提升企业的效益,日本很多大型企业内部还设置了专门教育机构,专门对员工教育和培训进行研究与开展,中小型的企业通常使用联合培训教育的方式。在2006年,日本创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实行并用职业训练制度,在获得政府批准的基础上,招收高等或者中等教育毕业生,借助试用工形式,对其开展半年至两年的培训,然后按照所签合同和考核的结果,由企业决定是否录用,逐渐实现招生即是招工的目标。
4.以市场为导向的品牌意识。至2011年,日本一共有各种形式的职业学校5136所,其中公立与国立的院校仅有297所,只占总数的6%。而且,公办性质的职业院校的比例也在不断下降。日本职业教育的体系和我国有很大不同,其特点是以市场化办学为主体,充分的发挥出市场办学的灵活与教育资金的效益。所以,为了防止职业院校出现同质化的现象,每个学校招生的规模都较小,通常都是一校一科模式,围绕着工业、商业、医疗、家政、艺术以及体育等某个专业,辐射到各行各业,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品牌。比如,日本的女子营养大学设立了营养学部主要包括营养学科和保健营养学科以及食文化学科等,打造健康和饮食的领域品牌。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日本的集团化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其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需要引起国内教育界的重视,不断学习日本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借鉴其教育模式,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一步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大各项职业教育法规建设,逐步完善国内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对职业教育办学环境进行优化,加强引导,打造职业教育办学特色,进而促进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1]明丽宏,赵宏光,陆璐等.国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3(16):13-13
[2]于丽君.日本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0):88-89
[3]欧阳?B茜,杨广晖.国际化?多元化?社会化――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19):79-82
第二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模式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模式
发布时间:2013年9月25日访问量:231信息来源:《教育决策咨询》
经过几年的改革创新,各地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中探索出各具特色的集
团化办学典型模式。
一、产教融合的“校企一体”模式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出现困境,导致其举办的学校举步维艰,相继关停并转;同时,国企改制也给校企产权重组提供了机遇,使校企一体职教集团的诞生成为可能。集团具有产权重组形成的核心层、契约关系形成的紧密层、利益相关的松散层多元化的主体结构。集团核心层各成员单位的所有权不变,但使用权由牵头学校行使,实现校企教学人员与生产人员一体、教育
教学与企业生产全面融合。
由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在“前校后厂,校企一体”基础上逐步发展,相继托管、兼并、买断15家企业和职校,整合校企资源,并根据办学需要对相关企业进行教育化改造。企业接受集团牵头学校管理,校企共同承担教学和生产双重职能,集团核心层实现知识链、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四链融合”,教学人员与生产人员交叉任职、双岗双责,全面实现教学目标生产目标、教学过程生产过程、教学人员生产人员、教学管理生产管理、教学效果与生产效果的 “五项对接”。集团理事会设立校企一体化管委会,协调校企活动和利益关系。集团牵头单位在曹妃甸新校园中建设12万平方米厂房用于集团
企业,丰富校企一体内涵。
二、城乡联动的“以城带乡”模式
要破解城市职业教育生源不足和农村职业教育学生就业难的发展难题,必须充分利用集团优势和纽带,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合作办学,一体发展,促进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实现职教集团成员间的互利共赢,有效地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促进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
河南是农业大省,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河南省信息技术职教集团以城市名牌中、高职学校为龙头,以农村中职学校为主体,以龙头学校的品牌专业为纽带,吸收相关行业、企业及科研单位组建而成,成员为16家省内职业学校和6家省内知名IT企业。利用职教集团平台,推进城乡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先后在中心城市职业学校与农村职业学校结成了近60个“对子”,联合招生6400余人;由城市学校在农村学校办分校;城乡学校推行教学一体化;城市学校为农村学校培训专业课师资、提供实训条件、安置学生实习、开展技能鉴定;以集团名义联系
就业单位,统筹安置学生就业等,推动了以城带乡、以强带弱。
三、中高职衔接的“中高贯通”模式
中高职衔接是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关键与核心。它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推动,但具体工作显然不适宜由政府出面组织实施。充分利用职教集团内部中高职院校间合作的组织优势和长期业务联系的便利条件,推进在招生考试制度、学制、教学模式、校际合作、教师培养培训、质量评价、行业指导、实训装备等方面的中高职延续衔接和共建共享,能够显著提高职教集团的内聚力,同时还方便政府
更好地进行统筹协调,整体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上海市电子信息职教集团为开展好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试点工作,成立了教学管理工作小组、“中高职贯通”联合教研室和“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制定相关教学管理文件,统筹规划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等资源,共同探索中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标准的衔接、对口专业的中职学生直升高职、同层次同专业课程学分互认、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的联动发展和高中毕业生经过一定技
能培训或企业实践后直升高职等问题。
四、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的“集群对接”模式
职教集团以群体对接为途径,通过专业群合作委员会,快速推进校、行、企联合的跨界教学组织建设,充分体现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职业教育利益相关方的核心利益,促进集教育、培训、研发为一体的合作共同体快速成长。嘉兴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城乡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产业发展逐步呈现从“块状经济”向区域产业群提升趋势。2009年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嘉兴市欣禾职教集团,建立教育、人力资源、产业等部门组成的集团指导委员会,联合11所中高职院校、8个行业协会、90多家骨干企业等,分设12个专业群合作委员会,作为交流协商与合作的基层组织,将专业建设纳入区域产业群发展服务体系,职业院校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提升了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五、工业园区与职教集团互动发展的“园团融合”模式
职教集团坚持“互动”发展理念,探索建立校企利益链和利益共同体,逐步从“学
校与企业合作发展”转变为“学校与职教工业园区互动”、“职教集团与职教工业园区一体”,具有工业园区搭台,学校企业唱戏的鲜明特点,职教集团与工业
园区融合发展,集团化办学的教育功能与服务产业功能实现双提升。
重庆市工商职教集团所在的江津区,紧邻职教集团布局了30平方公里的重庆职教工业园,将职教资源和企业优势进行整合。针对职教集团主要设置的机械、电子、建筑等骨干专业,职教工业园在引进项目上也专门与学校进行了“匹配”,与之对应。集团通过“订单培养”,实现了育人与用人的“零距离”,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通过集团化办学便捷地解决了企业职工培训问题。企业则利用集团成员学校的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与集团成员学校联合开展科研攻关、研制开发
新产品,为企业增加了创新动力和经济效益。
六、管委会整合行业职教资源的“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整合行业职业教育资源,成立职教集团管委会,形成对行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决策机制,有利于政府协调管理,使集团的地位能够取得广泛的社会认同,为集
团成员与政府部门之间架设起良好的沟通桥梁和权力重新配置的机制。北京市交通职教集团是由政府搭台,以职业院校为主体,以交通特色专业和人才培养使用为纽带,将交通行业职业院校、中外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紧密穿成线,发挥成员综合优势组建而成。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理事长负责制”,管理机构由决策与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两部分组成。集团管委会是集团的决策与管理机构,为常设机构。集团理事会为集团的执行机构,是由成员单位建立的自愿组织,在管委会领导下,对集团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七、借力跨国企业走出去办职教的“借船出海”模式
依托职教集团,借力跨国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和规则的研究与制定,形成职业教育国际发展合力,服务大型跨国集团的海外扩张。企业发挥技术优势,学院发挥教育优势,校企联手境外办学。校企优势互补,共同制定“定制”职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共同开发针对性教材,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实施教育管理,满足企业国际扩展带来的人力资源需求。
2008年国家商务部批准一批大型企业在境外设立工业园区,红豆集团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市购买了12平方公里土地,建立工业园区,2011年第一期20多家企业,5000多员工相继入驻,园区急需管理和操作技术人才。江苏省商贸职教集团由牵头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同成员单位红豆职业大学、红豆集团、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特区有限公司,“借船出海”,在柬埔寨西港特区工业园共建西港特区培训中心。企业负责投资建设校舍,院校负责投入师资和教学;企业发挥技术优势,院校发挥教育优势,联合开展西港特区柬埔寨员工的语言培训、入驻企业管理人员的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培训等,受到柬方高度评价并获柬政府立项,提升
了中国职业教育在柬埔寨的影响。
第三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模式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模式
发布时间:2013年9月25日 访问量:1815
信息来源:《教育决策咨询》
经过几年的改革创新,各地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中探索出各具特团化办学典型模式。
一、产教融合的“校企一体”模式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出现困境,导致其举办的学校举步维艰,相继关停并转;同时,国企改制也给校企产权重组提供了机遇,使校企一体职教集团的诞生成为可能。集团具有产权重组形成的核心层、契约关系形成的紧密层、利益相关的松散层多元化的主体结构。集团核心层各成员单位的所有权不变,但使用权由牵头学校行使,实现校企教学人员与生产人员一体、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全面融合。
由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在“前校后厂,校企一体”基础上逐步发展,相继托管、兼并、买断15家企业和职校,整合校企资源,并根据办学需要对相关企业进行教育化改造。企业接受集团牵头学校管理,校企共同承担教学和生产双重职能,集团核心层实现知识链、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四链融合”,教学人员与生产人员交叉任职、双岗双责,全面实现教学目标生产目标、教学过程生产过程、教学人员生产人员、教学管理生产管理、教学效果与生产效果的 “五项对接”。集团理事会设立校企一体化管委会,协调校企活动和利益关系。集团牵头单位在曹妃甸新校园中建设12万平方米厂房用于集团企业,丰富校企一体内涵。
二、城乡联动的“以城带乡”模式
要破解城市职业教育生源不足和农村职业教育学生就业难的发展难题,必须充分利用集团优势和纽带,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合作办学,一体发展,促进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实现职教集团成员间的互利共赢,有效地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促进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
河南是农业大省,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河南省信息技术职教集团以城市名牌中、高职学校为龙头,以农村中职学校为主体,以龙头学校的品牌专业为纽带,吸收相关行业、企业及科研单位组建而成,成员为16家省内职业学校和6家省内知名IT企业。利用职教集团平台,推进城乡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先后在中心城市职业学校与农村职业学校结成了近60个“对子”,联合招生6400余人;由城市学校在农村学校办分校;城乡学校推行教学一体化;城市学校为农村学校培训专业课师资、提供实训条件、安置学生实习、开展技能鉴定;以集团名义联系就业单位,统筹安置学生就业等,推动了以城带乡、以强带弱。
三、中高职衔接的“中高贯通”模式
中高职衔接是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关键与核心。它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推动,但具体工作显然不适宜由政府出面组织实施。充分利用职教集团内部中高职院校间合作的组织优势和长期业务联系的便利条件,推进在招生考试制度、学制、教学模式、校际合作、教师培养培训、质量评价、行业指导、实训装备等方面的中高职延续衔接和共建共享,能够显著提高职教集团的内聚力,同时还方便政府更好地进行统筹协调,整体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上海市电子信息职教集团为开展好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试点工作,成立了教学管理工作小组、“中高职贯通”联合教研室和“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制定相关教学管理文件,统筹规划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等资源,共同探索中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标准的衔接、对口专业的中职学生直升高职、同层次同专业课程学分互认、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的联动发展和高中毕业生经过一定技能培训或企业实践后直升高职等问题。
四、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的“集群对接”模式
职教集团以群体对接为途径,通过专业群合作委员会,快速推进校、行、企联合的跨界教学组织建设,充分体现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职业教育利益相关方的核心利益,促进集教育、培训、研发为一体的合作共同体快速成长。
嘉兴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城乡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产业发展逐步呈现从“块状经济”向区域产业群提升趋势。2009年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嘉兴市欣禾职教集团,建立教育、人力资源、产业等部门组成的集团指导委员会,联合11所中高职院校、8个行业协会、90多家骨干企业等,分设12个专业群合作委员会,作为交流协商与合作的基层组织,将专业建设纳入区域产业群发展服务体系,职业院校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提升了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五、工业园区与职教集团互动发展的“园团融合”模式
职教集团坚持“互动”发展理念,探索建立校企利益链和利益共同体,逐步从“学校与企业合作发展”转变为“学校与职教工业园区互动”、“职教集团与职教工业园区一体”,具有工业园区搭台,学校企业唱戏的鲜明特点,职教集团与工业园区融合发展,集团化办学的教育功能与服务产业功能实现双提升。
重庆市工商职教集团所在的江津区,紧邻职教集团布局了30平方公里的重庆职教工业园,将职教资源和企业优势进行整合。针对职教集团主要设置的机械、电子、建筑等骨干专业,职教工业园在引进项目上也专门与学校进行了“匹配”,与之对应。集团通过“订单培养”,实现了育人与用人的“零距离”,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通过集团化办学便捷地解决了企业职工培训问题。企业则利用集团成员学校的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与集团成员学校联合开展科研攻关、研制开发新产品,为企业增加了创新动力和经济效益。
六、管委会整合行业职教资源的“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整合行业职业教育资源,成立职教集团管委会,形成对行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决策机制,有利于政府协调管理,使集团的地位能够取得广泛的社会认同,为集团成员与政府部门之间架设起良好的沟通桥梁和权力重新配置的机制。
北京市交通职教集团是由政府搭台,以职业院校为主体,以交通特色专业和人才培养使用为纽带,将交通行业职业院校、中外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紧密穿成线,发挥成员综合优势组建而成。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理事长负责制”,管理机构由决策与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两部分组成。集团管委会是集团的决策与管理机构,为常设机构。集团理事会为集团的执行机构,是由成员单位建立的自愿组织,在管委会领导下,对集团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七、借力跨国企业走出去办职教的“借船出海”模式
职教集团,借力跨国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和规则的研究与制定,教育国际发展合力,服务大型跨国集团的海外扩张。企业发挥技术优势,学育优势,校企联手境外办学。校企优势互补,共同制定“定制”职业人才的,共同开发针对性教材,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实施教育管理,满足企业带来的人力资源需求。
2008年国家商务部批准一批大型企业在境外设立工业园区,红豆集团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市购买了12平方公里土地,建立工业园区,2011年第一期20多家企业,5000多员工相继入驻,园区急需管理和操作技术人才。江苏省商贸职教集团由牵头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同成员单位红豆职业大学、红豆集团、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特区有限公司,“借船出海”,在柬埔寨西港特区工业园共建西港特区培训中心。企业负责投资建设校舍,院校负责投入师资和教学;企业发挥技术优势,院校发挥教育优势,联合开展西港特区柬埔寨员工的语言培训、入驻企业管理人员的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培训等,受到柬方高度评价并获柬政府立项,提升了中国职业教育在柬埔寨的影响。
第四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章程
河南省职业教育集团管理办法(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探索新的办学模式,推动我省职业教育集团向紧密型、规范化方向发展,现结合我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河南省职业教育集团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是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即由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以省属行业性职业院校为龙头,或其他职业院校联合省级行业性组织,以行业骨干专业为纽带,由相关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等成员单位自愿参加的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协作组织。
第二章 组建与审批
第三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成立的原则是“市场运作、龙头带动、校企结合、城乡联姻”。
第四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要由牵头职业院校向省教育厅提出申请,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经过考察、研究后予以审批。
第五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的成员数应不低于20个,集团成员一般由职业院校、企业、行业组织和研究机构等组成。集团牵头单位须是国家级重点或示范性职业院校,能够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发挥骨干支撑、示范引领和中心辐射作用。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和农村职业院校,必须有一定数量与该集团主体专业群教学和实习要求相适应的生产、经营企业或其他实体参与。
第三章 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第六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具有完善的集团章程和成员合作协议。要有规范的运行、激励、监督制度。集团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集团的全面工作和日常事务。各集团成员要共同遵守集团章程,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开展的各项活动,加强交流合作。
第七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坚持“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凡自愿遵守职业教育集团章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教育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均可加入集团;集团成员单位的原隶属关系不变、产权性质不变、教职工身份不变。
第八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应制定有本集团的长远和近期发展规划。每年都有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定期组织集团成员单位开展活动。
第九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加强集团内校企之间的合作。积极吸纳省百户重点企业加盟职业教育集团,促进校企之间资源共享、合作办学。
第十条 集团内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有学生到集团内企业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每年到集团内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人数不少于当年本集团骨干专业招生人数的50%。
第十一条 要建立有集团内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计划制定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机制。建立有企业高技能人才到院校任教的机制。
第十二条 要组织集团成员职业院校的所有专任教师定期到集团内企业接受实践锻炼,每个教师每年到企业实践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第十三条 要充分利用集团教育资源,积极开展面向集团内企业的职业培训和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成员职业院校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并优先向集团内企业提供优秀毕业生。
第十四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要建立起稳定的校校合作机制。各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在招生、就业、教学、技能鉴定等方面实现“一体化”,以城带乡,以强带弱,把职业教育集团办成紧密型的实体,促进集团成员职业院校的共同发展。
第十五条 要充分发挥城市职业院校优质办学资源、农村职业院校充足生源的互补优势,积极推进城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
第十六条 集团要建立统一的就业网络和就业服务体系,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统筹安置集团内毕业生。
第十七条 集团内成员院校在教学上要统筹使用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在培养规格、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使用、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的统一。
第十八条 要制定集团内农村职业院校教师到牵头职业院校或城市职业院校挂职进修的制度、集团成员职业院校间教师互聘制度和集团成员职业院校教师定期经验交流制度。
第十九条 建设有集团骨干专业实训基地,且在成员职业院校中有一定的共享性。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健全,运行规范。
第二十条 要建立集团内技能大赛制度,定期组织开展集团骨干专业技能大赛活动。
第四章 政策保障
第二十一条 省教育厅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鼓励和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政策和措施。
第二十二条 扩大职业院校开展集团化办学的自主权,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开展与行业、企业和其他院校的多样化合作。
第二十三条 引导和发挥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支持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鼓励其与职业院校共建共享各方面的资源。
第二十四条 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督促和支持企业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
第二十五条 省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建设项目中的行业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主要面向职业教育集团。
第二十六条 省级财政设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专项经费,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建设。鼓励职业教育集团积极利用多种融资渠道吸引行业企业投资。第二十七条 鼓励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探索吸纳民营资本,实行“公办民助”、“股份制合作”等办学模式。鼓励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共建、联合、托管等方式,推进院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合作办学,实现办学资源由分散到集中的转变。
第二十八条 对职业教育集团内具有“3+2”分段制高职招生资格的院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予以倾斜。
第二十九条 积极鼓励、优先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开展省外、中外合作办学,引进省外、国(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第五章 指导与检查
第三十条 省教育厅对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定期组织开展职业教育集团督导、交流等活动,协调解决职业教育集团发展中的问题。
第三十一条 加强对职业教育集团的管理,定期对职业教育集团开展评估。对组织紧密、成效突出的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将给予一定奖励,并在项目建设上给予倾斜。对组织松散、长期不开展活动的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撤销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称号。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其解释权和修改权属于河南省教育厅。
第五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综述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综述
作者:市职教中心 发表时间:2009-3-30 14:57:4
5访问次数:3698
摘要:史章厘清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一些基本目题,分析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现存的主垂问题,并提出一般性的时策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一个新生事物,近年来不少地方依托较为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以专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共同组建职教集团,加强校企台作、城乡合作、区域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台。截至2007年9月底,全国有25个省(市、区)成立职业教育集团184个,共有成员单位6410家,另有具有集团特征的紧密型合作组织l21个。
在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明确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性质了解如何有效开展集团化办学及怎样有效开腱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等,有利于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思路,为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并不能解决上述所有的问题,只在试图厘清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找出集团化办学现存的主要问题,井提出一般性的对策建议。
一,教育集团产生的背景与内涵
1.背景
教育集团的产生大约在1992年之后。为教育集团产生提供理论支持的是教育产业论,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979年“教育本质”的讨论,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引进和80年代中后期“教育商品化”的争议,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各种社会力量办学的出现和逐步发展,突破了国家一统天下的办学体制为教育集团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加快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笫三产业的决定》,第一次明确将教育归入第三产业并作为发展的重点。将教育纳入第三产业的序列,直接催生了教育产业论。
既然教育是产业,教育服务向社会及家庭、个人提供用于提高或改善人的素质和思想观念的非实物社会成果,它与演员、医生、导游,售货员一样,提供一种服务消费品。教育是产业就可以作为产业来开发经营,对教育产业经营管理也可以产生利润。教育产业有利可图就可以吸引投资,既可以大量吸引个人和家庭园教育选择注入的教育消费资金,又可以吸收社会团体和个人创办教育的利益获得性投资。必须强调的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化发展,我国教育需求急剧膨胀和教育投人不足之间的矛盾为民办教育及其教育集团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市场空间。此外,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中先富起来的阶层,不甘心自己的子女仅接受低标准、普及型的教育,他们愿意接受教育的“高消费”,这也是推动教育进入产业化经营的催化剂。可以说职业教育集团的产生也是教育发展过程中优胜劣汰的结果,是生存的需要,是发展的必然。
2内涵
“集团化”最初源自经济学领域。其内涵是将经济领域中分散的、生产规模比校小的实体以集团的形式有机地结台起来形成规模较大的经济远行实体并以规模优势实现企业经营中的规模效益。当这一概念从经济领域延伸到教育领域,其外延得到了拓展从“集团”延伸为“集团化”它不仅包括紧密型组织结构,还包括松散型的组织结构。但这些组织具有共同的实质、即通过规模效应、资源优化、品牌效应和对口效应带来的高质量和集约化发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以集团化的形式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结构优化和功能扩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形成统一的职业教育服务市场的一种机制和组织形式。从理论和实践看,职业教育集团及其办学过程具有多重属性经济属性、社会詹性和教育属性是其基本属性,综上所述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通过各种形式、多元主体的联盟,借助规模效应,资源优化、品牌效应和对口效应,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集约化、集团实力的提升,同时使得联盟各方利益共赢,共同发展。
二、集团化发展模式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包括集团化发展模式和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因此,要了解和认识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有必要首先了解集团化发展的基本模式。
(一)集目化发展模式
高耀明和魏志春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教育集团是企业集团组织形式移植而来的教育经营开发组织形式。他们概括出三种教育集团的发展模式。1,积累拓展型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创立教育集团的历程通常是从开办短期职业培训班或接管不太景气的成人学校或职业学校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资金和经验积累后。拓展投资面,创办或接管不同类型或层次的学校,形成滚雪球效应。成为由多家类型和层次不同的学校所组成的教育集团。广东信孚教育集团和浙江万里教育集团是这种发展模式的代表。
有的教育研究者认为,这种发展模式的教育集团办学是既遵循教育的规律,又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其实质是以教养教,以教促教,按教育成本收费。自收自支,是在国家没有投资的情况下,实现滚动发展的。表面情形看来似乎是这样的,但稍加分析我们便可发现,没有国家投入这一说法不完全符合事实。
2.连锁投资型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由企业集团或财团进行先期规模投资,再滚动运行,扩大投资范围,连锁发展,建成学校系列。由于这类学校的硬件设施起点标准高,用高薪招聘水平较高的教师,因而,学费较高。学校采用统一校名、统一模式、统一管理等发展手段,以产业发展观点从产业组织、区域布局、资源配置、运行优化等方面进行产业化管理运作,因而集团的滚动发展较快。
连锁投资型发展模式,因投资地域广泛,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组织管理的成本,但其优势在于:地域广泛,可以确保生源,降低投资风险;统一校名,可以因多点连锁产生广泛的宣传效应,降低了交易成本;随着规模的扩大,其教育边缘产业,如教材、教学用书、音像制品,以及各种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培训等,开发的潜力巨大。由于效益不错,这种发展模式的教育集团估计今后若干年会有增加的趋势。
3,名牌复制型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指原有的名牌学校依靠其教育品牌,兼并同类薄弱学校或与企业合作创办新学校,通过人才和管理经验的输出,实现名牌复制。优质教育资源扩张,形成具有名牌学校特色的系列学校。
前面两种教育集团发展模式都是企业界人士通过接管原有学校或投资创办新的学校直接参与教育发展。而名牌复制发展模式是教育界与经济界利用各自优势合作参与教育发展。这一发展模式的突出例子是上海建平教育集团。
三种教育集团发展模式,虽然发展方式各异,但其共同的特征是,它们都是企业界对教育发展领域介入的产物。这种介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国家教育投入不足而造成的教育供需关系日益紧张的状况,促进了教育的加快发展。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匡瑛在通过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荷兰、印度及中国台湾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梳理比较分析后,按照主导实体不同。从两个维度(主导实体与联盟的实体构成)把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模式做了如下分类。
1,政府主导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政府主导型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数量上是最多的,在模式上也是最丰富的,它涉及到校际问的联盟,如美国的技术准备计划;校企间的联盟,如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培训制度:多种综合联盟的形式,典型的如德国的双元制,2,院校主导
这类模式在世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占有一定比例。该模式中的院校具有相当的实力,其选择的联盟对象包括不同类型的院校、不同层次的院校以及企业和行业,3,企业/行业主导
该类模式是以企业或行业的需求为核心的集团化办学,其目的是培养企业或行业所需要的相关职业人才或技术人才。该模式兼具教育和培训的双重功能,同时面向职前和职后人员。
4,自愿联盟
这类模式一般来说合作差异性较大。其合作方式包括院校之间的合作、校企之间的合作,其中典型的案例是英国的继续教育机构(主要是第三级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与高等教育机构(大学、原多科技术学院以及高等教育学院等)之间的合作,在机构数量上有着多种组合,以一所大学和多所继续教育学院构成一个职业教育集团居多,这种合作完全出于“自愿”,政策扶植仅表现为用教育基金的方式投入,而对于具体操作层面没有规定,给予双方足够的“自由度”。
5,中介主导
这类模式在世界职教集团化办学中并不多见,但确实是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的一类模式。其中典型的是美国的高级技术教育计划(ATE),ATE是一项由联邦政府倡导,1993年由美国国家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NSF)发起的一项旨在满足技师人才需求、有效整合产业与教育的高级技术教育计划,计划投入3800万美元,到目前为止,这一计划已经经历了10余年,参与项目的伙伴遍布美国。ATE主要通过大专和高中程度的课程改革,系统地促进美国的高级技术教育水平。除此之外,在德国的网络化的技术转移中心,也介入了中介组织的力量,即斯坦波茨(STEINBEIS)经济促进基金会,它承担了高专和企业之间的桥梁角色,积极促进高专教授帮助企业研发产品。
具体而言,各国集团化办学的主要模式见表1:
由于集团化办学的组织方式和联盟方式多种多样,连接的层次、行业内的跨度等方面都有各自特点。按照目前存在的主要集团化办学方式,根据五个维度可以建立一个分析框架。这五个维度是:
(1)主导类型,即由哪个实体主导,如政府主导、院校主导。
(2)联盟方式,即以什么方式联盟,如校际联盟,校企联盟,(3)联结关系,即实体间如何联结,包括契约型、资产型和资产一契约混合型。
(4)联合跨度,即联盟的宽度,如跨教育类型、跨行业。表1 世界各国及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模式汇总表
政府主导
院校
企业/行
自
中主导
业主导
愿联盟
介主导
综合学科(日本)
普+职
社区学院(美 国)技术教育一体化(日本)
校中职 +中高职社区化(台湾)
农业职业教育集团
(荷兰)
高职
中学+技术准备计划
校中学 Tech+prep(美国l
后 继续教育+高等教育
通过SATs的校校合作(英国)
青年学徒制城市技术学
高级技术教育计划ATE(美国)youthApprenticeship(美院(英国)国)
职业学院(德国)
双元制(德国)学徒本位的新学徒制
校
SBNAs(澳大利亚)
学徒培训(印度)
中职学校的鹿特丹航运校办企业(印中心度)
STC—Group集团(荷兰)
企 新学徒培训(澳大利亚)建网络化的技
阿波罗集
教合作(台湾)术转移体系团(美(德国)
国)NIIT(印度)
职业生涯教育公司(美 国)
表2世界各国及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模式
主要模式
主
联盟
表现形式 导类型
联盟
联合合作结关系
跨度
合点 形式
不同类型
不同层次
混合跨类
全型
型
面素养
契约
跨层型
校际
组合联盟
次
契约
跨类
证型
型、层次
书培养
政府主
校企 导
契约
行业
专型
内
业对口
区域
区域产学结
契约跨类型、层次、地
合
型
行业
理位置
衔接式联盟
契约
跨层
专
型 次 业对口
院
校企
研发式联盟
资产
跨行
专校主导
型 业 业对口
以服务地方经济
契约
跨行
地为核心目的
型
业
理位置
企业
以提供行业人力资
资产
行业
专源为核心日的的联型 盟
内
业对口
行
校企 以提升集团综合实
资产
行业内、跨
专业对业
力为核心目的的联型 盟
主导
层次 口
以拓展品牌影响为
混合跨行
集团品主要目的的联盟
校际
型 业、层次、牌
契约
跨类
全型
型、层次、面素养
自愿联
校企
企业——政
资产盟
中
校企 介主导
府
专业对口
型
契约型
专业对口
(5)、合作结合点,即各实体在哪个方面的合作,如专业对口、地理位置。根据这一分析框架,我们可以把世界各国及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模式总结见表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第一,世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重头戏是政府主导型。其比例占到一半左右。
第二,世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联盟方式是校际和校企联盟。
第三,各国及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主要是通过契约来联结的。
第四,世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跨度较大,包括跨教育类型、跨教育层次、跨行业、跨区城等。
第五,世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合作结合点主要是以专业为纽带。
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既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也符合国家提出的“要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推动公办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新路子”的发展战略。必须解决当前职业教育的一些主要难题。
根据对目前职业教育集团运作的情况分析,可以把它面临的主要问题概括为:(1)政策对教育集团的认同与保障问题;(2)集团内部关系的厘清;(3)目标的定位问题。
1,政策对教育集团的认同与保障问题
郭苏华认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过程中,其集团身份的认同、政策的支持与保障在我国依旧是个难题。
首先是集团身份的认同缺乏政策的支持。职业教育集团是跨行业、跨社会组织的一种新型的组织,根据我国对企事业单位的分类,企业和作为事业单位的学校分属不同的组织类型,政府采取不同的公共政策给予管理。目前集团的松散性组织没有资产的基础,在申请法人资格方面有许多障碍,由于集团法人身份的缺失,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中就难于界定其承担的相应责任。
其次是集团的企业鼓励政策不到位。重建校企合作是集团的一项基本目标。鼓励企业加入职业教育集团有两个出发点:一是职业教育与企业具有天然的联系,没有企业依托的职业教育形同无本之木,在教学目标和培养模式上盲目性和低消耗不可避免。二是企业应该承担职业教育的部分责任。职业教育既有国民教育的功能,又有为企业输送人力资源的功能,企业作为资源的使用者,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集团的企业政策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利益杠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利益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正视这一事实是制定政策的前提。
2,集团内部关系的厘清
米靖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关系问题》一文中提出了集团化办学中存在的四大关系问题。他认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必须处理好以下四大关系。
首先是学校与企业的关系问题。在这两者关系中,一般而言,学校与企业有各自的经营理念与目标,双方对校企合作的认知与理解会有本质差异。如何使两者有效结合以推动彼此的发展成为校企集团化发展的关键。
其次是工学关系的矛盾问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了我国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模式、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从根本上将工作与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米靖认为为了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的关系,必须持续推动职业教育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学习。
再次是城乡合作办学、资源优化共享的问题。他认为城乡结合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必须进一步贯彻城乡统筹、资源共享、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策略。需要打破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地方政府特别是中心城市的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应制订相应的政策、规章,积极支持、协调,使城乡结合职业教育集团有较完善的组织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要引进市场机制。依靠市场进行合理的招生和专业设置。
最后是中高职结合的关系处理问题。可以说,中、高职相结合是职教集团化办学中关于学制改革的有益尝试。在职教集团内部,如何将中职和高职两个不同学历阶段、不同教学层次的教育衔接贯通起来,形成一个有梯次、有延续性的学制系统成为集团化发展壮大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目标的定位问题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由于受区域、经济和劳动力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各地的办学发展目标不可能一致。因此,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前景和定位问题上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学校看见别人的学校怎样定位自己也设置同样的一个目标,结果使办学的目标更加不清晰。
如何清晰自己发展的目标,各学校必须深入一线调研,对当地的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等情况有清楚了解,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行业特点来定位本学校的方向。
四、对策与思考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要实现持续、优质、快速、和谐发展,仅靠牵头院校自身的努力仍不够,还需要政府部门制订相关政策制度,加强调控,建立由行业、企业多方参与的动力机制与协调机制,实现校企政互动、资源优化整合,使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得以在各个层面上展开。
首先,政府支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地市级以上政府要建立有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实质性地协调各个相关部门,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规范政府、学校、企业等在集团化办学中的权利与义务,整体化推进职业教育。政府部门通过创设环境、搭建平台、制定政策、提供信息服务等,引导职业教育机构面向市场,搞活机制,自主办学。教育部门的学历证书与劳动部门的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通转换,教育体系和培训体系相互衔接沟通,学校教育资源和企业、社会培训机构资源相互整合,打破隶属关系的限制进行资源重组。政府利用政策杠杆和市场机制,鼓励企业、职业院校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合作。
其次,行业主导。依托行业、校企合作、社会联动,实现集团化办学。世界范围内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表明,行业和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应当而且能够发挥主导作用,否则,无法办出优质的职业教育。
再次,创新机制。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首先要深化行业办学体制改革。其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投资多元化:再次充分发挥行业所属国有职业院校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走集团化和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在体制和管理机制上进行创新。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专业、师资、设施设备、招生和就业市场资源等要素的优化配置,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行业优势的效应,把职业教育做强。
最后,要深化改革。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促使学校与企业、工作与学习、中职与高职、城市与乡村以及区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和重构。要深刻认识并处理好这些关系,需要在管理、教学、机制和制度设计上等方面深化内部关系的改革,才能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又好又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