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强国之路》读到什么?

时间:2019-05-14 22:4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文化强国之路》读到什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文化强国之路》读到什么?》。

第一篇:从《文化强国之路》读到什么?

从《文化强国之路》读到什么?

【导语】李长春同志新书《文化强国之路——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正式在京首发。书中选编了李长春同志2002年12月至2013年5月期间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讲话、谈话、文章、批示共91篇,照片69幅。其中,所选的讲话和谈话绝大部分为第一次公开发表。本书所选的讲话、谈话、文章、批示,真实记录了党的十六大以来10年间文化改革发展的历程。本期订阅号,我们一起来看看,从这本书里,能读到什么。>>>

《文化强国之路》写了啥?

博物馆工作一定要坚持“三贴近”

博物馆的陈列内容,还要克服全国各地“同质化”的问题,特别是对历史厚重、文物资源丰富的省份,如河南、陕西等省,更要办出特点、办出特色。比如除了按社会发展史分期和历史王朝年代展示之外,可不可以按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等历史人物,或按历史事件,开辟一些专馆。例如,杜甫是河南人,杜甫的《兵车行》和“三吏”、“三别”脍炙人口,能否作一专题,反映一下杜甫诗作成就和当时社会历史状况。还有汤阴羑里城相传是《周易》诞生地,是周文王被殷纣王拘禁时韬光养晦而把伏羲氏的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即《史记》记载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之地,也可以通过一定方式进行展示。濮阳的春秋戚城遗址和宋辽“澶渊之盟”等历史事件,都可以通过文物展示出来。就是说,不仅要从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发展角度,而且还可从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活动方面,多角度展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做到见物见人见精神,增强展示的震撼力。

——(节选自《文化强国之路》书中《关于博物馆工作讲话两则》一文,此为2003 年10 月21 日李长春同志在河南省考察调研时的谈话。)

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要认真落实农村文化建设的具体任务。一是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县一级的“两馆”即图书馆、文化馆,乡镇一级的“一站”即综合文化站,包括广播、电视、农村科普等,村一级在行政村建立文化活动室。需要明确的是,县“两馆”和乡镇文化站都属于公益性文化设施,是政府为广大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而村一级的文化活动室是农民群众自己组织的,虽然不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组成部分,但政府要支持和指导。政府投资兴办的文化设施,需要人管理,特别是乡镇一级,要与乡镇机构改革配套起来。建议由中宣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一起研究具体措施。可以是几块牌子,一套人马。这种机构不能完全没有,也不能太多。我们看问题一定要全面。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文化建设也要逐步跟上。文化里面既有上层建筑,也有新的经济增长点。现实的结合,就是综合性的文化站,这个文化站是大概念的文化站,也包括体育等方面。文化站的公益性质、功能必须明确,不允许搞租赁、拍卖。过去被挪用的要收回来,正本清源。对文化站的管理,要与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结合起来。村一级的文化活动室,有条件的可单独搞,没有条件的可以一室多用,鼓励农民把文化活动组织起来,乡“站”要加强指导。这样我们就把三级管理体系建立起来了。

要落实普遍服务的原则。包括公共图书馆网络、群众文化活动网络、信息化网络等,都有一个普遍服务的问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实现普遍服务,让更多的人从中得到实惠。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要充分体现普遍服务的原则,不仅条件好的地方要建设文化服务设施,条件比较差的地方、没有多少经济效益的地方也要建设好文化服务设施,最大限度地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涵盖广大农村。

——(节选自《文化强国之路》书中《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文,该文为2005年8月31日李长春同志在十六届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图书馆是人民群众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殿堂

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进一步推动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风气,是时代赋予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按照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积极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便捷高效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阅读内容健康、知识丰富、有益身心的图书、报纸、期刊等出版物的基本文化权益。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加快建设县乡图书馆和农村、社区图书阅览室,开展“送书下乡”、流动图书室等便民服务,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等问题。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设施、文献、技术等资源,积极开展讲座、咨询、展览、培训等特色服务,不断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

——(节选自《文化强国之路》书中《博物馆是人民群众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殿堂》一文,该文为2009 年9 月9 日李长春同志在国家图书馆建馆100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履行好出版事业的崇高使命

目前,全国性的公益出版社只有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等少数几家,其中人民出版社担负着特殊重要使命,是其他任何一个出版单位所不能替代的。这个特殊重要使命就是,出版、传播、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希望人民出版社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出版导向,切实把党和国家交给的重大政治性、理论性、公益性的出版任务完成好。

希望人民出版社积极利用先进科技手段提高理论出版与传播能力。通过刚才的参观,我对你们开发的“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与传播工程”很感兴趣。在新形势下,科学理论传播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是不行的,难以取得好的效果。今天的年轻人,除相关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之外,端着厚厚一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仔细阅读的现象恐怕已经很少见了。这就要求我们深入研究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科学理论传播方式,积极利用读者特别是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与传播工程”邀请专家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著做导读,通过数字化视频提供给读者,这种做法就很好。这样一来,读者对学习原著就会有兴趣,如果看了视频觉得还不过瘾,就会自己找原著来阅读,你们的数据库就会发挥更大作用。为此,人民出版社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更多的理论书籍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数字化,为读者提供更多更便利的阅读渠道,让更多的读者通过你们的工作受到教育。阅读的人越多,社会效益就越好,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要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等现代信息手段传播科学理论,特别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互联网,把人民出版社的理论读物提供给全社会,力争取得最佳社会效果。

——(节选自《文化强国之路》书中《履行好出版事业的崇高使命》一文,该文为2009年9月29日李长春同志在人民出版社调研时的讲话。)

切实保障好盲人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服务全国盲人群众为己任,贴近盲人实际,体现人文关怀,真正发挥作为服务全国1233 万盲人的“五个中心”的作用;服务至上,就是全部工作都要围绕如何为盲人群众做好服务来安排和展开,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充分体现公益性、综合性、示范性、便利性、权威性的要求。体现公益性,就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对盲人的公共文化服务要全部免费,包括到馆借阅、邮寄借阅、文献查询、专业咨询等服务都要免费,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为盲人免费送书、上门服务,最大限度地扩大受益人群。体现综合性,就是要针对盲人群众的需求,不断拓展为盲人服务的范围和领域、广度和深度,进一步丰富馆藏,收集和提供更多盲文读物和盲用产品,开辟更多电子阅览区、上网场所和互动体验空间,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开展讲座、咨询、展览、培训等特色服务,为盲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服务,让广大盲人群众更好地在知识海洋中遨游。体现示范性,就是中国盲文图书馆要在全国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建立盲人阅览室或盲人读书角、盲人阅览席位,在信息、技术、资料等方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所有典藏资源都要最大限度地为全国盲人共享,让盲人群众平等享受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体现便利性,就是一切从盲人实际出发、一切为盲人群众着想,无论是到馆借阅还是在线服务都要体现便民利民的要求,努力营造方便、快捷、亲切、温馨的服务环境,在服务设施、服务流程、技术手段、馆藏安排、休息空间、无障碍通道等方面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体现权威性,就是要成为全国盲人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最高殿堂、最高学府,提供最权威的资料和最专业的服务。

——(节选自《文化强国之路》书中《切实保障好盲人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一文,该文为2011年8月16日李长春同志在中国盲文图书馆考察调研时的讲话。)

文化部部长蔡武:读到文化改革方向

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思想观念是个总开关。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长春同志深刻理解、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升为理论政策,形成了一系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正确认识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十年来,文化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正确认识“两种属性”、“两个效益”的关系。准确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和服务所具有的商品、产业和经济属性,是我们对文化属性认识的一大飞跃,它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即在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文化领域,能不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正确处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上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文化建设左不得、右不得,快不得、慢不得,松不得、紧不得,急不得、缓不得

文化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领域里一场深刻的变革,不仅要触及管理体制及运营机制,更是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还会触及深层次的理念、观念,是对我们政治智慧、执政水平、治理能力的严峻考验。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我国不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文化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情况也千差万别。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中,决不能不加区别“一刀切”。坚持统筹兼顾。要统筹各方面力量,形成推动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坚持把握好度。文化建设左不得、右不得,快不得、慢不得,松不得、紧不得,急不得、缓不得。文化体制改革不论怎么改、改什么,都要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这就是:导向不能变,阵地不能丢。>>>

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读到改革形势观察角度 既看到了全貌,又感受到了细节

人民出版社现在虽仍然保持文化事业单位身份,但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也按照中央改革的思路,积极探索机制创新,激发了内部活力。我认为,除了党和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之外,人民出版社的发展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对文化体制改革有关精神和措施的贯彻落实。就我个人来说,过去更多地是站在微观的角度来观察形势、思考问题,很难了解整个文化体制改革是如何一步步推进和在全国逐步展开的。读了这本书,我既看到了全貌,又感受到了细节,体会到长春同志在推进改革时考虑得非常稳妥,实施得很有力度。

引用“猫论”来说明传统体制下一些文艺院团不断萎缩的现象

如在对改革进行部署之后,十年来长春同志不断深入基层调研。阅读时有这样一个吸引我的亮点。书中第214页,有一张长春同志在海拔4700米的西藏当雄县达布村调研时,亲自走进藏民帐篷去调试电视效果的照片。他当时是想了解电视是否能覆盖到那么高的高原地区,这也是他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他也快70岁了吧,这真的让我很感动。此外,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生动,比如引用“猫论”来说明传统体制下一些文艺院团不断萎缩的现象,“猫的天性本来是抓老鼠,可是主人好心,总是拿鱼喂它,本意是鼓励它更好地抓老鼠,可是后来猫认为享受主人喂的鱼才是理所当然的,长期下去,最后就根本不会抓老鼠了。”在阐述走向市场的重要性时则举例:“常香玉的香玉剧社就是靠没白天没黑夜地演出,为抗美援朝捐献了一架战斗机,而现在的许多剧团连飞机票都买不起。这就是走向市场与不走向市场的最大区别。” >>>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读到文化发展道路

正确把握文化“魂”与“体”的辩证关系

《文化强国之路》中有多篇文章论述了文化的“魂”与“体”的辩证关系,提出要始终牢牢抓住文化的“魂”,创新和用好各种文化的“体”,使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做到形神兼备、强“魂”健“体”。这本著作反复强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宣传思想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途径,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文艺工作而言,“三贴近”原则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文艺界的直接体现,是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不断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文艺工作者要有“德”有“艺”

《文化强国之路》着力强调改革创新对于文艺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指出只有通过改革创新,破除妨碍文化改革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才能充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化企事业单位遵循艺术规律、市场规律,焕发创造活力,提高竞争能力,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著作中特别对文艺工作者“德”与“艺”的关系进行了充分论述。指出文艺工作者素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承担着提高人民精神境界、培育社会文明风尚的光荣使命。正人必先正己。要做到这一点,文艺工作者首先要努力塑造自己的崇高灵魂,始终追求德艺双馨。

文联努力建设团结服务广大文艺工作者

文艺界知识分子,包括自由职业者、自由撰稿人、独立演员歌手、网络文艺创作者、“北漂”等一些特殊群体,都应该成为文联的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如何进一步增强文联自身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广泛团结和有效引导各方面各层次文艺人才,不断巩固我们党在文艺界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是新形势下文联组织面临的时代课题和紧迫任务。>>>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读到广播影视改革发展的中国梦

创作“中国梦”主题作品,用公益广告传递文明,保证广播电视节目弘扬社会正气

广播影视与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息息相关,也对社会思想道德风尚产生着影响。继续推进广播影视改革发展,正确把握“两个效益”的关系尤为突出、更为重要。要深入实施广播影视文化产品创作精品工程,当前要把中国梦主题作为重点,通过培训、引导、扶持等多种方式,努力推出更多更好反映中国梦的优秀作品。要继续抓好公益广告的制作播出,制定扶持政策,完善播出制度,更好地发挥公益广告在传递文明、引领风尚方面的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强化广播电视节目调控,严格执行“限娱令”“限广令”“禁丑令”,推进节目创新创优,大力弘扬社会正气。要继续开展虚假广告和电视购物节目整治,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提升媒体公信力。要完善科学的标准办法,统筹好导向要求和利润指标,坚决纠正单纯以收听率、收视率和票房论英雄的思维方式、评价方式、发展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形成富有特色的中国话语 要围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按照全覆盖、保基本、促完善、可持续的要求,坚持基础建设和运行维护并重、完善网络与丰富内容并重、传统方式与新兴方式并重、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并重,把村村通、户户通、应急广播等重点项目一起整合,实施广播影视公共文化服务升级工程,推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发展,由提供一般广播电视服务向提供多样化公共服务发展,推动电影公共服务由乡村流动放映逐步转变到固定和室内放映,全面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走出去是重要战略,必须进一步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加强国际话语体系建设,创新话语表达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形成富有特色的中国话语。要进一步加大广播影视对外交流合作,落实中央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启动“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推动更多广播影视作品走向世界,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作出新的贡献。>>>

【结语】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先后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作为主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中央领导同志,李长春同志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和文化单位进行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与广大文化工作者共商文化改革发展大计,谋划文化改革发展蓝图,制定重要方针政策,指导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推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本书对于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篇:《文化强国之路》读后感

近日,李长春同志文集《文化强国之路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文集收录了长春同志2002年12月至2013年5月期间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讲话、谈话、文章、批示共91篇。这部著作,真实记录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十余年的风雨历程,既有成功经验的总结,又有面对新形势的探索思考。该书最鲜明的特色,就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探索我国的文化科学发展之路。

一、不平凡的历程,历史性的成就

党的十六大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作为主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中央领导同志,长春同志常常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和文化单位进行调研,与广大文化工作者共同谋划文化改革发展的蓝图,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坚持正确方向、积极稳妥深入发展。十余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凡的文化改革发展之路。

这部著作勾勒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实践的清晰脉络。文化体制改革在我国各领域改革中是最晚启动的,但进行得十分平稳,效果十分显著。这与党中央从一开始就强调文化体制改革要遵循两个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指导思想分不开。既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又要遵循文化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十年来的文化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从2003年初到2005年12月,主要是开展试点、探索经验。确定北京等9个综合性试点地区和35个文化单位开展试点,历经两年多的探索,试点取得明显成效,为全面推开改革提供了示范、积累了经验。从2005年12月到2010年8月,主要是扩大试点、逐步推开。在综合性试点地区率先推开改革,除新疆、西藏以外的其他省区市也都确定自己的改革试点地区和单位。从2010年8月到2011年10月,主要是加快推进、全面展开。改革大力度推进、全方位展开、纵深化拓展,重点难点取得重大突破。从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到党的十八大之前,全面完成中央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这部著作体现了宣传思想文化系统改革创新的不懈探索。我国新时期文化建设面临的基本矛盾,与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一致,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与我们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因此,解放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的中心任务,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必须下决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必须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长春同志指出:改革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早在2003年,长春同志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出,要抓紧研究对文化单位进行科学定位、深化微观主体改革、完善法律法规、理顺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建立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等问题。这些问题明确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和指导意义。十年来,这些领域大部分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出版、发行、电影、电视剧、广电传输和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等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成为独立市场主体;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有效解决了文化市场管理职能交叉、多头执法问题;新闻出版系统和广电系统实现局社分开、局台分开,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逐步理顺;中央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初步形成。经过十年努力,文化领域整体面貌和发展格局焕然一新,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在实践中深化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

思想观念是个总开关。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长春同志深刻理解、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升为理论政策,形成了一系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如在文化地位和作用上,明确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发展方向上,明确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文化发展目的上,明确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在文化发展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上,明确要始终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等等。这些重要理念,初步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科学发展观在文化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发展规律的客观反映。思想观念的更新,是这些年文化领域进步的最鲜明标志,也是继续深化改革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正确认识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关系。长春同志一直强调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提出,经济社会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文化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支撑。十年来,文化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正确认识两种属性、两个效益的关系。长春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既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有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产的商品属性、产业属性、经济属性,要把两者统一起来。准确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和服务所具有的商品、产业和经济属性,是我们对文化属性认识的一大飞跃,它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即在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文化领域,能不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正确处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长春同志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就是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两轮驱动,两翼齐飞,推动文化建设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上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长春同志的著作里通篇体现了这一思想。他始终强调,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尊重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首创精神,充分挖掘蕴藏于人民之中的文化创造潜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三、以科学的方法推进文化改革发展

文化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领域里一场深刻的变革,不仅要触及管理体制及运营机制,更是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还会触及深层次的理念、观念,是对我们政治智慧、执政水平、治理能力的严峻考验。从长春同志的文集中可以看出,他自始至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全面、辩证、发展地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指导实践。

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我国不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文化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情况也千差万别。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中,决不能不加区别一刀切。长春同志强调,认真落实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工作方针,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文化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性质和特点,推动改革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另一方面,把推动改革的过程作为各项文化政策不断调整、逐步配套的过程,确保改革做到既积极又稳妥。这十六字方针充分体现了对我国国情和文化发展实际的准确把握。

坚持统筹兼顾。长春同志指出,要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着力改变文化领域的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要统筹各方面力量,形成推动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坚持把握好度。长春同志常常指出,我们是在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各种思潮交流交融交锋,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多样的特征十分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从事文化改革发展必须有定力,这就是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正确的方向。他说,要警惕右,但主要是反左,要有右反右,有左反左,反左防右,反右防左;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要轻易定为左或右。文化建设左不得、右不得,快不得、慢不得,松不得、紧不得,急不得、缓不得。如何把握好这个度,是对我们政治定力、智慧、能力、水平的大考验。文化体制改革不论怎么改、改什么,都要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这就是:导向不能变,阵地不能丢。

读罢《文化强国之路》,掩卷长思。作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我深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艰辛与不易,也深感文化改革发展的成就和经验的弥足珍贵。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决策,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冲破制约文化改革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第三篇:文化强国之路

文化强国之路探索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能动反映,对社会进步与发展有重要推动价值。建设文化强国,根本目标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从而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决定》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当今时代,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目标。在国际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复杂的背景下,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对内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对外增强国家亲和力与影响力,已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与战略之举。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满足群众各方面需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价值取向,也是党的立党宗旨。《决定》指出:建设文化强国,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科学阐明了文化强国建设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价值观的内核,决定着人们的利益选择并在实践上提供行动方向。文化的本质内涵是价值观,是精神,是思想观念;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各种类型的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在具有特定意识形态属性的同时,也具有商品、产业和经济属性,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我们应从两方面来认识文化包容的这种双重属性:一是在文化建设、生产与创造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文化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不给错误观点、不良思潮提供传播空间。二是在社会思潮日益多样化条件下,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多样化、多层次性,文化建设在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同时,还应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大力发展先进文化,鼓励健康文化,允许通俗文化,抵制腐朽文化。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实质所在。

文化创新是全球化浪潮下的重要战略抉择,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贫穷落后,缘由固然很多,文化落后、观念滞后是关键也是直接因素。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高擎新文化运动的火炬,将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大胆进行文化创新,在观念更新与理论创新的双重驱动下,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科学成果,有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导引中华民族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思想上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是为实践中充分发挥其巨大引领力,即引导与领率文化强国建设的能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处于最高层面,是根本要素;共同理想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选择、认定并奋斗的理想与目标,是鲜明主题;“两个精神”为团结、凝聚党和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思想支撑,是力量源泉;荣辱观用以引导、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是道德准则;四方面内容彼此区别、相互联系,是有机统一整体。相对而言,前三者是对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价值认同,发挥着理论前提和思想指导功能;荣辱观是在它们指引下,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系统概括,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位一体”相结合,构成了逻辑严谨和层次分明、由理论到实践和由思想到行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框架结构。坚持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引领力,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不断提升全民族文明素质,使文化强国战略在又好又快发展中走向新辉煌。

第四篇:从《我的团长我的团》读到的管理文化

从《我的团长我的团》读到的管理文化

虽然没在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大热时观看,但近日读了这本书也觉得是一幸事,大受启发。

这本军事题材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国远征军在云南边陲对日作战的故事,生动地塑造了龙文章、虞啸卿、孟烦了、迷龙、不辣等一批鲜活的军中人物。

我喜欢故事的主角团长龙文章。在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管理的文化。

龙文章,虽然没读过几天书,没受过系统的指挥训练,受尽上将下士的白眼。甚至在所谓的学院派军官眼里,龙文章是“垃圾”,他带的士兵更是“炮灰”。他们不屑与龙团长为伍,将他安排在僻远的地方守卫,并克扣本来就不足的军用物资,硬件装备全师最差。

但就是不被看好的龙文章和他的手下,最后竟然让高傲的虞师长无地自容,差点开枪自杀。他还竟然抛开了自命的高贵,竟然下跪向手下这个“一无是处”的“炮灰团”团长求取克敌制胜之道。另外,就连无比世故的唐副师座,看到龙文章所带领的敢死队冒死冲上南天门并坚守多日时,也不禁发出了“龙文章确实是个人才”的啧啧感慨。

龙文章的故事告诉我们,学历并不代表能力,经历并

不代表经验。可是,现实中却还是有许多管理者把学历当做是选人、用人的唯一指标。龙团长让我们明白,学历只是一张纸,真正有用的是在实践中表现出的能力。

我在想,龙文章为什么能成功?

龙文章的目标是具体的——拿下南天门,告祭在怒江对岸失去生命的全体弟兄。为了这个明确的目标,他以一颗无比专注的心,做了许多虞师手下那些学院派军官不屑做、不敢做的事,忍受了常人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多次深入敌方阵地侦察军情,为的就是消灭盘踞在怒江对岸的所有竹内联队。龙文章的目标是双方同意的。拿下南天门,不仅是龙某人及其整个“炮灰团”的目标,也是虞师及手下一整班血性军人的共同目标,这个目标无比坚决一致。龙文章的目标也是现实的。通过沙盘推演,虞师的军事部署及战法根本行不通,唯有龙文章看似偏邪的进攻手段,才有拿下南天门的现实、可行意义。龙文章的目标是有时限的。何时进行模拟训练,何时涉水渡过怒江,何时第二、第三梯队出发,何时占据南天门,何时大部队发动总攻,一切清清楚楚。在一次次任务中,龙文章以具体的,明确的,有时限的,现实的目标,用最实际、最简单明了的管理方法取得了成功。

作为一个领导,没有下属的支持是不会有力量的。而要赢得下属支持,就需要先爱惜下属,龙文章成功也在于此。

老外麦师傅,一开始也瞧不起龙文章。但龙文章冒着生命危险的所作所为,让麦师傅心生敬意,后来终于说出了“龙文章是目前这支中国军队中最爱惜士兵生命的指挥官”的内心话。龙文章一而再、再而三地深入日方前沿阵地?是好玩吗?不是!他也不想死,但他想得最多的还是不想让他属下的所谓“炮灰团”成为真正的炮灰,不想让整支抗战部队不明不白地命送南天门!所以,对于龙文章,“炮灰团”的战士们认了,两位美国雇佣兵服了,高傲的虞师及其弟子们服了,最后整个敢死队的作战行动都归龙文章指挥。就连炮灰团唯一的学院派林译副团长,做梦也想成为龙文章那样的人,在深知计划有变的情况下,遗散第二梯队,带上几个弟兄爬过黑暗的管道,追随龙某人的足印上到了南天门。在今天的现实当中,不少管理者与龙文章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他们眼里,下属只是“卒子”,遇到困难拿来垫背,有功时却揽在自己身上,于是他们的眼睛整天只顾盯着自己的上司,对手下属的困难置若罔闻。甚至,不能接受下属比自己的能力强。想到的不是怎样向下属学习,而是嫉妒,更有甚者,一味的为难下属。说到底还是胸怀和心态问题。但龙文章以一个宽广的胸怀和平和的心态给管理者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企业的管理者如若能在龙文章身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管理中,那么他们也将书写属于他们的《我的团长我的团》。

第五篇:强国之路读后感

30个历史关键,30次历史选择

——《强国之路》读后感

赵惠建

本书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军事、科技等领域的30个关键性事件,旨在回顾共和国繁荣富强之路、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之道,为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崛起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不仅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日益繁荣富强的发展历程,而且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兴国征程中的领导风范,能够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好地理解强国之路,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1949年的开国大典这个历史事件,在国内,它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而在国际上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1953年到1956年进行三大改造,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经过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我国的经济政治情况都不容乐观,在78年我国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政策,使得党的历史经验有利于进一步坚持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深化三大规律认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且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逐渐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

92年起建设的三峡大坝将源源不断的、清洁的和价格合理的电力,送到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促使全国形成统一的大电网,极大地增强供电的安全性和互补性;98特大洪水的时候,我们的子弟兵就是每一根坚桩,每一袋沙土,同时筑起了一道道钢铁长堤;01年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1

深化国企改革,提高企业素质,引进外资,有利于中国在平等的条件下,参予世界市场的经济竞争,改善中国出口贸易的国际条件,扩大我国出口;03年非典中国政府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及时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部署和决策防止非典工作,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社会各界同舟共济,中华民族经受了又一次考验,终于战胜了非典;08年奥运会将促进我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全面发展,促使中国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为世界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促进北京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加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创造有利条件。

另外,本书特别选取了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作为结尾,科学发展观作为治国纲领,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作为人类进步的导向,从它诞生那一天起,就确信无疑地被认同。我们对它的文化思想与人生指导价值进行了综合性的思考,却发现还没有更多的人对科学发展观的真理、公理、正理、科学的公信作出过解释。必须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考虑到统筹兼顾,以人为本,构建一个和谐美满的新社会。

下载从《文化强国之路》读到什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文化强国之路》读到什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评估读到材料)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 首先,我谨代表xx市六中全体师生员工,热烈欢迎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组专家和各级领导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现将我校成功申创省级示范性高中三年以来的......

    从《笑面人》里读到的句子(合集5篇)

    《笑面人》中的句子: 1.小丑无非是使人退化为猴子的尝试,逆转的进步,倒退的杰作。 2.有时,我们并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由于隐隐受到一句没有根据的空话的打击,心不知不觉便冷了下来......

    从总书记给大学生村官复信中读到什么

    免费分享创新 从总书记给大学生村官复信中读到什么?近日,总书记对大学生村官张广秀的复信在社会上引起一番热议。习总书记的亲自复信,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总书记对青年人的......

    强国之路读后感[全文5篇]

    强国之路读后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强国之路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40年前的一声春......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 强国之路 【摘要】: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是新中国建......

    强国之路30年有感

    XX年11月17日至18日,中国(海南)改革研究院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共同举办了“中国改革步入30年――回顾与展望”国际论坛。作为该论坛的成果,《强国之路――中国改革步入30年》一书......

    强国之路30年读后感

    强国之路30年读后感 还记得上课看了强国之路的视频,回来之后搜了一下竟然发现了一本书《强国之路》由于新奇就看了一下,正值老师要写读后感我就干脆写了这个读后感。 第一 用......

    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中国的文化强国之路

    中国的文化强国之路——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闭幕。全会决定推进包括互联网和媒体在内的文化体制改革,争取实现在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