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研修开题报告
车王小学“有效研修”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根据合肥市教育局《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方案》和《“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全面开展阶段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精神,我校专门开会研究、选定了“有效教师”课题,并于8月下旬召开了这项课题研究动员大会,全面发动,全员参与。经过近4个月的精心准备,现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历时8个月(2009.11~2010.08),下面,就此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我们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机遇,同时也使教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能否在教学理念上、课堂实践中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切实搞好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厚德敬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本次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和保险。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课题工作的始终,深 入研究、探索并最终构建适宜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模式、新机制。进而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实现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发展,以转变观念为重点,以重建师德为核心,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自主研修为手段,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以学校为本,构建学习共同体,已倍受国内外广泛关注。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其研究的职场是学校,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研究的问题是学校管理的日常工作和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并亟待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性和服务性。毋庸置疑,致力于“有效推进瑶海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对于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互动共生、共同发展,实现我校教育“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的研究目标是:以“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和主线,贯穿在《有效学校》、《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有效技能》、《有效研修》五大模块中。力求从“五个有效”的视角全面开展研究,以此实现
有效推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目标。力求达到:一个重点——重点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二个提升——提升教师生命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三个意识——增强教师学习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四个发展——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专业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五种精神——培养教师敬业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主动精神。
研究的内容具体表述为“5+1”:“5”就是“五个有效”子课题,即通过创建有效学校,建立学习共同体;通过培养有效教师,提升生命质量;通过探索有效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提高有效技能,打造学科教学特色;通过实现有效研修,学会自主学习。结合本校实际和身身情况选择参加“有效教师”课题研究与实践。
“1”就是通过研究,探索并建立“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展的长效机制”。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一)研究方法
1、研究性学习法。以“有效教师”教材为基础,构建以学校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这就要求教师要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坚持以自学为主,撰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和反思日记,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与反馈、互动与交流,不断提高教师的学习力、反思力和研究力。
2、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方法。即把理论研究得出的成果,经过科学实验,由实践证明的方法。“课题研究”的关键是反思,研究的问题来源于学校管理者及教师日常工作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因柴紧密联系学校发展实际,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策略,创造性地推进课题深入开展,实行理论研究、行动研究、案例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进而使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更具有实效性和学术性。
3、自修——反思法。“实践——研究——行动——思考——发展”是一种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育教学。从而使教师真正自主参与课题研究,自主探索课题实质,最终实现自主发展。
(二)研究途径
1、扎实研究,全员推进。本课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侧重行动研究。
要根据县总课题组要求,结合学校发展实际,采取“理论——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行动研究路径,遵循“自主反思,专家引领,行政推进,校际合作、全员参与”的原则,不断提升教师自我修养,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在个体操作上:要坚持以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落脚点,以提升教师生命质量,提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效率性、发展性、艺术性为生长点,设置两个层面内容推进:其
一、学校领导层及教研室着重研究适合促进本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指标体系与评估标准;探索促进本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管理与评估机制。其
二、广大教师根据“有效教师”课题培训教材,找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反思,边反思边改进,边改进边提高,以形成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成果。
2、创新制度,全程推进。学校研修制度的创新对课题研究发展具有导向、约束、规范和激励作用,因此,要不断创新理念、创新机制,不断完善和创新学校管理制度和教科研究制度,实践课题研究的重要路径。至少上一节有质量的公开教研课;写一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总结;看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写好《读书笔记》和《反思日记》)、“三听课”制度(公开听课、推门听课、互相听课)、“四结合”校本研修制度(通识培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相结合、自主研修和拜师学艺相结合、课题研究和岗位练兵相结合)、课堂教学评价制度、课题领导首问责任制、课题研究“三个一”制度(每年召开一次课题工作会,总结表彰先进教师、优秀成果和自评鉴定工作;每月一次课题研讨会,研究布置课题进展工作;每周一次课题学习,并写学习笔记)。要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制度建设不断推进课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研化进程。以整合各种研修资源和力量,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科研兴校。
3、构建平台,全面推进。在课题推进中,要抓住两个重点:一是要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构建课题研究交流、互动平台,引领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二是要建立和完善《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记载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讨论、学习、测试、岗位练兵、竞赛等课题活动表现与成绩,并 列为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内容。作为聘用、考核、评优晋级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以增强“不
同个体,共同发展;校际互动,积极发展;区域推进,特色发展”的课题研究效果。
四、课题实施的措施和要求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课题实验学校要切实发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力,建立课题研究首问责任制,领导课题深入研究;要成立课题实施组,推进课题扎实研究;要成立专定指导组,引领教师有效研究。同时要加强对课题研究评估的研究,在课题精神指导下,规范本校各部门、各环节工作,增强“抓细节,创实效”的课题意识,重过程、重案例、重实效;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力求通过课题研究,使学校管理更规范,办学 特色更明显,教学质量更高。
2、以人为本,追求有效。
“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其着力点和出发点就在于追求“五个有效”,即有效学校、有效教师、有效教学、有效技能、有效研修。通过“五个有效”实现高效能管理。要坚持课题研究的“效果、效率、效益”“三效合一”的原则,使课题循着“有力、有序、有效”扎实推进,为此,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履行课题“行事历”,扎实推进“课题实施方案”,务求达到成果预期。
(2)学校领导和中层班子,要深入带头研究,深入课堂“三听课”,深入教学第一线,走进教师,走进学生,为课题善始善终扎实推进负责。
(3)各位教师要以学习为本,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要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坚持自学为主,自主反思,学习与阅读教育专著,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坚持写《学习笔记》和《反思笔记》,写教育叙事教育经历,走“经验+反思”的成长之路,努力提升自己生命质量,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4)积极开展“四项行动”。即一是学习行动。创建学习型学校,构建学习共同体。二是制度行动。不断进行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三是实践行动。以先进的理论为先导,以课堂实践为依据,以课题活动为载体,引领教师勇
于实践,不断创新。四是评价行动。不断探索教师教育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制定和研究发展性评价方法和课堂评价标准,努力形成一套本校特色的课题评价体系。
3、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为确保课题研究稳步实施,扎实推进,要着力提供“四个保障”:即成立以祝建中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组,为课题全程管理、全员参与、全面实施提供行政保障;课题研究经费列入学校预算,确保活动经费保障;实行“六大解放”(解放师生的口、眼、手、脑、空间、时间),为课题推进提供宽裕的人文与时空保障;充分发掘教育资源和信息网络功能,为课题研究提供专业引领与信息技术保障。
五、课题实施的步骤和安排
本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呈现出“全面性、全程性、全员性”三个特点,因此,每所学校的每位教师都是课题的实施者、促进者和研究者。“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掉队”是课题实施的基本要求。根据市总课题组的统一部署,我校课题研究全面开展阶段的总体安排为期一年半,即2009年7月——2010年12月。具体分四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09年7月——2009年10月)。这个期间主要任务是:针对我校具体情况,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培训研究人员召开课题研究开题大会,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按照中心校课题研究活动领导组的统一要求,成立学校子课题研究领导组和研究小组,深刻领会课题研究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理清研究思路,调查和反思学校和教师自身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行事历,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和全员“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启动课题研究准备阶段视导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6月)
研究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校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行事历,采取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等一系列方法,通过专家指导、示范引路、现场观摩、校际联动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开展实践与研究。区教育局课题专家组对全区课题实验进行中期督导。
第三阶段:自我评估阶段(2010年7月—8月)
这一阶段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对课题研究进行系统的自我总结与评估,提炼出过程性研究成果。在对课题研究的全面梳理、再反思、再认识的自评基础上,对全校课题研究进行评估和阶段总结。
第四阶段:总结表彰阶段(2010年9月—12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完成课题研究各项任务的基础上,课题研究领导组负责对课题研究进行结题验收准备,并向中心校课题领导组申请结题,教育局课题领导组组织对学校的课题研究结题验收,负责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召开总结表彰大会。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预期
(一)理论成果:
1、《有效研修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作用研究》。
2、《有效研修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作用研究的结题报告》。
(二)实践成果:
有效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水平整体提高,形成“科研强校,内涵发展”的学校特色。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 课题组织机构:
组
长:王丙轮(校长)副组长:赵严(教务主任)
成员:车王小学全体教师
同志们:课题开题不仅是此项研究工作的开始,同时也是我校教师专业化水平迈向更高层次的开始。“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为我校教育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也提出了新的希望;为我校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平台,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在中心校教育局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在课题组成员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协作下,同心同德、潜心研究,克服困难、勇于实践,敢于探索、不断创新,为圆满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有效讲解小课题开题报告
有效讲解小课题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数理系09应数4班张隆回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讲解法”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均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它的有效性及实用性着实有待我们研究和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是非常必要的。原因很简单,所有教师不能忽视这样一些事实:学生不可能通过自主发现来重新建构所有的知识,讲授法对间接经验的获得来说,不失为好的方法之一。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学习新知时必需的、学生又缺乏了解的背景知识时;在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知识难点处;在易被学生忽视和混淆的概念中;在知识单元与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衔接时;在学生自学未形成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时,教师都需要加以适当的点拨、归纳、总结、概括,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效讲解”在教育教学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如何适度运用?怎样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选择合适的时机、有效的手段提高,达到“当讲则讲”的高效课堂教学?
1、在数学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数学知识的特点进行适度的讲解。
2、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加强讲解技能训练,同时避免“矫枉过正”又回到纯以往的“注入式”教学。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新课程改革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本质的变化。由过去的“师问生答”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积极参与”,“师说生听”变成“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静下心来反思,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华,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提出,使许多人认为讲授法是一种过时的、落后的教学方法,更有甚者是将讲授法与“注入式”教学画上了等号,随着新教材一轮的实验完毕,我们又不得面对这样这样一个现实: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基础知识却不扎实。
我们认为:在数学课堂上倡导数学知识的有效讲解,不是让学生机械性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也不是被动性接受新知识。数学教学的有效讲解,是通过教师地讲解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或数学理解,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情感因素。我们期望通过讲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行选择、理解、整合和内化。并在这一过程中使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以达到对新知识的把握和理解。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题实验的步骤
1.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有:⒈成立课题组,明确任务。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3.做好前测工作,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实验的准备。
2.实施阶段:
主要工作有:⒈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总结。⒉组织开展课题实验的交流研讨活动。3.做好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工作。(如:记录教学心得;收集数据、案例、影像资料,完成中期实验报告等)
3.总结阶段
主要工作有:⒈实验教师至少要完成一篇教学设计或案例,一篇实验论文。2.做好后期整理、推广,完成课题实验总结。3.课题负责人在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完成小课题的结题报告。
课题实验的举措:
1.以数学课堂教学为载体,研究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运用讲解法进行高效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求知愿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发挥集体的力量,以课题为问题,在课题组内研讨、交流并推广到全校数学教学中。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小课题的结题报告。
2、数学有效讲解的教育教学活动展示
3、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设计、课件。
4、小课题“档案袋
5、学生相关数学日记,调查问卷、测验试卷及统计分析(任选)
第三篇:有效小结课题开题报告
“普通高中历史有效课堂小结行动研究”开题报告
清远市清新县第三中学杨彩云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理念、新尝试、新成果不断渗透着实际教育教学 工作的每一个方面,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开始慢慢得到该变:有效的教学语言、每 节课外史料的有效运用、有效课堂管理、有效的复习方法、有效课堂奖励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等,这一切的努力,我们无非是为了真正实现学生主动探究 的过程和结果。即使在各种各样的探索和尝试中取得成功的经验和成果,但我们 会发现普通中学的学生,特别是农村生源的普通高中学生,他们对历史的困惑主 要是:
1、对历史发展的线索无法清晰掌握,导致记忆效率低。
2、对众多的类似历史时间、地点、事件难于科学记忆。
3、记忆方法停留在死记硬背、机械记忆上较多,没有整合出有效的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4、历史教师在改革中很少涉及“个人记忆方法”的引导,学生课堂上或课后的记忆基本靠沿袭个人学习经历以来的基础方法,无法突破,造成历史学习困难增大,最后出现学生对历史的感兴趣和主体性只是昙花一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延伸历史教师改革的视线:新课程改革不要集中在导入、学习过程等环节上,最后5—10分钟的小结这个环节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一节课最后的5—10分钟学生学习心理疲累的时候鼓励、奖励学生的个人小结和创造记忆方法,将会进一步刺激学生的主动细胞,延伸学生主体学习的积极性。
2、利于学生创造、整合学习经历以来的记忆方法:对于每一节课堂里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创造发明适合自己、利于自己的记忆方法,长期积累而成的方法将促使学生整合成个人的记忆方法大全,惠及其它学科,因此锻炼而成的创造能力贯穿一生。
3、见效快、收效大,利于巩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坚持:每一节课的有效小结、有效记忆都是在该节课的最后时间里完成和出现的,学生的成功感瞬间得到满足,可以推动学生加快进一步探索新的小结方法、记忆方法,从而源源不断的保持主体性学习的动力。
4、利于历史学科整体改革的推进:历史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互相衔接的,互相影响的,充满激情的小结是下一节课的源头。
三、课题的内涵界定
1、“课堂小结”的界定:
每一节课最后的5—10分钟是教师、学生对整节课的归纳、整理、反思的时间,往往会放任自流导致前面的良好效果无端流失,这是一节课的第二个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里要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可以用文字、用图、用表格、用一两句成语。。。在小结过程中,引导学生创造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在小结中体现记忆,在记忆中完成小结。这5—10 1
分钟时间可以安排“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小组成果展示”的模式进行。
2、“有效”的界定:
有效果:每一节课里出现的基本知识点或学习要求、教学目标能在小结里马上运用自己的特别的方法理解、记忆成功,每一单元的如此,每一时段的如此,每一模块如此,学生能顺利、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有效率:创造发明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等。
有效益:每一节课里学生都期待最后的5—10分钟,那么说明学生
学得有趣,学得轻松,学得成功,这一节课就是有效益的课了,不是浪费时间、浪费人力、浪费物力的一节课了。
3、“有效课堂小结”的思考:
同一节课里,不可能所有学生都有同样的表现、反应,不可能达到
同样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进步是不同步的,学生的发展是不同深度的,课堂的有效是建立在参差不齐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最终的有效教学真正的目的在于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课堂上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参差不齐的个体,让每一个个体都有发展的机会,允许每一个个体发展的高度参差不齐。同时,我们的眼光要面向全体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只有全体学生的发展,才是真正的人类的发展。
有效性不等于不计较成本去追求有效,即“用较少的师生精力和时
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不能盲目追求有效性。
要彻底该变过去由老师华丽总结收场的做法,一开始避免不了要有
对学生的引导和示范,要有对学生漫无边界的小结和创造记忆做界定,教师的主导性仍然存在。
在每一节课堂里,师生是互动的,学生的创造性小结和记忆方法发
明,理应推动教师的反思和发展:如何在下一节课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只有不断的如此推进,才会真正实现课堂的可持续有效,而不是刻舟求剑。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每节课的小结模式:
引导学生对这一节课的整体认知进行自我重新整合,可以用各种各
样的方法整合成便于自己记忆的体系,可以用简短的文字、用图、用表格、用一两句成语、用一个比喻、用寓言故事、用个人类似经历、用身边的人和事、用时事热点。。。
2、每节课基本知识的记忆方法:
在小结过程中要突出基本知识点,特别是难于记忆的知识点,要创
造性地发明高效记忆的方法,方法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变成歌曲、可以想象为一副图画、可以谐音记忆、可以变成顺口溜、可以形象记忆、可以整合成故事记忆、可以。。。只要便于自己记忆就成的所有一切方法。
3、有效小结的评价模式:
只要是学生整合的课堂小结和记忆方法,无论它是借鉴别人成果还是纯属个人创造发明,都要即时积极的奖励、鼓励。有效的教学评价也
是推动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源泉。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最新的关于课堂小结有效性的理论和教改动态、记忆心理理论、有效评价理论,充分整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构建和丰富“有效课堂小结”的理论框架、方法论和具体的记忆方法。
2、调查研究法:调查学生对历史的整体认知情况,特别是存在的主要困惑、提升的瓶颈之处;调查学生学习经历以来的个性化的成功的经验,特别是记忆的方法;调查学生对教学评价系统的评价,根据调查调整有效小结环节里的奖励、鼓励措施。
3、实验观察法:建立实验的样本,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样本的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总结结论再指导实践。
4、行动研究法:及时关注关于“有效课堂小结”的理论和成功经验成果,及时关注实验中的变化,用理论和成功经验解决实验中的新问题,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不断完善本课题研究的方案和具体操作。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设计
(一)课题构建阶段(2010年9—10月)
1、调查普通高中学生对历史课堂的整体认知情况和历史学习经历,重点突
出学习历史的困惑所在,分析课堂低效的具体表现,完成调查报告。
2、利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理论学习和经验总结,完成本课题研究方案。
3、成员具体分工和研究方法的学习。
(二)课题研究的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6月)
1、设立两大实验班,对学生“课堂小结”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和评价方法,完善实验班的分组教学。
2、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收集“有效小结”的经典案例和累积有效的记忆方法,不断完善奖励评价。
3、组织成员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分析、学习汇总、经验总结、成果总结。
4、汇编每一节“有效课堂小结”实录,形成校本教材、学生学本。
5、组织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比赛的主题班会。
6、组织学生参加“有效课堂小结”学习经验论文评选。
7、邀请专家指导研究的具体操作,完善研究的阶段性方案。
8、收集资料汇总,完成实验报告。
(三)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10年6—8月)
1、邀请专家莅临进行总结性指导,形成“有效课堂小结实录”之校本教材。
2、学生学习经验征文成果展、“记忆方法”比赛主题班会总结展示。
3、结题验收,在本年级、本校推广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理论成果:撰写“如何进行有效课堂小结”相关的论文;收集“有效课
堂小结”实录,形成学生学本;汇集学生学习成功经验;“记忆方法大全”的校本教材。
2、实践成果: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学的改革发展,特别是普通高中学校的农村学生生源,解决他们无趣学习的瓶颈,最大程度上开发学生的创
造发明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促进校内历史教师、全校教师共同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形成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第四篇:《有效研修》学习心得
经过对《有效研修》的学习,使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明确了有效研修的概念,知道了有效研修的内容,有效研修的途径和方法。为今后更好的教学奠定了知识基础。
一、对有效研修概念的认识
学习得知“有效”强调对研修效益和质量的追求。它要求研修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树立成本意识、效益意识,不断追求更低的投入成本。谋取更高的质量效益。“研修” 主要是指校本研修,重视“活动”和“现场”研修在活动中实现,在现场中展开,因为学校在研修活动中的独特位置和作用。有效研修主要讨论如何提高校本研修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研修,提高学校和教师发展效益。也就是参与者以较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获得尽可能高的教师专业发展效益和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效果。这是我对概念的认识。
二、有效研修的内容的理解
研修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三新一德”。“三新”指的是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一德”指的是师德教育。
(一)加强师德修养
作为教师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并努力实践,奠定做人处事的基础,然后才可能形象生动地教育学生,使学生从小事和身边的事做起,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师德重在自我修养。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教师。
2、道德修养的方法:包括“学、思、行”。学是学习道德知识,认识道德规范和要求。思是在学习和认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变外在的规范为内在要求,并反省、思考自己的道德言行,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剖析自己。行是指实践道德规范。一个人不仅要通过学习来分清是非,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指导自己的行动。把所学所思应用到实际行动中去。
(二)树立教育新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教育理念是教师的一种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它有三个表现特点:一是对某种观念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作为人生行动的行为准则;二是带有情绪情感色彩,按理念去行动会产生肯定而积极的情感,否则就会产生否定而消极的情感;三是带有“习惯”性,人会自然地按照自己的理念去行动。有教育理念,意味我们有理想、有信仰、有追求。确立教育理念的过程,就是教师确立教育思想、教育追求的过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具体实践方面,素质教育有三个意义:第一面向全体学生,第二德、智、[nextpage]体全面发展,第三让学生主动发展。
(三)推进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涉及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等方面,新课程改革实践不断向我们提出研修的新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和能力?及如何处理好课前预设和课堂创生的关系等。
(四)提高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不仅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在进入信息时代要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让教师逐步掌握并不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
三、有效研修的途径和方法
校本研修的三个主题词是“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它既揭示了校本研修的主要实现方式,同时又揭示了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包括教师自己、工作中的同伴、给予专业引领的专家。“实践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专业引领”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
我通过对《有效研修》的学习,学到了新的知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有效研修》的知识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更好的为教学,使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明确了有效研修的概念,知道了有效研修的内容,有效研修的途径和方法。为今后更好的教学奠定了知识基础。
一、对有效研修概念的认识
学习得知“有效”强调对研修效益和质量的追求。它要求研修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树立成本意识、效益意识,不断追求更低的投入成本。谋取更高的质量效益。“研修” 主要是指校本研修,重视“活动”和“现场”研修在活动中实现,在现场中展开,因为学校在研修活动中的独特位置和作用。有效研修主要讨论如何提高校本研修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研修,提高学校和教师发展效益。也就是参与者以较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获得尽可能高的教师专业发展效益和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效果。这是我对概念的认识。
二、有效研修的内容的理解
研修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三新一德”。“三新”指的是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一德”指的是师德教育。
(一)加强师德修养
[nextpage]
作为教师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并努力实践,奠定做人处事的基础,然后才可能形象生动地教育学生,使学生从小事和身边的事做起,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师德重在自我修养。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教师。
2、道德修养的方法:包括“学、思、行”。学是学习道德知识,认识道德规范和要求。思是在学习和认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变外在的规范为内在要求,并反省、思考自己的道德言行,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剖析自己。行是指实践道德规范。一个人不仅要通过学习来分清是非,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指导自己的行动。把所学所思应用到实际行动中去。
(二)树立教育新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教育理念是教师的一种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它有三个表现特点:一是对某种观念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作为人生行动的行为准则;二是带有情绪情感色彩,按理念去行动会产生肯定而积极的情感,否则就会产生否定而消极的情感;三是带有“习惯”性,人会自然地按照自己的理念去行动。有教育理念,意味我们有理想、有信仰、有追求。确立教育理念的过程,就是教师确立教育思想、教育追求的过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具体实践方面,素质教育有三个意义:第一面向全体学生,第二德、智、体全面发展,第三让学生主动发展。
(三)推进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涉及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等方面,新课程改革实践不断向我们提出研修的新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和能力?及如何处理好课前预设和课堂创生的关系等。
(四)提高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不仅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在进入信息时代要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让教师逐步掌握并不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
三、有效研修的途径和方法的把握
校本研修的三个主题词是“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它既揭示了校本研修的主要实现方式,同时又揭示了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包括教师自己、工作中的同伴、给予专业引领的专家。“实践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专业引领”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
我通过对《有效研修》的学习,学到了新的知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有效研修》的知识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第五篇:有效研修心得体会
《有效研修》心得体会
王桂珍
经过对《有效研修》的学习,使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明确了有效研修的概念,知道了有效研修的内容,有效研修的途径和方法。为今后更好的教学奠定了知识基础。
一、对有效研修概念的认识
学习得知“有效”强调对研修效益和质量的追求。它要求研修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树立成本意识、效益意识,不断追求更低的投入成本。谋取更高的质量效益。“研修” 主要是指校本研修,重视“活动”和“现场”研修在活动中实现,在现场中展开,因为学校在研修活动中的独特位置和作用。有效研修主要讨论如何提高校本研修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研修,提高学校和教师发展效益。也就是参与者以较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获得尽可能高的教师专业发展效益和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效果。这是我对概念的认识。
二、有效研修的内容的理解
研修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三新一德”。“三新”指的是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一德”指的是师德教育。
(一)加强师德修养
作为教师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并努力实践,奠定做人处事的基础,然后才可能形象生动地教育学生,使学生从小事和身边的事做起,成为社会主义
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师德重在自我修养。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教师。
2、道德修养的方法:包括“学、思、行”。学是学习道德知识,认识道德规范和要求。思是在学习和认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变外在的规范为内在要求,并反省、思考自己的道德言行,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剖析自己。行是指实践道德规范。一个人不仅要通过学习来分清是非,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指导自己的行动。把所学所思应用到实际行动中去。
(二)树立教育新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教育理念是教师的一种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它有三个表现特点:一是对某种观念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作为人生行动的行为准则;二是带有情绪情感色彩,按理念去行动会产生肯定而积极的情感,否则就会产生否定而消极的情感;三是带有“习惯”性,人会自然地按照自己的理念去行动。有教育理念,意味我们有理想、有信仰、有追求。确立教育理念的过程,就是教师确立教育思想、教育追求的过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具体实践方面,素质教育有三个意义:第一面向全体学生,第二德、智、[nextpage]体全面发展,第三让学生主动发展。
(三)推进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涉及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等方面,新课程改革实践不断向我们提出研修的新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和能力?及如何处理好课前预设和课堂创生的关系等。
(四)提高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不仅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在进入信息时代要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让教师逐步掌握并不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
三、有效研修的途径和方法
校本研修的三个主题词是“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它既揭示了校本研修的主要实现方式,同时又揭示了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包括教师自己、工作中的同伴、给予专业引领的专家。“实践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专业引领”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我通过对《有效研修》的学习,学到了新的知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有效研修》的知识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更好的为教学,使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明确了有效研修的概念,知道了有效研修的内容,有效研修的途径和方法。为今后更好的教学奠定了知识基础。
一、对有效研修概念的认识
学习得知“有效”强调对研修效益和质量的追求。它要求研修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树立成本意识、效益意识,不断追求更低的投入成本。谋取更高的质量效益。“研修” 主要是指校本研修,重视“活动”和“现场”研修在活动中实现,在现场中展开,因为学校在研修活动中的独特位置和作用。有效研修主要讨论如何提高校本研修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研修,提高学校和教师发展效益。也就是参
与者以较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获得尽可能高的教师专业发展效益和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效果。这是我对概念的认识。
二、有效研修的内容的理解
研修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三新一德”。“三新”指的是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一德”指的是师德教育。
(一)加强师德修养
作为教师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并努力实践,奠定做人处事的基础,然后才可能形象生动地教育学生,使学生从小事和身边的事做起,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师德重在自我修养。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教师。
2、道德修养的方法:包括“学、思、行”。学是学习道德知识,认识道德规范和要求。思是在学习和认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变外在的规范为内在要求,并反省、思考自己的道德言行,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剖析自己。行是指实践道德规范。一个人不仅要通过学习来分清是非,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指导自己的行动。把所学所思应用到实际行动中去。